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力学计算公式》word版

《土力学计算公式》word版
《土力学计算公式》word版

一、 土的不均匀程度: C U =

10

60

d d 式中 d 60——小于某粒径颗粒含量占总土质量的60%时的粒径,

该粒径称为限定粒径

d 10——小于某粒径颗粒含量占总土质量的10%时的粒

径,该粒径称为有效粒径。

C U 小于5时表示颗粒级配不良,大于10时表示颗粒级配良好

二 1、土的密度ρ和土的重力密度γ ρ=

v

m

(t/m 3或g/cm 3) γ=ρg(KN/m 3

) 一般g=10m/s 2

ρ 表示土的天然密度称为土的湿密度

γ 表示天然重度。 天然状态下土的密度和重度的变化范围较大,

一般ρ=1.6——2.2(t/m 3),γ=16——22(KN/m 3

)

2、土粒比重ds (相对密度) d s =w s s

v m

ρw ——水的密度,可取1t/m 3

3 土的含水量

=

ωs

m m ω×100%

换算指标

4、土的孔隙比e e=s

v

v v 5、土的孔隙率n n=%100?v

v v

6、土的饱和度Sr

Sr=v w

V V

7、土的干密度ρd

ρd =v

m s

(t/m 3

)

γd =ρd g(KN/m 3

)

8、土的饱和密度ρsat

ρsat =v

v m w

v s ρ+ ( t/m 3

)

饱和重度

9、土的有效密度ρ,

和有效重度γ,

ρ,

=v

v m w

v s ρ- ( t/m 3

) =ρsat –ρw

γ,= ρ,

g=γsat -γw

土的三相比例指标换算公式

10、砂的相对密度Dr

Dr=

min

max max e e e

e --

11、塑性指数I P

I P =ωL -ωP (不要百分号)

液性指数I L

I L =P

L P

ωωωω-- ωL ——液限 ωP ——塑限

12、灵敏度: S t =

,u

u

q q q u ——原状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kpa q u ,——重塑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kpa

13、湿陷性土

δzs =o

z z h h

h ,

-

δzs ——自重湿陷系数; h 0——试样原始高度;

h z ——在饱和自重压力下试样变形稳定后的高度;

h z ,——在饱和自重压力作用下试样浸水湿陷变形稳定后的高度;

14、达西定律

Q=k

L

h h 2

1-A=kiA

i=L

h h 2

1- v=k L

h h 2

1-=ki

v ——渗透速度;m/d(cm/s)

k ——渗透系数,与土的渗透性能有关的系数,m/d(cm/s) i ——水力坡度水头梯度,或称水头梯度;m 3/d(cm 3/s) Q ——单位时间内的渗流量, L ——渗流距离,m h 1,h 2——两测压管水头m A ——渗流过水截面积,m 2

V=k(i- i 0,) i 0,——初始水力坡降

15、渗透系数的测定 常水头渗透试验

Q=

t V =kiA=k L

h A K=tA

h vL

变水头试验

K=

1

2

2

12

2lg )(3.2r r

h h Q -π

h1, h2——抽水稳定后观测井内的地下水位,m r 1,r 2——观测井至抽水井的距离,m Q ——井的涌水量 m 3/d K ——渗透系数,m/d

16、渗透力

J=P 1-P 2=γω(h 1-h 2)A

单位渗透力

j=

LA J

=γωL h h 21-=γωL

h =γωi 临界水力坡降:

i cr =1-w sat γγ=e

ds +-11

17、土中应力

(1)均质土的自重应力

Q cz =

z A

zA

A W γγ== γ——土的重度,KN/m 3 A ——土柱体的底面积 W ——土柱体的重量KN;

(2)成层土的自重应力

不同性质的土,各层土的自重不同,设第i 层土的厚度为h i ,重度为γi ,则第i 层底面处土的自重应力计算公式为:

Q cz =γ1h 1+γ2h 2+γ3h 3+···+γn h n =∑=n

i i i h 1γ

地下水对自重应力的影响: 水的浮重度:

Q w =γw h w

此时土的自重应力为:

Q cz - Q w

注:不透水层对自重应力的影响:若在地下水以下埋藏有不透水层(完整的岩层或密实黏土层等),因不透水层中不存在浮力,其重度要以天然重度计,而且透水层中的范围内的水重也要作用在不透水层上,即透水层与不透水层的临界面处,自重应力发生突变,增加一个地下水的水压力。

18、基底压力

基低压力的简化计算

(1) 中心荷载作用下的基底压力(简化为均布荷载)

P=

A

G

F A P += 式中 p ——基底压力,kPa

P ——基底面以上的荷载,包括上部结构、基础及基础上的回填土的荷载,一般分为两部分进行计算,P=F+G; kN;

F——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荷载,kN

G——基础自重和基础上的土重,kN,G=γAd,其中γ为基础及基础上填土的平均重度,一般取20Kn/m3,但地下水位以下部位应取浮重度,d为基础吗,埋深;

A——基础底面积;

对于条形基础在中心荷载作用下的基底压力,同样简化为均布荷载分布,计算式为

P=

B

P

式中P——每延米基底以面上的荷载,kN/m;

B——基础宽度,m

19、偏心荷载作用下的基地压力

常见的为单向偏心,即偏心荷载作用下矩形基底的一个对称轴上,基地压力转化为梯形分布,设计时通常将基底长边方向取与偏心方向一致,此时基底边缘的最大压力p max和最小压力p min按材料力学偏心受压杆件公式计算,即

p m ax

m in =

W

M A

P

±

M——作用于基础底面的力矩,KN·m

M=P·e

W——基础底面的抵抗矩,m3,

对于矩形基础 W=

62

BL (L为长边,与偏心方向一致)

整理得:

p m ax

m in =)

6

1(

L

e B

p

±

对于条形基础在偏心荷载作用下的基底压力:

p m ax

m in =)

6

1(

L

e B

P

±

P——表示每延米基底面以上的荷载,Kn/m;

B——基础宽度,m

e——偏心距,m.

20、基底附加压力

P0=p-σcz =p-γd

对于偏心荷载作用下梯形分布的基底压力,其基底附加压力为:

P0m ax

m in = p m ax

m in

-σcz = p m ax

m in

-γd

p o——基底附加压力,kpa.

P——基底压力,kpa.

σcz——基础埋深范围内土的自重应力,kpa.

γ——基础埋深范围内土的重度,kN/m3;

d——从天然地面算起基础的埋深,m.

21、地基中的附加应力(直接作用在土上的)

(1)竖直集中荷载作用下地基中的附加应力

地基中任意一点M(x,y,z)产生的附加应力,其计算公式为:

σ=α

2

z

P

P——作用于坐标原点的熟知集中荷载,kN

α——附加应力系数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