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物诗四首》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咏物诗四首》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咏物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

2.学习鉴赏咏物诗的步骤和技巧。

过程与方法

朗读、互动、合作、探究、赏析与练习相结合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诗歌中包含的感情,体会“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生活感悟,并学习如何将自己的情感通过“一枝一叶”表达出来。

教学重点和难点

了解咏物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

学习鉴赏咏物诗的步骤和技巧。

教学过程:

一、1、(1)导入:

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诗传情,诗言志,文脉传承,曲韵流觞,诗历经岁月的洗礼,仍然闪烁着不可磨灭的光辉。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仅《全唐诗》已存6021首咏物诗。

(2)回顾我们学过的有哪些咏物诗?《鹅》《咏柳》《石灰吟》等

(3)猜谜语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竹)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蝉)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品味赏析咏物诗,一起来感受“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意蕴。

2.教学目标:

二、(一)1、介绍作者:顾况(?~约806后),唐代诗人。字逋翁。苏州人,。至德二载(757)登进士第。建中二年(781)至贞元二年(786),韩滉为润州刺史、镇海军节度使时,曾召为幕府判官。贞元三年为李泌荐引,入朝任著作佐郎。贞元五年,李泌去世,他也于此年三、四月间贬饶州司户参军。约于贞元十年离饶州,晚年定居茅山,自号华阳真人,有《华阳集》。其诗多为揭露现实黑暗为主。

2、朗读诗歌

(1)学生自读

(2)教师范读,抛砖引玉(正音:啼血.xuè;著.子规zhuó)

(3)学生试读,一显身手

(4)全班齐读

(二)品味赏析

思考:1.诗中所咏“子规”为何物?有何特点?

2.借所咏之物表达什么感情?

3.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

分析:

1、(1)诗中所咏“子规”为何物?明确:子规:又叫杜鹃、杜宇、怨鸟。(杜鹃

却是花鸟同名。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诗,曾有“杜鹃花落杜鹃啼”之句。)

(2)由一名学生讲杜宇传说。

传说为周时蜀国国君,后被迫逊位,死后魂魄化为鸟,啼声悲哀。

2、整体把握:

“杜宇冤亡积有时,年年啼血动人悲。”“积”,指时间已过了很久。“啼血”,杜鹃的嘴是红色的,人多以其啼血所致。从这两句诗中我们知道杜宇冤死已经很久了,但他的魂魄所化的杜鹃鸟却长年啼血哀鸣,使人悲痛扼腕。

一二句开始写杜宇化鸟,题材通俗,三四句俗中见奇,对此一传说提出质疑:如果这些冤魂都能如同杜宇那样化鸟鸣冤,那么这些冤魂所化之鸟到哪里去找那么多的山和树来栖身呢? 由此可见,历代的冤魂实在是太多了。

三四句以反诘语气,由鸟及人,由自然到社会的巧妙联想:历代冤魂何止亿万,是不是所有的冤魂都能像杜宇一样化鸟来鸣冤呢?如此看来,杜宇倒是幸运的。

3、齐读,完成品味赏析中的3个小题

4、(1)那么在顾况笔下“子规”有什么特点?

子规的特点:冤亡、积怨、啼血

(2)诗人对子规寄寓了什么感情?(3、4句:若教恨魄皆能化,何树何山著子规?)写历代冤魂之多,诗人对蒙冤屈死之人的同情、对社会黑暗的抨击。

(3)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

采用周时蜀国国君杜宇化鸟鸣冤的故事,来说明杜宇冤亡、积怨之深。用典

后两句以反诘语气发问,由鸟及人,暗示之意深刻。反问

表面写鸟,实际由鸟及人,托子规抒偾世之情。借物抒情

5、归纳主旨:此诗借咏子规,抒发诗人对历代遭受苦难、蒙受冤屈而死之人的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不满。

三、归纳鉴赏咏物诗的方法:

步骤: 1、意象分析:分析所咏之物外在特征、环境特点。

2、情感分析:揣摩诗人在描摹事物中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3、手法分析: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

咏物诗常见的技巧:

抒情方式:借物抒情、直抒胸臆

表现手法:托物言志、以物喻人、象征、衬托、对比、用典等

描写手法:正面描写、侧面烘托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反问等

四、品味合作探究

《赏牡丹》刘禹锡

(一)1.导入:世间万物纷繁芜杂,各具形态,各有情性,菊:隐逸、高洁、脱俗;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刘禹锡笔下的牡丹有何特色?

2.齐读

(二)分组探究(3分钟)

一组:介绍作者刘禹锡,回顾学习过的有关他的作品

二组:意象分析:诗中写了几种花?它们的特点分别是?

三组:情感分析

四组:手法分析

检查学习情况:

第一组:1、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唐朝彭城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刘白。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著有《刘梦得文集》

2、作品:《竹枝词》、《乌衣巷》、《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石头城》、《陋室铭》、《秋词》等

第二组:1、意象分析

芍药:艳丽、妩媚,但是格调不高

芙蕖:纯洁,但是寡情,孤芳自赏

牡丹:国色天香,高贵富丽。

第三组:2、情感分析:

诗人突出了牡丹的高贵富丽,表达了对牡丹的喜爱之情。

这是一首花王牡丹的赞歌。牡丹国色天香的独特魅力是诗人追求的一种理想的人格境界。

第四组:3、手法分析:

①反衬手法的运用。

写芍药的“无格”,芙蕖的“少情”,来反衬牡丹的高贵富丽,令人喜爱。

②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

“唯有牡丹真国色”,诗人把牡丹比喻为国中最美丽的女子,写出了牡丹的姿色远在其他诸花之上。突出牡丹的高贵富丽。

写三种花都用拟人手法,使物性的花具有了人情味,全诗也就有了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五、当堂背诵(1分钟)

六、作业:

1. 找出写子规的诗,归纳子规意象在古诗中的常用寓意

2. 背诵并默写《赏牡丹》

3. 实战演练: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白梅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探究:梅花这一意象有哪些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

附:板书

子规

顾况(唐)

1、意象分析:子规——怨亡、积怨、啼血

2、情感分析:对蒙冤屈死之人的同情,对社会黑暗的抨击

3、手法分析:用典;反问;借物抒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