争做创新型人才
如何成为创新人才

如何成为创新人才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创新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企业和个人追求的目标。
因此,成为创新人才不仅仅对于个人职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关键。
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讨论如何成为创新人才。
一、培养创新思维创新的核心在于创新思维,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创新思维能力,才能在实际工作中不断研发出新的想法和方法。
创新思维的培养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现:1.开放思维:拥有开放的思维意味着能够抛弃一切旧观念和固定模式,接受新的思想和观点。
这是创新人才最为重要的基本素养。
2.多思维交叉:不同领域的知识和经验相互交叉,往往会产生别有一番风味的新想法。
因此,创新人才需要不断了解和学习不同领域的知识,深入学习并尝试将其融合到自己的领域中。
3.思维转化:将一个领域的思维方法运用到另一个领域中,能够产生出新的思维和方法。
这种方法广泛应用于一些跨领域的创新工作中。
二、关注市场需求任何创新的过程都必须构建在市场的基础上,因此创新人才应该时刻关注市场需求,了解市场情况。
因此创新人才应该做到以下若干点:1.理解市场变化:关注市场发展变化,了解市场上的主流需求和未来趋势。
2.不断地创新对市场需求作出响应:创新人才应始终保持创业的姿态,不断地推出新产品和服务来迎合市场变化。
3.注重市场反馈:从市场反馈中得到启示,补充产品和服务的功能,进一步优化产品质量,以满足市场需求。
三、积累实践经验在创新过程中,实践经验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实践中,创新人才能更加深入地预见到贡献和收益。
因此,创新人才应该具备以下几方面的实践经验:1.勇于尝试并不断改进:在实践中不断地勇于尝试新的想法,以便找到适合自己领域的创新形式。
2.培养分析能力:对实践过程进行详尽的分析,找到其中的问题和优化点。
3.定期总结和反思:定期复盘自己的实践过程,分析其中的提升和优化空间。
四、加强协作创新往往需要多方面力量的合作,因此创新人才要具备良好的协作意识和能力。
争做创新型人才作文800字

争做创新型人才作文800字《争做创新型人才》在我小小的脑袋瓜里,常常会想,未来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呢?我知道,那一定是一个充满新奇和变化的地方,而要去探索和创造那样的未来,就需要我们成为创新型人才。
我觉得创新就像是给世界打开一扇又一扇新的窗户,让我们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就像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让人类可以像鸟儿一样在天空翱翔;爱迪生发明了电灯,让夜晚不再黑暗。
这些伟大的创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让一切都变得那么不可思议。
在学校里,老师也常常鼓励我们要勇于创新。
科学课上的小实验,让我们亲身体验到探索和发现的乐趣;美术课上的自由创作,让我们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我记得有一次,我们小组一起做一个科技小制作,大家都积极地出谋划策,有人提出了独特的想法,有人找到了合适的材料,最后我们做出的作品还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呢!那时候,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创新的力量。
要成为创新型人才,首先要有一颗好奇的心。
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兴趣,总是想问个为什么。
看到天上的星星,我会想它们为什么会发光;看到奇怪的机器,我会想它是怎么工作的。
这样的好奇心会驱使我们去探索、去学习。
还要有勇敢尝试的精神。
不能害怕失败,因为每一次失败都是通往成功的一步。
就像发明大王爱迪生,他也是经过了无数次的失败才最终成功发明了电灯呀。
我也要勇敢地去尝试新的事物,哪怕会遇到困难,我也不退缩。
当然,努力学习知识也是非常重要的。
没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创新就像是无本之木。
我们要认真学好每一门功课,不断积累知识,这样才能有更多的灵感和想法。
我知道成为创新型人才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但我不怕。
我要像一颗小种子一样,努力地吸收阳光雨露,茁壮成长。
我相信,只要我坚持不懈地努力,总有一天我能成为那个为世界带来新变化的创新型人才。
我会用我的创新让未来的世界更加精彩,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我要争做创新型人才,为了自己的梦想,也为了我们的未来而努力奋斗!。
简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素质要求

简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素质要求创新型人才培养是指针对现代社会对创新能力的需求,培养具备创新思维和能力的人才。
对于创新型人才的素质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创新型人才应具备广泛的知识储备。
现代社会的变革速度非常快,要想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进行创新,就需要有广博的知识基础。
只有掌握了各个领域的基础知识,才能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并产生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因此,创新型人才应具备不断学习、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素质,通过不断积累知识来提高创新能力。
其次,创新型人才应具备批判性思维。
创新需要不断挑战既有的惯性思维和观念,而批判性思维能够帮助人们识别、评估和改进现有的问题。
创新型人才应能够独立思考,审视自己的观点,并主动提出质疑。
只有不断批判和反思,才能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推动创新的发展。
第三,创新型人才应具备团队合作能力。
创新往往需要多学科、多领域的知识交流和合作,因此团队合作能力非常重要。
创新型人才应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作能力,能够与不同背景的人合作,协调团队成员的工作,进行有效的知识共享和协同创新。
同时,创新也需要在团队中互相启发,通过集思广益,促进创新的产生。
第四,创新型人才应具备创业精神。
创新与创业密切相关,创新型人才应具备敢于冒险、勇于挑战的创业意识和精神。
他们应具备自我驱动力,能够面对风险和困难,坚持不懈地追求创新的目标。
同时,创新型人才应具备市场洞察力和商业意识,具备将创新成果转化为商业价值的能力。
第五,创新型人才应具备创新思维和方法。
创新思维是指跳出传统思维模式,打破常规,寻找新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创新型人才应具备开放的思维,敢于尝试新的想法和概念,具备辩证思维和系统思维,能够从整体上把握问题,发现问题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综上所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素质要求包括广泛的知识储备、批判性思维、团队合作能力、创业精神和创新思维和方法。
这些素质要求是互相关联和促进的,通过培养这些素质,可以显著提高创新能力,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变革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争做创新型人才,树立远大目标的事例

争做创新型人才,树立远大目标的事例人才是整个国家整个社会最宝贵的财富。
拥有人才,就能拥有最先进的社会生产力,以科技带动创新,人才建设才能有更好的基础。
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做好团结、引领、服务工作,真诚关心人才、爱护人才、成就人才、激励广大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聪明才智。
“人才市场是一个地方发展的不懈动力”,推动一个地区的创新发展,除了机制,关键是人才。
歌德说,“创造一切非凡事物的那种神圣的爽朗精神,总是同青年时代的创造力联系在一起的”。
青年干部具有广阔的视野,有专业的技能,有创新的活力。
可以说,谁用好了青年人才,谁就拥有了创新发展的最大动力。
交流会上教授向同学们介绍了发展现状、我校在XX领域取得的成绩以及学校对人才创新提供的政策支持。
教授鼓励同学们好好学习,树立远大理想,努力成长为创新型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多做贡献。
副书记也勉励同学们:“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创新又是国家发展的基石,希望同学们树立远大理想,在科技创新领域里奋勇拼搏,早日成为国家的创新型人才”。
参加交流会的同学纷纷表示要将个人理想与祖国的需要结合在一起,一定努力学习勤于钻研,向着成为创新型人才的目标前进。
事实上,孕育创新人才队伍是国家发展的应有之义,推动创新发展最宝贵的是人才资源。
尽管具备良好的人才资源优势,但若人才不能做到为我所用,大量流失,最终也会阻碍一个组织的发展。
在一些地方和单位,组织部门用尽心思、费尽心力着力培养的青年干部,却因为一些客观原因“孔雀东南飞”,成为发展的阵痛,“我才被他用”的现象还时有发生。
用什么样的方法,留住有能力的党员干部,特别是青年党员干部,甚至是吸引才俊“为我所用”,是推动创新发展必须面临的问题。
怎么办?有两点内容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其一,要想方设法稳固青年干部队伍。
这是推动创新发展的基础,是激发青年党员干部的创新情绪。
这种情绪与树立吃苦意识、点燃干事激情、唤醒创新精神不无关系。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充分地点醒了青年干部们,只有吃得了苦,方能成得了事。
创新人才的核心要素

创新人才的核心要素1.积极主动和开放思维创新人才应具有积极主动的态度和开放的思维,敢于接受新事物和新挑战。
他们愿意主动参与项目和团队活动,并能够在面临困难和压力时保持冷静和乐观的态度。
同时,他们对于不同的观点和想法持开放的态度,愿意接受和尊重来自不同领域和背景的意见。
2.专业知识和创造力创新人才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于自己所从事的领域有深入的了解和研究。
除了专业知识,他们还应具备丰富的创造力,能够提出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并且能够将这些想法转化为可行的行动。
他们能够不断创造和发展新的理念和方法,推动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3.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创新往往是集体的智慧和努力的结晶,创新人才应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他们能够与不同背景和能力的人合作,发挥团队的协同效应,共同解决问题和实现目标。
同时,他们还应具备优秀的沟通能力,能够清晰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并能够有效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协调。
4.持续学习和适应能力创新是不断迭代和进化的过程,创新人才应具备持续学习和适应能力。
他们能够不断了解行业的最新动态和趋势,通过学习和研究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同时,他们还应能够及时适应环境变化和挑战,灵活调整自己的思路和策略,并能够在不确定和复杂的情况下保持冷静和应对挑战。
5.持久的动力和决心创新往往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创新人才应具备持久的动力和决心。
他们对于自己的目标和梦想有坚定的信念,并能够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目标。
同时,他们还应具备克服困难和挫折的能力,能够在面临挑战和失败时不气馁和放弃,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行动。
总之,创新人才的核心要素是积极主动和开放思维、专业知识和创造力、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持续学习和适应能力,以及持久的动力和决心。
这些要素相互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构成了创新人才的综合能力和素养,能够推动个人和组织的创新发展。
争做创新性人才作文

争做创新性人才作文
在这个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时代,创新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能打开
无数扇通往成功和进步的大门。
所以呀,咱们都得争做创新性人才,才能跟上
时代的步伐,不被淘汰出局。
你瞧瞧,那些走在时代前沿的人,哪个不是靠着创新的头脑闯出一片天的?比如说乔布斯,他带着苹果公司一路创新,推出的 iPhone 改变了整个手机行业,让咱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和有趣。
还有马云,他想出了淘宝这个新奇的
点子,让咱们在家里就能轻松购物,简直太厉害了!
那创新到底是个啥呢?其实啊,创新就是想出别人没想到的点子,做出别
人没做过的事情。
它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魔法,而是咱们每个人都能拥有的能力。
比如说,在学习上,你不满足于死记硬背,而是找到了更高效的学习方法,这就是创新;在生活中,你发现了一种新的废物利用方式,把旧东西变成了宝贝,这也是创新。
可有些人就说了:“我脑子笨,想不出新点子。
”这可就是在给自己找借
口啦!创新不是天生的,是可以培养的。
咱们得敢于打破常规,别总是被那些
条条框框束缚住。
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和“能不能”,多去尝试新的事物,
不怕失败,这样才能激发自己的创新潜能。
而且啊,创新还需要有开放的心态和合作的精神。
一个人闷头想,有时候容易钻牛角尖。
多和别人交流交流,说不定别人的一句话就能让你灵光一闪。
大家一起头脑风暴,那创新的火花肯定能噼里啪啦地冒出来。
争做创新性人才是咱们在这个时代的必修课。
让咱们都开动脑筋,勇敢地去创新,说不定下一个改变世界的人就是你呢!加油吧,小伙伴们!。
创新人才应具备哪些素质

创新人才应具备哪些素质创新人才应具备哪些素质所谓创新人才,就是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知识、创新能力并具有良好的创新人格,能够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劳动取得创新成果,在某一领域、某一行业、某一工作上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做出了创新贡献的人。
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创新人才应具备哪些素质,希望对你有帮助!创新人格要培养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追求真理、献身科学的品质。
有一些基础学科是国家不可或缺的长线学科,是喷涌出许多创新成果的源泉,但这些学科的毕业生往往无法从市场获得高额回报。
这些基础学科的人才需要有甘于清贫的精神。
要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不敢挑战学术权威,很难成为创新人才。
要有关注现实、关注前沿的学术品格,严谨勤奋的学风和学术研究的兴趣,使学生具有广泛的兴趣、强烈的求知欲、坚强的意志,还要安于寂寞、不急于求成,坐得住冷板凳。
协作精神创新人才应具有协作精神。
多与人讨论比一个人思考更容易产生创意,所以创新人才应该具备很好的交流、合作能力。
必狈善于和别人共事、沟通,协同攻关,集思广益。
实践能力创新人才应主动实践。
灵感往往来自主动实践中的自由探索。
中国学生存在严重的“被动实践”问题,也就是他们实践的对象、方法、程序等关键要素往往是由老师指定的,完全类似于“做习题”,这是不行的。
扎实的基础创新人才应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知识基础。
学生只有把各种基础知识学扎实了,对某个学科领域产生兴趣,并投入努力,才有可能激发创新火花。
创适性思维必须以系统的专业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敏锐的问题眼光和理陛的批判精神。
创新人才应敢于、善于“跑出框框来思考”。
创新理解在对创新人才的理解上,我们应该坚持以下几点基本认识:1.创新人才是与常规人才相对应的一种人才类型。
所谓创新型人才,就是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并能够取得创新成果的人才。
而所谓常规人才则是常规思维占主导地位,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不强,习惯于按照常规的方法处理问题的人才。
关于培养创新型人才问题的思考

关于培养创新型人才问题的思考创新型人才,如同一股春风,吹拂着国家的发展。
他们不仅需要扎实的知识基础,更需要创新的思维和能力。
今天,让我们共同探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问题,以及它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
比喻一:创新型人才如同一股春风创新型人才就像一股春风,吹拂着国家的发展。
这股春风,不仅需要扎实的知识基础,更需要创新的思维和能力,才能确保国家的发展能够焕发出勃勃生机。
夸张修辞和强调手法: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性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它不仅仅是一个教育问题,更是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发展。
在科技创新日益成为国家竞争力核心的今天,只有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才能为国家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观点分析和思考: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问题。
首先,教育理念的更新是关键。
教育应该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变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其次,课程设置的优化是核心。
课程应该增加创新性、实践性的内容,如研究性学习、实验设计等,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最后,教师素质的提升是保障。
教师应该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够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的学习和研究,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形容词进行评价: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积极影响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积极的影响。
它不仅提高了教育的质量,更为国家的发展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人才。
通过培养创新型人才,我们可以培养出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国家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总结: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教育的重要课题。
通过更新教育理念、优化课程设置和提升教师素质,我们可以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更好的支持,从而提高教育的质量和学生的创新能力。
让我们共同期待,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进一步完善,将为我国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争做创新型人才
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大力培育创新型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国家创新体系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保障,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从一定意义上说,创新型人才正以前所未有的时代需求承载着推进国家自主创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创新型人才指富于开拓性,具有创造能力,能开创新局面,对社会发展做出创造性贡献的人才。
通常表现出灵活、开放、好奇的个性,具有精力充沛、坚持不懈、注意力集中、想像力丰富以及富于冒险精神等特征。
具体有以下几个特征:(1)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2)有很强的自我学习与探索的能力;(3)在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拥有广博而扎实的知识,有较高的专业水平;(4)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能够与他人合作或共处;(5)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能承担艰苦的工作。
怎样成为创新型人才?具有爱国,奉献,创新精神是打造创新型人才的核心条件。
读书,思考,实践三位一体是打造创新型人才的根本条件。
1、读书是创新的基础
首先要学习自己领域和相关领域的基础与专业知识。
如果一个人真有知识,他一定对自己所研究的内容及方向中的基本理论掌握得很透彻,能够清楚明白地解释其中的基本理论问题,知道这个方向上的前沿问题是什么,哪些方面没有解决,可能的突破口在哪里;对于技
术研究,能够透彻而熟练地掌握该技术的原理和关键点,掌握该技术的发展方向和可能遇到的困难与障碍;从事开发、创业时,一定能预测未来的发展需求,知道未来急需什么,这种急需的主要瓶颈是什么,以及如何创造条件实现创新。
一个真正的人才,应该能够不断地创造新知识,发明新技术,开拓新产业,制造新产品。
其次要学习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
尤其是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以此来塑造人们的政治思想、精神素质、思维模式、学习方法、品德意志。
人们的这些品质以及一切智慧和才能,都是通过人文科学塑造的。
人文科学对于人的意识、思维的启迪作用远远高于自然科学,它的纷繁复杂的变化塑造着人们的自然意识能力。
所以,人文科学塑造人,自然科学像使用程序一样使用人。
一些大科学家,如爱因斯坦、薛丁格、钱学森、周光昭等,都是自觉地被塑造,又在学习自然科学知识和科学实践中不断丰富自己,不断积累,不断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
最后要学习实践技能和本领。
要熟练地掌握必需的科学实践技能和方法,因为任何真理都要通过实践才能证实。
众所周知,克鲁科斯在做放电管实验时,已经发现了辐射效应,但是由于他的方法不当,并没有分离出产生辐射的X光。
后来伦琴重做这个实验,他改进了方法,发现了X光,并以此获得诺贝尔奖。
2、思考是创新的钥匙
思维是人的大脑对感觉现象的分析、比较、判断、推理并得出结论的过程。
人才的培养除了品德和知识的培养外,最重要是思维模式和能力的培养,形成优良的科学思维是最重要的,有了好的思维模式
就一定有好的才能。
在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形成过程中,人文思想的影响非常大。
中国人的思维方法(或传统的思维方法)往往带有封闭性、单一性、随和性,总是在自己已有的观念中思考问题,倾向于传统的认识,追求稳妥的思维方法,很少能换位思考,总希望自己的想法和别人一样,力图维护权威、领导的意见,不敢大胆质疑和提出反面观点,压抑着人们的开拓精神,阻碍着追求真理的思想发挥,严重影响着创新型人才和成果的涌现。
中国人的传统思维还受到奴役性的影响。
他们不敢超越范围去思考,逆来顺受,认为“上边”来的都是正确的,权威的话都是真理,不敢奇思妙想,标新立异,不敢否定“理论”,虽然有过反抗(如农民起义),但最终还是走上传统的思维套路。
所以,这种基于维护权利的思维模式是一种枷锁,扼杀了敢于维护真理、维护客观规律的先进思想的出现。
用传统思维培养一些好人,培养一些能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的人是可以的,但是在21世纪,在新科技革命中,要造就大批杰出人才、领军人才、顶天立地的世界大师是不可能的。
所以,要通过教育使科学的辩证思维深入到每个人的灵魂,使“实践论”、“矛盾论”这些科学的理论成为中国人民的思维模式的核心,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在世界科技革命中奋勇向前,杰出人才层出不穷,领军人物大批成长,使“钱学森之忧”不再出现。
只有辩证思维才是最高形式的思维,也是最科学的思维。
辩证思维是以感性认识(形象思维)为基础,在对立统一的规律下,进行辩证地思维。
一个创新型人才的最大特点就在于认识的能动作用强,它不仅表现在能够通过辩证思维发现问题,更重要的是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
中提出思想,在实践思想的过程中提出正确的方案,做出决策,并且通过实践获得预想的结果。
通过实践来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感性认识通过辩证思维发展到理性认识,理性认识又通过辩证思维能动地指导实践,在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的同时改造客观世界,创造新知识和新成果,推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
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也就是科学辩证思维的全过程。
在辩证思维的过程中,主要是从事物的内部矛盾和外部条件进行分析,分析矛盾的性质、矛盾各方面的特殊性、矛盾双方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尤其重要的是思考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使事物的发展在我们创造的条件下向所期望的方向转化,创造新理论,获得新成果。
只要我们具备了这样的辩证思维本领,就具备了创新的能力,就可以成为领军人物,成为创新型人才。
3、实践是创新的根本途径
我们有了那么多好的素质,学习了那么多的知识,具有了科学的思维模式,要成为创新型人才还应做些什么呢?实践,只有经过实践,最终才能成为创新型人才。
实践需要有一个明确的方向。
除了有正确的政治方向之外,还要有明确的学术方向。
学术方向可以变化,但它必须在研究进程中变化,在科研进展需要时变化,或是为了突破传统引领未来时变化。
实践需要选择既定方向中的前沿课题。
这个前沿可以是某个科学领域的前沿,某个重要方向上的前沿,或是国家战略急需的前沿,国民经济发展的前沿,人民生活急需的前沿,生产力发展瓶颈的前沿。
总之,应该是一个有理论意义的或有实践应用价值的重要课题。
一般情况下不要追求热门,因为凡是热点问题,一定有很多人思考过、研究过,要想创新,一定要查阅大量资料、文献,熟悉已经完成的工作和别人正在进行的工作,然后再选择自己独立的课题。
要创新很困难。
实践需要在课题中选择一个明确的问题。
“科学始于问题”,有了明确的问题才能产生理论,而理论只是一种假设,是用来试图解决问题,还不是真正的知识,只有经过实践证实的理论才是正确的,才能推动科学的发展。
所以,一定要培养自己在学习和实践中发现问题的能力。
有了问题还只是感性认识阶段,只有在为了解决问题而产生思想时,才开始进入理性认识阶段。
在实现思想的过程中提出方案,并在实践中解决问题,才真正达到了理性认识,真正掌握了事物的本质。
但是,实现了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并不是最终目的,要引导它进一步深化,通过人为创造条件,使事物的发展向有利于我们的目标转化,这个过程就是创新。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的,任何规律都是有条件的,有条件的同一性,并在一定条件下转化。
不断创造新事物,不断完成新成果,才是不断前进、不断创新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
所以,一个人的思想不能停滞,不能僵化,要不断地创造条件引导事物的发展向自己期望的方向转化,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是科学发展的辩证思维本质。
实践需要充分认识自己,充分利用客观条件,知己知彼,量力而行,还要留有余地,以应付突然的变化。
总之,从事科学研究,成为创新型人才,目的就是为了追求真理,探索自然规律,推动国家振兴,服务于人民最根本的利益。
所以一定要苦心钻研,勇于攻关,耐住寂寞,不能急于求成,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失掉科学诚信,要踏踏实实地通过实践来培养自己,用事实证明自己是创新型人才。
为祖国的强大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