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鱼雷武器技术的发展
反鱼雷鱼雷发展现状分析

2国外 A T T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研 制情 况
2 . 1法 、 意 MU 9 0 H K鱼 雷
3 A 1 _ r 的作 战使 用
进行 了原理论证和技术演示后便 中止 了研 发工作 ,转入技 术准备 。同期 , 美 国 MK 一 4 6轻型反潜 鱼雷 也曾被改装成反
鱼雷鱼雷 ,但也 因未达到预期 目标而 中止 ,主要原 因还是
MK 一 4 6的航 速太低 , 拦截鱼雷 的时间窗 口太短 , 需要较高 的 航道预测及计算能力 。2 O 世纪 9 0年代初 , 美 国海军又 开始 研制全新 的反鱼雷鱼雷 ,该鱼雷主体部分采用的是 MK 一 5 4 型鱼 雷 , 动力部分采用贮存化学能 的推进 系统 , 由锂 和硫胺 六氟化物发生反应 提供 能量 ,其航速和航程远远超过 了现 役的主战鱼雷 。近几年来 , 以美 国海军研究所牵头 的多家研 究机构 已对这型鱼雷系统进行 了大量 的仿真研究 、方案论
摘 要 反 鱼雷 鱼雷是 鱼 雷对抗 中较 为理 想 的硬 杀伤 兵 器。本文 阐述 了国外典 型反 鱼雷鱼雷的研制情况 , 并分析 了
反 鱼 雷鱼 雷 的作 战使 用 。
最大速度超过 5 5 k n , 水平面和垂直面旋 回角速度超过 9 8 。/ s 时鱼雷 的承受性 ,并测量 了鱼雷高密度定 向装药爆炸后 的 全 向冲击水平 , 设计 目标是在任意深度上摧毁 8 m外 的重 型
上, 主要对抗手段分为两种 : 软对抗和硬对抗 。 而反 鱼雷鱼 雷( nt a i — t o r p e d o t o pe r d o , A r I T r ) 正是 随着鱼雷 的发展而诞生的硬对抗武器 。
处于演示实验阶段 ,但其水下实验 已成功拦 截了 以多种模 式进行攻击 的来袭鱼雷 。对高速轻 型鱼 雷具 有 良好的拦截
鱼雷是何时发明的原理

鱼雷是何时发明的原理鱼雷是一种水下自动导航武器,用于攻击水面舰艇和潜艇。
它是通过水下推进装置进行推进,并通过内置的导航系统进行自动导航和目标追踪。
鱼雷的发明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其原理和技术逐渐发展和改进,成为现代海战中重要的武器之一。
鱼雷的发明可以追溯到1804年,当时美国人罗伯特·弗尔顿设计了一种称为“鱼雷”的水下爆炸装置,用于攻击英国的舰队。
然而,这种早期的鱼雷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动导航武器,它需要由人工操作进行引爆。
真正的自动导航鱼雷的发明要追溯到19世纪中叶。
1850年代,法国工程师罗贝尔·白朗宁(Robert Whitehead)发明了第一种真正的自动导航鱼雷。
白朗宁的鱼雷采用了蒸汽推进系统和陀螺仪导航系统,能够在水下自主导航和追踪目标。
这种鱼雷的原理是利用蒸汽推进装置产生推力,通过陀螺仪控制航向和深度,从而实现自动导航和目标追踪。
白朗宁的鱼雷在1866年首次投入使用,并在1870年代得到广泛应用。
它的出现引起了各国海军的关注和研究,鱼雷成为了海战中重要的武器之一。
随着技术的进步,鱼雷的性能和功能不断改进,成为了更加强大和可靠的武器系统。
20世纪初,鱼雷的原理和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改进。
首先是推进系统的改进,从蒸汽推进转变为电力推进。
电力推进系统使得鱼雷的速度和航程得到了显著提高,增强了其攻击能力。
其次是导航系统的改进,从陀螺仪导航转变为声纳导航。
声纳导航系统能够通过声波探测和追踪目标,提高了鱼雷的精确度和命中率。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鱼雷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在海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各国海军纷纷研发和使用各种类型的鱼雷,包括鱼雷炸弹、鱼雷鱼、鱼雷导弹等。
鱼雷的原理和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进,包括推进系统、导航系统、引爆系统等方面的改进。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鱼雷的原理和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改进。
现代鱼雷采用了先进的推进系统、导航系统和引爆系统,具有更高的速度、更远的航程和更强的攻击能力。
世界鱼雷发展历程

世界鱼雷发展历程鱼雷是一种水下武器,用于攻击敌舰或其他水下目标。
它们被广泛使用,并在世界上多个海军中得到了发展和改进。
以下是世界鱼雷发展的历程:19世纪中期:- 1866年,麦克奥瑞德(McEvoy)设计了第一种真正可用的自推进鱼雷。
- 1868年,美国海军工程师约瑟夫·温德尔(Joseph W. Wendell)设计了第一种投放到水中的鱼雷。
20世纪初:- 1902年,英国海军工程师罗伯特·怀特海(Robert Whitehead)设计了可自动自动驾驶的鱼雷,这极大地增加了其有效性。
- 1906年,美国成功地使用电力推进(蓄电池)的鱼雷。
第一次世界大战及之后:-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鱼雷迅速成为主要海战武器之一。
- 1920年,英国海军发展出奥托燃烧式鱼雷,极大地增加了鱼雷的射程。
- 1935年,日本开发出航空鱼雷,使得飞机能够携带鱼雷并在海上进行攻击。
二战期间:-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多个国家在鱼雷技术上进行了改进,增加了其速度、精准度和射程。
- 德国在二战期间开发了远程无线电鱼雷,随后进一步改进为声纳制导的鱼雷。
- 各国积极研发着声纳导引技术,以增加鱼雷的精确度。
冷战及之后:- 冷战期间,声纳和制导技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改进,使鱼雷能够更好地追踪目标。
- 1971年,苏联推出高速鱼雷,破坏力大大增加。
- 1980年,美国引入了采用纤维光束制导的鱼雷,提高了其作战能力。
21世纪:- 当今时代,鱼雷被广泛应用于海军作战中,各国不断进行技术改进和创新,如新型推进系统、改善目标追踪和制导系统等。
以上是世界鱼雷发展的历程,通过几个世纪的努力和创新,鱼雷从最初的基础型号发展到具有高速度、精准度和破坏力的先进水下武器。
航空鱼雷极简史3-更高更快-二战期间航空鱼雷的发展

航空鱼雷极简史3-更高更快-二战期间航空鱼雷的发展更高,更快——二战期间航空鱼雷的发展二战爆发后,加装了“安定器”的九一式改2型鱼雷,在偷袭珍珠港的作战中大获成功,此后,日本海军对九一式鱼雷的改进相对有限,主要是提升强度和威力,1944年,面积更大的十字形四式“框板”被投入使用。
在美国方面,由于海军军械局的老爷们拒绝来自舰队的批判,于是MK 13糟糕的可靠性,和TBD同样糟糕的飞行性能,直接导致了中途岛海战中美国三个鱼雷机中队遭到屠杀的同时未能命中一雷,尽管美国海军在中途岛战役中获胜,但是MK 13的表现仍然让太平洋舰队怒火万丈,此时军械局才扭扭捏捏的开始着手解决美国航空鱼雷的可靠性问题, 1943年中,美国海军组织了一次对MK 13 Mod 1鱼雷的评估,鱼雷轰炸机在150节(约278千米/小时)航速下投射了105枚鱼雷,结果只有大约31%的鱼雷正常航行,20%的鱼雷直接沉底,36%的鱼雷出现了“冷跑”现象也就是发动机未能正常启动,鱼雷仅靠压缩空气启动器航行了一小段距离,18%出现定深错误问题,20%出现了方向跑偏,还有2%窜出了水面——这其中还有不少鱼雷出现了不止一种故障现象,实际上,除去正常航行和直接沉底的鱼雷,剩下49%的鱼雷,平均故障现象超过1.5种,这个实验结果,结结实实在军械局和海军鱼雷站的官僚老爷们脸上抽了一个大嘴巴。
TBD加Mark13mod1鱼雷,堪称美国海军航空兵的噩梦1942年底,军械局向国防技术委员会提交了研发新式航空鱼雷,同时改进MK 13鱼雷的申请,新式航空鱼雷的研发项目被交给了哥伦比亚大学,而改进MK 13鱼雷的项目则交给了加州理工学院。
接受项目后,加州理工一方面使用比例模型进行室内水槽实验,另一方面则着手在以水质清澈著称的莫里斯水库建设了一条300英尺(约91米)长的空气弹射滑道,用于向水中弹射全尺寸的鱼雷模型,模拟不同角度和速度下鱼雷入水的状态,并用高速摄像机从不同角度记录相关的影像资料以备分析。
国外反鱼雷鱼雷技术发展及趋势

能, 并初 步 分 析 了 各 自技 术 发 展道 路 的 利 弊 。在 此 基 础 上 , 总结 分析 了国外反 鱼雷鱼雷 技术 发展的 主要共性 和趋势 , 其 主 要 表 现在 高 频 自导 系 统 、 声引信 、 大装 药 全 向 爆 轰 战 斗 部 等 方 面 。介 绍 了未 来 可 能 发 展 的多 种 目的 和 功 能 的 反 鱼
Fo r e i g n a nt i - t o r p e d o t o r pe do de v e l o p me n t a nd t r e nd a n a l y s i s
CUI Gu i — pi n g
( C h i n a S h i p R e s e a r c h a n d D e v e l o p me n t A c a d e my , B e i j i n g 1 0 0 1 9 2, C h i n a )
第 3期
崔贵 平 : 国外反 鱼 雷 鱼 雷技 术 发展 及趋 势
拦 截 范 围 :4 . 5 k m;
・1 3 9・
也各 自根 据 自 己 国 家 的 需 求 ,技 术 道 路 也 不 近 相
同 。 国外 在 研 和 在 论 证 的反 鱼 雷 鱼 雷 主 要 有 4型 :
齐射 功 能 :多雷 齐射 ; 发射 装置 :潜 艇 上 多 功 能对 抗 发 射 管 ,水 面 舰 上改 装 的发射 管 ;
时 ,口径小 ,装 药 量 少 ,毁 伤 效果 值 得 商 榷 ,特 别 是5 k g的装 药量 ,对 导 引 弹道 、 自导 等 方 面 带来 巨
世界鱼雷发展历程

世界鱼雷发展历程鱼雷是一种水面或水下发射的自导武器,它能够在水中远距离追踪目标并破坏敌方舰艇或海洋设施。
鱼雷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以下是世界鱼雷发展历程的梳理。
早期的鱼雷是被当作一种自船只上发射的简单炸弹,被称为“鱼雷”(Torpeado)的最早出现可以追溯到1776年,当时美国海军为反击英国人的船只用于海战中。
然而,这些早期鱼雷并没有自导能力,只能直线运动,且没有引信进行爆炸。
19世纪50年代,英国工程师罗伯特·怀特海德发明了真正的自导鱼雷。
怀特海德的鱼雷利用了压水舵和重力自稳性,使得鱼雷能够追踪目标。
这种鱼雷被用于英国和法国的海战中,取得了一定的战果。
到了20世纪初,德国海军对鱼雷的发展投入了大量的精力。
他们成立了一群专注于鱼雷技术研究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推动了鱼雷技术的飞速发展。
1914年,德国发明了鱼雷的被动声学引信,使其能够在水中侦测声音信号并进行跟踪。
这项技术的引入大大提高了鱼雷的命中率。
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鱼雷在军事行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鱼雷的速度、射程和精确度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二战期间,德国发明了先进的声纳技术,使得鱼雷能够更好地追踪目标。
到了20世纪50年代,随着核能技术的发展,搭载核弹头的核鱼雷开始被发展出来。
这种鱼雷的威力巨大,能够一击沉没一艘舰艇。
然而,由于核武器的威胁,国际社会在1963年签署了《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禁止了在水下进行核爆炸试验。
因此,核鱼雷的发展受到了限制。
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鱼雷的制导系统也得到了重大突破。
发展出了各种各样的制导技术,如惯性导航系统、GPS导航系统和卫星导引系统。
这些新技术使得鱼雷能够更加精确地追踪和攻击目标,提高了其战斗效果。
目前,世界各国对鱼雷技术的研究仍在继续。
各种新型鱼雷,如声纳引信鱼雷、无人鱼雷和水下无人潜航器等,不断涌现,使得鱼雷在现代军事中的作用更加重要。
总的来说,鱼雷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简单的炸弹到具备自导能力的武器的演变。
国外鱼雷动力发展研究

国外鱼雷动力发展研究赖鸣;齐国英;朱鹏飞【摘要】The torpedo power system has a pivotal position in the whole torpedo constitute. From the torpedo was borned,foreign conturies had developed a variety of torpedo dynamic forms, Which hided key elements affe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orpedo power system.In this paper, the torpedo power system development course of the UnitedStates,Russia,Britain,France, Germany and Italy were analyzed.The key factors affe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orpedo power system,an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torpedo dynamic were obtained.All the seresults could be a reference for torpedo power system designer.%鱼雷动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鱼雷的先进程度,在整个鱼雷构成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从鱼雷诞生伊始国外发展了多种动力形式,其中隐藏了影响鱼雷动力发展的关键要素。
本文通过对美、俄、英、法、德、意六国鱼雷动力发展历程的梳理,分析影响鱼雷动力发展的关键因素以及未来动力发展趋势,为我国鱼雷动力设计提供参考、借鉴。
【期刊名称】《舰船科学技术》【年(卷),期】2014(000)008【总页数】5页(P154-158)【关键词】国外;鱼雷;动力;发展【作者】赖鸣;齐国英;朱鹏飞【作者单位】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四研究所,北京100012;中船重工物资贸易有限公司,北京100861;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四研究所,北京100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3110 引言鱼雷动力系统主要由能源和发动机组成,是推动鱼雷前进、提供全雷各系统电源的关键部分,在整个鱼雷构成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反鱼雷技术——精选推荐

反鱼雷技术什么是反鱼雷技术反鱼雷技术是指各国海军为其水面舰艇和潜艇提供足够的对抗鱼雷攻击所研制和应用的技术。
反鱼雷技术的类型水面舰艇是未来海战的主要兵力之一。
随着鱼雷技术的不断发展,鱼雷对水面舰艇和潜艇的威胁越来越大,已成为制约水面舰艇发展的因素之一。
随着鱼雷从自控鱼雷、声自导鱼雷、线导鱼雷,逐渐发展到最先进的尾流自导鱼雷,各国海军研制的反鱼雷技术也在不断向前发展,目前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反鱼雷防御系统。
为了抗击鱼雷的攻击,目前世界各国研究开发的反鱼雷技术可分为两类:一:是被动防御,二:是主动进攻。
被动防御主要是通过在舰艇上涂层、贴片、敷设橡胶等措施来降低舰艇的噪音,使舰艇隐身,以降低被敌声纳发现的概率和减小声自导鱼雷的自导作用距离,从而达到减少被声自导鱼雷命中的目的。
如原苏联潜艇表面的吸声材料“集束卫士(Clusterguard)”,能吸收入射波的1/3,而且由于吸声层使入射声波成漫反射,类似尾流层回波,影声纳工作,使声纳探测和鱼雷自导装置的作用距离缩短约1/3。
潜艇指挥塔部分涂敷这吸声材料,使声纳识别图象中的最显著特征消失,难以识别。
同时,在舰艇两侧或尾部拖带防鱼雷网,以阻拦鱼雷,使舰艇免受损伤;或改进舰艇装甲,采用钛等高强度合金材料;或将舰艇外壳作成耐冲压隔层(称舰舷防雷结构)或防雷隔舱(一般用在潜艇上,使固壳和外壳间有一段距离),以对抗鱼雷战斗部的穿甲和杀伤力。
个别舰艇还进行了消磁处理,降低磁探仪的探测效果,并且导致磁和电磁引信鱼雷失效。
主动防御又可分为战术防御和器材对抗防御。
战术防御主要通过改变舰艇的航向、航速及航深(用于潜艇)的方法来规避直航鱼雷的雷迹和自导鱼雷的探测,从而达到避开被敌雷击中的目的。
器材对抗措施又包括软杀伤(软对抗)和硬杀伤(硬对抗)两种。
软杀伤主要是通过采用各种诱饵、干扰器和气幕弹等,使来袭鱼雷跟踪或攻击假目标或偏离航向,迷盲、消耗鱼雷的动力,造成鱼雷攻击失效。
硬杀伤主要是使用反鱼雷浮标、反鱼雷深弹(炸弹)、反鱼雷水雷、反鱼雷鱼雷等,把来袭鱼雷拦截、摧毁或让其失去战斗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 图分 类 号
D e e o m e ft r e o W e p n y Te hni a v lp nto he To p d a o r c c l
S n Yi u Li i g uM n
( Ammu iin M itr p e e tt eOfieo v nS e y n ”,S e y n 1 0 4 ) nt l a yRe rsn ai f fNa yi h n a g o i v c hn a g 1 05
型柴 电潜艇 。本 文 就 鱼雷 武 器 装 备 、 展动 向 、 发 发
准 口径 )通常 由 MK3 , 2水 面舰 船 发射 装 置 或直 升
摘
要
鱼雷武器技术在现代 战争 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 的作用 。文章介 绍了鱼雷武器技术 的发展历程 以及装备 的研
制 、 进 情 况 , 出 了在 现 代 战 争 中发 展 鱼 雷 武 器 技 术 的 优 势 和 重要 性 , 点 探 讨 了几 种 鱼 雷 武 器 技 术 的性 能及 其 特 点 , 改 指 重 最 后 论 述 了 鱼雷 武 器 技 术 的发 展 动 向 与 分析 。 关键词 鱼雷武器 ; 术 ; 展 技 发
总第 14 9 期 21 0 0年第 8 期
舰 船 电 子 工 程
S i e to i g n e i g h p Elc r nc En i e r n
Vo . O No 8 13 .
1 2
国外 鱼 雷 武 器 技 术海军驻沈 阳弹药专业军事代表室” 沈 阳 1 04 )海军驻锦州地区军事代表室。 锦州 11 0 ) 1O 5 ( 20 0
( itr p ee tt eOfieo v iz o ,Jn h u 1 1 0 ) M l ay Re rsn ai f fNa yi Jn h u i v c n iz o 2 0 0
Ab t a t Th o p d a o r e h ia ft ea v n e ih e i r f ly mo e a d mo e r ls i h rt d y s rc e t r e o we p n y t c nc l h d a c d f t ra r a tp a r n r o e n t e wa o a o g c
Th r c s f e eo me to h o p d a o r e h ia a d e u p n s i l c u t is o e h rd a d i d f e p o e so v l p n ft et r e o we p n y t c n c l n q ime t n a l o n re v rt e wo l n t mo i d s i c t n a e d s rb d F et c n q ep ro ma c n r p r iso e e a o p d a o r e h ia t e t e k r r n a i r e c i e . h e h iu e f r n e a d p o e t f v r l r e o we p n y t c n c l h a e s e e s a ea a o e s t l z d,a d d v lp n r n sa d a ay i o h o p d a o r e h ia. ye n e eo me tt e d n n l ss ft e t r e o we p n y t c n c 1 K y W or s t r e o we p n y e h ia ,d v l p n e d o p d a o r ,t c n c l e eo me t Cls mb r TN9 a s Nu e 7
1 引 言
在海 战环境 下 , 用鱼雷 向敌 方舰 艇发 起攻 击 利 是一种 常见 的 、 威胁 巨大 的作 战样 式 。各 国海军 重
视对浅海 反潜 战的研究 , 积极 发展 鱼雷 武 器及 鱼雷 防御系统 [ 。 _ 】
展分析等, 作进一步的 研究和探讨。
2 鱼 雷武 器
“ 通用宽 波段先 进声 呐系统 ” C AS ) ( B S 重型鱼 雷 。 MK 6 雷直 径 3 4 ( 国 轻 型 鱼 雷 的标 4鱼 2 mm 美
能够 将噪音 信号扩 展到全 频域 , 而排 除特定 频率 从 上 的高强度 噪声 干 扰 。集 成 了所 有 这 些 技 术 的鱼 雷将 能够有效 对付小 型 的 、 止 或缓 慢移 动 的安静 静
MK4 系列 、 6 MK5 、 0 MK5 轻 型鱼 雷和 MK 87 4 4 — 型
传统 的重 型鱼 雷 几乎 无 法 在 浅 海 对付 现 代 化
的柴 电潜艇 。为此 , 国开始重 视 有更 强信 号处 理 各
能力 、 配备数 字式 导引 系统 的鱼雷 。这 种鱼 雷能对
回波信号 的特性 进 行 分 析 , 区分潜 艇 与 其 他 物体 。 此外 , 一种新 型 的宽 波 段 技 术也 正 在 研 究 之 中 , 它
国外鱼 雷 武器 的装备 , 主要 有 : 国 MK 系列 美 鱼雷 、 国 “ 貂 鱼 ” “ 英 黄 和 虎鱼 ” 雷 、 国 D A4 鱼 德 M2 型鱼雷 、 大利“ 鲨” 意 黑 鱼雷 、 典 T 6 鱼雷 、 瑞 P 2型 俄
罗斯“ 风雪” 鱼雷_ 。 2 1 )美 国 MK 系 列 鱼 雷 。现 役 的轻 型 鱼 雷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