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流感染PPT课件

合集下载

血流感染和脓毒症PPT课件

血流感染和脓毒症PPT课件
R.Phillip Dellinger, et al. Crit Care Med. 2013;41(2):580-637.
治疗每延迟1小时,患者死亡率 增加7.6%(3.6-9.9%)
最初6小时
主要研究结果: 在复发或持续低血压后接受有效 抗菌治疗的2154(78.9%)例感染 性休克患者中,开始有效抗菌治 疗的延误与院内死亡率显著相关 (校正的比值比1.119,95%CI: 1.103-1.136,p<0.001).在复发 或持续低血压的最初的6小时, 抗生素治疗每延误一小时,生存 率平均降低7.6%。
是否 (n=26) (n=29) 碳青霉烯类 +氨苄
西林/舒巴坦
26
血流感染和脓毒症预后
➢ 细菌种类:
➢ 肺链、溶链病死率较低;
➢ 肠球菌高(15-35%);
➢ 肠杆菌科(除大肠杆菌外)较高;
➢ 不动杆菌、铜绿等假单胞、MRSA可达30-45%或更高;
➢ 真菌40-67%。
➢ 复数菌病死率高于单一细菌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脓毒血症/败血症 严重脓毒血症
SIRS+感染 脓毒血症并伴有至少1个以
(满足以下2个或以上条件)
上器官出现功能障碍
• 体温 > 38℃ or < 36 ℃
• 心率 > 90/min • 呼吸急促 > 20min or
HRventilation (CO2 <32 Torr,
4.3kPa) • 白细胞计数 > 12,000
OR = 0.23 P = 0.012
病死率 (%)
是否 (n=12) (n=17)
含碳青霉烯类
是否 (n=5) (n=24)
含氨苄西林/舒巴坦

血流感染心内膜炎PPT课件

血流感染心内膜炎PPT课件

序号 病原菌
%(499)
序号 病原菌
%(453)
1
凝阴葡萄球菌
27.3
1
金葡菌
18.3
2
金葡菌
15.4
2
大肠埃希菌
14.8
3
肠球菌属
10.4
3
凝阴葡萄球菌
11.7
4
大肠埃希菌
5.8
4
肺炎链球菌
7.3
5
念珠菌属
5.8
5
草绿色链球菌
6.6
6
草绿色链球菌
5.2
6
肺炎克雷伯菌
5.5
7
假单胞菌属
5.0
7
肠球菌属
CBSI 病原菌
肺炎球菌等 大肠埃希菌 金葡菌、CNS 草绿色链球菌 沙门菌属 流感嗜血杆菌 肠球菌属 厌氧菌 真菌(较院内明显少见)
10
病原菌与年龄、性别关系
小儿
<15
成人
肺球
沙门菌
12% 22% 15 27
(总) (院外)
2
3 1.7 2.4
溶链 10
4
肠杆菌科 肠球 厌氧菌

少少

多多
成人中慢性肺部疾患、泌尿生殖系疾病、胆系感染等多见
6
序号 病原菌
1
凝阴葡萄球菌
2
大肠
3
金葡
4
克雷伯菌属
5
肠杆菌属
6
伤寒杆菌
7
枸橼酸杆菌
8
铜绿假单孢菌
9
不动杆菌属
10 草绿色链球菌
%
39.3%
12.1% 9.5% 7.3% 4.1% 4.1% 4.0% 3.6% 2.7% 1.7%

PICC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控PPT课件

PICC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控PPT课件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更新,未 来可能会出现更加先进的导管材料和 设计,降低感染风险。
建议继续加强医护人员培训和教育, 提高其对感染防控的认识和技能水平 ;同时加强患者和家属的宣传教育, 提高其自我防护意识。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将有 助于实现更加精准、个性化的感染防 控。
建议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和规范,加 强监督和指导,确保各项防控措施得 到有效落实。
血液检查
定期进行血液检查,观察 白细胞计数等感染相关指 标的变化。
数据采集、分析和反馈机制
数据采集
建立专门的数据采集系统 ,记录患者PICC导管插入 情况、感染监测结果等相 关信息。
数据分析
定期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 析,识别感染发生的风险 因素和趋势。
反馈机制
将分析结果及时反馈给医 护人员和医院管理部门, 以便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 施。
定义
PICC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 CRBSI )是指与置入血管内的导管(PICC)相关的感染,包括导管相关局部感染和导 管相关血流感染。
分类
根据感染部位和性质,可分为导管相关局部感染、隧道感染、导管相关血流感 染等。
发病机制及危险因素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PICC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临床表现多样,轻者可能仅表现为发热、寒战等非特异性症状,重者可能出 现败血症、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此外,还可能出现穿刺部位红肿、疼痛等局部感染症状。
诊断依据
诊断PICC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需结合患者病史、临床表现以及相关检查结果。具体包括:导管置入史、 发热等感染症状、血培养阳性且与导管相关的病原菌相同、外周血象异常(如白细胞计数升高)等。 同时,还需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疾病。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及护理ppt课件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及护理ppt课件

• 标准2:以下条件必 须均满足
1、不同时段抽血的2套或 多套血培养,所分离出的 微生物为常见共生菌; 2、患者至少有以下一种 症状或体征:发热(> 38℃)、寒战、低血压; 3、症状或体征及阳性实 验室结果与其他部位感染
无关。
• 标准3:以下条件必须均 满足
1、<1岁的婴儿不同时段抽血 的2套或多套血培养,所分离 出的微生物为常见共生菌; 2、至少具有下列症状或体征 之一:发热(肛温>36℃)、 呼吸暂停、心动过缓; 3、症状和体征及阳性实验室 结果与其他部位的感染无关。
4、加强导管的维护和管理
a、置管前后的皮肤消毒; b、加强床旁交接班,置管长度、日期 等; c、SAS、SASH,正压、脉冲封管[14]; d、合适的留置时间。
5、防止血栓形成
a、患者高凝状态[15]; b、防止管路打折受压; c、肝素使用量不足[16]; d、留置时间过长。
四、CLABSI的预防
参考文献
[16]张和平.深静脉置管导管相关性感染分析及预防[J].当代医学,2011,17(31):62 [17]钟亚,童莉.老年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临床及病原学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 杂志,2011,21(5):3150
感谢大家的批评指正
试题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此课件供参考!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感谢你的观看!
全称:(巴德三向瓣膜式)外周静 脉植入的中心静脉导管 穿刺途径:贵要、肘正中及头静脉 (B超引导下) 固定方法:敷贴固定 使用时间:7天到一年(长期输液) 操作者:护士 材料:硅胶或聚脲胺脂 定义: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 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头端位 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导管。
综上所述:

血流感染的实验室诊断ppt课件

血流感染的实验室诊断ppt课件

阳性检出率(%)
采血量对阳性检出率的影响
120 100
80 60 40 20
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采血量(ml)
完整版课件
14
(二)标本运送
• 采血后的血培养瓶应立即送检,不得超过2h。
• 不能放入冰箱或冷冻,有些苛养菌如肺炎链球菌 、脑膜炎奈瑟菌等遇冷很容易死亡。
• 如在培养之前不得不放置一段时间,应置于室温 。
完整版课件
12
(一)标本采集
• 寒战后体温高峰前 细菌含量最高。
• 血液细菌含量随着 体温从最高峰逐渐 下降而越来越少。
• 血液采样的最佳时 间是在寒战后和发 热高峰前,此时阳 性检出率最高。Fra bibliotek完整版课件
13
(一)标本采集
采血量 成人采血量为5~10ml / 瓶,分别采取需氧瓶和厌氧瓶,双部位抽血。 儿童采血量为3~5ml / 瓶,采取儿童瓶。
血流感染的实验室诊断
完整版课件
1
1 血流感染概述 2 自动化血培养系统 3 标本采集和运送 4 阳性报警后处理方法 5 如何判断是否污染
完整版课件
2
一、血流感染概述
完整版课件
3
(一)血流感染的定义
• 血流感染(bloodstream infections,BSI )是指各种病原微生物侵入血循环,释放 毒素和代谢产物,并诱导细胞因子释放, 对机体所有脏器造成损害,严重者可导致 休克、多脏器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甚至死亡,是一种严重的全身感染性疾病 。
酶阴性的葡萄球菌,也应考虑为致病 菌
完整版课件
25
(二)细菌种类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ppt课件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ppt课件

超声引导穿刺
血管超声评估选择最优的静脉进行穿刺
导管尖端实时定位
保持导管尖端适宜的位置
正确的冲封管技术
SAS
S 生理盐水 A 给药 S 生理盐水
SASH
S 生理盐水 A 给药 S 生理盐水 H 稀释肝素

脉冲冲管 正压封管
确保导管的通畅
正确的冲封管技术
脉冲:推一下停一下, 在导管内造成小漩涡
Laminar Flow
病原体种类
主要
其次
革兰氏阳性菌
革兰氏阴性菌 真菌
如表皮葡萄球菌、凝 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 球菌)
如铜绿假单胞菌、嗜 麦芽窄食单胞菌、鲍 曼不动杆菌)及真菌 (如念珠菌)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 在我国存在大量漏诊!如何诊断
导管培养诊断
当临床怀疑患者出现CRBSI,标准的处理是把 导管拔除,并进行导管半定量或定量细菌培养。 半定量培养结果15cfu 或定量培养结果1000cfu 合并出现局部和全身感染症状,即可确诊。
•擦拭接口(洗必泰-酒精或 酒精,>15m)
•使用抗菌导管 •含洗必泰的贴膜 •抗菌剂封管 •洗必泰洗澡(ICU)
导管类型与感染发生率
• 外周静脉导管 • 外周动脉导管 • 中心静脉导管CVC • 中心动脉导管即肺动脉插管 • 经外周静脉插至中心静脉的导管PICCs • 有隧道的中心静脉导管 • 全植入式血管内装置TIDs
2008年10月1日后出院的病人,如出现以下八类情况, CMS将不再支付给医院相关费用 1.手术留下异物 2.空气栓塞 3.配血不合 4.插管相关尿路感染 5.褥疮 6.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医院获得性) 7.手术部位感染-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纵隔炎

血流感染及血培养ppt课件

血流感染及血培养ppt课件

15 – 20%
Severe Sepsis 25 – 35%
Septic Shock 50 – 70%
阳性百分率不高,如何解决?!
2019/8/30
20
如何提高血培养阳性率
2019/8/30
21
何谓血培养?
A blood culture is defined as
culture of blood obtained from a single venipuncture(静脉穿刺),
2019/8/30
5
血流感染常见病原体
院内获得性感染:入院48小时后,多由致病力强、耐药 的微生物引起
致病微生物:细菌(90%)、真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
ICU常见致病微生物:阳性球菌感染增加、真菌感染增 多
铜绿假单胞 不动杆菌 金葡菌 真菌
不同感染部位常见致病菌:
尿路:大肠杆菌、肠球菌 伤口:葡萄球菌、大肠杆菌 呼吸系统;G-多见,近年球菌增多 腹腔感染:多混有厌氧菌
美国CDC 1996年血流感染诊断标准
2019/8/30
11
血流感染的病原学诊断
即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符合: ①血培养分离出病原微生物。
(若为常见皮肤菌,如类白喉棒状杆菌、肠杆菌、CNS、丙酸杆菌 等,需在不同时间采血有2次或多次培养阳性。)
和/或 ②血液中检测到病原体的抗原物质。
2019/8/30
2019/8/30
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
10
血流感染的临床诊断
患者至少有以下1项症状或体征:
发热(380C),寒战或低血压,同时至少满足以下任意1项 ①若血培养为常见的皮肤寄植菌(如:类白喉棒状杆菌、杆菌

血流感染课件

血流感染课件

5.6%
2.9% 3.9% 2.9% 1.9% 1.9%
6.3%
3.0% 2.0% 2.7% 2.0 1.1%
7.2%
4.3% 5.9% 3.2% 2.4% 1.5%(厌)
病原菌
新生儿组 (n=610)
婴儿组 (n=540)
儿童组 (n=384)
凝阴葡萄球菌
肠球菌 金葡菌 链球菌 大肠埃希菌 铜绿假单孢菌 克雷伯菌菌属 产碱杆菌 沙门菌属 不动杆菌
初次有效治疗后72小时内热退
无迁徙病灶的依据

复杂性血流感染的定义
◦ 血培养阳性,并不符合以上标准

血流感染的发病率有逐渐增多趋势
◦ 广谱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
◦ 各种操作技术的开展

发病率:0.34%~2.8%
综合性医院、ICU及接受骨髓移植受者可达1%
血流感染:引起死亡原因第13位
◦ 菌血症(bacteremia):细菌短暂入血,无毒血症
◦ 毒血症(toxemia):细菌毒素所致,伴全身症状,细菌
可以buruxue ◦ 败血症(septicemia):细菌入血大量繁殖,伴毒血症表 现 ◦ 脓毒血症(sepsis):由于感染导致宿主反应异常,引起
器官功能衰竭综合症

血流感染(BloodStream Infection,BSI)包括以上

青霉素敏感株 ◦ 大剂量青霉素或氨苄西林

低度耐药或中介株 ◦ 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 ◦ 不伴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者亦可选用大剂量青霉素(≥1000万u/d)或氨苄 西林(阿莫西林) ◦ 亚胺培南、头孢吡肟、头孢呋辛亦有效 ◦ 新氟喹诺酮类亦具良好作用

高度耐药株 ◦ 万古霉素±利福平或新氟喹诺酮类 ◦ 新氟喹诺酮类体外有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流感染类型
1. 葡萄球菌血流感染 常见于皮肤感染、烧伤及呼吸道感 染等患者。 2. 肠球菌血流感染 常见于泌尿生殖道感染,消化道和腹 腔感染的患者。 3. 革兰阴性杆菌血流感染 常见于泌尿生殖道感染,胃肠 道、胆道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也可见于大面积烧伤。 4. 真菌感染
脓毒症-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 (SIRS)是由严重的(感染或非感染因素)生理 损伤引发全身炎症反应的一种临床过程。具有以下2项可诊断。 体温大于38度或低于36度 心率大于90次/分 呼吸频率大于20次/分或通气过度,CO2分压低于4.3kPa 白细胞大于12*109/L或小于4*109/L,或杆状核细胞>10%。
脓毒症休克及多器官功能障碍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病例1
袁某某:男16岁,打球时右拇指皮肤外伤感染,当时未 重视,1日后出现高热(40),血压下降到9.3/6.6kPa, 伴呼吸困难,低氧血症,白细胞36*109/L,中性粒细胞 95%,同时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和DIC。患者胸片显示 两肺囊泡样改变,全身皮肤散在性出血点,双手皮肤角 质层脱落。入院后给予万古霉素等治疗,病情体
病原体可分为:细菌、真菌、病毒、及寄生虫。 传统分类:毒血症、菌血症、脓毒症、导管相关血液感染。 毒血症(Toxemia):细菌毒素或代谢产物进入血液引起的临床病 症。 菌血症(Bacteremia):细菌进入血液引起的临床病症。 败血症(Septicemia):细菌进入血液大量繁殖,分泌毒素或代谢 产物,产生严重的临床症状。 脓毒血症(Pyemia):细菌进入血液大量繁殖,分泌毒素或代谢产 物,产生严重的临床症状,常伴有多发性脓肿或败血性休克。
血流感染
韩立中 副主任技师
血流感染及相关概念
血流感染的概念 血流感染(Bloodstream infection,BSI)是一种严重的全身感 染性疾病,病原微生物在循环血液中呈一过性、间歇性 或持续性存在,对机体所有器官,如心脏瓣膜、关节等 造成损害,严重者可导致休克、多器官衰竭、弥散性血 管内凝血(DIC),甚至死亡。
病例2
患者谢某某,男,70岁。因胃窦部腺癌伴出血于2010年6月住院, 行胃癌根除术,术后7日进流食,术后第9日诉上腹部疼痛伴恶心, 第10日出现发热,给予抗生素治疗,第12日出现寒战、高热、体温 40度,心率140次/分,呼吸急促,大汗淋漓,血压下至10.6/6.7kPa, 白细胞52*109/L,中性粒细胞95% 24小时尿量50ml,考虑患者出现 吻合口瘘、腹腔脓肿形成。行腹腔穿刺引流,持续引流出暗红色血 性黏稠液体,后患者病情持续加重,出现呼吸衰竭、急性肝肾功能 衰竭和DIC,给予各种治疗措施无缓解,转入ICU第13日死亡。
脓毒症
由细菌感染引发全身炎症反应的临床过程,诊断标准如下: 具有细菌感染的证据,但血培养可以阳性或阴性。 其余指标于SIRS一致。
重症脓毒症
脓毒症患者具备下述6项中的2项即可诊断为重症脓毒症。 低氧血症 少尿 乳酸酸中毒 血小板减少 空腹血糖>6.4mmol/L 意识改变(兴奋、烦躁或嗜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