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井实验报告

测井实验报告
测井实验报告

目录

一、实验背景 (2)

二、实验目的 (2)

三、实验主要内容 (2)

四、实验具体过程 (2)

(一)建立测井曲线道 (2)

(二)导入数据 (3)

(三)选定目标井段 (3)

(四)导入泥质含量、孔隙度、渗透率和饱和度曲线道 (3)

(五)编辑调整页面 (4)

(六)实验成果图 (4)

五、实验结果分析解释 (4)

(一)对测井曲线图的大致认识 (4)

(二)测井曲线的特征 (4)

(三)测井资料综合解释方法原理 (5)

(四)实验成果资料分析解释 (6)

六、实验总结 (6)

七、体会与建议 (7)

八、附录 (8)

附录1:实验成果图图1 (8)

附录2:实验成果图图2 (9)

附录3:泥质含量计算 (10)

附录4:孔隙度计算 (11)

附录5:渗透率计算 (12)

附录6:饱和度计算 (13)

一、实验背景

作为一名地质学专业的大三学生,本学期我们跟随刘之的老师修读了《测井方法原理》这门课程,在理论上对测井的各种方法及其原理有了大致了解,但这种了解还是浅层次的,需要实验的佐证,因此在学校和老师的安排下我们进行了此次的上机实验,对实际测井资料进行上机分析,以求达到实践与理论的结合。

二、实验目的

1.通过对实际测井资料的分析,使我们深入了解测井数据格式、测井曲线类型,测井曲线的处理流程等,从而为测井资料处理奠定基础。

2. 通过上机操作,使我们深入了解到物探专业基本软件carbon的使用方法和基本功能,从而为我们以后物探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实验主要内容

1.认识测井曲线基本格式和基本内容。

2.使用自然伽马、自然电位、井径及微电阻率测井曲线进行岩性定性识别。

3.使用声波时差及微电阻率曲线进行储层物性定性分析。

4.使用电阻率测井曲线进行储层含油性定性分析。

5.开展分析井段泥质含量、孔隙度、渗透率及含油饱和度定量计算(选择代表性深度点数据计算)

6.依据上述识别和划分结果撰写课程上机实验报告。

四、实验具体过程

(一)建立测井曲线道

1.安装卡奔3.0软件

2.打开IntellExpore,建立9个测井曲线道,即自然电位测井(SP)、自然伽马测井(GR)、井径测井(CAL),深双侧向电阻率测井(RLLD)、浅双侧向电阻率测井(RLLS)、微球形聚焦测井(RMSFL)、声波测井(AC)、密度测井(DEN)、中子测井(CNL)。

(二)导入数据

在给定的多口井的实际测井资料中选择一口井以EXCEL方式打开,做一定调整后导入IntellExpore中,我选择了YI42井。

(三)选定目标井段

本次实验做两段40m含砂性较好的井段进行资料分析解释,仔细观察GR、SP曲线对岩性进行定性分析,两者出现负异常时应该显示为砂岩层段,正异常则为泥岩层段,于是我选取了2960-3000m和3090-3130m这两个井段。

(四)导入泥质含量、孔隙度、渗透率和饱和度曲线道

1.导入泥质含量

根据GR曲线计算泥质含量Vsh,使用C语言程序实现,具体程序参见附录一。

2.导入孔隙度

根据AC曲线利用C语言编程计算孔隙度POR,具体程序参见附录二。

3.导入渗透率

利用C语言编程计算渗透率PERM,具体程序参见附录三。

4.导入饱和度

利用C语言编程计算饱和度So,具体程序参见附录四。

5.建立Sand曲线道

复制POR曲线道并做一定调整建立Sand曲线道。

(五)编辑调整页面

根据EXCEL中数据的大小并结合测井实际要求确定每一个曲线道的刻度值,并对图头文字,曲线颜色等做一定美化。

(六)实验成果图

见图1(P8)、图二(P9)。

五、实验结果分析解释

(一)对测井曲线图的大致认识

1.GR、SP、CAL反映岩性

2.RLLD、RLLS、RMSFL反映含油性

3.AC、DEN、CNL反映孔渗性

(二)测井曲线的特征

表1 砂泥岩剖面测井曲线特征

(三)测井资料综合解释方法原理

1.岩性分析

SP:在淡水泥浆的砂泥岩剖面井中,以大段泥岩层部分的自然电位曲线为基线,此时SP曲线出现负异常的井段都可以认为是渗透性岩层,纯砂岩井段出现最大的负异常,泥质的砂岩负异常幅度变低,而且随着泥质含量的增多而异常幅度下降。

GR:在砂泥岩剖面中,砂岩显示出最低值,粘土(泥岩、页岩)显示出最高值,而粉砂岩泥质砂岩介于中间,并随着岩层中泥质含量增加曲线幅度增大。

CAL:泥岩层和某些松散岩层常常由于钻井时泥浆的浸泡和冲刷造成井壁坍塌,使实际井径大于钻头直径,出现井径扩大;渗透性岩层,常常由于泥浆滤液向岩层中渗透,在井壁上形成泥饼,使实际井径小于钻头直径,出现井径缩小;而在致密岩层处,井径一般变化不大,实际井径接近钻头直径。

2.物性分析以及气层识别

储层物性反映的是储层质量的好坏,决定了油区的丰度和储量。测井计算反映储层物性的参数主要有孔隙度、渗透率、泥质含量以及粒度中值等。显然储层孔隙度高、渗透率大、泥质含量低则物性好,相反,储层孔隙度低、渗透率小、泥质含量高则物性差。

AC:当岩层中含气时,声波时差将显著增大。另外,在泥浆侵入不深的高孔隙度疏松砂岩地层中,油层的声波时差也相应增大,一般比水%。

DEN、CNL组合:天然气相对于地层水和石油而言,其密度很低,密度测井时,其密度测井反映值也较低,故计算出的孔隙度比实际孔隙度偏大,而在中子测井曲线上气层表现为低孔隙度,因此二者曲线重叠即可识别气层。若重叠部分较大,则含气的可能性较大。

3.含油性分析

RLLD、RLLS组合:将深、浅侧向视电阻率曲线重叠绘制,观察两条曲线幅度的相对关系,在渗透层井段会出现幅度差。深侧向曲线幅度大于浅侧向曲线幅度,叫做正幅度差(意味着泥浆低侵),这种井段一般可认为是含油气井段;反之当深侧向曲线幅度小于浅侧向曲线幅度时,称为负幅度差(意味着高侵),这种井段可认为是含水井段。

RLLD、RLLS、RMSFL组合:利用深、浅侧向和微球形聚焦三条曲线重叠绘制可以直观判断可动油、气情况,在地层水和泥浆的矿化度基本相同,且侵入不深的情况下,若储集层中有可动油气则三条曲线幅度有下列关系:RMSFL

(四)实验成果资料分析解释

1.2960m—3000m井段分析解释(见P8图1)

①岩性分析:该段整体来说砂质夹层和泥质砂岩比较多,而纯砂岩很少,仅在2972m 和2995m处出现两段不足1m厚的纯砂岩。这一段的平均泥质含量在70%左右。

②物性分析及气层识别:该段整体来说声波曲线比较稳定,所以此段物性较好。在2965.16—2968.16m,2979.68—2981.84m,2984.32—2985.6m,2992.76—2994.32m这四段DEN和CNL有重叠,判断可能为气层。

③含油性分析:该段整体来说RLLD≥RLLS>RMSFL,所以认为此段整体基本都含可动油气。

2.3090—3130m井段分析解释(见P9图2)

①岩性分析:该段整体泥质含量平均在80%左右,3090—3090.92m为砂质夹层;3091.92—3095.96m,3113—3115.8m和3121.84—3126.28m这三段SP和GR都比较小,泥质含量较低,为泥质砂岩层;3111.5—3113.08mGR和SP都显示最强负异常,为纯砂岩段;余下段全部为泥岩层,GR与SP显示极为明显的正异常。

②物性分析及气层识别:声波曲线幅度变化较大,大概出现了三次周波跳跃,分别在3100.5—3105m,3106.5—3110.5m和3118—3122m处。

③含油性分析:在3090—3098.88m、3111.48—3115.92m和3121.96—3126.68m这三段RLLD>RLLS>RMSFL,说明它们可能是油层,不存在RLLD

六、实验总结

此次通过上机实验,一方面我们加强了对测井软件Carbon的熟练运用,另一方面对

测井实际工作有了一定了解,还加深了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学会了利用测井曲线划分储集层和非储集层,并定性、定量分析解释储层岩性、物性以及含油性。

七、体会与建议

1.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才能实现对理论的更高认识。

2.测井资料解释与分析需要极好的观察力与洞察力,我还需要好好锻炼。

3.在实验的过程中学会善用课本以及网络上的各种资源提高了我做事的独立性。

4.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希望学校以后对于测井这样的课程多安排一些上机等实验。

八、附录

附录1:实验成果图图1

图1 YI42井2960—3000m测井处理成果图

附录2:实验成果图图2

图2 YI42井3090—3130m测井处理成果图

void main()

{

object v;

v = NewTrace(1, "CvrTrace", "Vsh");

v.Left = 0;

v.Right = 1;

v.LineColor = RGB(255, 0, 0);

v.LineWidth = 5;

v.LineStyle = 0;

v.style |= 1 << 19;

v.FillIndex = 1;

float d1, d2, m1, m2;

d1 = Input("计算开始深度:", 2960);

d2 = Input("计算结束深度:", 3000);

m1 = TraceMax("GR",d1,d2);

m2 = TraceMin("GR",d1,d2);

float c = 3.7;

float vp("Vsh");

for(depth =d1; depth

float val = (GR-m2)/(m1-m2);

vp = 0.83 * val * val + 1.7 * val;

if(vp<0){vp=0;}

if(vp>1){vp=1;}

}

Play();

备注:将d1和d2分别改为3090、3130即可用于计算3090—3130m井段泥质含量。

void main()

{

object v;

v = NewTrace(1, "CvrTrace", "Por");

Play();

v.Left = 0;

v.Right = 1;

v.LineColor = RGB(0, 127, 127);

v.LineWidth = 5;

v.LineStyle = 0;

v.style |= 1 << 19;

v.FillIndex = 2;

float ma, mf;

ma = Input("岩石骨架的声波时差:", 182);

mf = Input("泥浆滤液的声波时差:", 620);

float vp("Por");

for(depth =2960; depth <3000; depth +=0.125) {

vp = (AC - ma)/(mf - ma)-Vsh*(287 - ma)/(mf - ma);

if(vp<0.01){vp=0.01;}

if(vp>0.35){vp=0.35;}

}

Play();

}

备注:将语句for(depth =2960; depth <3000; depth +=0.125),

更改为for(depth =3090; depth <3130; depth +=0.125) ,

将语句vp = (AC - ma)/(mf - ma)-Vsh*(287 - ma)/(mf - ma),

更改为vp = (AC - ma)/(mf - ma)-Vsh*(314 - ma)/(mf - ma) ,即可用于计算3090—3130m井段的孔隙度。

// y4井岩心分析渗透率与孔隙度相关性比较好

// 关系式:PERM = 0.0014*e^(0.3482*Por),(e = 2.71828182845904)

// 用此关系式计算渗透率

void main()

{

object v;

v = NewTrace(1, "CvrTrace", "PERM");

v.Left = 0.01;

v.Right = 1000;

v.LineColor = RGB(0, 127, 0);

v.LineWidth = 5;

v.LineStyle = 0;

v.style |= 2048;

float vp("PERM");

for(depth =2960; depth <3000; depth +=0.125) {

vp = 0.0014*Pow(2.718, 0.3482*POR*100);

if(vp<0.001){vp=0.001;}

if(vp>1000){vp=1000;}

}

Play();

}

备注:将depth分别改为3090、3130即可用于计算3090—3130m井段的渗透率。

//y4井为例,计算饱和度应首先有名为“POR_DEN”的孔隙度曲线道(先执行“孔隙度计算B”方法即可)。

// 阿尔齐公式计算含油饱和度//

//公式:So = 1- ((a*b*Rw)/(Rt * Por^m))^n

// Rw:地层水电阻率, Rt:电阻率, Por:孔隙度;

// a = 0.8, b = 1.1467; m = 1.8701, n = 2.1025

void main()

{

Object v;

v = NewTrace(0, "CvrTrace", "So_Auto");

v.Left = 0;

v.Right = 100;

v.LineColor = RGB(255, 0, 0);

v.LineWidth = 5;

v.LineStyle = 0;

float a,b,m,n;

a = 0.8,

b = 1.1467;

m = 1.8701, n = 2.1025;

Float Rw,v1,v2;

float vp("So_Auto");

Rw = 0.038;

for(depth =2960; depth <3000; depth += 0.125) {

{

v1 = a * b * Rw;

v2 = RLLD * Pow(POR, m); //孔隙度为小数

vp = 1 - Pow(v1/v2, 1/n);//饱和度为小数

vp = vp *100;

}

if(vp<0){vp=0;}

}

Play();

}

备注:将depth分别改为3090、3130即可用于计算3090—3130m井段饱和度。

随钻测井系统机械结构论文【论文】

随钻测井系统机械结构论文 1电磁波电阻率随钻测量系统 1.1系统工作原理及组成 电磁波电阻率随钻测量系统主要由发射天线、接收天线、电路仓体和对接结构等几大部分组成。天线系统采用“四发双收”的方式和结构,工具上端和下端各有2个发射天线,工具中部设有2个接收天线。工具侧壁设有测量控制电路仓体,工具中心设有泥浆通道,两端的公扣和母扣端有数据对接系统,用来实现与上下相邻工具之间数据交换与供电的功能。电磁波电阻率随钻测量是一种重要的电阻率测井方法,在各种不同类型的钻井液中都能够进行测量。它的工作原理基于电磁波在穿越地层时产生的衰减和相位移。由于穿越不同的地层会导致产生不同的衰减和相位移,通过测量电磁波的衰减和相位移就可以确定地层的介电常数和电阻率。电磁波电阻率随钻测量系统就是利用这一原理,由发射线圈向地层发射电磁波,再由不同的接收线圈接收电磁波,根据接收到的电磁波的相位差和幅度比来确定地层的电阻率。 1.2技术难点

电磁波电阻率随钻测量系统受结构尺寸的影响,设计空间小,机械结构较为复杂,强度和可靠性要求高,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的设计难点: 1)设计空间小,受工具直径尺寸的限制,中心预留泥浆通道后,可供使用的空间极为有限,对机械设计工作带来了很多的限制。 2)机械结构较为复杂,工具设有4个发射天线,2个接收天线,天线内设有线圈,需要与控制电路进行连接通讯,整体结构较为复杂。 3)系统处于高温高压的工作环境下,并且要传递钻压和转矩,对工具的强度和可靠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4)系统工作在流动的高压泥浆中,系统内部的电路控制系统和天线线圈需要进行隔离绝缘处理,对整个系统的密封性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1.3解决方案

测井工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最新版)

测井工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最 新版) The safety operation procedure is a very detailed operation description of the work content in the form of work flow, and each action is described in words.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954

测井工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最新版) 一、班长: 1、接收到任务后,开好出车前的安全会,讲行车路线,结合气候变化交代安全措施,往返途中要做到安全行车。 2、做好下井前的安全检查工作,绞车掩木,井口滑轮、井下仪器连接应牢固可靠;仪器在井下发生故障,必要停留时不得超过一分钟。 3、所有测井电缆都必须做有薄弱点强度为新电缆额定拉力的50%,班组允许提拉极限为薄弱点的75%。 4、远井执行任务带的汽油要固定好并检查油桶是否漏油,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在装有备用油箱的绞车室内不准抽烟点电炉。 5、施工完毕,总结安全工作,向司机交待行车安全事项。 二、仪器操作岗:

1、施工中联好线后,检查车辆应无漏电现象,若有漏电存在,应在查出原因并排除故障后方能通电。 2、仪器下井后,要集中精力观察测井曲线,仪器遇阻后要及时通知绞车岗拉住刹把,停下仪器。仪器下到井底后只允许停留一分钟。 3、阴雨天和洗车后,必须用摇表检查电缆芯线,电源连线,绝缘电阻应达到10兆欧以上,测井时地线棒必须可靠接地。 4、测井完后,各测井工具必须放在安全位置。 三、地面岗: 1、井场施工必须劳保上岗,戴好安全帽,天地滑轮钢丝绳安装牢固可靠。 2、仪器下井前,应严格检查仪器连接结构各部位的丝扣和顶丝。 3、电缆钢丝磨短应及时包扎,预防钢丝堆积一块随电缆运行到天滑轮跳槽拉断,造成井下落物事故。 4、仪器离井口500米,井口必须上人用明确的手势指挥绞车司机。夜间施工照明视线要清楚。

测井曲线代码大全

测井曲线代码 RD、RS—深、浅侧向电阻率 RDC、RSC—环境校正后的深、浅侧向电阻率VRD、VRS—垂直校正后的深、浅侧向电阻率DEN—密度 DENC—环境校正后的密度 VDEN—垂直校正后的密度 CNL—补偿中子 CNC—环境校正后的补偿中子 VCNL—垂直校正后的补偿中子 GR—自然伽马 GRC—环境校正后的自然伽马 VGR—垂直校正后的自然伽马 AC—声波 V AC—垂直校正后声波 PE—有效光电吸收截面指数 VPE—垂直校正后的有效光电吸收截面指数SP—自然电位 VSP—垂直校正后的自然电位 CAL—井径 VCAL—垂直校正后井径 KTh—无铀伽马 GRSL—能谱自然伽马 U—铀 Th—钍 K—钾 WCCL—磁性定位 TGCN—套管中子 TGGR—套管伽马 R25—2.5米底部梯度电阻率 VR25—环境校正后的2.5米底部梯度电阻率DEV—井斜角 AZIM—井斜方位角 TEM—井温 RM—井筒钻井液电阻率 POR2—次生孔隙度 POR—孔隙度 PORW—含水孔隙度 PORF—冲洗带含水孔隙度 PORT—总孔隙度 PERM—渗透率 SW-含水饱和度 SXO—冲洗带含水饱和度

SH—泥质含量 CAL0—井径差值 HF—累计烃米数 PF—累计孔隙米数 DGA—视颗粒密度 SAND,LIME,DOLM,OTHR—分别为砂岩,石灰岩,白云岩,硬石膏含量 VPO2—垂直校正次生孔隙度 VPOR—垂直校正孔隙度 VPOW—垂直校正含水孔隙度 VPOF—垂直校正冲洗带含水孔隙度 VPOT—垂直校正总孔隙度 VPEM—垂直校正渗透率 VSW-垂直校正含水饱和度 VSXO—垂直校正冲洗带含水饱和度 VSH—垂直校正泥质含量 VCAO—垂直校正井径差值 VDGA—垂直校正视颗粒密度 VSAN,VLIM,VDOL,VOTH—分别为垂直校正砂岩,石灰岩,白云岩,硬石膏含量岩石力学参数 PFD1—破裂压力梯度 POFG—上覆压力梯度 PORG—地层压力梯度 POIS—泊松比 TOUR—固有剪切强度 UR—单轴抗压强度 YMOD—杨氏模量 SMOD—切变模量 BMOD—体积弹性模量 CB—体积压缩系数 BULK—出砂指数 MAC MAC—偶极子阵列声波 XMAC-Ⅱ—交叉偶极子阵列声波 DTC1—纵波时差 DTS1—横波时差 DTST1—斯通利波时差 DTSDTC-纵横波速度比 TFWV10-单极子全波列波形 TXXWV10-XX偶极子波形 TXYWV10- XY偶极子波形 TYXWV10- YX偶极子波形 TYYWV10- YY偶极子波形 WDST-计算各向异性开窗时间 WEND-计算各向异性关窗时间

FEWD无线随钻测井系统介绍及应用

FEWD无线随钻测井系统介绍及应用 摘要:FEWD是一种无线随钻地质评价测量系统,其主要功能是随钻测井。本文针对利用该FEWD形成的随钻测井技术,介绍了该技术涉及到的常用井下仪器组合、常用钻具组合,并以哈利伯顿公司的FEWD的地质参数无线随钻测量系统应用为例,介绍了该技术在国内油田上的应用情况,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一、引言 FEWD(Formation Evaluation While Drilling)是随钻地质评价测量系统的简称,主要功能是随钻测井,由测井传感器、定向工程参数传感器、钻具振动传感器等部分组成,可以实时获得地层自然伽玛、电阻率、补偿中子孔隙度、岩石密度四道地质参数和井斜角、方位角、磁/高边工具面角等工程参数,同时仪器自动记录井下钻具的震动情况,当井下钻具的振动超过允许的范围时,井下仪器优先将该钻具剧烈振动的信息传递至地面,以警示施工人员采取措施减振、预防井下复杂情况或井下事故的发生。FEWD的一项重要功能即随钻测井,哈利伯顿生产的FEWD无线随钻测井系统将地质参数测量传感器与定向工程参数传感器组合在一起,组成随钻测量/测井系统,除实时测量定向施工所需要的工程参数外,还可以实时提供井下地质参数。目前已应用于油田测井工作中,效果显著。 二、主要应用技术 1.钻井工具介绍 和常规钻井技术和导向钻井技术相比,地质导向钻井技术除了使用的仪器有较大的区别外,在使用钻井工具方面也有很大的差别。由于地质导向钻井技术是在导向钻井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地质导向钻井技术所用的一些工具自然也包含了导向钻井所用的工具,同时也包含其它的通用钻井工具。 FEWD施工过程中主要以动力钻具为钻进工具的导向钻具组合为主,根据施工的需要,需要在小范围内对轨迹进行微调有时也采用可变径稳定器为主的旋转导向钻具组合。FEWD随钻测井施工,配合导向马达工艺技术和高效钻头,构成全新钻井工艺模式,能实现各井眼轨迹工艺段的连续作业施工。 2.自动化钻井技术 自动化钻井技术主要有六个环节:地面数据实时测量(主要用地面仪器仪表)、井下数据随钻测量、数据实时采集(由相关计算机(井下或地面)完成)、数据综合解释及决策指令(应用人工智能优化钻井措施)、地面操作自动化(铁钻工/自动排管机等)、井下操作自动控制(钻头自动导向)在以上留个环节中,井下随钻测量是关键环节,同时也是关键技术,目前主要应用MWD/LWD/FEWD/DWD

测井数据处理与解释 1010131126 张天恩

《测井数据处理与解释》实践报告 班级:地物一班 姓名:张天恩 学号:1010131126 指导老师:肖亮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 2016年11月

一、实践课的目的和意义 1. 通过本次实践课,使学生能进一步的了解测井资料综合处理与解释的一般流程;通过实际测井资料的处理,将课本所学知识与现场资料很好的结合起来,以更进一步的巩固各种知识; 2. 了解测井资料人工解释的一般方法; 3. 掌握各种储层的测井响应特征及划分渗透层的一般方法; 4. 储层流体识别的一般方法; 4. 掌握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解释的一般方法; 5. 掌握储层有效厚度确定的一般方法; 二、实践课的基本内容 本次上机实验主要包括如下几个内容:1. 了解Ciflog测井解释软件及基本操作方法;2. 熟悉测井资料的数据加载及测井曲线的回放方法;3. 掌握储层流体的定性识别方法;4. 对实际测井曲线进行岩性,电性、含油性描述。5. 掌握储层参数的定量计算方法。根据实际区域地质特征,利用人工解释的方法划分渗透层,计算储层泥质含量、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有效厚度,结合束缚流体饱和度信息,对储层流体性质进行初步定性解释。 首先,打开Ciflog软件会看到一个“打开项目”的对话框,提示有本地项目,在下面还有一个“新建”选项,我们点击“新建”就可以建立自己所做的项目,项目建立好后,就可以进入主界面了,在最左面可以看到有个“任务栏”,点进去可以看到有几个选项,有“数据管理”,“数据格式转换”,“数据拷贝”,“测井曲线数字化”,我们点进“数据管理”界面,我们可以看到自己所建立的项目,用鼠标右键点击项目出现对话框,选择“新建工区”,在出现的对话框中输入工区的名字,再鼠标右键“新建工区”出现的对话框中选择“新建井”,输入所测的数据井的名字,再右键会出现对话框选择“新建井次”,再输入井次名字,然后就可以进行数据的导入工作了,再点击“任务栏”找到“数据格式转换”,找到打开文件,在文件中找到自己想好要处理的数据,我们的数据是一维文本格式的所以我们在下面的格式中选择一维文本式,则数据就出来了。数据打开后找到数据格式转换初始设置,在设置中可以看到“曲线名所在行”和“数据起始行”分别是“1”,和“3”,这是所给数据所决定的,文本类型设置为等间隔,选择第一列为深度列,这样起始深度和终止深度和采样间隔就确定了,数据类型为浮点型,深度单位是米。 在数据导入之后我们就可以绘制测井曲线图了,我们再回到数据管理界面,单击井次就可以出现刚刚导入的井的数据了,我们可以看到有AC、CNL、CAL、DEN、GR、Rt、Rxo、SP七组数据,我们测井曲线分为三大类,分别为三岩性曲线,三孔隙度曲线,三电阻率曲线,其中三岩性曲线包括自然伽玛曲线(GR),自然电位曲线(SP),井径曲线(CAL),三物性曲线包括声波时差曲线(AC),密度曲线(DEN),补偿中子曲线(CNL),三电阻率曲线包括深侧向电阻率曲线,浅侧向电阻率曲线,冲洗带电阻率曲线(Rxo),共九条曲线,我们这了所

国内随钻测井解释

1国内随钻测井解释现状及发展 在国内现有的技术条件下,开展大斜度井和水平井测井资料的可视化解释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测井解释识别地质目标的精度,通过实时解释、实时地质导向有助于提高钻井精度、降低钻井成本、及时发现油气层。 未来的勘探地质目标将更加复杂,以地质导向为核心的定向钻井技术的应用会越来越多。伴随新的随钻测井仪器的出现,应该有新的集成度高的配套解释评价软件,以充分挖掘新的随钻测井资料中包含的信息,使测井资料的应用从目前的单井和多井评价发展为油气藏综合解释评价。因此,定向钻井技术的发展及钻井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必将使随钻测井技术的应用领域更加关泛。 2 提高薄油层钻遇率 提高薄油层水平井油层钻遇率必须加强方案研究及现场调整、实施两方面研究。方案设计包括对油层的构造、沉积相、储层物性、电性特征、油气显示特征综合研究。现场调整、实施包括对定向工具的认识及现场地质资料综合分析、重新调整轨迹后而实施的设计。 一口水平井的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地质、钻井工程两方面的因素。地质设计及现场提出的方案要充分考虑工程的可行性。只有加强综合研究,根据油藏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轨迹,才能提高油层钻遇率。 目前,在石油、天然气等钻井勘探开发技术领域,水平井作业中,使用随钻测井工具、随钻测量工具和现场综合录井工具。随钻测量工具、随钻测井工具位于离钻头不远的地方,在钻机钻进的同时获取地层的各种资料和井眼轨迹资料,包括井斜、方位、自然伽马、深浅侧向电阻率等。现场综合录井工具获取钻时、岩屑、荧光、气测录井等,这样利用随钻测量工具、随钻测井工具测得的钻井参数、地层参数和现场综合录井资料推导出目的层实际海拔深度和钻头在目的层中实际位置,并及时调整钻头轨迹,使之顺着目的层沿层钻进,尽量提高砂岩钻遇率。

测井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测井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5400-85 测井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 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 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一、班长: 1、接收到任务后,开好出车前的安全会,讲行车路线,结合气候变化交代安全措施,往返途中要做到安全行车。 2、做好下井前的安全检查工作,绞车掩木,井口滑轮、井下仪器连接应牢固可靠;仪器在井下发生故障,必要停留时不得超过一分钟。 3、所有测井电缆都必须做有薄弱点强度为新电缆额定拉力的50%,班组允许提拉极限为薄弱点的75%。 4、远井执行任务带的汽油要固定好并检查油桶是否漏油,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在装有备用油箱的绞车室内不准抽烟点电炉。 5、施工完毕,总结安全工作,向司机交待行车安全事项。

二、仪器操作岗: 1、施工中联好线后,检查车辆应无漏电现象,若有漏电存在,应在查出原因并排除故障后方能通电。 2、仪器下井后,要集中精力观察测井曲线,仪器遇阻后要及时通知绞车岗拉住刹把,停下仪器。仪器下到井底后只允许停留一分钟。 3、阴雨天和洗车后,必须用摇表检查电缆芯线,电源连线,绝缘电阻应达到10兆欧以上,测井时地线棒必须可靠接地。 4、测井完后,各测井工具必须放在安全位置。 三、地面岗: 1、井场施工必须劳保上岗,戴好安全帽,天地滑轮钢丝绳安装牢固可靠。 2、仪器下井前,应严格检查仪器连接结构各部位的丝扣和顶丝。 3、电缆钢丝磨短应及时包扎,预防钢丝堆积一块随电缆运行到天滑轮跳槽拉断,造成井下落物事故。 4、仪器离井口500米,井口必须上人用明确的

随钻测井技术

第8卷第4期断 块 油 气 田 FAUL T-BLOCK OIL&G AS FIFLD2001年7月随钻测井技术 布志虹1 任干能2 陈 乐2 (11中原油田分公司勘探事业部 21中原石油勘探局地质录井处) 摘 要 随钻测井是一种新型的测井技术,它能够在钻开地层的同时实时测量地层信息。 本文介绍了斯伦贝谢公司最新的随钻测井技术,并通过对其新技术的分析,提出了在重点探井文古2井进行随钻测井的建议及方法。 关键词 随钻测量 随钻测井 随钻测量工具 引言 在钻井过程中同时进行的测井称之为随钻测井。 随钻测井系统中随钻测井的井下仪器的安装与常规测井的仪器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各仪器单元均安装在钻铤中,这些钻铤必须能够适应正常的泥浆循环。 用随钻测井系统进行随钻测井作业比电缆测井作业简单。首先在地面把各种随钻测井仪器刻度好,然后把他们对接起来进行整体检验,再把随钻测井仪接在钻杆的底部,最后接上底部钻具总成和钻头,至此,就可以进行钻井和随钻测井作业了。 1 数据记录方式Ξ 随钻测井有2种记录方式,一是地面记录,即将井下实时测得的数据信号通过钻井液脉冲传送到地面进行处理记录;二是井下存储,待起钻时将数据体起出。这里仅介绍地面记录的方法。 在随钻测量仪中设计有一个十分重要的系统即钻井液脉冲遥测系统,该系统的作用是把各传感器采集的信号实时传送到地面。目前在随钻测量系统中主要使用连续钻井液脉冲进行遥测传输,它在井下用一个旋转阀在钻井液柱中产生连续压力波,这个旋转阀称为解制器。在井下改变波的相位(即调频),并在地面检测这些相位变化,就可以把信号连续地传输到地面。 来自各传感器的模拟信号首先被转换成二进制数。每一个二进制数则由一个具有适当的二进制位数的字来表示,每个字所含有的二进制位数的多少(即字长的大小)视测量结果所需的精度而定,如果所传输的信号对精度的要求不高,可用一个字长较小的字表示这个二进制数;反之,则需用一个字长较大的字表示。目前随钻测量系统中采用的字长一般为8位,即每个字含有8个二进制位,这是一个最优化方案,既满足了各测量信号对精度的要求,又能在单位时间里传送较多的二进制数到地面。 这些字由一系列的“0”和“1”组成,由调制器把它调制成代表这些字的钻井液脉冲发送到地面。调制器调制信号是一帧一帧地调制的,每一帧由16个字组成,其中15个字长为8位的字用于传输测量信号,一个字长为10位的字是用来标识一帧的起始位置的帧同步字。 最后,压力信号由安装在立管中的压力传感器检测出,由调制器调制并传送到地面。这些压力信号被送到地面计算机系统,由计算机系统调解后被还原成各传感器的测量信号值,并与其所对应的时间和深度一起存入数据库。这些测量信号和及其处理结果就可以实时地显示在荧光屏上或打印在绘图纸上。 在钻井液遥测系统的数据传输率和字长一定的情况下,系统在单位时间内向地面传送的二进 22Ξ收稿日期 2001-02-15 第一作者简介 布志虹,女,1962年生,高级工程师, 1982年毕业于江汉石油学院测井专业,现在中原油田分公司勘探事业部从事勘探管理工作,地址(457001):河南省濮阳市,电话:(0393)4822513。

SLB随钻测井技术及应用

随钻测井(LWD)技术及应用 WZ11-1 N
宋菊 随钻测量技术 Apr-16-2009
1 Initials 4/18/2009

主要内容
随钻测井简介 VISION Scope 作业要点
环境随钻测井影响
2 Initials 4/18/2009

随钻测井仪器
振共磁核
电缆测井仪器
CMR
proVISION sonicVISION StethoScope TeleScope
随钻测井可以实现 的测井项目
侧向电阻率 电磁波传播电阻率
DSI
PeriScope seismicVISION
geoVISION Xceed/Vortex
3 Initials 4/18/2009
谱获俘、马格西、规常
EcoScope
试测力压层地 像成率阻电 率阻电向侧
波声
MDT
岩性密度 光电指数 中子孔隙度
PEx
元素俘获,自然伽马 声波 地层压力 俘获截面 核磁 地层界面 图像
AIT ECS
HRLS
随钻测井能够完成几乎全部测井项目
FMI
97%以上的随钻测井不再需要重复电缆测井 以上的随钻测井不再需要重复电缆测井

传达独立的地层评价
电缆测井 随钻测井
97%以上的随钻测井不需要重复 相同项目的电缆测井
4 Initials 4/18/2009

随钻测井的价值
决策
决策/ 决策/ 产量
储层增产地质导向
增 值 方 向
地层产能和渗透性
储层产能 储层评价
R Φ R Φ R Φ MR,
孔隙度, 饱和度, 岩性, 孔隙度 饱和度 岩性 流体
西格马
实 时 数 据 构造
随钻测井服务 Φ
地 元 地层元素 地 元 地 元
Rt Rxo
孔 密度 隙 光电 度 指数
ΦISO
向 导 质 质 质 质 地 地 地 地
流度 流 流 流
e e e Perm
V
地层信息
Sc op e
实时测井 EcoScope
GVR (RAB) ARC ADN
马 伽马 伽马 伽马能谱
pe co riS Pe e op Sc tho Ste
N ISIO ProV
Sonic VISION
Te le
测量工具
实时可视化
感应 电阻 率
侧向 电阻 率
试 试 试 测试 力 力 力 压力 层 层 层 地层
振 振 振 共振 核 核磁
测 测 测 测 探 探 探 探 界 界 界 界 边 层 地 地 地 地
西格马
中子
密度
波 声波 声波 声波
成像
遥 测
实时解释
LWD测量的项目 测量的项目
测量项目
5 Initials 4/18/2009

煤矿测井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编号:CZ-GC-02263 ( 操作规程)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煤矿测井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Coal mine logging safety production operation rules

煤矿测井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操作备注:安全操作规程是要求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必须遵照执行的一种保证安全的规定程序。忽视操作规程在生产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就有可能导致出现各类安全事故,给公司和员工带来经济损失和人身伤害,严重的会危及生命安全,造成终身无法弥补遗憾。 一、出发前的准备 1、测井前应有地质方面填写的《测井通知书》。 2、测井方面接到通知书后,应根据测井任务应对钻孔地质情况及邻孔测井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3、必须对所用的仪器设备、车辆等进行检查,发现故障,应在出发前予以修复和更换,不准带病运转。 4、出发前应有专人清点所需要的工具、器材是否齐全。 二、钻孔准备与要求 1、钻场设计与布置,一般应有15m以上工作场地和车辆进出的通道,以保障测井工作的顺利进行。 2、终孔深度必须保证测井探测器能下到最下目的层以下3m;终孔直径应大于下井仪器外径20mm。 3、测井前,应将与终孔时相同的钻具下到井底进行冲孔,使全

孔井液均匀,孔内畅通,并在测井人员和设备到达井场后提钻。 4、对泥浆的一般要求:能保护井壁,含砂量小于5%,粘度不大于30秒,密度不大于1.3。 5、测井工作中,因孔壁膨胀、掉块,有可能使下井仪器设备被挤夹时,钻探方面应根据测井人员的要求进行冲孔。 6、测井期间,钻探方面必须留有以备冲孔和处理孔内事故的钻探设备及值班人员。防寒、防暑、防雨、避雷等设施必须完好。 7、测井时,钻探方面不得作危及测井人员与仪器设备安全和影响测井工作进行的任何事情。 三、钻场布置与要求 1、绞车与井口滑轮必须安装稳固,轮槽应垂直与绞车滚筒轴线中点,两者间的距离,一般应大于10m。 2、地面电源线于测量线必须分开布放,并有防止踏破、刮断等措施。仪器和设备要安装平稳,接通电源前,应检查线路是否正确,各个开关、旋钮是否在安全位置。 3、准确丈量记录点至电缆零记号的距离。使用与钻探统一的深

测井曲线解释

主要测井曲线及其含义 主要测井曲线及其含义 一、自然电位测井: 测量在地层电化学作用下产生的电位。 自然电位极性的“正”、“负”以及幅度的大小与泥浆滤液电阻率Rmf和地层水电阻率Rw的关系一致。Rmf ≈Rw时,SP几乎是平直的;Rmf>Rw时SP为负异常;Rmf<Rw时,SP在渗透层表现为正异常。 自然电位测井 SP曲线的应用:①划分渗透性地层。②判断岩性,进行地层对比。③估计泥质含量。④确定地层水电阻率。 ⑤判断水淹层。⑥沉积相研究。 自然电位正异常 Rmf<Rw时,SP出现正异常。 淡水层Rw很大(浅部地层) 咸水泥浆(相对与地层水电阻率而言) 自然电位测井 自然电位曲线与自然伽马、微电极曲线具有较好的对应性。 自然电位曲线在水淹层出现基线偏移 二、普通视电阻率测井(R4、R2.5) 普通视电阻率测井是研究各种介质中的电场分布的一种测井方法。测量时先给介质通入电流造成人工电场,这个场的分布特点决定于周围介质的电阻率,因此,只要测出各种介质中的电场分布特点就可确定介质的电阻率。 视电阻率曲线的应用:①划分岩性剖面。②求岩层的真电阻率。③求岩层孔隙度。④深度校正。⑤地层对比。 电极系测井 2.5米底部梯度电阻率进套管时有一屏蔽尖,它对应套管鞋深度;若套管下的较深,在测井图上可能无屏蔽尖,这时可用曲线回零时的半幅点向上推一个电极距的长度即可。 底部梯度电极系分层: 顶:低点; 底:高值。 三、微电极测井(ML) 微电极测井是一种微电阻率测井方法。其纵向分辨能力强,可直观地判断渗透层。 主要应用:①划分岩性剖面。②确定岩层界面。③确定含油砂岩的有效厚度。④确定大井径井段。⑤确定冲洗带电阻率Rxo及泥饼厚度hmc。 微电极确定油层有效厚度 微电极测井 微电极曲线应能反映出岩性变化,在淡水泥浆、井径规则的条件下,对于砂岩、泥质砂岩、砂质泥岩、泥岩,微电极曲线的幅度及幅度差,应逐渐减小。 四、双感应测井 感应测井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测量介质电导率的一种测井方法,感应测井得到一条介质电导率随井深变化的曲线就是感应测井曲线。 感应测井曲线的应用:①划分渗透层。②确定岩层真电阻率。③快速、直观地判断油、水层。 油层: RILD>RILM>RFOC

测井数据处理与解释实习要求

测井数据处理与解释实习要求 (初稿) 一、实习目的 通过实习,学习和掌握通用测井解释软件的基本使用;全面掌握单井数据处理和解释的基本方法和步骤;系统地掌握储层的定性、定量解释解释方法;学会通用解释程序POR的使用方法,并完成单井数据处理和解释。 二、实习内容 1.CIFLOG测井解释平台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功能 2.测井数据的解编、转换、加载和编辑 3.测井曲线图的绘制和保存(含模板的建立和使用) 4.测井交会图和直方图的制作和使用方法 5.单井数据处理的解释流程 6.POR程序的使用方法和步骤 7.完成单井数据处理和解释,并形成解释成果图 8.学习测井解释报告的编写方法,完成解释报告。 三、实习要求 1.遵守计算机实验室的规定,并严格按规定的时间上机和下机。 2.上机实习期间不得上网、游戏、娱乐、聊天。 3.每个要自主地完成单井数据处理和解释报告。 四、实习报告(处理解释部分)的内容和格式 1. 处理解释部分的报告中内容包括: (1)测井曲线图 (2)中子-密度交会图 (3)给定的POR程序输入参数表。 (4)解释成果图 (5)主要储层的解释结论分析 (6)解释成果表

2. 解释报告格式 ***井测井解释报告 一、概况 对井位、井的类型、钻井和测井施工单位、施工时间,井况、井参数(深度、泥浆类型及性质、地面温度、井底温度等)进行概述。 二、测井解释处理程序及参数 处理程序的简要说明,包括各主要输入参数的取值。 三、解释成果及分析 对各储层(砂岩)按由浅至深的顺序进行编号(1,2…….),对各层的起止深度、层厚、岩性、测井曲线特征和读值进行描述,综合描述,对测井数值进行读取,对解释结论(油层、水层、油气层、干层等)进行分析。 四、结论及建议 提出有价值的产能试油验证层,测井解释下限、疑难问题验证层,要求增补的地质录井试油、分析化验项目及测井内容建议。 五、解释数据表

物探测井安全操作规程

编号:SM-ZD-17613 物探测井安全操作规程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物探测井安全操作规程 简介:该规程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合理化地制定计划,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 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明确执行目标,工作内容,执行方式,执行进度,从而使整 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 读内容。 1.从事测井工作的人员,必须熟悉本工作岗位的安全防护规定,做到安全生产。 2.仪器设备在运输和搬运时要妥善包装,注意防潮、防震,汽车运输时不准与笨重的机械和管材等混装。 3.测井前,机场上一切妨碍测井和影响测井人员与设备安全的工作都必须停下来,待测井工作结束后方可继续进行。 4.夜间工作时,必须备有足够的照明。 5.布置井场时,必须将井口附近有可能掉入孔内的工具、物件移开。 6.仪器设备启用前,必须仔细检查外接电源的电压、频率等是否符合仪器设备的要求;各开关、旋钮是否在安全位置,接线是否正确,经反复核查确认无误后方可通电启用。 7.井下仪器在下井前应仔细检查其连接和密封情况,在与电缆连接处应留有弱点,其拉断强度不得大于电缆最大拉

测井曲线描述与(张君学)讲解

测井曲线的识别与应用 一、测井曲线资料应用的意义 测井资料在油、气田的勘探与开发中有广泛的的用途,大体可分为在裸眼井中的应用和套管井中的应用,及其它一些专门目的的应用。在裸眼井中,测井资料主要用于寻找油、气层,并对储集层的孔隙性、渗透性和含油性作出评价,为油、气田的开发决策提供信息;在套管井中,测井资料主要用于开发过程中油、气层的动态分析,为油、气田开发的合理调整提供资料。 二、常用的测井曲线的类型 常用的测井曲线有:自然电位曲线、自然伽玛测井曲线、微电位测井曲线、微梯度测井曲线、深感应测井曲线、中感应测井曲线、4米电阻测井曲线、声波时差测井曲线、井径测井曲线等。 三、常用测井曲线识别 第一节自然电位测井 在钻开岩层时,井壁附近产生的电化学活动能形成一电场,该场产生的电位就叫自然电位,其产生的原因是地层水矿化度和泥浆滤液矿化度压力不同,以及泥浆压力与地层压力不同。 在砂泥岩剖面中,自然电位曲线以泥岩为基线,只在砂

质渗透性岩层处,才出现自然电位曲线异常,所以我们可以利用它来划分渗透性岩层。纯砂岩井段出现最大的负异常,含泥质的砂岩负异常幅度较低,而且随泥质含量的增多负异常幅度下降。此外通过自然电位曲线幅度还可判断渗透层孔隙中所含流体的性质,一般含水砂岩的自然电位幅度比含油砂岩的自然电位幅度要高。 自然电位曲线的应用仅限于淡水泥浆钻的井,因为自然电位曲线幅度(偏离泥岩基线的幅度)与地层水含盐量和井中流体含盐量之差有关。对于淡水泥浆,纯砂岩的负向偏移幅度最大,当砂岩含泥时,幅度减小。而当采用盐水泥浆时,含盐水地层的SP曲线,偏移很小或没有偏移,甚至出现反转。自然电位曲线在含盐水纯砂岩部位最高,而当地层含有烃类时,自然电位幅度有所降低,当砂层厚度小于3m或更薄时,其幅度大大降低;当砂岩胶结作用较强时,其幅度可显著降低。 应用:1、自然电位曲线,对于厚岩层可用由线半幅点划分岩层界面,对于薄岩层必须与视电阻率曲线配合,才能获得准确结果。 2、可以很清楚地划分渗透层与非渗透层。而且可以运用自然电位曲线观察岩性的变化,如当砂岩岩性变细,含泥量增加时,常表现为自然电位幅度的降低等。

测井数据处理程序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struct logging { float depth; float sp; float ac; float gr; float cal; float rsfl; float ilm; float ild; float cnl; float den; }data[501],*pp; struct well1 { float depth; float shale; float poreD; float poreN; float poreS; float sat; }result[501],*qq; void main() { FILE *in,*out; float sa,sb1,sb2; float pa1,pa2,pb1,pb2,pc1,pc2,pc3; float rw,a,m,n; rw=0.03; int i; pp=data; qq=result; if((in=fopen("d:\\WELL-1.txt","r"))==NULL) { printf("位置错误!请将数据存在D盘根目录下!"); getchar(); exit(0); } fseek(in,256L,0); for(i=0;i<501;i++,pp++) fscanf(in,"%f%f%f%f%f%f%f%f%f%f",&pp->depth,&pp->sp,&pp->ac,&pp->gr,&pp->cal,&pp-> rsfl,&pp->ilm,&pp->ild,&pp->cnl,&pp->den);

测井安全生产操作规程正式版

Guide operators to deal with the process of things, and require them to be familiar with the details of safety technology and be able to complete things after special training.测井安全生产操作规程正 式版

测井安全生产操作规程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操作规程资料适用于指导操作人员处理某件事情的流程和主要的行动方向,并要求参加施工的人员,熟知本工种的安全技术细节和经过专门训练,合格的情况下完成列表中的每个操作事项。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第一节、出发前的准备 1、测井前应有地质方面填写的《测井通知书》。 2、测井方面接到通知书后,应根据测井任务应对钻孔地质情况及邻孔测井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3、必须对所用的仪器设备、车辆等进行检查,发现故障,应在出发前予以修复和更换,不准带病运转。 4、出发前应有专人清点所需要的工具、器材是否齐全。 第二节、钻孔准备与要求

1、钻场设计与布置,一般应有15m以上工作场地和车辆进出的通道,以保障测井工作的顺利进行。 2、终孔深度必须保证测井探测器能下到最下目的层以下3m;终孔直径应大于下井仪器外径20mm。 3、测井前,应将与终孔时相同的钻具下到井底进行冲孔,使全孔井液均匀,孔内畅通,并在测井人员和设备到达井场后提钻。 4、对泥浆的一般要求:能保护井壁,含砂量小于5%,粘度不大于30秒,密度不大于1.3。 5、测井工作中,因孔壁膨胀、掉块,有可能使下井仪器设备被挤夹时,钻探方

国外随钻测井发展历程

国外随钻测井发展历程 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服务成本是工程技术服务努力追求的目标,就此而言, 随钻测井相对于电缆测井具有多方面的优势。随钻测井资料是在泥浆滤液侵入地层之前或侵入很浅时测得的,更真实地反映原状地层的地质特征,可提高地层评价精度。随钻测井在钻井的同时完成测井作业,减少了井场钻机占用时间,从钻井-测井一体化服务的整体上节省成本。在某些大斜度井或特殊地质环境(如膨胀粘土或高压地层)钻井时,电缆测井困难或风险大以致不能进行作业时,随钻测井是唯一可用的测井技术。因此,随钻测井既提高了地层评价测井数据的质量,又减少了钻井在用时间,降低成本。 在过去的近20年里, 随钻测井技术快速发展, 目前已具备对应电缆测井的所有技术,包括比较完善的电、声、核测井系列,以及随钻核磁、随钻压力等等。同时, 全球随钻测井业务不断增长, 已成为油田工程技术服务的主体技术之一,其业务收入和工作量大幅增加。可以预期, 随着石油勘探开发向复杂储集层纵深发展, 随钻测井技术将更趋完善, 电缆测井市场份额将更多地被随钻测井所取代。 一、随钻测井发展历程 随钻测井技术的发展可追溯到1930年前后,当时电缆测井技术开始出现和发展。20世纪30年代早期,Dallas地球物理公司的J.C.Karaher用一段长4-5英尺的绝缘线将钻头与钻柱绝缘,在每根钻杆内嵌入绝缘棒,用一根导线在绝缘 棒中间穿过,通向地面,通过这根导线传输信号。 用这种方法得到了令人鼓舞的结果,测量到连续 的电阻率曲线。1938年采集到第一条LWD电阻率 曲线[1],这是用电连接方式传输数据的第一条 LWD曲线(图1)。 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仅有的几个专利文 献表明,许多发明家和研究组织继续致力于实时 的、可靠的随钻测量系统的研究,遗憾的是,LWD 数据传输技术的发展非常缓慢,技术上很难突破。 在测井技术发展开始的50年时间里,在石油工业

煤矿测井安全生产操作规程示范文本

煤矿测井安全生产操作规 程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煤矿测井安全生产操作规程示范文本使用指引:此操作规程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一、出发前的准备 1、测井前应有地质方面填写的《测井通知书》。 2、测井方面接到通知书后,应根据测井任务应对钻孔 地质情况及邻孔测井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并采取相应的技 术措施。 3、必须对所用的仪器设备、车辆等进行检查,发现故 障,应在出发前予以修复和更换,不准带病运转。 4、出发前应有专人清点所需要的工具、器材是否齐 全。 二、钻孔准备与要求 1、钻场设计与布置,一般应有15m以上工作场地和 车辆进出的通道,以保障测井工作的顺利进行。

2、终孔深度必须保证测井探测器能下到最下目的层以下3m;终孔直径应大于下井仪器外径20mm。 3、测井前,应将与终孔时相同的钻具下到井底进行冲孔,使全孔井液均匀,孔内畅通,并在测井人员和设备到达井场后提钻。 4、对泥浆的一般要求:能保护井壁,含砂量小于5%,粘度不大于30秒,密度不大于1.3。 5、测井工作中,因孔壁膨胀、掉块,有可能使下井仪器设备被挤夹时,钻探方面应根据测井人员的要求进行冲孔。 6、测井期间,钻探方面必须留有以备冲孔和处理孔内事故的钻探设备及值班人员。防寒、防暑、防雨、避雷等设施必须完好。 7、测井时,钻探方面不得作危及测井人员与仪器设备安全和影响测井工作进行的任何事情。

测井曲线解释

测井曲线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一. 国产测井系列 1、标准测井曲线 2、5m底部梯度视电阻率曲线。地层对比,划分储集层,基本反映地层真电组率。恢复地层剖面。 自然电位(SP)曲线。地层对比,了解地层的物性,了解储集层的泥质含量。 2、组合测井曲线(横向测井) 含油气层(目的层)井段的详细测井项目。 双侧向测井(三侧向测井)曲线。深双侧向测井曲线,测量地层的真电组率(RT),试双侧向测井曲线,测量地层的侵入带电阻率(RS)。 0、5m电位曲线。测量地层的侵入带电阻率。0、45m底部梯率曲线,测量地层的侵入带电阻率,主要做为井壁取蕊的深度跟踪曲线。 补偿声波测井曲线。测量声波在地层中的传输速度。测时就是声波时差曲线(AC) 井径曲线(CALP)。测量实际井眼的井径值。 微电极测井曲线。微梯度(RML),微电位(RMN),了解地层的渗透性。 感应测井曲线。由深双侧向曲线计算平滑画出。[L/RD]*1000=COND。地层对比用。 3、套管井测井曲线 自然伽玛测井曲线(GR)。划分储集层,了解泥质含量,划分岩性。 中子伽玛测井曲线(NGR)划分储集层,了解岩性粗细,确定气层。校正套管节箍的深度。套管节箍曲线。确定射孔的深度。固井质量检查(声波幅度测井曲线) 二、3700测井系列 1、组合测井 双侧向测井曲线。深双侧向测井曲线,反映地层的真电阻率(RD)。浅双侧向测井曲线,反映侵入带电阻率(RS)。微侧向测井曲线。反映冲洗带电阻率(RX0)。 补偿声波测井曲线(AC),测量地层的声波传播速度,单位长度地层价质声波传播所需的时间(MS/M)。反映地层的致密程度。 补偿密度测井曲线(DEN),测量地层的体积密度(g/cm3),反映地层的总孔隙度。 补偿中子测井曲线(CN)。测量地层的含氢量,反映地层的含氢指数(地层的孔隙度%) 自然伽玛测蟛曲线(GR),测量地层的天然放射性总量。划分岩性,反映泥质含量多少。 井径测井曲线,测量井眼直径,反映实际井径大砂眼(CM)。 2、特殊测井项目 地层倾角测井。测量九条曲线,反映地层真倾角。 自然伽玛能谱测井。共测五条曲线,反映地层的岩性与铀钍钾含量。 重复地层测试器(MFT)。一次下井可以测量多点的地层压力,并能取两个地层流体样。 三、国产测井曲线的主要图件几个基本概念: 深度比例:图的单位长度代表的同单位的实际长度,或深度轴长度与实际长度的比例系数。如,1:500;1:200等。 横向比例:每厘米(或每格)代表的测井曲线值。如,5Ω,m/cm,5mv/cm等。 基线:测井值为0的线。 基线位置:0值线的位置。 左右刻度值:某种曲线图框左右边界的最低最高值。 第二比例:一般横向比例的第二比例,就是第一比例的5倍。如:一比例为5ΩM/cm;二比例则为25m/cm。 1、标准测井曲线图 2、2、5米底部梯度曲线。以其极大值与极小值划分地层界面。它的极大值或最佳值基本反映地层的真电阻率(如图) 自然电位曲线。以半幅点划分地层界面。一般砂岩层为负异常。泥岩为相对零电位值。 标准测井曲线图,主要为2、5粘梯度与自然电位两条曲线。用于划分岩层恢复地质录井剖面,进行井间的地层对比,粗略的判断油气水层。 3、回放测井曲线图(组合测井曲线) 深浅双侧向测井曲线。深双侧向曲线的极度大值反映地层的真电阻率(RT),浅双侧向的极大值反映浸入带电阻率(RS)。以深浅双侧向曲线异常的根部(异常幅度的1/3处)划分地层界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