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浅谈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浅谈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浅谈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

新邵县小塘镇红星小学李洁

笔者执教十年以来,一直扎根于农村小学教育,虽然站过很多不同的讲台,面对过很多不同的稚嫩面孔,但感触最深的一点是,由于受到环境和条件的制约,农村小学生大多只重视学习教科书,普遍存在课外阅读量少,知识面窄,阅读能力差,写作水平低等问题。当今社会,获取信息的渠道形式日益多样化而且速度惊人,但是相对于小学生而言,阅读还是他们获取信息的最基本的途径和最简便的方法。语文教育学家吕淑湘曾说,他学习语文,三分得益于课内,七分得益于课外。这充分说明学习语文的全过程应包括两个方面,即课内和课外。课内阅读为我们大家所熟知,关于课外阅读曾经有人说过:“取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我在这些年的语文教学中也发现,一些学习成绩优秀或写作水平较高的学生,大多课外阅读比较丰富。由此可见语文教学局限在课内是不足的,其源泉应是课外阅读。因此,要加强小学生语文课外知识的积累,就必须看到当前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并意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一、当前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1、存在的问题。一是课外阅读量少。一方面是家长不让读,生怕耽误了孩子的学习,一旦发现孩子在读“闲书”,不但予以没收,还要严词责骂;另一方面是孩子本身不喜欢阅读,沉迷于电视卡通一二是

盲目阅类的影像材料。无论怎样,阅读量少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读,不会阅读。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阅读的重要性,但大部分学生不知道阅读哪些读物,如何阅读才更有收获;相当一部分语文教师和家长也不知道如何指导孩子阅读才更有实效。三是条理不清,重点不明。面对一篇文章,小学生往往无法把握作者的用意,而过于关注情节,以偏概全。

2、主要原因。从农村教育教学条件来看:很多学校尤其是偏远山区的小学,还没有专门的图书馆、阅览室和电教室,农村社会也没有类似的文化机构,虽然2007以来党和政府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农家书屋”工程,但还没有遍地开花,即使已经有了,关于孩子阅读的书籍也少之又少,同时孩子也不方便借阅。此外,师资力量的流失和学校阅读氛围的缺失也是一大原因。从学生方面来看:一是注意力时间短。由于身心发展规律所限,小学生的注意稳定性一般仅能维持在15分钟左右。时间一长,便兴趣缺乏,影响阅读效果。二是处于思维过渡阶段。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的思维活动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与当前的具体事物或生动的表象相联系。如在语文阅读中,对于抽象的或超出经验的字词,比如说像“伟大”,就需要形象直观的例子帮助才能理解。三是课外阅读面窄。目前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大部分以教辅类书籍为主,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喜欢漫画类的读物。教辅书籍对孩子成绩短期内有一定的帮助,但从长远看,造成了孩子阅读面的狭窄,不利于孩子成长;

而漫画类书籍由于语言描写少,文字多为拟声词,久而久之,容易削弱儿童感受语言的能力。还有一些如古典名著,科学百科,其价.

值是不言而喻的,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非常好的帮助作用,但这些书籍在形式上多厚重无趣,孩子读起来很容易感到没意思,影响阅读效果。从教师及家长来看:一是忽视学生特点,多用抽象语言。一些老师和家长经常忽视孩子的身心特点,想当然地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到学生身上。小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多来自生活经验,多数情况下凭直觉,而不是凭借概念、定义。因此,阅读中万万不可忽视感性认识,而过分强调理性理解。二是缺少阅读方法的指导,达不到理想效果。目前,教师多是强调孩子读书,多读书,读好书,可怎么去读,很少教给孩子,这使得学生书读的不少,可收获不多,达不到理想效果。三是存在应试教育思想,对课外知识的重视不够。尽管素质教育的倡导与实施有些年头了,但考试的压力还是存在,一些教师还是把学生的学习成绩当成评价的唯一标准,在这种思想的引导下,自然会导致对课外知识的重视减弱。此外,农村小学生大多为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孩子缺少关爱,或者由老人管教,过于溺爱,都存在疏于引导、耽于游乐的现象。

二、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大而言之,阅读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活动,它具有获取知识、积累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陶冶性情、塑造品格的价值;小而言之,它具有提升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使小学生身心得以健康成长

的意义。归纳起来,课外阅读对农村小学生发展的重要性主要有以下几点:

孩子的心理需求具有年课外阅读可以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 1

龄特征,小学阶段的孩子一般都具有好奇心强,好表现的心理特点,比较渴望神秘、冒险、刺激,仰慕机智、勇敢、轰轰烈烈等。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不会奇怪《海底两万里》、《木偶奇遇记》、《吹牛大王历险记》等儿童文学会成为经典,成为几代人的钟爱;也就不会惊讶于《哈利?波特》能誉满全球,《拇指牛》、《魔法学校》能畅销全国了。相对于大城市先进学校的开放,农村小学的教育教学活动是比较闭塞和落后的,加之课内阅读和教学毕竟有限,因此,课外阅读既能拓展学生自身的知识面,也能极大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2、课外阅读能够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包括品德、价值观、性格、兴趣、智力与能力等多个方面。阅读好的作品可以陶冶一个人的思想情操,提升一个人的素养和修养,开阔一个人的视野,塑造一个人的个性,使人的心理品质比较健全。相当一部分学生是通过阅读各类书籍,在潜意识里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与书中所描述的人物形象进行比较,无形中就提高了自身的思想意识和道德素质,并积极地履行到自身的思想及行为方式上。同时,课外阅读可以扩大学生们的智力背景,书读的越多,知识面就会更开阔,思维就会更活跃更具有灵活性。

3、课外阅读有利于孩子的各科学习。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语文水平

的提高,同时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有很多正面影响。由于课外阅读使学生具备较广阔的知识背景和认知能力,当新的学习内容呈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就会比别的学生学得更好、学得更快。学生

会将自己从课外学到的知识融汇到他们从课内书籍中所获得的知识

中去,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使知识更加牢固。这对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其他学科的学习都起到了极好的互助作用。

4、课外阅读能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创造条件。小学阶段是人的记忆、学习的黄金时期,让孩子们阅读一定量的经典名著,接触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从而汇集大量的语言和思想资源,这些对人的终身发展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三、如何加强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

1、正确把握孩子的阅读规律。根据一个人的成长规律和我国教育升学考试制度,对大多数中国孩子来说,最佳阅读期主要集中在10—14岁(即小学四年级至初中二年级)不到五年的时间里,在小学中年级(3—4年级),孩子应该进入他一生中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黄金阅读期。在10—14岁四年多的时间里,如果孩子掌握了高效的阅读方法,阅读了大量了文学名著、名人传记、科普读物等书籍,就为他今后的人生观、人生目标的确定以及学习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否则就会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暴露出先天不足。所有的习惯,都开始于兴趣,因此,还给孩子一个广阔的阅读天地,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是家长的当务之急。

2、积极引导孩子的阅读选择。专家认为,小学一二年级,因为孩子识字不多,拼音不熟练,孩子的书籍可以以图为主,最好图文并茂,字大一点,书薄一点,最好是拼音版本,童话与神话故事是这个可以读一些寓意比较深刻的童话小学三四年级,年龄段孩子的最爱;

书,如科学童话与故事、知识类图书、伟人故事和历史故事;小学五六年级,可以读一些漫画书、寓言、儿童小说、科幻小说、探险故事、人生智慧、为人处事、少儿百科全书等等。针对农村学生的知识面狭窄,对外界了解不多、沟通少的特点,老师可以有的放矢地向孩子推荐一些优秀读物,让孩子多读经典书籍。对孩子而言,经典名著并不仅仅是中国的《唐诗三百首》和《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等四大古典名著,也不仅仅是国外的《唐?诘科德》、《约翰?克利斯多夫》等,成人世界的经典当然可以成为儿童的经典,但是他们更有自己的经典:《绿野仙踪》、《狐狸列娜的故事》、《木偶奇遇记》、《爱的教育》、《神笔马良》以及安徒生、格林兄弟,甚至迪尼斯的故事等。一般来说只有符合儿童的心理和认知发展水平的课外读物,才能纯净孩子的精神世界,才能敞亮孩子的心扉,才能成为孩子的经典。

3、教给孩子正确的阅读方法。一是写读书笔记。对优美的词句、精彩的描写、生动的对话、精辟的议论、历史地理以及其他学科方面的知识或趣闻、名人名言、名人故事或英雄人物的事迹及豪言壮语等方面的内容可以记下来。二是写读后感。看完之后,写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三是剪贴有价值的阅读资料。把自己需要的、感兴趣的内容或

图画剪下来,贴在课外阅读本上,同时指导学生们贴时要认真保持本子干净整齐,并鼓励他们用彩笔画上花边。这样一来学生的读、剪、贴、画的能力都得到锻炼。四是学会阅读评价。对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或分析利弊。这样有助于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为快速获取信息打好基础,还可

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辨别能力和分析能力。

4、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质量有着积极作用。要培养孩子留心观察、反复观察的好习惯,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留心生活中各种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通过反复细致的观察抓住事物的本质和特点,在头脑中形成生动、具体的形象;要培养孩子认真阅读的好习惯,每读一本书一定要认真读完,不要只翻主要情节,还要提倡动笔,随时摘录,做好读书笔记,写好心得;要培养孩子积极思考的习惯,指导孩子读书要边读边思考,观察事物要注意分析;要培养孩子爱护书报,注意用眼卫生,对公共的或别人的书报更要注意保护,做到不撕页、不卷角、不涂抹、不乱折乱卷;要注意阅读姿势,不要躺着或歪着头读书,不要在吃饭、走路、乘车、光线太强或太暗时读书。

总而言之,农村广阔的天地是孩子们的乐园,更有他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素材。教师应该结合农村的特点,在校园内多开展一些创造性的活动,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在活动中引发阅读兴趣。如开展歌咏比赛、诗歌朗诵会、阅读比赛、写作比赛等等,开阔学生的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