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专药学论文范文

合集下载

专科药学毕业论文【5篇】

专科药学毕业论文【5篇】

专科药学毕业论文【5篇】转眼间大学生活即将结束,众所周知毕业生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的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形式,那么毕业论文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人见人爱的我分享的5篇《专科药学毕业论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将不胜荣幸。

专科药学毕业论文篇一[关键词]中药师;临床药学服务;重要作用临床药学是临床工作与药学相互连接的纽带,两者之间的密切结合是提高医疗质量、指导临床安全合理用药、保障患者医疗安全的的重要途径。

我国的临床药学已有近二三十年的历史,目前普遍存在进展较慢,发展不均衡等许多问题,临床药学的价值和重要性没有体现出来[1]。

中药师要为中医的临床工作提供更多、更新的药学服务,就要求中药师不断拓宽专业知识、熟悉现代管理的模式、规范药品的管理,还要不断研发新技术、新剂型,提高中药专业整体素质,充分密切配合临床工作,还要积极开展临床药师工作,全方位发展,才能为中医临床提供更好的支持[2]。

实践证明,临床药学的核心是“临床”,是医、药结合共同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途径,现代药学的服务模式是将药学与临床有机地结合,充分合理利用药学领域中的知识为临床诊断、治疗服务[3]。

其目的也就是要提高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

笔者就临床实际工作中的一些经验,讲述药学服务在临床药学活动中必须考虑的几点问题。

1 .中药师必须符合临床药学服务中的要求临床药学服务工作中,中药师必须具备广泛的知识,扎实的基本功,能应付一些突如其来的事件。

中药师是指国家在中药生产和中药流通领域实施执业中药师资格制度。

中药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业务能力,对中药材、中成药、中药饮片、中医药保健品的各个环节非常了解,对中药的原料、产地、炮制、保存等,通过实践工作,能够非常熟悉。

在医师和患者之间起到连接作用,能够协助医生在正确的时机为患者开具药物和剂量正确的处方,还要避免药物间不良相互作用,能够解决影响药物治疗的相关因素等方面的问题。

对于患者,能够帮助其充分了解处方的使用方法、药物的炮制和服用方法,充分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

大专药学毕业论文

大专药学毕业论文

大专药学毕业论文1. 引言药学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旨在研究药物的发现、开发、制备、贮藏、分析和使用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知识。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健康需求的增加,药学专业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本篇毕业论文将重点探讨大专药学专业的教育模式和培养方案,以期为相关领域的教育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2. 大专药学专业的发展现状2.1 药学专业的意义药学专业是培养药剂师、临床药师等专业人才的重要学科,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2.2 大专药学专业的现状目前,大专药学专业的设置与发展在我国各个省份也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增长。

但是,由于大专学历的相对短暂和培养体系的欠缺,大部分大专药学专业的培养质量和毕业生的专业能力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3. 大专药学专业教育模式的探索3.1 近几年的教育改革尝试近年来,为了提高大专药学专业的培养质量,我国各地开始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如引入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等。

这些改革措施的实施,为培养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药学专业人才提供了新的途径。

3.2 成功的案例教学模式探索以某大专药学专业为例,该学院在教学中引入了案例教学模式。

学生们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了解药物的生产、销售、使用等全过程,并且围绕其产生的问题展开讨论与解决。

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其未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3 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与实施实践教学是大专药学专业必不可少的一环。

学生们通过实验室实践、临床实习等途径,接触真实的药物操作和临床实践,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实践教学的实施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

4. 大专药学专业的培养方案改革4.1 课程设置的优化针对目前大专药学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可以适当减少一些过于理论的课程,增加实践与技能训练的课程。

同时,针对不同方向的药学专业进行分类培养,提供个性化的课程设置。

药学分析论文六篇

药学分析论文六篇

药学分析论文六篇药学分析论文范文11.1我院临床药师的用药分析:该处方合理。

吲达帕胺晨起服用,以免晚间服用频繁排尿影响睡眠,长期服用吲达帕胺,须定期监测电解质。

若血钾偏低,可赐予适当补钾治疗;坎地沙坦片属于长效降压药,一般成人1次/d,4~8mg必要时可增加剂量至12mg。

患者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且使用利尿药、钙拮抗剂和ARB3种降压药,在日剂量正常前提下坎地沙坦一日剂量均分2次给药,血药浓度更加平稳。

硝苯地平控释片需整片药片吞服,服药时间不受就餐时间的限制。

阿托伐他汀晚上服用由于胆固醇具有夜间合成较强的特点,而他汀类主要是通过限制胆固醇的合成起效的,故此类药物最好在夜间服用。

1.2医生和临床药师角度的用药分析比较:从医生的用药分析来看,分析的内容涵盖药物的选择、治疗的时间学、药物的副作用,较好地体现出临床思维。

临床医生在全面把握病情、药物、患者的有关状况下制订用药方案。

首先明确药物治疗目的,平稳掌握血压至目标水平且掌握其他心血管危急因素;然后选择合适的药物,需要兼顾考虑疾病的病因、诱因、发病机制、并发症用药、药物的药动学、不良反应和患者的其他因素如年龄、性别、生理特征、并发症、既往用药等。

该用药分析重视药物的比较,除了考虑疗效还要兼顾并发症、药物的不良反应;降压药服药时间与实现平稳降压也有很大的关系,正确的用药时间能够提高药效、削减不良反应和提高用药的依从性。

临床药师的用药分析着重从药物的用法用量、不良反应分析用药的合理性。

临床医生在分析用药时,药物选择的合理性更多是依据药物的药理作用是否与诊断相符、药物的剂量、不良反应与配伍禁忌是否影响治疗,至于药物的比较、是否是最佳的选择往往不做过多的分析。

目前临床药师的用药分析主要集中在是否符合用药规范的范畴,而不是集中到用药方案是否适合患者的病情。

这样的用药分析自然是以药物为中心,凸显了临床药师药物应用、药物疗效评价力量的不足,临床药学专业尚未解决将医学与药学学问有机结合的难题。

药学大专毕业论文

药学大专毕业论文

药学大专毕业论文药学大专毕业论文范文药学大专毕业论文范文篇1中医处方用药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摘要】目的:分析总结中医处方用药中存在的某些突出问题,探讨怎样从根本上保证中医处方用药做到科学、安全、有效。

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中医处方1000张,从中药的品种来源及其药效成分、药理作用或临床疗效分析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危害。

结果:存在超量用药、药味偏多、同类药合用、脚注遗漏、别名滥用及名称书写混乱。

结论:这些问题的解决要依靠临床医师与药房两个方面的协作配合。

【关键词】中医处方用药;中药品种中医处方是临床医师为患者治疗或预防疾病而开给药房配方用药的重要书面文件,既是给中药调剂人员的书面通知,又是中药调剂工作的依据,也是计价、统计的凭证,且有法律意义。

处方用药的科学正确与否,事关患者的治疗效果与用药安全。

笔者从药剂专业毕业后曾从事中药配方工作7年,从历年的调剂工作中发现中医处方用药存在某些较突出问题,现分析如下。

一、临床资料随机抽取我院1999年-2006年中医处方1000张,存在问题的处方有32张,不合格处方率达3.20%。

其中有些处方同时有多处问题存在,特挑选有代表性的处方分析如下。

1.超量用药超量用药是目前中医处方十分普遍的现象,指处方中药味的量明显超出《中国药典》规定的常用量。

从本质上讲,中药治病的物质基础是其所含的有效化学成分(药效成分)。

中医在诊治中按辨证论治的原则为患者所开具的处方,不仅其药物组成,而且各药味的用量大小都直接与药效成分的发挥相关。

但不是量越大越好,如细辛的使用自古有“不过钱”之说,即临床用量超过3g时,有使用不安全问题,现已证实其地上部分含肾毒性成分马兜铃酸,故200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细辛药用部位为根,删除了含毒性成分的地上部分。

而在临床的处方中,却用到了20g,马兜铃酸虽中毒缓慢,但严重时可出现肾功衰竭、尿毒症而死亡。

不少中医药人员认为,当前中药存在炮制不规范、人工栽培养殖品增多等问题,引起质量下滑,只有增加用药量才能保证药效。

药学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药学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药学专科毕业论文范文在药学专科毕业论文中,我们通常会涉及到药物的研究、开发、生产、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在撰写这样的论文时,我们需要对药学领域的相关知识有所了解,并且要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和实践经验。

下面,我将以一篇药学专科毕业论文范文为例,来展示一篇完整的药学专科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

第一部分:引言药学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其研究内容涉及到药物的化学成分、生物学作用、药理学效应等方面。

在本论文中,我们将以某种药物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分析,以期能够为该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第二部分:药物的化学成分和生物学作用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对所研究的药物的化学成分和生物学作用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首先,我们将对该药物的化学结构进行解析,探讨其在体内的代谢途径和药理学效应。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该药物在人体内的作用机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第三部分:药物的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对该药物的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

我们将通过调查患者的临床用药情况,了解该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情况和疗效。

同时,我们还将对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和分析,以期能够找出该药物的不良反应规律,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第四部分:药物的质量控制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对该药物的质量控制进行详细的研究和分析。

我们将通过对该药物的生产工艺、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方法进行调查和分析,以期能够为该药物的生产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和质量保障。

第五部分:结论在本论文中,我们对某种药物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分析,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首先,我们对该药物的化学成分和生物学作用进行了详细的解析,了解了其在体内的代谢途径和药理学效应。

其次,我们对该药物的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找出了该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情况和疗效,同时也发现了一些不良反应规律。

最后,我们对该药物的质量控制进行了研究和分析,为其生产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和质量保障。

药学系大专毕业论文优秀范文

药学系大专毕业论文优秀范文

药学系大专毕业论文优秀范文中国是一个有着数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各族人民在漫长的岁月里,经过长期的实践,共同创造了祖国光辉灿烂的文化史。

中国药学史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药学系大专毕业论文优秀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药学系大专毕业论文优秀范文篇1浅议开展临床药学工作的对策临床药学是以病人为对象,研究有效、合理和安全使用药物的一门学科,是现代药学和临床相结合的产物,这一学科把过去传统的医院药学服务重点从药物转向患者,这是目前和未来医院药学工作发展的重点和研究方向,目前临床药学已经进入到实质性的发展阶段,临床药学工作从抵触到认可,从强行到自觉,积累了一些经验。

一、具体工作实践1.查房与临床药学工作的结合药师要定科室查房与巡回查房相结合,并指定用药方案,及时解决用药问题,可以安排指定的药师选择相对固定的科室,如普通外科、呼吸内科、心胸外科等,每周定期到其他科室进行巡回查房。

设计药师查房记录单,记录单内容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病程的介绍、查房意见、基本用药情况。

药师查房之后,要根据患者的情况,提出临床用药建议,重点是对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出合理化建议[1]。

药师查房记录单要一式两份,一份在病历中,另一份则有药师自己保管,并要求主治医师将药师的意见写在病程记录中,同意则执行,不同意则写明理由。

临床药师通过查房,增加了与临床医生接触的机会,并逐步熟悉了有关科室的基本知识,掌握了与患者沟通的技巧,同时可以将新的药物知识,配伍禁忌等及时传递给医护人员,充分发挥医药互补的优势。

通过药师的不断女里,最大限度的减少药源性疾病,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2.加强科室用药监督临床药师要加强对临床用药的监督,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目前我国的各级医院均存在滥用抗生素的情况,我院在应用抗生素也存在诸多不规范的现象,对于这种情况,临床药师要每月抽查一定比例(30%)的出院病历[2],按照事先设计的表格逐一进行登记,统计全院和各个科室抗菌药物的使用率、治疗性抗菌药物送检率以及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情况,并对每个医生的抗生素用药情况以书面形式进行反馈,对科室的不合理用药情况反馈到各个科室,也可以对运行病历进行抽查,并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以书面形式进行公示。

药学大专毕业论文

药学大专毕业论文

药学大专毕业论文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卫生医药体制的改革,药学事业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药学大专毕业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药学大专毕业论文篇1我国西药制药常用技术工艺分析[摘要]西药和中药是两个相对的概念,最初的西药是通过引进的方式进入到我国的,所以当前我们也经常会使用这种说法,所以说,非中药都可以视作西药,当前我国的西药并不全是由西方传入的,西药的相关理论也在不断的深入和发展。

我国也开始研究很多西药,这使得我国也具备了研制西药的能力,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的医药学发展得更加的全面,我国的医疗事业也会在这一过程中获得更好的发展机遇。

本文对我国西药研制和生产进行了相关的研究,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西药制药设备技术工艺经济指标发展和中医相比,西药在使用之后会呈现出更好的治疗效果,同时见效的速度也更快,虽然很多西药都不能从根本上治疗疾病,但是它能够更好的缓解患者身体上的病痛,这也为患者后期的治疗争取到了更多的时间也创造了更好的条件,所以西药在治疗急性病症上有着非常好的效果,甚至在当前我国的很多患者对西药的依赖程度已经远远超过了中药,所以西药在我国的医学界也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我国对西药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但是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这也为我国西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而我国西药制备的技术和工艺也有了非常明显的进步。

1、我国西药制药设备制药设备在西药生产的过程中是一个相对比较基础的要素,这是西药和中药在制取中非常不同的一点,也可以说,只要设备的性能是西药制取质量和水平的决定性因素,所以在我国的西药发展中对制药设备的性能和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尤其在我国实行了GMP之后,我国西药制取行业也有了非常好的发展,这是因为在实行了这个标准之后,对药品制备的控制就更加的严格,在管理的过程中也更加注重规范性,设备的型号也是十分重要的,例如,所有的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都要经过非常严格的清洗,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药品生产的卫生和安全。

大专药学毕业论文

大专药学毕业论文

大专药学毕业论文在进行药学专业的学习中,中药认知是其中重要的内容。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大专药学毕业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大专药学毕业论文篇1中西药配伍禁忌探讨摘要:中西医结合发展的今天,怎样联用中西药才能增强疗效、避免产生不良反应,达到合理用药的目的,已经成为困扰临床医师的问题,也是临床药师研究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就不恰当的中西药联用时药物所发生的理化性质的改变、药理变化,导致药物的治疗效果的降低、毒性反应的增加等问题进行总结讨论。

关键词:药物不良反应合理配伍用药安全引言:中西药配伍,已成为当今临床治疗的一个手段,中西药配伍,有此能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但有些却降低疗效或产生毒副反应,中药的应用和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经过长期实践有了一定的认识,而中西药的配伍禁总在临床上却重视不够,常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

现从药理化学和药理学两方面讨论中西药的配伍禁忌。

一、理化性质改变。

导致疗效降低或毒性增加1、形成沉淀含有鞣质的地榆、石榴皮、五倍子、大黄等中药以及麻仁丸、利胆片等中成药与某些西药制剂联用会使其理化性质发生改变:如与四环素类、红霉素等甙类,麻黄素、阿托品等生物碱以及亚铁盐制剂、碳酸氢钠制剂联用会产生沉淀,影响吸收。

2、形成络合物含有槲皮素的中药柴胡、桑叶、槐角及含有这些中药的制剂与含各种金属离子的西药合用会形成络合物,影响吸收。

3、酸碱中和五昧子、女贞子等酸性中药与氧氧化铝、氨茶碱等碱性西药合用,煅龙骨、煅牡蛎、硼砂等碱性中药与胃蛋白酶合剂、乙酰水杨酸等酸性西药合用都会起中和反应,使药效降低甚至失去药效。

二、药理变化。

导致疗效降低或毒性增加1、药动学变化(1)硼砂、海螵蛸、瓦楞子、皂角等碱性中药及其制剂与心得安、氯丙嗪、硫酸亚铁等联用会使其吸收降低,与奎宁、氯奎、强力霉素、新斯的明联用会使其从尿排出,促使血药浓度降低,与奎尼丁联用会导致排出减少,血药浓度增加而引起中毒。

(2)碱性中药如硼砂、煅牡蛎等,使尿液酸化药等解离增多,排泄加快,使作用时间和作用强度降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大专药学论文范文一:中医药学案例教学法分析1中医药学概论教学中开展案例教学的可行性中医药学概论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学3大板块。

中医基础理论是学习中医的入门课,重点阐述中医的基本理论和相关概念,语言简练,博大精深。

中药学是为临床服务的,介绍了中药的基本理论和大量中药的药性、功效及应用。

方剂学是联系中医基础与临床实践的桥梁,重在阐明方剂的配伍原理及其临床应用。

这3部分归根结底都来自于实践,最终也要回到实践中去。

在案例教学中,以案例为素材,通过师生共同参与的方式,使学生在案例中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这一教学模式决定了案例教学具有实践性、亲验性、主动性等特征,而这与中医药学概论的教学要求是基本一致的。

在中医药学概论教学中,开展案例教学可以模拟疾病的诊疗过程,学生作为医生参与其中,可以加深对基础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增强对中药功效及主治病症的认识,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和运用方剂的能力。

2案例教学法在中医药学概论教学中的实施方案2.1案例设计在案例教学中,案例是基础,也是教学目的能否实现的关键因素。

选取的案例要有代表性、针对性、真实性。

可以是古今名医治疗验案,也可以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临床常见病症来组织案例,这样容易引起学生共鸣,激发讨论的兴趣。

根据3部分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选取案例,并进行整理汇编,突出教学目的。

对中医基础理论部分,要选择能够论证和解释关键理论的案例,至于如何用药和治疗则可以淡化。

在中药学部分,要选取能突显中药性能、功效及主治病症的案例。

而方剂学部分,则选择能阐明方剂配伍理论和主治病症的案例。

2.2查阅资料案例教学能否成功,课前的认真准备非常重要。

当教师把设计好的案例提供给学生后,学生要利用课余时间认真阅读案例,查阅文献资料,分析案例中提出的问题,准备好解决方案。

由于每个学生的认知结构不同,对案例的理解不同,就会形成不同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案,从而为后面的案例讨论奠定基础。

同时,资料查阅也锻炼了学生的文献检索能力和从海量信息中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2.3案例讨论课堂讨论是否积极有效,也是案例教学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

一般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每组人数不宜过多。

由于学生已经有相关资料的准备,讨论会比较热烈,同时教师也要参与其中,把握课堂气氛,适时给予引导,将问题由表及里引向深层,使讨论能围绕一定的问题进行,并鼓励每位学生发言,创造师生互动的良好氛围。

通过分组讨论,学生各抒己见,既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中医药的兴趣,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逻辑分析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

2.4案例的反馈与评价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之后,学生会得出一些有代表性的相对明确的观点或结论,让学生代表讲述他们对案例的理解、分析、处理过程,并提供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案。

最后,教师结合教学目标进行及时、准确的点评与总结,对学生的不同看法进行梳理,正确的给予充分肯定,错误的要及时纠正,未讨论到的问题要补充进去,同时对学生准备的资料及课堂发言情况作出客观评价。

使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到学到了很多知识,得到了充分锻炼,并对自己的表现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3实施案例教学法在中医药学概论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3.1案例编写的有效性案例是基于事实而整理加工的故事,但不是随意编造的,它最终要服务于教学目的。

好的教学案例,要实现它的教学价值,就应该能够说明一个理论,说明教学内容,指向教学目标。

片面强调案例的事实,会让学生摸不着头脑,很难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同时,选取的案例要包含问题,具有挑战性,能够引发学生思考并展开讨论。

中医药学概论包括3大部分内容,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针对不同的内容,要选取不同的案例,侧重点要区别开来,能够说明各部分的特点。

3.2教师在案例教学中的角色定位案例教学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教师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准备案例。

案例的好坏体现了教师对整个课程乃至各个章节教学内容及目标的把握程度。

教师把准备好的案例提供给学生后,要正确指导学生去查阅相关资料及理论知识。

其次,在案例讨论阶段,教师要控制好课堂的进度和气氛。

能够引导学生使问题逐步深入,同时又不偏离主题,还要保证课堂气氛积极活跃,尽量使每位同学都参与其中。

最后,教师还要做出概括性点评。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都是以引导者、启发者的身份出现,而不是灌输者和答案的提供者。

尤其在讨论阶段,教师要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少说话、少评论,多倾听、多鼓励。

3.3结合应用多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表达能力及实践能力,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但是,案例教学不可能代替传统的理论教学,它的作用是辅助理论教学。

教学过程是复杂的师生互动过程,需要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才能有效完成。

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理论讲授结合多媒体教学,其他的教学手段如启发式教学、病例解析、拓展式教学等都可以在中医药学概论教学中视具体情况采用。

比如在教学的初期,学生没有相关的基础知识,但好奇心很强,这一阶段以理论教学结合病案举例为主,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到了中、后期,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中医、中药知识,形成了中医的辩证思维能力,则可以适当安排案例教学,这时学生会不自觉地以医务工作者的角色参与其中,自主性增强,从而使学习效率得到提高。

在中医药学概论教学中,适当开展案例教学,能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困惑。

比如,现在都是大班上课,即便可以分成小组,但组数太多,课堂进度很难控制,小组发言也不可能全部实现,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

另外,由于教学课时数少,教学内容大大缩减,学生难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使案例教学不能充分开展。

这些问题都需要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二:中医药学发展创新途径1中医药学的起源中医药学的产生和发展不是偶然的,它是中华民族的祖先数千年生命意识的积累所成。

正因为有了这个极其漫长的历史过程,才有了祖先对生命的不断认识和认识上的步步深化。

夏商西周时期医学技术与巫术并存,在卜筮史料中记载了大量的医药卫生的内容,为中医药学理论起源及形成,奠定了的基础。

2中医药学理论体系形成春秋战国之际,是中国整个学术界飞速发展的时期,此时的医学,具有更显明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合理性,占据了医疗卫生事业的主导地位。

以《黄帝内经》为核心的经典著作,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为中医学术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同时,《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等典籍相继诞生,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上都有了总结性的成就,确立了中医认识人体生理、病理现象和诊断治疗疾病的一套基本理论,从而确立了中医药学理论体系。

3中医药学发展的成熟时期秦汉以来,中国医药学的发展日益成熟,取得了诸多成就。

三国时期的著名医家华佗精通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尤以外科著称。

他发明并应用中药全身麻醉剂———麻沸散,给患者施行手术,使患者在无痛苦的情况下接受治疗,并且术后用中药外敷伤口,使伤口快速平复,不留疤痕。

这些成就,在中国医学史上影响很大,而在世界麻醉学和外科手术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隋唐时期,由于政治统一,经济文化繁荣,内外交通发达,外来药物日益增多,用药经验不断丰富,促进了当时对药物学成就的进一步总结。

公元657年,唐政府组织苏敬等二十余人集体编修《本草》,于公元659年完稿,名为《唐•新修本草》又名《唐本草》。

这是中国古代由政府颁行的第一部药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典。

4中医药学发展的全盛时期两宋是中医药学发展的重要时期,宋朝政府对医疗卫生事业的高度重视,在医药发展上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

北宋政府加强医事管理,改进体制,分设太医局和翰林医官院、御药院以及其他保健或慈善机构,把医药行政与医学教育分立起来。

开设国家药局,设立惠民局、和剂局、安剂坊、养济院、福田院等,由政府控制药品贸易。

发展医学教育,重视医药人才的培养,改进医学教育模式及考试方法,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医疗技术的训练,根据理论课程和实际医疗技术高低与医疗得失严重与否的具体情况,进行奖惩,乃至黜退,体现出医学教育的重要发展。

重视古医籍的整理与研究,组织专业人员,设置专门机构,多次编校、刊行了医书。

公元1057年专设“校正医书局”,有计划地对历代重要医籍进行了搜集整理、考证、校勘,这对当时医学的发展和后世医籍的传播,都有重要贡献。

此期,政府和医家编著了大批方书,如《太平圣惠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圣济总录》、《济生方》、《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等。

在临床各科,也取得了空前成果,如翰林医官尚药奉御王惟一研制了闻名国内外的针灸铜人,是古代精密的医学模型,也是教育史上形象实物教学法的重要发明。

从病因病机学方面,陈言著《三因极一病证方论》阐述“三因致病说”。

诊断学方面,崔嘉彦撰《崔氏脉诀》、施发著《察病指南》、刘开著《脉诀》等,对宋以前的脉学文献和诊断经验进行了研究和总结。

5中医药学萧条时期近百年来,随着西医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形成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并存的局面。

一些医家逐渐认识到中西医各有所长,因此试图把两种学术加以汇通,逐渐形成了中西医汇通学派。

其代表人物及其著作有唐宗海的《中西汇通医书五种》,朱沛文的《华洋脏腑图像合纂》,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等。

医家们试图通过“汇通”的途径,抵制西方医学对中医学的种种攻击,但未能取得明显的成就。

随着20世纪30年代初期“中国科学化”运动的兴起,“中医科学化”思潮也应运而生。

以陆渊雷为代表的学者鉴于余云岫等人倡言中医不科学,竭力废止中医的情况下,以“中医科学化”为目的,致力于整理发扬中国医学,提出改造中医的主张。

再加之,自北洋军阀时期开始,政府不断采取各种排斥、限制、消灭中医的措施,甚至把消灭中医作为崇洋卖国的一项政策,对中医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阻碍作用,使中医药学受到严重的摧残,处于面临衰亡的境地。

6中医药学的发展与创新进入新中国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学的发展和创新,加大政策及财力的支持,采用现代化先进科技方法和仪器,团结各医学界力量,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与创新做出重大贡献。

同时,不断提高中医药学的地位及相关人员的待遇,加强宣传与普及中医药学知识,使国人乃至全世界对中医药学有了全新认识和了解。

中医药学是中国医药卫生事业所具有的特色和优势,它以悠久的历史底蕴,浩瀚的文献史料,系统的理论体系、独特的诊疗方法和显著的疗效屹立于世界医学之林,要使中医药学这棵大树永远茂盛林立,就要发展创新,要以政策的支持、科学的方法和综合力量的配合为发展创新的基本条件,将监管重心转为发展,改变观念、措施,去掉不适合中医自身规律的条条框框,中、西医药融为一体,以临床为基点,师承为导向,加强中药质量管理,逐步消除种植药材对疗效的不良影响,建立与之相应的管理机构和体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