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京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美丽的三潭印月》教案(精品)
三潭印月教案

三潭印月一图片引导,激发兴趣1 同学们,看,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并出示100元,20元,1元的人民币)2 是啊,那这一张张人民币的背面都是哪些美丽的地方捏?(指名回答)100元背景画是人民大会堂,20元的背景画桂林山水,1元背景画是三潭印月。
3今天我们就走进碧波粼粼的三潭印月瞧瞧(板书21三潭印月)4大家齐读课题。
二预习成果巧妙查1出示课件,从一元背景这幅画上你看到了什么?请学生自由回答,2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些描述景物的词语:出示:绿树依依月色溶溶笑语声声波光粼粼繁花似锦明月如盘3读了这些词语你有什么发现,4你能说出这些类似的词语吗?5词语大家都会了,下面这两段话,你是否还能够读好呢?出示:课文的第一段和第五段,(远远望去……..这和天堂又有什么区别?)6指名读,及时指导如:真美啊,一棵棵树紧挨着,到处都是绿茵茵的·····7合作读,男女赛读,女生读前面一段,男生读后一段。
大家瞧,最后一句是什么句子,(引导学生发现反问句,并让学生改为陈述句)8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大家再齐读。
教师总结:是啊,这人间仙境似的天堂就是杭州西湖的一处景观“三潭印月”板书:人间仙境如天堂9你还有什么想了解的捏?10指名学生回答,学生起来质疑后,(教师总结:其实刚刚同学们所说的所有问题我们可以归纳出一个问题:为什么叫三潭印月)三学习课文的2到4段1 学习第四自然段(1)教师:现在就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2到4自然段,并且勾画出为什么叫三潭印月?(2)指名回答,回答后,请学生看图,教师并及时讲解,这就是中秋之时,月亮最圆最亮的时候,明月挂在夜空倒映在水里,一个石塔有五个小圆洞,倒映在水里就有五个小“月亮”,那三个石塔就有多少个月亮?再加天上的一个呢?(3)谁再来向别人介绍一下这三潭印月?其他同学闭上眼睛,静静的听,带着想象去感受这样的画面。
(4)这个自然段的第三个月亮加上了引号是为什么?(这是天上倒映的月亮,不是真正的月亮)(5)咱们一起抓住关键词,带着想象再把第4和5段一起读读。
美丽的三潭印月北京版

拓展客源市场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三潭 印月在国内外旅游市场的 知名度和影响力。
社会参与和文化传承
促进社区参与
鼓励当地居民积极参与三潭印月 的保护和开发工作,实现社区共
治共享。
传承历史文化
加强对三潭印月历史文化的挖掘和 保护,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交流与合作
加强与国内外文化机构的交流与合 作,推动三潭印月文化的传播和发 展。
植物和动物
三潭印月拥有丰富的植物资源,包括各种花卉、树木和草本 植物等。春天有樱花、杏花、桃花等花卉盛开,夏天有绿树 成荫、荷花绽放的美景,秋天有红叶、银杏等秋色叶树种, 冬天则有松柏常青。
在三潭印月中还生活着许多动物,包括鸟类、鱼类和昆虫等 。湖中有各种鱼类,如鲤鱼、草鱼等;湖边的植被中则有各 种昆虫和小动物;鸟类则以湖中的天鹅、野鸭等水鸟为主。
社区参与和共建
鼓励周边社区居民参与环 境保护和旅游发展,实现 共建共享、互利共赢。
教育和宣传
加强对游客和周边居民的 环境教育,提高环保意识 和参与度。
05 三潭印月的旅游开发
旅游设施和服务
住宿设施
提供各种类型的住宿选择, 包括酒店、度假村和民宿,
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餐饮服务
提供各种地方特色美食和国 际美食,让游客在品尝美食
三潭印月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北京市的重要文化遗产,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 体。
目的和目标
目的
通过介绍三潭印月的自然风光和 人文景观,让游客更好地了解和 欣赏这一著名景点,同时促进北 京市旅游业的发展。
目标
提供详细的三潭印月旅游攻略, 包括交通、门票、游览路线、特 色景观以及周边美食和住宿等, 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旅游服务。
12美丽的三潭印月

12*美丽的三潭印月
一、教学要求:
1、认读5个生字。
摘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2、朗读课文。
知道“三潭印月”是怎么来的,什么样,感受“三潭印月”的美丽。
二、教学重点:
了解“三潭印月”的美丽景色,并感受它的美丽。
三、教学时间: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
在西湖的中央,有一个美丽的小岛,人们给它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三潭印月”。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三潭印月。
(板书课题)
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为什么叫“三潭印月”?它是怎么来的?……)
3、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词,了解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4、指名读课文,指导重点字的读音:露(lou)出、长堤(di)
镂(lou)倒映(ying)
5、讨论:(1)“三潭印月”是怎么来的?什么样?
(2)它为什么叫“三潭印月”?
6、朗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感受“三潭印月”的美丽。
7、指名朗读,通过感情朗读感受美。
8、作业:摘录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北京版语文四上《美丽的三潭印月》课件1

曲院风荷 柳浪闻莺 双峰插云
平湖秋月 花港观鱼 南屏晚钟
断桥残雪
花港观鱼
雷峰夕照
柳浪闻莺
南屏晚钟
平湖秋月
曲院风荷
双峰插云
苏堤春晓
三潭印月
搜集描写西湖的诗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每当中秋节的晚上,月亮最圆最亮的时候, 正好照在湖的中心。这时候在三个石塔里点起明 亮的灯火,再把这三个石塔的每一个小圆洞蒙上 透明的白纸,这样,灯光倒映在湖水里,不就像 一个圆圆的月亮吗?”
“这时,碧天如洗,明月如盘;月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溶溶, 波光粼粼。”
比一比,哪个句子更好,好在哪里
A:月色溶溶,灯影朦胧,波光闪闪。众多游人 到西湖来赏月、划船,一片欢歌笑语。这就是 人间天堂啊!
B:月色溶溶,灯影朦胧,波光闪闪。众多游人 到西湖来赏月、划船,一片欢歌笑语。这不就 是人间天堂吗?
(反问句,表达的语气更加强烈,强调了作者 对“三潭印月”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找一找文中哪些地方运用了设问的手 法,并说说设问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设问能够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引 出下文。
西湖十景
苏堤春晓 断桥残雪 雷峰夕照 三潭印月
21.三潭印月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 么?
杭州 人间仙境 抗旱 长堤 石塔 造型 透明 明月如盘 天堂
亭台楼阁 积蓄 清澈 月色溶溶
细品感悟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描写 “三潭印月”美丽景色的句子。
“远远望去,绿树依依,繁花似锦,绿荫中隐 约露出亭台楼阁,真像人间仙境一样。”
北京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美丽的三潭印月》PPT课件

三潭印月
• 三潭印月是西湖三岛中最大的一个岛,又名三潭映月,面积6万平方米。 四周围是环形堤埂,岛中有湖,水面划为“田”字形,建有一座九转三回、 三十个弯的九曲桥,岛上建筑精致,四时花卉扶疏,有“水上仙子”美称。 岛南湖面上有三个石塔鼎足而立,塔高2米,球形塔身中空,有五个小圆孔, 有“月光映潭,塔分为三”之说。历来人们将这里比作神话传说中的仙岛, 故此岛有“小瀛洲”之称,岛荫凝秀,园林精雅,文脉蕴藉,丰姿绰约,名 列西湖十景,尤以仲秋时节空中月、水中月、塔中月与赏月人心中各有寄托 的“明月”上下辉映、神思遄飞而向为秋游者所必到。 三潭印月园地是明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以湖泥堆积而成,周围 环形堤埂筑于万历三十九年。清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南北连以曲桥, 东西系以柳堤。面积7公顷,俯视呈田字形,素以“湖中有岛,岛中有湖”的 水上园林而著称。洲上有“开网”、“亭亭”、“迎翠”、“闲放”、“我 心相印”等亭、榭、楼、台,石桥曲折有致,漏窗空灵深远,花木扶疏,倒 影迷离,置身其间,有一步一景,步移景异之趣。
③“每当中秋节的晚上,月亮最圆最亮的时候,正好照在湖的中 心。这时候在三个石塔里点起明亮的灯火,再把这三个石塔的每 一个小圆洞蒙上透明的白纸,这样,灯光倒映在湖水里,不就像 一个圆圆的月亮吗?” ④“这时,碧天如洗,明月如盘;月色溶溶,波光粼粼。”
设问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设问能够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引出下文。 那么,下面的这组句子又有什么区别呢? A 月色溶溶,波光粼粼。成千上万的游人 到西湖来赏月、划船,笑语声声,这就是人间 天堂。 B 月色溶溶,波光粼粼。成千上万的游人 到西湖来赏月、划船,笑语声声,这和天堂上 又有什么区别呢?
•
三潭印月岛又名小瀛洲,与湖心亭,阮公墩合称为湖上三岛。全岛连水面 在内面积约七公顷,南北有曲桥相通,东西以土堤相连桥堤呈“十”字形交 叉,将岛上水面一分为四水面外围是环形堤埂。从空中俯瞰,岛上陆地形如 一个特大的“田”字,呈现出湖中有岛,岛中有湖,水景称胜的特色在西湖 十景中独具一格,为我国江南水上园林的经典之作。 明万历三十五年(一六 零七),钱塘县令聂心汤取湖中葑泥在岛周围筑堤坝,初成湖中湖,作为放 生之所。后人在岛南湖中建造三座瓶形小石塔,称为“三潭”,清初岛上又 加营建筑曲桥,堂轩,沿内湖环植木芙蓉,复经清光绪间退休将领彭玉麟在 此营造别墅,小瀛洲初具风貌。 三潭印月景观富层次,空间多变化,建筑布局匠心独运。从岛北码头上 岸,经过先贤祠等两座建筑,即步入九曲平桥,桥上有开网亭,亭亭亭,康 熙御碑亭,我心相印亭四座造型各异的亭子,让人走走停停,歇歇看看,或 谈笑,或留影,流连观照,饱览美景。 九曲桥东,隔水与一堵白粉短墙相望。墙两端了无衔接,形若屏风。但 粉墙上开启四只花饰精美的漏窗,墙内墙外空间隔而不断,相互渗透。墙外 游人熙熙攘攘,墙内却幽雅宁静,咫尺之间兀自大异其趣。交通情况:由西 湖坐船前往。 由于三潭印月的美丽景色,国家将它的形象放在了钱币上。最先是七十 年代末的外汇兑换券1元,正面就是翠绿色的三潭印月图案;然后第五套人民 币的一元纸币的背面风景也采用了几乎一样的图案——水中的三座石塔。因 此,西湖此景的名气大增。
四年级语文上册 美丽的三潭印月课件2 北京版

同学们,在杭州西湖的中 央(zhōngyāng),有一个小岛 叫“三潭印月”。远远望去, 绿树依依,繁花似锦,绿荫中 隐约露出亭台楼阁,真像人间 仙境一样。
第二页,
第三页,共13页。
把下列(xiàliè)词语读正确。 杭州 绿荫 蓄水 镂刻 蒙上 蓄水 长堤 倒映 波光粼粼
第十三页,共13页。
第六页,共13页。
三潭印月(sān tán yìn
第七页,共13页。
默读课文(kèwén),思考: 1、“三潭印月”是怎么来的?用横线 画出。 2、“三潭印月”什么样?用曲线画出。 3、它为什么叫“三潭印月”?用双横 线画出。
第八页,共13页。
优 美
(yōuměi)
第九页,共13页。
别 致
默读课文,思考: 1、“三潭印月”是怎么(zěn me)来的? 用横线画出。 2、“三潭印月”什么样?用曲线画出。 3、它为什么叫“三潭印月”?用双横 线画出。
第十页,共13页。
天上(tiānshàng)一轮月,湖中影
第十一页,共13页。
碧天(bì tiān)如洗
月
明月(mínɡ yu色è)如盘
溶
溶
波光粼粼(bō guāng lín lín)
第十二页,共13页。
作业(zuòyè):摘录课文中的好词佳 句。
1、描写石塔的: 2、描写树木的: 3、描写明月的: 4、描写湖水的:
第四页,共13页。
默读课文,思考: 1、“三潭印月(sān tán yìn yuè)”是 怎么来的?用横线画出。 2、“三潭印月(sān tán yìn yuè)”什 么样?用曲线画出。 3、它为什么叫“三潭印月(sān tán yìn yuè)”?用双横线画出。
四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美丽的三潭印月 1

•
三塔
• 三潭印月的三座石塔。相传苏轼疏浚西湖之 后,在湖水深处建成三座瓶形石塔,名为三潭。 明令从苏堤到这里的水域不得种植菱芡,以防湖 泥淤积。现存的三塔是明天启年间重建的. 民间传说,三潭印月是一只大香炉的三只脚, 而这只大香炉则倒扣着一条黑鱼精,香炉的三只 脚伸出水面就成了三潭印月。
•
• 三潭印月是西湖三岛中最大的一个岛,又名三潭映月,面积6万平方米。 四周围是环形堤埂,岛中有湖,水面划为“田”字形,建有一座九转三回、 三十个弯的九曲桥,岛上建筑精致,四时花卉扶疏,有“水上仙子”美称。 岛南湖面上有三个石塔鼎足而立,塔高2米,球形塔身中空,有五个小圆孔, 有“月光映潭,塔分为三”之说。历来人们将这里比作神话传说中的仙岛, 故此岛有“小瀛洲”之称,岛荫凝秀,园林精雅,文脉蕴藉,丰姿绰约,名 列西湖十景,尤以仲秋时节空中月、水中月、塔中月与赏月人心中各有寄托 的“明月”上下辉映、神思遄飞而向为秋游者所必到。 三潭印月园地是明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以湖泥堆积而成,周围 环形堤埂筑于万历三十九年。清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南北连以曲桥, 东西系以柳堤。面积7公顷,俯视呈田字形,素以“湖中有岛,岛中有湖”的 水上园林而著称。洲上有“开网”、“亭亭”、“迎翠”、“闲放”、“我 心相印”等亭、榭、楼、台,石桥曲折有致,漏窗空灵深远,花木扶疏,倒 影迷离,置身其间,有一步一景,步移景异之趣。
•
•
三潭印月
在中秋月明之夜,到杭州西湖泛舟,您可领略“烟笼秋水月笼纱”的美境。 是西湖上的三潭印月,是自古以来的赏月胜地。三个石塔,亭亭玉立在碧波荡漾 的湖面上。中秋月夜,在塔里点上灯烛,洞口蒙上薄纸,灯光从纸中透出,宛如 一轮轮明月,倒影在湖中。等到皓月当空时,月光、灯光和湖光交相 辉映,月 影、塔影、云影相互映衬,画出一幅“一湖金水欲溶秋”的美景,让人流连往返。
语文教案 三潭印

21三潭印月教学要求:1、会写10个字,认识5个字。
理解“亭台楼阁、杰作、造型、别致、月色溶溶”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问答式的构段方式。
3、知道“三潭印月”的来历,收集与西湖景观相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会写10个字,认识5个字。
理解“亭台楼阁、杰作、造型、别致、月色溶溶”等词语。
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问答式的构段方式。
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读题质疑,激发兴趣。
1、前几天我们观赏了雄伟壮观的钱塘江大潮,聆听了鼎湖山美妙的泉声。
今天,我们又要到哪里去游玩呢?(板书“三潭印月”)2、读课题,注意“潭”的发音。
3、读了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呢?4、现在就带着你们的问题,自由读课文,看能不能在文中找到答案。
二、学习课文,认读生字。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每一句话。
2、同位之间互读生字,把难读的字和难记的字形多读几遍。
3、教师检查读书情况:指名分段朗读。
三、解疑、朗读。
1、“三潭印月”在哪里?指名回答,并朗读相关段落。
说说你的体会。
再指多名学生读课文,齐读课文,出示图画感受它的美。
第二课时一、回忆并朗读上节课的内容。
二、继续学习,解疑,朗读。
1、“三潭印月”是怎样的景色?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说说写了什么内容?然后请一个同学读第一句,其他同学读后面的部分,看看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在谈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最后找找课文中还有哪一段也是这种结构。
2、为什么叫“三潭印月”?指名说说两段之间有什么联系,读一读。
说说你从中知道了什么?文中有4个问句,教师可让学生比较一下他们的异同,朗读时也要区别。
教师可示范朗读,然后再指名读,男女生分读。
三、创设情景,以读悟情。
1、天上有一轮明月,水中15个月亮,那是一幅怎样的图景啊?现在就让我们一起看一看吧!2、课件出示夜景图,教师根据图画内容相机解说。
3、指导朗读。
4、此时此刻,你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5、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一起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美丽的三潭印月》教案
教学目标:认读4个字,摘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朗读课文,培养自学能力。
知道三潭印月是怎么来的,什么样,,感受三潭印月的美丽
教学重点:知道三潭印月是怎么来的,什么样,,感受三潭印月的美丽
教学难点:知道三潭印月是怎么来的,什么样,,感受三潭印月的美丽
教学具准备:投影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师:柳帘缭绕的三潭印月,俘漾在西湖外湖中央。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美丽
的'三潭印月。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查字典或者问同学、老师,努力读正确、力争达
到流利。
2、学生练习初读。
3、检查学生读书。
4、交流;你又认识了哪些新的生字朋友?学生交流。
5、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三潭印月是怎么来的?什么样?感受一下三潭
印月的美丽。
6、学生带着问题思考。
三、细读课文
1、通过读课文,你都读懂了哪些内容?
学生交流:
三潭印月是怎么来的?(第二自然段:苏东坡多蓄水深挖湖)
三潭印月什么样?(第四自然段:中秋节的晚上,天上的月亮照在湖面,在
三个石塔里点起明亮的灯火,再蒙上透明的白纸,灯光映在湖水里,就象一个个
圆圆的月亮。此时,月亮、灯光、湖光交相辉映,夜景十分迷人。)
2、你还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三潭印月的美丽?
(学生自由汇报)
3、把你感受到的读出来?
四、作业:摘抄好词佳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