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元勋邓稼先【科学家的故事】

合集下载

关于邓稼先的故事

关于邓稼先的故事

关于邓稼先的故事邓稼先,中国著名的核物理学家和导弹专家,被誉为“两弹元勋”。

他的一生经历了风雨飘摇,但却始终坚定地走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为中国的国防事业和科技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邓稼先出生在湖南省衡阳市一个贫苦农家,从小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和对知识的渴望。

在邓稼先的成长过程中,中国正值战乱年代,社会动荡不安,但这并没有阻挡他追求知识的决心。

他在艰苦的环境中读书,勤奋好学,终于考入了北京大学物理系,开始了他的科学探索之路。

在大学期间,邓稼先对核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努力学习,钻研科学理论,不断探索实践。

毕业后,他加入了中国科学院,成为了一名研究员。

邓稼先在核物理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果,为中国的核武器研发和国防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主持研制的两弹一星,即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卫星,使中国成为继美、俄之后第三个拥有核武器和航天技术的国家,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尊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除了在科学研究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邓稼先还是一位温文尔雅、谦逊低调的科学家。

他深知科学研究需要团队合作,始终尊重和信任他人,鼓励年轻科学家勇攀科学高峰。

他的学生们都对他怀有无限的敬意和感激之情,称他为“恩师”。

邓稼先一生坚持为国家的科技事业奋斗,他的事迹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心怀梦想,勇于追求,就一定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

邓稼先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激励着中国科技事业的蓬勃发展。

邓稼先的一生,是中国科技事业的光辉篇章,也是中国精神的生动写照。

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科学家应有的责任与担当,为国家的发展壮大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让我们铭记邓稼先,向他学习,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两弹一星”邓稼先的简介及故事

“两弹一星”邓稼先的简介及故事

“两弹一星”邓稼先的简介及故事“两弹一星”邓稼先的简介及故事“两弹一星”邓稼先的简介:邓稼先,杰出的科学家,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为了祖国的强盛,为了国防科技事业的发展,他甘当无名英雄,默默无闻地奋斗数十年,为中国核武器的研制做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中国的“两弹”元勋。

邓稼先于1924年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1935年考入志成中学,在读书求学期间,深受爱国救亡运动的影响。

1937年北平沦陷后,他曾秘密参加抗日聚会。

后在父亲邓以蛰的安排下,他随大姐去往昆明,并于1941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

在抗日救亡的呼喊中成长起来的邓稼先,高唱着“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的西南联歌走上科学之路。

为了实现科技强国的夙愿,他将个人的事业与民族兴亡紧密相连。

1948年至1950年,他在美国普渡大学留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

毕业当年,他就毅然回国。

回到祖国怀抱后的邓稼先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工作。

新中国启动以“两弹一星”为代表的国防尖端科研试验工程后,邓稼先成为从事这项事业的众多科技人才中的一员。

他以满腔热忱投入工作,并迅速成长起来。

1956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

邓稼先邓稼先参加、组织和领导了我国核武器的研究、设计工作,是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

从原子弹、氢弹原理的突破和试验成功及其武器化,到新型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制试验,均做出了重大贡献,其成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在原子弹、氢弹研制试验过程中,邓稼先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完成了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

原子弹试验成功后,他进而开始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

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和实验工作在邓稼先的直接领导并参与下完成。

由他和周光召共同完成的《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研究总结》一书,成为国内第一部有关核武器理论设计的开创性基础巨着,是培养科研人员入门的必备教科书。

科学家爱国奉献求真务实的故事

科学家爱国奉献求真务实的故事

科学家爱国奉献求真务实的故事
那我给你讲一讲“两弹元勋”邓稼先的故事吧。

邓稼先是个超级厉害的科学家。

那个时候啊,咱们国家刚成立不久,各方面都比较弱。

美国那些国家呢,就老是拿核武器吓唬咱们。

邓稼先就想啊,咱可不能被人这么欺负,于是就下定决心要搞出咱们自己的原子弹和氢弹。

他就跑到那种特别偏远、条件特别艰苦的地方去搞研究。

那地方荒无人烟的,就像到了外星球一样。

但邓稼先可不在乎这些,他心里就想着国家的事儿。

研究这原子弹可不容易啊,就像在黑暗里摸索着找宝藏,还不知道这宝藏到底在哪。

而且这工作还特别危险,那些放射性物质就像隐藏在暗处的小怪兽,随时可能伤害到他。

可是邓稼先呢,他就勇往直前,根本不怕这些危险。

有一次啊,试验出了点问题,为了弄清楚到底怎么回事儿,邓稼先就亲自去查看。

那时候他可是把自己的安全都抛到九霄云外了。

就这么经过无数次的努力、失败、再努力,他终于成功地让咱们国家有了自己的原子弹和氢弹。

他把自己的一辈子都奉献给了国家的核武器事业,一直默默付出,也不求什么回报。

他就像一颗超级明亮的星星,照亮了咱们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让全世界都不敢小瞧咱们了。

这就是邓稼先,一个又爱国又奉献还特别求真务实的大科学家。

中国科学家爱国奉献求真务实的故事

中国科学家爱国奉献求真务实的故事

中国科学家爱国奉献求真务实的故事那我给你讲讲“两弹元勋”邓稼先的故事吧。

这邓稼先啊,那可是超级厉害又超级爱国的大科学家。

当年啊,新中国刚成立,啥都在起步阶段,国家迫切需要强大起来,尤其是在国防方面。

美国佬老是拿原子弹吓唬咱们,咱可不能就这么干瞪眼啊。

邓稼先呢,就跟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们开始搞原子弹研究。

这事儿可不容易,就像你要在一个啥都没有的空地上盖起一座超级复杂的大楼一样。

他们当时的工作环境那叫一个艰苦,要保密,只能跑到那种特别偏远的地方,大漠荒滩的。

邓稼先说去就去了,一扎进去就是好多年,连家人都不能联系。

他就一门心思扑在原子弹的研发上,整天跟那些复杂的公式、危险的实验原料打交道。

而且那时候科研条件差啊,很多设备都没有,就靠自己想办法。

就好比你做饭没锅,还得想办法把饭做熟一样难。

有一次做实验,出了点意外情况,有可能会有危险。

邓稼先那可是毫不犹豫,自己就冲上去查看情况了。

要知道那可能是有核辐射的危险啊,就像你明知道前面是个可能会爆炸的炸弹,他还往前凑。

后来他也确实因为受到辐射身体出了问题,但是他可没有后悔过。

最后啊,咱们国家的原子弹、氢弹都成功爆炸了,这可把全世界都震了一下。

邓稼先他们这些科学家就靠着爱国奉献的精神,还有求真务实的态度,让咱们国家在国际上挺直了腰杆。

他就像一个超级英雄,默默奉献,不图名利,就为了国家强大,真是值得我们所有人敬仰啊。

再说说袁隆平爷爷吧。

袁爷爷那可是咱们的“杂交水稻之父”。

他一辈子就在琢磨一件事儿,怎么让咱中国人都能吃饱饭。

以前啊,粮食产量低,好多人都饿肚子。

袁爷爷就不服气啊,他就跑到稻田里去,整天和那些水稻打交道。

他看水稻就像看自己的孩子一样,每天都要去观察,看看哪株水稻长得高,哪株长得壮,哪株结的稻穗多。

他的研究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很多人开始不相信他能搞成杂交水稻。

就像你说一个新的想法,周围人都觉得不靠谱。

但是袁爷爷可不管这些,他就坚持自己的想法,不断地做实验。

他在稻田里风吹日晒的,皮肤变得黝黑黝黑的。

两弹元勋邓稼先的故事简介7篇

两弹元勋邓稼先的故事简介7篇

两弹元勋邓稼先的故事简介7篇两弹元勋邓稼先的故事简介篇1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称为“两弹元勋”。

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邓稼先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完成了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

原子弹试验成功后,邓稼先又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

领导并亲自参与了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和实验工作。

邓稼先和周光召合写的《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研究总结》,是一部核武器理论设计开创性的基础巨著,它总结了百位科学家的研究成果,这部著作不仅对以后的理论设计起到指导作用,而且还是培养科研人员入门的教科书。

邓稼先对高温高压状态方程的研究也做出了重要贡献。

为了培养年轻的科研人员,他还写了电动力学、等离子体物理、球面聚心爆轰波理论等许多讲义,即使在担任院长重任以后,他还在工作之余着手编写“量子场论”和“群论”。

邓稼先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为了祖国的强盛,为了国防科研事业的发展,他甘当无名英雄,默默无闻地奋斗了数十年。

他常常在关键时刻,不顾个人安危,出现在最危险的岗位上,充分体现了他崇高无私的奉献精神。

他在中国核武器的研制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却鲜为人知,直到他死后,人们才知道了他的事迹。

他是最具有农民朴实气质的科学家。

他主要从事核物理、理论物理、中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统计物理和流体力学等方面的研究并取得突出成就。

他自1958年开始组织领导开展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对原子弹的物理过程进行大量模拟计算和分析,从而迈开了中国独立研究设计核武器的第一步,领导完成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前的爆轰模拟试验。

原子弹试验成功后,立即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组织领导并亲自参与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和试验工作。

1979年,邓稼先担任核武器研究院院长。

1984年,他在大漠深处指挥中国第二代新式核武器试验成功。

邓稼先个人先进事迹(精选10篇)

邓稼先个人先进事迹(精选10篇)

邓稼先个人先进事迹(精选10篇)邓稼先个人先进事迹篇1你知道我国有那些英雄吗?肯定知道吧!因为我国有无数为祖国捐躯或做出贡献的`英雄。

今天,我就为你介绍一位我国杰出的科学家——邓稼先。

故事是这样的:邓稼先在1958年春接受了制造原子弹的任务,由于事关国家机密,所以,他甘愿牺牲个人利益,不著书立说,不出国交流。

经过努力,终于成功研制出了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他还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忍着剧痛,给党中央写了关于发展现代国防科技的建议书。

这是一个多么感人的故事啊!邓稼先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想的是祖国的利益,是人民的幸福和安全,他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告诉我们:祖国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一切服从祖国的需要,努力为人民建功立业,无条件地为祖国和人民做贡献!其实,邓稼先只是为祖国做贡献的人群中的一位,在这队伍里还有许许多多的人。

比如陈辉,他在临终前写下了四句诗:“英雄非无泪,不洒敌人前。

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

”多么有英雄气概的诗啊!还有夏明瀚,彭德怀等等无数为祖国做出贡献的人。

而当今社会,也有这样的人啊!这次“两会”上,人大代表们提出了很多为祖国和人民谋利的金点子,如“提高素质教育”,“七要”,“发展高新技术”等等的一系列建议和意见,人大代表们不正是为祖国做出贡献吗?所有的少先队员们,每当我们敬礼时,都要牢记队礼的含义:“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时刻准备着,为祖国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而努力吧!邓稼先个人先进事迹篇2今日,每当听见看见关于原子核弹的报道,总会想起《两弹元勋邓稼先》中,那位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双弹英雄——邓稼先。

报道主要写了邓稼先26岁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

回国后用最短的时间造成氢化弹、原子弹,在一次拾原子弹骇片时,被放射元素所伤致癌,被赞为“两弹元勋”。

当读到邓稼先毅然放弃美国优越的条件,毅然拒绝了恩师与好友的挽留,回到当时一穷二白的中国,决心为祖国的崛起做贡献时,我十分震惊:要知道,当时,出国深造的机会少而珍贵,只有少之又少的中国人能享受国外优厚的待遇。

演讲故事素材:两弹元勋邓稼先

演讲故事素材:两弹元勋邓稼先

两弹元勋邓稼先1979年,一颗核弹头试验落地后,没有爆炸,天空没有出现蘑菇云,核弹从高空直接摔到了地上……“核弹去哪里了?为什么没有爆炸?”“必须找到这枚弹头!”“不行,核弹随时会引爆,核辐射可是要人命的,谁去也不行啊!”同志们惊慌失措,争论不休,不知该如何是好。

“大家都不要争了,我去。

它是我设计的,刚站起来的中国可以没有邓稼先,但不能没有它!”说完,邓稼先只身一人走进了核爆中心区,经过搜索,他终于找到了那枚宝贝的核心部件,正静静地躺在地上。

他走过去,把这枚核弹碎片捧了起来,细细端详。

邓稼先完全明白,他手上这枚制造氢弹的钚239,有着怎样的杀伤力。

仅一克重的钚,就可以毒死一百万只鸽子。

但他全然不顾,直到确认核弹头基本完好,他才喘着粗气、走出弹坑,“平安无事,平安无事,同志们,我们的试验可以开始了!”1964年10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从原子弹研制成功,到氢弹爆炸,苏联用了6年多,美国7年多,法国8年多;而中国,两年零八个月。

这真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可好消息背后的代价是,由于长期从事核武器事业,放射物早已侵入他的骨髓癌症病魔多年缠身,邓稼先一生为中国人民所做的,其实并不复杂,只有五件事:原子弹、氢弹、第二代核武器、核武器小型化、核禁试,刚满一只手而已。

但无疑,这是一只巨掌,它宣告了中国人民的尊严,从此不可被践踏,它宣告了中国的大国地位永远不可撼移!同学们,我们生于红旗下长在春风里,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可地球的另一边,巴以冲突、俄乌战争,世界并不太平!我们不能忘记,正是因为邓稼先这样的先辈们,奉献到倾尽所有,奋斗到至死方休,才有我们今天的民族自信和国防安全!各位中华儿女,我们必将铭记历史,砥砺前行,有一份热,发一份光,吾辈自强,强国有我!。

邓稼先优秀科学家事迹

邓稼先优秀科学家事迹

邓稼先优秀科学家事迹邓稼先优秀科学家事迹(篇1)我们的命运总是和时代紧密相连;脚踏苍茫大地,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蹒跚中留下跋涉的足迹。

1924年6月25日,伴着一声洪亮的啼哭,一个婴儿降生在著名的翰墨世家,成为清代著名的`篆刻书法大家邓石如的六世孙。

望向窗外郁郁葱葱的田野,看着微风中起伏着的刚刚吐穗的稻谷,孩子的父亲灵感突现,说道:“古人说禾之秀实,而在野曰稼,稼,就是在田野已经秀穗结实之禾。

希望他植根于中华大地,并且早早的秀实和成熟,成为造福民众的沧海之一粟,就取名叫稼先吧。

”也许是受到书香之家的熏陶,邓稼先从小就对书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好奇心和阅读欲望,幼年时代的邓稼先就非常喜欢动脑筋,总是会提出千奇百怪的问题。

他自小便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功底,同时也形成了勤学好问的可贵品质,然而在国难深重的年代,年少的邓稼先目睹列强的欺凌、残破的家园,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的残忍迫害,对他们满怀痛恨。

那时的邓稼先已经朦胧的意识到要救我们的国家,必须要有知识有本领,因此他更加认真读书,在读书期间,邓稼先便积极的参加爱国救亡运动,致力于维护祖国的尊严。

他也终于明白,一个弱国会备受欺凌,是没有平安日子可言的,他立志要发愤图强,投身科学事业,振兴国家科技,保卫国家安全,解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同胞。

抱着这样的志向,16岁的邓稼先离开了北京,开始了新的求学历程。

1941年秋,邓稼先考入了西南联大物理系。

在西南联大,他读遍了图书馆里每一本有价值的书籍,充分利用学校的优势资源,充实自己的科学知识,锻炼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

他博览群书,同时还利用课余时间背诵牛津英文字典,日积月累,他把基础的学科知识掌握的相当牢固。

1948年10月,他进入普渡大学攻读,功夫不负有心人,邓稼先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惊人的勤奋,只用了一年零10个月的时间就提前完成了博士论文,并顺利通过答辩,获得了博士学位,1950年8月20日,刚满26岁的他即从普渡大学毕业,被人们戏称为娃娃博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弹元勋邓稼先【科学家的故事】
未知发表时间:2012-10-0817:55:20
邓稼先(1924—1986)是我国著名的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邓稼先是安徽人,后来在北京大学当物理老师,1948年10月,邓
稼先去美国读研究生,1950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在他取得学位后的
第9天,便登上了回国的轮船.回国后,邓稼先在中国从事原子核理论
研究工作.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
被称为“两弹元勋”.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956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邓稼先曾荣获全国自然科学一等奖、国家级科学进步特等奖,并
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邓稼先和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都是安徽人,在同一个中学上学,从小两人在一起弹玻璃球、打墙球、比赛爬树,二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邓稼先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完成了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
模拟试验.原子弹试验成功后,邓稼先又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领导并亲自参与了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和
实验工作.
【趣闻】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
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邓稼先就是为
此付出了毕生的精力,也为此献出了生命.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
一弹是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
球卫星.
中国的“两弹一星”,是20世纪下半叶中华民族创建的辉煌伟业.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这是中国人民在攀登现代科学高峰征途中创造的“两弹一星”的人间奇迹.“两弹一星”的伟业,是新中国建设成就的重要象征,是中华民族的荣耀与骄傲,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勇攀科技高峰的空前壮举.
【链接】
核武器是利用能自持进行核裂变或聚变反应释放的能量,产生爆炸作用,并具有大规模杀伤破坏效应的武器的总称.邓稼先等科学家研究的原子弹和氢弹就是非常厉害的核武器.
核武器爆炸的五大危害:
光辐射,又称热辐射.核武器在爆炸时,可产生几亿摄氏度甚至几十亿摄氏度的高温,能快速融化一切.光辐射只要涉及到人的皮肤,皮肤就会立即变成焦黄或黑色,并致使人体死亡.
冲击波,是一种机械波,通过介质震动传播能量.核爆炸冲击波与普通炸药的震动波性质相同.一枚当量为100万吨tnt的核弹在爆炸时会即刻摧毁5.6公里范围内的全部建筑.冲击波直接作用于人体可造成各种直接冲击伤.
早期核辐射,又称贯穿辐射,是核爆炸最初十几秒内放出来的y辐射和中子流.它是核武器特有的一种杀伤破坏因素.人体在早期受到核辐射影响时,易出现休克和中枢神经系统失调,造成器官损伤、内脏组织损伤和免疫系统功能退化等症状.
瞬间电磁波,核武器在爆炸时,可使空气发生电离,产生巨大的电磁场,电压为几百千伏.瞬间电磁波可破坏各种武器装备的电子设备,杀伤人员.
放射性沾染,这是核爆炸所产生的放射性物质对地面、空气、人员和武器装备等各种物体的污染,主要释放粒子的y辐射.这些放射
性裂变的小微粒悬浮在空气中,造成地面、人员和物体表面沾染,可
引发人体引起造血障碍、眼睛白内障、白血病及其他恶性肿瘤、生
育能力下降或胎儿畸变等症状.
既然核武器有这么多的危害,为什么我们国家还要研制它呢?以下是我国政府在爆炸第一颗原子弹时发表的声明:中国发展核武器,
并不是由于相信核武器的万能,要使用核武器.恰恰相反,中国发展核武器,是被迫而为的,是为了防御,为了打破核大国的核垄断、核讹诈,为了防止核战争,消灭核武器.此后,中国政府又多次郑重宣布:在任
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中国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并就如何防止核
战争问题一再提出了建议.中国的这些主张已逐渐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的赞同和支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