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五年级科学秋季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及答案

鄂教版五年级科学秋季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及答案
鄂教版五年级科学秋季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及答案

20..年秋季学期五年级科学第一单元检测试题

(范围1单元)

考时:30分钟 满分:50分 命题人:胡义镔

第一部分 科学 一、填空题 (每空1分,共10分。) 1.使用显微镜时,要将标本放在______----上,然后调节_________和准焦螺旋。看清标本。 2.叶绿体是___________。在阳光的照耀下,绿叶中的叶绿体能利用水和______制造植物需要的营养物质,并且释放_________.人们把叶的这种作用称为____________。 3.雨水充足的年份,树木生长迅速,分裂的细胞____________,形成的木质疏松,颜色______________。 4.蘑菇分为_____________、菌褶、______________、菌丝四部分,它不是植物也不是动物,属于___________。 5.直到显微镜发明后,人们才观察到____________。它和_________、真菌及一些微小的原生动物统称___________。 6.在食物链中,__________是生产者,___________是消费者。 7.木匠的祖师爷是鲁班,传说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是他根据茅草、荷叶发明的。 8.李时珍是我国著名的医药学家和植物学家,他的《___________》一书,内容详细。 9.科学家们观察发现,生物体都是由__________构成的。 二、明辨是非 判断准确(下列说法或做法是对还是错呢,对的在括号里打√,错误的在括号里打×,每小题1分,共8分。)

1.我的爸爸比你的爸爸高,所以今后我一定比你高。 (

2、植物生长的养料主要来自土壤。()

3、凡是病毒都是有害的,因为它能引起人和动植物的病毒。()

4、因为人吃猪肉,所以人是消费者猪是生产者。()

5、船桨是人们根据鱼鳍发明出来的。()

6、我家发馒头用的是老面,所以里面没有酵母菌。()

7、啄木鸟的翅膀宽而圆,适于空中停留,短程快速飞翔。()

8、因为运动员身体强壮,所以脚底被锈铁钉扎了,不用打破伤风。

()

三、选择题快乐实践(每小题2分,共10分)

1、我们的身高主要取决于()

A、父亲

B、母亲

C、父亲和母亲

D、后天的营养

2、我们吃的木耳属于()

A、真菌

B、病毒

C、细菌

3、狂犬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A、吃狗肉

B、和狗玩耍

C、被狗咬伤

4、草、狼、兔用食物链描述正确的是()

A、草→狼→兔

B、狼→草→兔

C、草→兔→狼

5、下列食物链描述错误的是()

A、食物链一般是以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的结束。

B、人吃蔬菜、也吃肉,所以对人的定义是草肉性动物。

C、食物链中的一种生物遭到毁灭,其他生物也要遭到影响。

四、简答题(12分)

1、树木的年轮的宽窄、颜色深浅与什么有关?(5分)

2、说出三种食用菌的名称。(3分)

3、简要说一说细菌的益处?(4分)

科学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载物台反光镜

2.养料生产车间二氧化碳氧气光合作用

3.很多较浅

4.菌盖菌柄真菌

5.细菌病毒微生物

6.植物动物

7.锯子伞8.本草纲目9.细胞二.填空题

1.×

2.×

3.×

4.×

5.√

6.×

7.√

8.×

三.选择题

1.C

2.A

3.C

4. C

5.B

四.简答题

1.答:树木的年轮宽窄,颜色深浅与(1)树木的生长环境)(包括地理位置土壤的肥力等)(2)当地当年降水量(3)阳光有关

2.答:金针菇草菇平菇香菇木耳食耳猴头菇灵芝等(列举三个都行)

答:益处:1.提高土壤肥力

2.可用于发酵工业生产食品化学品和医药品等

3.用作微生物农药

4.可用于冶金和石油脱脂

鄂教版五年级科学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知识要点 1、我国春秋战时期有一个能工巧匠叫(鲁班),他受茅草的启示发明了第一把(锯子)。 李时珍——湖北(蕲春)人,明朝杰出的(医药学家)、(植物学家)。他写了一部药物巨著是(《本草纲目》)。 2、人们受到动物的启示,发明了哪些物品?答:①鸟——→飞机②蝙蝠——→雷达 ③鸡蛋——→薄壳结构的建筑④鱼鳍——→船桨⑤苍耳——→狼牙棒和粘扣 ⑥荷叶——→雨伞⑦蒲公英——→降落伞⑧壁虎——→吸盘 3、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形成像链环一样的关系,称为(食物链)。在这个链条中,(植物)能制造自己需要的营养物质,叫做(生产者);(动物)不能自己制造营养物质,它们直接或间接地利用生产者制造的营养物质,叫做(消费者)。 4、你能举例说出几条食物链吗?并指出其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 答:①庄稼——→害虫——→青蛙——→蛇——→鹰②虾——→鱼——→鲨鱼 ③庄稼——→田鼠——→猫头鹰④粮食——→老鼠——→猫 ⑤树——→蝉——→黄雀⑥草——→羊——→狼——→人 5、自然界中的生物,主要分哪五大物种?写出各自的代表物。 ①动物—— ②植物—— 生③真菌——有:蘑菇、木耳、银耳、猴头菇、灵芝 物④细菌——主要有:链球菌、大肠杆菌、破伤风杆菌 ⑤病毒——主要有:“非典”冠状病毒(SARS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 艾滋病病毒等 6、细菌和病毒都是(肉眼看不见)的小生物。直到(显微镜)发明后才能观察到细菌; (电子显微镜)发明后才能观察到病毒。 7、下面的鸟翅,各有什么特点? 鹰——翅膀长而宽,适于在空中翱翔。鸽——长而窄,适于长途滑翔。 啄木鸟——翅膀宽而圆,适于空中停留,短程快速飞翔。 燕——翅膀窄而尖,适于快速飞行。 8、蘑菇既不是(植物)也不是(动物),它属于(真菌)。9、请标出显微镜各部分名称,请写出它的身体特征。再写出如何使用的步骤。 10、什么叫叶绿体?光合作用是怎样进行的? 答:①叶的细胞中有许多绿色的颗粒,这些绿色的颗粒叫做叶绿体,叶绿体就是“养料生产车间”。 ②在阳光的照射下,绿叶中的叶绿体能利用水和二氧化碳制造成植物需要的营养物质,并且释放氧气,人们边叶的这种作用称为光合作用。 11、从(海尔蒙特)的实验中你有什么发现? 答: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并不是从土壤中得到,而是从阳光、水、空气中得来的。 第二单元知识要点 1、制作小生态瓶的方法步骤是怎样的?其中注意的地方有哪些?答:①准备合适的容器②装沙。(应注意将沙洗干净后,放入瓶内。)③加水。(应注意加没有污染的河水或池塘水)④栽种适量的水生植物。(应注意水生植物不易太多)⑤放置动物,盖紧瓶盖。(应注意放置动物时要轻舀轻放。)⑥生态瓶要放在阳光充足但又不被直射的地方。 2、请写出3条池塘生物之间的食物链?答:水草→虾→鱼 水草→田螺→青鱼苗→青蛙浮游植物→浮游生物→其他鱼苗→乌龟 3、池塘中的生物之间除了食物联系外,还有其他的依存关系吗? 答:水生植物给水生动物提供栖息繁殖的场所和呼吸所需要的氧气;而水生动物则给水生植物提供呼吸所需的二氧化碳,动物的排泄物和死后的尸体还给植物提供生长所需的养料。 4、池塘里的各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保持着生态平衡,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所有的生物,组成了(池塘群落)。象这样的群落还有(沙漠群落)、(海洋群落)、(森林群落)等。 5、池塘中常见的植物有哪些?(按类型化分) 答:①浮水植物——鸭舌草、凤眼莲(俗称水葫芦)、睡莲、菱、浮萍 ②挺水植物——芦苇、香蒲③沉水植物——菹草 6、当池塘里有水葫芦疯长时,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答:①人工打捞 ②放养以凤眼莲为食饵的水生动物③清挖塘泥、喷洒药物④不向塘中排放生活污水。 7、鱼在水中靠什么来运动和呼吸的?用什么实验来说明? 答:①鱼靠鳍来运动——用纱布条或木板分别绑住不同的鱼鳍,研究鱼的运动情况。(我发现:鱼的胸鳍、腹鳍、臀鳍、和背鳍都起着平衡身体的作用,不至于身体左右摇摆甚至侧翻而行。)②鱼靠鳃来进行呼吸——将墨水滴在鱼口前方的水中,鱼的嘴和鳃盖不停地张合时,水从鱼嘴进入,再从鳃盖后缘流出,这说明了鱼在靠(鳃)呼吸。 8、动物主要分为哪两大类?每类中又细分为几小类及代表动物? ①鱼类——(鲫鱼、草鱼、黄鳝、泥鳅) ②两栖动物类——(青蛙、蟾蜍、大鲵又名娃娃鱼) 脊椎动物③爬行动物类——(龟、鳖、鳄鱼、壁虎、蜥蜴) ④鸟类——(啄木鸟、丹顶鹤、鸵鸟、猫头鹰、白鹭) ⑤兽类——(马、牛、狮子、虎) 动 物①节肢动物门——昆虫(蜘蛛、蚂蚁) ②线形动物门——(蛔虫) 无脊椎动物③环节动物门——(蚯蚓) ④软体动物门——(蜗牛) …….⑧ 9、写出鱼的身体各部分名称:

五年级科学月考含答案

五年级科学 ( 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 ) 【卷首语】同学们,通过学习,你一定收获不小吧!下面的科 学知识会让你对本学期自己的学习有一个新的评价,望你仔细审题,认真答题,老师希望你有出色的表现,相信自己的实力哟,祝你成功! 一、填空。(每空3分,共21分) 1、一天中太阳影子最短的时候是( ) 2、日晷是测量( )的工具,是根据( )变化规律制作的。 3、地球( )形成了昼夜交替。 4、月相变化的周期是( )。 5、植物不仅会在不同季节开花,有的还会在一天的固定钟点开放或闭合,( )根据这一现象编排了“花钟”。 6、( )光照时间可以使菊花提前开放。 二、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每题2分,共20分) 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总是与太阳的位置( )。 A 、相同 B 、相反 C 、没有关系 2、日昼是测量( )的工具。 A 、体积 B 、时间 C 、长度 3、昼夜形成的原因是( )。 A 、太阳的东升西落 B 、乌云的遮盖 C 、地球的自转 4、月相的周期性变化是( )。 A 、一年 B 、一个月 C 、一周 5、在古代的计时工具中()是运用了阳光下影子的变化规律制作的。 A 、沙漏 B 、漏刻 C 、日晷 6、最早提出地球自转的科学家是( )。 A 、哥白尼 B 、托勒密 C 、牛顿 7、地球的自转公转的方向都是( )。 A 、自东向西 B 、自西向东 C 、自北向南 8、北京故宫博物馆院里保存的日晷叫做( )。 A 、立晷 B 、地平日晷 C 、赤道日晷 9、月食一般发生在( )。 A 、初一 B 、满月 C 、新月 10、当北京是清晨6点,在美国纽约是( )。 A 、清晨6点 B 、傍晚6点 C 、中午12点 三、判断题。(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每题3分,共24分) 1、一天中最短的影子是在傍晚。 ( ) 2、北京比昆明先看到日出。 ( ) 3、月相的变化,就是由新月逐渐变成满月,又由满月逐渐变成新月的过程。( ) 4、昼夜对动物的影响大,对植物的影响小。 ( ) 5、地球上同一个地方两次日出之间的间隔是24小时。 ( ) 6、太阳的位置的变化,不会影响地面的温度。 ( ) 7、新月指的是天空中出现月牙。 ( ) 8、日晷和太阳钟都是运用了阳光下影子的变化规律制作的。 ( ) 四、我认识(第一题10分,第二题5分。共15分) 1.根据所学知识将下列填写下列发明。 (1)、古希腊天文学家( )认为:( )是宇宙的中心,( )都是围绕地球旋转,这样就形成了( )和( )。 (2)、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 )提出了“( )” -----不是太阳在运

鄂教版五年级下册

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一、课标教材内容分析: 《品德与社会》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开设的一门综合性课程,《品德与社会》应该加强认识社会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要为学生呈现出具体的、生活化和情境化的知识,给学生留有一定的空间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本册教材编写追求的基本理念是: 1、道德教育存在于儿童的全部生活中,让道德培养回归生活。 2、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促进学生在发展中生活。 3、选取有教育意义的教育内容,引导学生生活。 4、追求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培养的内在统一。 5、体现课程标准的综合性、社会性、生活性,倡导自主的体验学习、探究性学习和问题解决式学习。 本册教材共有四个单元:第一单元是奏响我们共同成长的和弦,第二单元我在民族大家庭里;第三单元不屈不饶的中国人;第四单元日益富强的中国人。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养成自觉讲规则,遵守公共秩序的态度。 2、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团结协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3、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观念,做到守法自律。 4、热爱生活,感受生活的快乐。 5、学会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用法律保护自己,约束自己的行为。 6、养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7、健康成长,远离诱惑,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8、了解水陆交通及航空的光辉历程,及给人们提供的方便。 能力目标: 1、能与他人平等的交流与合作,学习民主的参与探究活动。 2、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作的、有创意的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3、养成搜集、整理和运用社会信息的能力,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究和说明问题。 4、学会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用法律保护自己,约束自己的行为。 5、健康成长,远离诱惑,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6、树立法制观念,培养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 知识目标: 1、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 2、初步懂得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3、知道科技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影响。 4、知道我国的一些法律法规,了解法庭审判的基本程序。 5、知道我们生活中的一些危害健康的东西,用积极的心态促进自己健康成长。

蘑菇鄂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蘑菇鄂教版五年级科学 上册教案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

(鄂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蘑菇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道蘑菇是真菌类生物,真菌是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另一类生物。 2.认识蘑菇的特点,知道有的蘑菇可以食用,有的蘑菇有毒。 3.了解细菌和病毒的特点,知道细菌对人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4.能通过观察发现蘑菇的特点,比较蘑菇和动植物的异同。 5.能通过调查活动了解生活中的食用菌。 6.?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能辨证看待身边的事物。 二、教学准备 1.收集关于蘑菇、细菌、病毒的挂图或视频资料。 2.供学生观察用的构造完整的蘑菇(每组1~2种),放大镜、小刀、白纸等。 3.生活中常见的真菌类生物:木耳、银耳、平菇、金针菇、香菇等。 三、教学过程 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关于蘑菇的资料。 1.导入。 (1)教师可以采取实物导入的方式:看一看,实验桌上放着什么在自然界中,哪些地方会生长蘑菇 (2)利用教材插图或挂图等引导学生小结蘑菇的生活环境。 (3)提问:你还知道关于蘑菇的哪些知识 2.观察蘑菇。 (1)观察一个完整的蘑菇。教师指导学生运用眼看、鼻闻、手摸等方式全面、细致地观察。 (2)用小刀把蘑菇纵向切开,用放大镜观察切开的菌盖、菌盖上的菌褶、菌柄。 (3)交流,描述观察发现:从整体看,蘑菇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有什么特点,我有什么重大发现等。 (4)整理观察到的蘑菇的特点并记录下来。

3.认识蘑菇属于真菌。 (1)小组研讨:蘑菇与动物和植物有什么不同和相同(引导学生从外部形态特点、获取营养的方式等方面进行比较。) (2)交流,整理意见。 (3)讲解:蘑菇既不是植物也不是动物,它属于真菌。 (4)你还知道哪些是真菌生物 (5)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提供的资料。 4.认识食用菌和毒菌。 (1)提问:吃过蘑菇吗我们平时吃哪些蘑菇所有的蘑菇都可以吃吗 (2)观察教材插图(或实物、挂图),认识常见的食用菌和毒菌。 (3)学生交流自己所知道的有关食用菌和毒菌的知识。(可以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进行交流。) 5.课外调查: 小组或者独立调查:我们生活中有哪些食用菌要求学生记录食用菌的名称、颜色、形状,还可以了解它的主要营养成分等。

鄂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鄂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1 、我们的身体 教学目标 1、知道青少年时期,人的身体在不断生长变化。不同的人生长情况有差异。 2、知道男、女生的生长情况有差异,女生从10岁开始,男生从12岁开始生长速度加快。 3、能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科学预测自己今后的生长变化情况。 4、能通过实际的测量来收集数据并分析数据,发现规律。 5、乐于与同学合作,善于在交流中与同学分享研究成果。 6、在测量和分析过程中具有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体重身高测量仪(或体重秤),皮尺,学生三、四年级体检表等。 2、学生准备:近期全身照,三、四年级生长情况数据记录表等。 教学过程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近两年来自己身体外部特征方面的数据、照片或其他资料,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 1、导入,交流一年来的身体变化情况。 2、测量并进行数据分析,制作生长记录卡。 (1)回顾四年级时对身体进行生长情况测量的项目和测量方法。 (2)分小组进行合作测量,记录测量数据。 (3)交流测量数据,分析自己的生长情况和主要特征。 (4)制作身体生长记录卡。学生可以根据教材上提供的图表完成自己的记录卡,也可以在科学笔记本上自我设计。 3、搜集整理3~5年级的身体测量数据,研究自己的身体变化。 (1)“我们测量了身高、体重等方面的数据后,通过研究数据就可以发现自己长高了,体重增加了。”引导学生从数据变化的角度来观察身体的变化。 (2)提问:“你们有什么好的研究方法呢?”引导学生设计表格,整理完成三、四、五年级身体生长数据记录表。 (3)分析数据记录表,发现问题。 4、比较分析男、女生生长情况的差异。 (1)整理男、女生对比分析数据表。 (2)讨论:男同学和女同学在两个时期内的生长情况有什么不同? (3)科学预测自己未来一年的身体变化。 5、课外拓展。 (1)继续搜集关于自己身体变化的数据、照片等资料,检验自己的预测是否科学准确。 (2)查阅资料,了解五年级学生生长发育的特点。 2 、林中的树 教学目标 1、植物所需的主要养料不是来自于土壤,而是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 2、解绿色植物能在阳光下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淀粉,同时释放出氧气。 3、知道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和和细胞中的叶绿体。 4、能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对植物养料的来源作出假设,能根据已知结论进行推理。 5、具有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尊重证据、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6、敢于提问,乐于交流。 教学准备

鄂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资料

精品文档 鄂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第一课:1.不同的动物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大熊猫生活在山上的竹林中,金丝猴(高山密林)象生活在(丛林河谷地带)鹿生活在(森林边缘或草原)鸵鸟生活在(热带草原)虎生活在(森林灌木丛中)。 2.据统计,自然界中有150多万种动物。最大的动物是蓝鲸;最高的动物是长颈 鹿;蝙蝠喜欢在夜间活动;北极熊、企鹅生活在寒冷的地方。 第二课:动物可以分为肉食动物:以其他动物为食(狮子、老虎、豹子、狼、狗、猫等);草食动物:以植物为食(马、牛、羊、兔、鹿、象等);杂食动物:既吃动物也吃植物(猴子、鸡、麻雀、野猪等) 第三课: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运动方式,蛇是爬行、象是行走、鹰和蜜蜂是飞翔、 鱼是游泳、袋鼠是跳跃前进、狗是奔跑、蜗牛是通过腹足的收缩或舒张来蠕动前进。 第四课:1.在自然界里,不少动物有防御敌害、隐蔽捕食等适应环境的特点:青 蛙(保护色)、尺蠖(拟态、像枯叶蝶、竹节虫)、壁虎(断尾)、刺猬(把身体缩成一个刺球)、穿山甲(用“盔甲”保护)、黄鼬(放臭气)、乌贼(放“墨汁”)、负鼠(假死)。 2.实验:研究保护色:实验材料:红、黄、草绿三色的条形塑料片各10片、秒表、记录表等;实验过程:①把红、黄、草绿三色的条形塑料片各10片,随意撒在花坛边的草丛里②每次让一个同学用10秒钟时间去捡③把每次捡回的片数记录下来。实验现象:每次捡回来的草绿色的塑料片最少,黄色的塑料片次之,红色的最多。实验结论:草绿色的塑料片因和草的颜色、形状相近,不易找全, 而被草丛“保护”起来。 第五课:1.不同种类的动物有不同的繁殖方式:鱼、鸟、青蛙、乌龟、蛇等动物用(卵生)来繁殖;马、牛、羊、兔、鹿、象等动物是(胎生) 2.用产卵繁殖的动物中,凶猛的动物与弱小的动物产卵环境、数量有什么不 同?凶猛的动物产卵环境较好,不受地域限制,产卵数量较少;弱小的动物产卵环境较差、地方较隐蔽,产卵数量较多。 3.从母鸡开始孵化到第一只小鸡出壳需要21天时间,母鸡在孵卵前鸡冠发 红,总是在下蛋的鸡窝附近逗留,并发出轻轻的叫声。

鄂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鄂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第一课: 1.不同的动物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大熊猫生活在山上的竹林中,金丝猴(高山密林)象生活在(丛林河谷地带)鹿生活在(森林边缘或草原)鸵鸟生活在(热带草原)虎生活在(森林灌木丛中)。

2.据统计,自然界中有150多万种动物。最大的动物是蓝鲸;最高的动物是长颈鹿;蝙蝠喜欢在夜间活动;北极熊、企鹅生活在寒冷的地方。 第二课:动物可以分为肉食动物:以其他动物为食(狮子、老虎、豹子、狼、狗、猫等);草食动物:以植物为食(马、牛、羊、兔、鹿、象等);杂食动物:既吃动物也吃植物(猴子、鸡、麻雀、野猪等)

第三课: 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运动方式,蛇是爬行、象是行走、鹰和蜜蜂是飞翔、 鱼是游泳、袋鼠是跳跃前进、狗是奔跑、蜗牛是通过腹足的收缩或舒来蠕动前进。 第四课:

1.在自然界里,不少动物有防御敌害、隐蔽捕食等适应环境的特点:青蛙(保护色)、 “盔甲”保护)、黄鼬(放臭气)、乌贼(放“墨汁”)、负鼠(假死)。 2.实验:研究保护色:实验材料:红、黄、草绿三色的条形塑料片各10片、秒表、记录表

等;实验过程:①把红、黄、草绿三色的条形塑料片各10片,随意撒在花坛边的草丛里② 每次让一个同学用10秒钟时间去捡③把每次捡回的片数记录下来。实验现象:每次捡回来的草绿色的塑料片最少,黄色的塑料片次之,红色的最多。实验结论: 草绿色的塑料片因和草的颜色、形状相近,不易找全,而被草丛“保护”起来。

第五课: 1.不同种的动物有不同的繁殖方式:鱼、鸟、青蛙、乌龟、蛇等动物用(卵生)来繁殖;马、牛、羊、兔、鹿、象等动物是(胎生) 2.用产卵繁殖的动物中,凶猛的动物与弱小的动物产卵环境、数量有什么不同?凶猛的动物产卵环境较好,不受地域限制,产卵数量较少;弱小的动物产卵环境较差、地方较隐蔽,产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含答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复习题及答案 卷一 一、我来填:(每格2分,共30分) 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2、我国古代把一昼夜分为12 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 2 个小时。 3、我国采用的统一时间叫北京时间。 4、把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泡沫塑料块有一个__向上_的力,我们把这个力称为__水的浮力________。 5、一般物体在受热时体积___膨胀____,受冷时体积___缩小____,我们把 物体的这种变化叫做____热胀冷缩______。 6、物体的沉与浮与物体的___体积_____、__重量____、___材料___等因素有关。 7、热总是从__较热_______的一端向__较冷_______的一端传递。 二、我来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题1分,共15分) (× )1、时间流逝的速度是有快慢的。 (√)2、货船从长江进入大海,船身会上浮一些。 (×)3、自然界中所有的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4、冬天多穿衣服后身体感觉暖和了,是因为衣服里有很多热。 (√ )5、极地一年中有长长的白天或长长的黑夜现象。 (√ )6、坐在向前行驶的汽车里,会看到两边的树木、房屋在向后移动。 (×)7、世界各地新年的钟声都是同时敲响的。 (×)8、钢铁造的桥通常都架在滚轴上,滚轴的作用是让车开起来更稳一些。 (× )9、物体在水中下沉,是因为物体没有受到水的浮力的作用。 (×)10、乒乓球凹进去了,放在热水里泡一泡会重新鼓起来,是由于塑料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1、午时三刻表示中午11点到下午1点。 √ )12、相同的盐水要比清水重一些。 (√)13、大小、形状相同的物体,重的容易沉,轻的容易浮。 (√)14、铜砝码能漂浮在水银上。 (× )15、冷水变热后,体积会变大,重量也增加了。 三、我来选择:(每题1分,共18分) 1、影响摆快慢的因素是…………………………( B ) A、摆锤的重量 B、摆绳的长度 C、摆动的幅度 2、下面最先迎来黎明的城市是…………………………( B ) A、北京 B、上海 C、乌鲁木齐 3、“傅科摆”可以证明…………………………( A )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地球公转的同时自转 4、以下方法中,改变物体的( C ),不能改变物体沉浮状态。 A、自身的重量 B、体积 C、颜色 5、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指示南北方向的线叫做………………( C ) A、赤道 B、纬线 C、经线 6、古代人们制作的利用太阳来计量时间的仪器是…………………… ( A ) A、日晷 B、浑天仪 C、滴漏 7、保温材料能起到保温作用是因为:( B) A、这些材料能生热 B、这些材料料是热的不良导体 、这些材料完全不传热

鄂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课后题

鄂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课后题 P4(2)答:文章描写了:晴朗时,有云时的海上日出。文章是按照: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描写的。 (3)答:“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我对它的理解是:强烈的表达了作者对海上日出的喜爱,对光明的追求和向往。改为陈述句:这是伟大的奇观。改为感叹句:这真是伟大的奇观呀! (4)答:①这个词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有云时日出的样子。②这些词写出了太阳顽强旺盛的生命力和势不可挡的威力,也洋溢着作者热爱阳光的喜悦之情。③这些字把太阳的威力表现的淋漓尽到,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更加宽广的想象和联想的空间。 P7(2)答:课文是按照时间的顺序进行描述的,暴风雨来临之前,写了电闪雷鸣;暴风雨来临时,写了狂风暴雨;暴风雨之后,写了蓝天白云、鸟语花香、朝阳水珠、远山林舍。 (3)答:他写出了大自然的雄壮之美、柔和之美,我们应该用发展的全面的眼光看待事物。 (4)答:如同……小雨滴打在窗上,如同鼓点一般,滴滴沥沥,真好听!这样写可以让雨滴更活一些。宛如……枯萎的菊花宛如一个低垂的老人头。这样写可以把菊花写得更枯萎一些。犹如……烟囱发出呜呜的声响,犹如在黑夜中哽咽。这样写可以把环境写得更加恶劣。 P11(1) 答:写了:①青海湖②美丽的湖边风光③鸟的世界,鱼的乐园。 (2)答:因为结合第一题的答案①湛蓝的湖水②美丽的湖边风光③鸟的世界,鱼的乐园,分析出青海湖的蓝与美和鸟鱼的家园,所以说青海湖 是“梦幻般的湖”。 (3)答:因为作者列举了其他湖泊的特点,使他们与青海湖的质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衬托出青海湖的粗犷、自然的美,所以要写到这些著名的湖。 P12(2)答:这首诗分别写了欢快的黄莺,丛丛绿树映着的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还有掩映在迷蒙的烟雨之中的南朝数不清的寺庙等景色。 P22(1)答:课文写了“我”这些背课文的经历:“我”第一次背课文时的“轻松、流畅”;背《匆匆》一文时,“我”只顾欣赏课文而疏于用心背诵课文,受到妈妈谆谆教导和激励后攻克难背课文的体会;讲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桃花源记》并从中体会到诵读的方法和益处。 (2)答:我原来对“背课文”持不认真,不脚踏实地的态度;学习课文后我的新看法是:对什么事都要认认真真,脚踏实地。 (3)答:我对下面句子的理解是:①书要多读,读得多了,书里面的意思

鄂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要点.

鄂教版五年级科学第一单元知识要点 1、我国春秋战时期有一个能工巧匠叫(鲁班),他受茅草的启示发明了第一把(锯子)。李时珍——湖北(蕲春)人,明朝杰出的(医药学家)、(植物学家)。他写了一部药物巨著是(《本草纲目》)。 2、人们受到动物的启示,发明了哪些物品?答:①鸟——→飞机②蝙蝠——→雷达③鸡蛋——→薄壳结构的建筑④鱼鳍——→船桨⑤苍耳——→狼牙棒和粘扣⑥荷叶——→雨伞⑦蒲公英——→降落伞⑧壁虎——→吸盘 3、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形成像链环一样的关系,称为(食物链)。在这个链条中,(植物)能制造自己需要的营养物质,叫做(生产者);(动物)不能自己制造营养物质,它们直接或间接地利用生产者制造的营养物质,叫做(消费者)。 4、你能举例说出几条食物链吗?并指出其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 答:①庄稼——→害虫——→青蛙——→蛇——→鹰②虾——→鱼——→鲨鱼③庄稼——→田鼠——→猫头鹰④粮食——→老鼠——→猫⑤树——→蝉——→黄雀⑥草——→羊——→狼——→人 5、自然界中的生物,主要分哪五大物种?写出各自的代表物。 答①动物—— ②植物—— ③真菌——有:蘑菇、木耳、银耳、猴头菇、灵芝物 ④细菌——主要有:链球菌、大肠杆菌、破伤风杆菌 ⑤病毒——主要有:“非典”冠状病毒(SARS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艾滋病病毒等 6、细菌和病毒都是(肉眼看不见)的小生物。直到(显微镜)发明后才能观察到细菌;(电子显微镜)发明后才能观察到病毒。 7、下面的鸟翅,各有什么特点? 鹰——翅膀长而宽,适于在空中翱翔。鸽——长而窄,适于长途滑翔。啄木鸟——翅膀宽而圆,适于空中停留,短程快速飞翔。燕——翅膀窄而尖,适于快速飞行。 8、蘑菇既不是(植物)也不是(动物),它属于(真菌)。9、请标出显微镜各部分名称,请写出它的身体特征。再写出如何使用的步骤。 10、什么叫叶绿体?光合作用是怎样进行的? 答:①叶的细胞中有许多绿色的颗粒,这些绿色的颗粒叫做叶绿体,叶绿体就是“养料生产车间”。②在阳光的照射下,绿叶中的叶绿体能利用水和二氧化碳制造成植物需要的营养物质,并且释放氧气,人们边叶的这种作用称为光合作用。11、从(海尔蒙特)的实验中你有什么发现? 答: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并不是从土壤中得到,而是从阳光、水、空气中得来的。 鄂教版五年级科学第二单元知识要点 1、制作小生态瓶的方法步骤是怎样的?其中注意的地方有哪些?

五年级科学下册月考测试题及答案汇编

五年级科学下册月考测试题及答案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 学校班级姓名成绩 一、填空: 1.人的神经系统包括()、()、()。 2.凸透镜具有()、()和()等作用。 3.利用凸透镜形成的像是()的。当凸透镜距纸屏(),距蜡烛()时,形成的是放大的虚像;当凸透镜距纸屏(),距蜡烛()时,形成的像是缩小的()的实像。 4.人的眼球由(),(),(),()四部分组成。 5.照相机的镜头是一()透镜,相当于人眼的(),具有()的作用。 6.在正常情况下,少年儿童每分钟的心跳次数大约是()至()次。 7.人体的消化器官主要包括(),(),(),(),()等。 8.把凹透镜和凸透镜组合在一起可以做成()。 9.来自物体的光通过晶状体在视网膜上形成的像是()的。 10.老花眼看不清()的物体,近视眼看不清()的物体。 二、选择题 1.唾液中的酶能消化食物中的() A、淀粉 B、脂肪 C、蛋白质 2.眼球内使物体成像的部分是()。 A、晶状体 B、视网膜 C、视神经 3.晶状体的凸度()时,人能看见近处的物体。A 、大 B、小 C、不变化 4.照相时,照相机离物体(),物体的像才照的大一些。 A 、远 B、近 C、远近无关 5.在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量增加。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6.心脏位于胸腔的() A、左侧 B、中间 C 、右侧 三、当好法官 1.我们可以借助凸透镜来观察太阳。() 2.凸透镜可以把光线会聚成一个点。() 3.唾液、胃液、肠液、胆汁等.都是消化液。() 4.矫正近视用的镜片是凸透镜。() 5.利用潜望镜能看到障碍物后面的物体。() 6.为了节省时间,我们可以在行驶的车上看书。() 7.用鼻呼吸和用嘴呼吸都能达到一个目的.所以效果一样。() 8.潜望镜内至少有三块平面镜。() 9.呼吸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 10.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眼睛”将会看的“更细更远”。() 四、实验探究题( 2 ) 设计一个小实验,验证凸透镜有聚光、聚热的作用。五、简答问题 1.将一块馒头放入口中咀嚼,你会有什么感觉?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2.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我们的心脏和血管? 六、学以致用。 小明是五年级学生,他喜欢看电视,每次看电视时,离电视很近,并且一看就是半天。请你用学过的知识劝劝小明,你该对他怎么说? 五年级科学下册月考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填空:(每空1分,共30分) 1.人的神经系统包括(脑)、(脊髓)、(神经)。 2.凸透镜具有(放大)、(聚光)和(成像)等作用。 3.利用凸透镜形成的像是(倒立)的。当凸透镜距纸屏(远),距蜡烛(近) 时,形成的是放大的虚像;当凸透镜距纸屏(近),距蜡烛(远)时,形成的像 是缩小的(清晰)的实像。 4.人的眼球由(瞳孔),(晶状体),(视网膜),(视神经)四部分组成。 5.照相机的镜头是一(凸)透镜,相当于人眼的(瞳孔),具有(成像)的作用。 6.在正常情况下,少年儿童每分钟的心跳次数大约是(60)至(100)次。7.人体的消化器官主要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等。 8.把凹透镜和凸透镜组合在一起可以做成(望远镜)。 9.来自物体的光通过晶状体在视网膜上形成的像是(倒立)的。 10.老花眼看不清(近)的物体,近视眼看不清(远)的物体。 二、选择题(每空2分,共12分) 1.唾液中的酶能消化食物中的( A ) A、淀粉 B、脂肪 C、蛋白质 2.眼球内使物体成像的部分是( A )。 A、晶状体 B、视网膜 C、视神经 3.晶状体的凸度( A )时,人能看见近处的物体。A 、大 B、小 C、不变化 4.照相时,照相机离物体( B ),物体的像才照的大一些。 A 、远 B、近 C、远近无关 5.在人体呼出的气体中,(C)含量增加。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鄂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课后习题答案

鄂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课后习题答案 P4(2)答:文章描写了:晴朗时,有云时的海上日出。文章是按照: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描写的。 (3)答:“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我对它的理解是:强烈的表达了作者对海上日出的喜爱,对光明的追求和向往。改为陈述句:这是伟大的奇观。改为感叹句:这真是伟大的奇观呀! (4)答:①这个词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有云时日出的样子。②这些词写出了太阳顽强旺盛的生命力和势不可挡的威力,也洋溢着作者热爱阳光的喜悦之情。③这些字把太阳的威力表现的淋漓尽到,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更加宽广的想象和联想的空间。 P7(2)答:课文是按照时间的顺序进行描述的,暴风雨来临之前,写了电闪雷鸣;暴风雨来临时,写了狂风暴雨;暴风雨之后,写了蓝天白云、鸟语花香、朝阳水珠、远山林舍。 (3)答:他写出了大自然的雄壮之美、柔和之美,我们应该用发展的全面的眼光看待事物。 (4)答:如同……小雨滴打在窗上,如同鼓点一般,滴滴沥沥,真好听!这样写可以让雨滴更活一些。宛如……枯萎的菊花宛如一个低垂的老人头。这样写可以把菊花写得更枯萎一些。犹如……烟囱发出呜呜的声响,犹如在黑夜中哽咽。这样写可以把环境写得更加恶劣。 P11(1) 答:写了:①青海湖②美丽的湖边风光③鸟的世界,鱼的乐园。 (2)答:因为结合第一题的答案①湛蓝的湖水②美丽的湖边风光③鸟的世界,鱼

的乐园,分析出青海湖的蓝与美和鸟鱼的家园,所以说青海湖是“梦幻般的湖”。 (3)答:因为作者列举了其他湖泊的特点,使他们与青海湖的质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衬托出青海湖的粗犷、自然的美,所以要写到这些著名的湖。 P12(2)答:这首诗分别写了欢快的黄莺,丛丛绿树映着的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还有掩映在迷蒙的烟雨之中的南朝数不清的寺庙等景色。 P22(1)答:课文写了“我”这些背课文的经历:“我”第一次背课文时的“轻松、流畅”;背《匆匆》一文时,“我”只顾欣赏课文而疏于用心背诵课文,受到妈妈谆谆教导和激励后攻克难背课文的体会;讲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桃花源记》并从中体会到诵读的方法和益处。 (2)答:我原来对“背课文”持不认真,不脚踏实地的态度;学习课文后我的新看法是:对什么事都要认认真真,脚踏实地。 (3)答:我对下面句子的理解是:①书要多读,读得多了,书里面的意思和内容就会自然明白。②说明要多记多背的好处:从背书中能获得很多知识和乐趣。强调这种好处的获得是渐进和持续的。 P27(1)答:作者在钟楼读书,享受到的乐趣有:读到了精彩的故事,欣赏来美丽的风景,拓宽了视野,发展了想象,丰富了阅历。 (2)答:出现了4次,作用是:他运用了反复的写法。表达了作者爱读书、乐读书的感情,通过不断反复,强化了这种感情。 P31(2)答:第一个意外是:邻座是个十分热心、古怪的人;第二个意外是:生日当天收的这位邻座寄来的礼物;第三个意外是:这位邻座是《童年》的作者高尔基。这些表现了高尔基平易近人,关心青少年的品质。

鄂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综合作业(二)及答案

五年级科学上册综合作业(二) 一、填空 1.鲁班通过对茅草的观察,发明了()。 2.凤眼莲俗称(),是有极大危害的物种之一。 3.池塘里的各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组成了(“”)。池塘中的生物()、(),使池塘群落保持着生态()。 4.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描述物体的运动。 5.人们根据土壤中含沙和黏土的()把土壤分成三类。沙和黏土含量大致相同的是(),含黏土多的是(),含沙多的是( ). 6.合理施用化肥可以()。常见的化肥一般分为()、()、()三大类。长期施用化肥,易使土壤(),所以人们提倡多施经无害化处理的()。 7.为了减少农药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提倡()的方法,关键时刻才采用()防治的方法。 8.通过数年轮的()可以知道树的年龄。 9.斜面可以(),坡度越小越()。 10.自行车上的齿轮不是相互()的,而是用()连接起来的,当一齿轮转动时,另一个齿轮向()的方向转动。相互咬合的两个齿轮的转动方向()。 11.杠杆、斜面、滑轮、齿轮都是()。机器就是由这些()组成的。 12.水稻是一种()、()的农作物;冬小麦是一种()、适宜()季节生长的农作物;棉花是()是()的农作物;花生是一种()的农作物;萝卜是()蔬菜。 13.根据“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写一条食物链是()→()→ ();用稻子、青蛙、蛇、稻螟虫写出的食物链是()→()→()。 14.食物链相互交错,相互联结,形成网状的结构,叫做()。 15.青蛙的身体略成()形,可分为()、()、()三部分,头部呈()形。青蛙小时候生活在水里,用鳃呼吸;长大后生活在陆地上,也能生活在水里,用肺呼吸,这种动物叫做()。 16.借助木板把重物推上车是利用了()的原理。 17.龟和鳖的身体都可以分为()、()、()、()、()五个部 分。 18.树木的横截面上,圈层清晰的纹路叫()。 19.薄壳结构屋顶是受()启发建造出来的。 20.在山间绕来绕去的公路,叫(),是()。 21.水泥加水干燥后,不能再变回原来那种粉状的水泥,这是一种()过程。 沥青加热后会由固态变成液态,冷却后又变回原来的状态,这是一种()过程。 二、判断。(正确的在括号里打“√”,错误的打“×”) 1.要用高效、低毒的农药防治病虫害。() 2.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3.用斜面提升重物,比直接提升重物到同一高度要省力。()

鄂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背诵要点 第一课我们身体的变化 1、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身体在不断的变化,但是不同的人的生长速度,发育情况存在个体差异。 一般来说,三至四年级,男女同学的变化差异不明显,而到了四至五年级,女生的生长发育速度加快,男女同学的身高、体重方面会出现较大差异。 第二课林中的树 1、1606年,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发现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并不是从土壤中获得的,而是植物自己通过光合作用获得的。 2、我们可以用显微镜来观察植物叶的内部构造。显微镜由目镜、准焦螺旋、载物台、物镜、反光镜组成,使用显微镜时,要将标本放到载物台上,然后调节反光镜和准焦螺旋,看清标本。 3、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叶的细胞中有许多绿色的颗粒,这些绿色的颗粒叫做叶绿体。叶绿体是“养料生产车间”。在阳光的照射下,绿叶中的叶绿体能利用水和二氧化碳制造成植物需要的营养物质,并且释放出氧气。人们把叶的这种作用称为光合作用。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4、植物的光合作用除了为自己制造营养物质,还为动物和人的生存提供了氧气和食物。 5、大树特点:生长在土壤中,需要阳光、水分,比较高大、茎粗、比较硬,有根、茎、叶,有的会开花、结果、有种子,多年生、寿命长,是木本植物。 第三课树木中的纹路 1、在树皮和树干的木质部分之间有几层细胞,这几层细胞围成了一个圈层,这个圈层里的细胞能不断分裂出新的细胞来,年复一年,树木便会越长越粗壮。 2、春夏雨季,阳光明媚,雨水充足,树木便会迅速生长,分裂出的细胞很多,个儿较大,形成的一圈木质显得疏松,颜色较浅。进入秋冬季,天气由暖变冷,雨水相应减少,树木这时分裂细胞的速度减慢,分裂出来的细胞个儿较小,形成的一圈木质颜色较深,质地细密。 3、由于木质的疏密不同和颜色的深浅不同,就形成了清晰的圈层纹路,即年轮。年复一年,年轮不断增多,小树也渐渐长得高大粗壮了。 4、一般来说,树木朝南的一面接受的光照更充分,生长速度更快所以年轮也宽一些。朝北的一面正好相反,因此同一个年轮向南的宽,向北的窄。 5、不同的年轮宽窄不一样说明该年份的雨量等气候条件的差异。在温暖湿润的年份,树木生长快年轮宽度大。在寒冷干旱的年份,树木生长慢年轮宽度小。 第四课蘑菇 1、蘑菇生长环境:阴暗潮湿。蘑菇有四部分构成:菌盖、菌褶、菌柄、菌丝。 2、蘑菇既不是植物也不是动物,它属于真菌。真菌生物还有很多如:木耳、银耳、猴头菇、灵芝等等。灵芝表面具有漆状的光泽,他除了能食用外还有药用价值。有的蘑菇能使用,有的蘑菇有毒,误食了有毒的蘑菇就会中毒,甚至死亡。 3、自然界中除了动物植物和真菌之外还有细菌和病毒。细菌和病毒都是肉眼看不见的小生物,直到显微镜发明后,人们才观察到细菌。电子显微镜发明后,人们才观察到病毒。常见的细菌有链球菌、大肠杆菌、破伤风杆菌。常见的病毒有:非典冠状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艾滋病病毒。有的细菌有益,有的有害。 4、细菌和病毒与人的关系:对人有害的细菌、病毒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大多数细菌与人无害,少数的细菌病毒对人有益。细菌或病毒对人类有益的方面:(1)、利用细菌和病毒制成的疫苗可以预防疾病。(2)、有些细菌可以分解动植物的遗体或遗迹。(3)、制醋需要醋酸杆菌,制酱油、酿酒也要用到细菌的作用。 第五课林中的鸟 1、常见的鸟有:啄木鸟、猫头鹰、麻雀、喜鹊、乌鸦、斑鸠。鹰的翅膀长而宽适合在空中翱翔。鸽子的翅膀长而窄适于长途滑翔。啄木鸟的翅膀宽而圆,适于在空中停留,短程快速飞翔。燕子的翅膀窄而尖适合快速飞行。 2、鸟类的外形特点是:用翅飞行,用喙摄食等。树林中生活的鸟它们各有自己的外形特点,这些外形特点都是与树林的环境和自己的生活习性相适应的。 3、我们要爱鸟护鸟做鸟类的朋友,为鸟类提供和好的生活环境,制止任何伤害鸟的行为。

小学五年级科学半期试题含答案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半期考试题 注:请将正确答案填在后面的答题卡上。(满分100分,60分钟完卷) 一、填空(每空2分,共16分) 1.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 2.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 3、一般物体在受热时体积(),受冷时体积(),我们把物体的这种变化叫做()。 4、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做()。热总是从温度较()的一端向温度较()的一端传递。 二、判断(每空3分,共27分)(对的请划“√”,错的请划“×”) 1.()一枚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把两枚回形针穿在一起放入水中也是沉的。 2.()人能在“死海”的水面上漂浮,是因为这个人太轻了。 3.()改变橡皮泥的形状可以改变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4.()把大小不同的石块放入水中,受到的浮力相同。 5.()不同的物体传导热量的快慢是不一样的。 6.()液体和气体都会热胀冷缩,但是固体不会热胀冷缩。 7.()冬天多穿衣服后身体感觉暖和了,是因为衣服里有很多热。 8.()所有的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9.()钢铁造的桥通常都架在滚轴上,是为了让车开起来更稳一些。

三、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空2分,共30分) 1、水在变热的过程中,()发生变化。 A、颜色 B、体积 C、重量 2、下列物质中,()的热胀冷缩的本领最强。 A、空气 B、水 C、铜球 3、在金属的大家庭里,有两种金属是热缩冷胀的,它们是()。 A、银和水银 B、铁和铝 C、锑和铋 4、夏季()的温度最高。 A、教室里 B、室外树荫下 C、阳光下 5、下列材料中,()最容易传热。 A、玻璃 B、铝合金 C、陶瓷 6、冬天穿羽绒服比较暖和是因为()。 A羽绒服能产生热量 B羽绒服能保温 C羽绒服能传递更多的热量7、铁路的铁轨与铁轨连接处都留有一个10mm左右的空隙,其目的是()。 A、为铁轨在夏天受热时有膨胀的余地 B、节省材料 C、没有什么用 8、在冬天里,下列杯子中,()保温效果最好。 A、金属钢杯 B、陶瓷杯 C、塑料杯 9、往下列大小、形状、厚薄相同的杯中倒入同样温度、同样多的热水,10分钟后凉的最快的是()杯。 A、塑料 B、铁 C、木头 10、夏天用棉被把棒冰盖起来,棒冰比暴露在阳光下()。

鄂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6课文原文

鄂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课文原文 1.海上日出 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那时天还没有大亮,周围很静,只听见船里机器的声音。 天还是一片浅蓝,很浅很浅的。转眼间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道红霞。红霞的围慢慢扩大,越来越亮。我知道太阳就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目不转睛的望着那里。 果然,过了一会儿,那里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红的很,却没有亮光。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儿向上升。到了最后,它终于冲破云霞,完全跳出海面,颜色真红得可爱。一刹那间,这深红的圆东西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也突然有了光彩。 有时候太阳躲进云里。透过云缝直射到水面上,很难分遍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 有时候天边有黑云,云还很厚。太阳升起来。人看不见它。它的光芒给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后来,太阳慢慢透出重围,出现在天空,把一片片云染成紫色或者红色。这时不仅是太阳、云和海水,连我自己也成了光亮的了。 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 2.暴风雨 闷热的夜,令人窒息,我辗转不寐。窗外,一道道闪电划破了漆黑的夜幕,沉闷的雷声如同大炮轰鸣,使人悸恐。 一道闪光,一声清脆的霹雳,接着便下起瓢泼大雨。宛如天神听到信号,撕开天幕,把天河之水倾注到人间。 狂风咆哮着,猛地把门打开,摔在墙上。烟囱发出低声的呜鸣,犹如在黑夜中抽咽。 大雨猛烈地敲打着屋顶,冲击着玻璃,奏出激动人心的乐章。 一小股雨水从天窗悄悄地爬进来,缓缓地蠕动着,在天花板上留下弯弯曲曲的足迹。 不一会,铿锵的乐曲转为节奏单一的旋律,那优柔、甜蜜的催眠曲,抚慰着沉睡人儿的疲惫躯体。 从窗外射进来的第一束光线报道着人间的黎明。碧空中飘浮着朵朵的白云,在和煦的微风中翩然起舞,把蔚蓝色的天空擦拭得更加明亮。 鸟儿唱着欢乐的歌,迎接着喷薄欲出的;被暴风雨压弯了腰的花草儿伸着懒腰,宛如刚从梦中醒;偎依在花瓣、绿叶上的水珠闪烁着光华。 常年积雪的阿尔卑斯山迎着朝霞,披上玫瑰色的丽装;远处的村舍闪闪发亮,犹如姑娘送出的秋波,使人心潮激荡。 江山似锦,风景如画,艳丽的玫瑰花散发出阵阵芳香! 绮丽华美的春色呵,你是多么美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