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泗港长江大桥南锚碇大体积深基坑开挖技术研究

合集下载

长江大桥悬索桥重点和难点分析及工作方法和紧急预案

长江大桥悬索桥重点和难点分析及工作方法和紧急预案

长江大桥悬索桥重点和难点分析及工作方法和紧急预案一、对重点(关键)和难点工程地认识和理解本合同段中鱼嘴长江大桥主跨为616m悬索桥,其锚碇施工、主塔施工、主缆的安装、钢箱梁的安装是本工程施工的重点(关键)和难点。

1、锚碇施工:南北锚碇均为重力式锚,南锚砼总量为42360m3,北锚砼总量为82916m3,北锚锚体在197m以下采用抗渗砼,抗渗指标为S12,锚固系统是将两根主缆22700t的拉力均匀扩散到锚体砼中,然后通过基坑再传到地基。

锚碇混凝土施工的难点在于如何保证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质量。

2、主塔施工:2006年4月30日之前的枯水季节将北主塔施工至+173.0m高于171.59m(2005年7月测时水位),施工工期紧、任务重,一但工期拖延对整个工程造成较大影响,此为本工程施工组织的一个难点和重点。

北主塔承台第一次浇注砼量达2266m3、南主塔承台一次浇注砼1145 m3均为大体积砼、如何保证承台砼的浇筑质量是主塔承台施工的重点,北主塔高139.704m、南主塔高118.972m,塔高且施工作业面小,怎样保证施工的安全为本工程施工组织的一个难点和重点。

3、主缆架设:每根主缆含67股平行钢丝索股,每股含127丝直径为5.20mm 的镀锌高强钢丝,每根主缆共8509丝,竖向排列成尖顶的近似正六边形。

紧缆后,主缆为圆形,其直径为526mm(索夹处)和533mm(索夹间)。

在设计成桥状态,中跨理论垂度为61.6m,垂跨比约为1:10。

主缆跨度大、重量重,主缆索股垂度调整作为一项重点难点工作,认真操作,严格控制。

安装主缆和调整主缆垂度是本工程的重中之重。

4、钢箱梁的架设:,箱梁吊装段共有四种,跨中吊装段(1个)、标准吊装段(22个)、12号合拢段(2个)、端部吊装段(2个)、共计27个吊装段。

一个标准段吊装重量为359.3t,跨中段为374.3t,合拢段为179.7t,端段为310.4t。

缆载吊机跨度大,吊重400t,从技术上和操作上都必须保证其安全性,钢箱梁架设也一个难点和重点。

超大深基坑工程关键施工技术的研究

超大深基坑工程关键施工技术的研究
naln + se lppe o l al e we n pi i g i t e i s s i n is b t e l es “ n a d” n t a l e + ha g pu l r aur lsop n tsury—s r yng c ncet c mbi d b li tf r p a i o r e” o ne otng ne o m. 1r e p a t u ntr ls pp r o sr c in.De ald i to c s t e ke e hpie ag lne wi ho ti e na u o tc n tu to t i nr du e h y tc o o s d i n i e e i ,i cud n ewe l
Kewod : ag epf n a o i sp ot p th l e jtg uigpl y r s lred e u d t npt u pr u es p ; e r t i o i ; ; t o o n e
1 工 程 概 况
南 京 同曦 国 际 广 场 一 期 工 程 位 于 南 京 市 江 宁 区
技术 园地
第2 8卷 2 1 第 6期 0 0年
超 大 深 基 坑 工 程 关 键 施 工 技 术 的 研 究
佘 远逢
南 京 市 江 宁 区 建 设 工 程质 量 监 督 站 , 苏 南 京 2 10) 江 1 10 【 要 】 南 京 同曦 国际 广 场 超 大 深基 坑 工 程 , 过 采 用 “ 孔 灌 注 桩 +桩 间钢 管 土钉 ” “ 摘 通 钻 和 自然 放 坡 +挂 网 喷浆 混凝 土 ” 组 合支护形式 , 实现 了超 大 平 面 无 内 支撑 施工 。详 细 介 绍 了该 工 程 所 采 用 的 关键 技 术 , 包括 桩 问 土钉 施 工 技 术 、 喷桩 施 工 技 术 、 旋

超大规模地下连续墙施工新技术

超大规模地下连续墙施工新技术

超大规模地下连续墙施工新技术摘要:地下连续墙目前已广泛运用于地铁车站及桥梁工程中,但因单体工程规模的日益剧增和不同施工环境的特殊性,对地连墙施工技术的推陈出新提出了新的需求。

本文以在建杨泗港长江大桥北锚碇基础施工为背景,针对超大规模地下连续墙施工的技术创新点进行总结分析,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超大规模;地下连续墙;新技术1 背景简介武汉杨泗港长江大桥是目前我国长江上首座双层公路大桥,同时也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的双层悬索桥。

该桥全长4.134公里,跨江主桥采取主跨1700m的单跨双层钢桁梁悬索桥,主缆跨度布置为465 m +1700 m +465m。

主桥桥面宽32.5m,上层为城市快速路,双向6车道,设计行车速度为80Km/h,下层为城市主干道,双向4车道,设计行车速度为60Km/h,两侧设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

桥式布置见图1。

结构距长江约500m,地下水丰富,丰水期承压水位一般为20.4~22.8m。

地质条件自上而下主要为:①1杂填土、①3粉砂、②2淤泥质粉质黏土、②3粉砂、②4细砂、②5中砂、③1砾砂、④1黏土、④1-5圆砾土、⑥2弱胶结泥质砂岩、⑥3中等胶结泥质砂岩。

因结构处于主城区,周边环境非常复杂,周边主要有鹦鹉大道、地铁6号线、汉阳港埠公司港口铁路专用线(3股道)和在建高层住宅小区等重要建筑。

具体情况见图3。

图3 北锚碇周边环境图(单位:m)2 特殊条件下的技术创新需求一方面,该地下连续墙设计规模宏大,其直径、墙体厚度及深度均为目前世界最大,须采取可靠措施重点解决结构成型质量和周边重要建筑稳定安全的有效控制。

另一方面,主城区征地拆迁难度大、施工作业面提交滞后导致工期紧迫,必须采取新技术和加强组织管理,实现快速施工。

3 新技术应用3.1 地下连续墙成墙施工结合以往相关技术经验和项目特点分析,技术创新应用主要涉及到槽段成孔速度及质量、钢筋笼制作与安装、槽段接头处理、墙体止水等。

3.1.1 槽段成孔速度及质量地连墙成槽设备主要有液压抓斗、旋挖钻机、液压铣槽机、冲击钻机等。

武汉杨泗港长江大桥锚碇基础施工全面展开

武汉杨泗港长江大桥锚碇基础施工全面展开

武汉杨泗港长江大桥锚碇基础施工全面展开
胡博;涂超;柳克飞
【期刊名称】《世界桥梁》
【年(卷),期】2015(43)6
【摘要】2015年10月29日,武汉杨泗港长江大桥南锚碇地连墙首幅钢筋笼顺利入槽。

10月30日,位于汉阳侧的大桥北锚碇第一根水泥搅拌桩也顺利完成。

至此杨泗港大桥2个锚碇基础进入全面施工阶段。

大桥南锚碇地连墙首幅钢筋笼长达65.25m、重120t,采用2台履带吊机缓缓放入预先开挖好的槽段(见图1)。

【总页数】2页(P97-98)
【关键词】长江大桥;北锚碇;基础施工;武汉;水泥搅拌桩;施工阶段;锚碇基础;钢筋笼【作者】胡博;涂超;柳克飞
【作者单位】中铁大桥局武汉杨泗港桥项目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48.25
【相关文献】
1.基坑开挖数值模拟——以杨泗港长江大桥汉阳侧锚碇为例 [J], 孙贤斌;胡帅军;石峻峰
2.武汉杨泗港长江大桥南锚碇地下连续墙接缝注浆开始施工 [J],
3.杨泗港长江大桥北锚碇超深基坑支护r结构数值模拟分析 [J], 王仪政;石峻峰;胡帅军
4.武汉杨泗港长江大桥超大型锚碇施工关键技术 [J], 韩胜利
5.杨泗港长江大桥锚碇基础渗流数值计算分析 [J], 周思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问鼎“世界之最”的杨泗港长江大桥

问鼎“世界之最”的杨泗港长江大桥

问鼎“世界之最”的杨泗港长江大桥1. 引言1.1 杨泗港长江大桥的建设背景杨泗港长江大桥位于中国江苏省南通市,是连接南通市区和如东县的一座重要桥梁,也是长江下游的重要交通枢纽。

建设杨泗港长江大桥的初衷源于交通发展的需求。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乡间交流的日益频繁,南通市与如东县之间的交通需求也逐渐增加。

过去,南通市与如东县之间只能依靠渡船或绕行其他地方才能相通,这导致了交通效率的低下和通行成本的增加。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南通市政府决定建设一座跨越长江的桥梁,连接南通市与如东县,以方便居民出行和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

杨泗港长江大桥的建设背景也与南通市发展的整体规划密切相关。

作为杨泗港的重要交通枢纽,长江大桥的建设不仅可以加快货物的运输速度,还可以增加地区间的联系和交流。

杨泗港长江大桥的建成也将进一步提升南通市的交通水平和改善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

由于其重要性和影响力,杨泗港长江大桥的建设备受到了广泛关注,并成为中国交通建设领域的一个重要项目。

1.2 杨泗港长江大桥的意义杨泗港长江大桥的建成,使得长江两岸的联系更加紧密,促进了沿途城市的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

该桥的开通也缩短了通行时间,降低了运输成本,促进了区域内外的贸易往来和旅游业的发展。

这不仅促进了当地经济的腾飞,也为中国的交通基础设施注入了新的活力。

杨泗港长江大桥的意义不仅在于便捷地连接了长江两岸,更在于展示了中国在桥梁建设领域的高超技术和丰富经验。

这座“世界之最”的大桥为中国交通建设树立了新的里程碑,也为世界工程建设树立了新的典范。

2. 正文2.1 杨泗港长江大桥的设计特点1. 风险评估与抗风能力:考虑到长江流域常年多风,设计团队进行了充分的风险评估,并采用了先进的抗风技术,确保桥梁在恶劣天气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结构材料选用:杨泗港长江大桥采用了高强度、耐腐蚀的特种材料,确保桥梁在长期使用中不易受损,减少维修成本。

3. 马拉松式桥面设计:桥面采用了马拉松式设计,不仅美观大方,而且能够减少对桥梁结构的影响,提高车辆行驶的舒适性。

武汉杨泗港长江大桥深基坑开挖施工技术研究

武汉杨泗港长江大桥深基坑开挖施工技术研究

武汉杨泗港长江大桥深基坑开挖施工技术研究摘要:基坑开挖施工是整个桥梁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工程项目的基础施工部分,其施工质量的好坏会对工程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

由于深基坑开挖受到周边地质环境的影响,选用合适的施工技术才能减少环境对基坑开挖施工的影响,有效提升施工质量。

本文就武汉杨泗港长江大桥工程展开研究,了解其在深基坑开挖时的施工工艺要点和施工技术要求,并阐述基坑监测的具体内容。

关键词:杨泗港长江大桥;深基坑;施工技术在经济迅猛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形势下,地下工程数量和类别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受到施工企业的重视。

国内很多建筑工程中的深基坑开挖都因为施工工艺选择不合理以及施工过程中监测不彻底而出现不同程度的质量问题,基坑外土体沉降严重,造成工程建筑的地下结构变形。

桥梁工程中深基坑开挖技术是整个工程中的重点内容,深基坑周边土压力、土体变形等都需要实施监测。

本文将重点阐述武汉杨泗港长江大桥武昌岸的深基坑开挖技术。

一、工程概况武汉杨泗港长江大桥位于鹦鹉洲大桥上游3.2公里、白沙洲大桥下游2.8公路处,从汉阳国博立交,沿汉新大道跨鹦鹉大道和滨江大道,在武昌侧跨八铺街堤、武金堤至八坦立交,全长约4.134公里,主桥采用主跨1700m加劲钢桁梁双层悬索桥,悬吊跨度为465m+1700m+465m。

主塔基础为沉井基础,锚碇基础采用地连墙结构型式。

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主桥立面布置深基坑开挖时,将保持基坑开挖至平均高程-15.0m处,从帽梁顶(设计标高为+24.0m)至基坑开挖底部,平均深度39m。

基坑开挖分层进行,每3m一层(现地面标高为+24.8m,故第一层为3.8m,其余各层均为3m)。

单层开挖最大土方量为26450.275m³(第一层),总计土方量为281496.775m³(地连墙内侧土方)。

二、杨泗港长江大桥深基坑开挖施工工艺武昌岸锚碇深基坑开挖计划工期为9个月,工期较为紧张。

由于基坑开挖阶段所需物资机械数量较多,合理研究深基坑开挖工艺,选择最优方案不仅可以节省工期,更能节约成本,大大提升施工效率。

BIM技术在杨泗港长江大桥锚碇工程中的应用

BIM技术在杨泗港长江大桥锚碇工程中的应用

Application of BIM Technology in Yangsigang
Bridge Anchor
作者: 金绍武;李红;杨恺
作者机构: 湖北工业大学土木建筑与环境学院,湖北武汉430068
出版物刊名: 湖北工业大学学报
页码: 84-87页
年卷期: 2016年 第5期
主题词: BIM;杨泗港长江大桥;Catia;碰撞检查;工程量
摘要:针对杨泗港大桥工程量大、时间紧迫、技术难点多的特点,运用BIM技术,依托Catia软件建立杨泗港大桥汉阳侧锚碇三维可视化模型并进行相关分析。

结合工程图纸和BIM模型进行锚碇混凝土与混凝土、钢筋与混凝土的碰撞检查,减少了因施工图纸的错误造成的不必要的返工。

并进行了锚碇混凝土、钢筋工程量统计与传统二维设计的比对,为业主提出了一个合理的物料工程清单表。

南京长江四桥南锚碇基础_形超深基坑开挖施工技术

南京长江四桥南锚碇基础_形超深基坑开挖施工技术

南京长江第四大桥是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中“五桥一隧”过江通道之一,也是南京绕越高速公路的过江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南京长江二桥下游10km 处,距长江入海口320km 。

主桥为1418m 的双塔三跨悬索桥。

其南锚碇基础采用井筒式地下连续墙结构形式,平面形状为“∞”形,这种规模形式的地下连续墙基坑属国内第一、世界罕见,其受力较复杂,因此基坑开挖技术尤为关键。

1工程概况1.1工程概况南锚碇基础平面形状为“∞”形,长82.00m ,宽59.00m ,由2个外径59m 的圆和1道隔墙组成,墙厚1.50m 。

地下连续墙施工平台高程为6.5m ,底高程为-35.000~-45.000m ,嵌入中风化砂岩约3.00m ,总深度40~50m 。

帽梁沿地下连续墙外墙及隔墙设置,外墙处帽梁悬出地下连续墙内侧1.0m ,总宽度2.5m ,高3.0m ,隔墙处帽梁悬出隔墙两侧各1.0m ,总宽度3.5m ,高3.0m 。

为满足地下连续墙开挖阶段受力要求,在墙内侧设置钢筋混凝土内衬。

内衬高3.0m ,厚度自上而下依次为1.0m ,1.5m ,2.0m ,各内衬底面设置成斜坡,并在与隔墙相交处设置倒角。

帽梁及内衬采用C30混凝土。

基坑开挖至基岩面-38.120~-29.230m 处,总开挖深度44.620~35.730m 。

南锚碇基坑布置见图1,2。

1.2水文地质条件南锚碇区地层属扬子地层区,宁镇-江浦地层小区,受沉积间断及构造运动的影响,区内地层发育较全,伴有火成岩侵入。

该处地下水可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孔隙水主要为承压水,目前地下水位约为+4.5m ,含水层由粉砂组成,北侧厚,南侧基本缺失,渗透系数k =4.29m/d ,影响半径R =127.34m ;基岩孔隙不发育,裂隙仅少量发育,且裂隙连通性较差,故赋水性和透水性均较差。

2总体施工方案基坑开挖前进行抽水试验,检验地下连续墙的封水性能,当地下连续墙封水达到要求后进行基坑开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杨泗港长江大桥南锚碇大体积深基坑开挖技术研究
发表时间:2017-11-29T15:31:21.59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8期作者:赵鹏飞张易[导读] 采取必要的手段和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做好现场深基坑开挖工程的质量和安全监测控制,防患于未然。

武汉飞虹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430000 摘要:近年来由于深基坑事故频发,引起社会广大关注,同时也对桥梁深基坑开挖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桥梁开挖支护是诸多质量问题、事故发生的主要诱因之一。

因此对桥梁深基坑开挖技术进行规范、严格、正确的管控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很值得研究及必要的。

本文阐述了施工中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和工作方法。

对大体积深基坑开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并对后期同类施工有一定的参考价
值。

关键词:深基坑;开挖支护;质量控制;指导意义;研究
绪论:
随着建筑工程技术的日新月异,规范要求的不断深入细化,这也对施工监管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高度。

随着后期工程的多样化深基坑开挖等这类工程会越来越多,这就要求我们工作的监督管理要跟得上趋势潮流。

论文主体:
一、工程概况
杨泗港长江大桥全长约4.134公里,主桥采用主跨1700m加劲钢桁梁双层悬索桥,悬吊跨度为465m+1700m +465m。

主塔基础为沉井基础,锚碇基础采用地连墙结构型式。

图2-1 主桥立面布置
锚碇为重力式锚碇,采用外径98m,墙厚1.5m的圆形地连墙加环形钢筋混凝土内衬结构。

锚碇基础由地连墙、帽梁、内衬、底板及填芯混凝土组成。

锚碇基础顶高程为24.0m(帽梁顶标高),基础底面高程为-15.0m,地连墙底面高程为-42.0m,基础深约39.0m,地连墙总深度66.0m。

如下图:
基坑开挖至平均高程-15.0m处,从帽梁顶(设计标高为+24.0m)至基坑开挖底部平均深度39m。

基坑开挖分层进行,每3m一层(现地面标高为+24.8m,故第一层为3.8m)。

单层开挖最大土方量为30461.42m?(第一层),总计土方量为285507.98m?。

二、基坑开挖施工技术研究(一)基坑降排水施工坑内降水、排水主要包括细砂、中砂含水层中的地下水,施工用水、雨水等。

采用降水管井抽排出基坑,降水管井深入基础底面以下3m。

基坑外设置备用降水井和截水沟,备用降水井位于帽梁外侧1m,共布置四口,沿坑内降水井中间均匀布置;截水沟位于施工便道外侧。

基坑封水、排水、降水结构布置详见下图:二)截水沟布置
截水沟利用地连墙施工阶段截水沟,位于便道外侧,截水沟排水定点抽排至窖井内。

三)抽水管井施工
为了保证基坑开挖相对干燥的施工条件,基坑内抽水管井采用深管井降水,共对称布置4口直径Φ600mm的抽水管井,深入基坑底1.0m,降水管井与内衬每隔6m进行相连。

抽水管为内径Φ325mm滤水钢管,管长40m,由6.4m实管和22.6m过滤管组成,过滤管外侧用软式排水管包裹,全部填充过滤料。

四)抽水试验
最后一个地连墙槽段施工完成并达到设计强度后,利用坑内4口降水井在基坑范围内进行抽水试验,将坑内水位分阶段降至最大设计水头标高处,以检验地连墙帷幕的封水效果。

基坑抽水试验期间对基坑结构受力变形及周围土体、水位等进行严密监测,一旦发现较大渗漏,对监测数据进行计算分析,确定渗水量及位置,有针对性地采用接缝高喷等应急预案措施,预案实施后需再行抽水试验,确保基坑满足封水要求后再进行开挖。

五)基坑降水与排水
为保证基坑在开挖过程中能够保持良好的相对干燥的施工条件,每层土方开挖前通过设在坑内的四口降水管井抽水降低基坑内的地下水位,降水过程中要密切注意观察坑内水位,控制坑内地下水位低于基坑开挖面以下3.0~3.5m,不得超降。

(二)基坑开挖施工技术锚碇基坑直径95m,平均开挖深度39.8m(设计深度39m),现地面标高为+24.8m。

土方开挖共分13层进行,单层开挖深度3m。

每层开挖方量见下表:
锚碇分层开挖土方数量表
①各土层主动土压力计算
为偏安全考虑,不考虑静止土压力,按主动土压力计算。

计算公式为:Pa=γzKa-2c(Ka)^0.5
式中:
γ----土体容重;
z----为计算深度;
Ka----主动土压力系数,其值为tan?(45°-φ/2);
c----黏结力
(三)、基坑开挖监测
基坑开挖期间需要重点对:基坑支护体系及周边环境重点监控并对开挖动态随时掌控,以避免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一)地连墙侧向位移监测
测点布置:墙顶侧向位移监测点沿桩均匀间距布设8个点,采用预埋测斜管,测点编号为CX-i(CX表示是地连墙倾向位移监测点,i表示测点编号,如CX-7表示第7个墙顶倾向位移监测点)。

布置位置详见图5-2。

图中探头下滑动轮作用点相对于上滑动轮作用点的水平偏差可以通过仪器测得的倾角φ计算得到,计算公式为:
采用CX-06A型测斜仪。

精度0.02mm/m,最小读数0.01mm。

采用1.0m步长进行采点观测。

数据处理采用CX-06A型测斜仪数据处理软件。

二)内衬内力监测
测点布置:在地下连续墙内衬墙内布设应力监测孔,在平行与垂直大桥轴线的两个方向上共布设4个,即WL1?WL4,每个剖面的同一
横截面内的两个应力计按内衬墙的中轴线对称布置,共布设48只应力计。

地连墙钢筋应力监测布点图内衬应力监测布设平面图
三)基坑外土压力监测
测点布置:共布置了8只测孔(T1?T8),深度54米,每孔内埋设9只土压力计(自地面起往下6米埋设第一只,以此往下每6米埋设1只),共计72只。

埋设采用了挂布法埋设,由于混凝土在挂帘的内侧,利用流态混凝土的侧向挤压力将挂帘连同土应力计一起压向土层,并迫使土应力计与土层垂直表面密贴。

用振弦式土压力计实测其频率的变化,根据出厂时标定的频率~压力率定值,求得土压力值。

计算公式:P=K(fi2-f02)
式中:P为本次土压力(kPa)(计算结果精确至1 kPa)
fi为压力传感器的本次读数(Hz)
f0为压力传感器的初始读数(Hz)
K为压力传感器的标定系数(kPa/Hz2)
[结论及建议]:
上述内容介绍了深基坑开挖技术情况及要点内容。

结合实际情况来看,做好上述工作能有效提高开挖效率及保障安全施工。

也对今后大型深基坑开挖技术研究有一定参考价值。

深基坑开挖工程目前普遍存在我国建筑各领域,且在重大事故领域里面常常为事故诱因,因此深基坑开挖施工现场质量安全管理尤为重要和突出。

做为管理人员,对深基坑开挖进行有效的监管是十分必要的,同时还要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采取必要的手段和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做好现场深基坑开挖工程的质量和安全监测控制,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1]姜晨光.基坑工程理论与实践[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5.
[2]阮介平.大型建筑深基坑土方开挖技术探讨[J].建筑与工程,2009,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