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第73号系列文件对朝鲜战争走向的影响_任方
论艾森豪威尔政府的朝鲜停战政策(1953-1960)——以美国国家安全文件为基础的考察

收 稿 日期 :20l7 —07 —0l 作 者 简 介 :冯 东 兴 ,男 ,河 南 新 郑 人 ,河 南 大 学哲 学 与 公 共 管 理 学 院 副 教 授 ,河 南 大 学 历 史 文 化 学 院 博 士 后 ,历 史 学 博
士 。 (河 南 开 封 475004) 基 金 项 目 :本 文 系 国 家 社 科 基 金 青 年 项 目 “朝 鲜 战 争 遗 留 问 题 研 究 ”(12CGJ004)和 中 国 博 士 后 科 学 基 金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自 1953年 3月 恢 复停 战谈 判后 ,围绕未 来停 战 政策 的具 体 执行 及美 国 的朝 鲜 半 岛政 策 ,艾 森 豪 威 尔政府 展 开 了积 极评 估 ,其 停 战政 策 经历 了不 断调 整 变化 的过 程 。 当前 学术 界 围绕 朝 鲜 战争 和停 战谈 判 的研 究 比较 多 ,但对 于停 战后艾 森豪 威 尔政 府 的停 战政 策 研 究 还 明显 不 足 ,在 国 内 ,只 有个 别 学 者 初 步探讨 了艾森 豪 威尔 政府 朝鲜 半 岛政 策 的形成 过 程 、动 因 和特 点 。 国外 学 者 的研 究 则 多从 联 合 国与 朝
2018年 第 4期
国 爵
首 都 师 范 大 学 学 报 (社 会 科 学 版 )
Journal of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1954_1979年美中在朝鲜半岛上的战略互动_主动威慑与被动威慑

《云南社会科学》2009年第5期Social Sciences in Yunnan No.5一、引言根据著名的经济学家和战略学家托马斯·谢林(Thomas C.Schelling)的定义,“威慑理论是一门关于如何巧妙地运用智慧,避免使用现实武力的理论”[1](P8)。
为了防止别国的侵略和避免陷入战争,实施威慑的国家必须具有足够强的武力和使用武力以对抗侵略的意图,以使对方相信:发动攻击所付出的代价将大于其所得。
如果对方真的认为其发动战争将得不偿失的话,它就不会发动战争,这时的威慑战略就是成功的。
威慑理论还认为,“威慑既是军事技术概念,也是心理-政治概念”,“当威胁的基础是建立在足以给进攻者以‘难以承受的打击’的军事力量之上,同时又有明确的意图和坚定的政治意愿来实施这种惩罚时,威胁才是最可信的”[2](P379)。
所以,虽然实施威慑的最主要手段是军事力量,但成功的威慑不仅仅要依靠足够强的军事力量,同时还要依靠政治、经济和心理等手段。
经济力量是军事力量的支撑,同时也可以给威慑的实施对象以心理压力;而政治手段则可以帮助威慑国传达明确的威慑意图,从而提高威慑效果。
从1950年10月到1953年7月,中美两国在朝鲜半岛上兵戎相见。
这场战争对两国关系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鲍大可(Doak Barnett)认为:“朝鲜战争产生了互相疑惧,这种疑惧在50年代和60年代的大部分时间毒化了中美关系,开始了长达20年的公开敌对”[3](P414)。
不过,鉴于朝鲜战争的教训,为了避免在朝鲜半岛上再次发生战争,美国实施了旨在防止对方发动进攻的威慑战略,而中国也同样如此。
在朝鲜战争结束不久,美国就与韩国建立了政治和军事同盟关系,同时对韩国施予了大量的经济和军事援助以加强韩国的防卫能力。
此外,美国还在韩国部署了战术1954~1979年美中在朝鲜半岛上的战略互动:主动威慑与被动威慑陈宗权(西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成都611130)摘要:从朝鲜战争结束到中美建交这段时期内美中两国在朝鲜半岛上进行的一种威慑性战略互动表现为:美国在朝鲜可能再次发动战争的认知下首先实施了积极主动的威慑,而中国则将美国的威慑行动看成是“备战”行为,于是采取了一种反应式的被动威慑战略。
朝鲜半岛危机简析

朝鲜半岛危机简析作者:何银燕陈萱陈黎来源:《现代兵器》2017年第08期2017年2月12日,朝鲜在距2016年10月最后一次导弹试射数月后,也是美国新一任总统特朗普上台后第一次成功试验射程至少约2000千米的“北极星”-2弹道导弹,这无疑被美国政府视为又一次挑衅行为。
随后,美国与韩国再次联合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使朝鲜半岛紧张局势再度升级。
朝鲜半岛危机背景2017年3月,美韩与朝鲜双方不断互秀肌肉,对抗持续升级。
3月1日,美韩联合进行代号为“鹞鹰”的大规模军事演习;3月6日,朝鲜向半岛东部发射4枚弹道导弹,其中3枚飞行998千米后落入远离朝鲜海岸线的日本专属经济区,并警告美韩将进行“无情核反击”;3月13日,美韩再次联合进行代号为“关键决心”的军事演习;3月18日,朝鲜在西海卫星发射场成功进行了新型大功率火箭发动机的地上点火试验,金正恩亲临现场并下达点火试验命令。
朝鲜半岛就在朝鲜多次导弹试验与美韩联合演习助推下再次爆发危机。
实际上,朝鲜更加梦寐以求的是实现核武器实用化,多次声称将进行洲际弹道导弹试射。
据报道,近几个月美国商业卫星图像拍摄到朝鲜在东海岸的丰溪里核试验场活动频繁,并且开始疏散部分民众,显示出朝鲜新一轮核试验似乎迫在眉睫;同时,朝鲜近期成功进行的新型大功率火箭发动机地面点火试验表明其发展远程和洲际弹道导弹进程又迈出重要一步,当前迫切需要继续进行核弹头与弹道导弹两弹合一试验。
一旦两弹合一试验成功,将对美国前沿基地甚至本土构成严峻威胁。
朝鲜半岛危机升级在美韩与朝鲜极度对立态势下,美国和朝鲜均采取进一步军事行动,致使朝鲜半岛局势一度滑向战争边缘。
美国进一步军事行动 2017年4月7日,美国突然对叙利亚政府军一座机场投下了59枚战斧导弹,美国国务卿蒂勒森强调此举有对朝鲜警告的意味;4月8日又命令“卡尔·文森”号航母战斗群掉头向北重返半岛海域,更释放出美国可能要对朝鲜动武的信号。
美国广播公司MBC在4月7日援引军方高层消息: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曾向特朗普提出至少三项应对朝鲜的方案:一是重新在韩国部署核武器,二是对金正恩实施斩首行动,三是出动特种部队摧毁朝鲜的战略设施等。
朝鲜核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以及应对方案

朝鲜核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以及应对方案第一篇:朝鲜核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以及应对方案朝鲜核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以及应对方案朝鲜核问题是当前国际政治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与中国的战略关联度很高。
朝鲜核危机中,中国被动地卷入其中,难以独善其身。
中朝之间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的历史和政治联系。
朝核问题的解决直接关系到中国的安全利益、政治外交利益和战略缓冲空间。
如果朝核问题不能妥善解决,一旦发展到武装对抗的地步,中国将不可避免地受到战争的波及。
对于朝鲜核问题一直闹得风生水起,直到今天依然是一个国际上的热点话题。
它并非起于今日,对朝鲜核问题争端由来已久。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美国通过其卫星得到的可靠资料怀疑朝鲜研发核武器,发表声明要对朝鲜的核实行控制及检查。
朝鲜方面则是对外宣称无意也无能力开发核武器。
同时指责美国部署在韩国部署核武器威胁它的安危。
第一次朝鲜半岛核危机由此爆发。
根据国际原子能源机构的资料记录,朝鲜于20世纪50年代末就开始对核技术的研究。
朝鲜核危机发展到今日已经是从朝鲜是否开发核武器演化到国际在处理核问题上积累起来的矛盾的大爆炸。
就我的观点,现阶段对于我国来说,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是我们所希望的,中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需要争取和平发展的环境,对周边实行和睦安邻政策。
这个大方向毫无疑问是正确的。
但是对于任何一个区域性大国来说,周边存在着不可控制的因素或者具有威胁性的国家都是不可容忍的。
朝鲜是我们的邻邦,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社会主义国家之一,所以在经济等方面我国对其实行了援助政策。
但在发展核武器问题上,我国是反对的,因为这将是加剧南北朝鲜的对立,甚至有可能危及我国东北边境。
因此我国支持朝鲜和平发展核能,但是坚决反对它发展核武器。
朝鲜核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军事安全和政治外交两个方面。
第一,朝鲜的核危机对军事安全的影响朝鲜的导弹和核武器能威胁中国,能打美日,就更能打到北京,在这一点上决定作用的是地理空间。
_挑战_与_变革_冷战后的美国国家安全局_任国军

挑战 与 变革!!!冷战后的美国国家安全局任国军(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洛阳471003)摘要冷战结束之后,随着国家安全利益的多元化与新技术革命的加速发展,美国国家安全局的情报搜集、分析与处理能力已越来越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美国国家安全局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以功能为基础设立新的机构;赋予旧机构以新职能,提高其行动能力;不断加强与企业界的合作,充分利用先进的民用科技成果等等。
但是,这些措施并没有完全弥补美国国家安全局的行动能力与 利益 和 技术 之间越来越大的差距。
关键词美国国家安全局情报能力美国国家安全局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实力最强、行动最为诡秘的通讯、电子情报机构,一向有 超级情报机构 之称,美国政府所获秘密情报的85%都是由该局提供的。
但是,冷战结束之后,国家安全利益的多元化与新技术革命的加速发展,对国家安全局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使美国政府的这只 大耳朵 越来越聋,其情报活动能力已难以完全满足 利益 和 技术 的需要。
1美国国家安全局的情报能力与国家利益多元化之间存在巨大差距冷战结束之后,地区冲突、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等一些长期被美、苏争霸所掩盖的安全问题像打开了的 潘多拉 盒子一样,愈演愈烈。
同时,恐怖活动、毒品交易、有组织的国际犯罪、非法贸易等 非传统安全 问题也日益凸显。
美国这个 世界警察 所面临的威胁出现多元化的特点,其情报搜集的重点也转变为应付 全方位 的安全威胁。
在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多样化的情报需求面前,美国国家安全局显然还没有完全摆脱冷战时期的工作与思维模式,以致在海湾危机、伊朗导弹 发动机 及 9∀11 恐怖袭击等一系列重大事件中都出现了重大的情报失误,给美国国家利益造成了巨大损失。
海湾危机使伊拉克 几乎一夜之间由从前的朋友变成了敌人 。
在两伊战争期间,伊拉克一直是美国国家安全局的合作伙伴,对其 根据情报得出结论及收集情报(如信号情报)等方面的实力了如指掌 。
正如时任该局局长的斯蒂德曼所言, 我们的安全系统早已被人渗透,因为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向我们当今的对手展示我们的情报实力 。
朝鲜核爆炸与六方会谈

朝鲜核爆炸与六方会谈江西邓夏生【社会热点背景】2006年10月9日,朝鲜违背了有关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的承诺,宣布进行了首次核试验,整个世界为之震惊。
2006年10月14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1718号决议对朝鲜表示谴责,要求朝鲜放弃核武器和核计划,立即重返六方会谈,并决定在相关领域对朝鲜采取制裁措施。
中国政府也坚决反对朝鲜进行核试验,强烈要求朝鲜信守无核化承诺,同时又力促各方重启六方和谈。
六方会谈指由朝鲜半岛与周边国家,即美国、朝鲜、中华人民共和国、俄罗斯联邦、日本和韩国六国组成的对谈组织,到2005年9月19日,有关各方进行过四轮会谈。
由于朝美双方分歧太大,六方会谈中断了13个月之久。
2006年12月18日_22日,朝鲜问题第五轮六方会谈第二阶段会议在中国政府的斡旋下于北京举行。
经各方代表努力和协调,会议通过了《主席声明》。
通过本次会谈,各方主张更加明确,立场更加靠近,共识不断积累。
各方重新确认了共同声明的精神,重申将认真履行各自在共同声明中作出的承诺,表达了继续致力于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目标和通过对话和平解决问题的意志,具有积极的历史意义。
【涉及考点概括】一、历史学科1.全球视野中的中外交往:①史论结合:对中国古代史上中外交往规律性认识如目的、基本条件、基本途径、基本格局、基本趋势和基本影响。
孙中山外交思想变化。
现代中国外交的根本原则、基本准则、基本国策、基本立足点、基本政策、根本目标、基本条件和主要影响。
中外关系理论分析法:历史阶段性和阶段性历史分析法;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分析法;社会制度和阶级立场分析法。
②以和为贵与和平崛起:中国古代史上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史实;现代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及成果;吸取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德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和日本以及“冷战”时苏联“战争崛起”的教训并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日再崛起的经验;2003年温家宝总理首次提出“和平崛起”思想。
2.历史上的中朝关系和朝韩统一进程:①古代时的中朝两国之间政治和经济交流。
美国中央情报局对新中国出兵朝鲜决策的情报评估

美国中央情报局对新中国出兵朝鲜决策的情报评估作者:暂无来源:《读报参考》 2020年第7期朝鲜战争在美国国内被称为一场“被遗忘的战争”。
对比当时中美之间的巨大实力差距,加上美国还掌控着联合国,又由以美国为首的16个国家组成“联合国军”,却没有取得战争的胜利,客观地说就是失败。
“联合国军”之所以没有取得战争的胜利,主要是由于中朝军民的英勇斗争和不怕牺牲的精神,但也与美国中情局没有为美国决策层提供及时准确的情报以及正确的情报评估有直接关系。
一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决策层立即把战争与苏联的全球战略联系在一起,把朝鲜的行为看成是苏联支援和怂恿的,是苏联全球战略的一部分,因而作出迅速而强烈的反应,并立即采取应对措施。
1950年6月25日、26日晚,杜鲁门连续召开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讨论朝鲜事态,决定向韩国军队提供全面援助。
6月27日,在苏联缺席的情况下,美国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制裁朝鲜的决议。
与美国的强烈反应不同,苏联却很低调。
6月29日,苏联发表声明称“不干涉他国内政”,并召回苏联在朝鲜军队中的顾问,甚至一架苏军轰炸机在朝鲜附近海域被美军击落,苏联也保持沉默。
苏联的这一反应被中情局充分注意到。
7月28日,美国驻莫斯科大使柯克报告说,从苏联报纸或官方声明中看不出苏联会在形势不利于朝鲜时作出反应。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出台文件认为,如果“联合国军”到达三八线之前,苏联或新中国(在苏联支持下)不占领朝鲜,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苏联已决定实施不干涉政策”。
以此为基础,美国决策层认为苏联不会、也没有能力“在1950年实施大规模的核条件下作战”。
随着“联合国军”抵达三八线,苏联没有任何实质行动。
美国逐渐放松对苏联干涉朝鲜的警惕。
虽然基本排除苏联直接干预朝鲜战争的可能性,但新中国在苏联支持下出兵朝鲜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6月30日,中情局提交的报告指出,在必要的时候,苏联可以将中共军队投放到朝鲜战场,从而尽可能地使美国人的卷入代价高昂且威望受到损害。
中央情报局解密文件显示美国曾演练对朝鲜进行核打击

重庆8 月 内7 名处 级 以上 “ 程 贪官” 落 马 个 5 工
今 年1 月 ,重 庆 有7 名 处 级 以 上 千部 因在 工 程 建 设领 域 贪 至8 5 污 受贿 而 落 马 ,其 中包 括 5 厅 级 干 部 。 检 方表 示 , 目前 工 程 建 名 设 已成 为腐 败最 多 发 、最 易发 的领 域 。 包 括 这7 名 被 查 处 的处 级 以上 干 部 在 内 ,今 年 1 月 , 重庆 6 至8
盖 茨 表 示 对 朝 鲜 不 会 放 弃 核打 击 。 朝 鲜 方 面 认 为 ,正 是 因 为 美 国 的核 威 胁 , 因 此 不 可 能放 弃 核计划。
承 担 了 供 应 世 界 大 多 数 稀 土 的 角 色 ,结 果 付 出 了 破 坏 自身 天 然 环 境 与 消 耗 自身 资 源
福 调 查 显 示 , 中 国 人 的幸 福 感 仍 在 下 降 。
现 在 的 中国 人 没 有 1 年 前 快 乐 了。 0 英 国莱 斯 特 大 学 的 社 会 心理 学 家 们 也
对 现代 中 国 人 幸 福 感 下 降 的原 因 进 行 了 分
重庆 市 检 察 院表 示 , 目前 工 程 建 设 已成 腐 败 最 多发 、 最 易 发
中 国 商 务 部 发 言 人 姚 坚 指 出 , 中 国 近 期 对 稀 土 的开 采 、 生 产 和 出 口环 节 采 取 了 必 要 的 限 制 措 施 , 是 耍 保 护 环 境 , 实现 可
持 续 发展 。
1 6 年 ,朝 鲜 在 日本 海 击 落 一 架 美 国 侦 察 机 之 后 , 时任 美 9 9 国 总 统 的 尼 克 松 准 备 对 朝 鲜 实 施 核 报 复 。 不 过 ,在 最 后 时 刻 放 弃 报 复 , 因 为 不 知 道 当 时 的 前 苏 联 会 对 美 国 动 武 进 行 何 种 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7月 第4期 C o l l e c t e dP a p e r s o f H i s t o r y S t u d i e s J u l y ,2010 N o .4 收稿日期:2009-10-09作者简介:任方,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为崔丕教授。
①[美]迪安·艾奇逊著,上海《国际问题资料》编辑组译:《艾奇逊回忆录》,上海译文出版社1978年版,第265页。
·博士论坛·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第73号系列文件对朝鲜战争走向的影响任 方(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吉林长春130024) 摘 要:朝鲜战争初期,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为研判苏联动向而拟定的N S C 73号系列文件,从全球战略视角出发,既明确了要避免因朝鲜战争而引发世界大战,提出了战争局部化的战略目标;又强调要夺回遏制共产主义扩张的主动权,为越过三八线的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从而迫使中国出兵朝鲜。
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中国出兵朝鲜和苏联的牵制作用,对朝鲜战争走向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
关键词:朝鲜战争;国家安全委员会73号文件;战争局部化政策朝鲜战争爆发之初,美国政府认为“进攻是由苏联发动、支援和怂恿的”。
①因此,准确预测苏联在朝鲜半岛及世界其他战略要地可能采取的行动,对美国的战略抉择至关重要。
按照杜鲁门总统的命令,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以研判苏联及其卫星国的动向和美国的应对方案为主要内容,从1950年7月1日到8月25日,先后五易其稿,拟定了国家安全委员会73号系列文件(N a t i o n a l S e c u r i t y C o u n c i l R e p o r t 73,N S C 73)。
文件从全球战略的视角出发,既确定了要把朝鲜半岛的战争局部化,又提出了要夺回遏制共产主义扩张的主动权,为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决策的形成提供了重要依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我国学术界对朝鲜战争的研究正在步步深入,但尚未对该文件给予足够的重视。
因此,准确解读N S C 73号系列文件,有助于深层次认识美国对于朝鲜战争的决策过程,揭示美国有限战争政策提出的初衷及其走向,并深化对朝鲜战争的研究。
一、N S C 73号系列文件提出的战争局部化思想及其为越过三八线决策所作的铺垫 N S C 73号系列文件题目为《美国对苏联根据朝鲜态势可能做出的进一步动向的立场及行动方案》。
1950年7月1日匆忙提交的N S C 73号文件只有对苏联动态的概略阐述而没有应对方案。
文件明确指出:“世界大战是不可避免的,这一前提将指引着我们。
”在对苏联意图和行动的分析中,文件虽考虑到朝鲜战争可能是苏联发动世界大战总体计划的一部分或是世界大战的第一阶段,但更倾向于认为朝鲜118战争的爆发表明苏联没打算马上发动一场大规模战争。
①7月29日,修改后的N S C 73/1文件,除补充和完善对苏联动态的分析,还增加了美国对苏联可能行动的应对方案。
文件首次明确了全面战争与局部战争的界限:如果“苏联军队有组织地公开进攻”,或通过卫星国进攻伊朗、土耳其、希腊、南斯拉夫、西德、奥地利和日本等战略要地,美国应当准备执行紧急战争计划,并进行相应的动员,在时机有利时进入全面战争。
如果苏联卫星国武装军队进行一次单独的、公开的军事侵略,美国应当主动将冲突局部化。
②这就是说,美国虽然不会把南朝鲜拱手让给苏联,但南朝鲜也不是美国势在必得的战略要地,只要苏联不公开出兵,就不会演变为全面战争。
这是美国确定朝鲜战争局部化战略的首次明确表述。
该文件经参谋长联席会议修改后,作为N S C 73/2文件提供给8月10日召开的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讨论。
文件认为,从1945年以来,苏联一直在极大地增强能力以准备世界大战。
尽管不能得出苏联打算马上发动世界大战的结论,“但苏联蓄意或是由于判断错误而诉诸战争的危险会由于朝鲜战争而增加,甚至立即解决朝鲜危机也不能消除这种危险”。
美国的军事能力不足以应付当前的义务和责任,应当尽量避免单方面行动,而是努力在联合国这个体系中行动。
作为威慑,也为了应对可能发生的世界大战,应当立即开始增加自由世界的现有兵力,以便有足够的能力实施抵抗进一步侵略的集体安全行动。
③经讨论后于8月22日出台的N S C 73/3文件,进一步重申了战争局部化的思想,提出用政治手段制止侵略,发挥联合国的作用。
如果出现“北朝鲜军队单独或加上隐蔽行动的增援部队,迫使联合国军在朝鲜撤退”的局面,“南朝鲜政府应当从朝鲜大陆上撤离”。
如果联合国决定追究苏联对北朝鲜的侵略所承担的责任,“美国在不严重危害到执行紧急战争计划能力的情况下,采取所有的反击措施,继续将战争局部化”。
④8月25日出台的N S C 73/4文件,与前一份文件相比改动不大,只是申明,“不能将联合国当成保卫美国基本安全利益的唯一手段来依靠”。
⑤应该看到,N S C 73号系列文件形成过程,正是美国政府有关部门对是否越过三八线争论不休的时期。
早在6月29日晚美国政府研究向朝鲜派出地面部队的同时,N S C 73号文件起草班子第一次开会就谈到了越过三八线的问题。
负责起草该文件的乔治·凯南在文件中埋下了伏笔:如果中共军队介入朝鲜战争,就意味着朝鲜战争的扩大,美国应该修正在朝鲜的军事使命的概念。
⑥N S C 73号系列文件从总体上虽然一再强调战争局部化的思想,但其所作的分析和结论对美国政府最终形成越过三八线的意见起到了重要的铺垫作用,这在表面看似乎是矛盾的,但实际上有其内在逻辑,相关因素有三:第一,面对“共产主义的扩张”,美国决心夺回主动权。
参谋长联席会议在对N S C 73/1文件的修改意见中提出,美国应该明白,纯粹消极、防御性的措施,即使有强大的军事实力作后盾,也不足以使苏联对自由世界的威胁减少到可以控制的程度。
“美国必须考虑通过少量的战争机会,对苏联准备并发动政治、经济及心理攻势,来阻止克里姆林宫统治世界的计划”,“将苏联置于守势”。
⑦这段话在N S C 73/2文件中表述为:“现在美国及盟国应该采取行动来重新夺回主动权,阻止进一步的侵略,并且增强我们战胜侵略的能力。
”⑧从这期间美国拒绝英国、印度等国关于通过谈判在三八线上恢复和平的提议看,显然美国认为这样不足以显示遏制扩张的决心,也不能阻止苏联及其卫星国发动新的战争。
第二,判断苏联既不会出兵朝鲜,也不会立即引发大战。
N S C 73号系列文件认为,苏联策划北朝鲜进攻南朝鲜,其目的无非是取得对南朝鲜的战略控制权,并不打算引发全面战争或是与美国摊牌。
“有119①②③④⑤⑥⑦⑧N S C 73:AR e p o r t t o t h e N a t i o n a l S e c u r i t y C o u n c i l b y t h e E x e c u t i v e S e c r e t a r y o n T h e P o s i t i o n a n dA c t i o n s o f t h e U n i t e dS t a t e s w i t hR e s p e c t t oP o s s i b l e F u r t h e r S o v i e t Mo v e s i n t h e L i g h t o f t h e K o r e a n S i t u a t i o n ,J u l y 1,1950.D i g i t a l N a t i o n a l S e c u r i t y A r c h i v e (以下简称D N S A ),P r o Q u e s t I n f o r m a t i o na n dL e a r n i n g C o m p a n y ,P D 00195.N S C 73/1,J u l y 29,1950.D N S A ,P D 00196.N S C 73/2,A u g u s t 8,1950.D e c l a s s i f i e dD o c u m e n t s R e f e r e n c eS y s t e m (以下简称D D R S ),G a l e 集团,C K 3100431913.N S C 73/3,A u g u s t 22,1950.D N S A ,P D 00198.N S C 73/4,A u g u s t 25,1950.D N S A ,P D 00199.董宝训、张立华:《从停战到和平?———危机笼罩下的“板门店”报告》,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70-71页。
R e v i s e d D r a f t o n t h e P o s i t i o n a n d A c t i o n s o f t h e U n i t e d S t a t e s w i t h R e s p e c t t o P o s s i b l e F u r t h e r S o v i e t M o v e s i n t h e L i g h t o f t h e K o r e a n S i t u a -t i o n ,A u g u s t 9,1950.D D R S ,C K 3100431933.N S C 73/2,A u g u s t 8,1950.D D R S ,C K 3100431913.苏联军队亲自在朝鲜参战的危险,但实际的冲突很可能发生在美国和苏联的卫星国之间”。
而且苏联非常乐于看到美国的力量不断消耗在朝鲜战场上。
美国正是利用苏联的不出兵政策和坐山观虎斗的心理,策划越过三八线摧毁北朝鲜武装力量,以期尽快结束朝鲜战争。
第三,判断苏联会“将中国共产党军队引入到朝鲜战争中”,但中国首先进攻台湾的可能性更大。
“最有可能的是在朝鲜使用中共部队,并攻击福摩萨,但后者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①即使中共部队公开进入朝鲜,联合国军只要能进行有效抵抗就应继续此种行动,并扩大到“在朝鲜以外对共产党中国采取相应的空军和海军行动”。
②上述判断为其后不久出台的N S C 81号文件越过三八线的决定解除了最主要的顾虑,从而使美国背离了战争局部化的初衷,走上了扩大战争的道路。
二、N S C 73号系列文件对苏联动态的判断及其影响美国准备在朝鲜战争中走得越远,对苏联的疑虑就越重:一是担心苏联可能会对欧洲、中东、日本甚至美国本土发动攻击,而朝鲜战争不过是其对美国实施战略牵制的手段;二是担心苏联坐山观虎斗,利用朝鲜战场不断地消耗美国的军事实力;三是虽然相信苏联不会马上发动世界大战,但认为世界大战迟早会爆发,美国不能把有限的军事实力都投入到朝鲜战场上;③四是担心苏联会利用不直接出兵的特殊地位,策划和平攻势来分化美国及其盟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