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生产乙醇

合集下载

玉米秸秆为原料燃料乙醇制备的关键问题研究

玉米秸秆为原料燃料乙醇制备的关键问题研究

玉米秸秆为原料燃料乙醇制备的关键问题研究一、本文概述Overview of this article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日益增长和化石燃料的日益枯竭,寻找可再生、环保的替代能源已成为科研和工业领域的重点。

乙醇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尤其在生物燃料领域。

玉米秸秆,作为一种农业废弃物,具有来源广泛、可再生、可降解等优点,因此,以其为原料制备燃料乙醇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With the increasing global energy demand and the depletion of fossil fuels, finding renewable and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alternative energy sources has become a focus in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ndustrial fields. Ethanol, as a clean and efficient energy source, has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s, especially in the field of biofuels. Corn stover, as an agricultural waste, has advantages such as wide sources, renewability, and biodegradability. Therefore, using it as a raw material to prepare fuel ethanol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theoretical value.本文旨在探讨以玉米秸秆为原料制备燃料乙醇的关键问题,包括原料的预处理、酶解过程优化、乙醇发酵工艺改进以及产物的提纯和精制等。

试分析玉米秸秆处理方法对其发酵生产乙醇的影响

试分析玉米秸秆处理方法对其发酵生产乙醇的影响

试分析玉米秸秆处理方法对其发酵生产乙醇的影响郭奕杉乙醇具有易溶于水的特点,并且现阶段的用途较广,在各种生产活动中被广泛应用,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玉米秸秆处理方法对其发酵生产乙醇中有着重要作用。

因此,有必要对其方式进行深入探讨。

一、玉米秸秆发酵生产乙醇的优势玉米秸秆处理方法是一种相对简单、速递快的层析方式。

由于乙醇不易于吸收,并且具有化学性质稳定的特点,所以其应用范围日益广泛。

例如,在20摄氏度的条件下能够保存多年,而在酸性溶液中的稳定性也是相关产品中最好的“能够保证在很长一段时间中不发生改变。

同时,乙醇属于蔗糖衍生物,有着较高的安全性。

在进行制备的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其酯化反应复杂,并且产物繁多,在很多化学方法的使用上都产生了阻碍,而玉米秸秆处理方法能够有效的避免此问题,在乙醇的制备使用该方法不需要准备特别的器材,并且能够以更低的成本进行实际操作操作,在实际运用中更具有现实性意义,可以将乙醇的各个反应物以更加直观、简便的方式呈现。

二、玉米秸秆处理方法对发酵生产乙醇的影响1、水洗对玉米秸秆发酵生产乙醇的影响在化学实际操作中,水洗方式的选择对于玉米秸秆发酵生产乙醇的试验至关重要,甚至影响着实际操作的成败,而多数化合物都能够通过酵母以及研磨所得细粉的吸附薄层上实现分离。

因此,在进行该类实际操作时,大多情况下会先考虑这样的方式。

酵母与研磨所得细粉的差异性体现在其拥有更高的酸性,在实际中更加适合进行酸性物质与中性物质的分离实际操作,而碱性物质可能会在此过程中与酵母发生反应,导致其难以正常展开或是形成酶解。

而研磨所得细粉是由明矶以及氢氧化钠反应而成,因此其本身带有一定的碱性,能够适用于碱性相关物质的分离实际操作,但是如果用于酸性物质的分离,同样会导致其与研磨所得细粉发生化学反应,使实际操作失败,并破坏吸附薄层,造成损失。

通过实际操作分析发现,乙醇的制备过程包含的反应一般呈酸性,根据酵母与研磨所得细粉薄层吸附的特性,应当选择酵母实现制备中的吸附。

农作物秸秆生产燃料乙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农作物秸秆生产燃料乙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一、项目概述 (1)二、技术的可行性分析 (3)1、秸杆燃料乙醇生产技术现状 (3)2、生产技术概述 (6)(1)原料 (7)(2)预处理 (7)(3)纤维素酶及酶水解 (9)(4)发酵 (10)(5)蒸馏、脱水和变性 (11)(6)污水处理 (11)三、我场秸杆资源分析 (12)四、项目建设的技术方案 (14)五、项目的经济分析 (16)六、存在的问题 (19)七、项目建议 (20)一、项目概述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用以支撑社会进步的一次能源的代表——石油,已成为现代文明赖以生存的“血液"。

然而,地球上的一次能源是有限的、不可再生的,并且已呈逐渐枯竭之势。

据联合国能源组织多次评估,再过50年左右,地球上的石油储量大工业化开采将趋结束。

能源短缺已是现代社会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为了寻求替代能源,几十年来,人们做出了不懈努力,通过大量的研究、对比和实践,来寻找可方便制取、使用的可再生能源。

近些年来,世界将目光集中到生物燃料乙醇上来。

我国对生物燃料乙醇发展特别谨慎。

在2008年6月召开的全球粮食安全高级别会议上,我国表示:将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生物能源发展道路,坚持“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的原则,严格控制用玉米、油料等粮油产品生产生物燃料,坚持充分利用秸秆、畜禽粪便等农业农村废弃物发展生物质能源。

农村废弃物如稻草、玉米秸秆、麦秸、蔗渣及森林工业副产品等具有来源丰富,品种多,再生时间短等优点.目前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而且常常造成环境污染。

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可生产生物质2200×108t,相当于目前世界能源消耗的8~10倍。

我国纤维素类可再生资源非常丰富,仅农作物的秸秆就有7×108 t。

因此,如何成功地开发这一资源作为液体燃料,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的研究课题。

乙醇是来自可再生资源的最有发展前景的液体燃料,但目前生物法生产的乙醇还主要来自糖类和淀粉发酵,面对世界人口的急剧膨胀和粮食短缺,用粮食生产酒精的发展将受到限制。

玉米秸秆发酵生产燃料酒精研究现状及前景

玉米秸秆发酵生产燃料酒精研究现状及前景

玉米秸秆发酵生产燃料酒精研究现状及前景摘要玉米秸秆是一种丰富的再生资源,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组成。

经过预处理、水解、发酵可生产酒精。

预处理方法主要有物理法、化学法、物理化学法及生物处理法;水解主要有酸水解法和酶水解法;发酵主要有直接发酵法、间接发酵法、同步糖化发酵法等。

介绍了玉米秸秆生产乙醇的关键技术进展情况。

关键词秸秆;酒精;预处理;研究进展酒精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工、医药等领域,而且可以部分或全部替代汽油,具有安全、清洁、可再生等优点。

传统的酒精生产主要以糖蜜、薯类、谷物为原料发酵而成。

近年来,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以及可利用耕地面积的减少使得酒精生产成本日趋增高,利用丰富、廉价的玉米秸秆为原料生产酒精已成为必然趋势。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各种纤维素原料资源非常丰富,仅玉米秸秆年产量大约2亿吨。

目前,玉米秸秆除了少部分被利用外,大部分以堆积、焚烧等形式直接倾入环境,极大地污染了环境,也是一种资源浪费。

如果将玉米秸秆经过预处理后水解,其所含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可分解成糖,经发酵可转化为酒精,转热效率可达30%以上。

这样不但缓解人类所面临的食物短缺,环境污染、资源危机等一系列问题,而且还能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因而近年来玉米秸秆成为生物能源领域的研究热点。

1玉米秸秆简介玉米秸秆主要由植物细胞壁组成,基本成分为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

木质素将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层层包围。

纤维素是一种直链多糖,多个分子平行排列成丝状不溶性微小纤维,半纤维素主要由木糖、少量阿拉伯糖、半乳糖、甘露糖组成,木质素是以苯丙烷及衍生物为基本单位组成的高分子芳香族化合物。

其中,木质素是一种燃料,半纤维素可水解为五碳糖,而纤维素水解为六碳糖比较困难。

2玉米秸秆预处理由于玉米秸秆结构复杂,不仅纤维素、半纤维素被木质素包裹,而且半纤维素部分共价和木质素结合,同时纤维素具有高度有序晶体结构。

因此必须经过预处理,使得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分离开,切断它们的氢键,破坏晶体结构,降低聚合度。

玉米秸秆发酵制备燃料乙醇生产工艺

玉米秸秆发酵制备燃料乙醇生产工艺

玉米秸秆发酵制备燃料乙醇生产工艺摘要:玉米秸秆属于再生资源的一种,并且具有原材料廉价和资源数量丰富的特点,主要由纤维素和木质素构成,秸秆在经过一定加工工艺后,如预处理、水解处理、发酵处理会分解产生乙醇,这种乙醇极其适合应用在工业燃料制作中。

为此,本文分析了玉米秸秆的成分,以及其预处理、水解、发酵等相关加工工艺,旨在为玉米秸秆制备燃料乙醇提供技术参考。

现阶段,全世界正在面临较大的能源危机,而石油资源的日渐枯竭让化工燃料生产行业陷入了瓶颈期,此时,酒精成为了潜力最大的替代品,为此,各大化工燃料生产企业开始将发展眼光投射在了燃料乙醇的制备上。

而玉米秸秆则是制备燃料乙醇的良好原材料,应用秸秆制备燃料乙醇,不但能够缓解能源危机,还能提高对秸秆的利用率,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1玉米秸秆成分分析玉米秸秆的构成成分主要包括:纤维素、木质素、浸提物质、半纤维素、灰等。

纤维素中含量最高的化学分子是脱水葡萄糖,可以判定纤维素为纤维二糖的化学单元重复体。

半纤维素主要包括木聚糖、葡聚糖、甘露聚糖,其中的短链多糖成分属于易溶解于水的化学分子。

木质素以苯丙烷为基本计量单位,属于高分子方向化合物的一种,可以对水解纤维素形成良好的屏障。

2玉米秸秆的预处理操作在玉米秸秆的细胞壁中,纤维素分子被包裹在半纤维素和木质素之间,并以网状结构存在,并且纤维素本身具有质地密集的特征,将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当成保护层,此时,直接进行水解操作的成功率较低,因此,需要对玉米秸秆进行预处理,为接下来水解工艺的应用奠定基础。

下面将对玉米秸秆的预处理方式及其工艺进行进一步分析。

(1)物理预处理方式。

物理预处理方式即对玉米秸秆进行机械性粉碎,也是最为原始和常见的预处理工艺,操作人员可以通过切、割、碾、磨等方式减少玉米秸秆原有的粒度,并增加秸秆颗粒底部和酶的接触面积,进而降低纤维素的结晶程度。

物理粉碎秸秆的方式有干粉粉碎、湿法粉碎、振动粉碎、压缩粉碎几种常见的处理方式。

玉米秸秆发酵生产酒精的研究

玉米秸秆发酵生产酒精的研究

此外,还需要考虑如何合理配置资源,降低生产成本,以及如何将产生的二氧 化碳进行再利用等问题。
六、前景展望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我们可以预期到未来在利用玉米秸秆发酵生产酒 精方面将会取得更大的突破。例如,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改良酵母菌和糖化酶的 效率,可以进一步提高酒精的生产能力;新的提取和精炼技术的开发也将有助 于提高酒精的质量和纯度。此外,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对电池充电的需求将 会增加,而利用生物燃料电池技术将酒精转化为电能也是一个具有潜力的研究 方向。
三、发酵过程
将添加了酵母菌和糖化酶的玉米秸秆放入发酵罐中进行发酵。发酵时间通常需 要几天到几周不等,具体时间取决于各种因素,如原料的质量、发酵温度和酵 母菌种等。在此期间,必须定期检查发酵情况,确保酒精度达到预期水平。
四、提取和精炼酒精
发酵完成后,通过蒸馏方法从发酵液中提取酒精。蒸馏过程需要使用专门的设 备,如蒸馏塔和冷凝器。提取的酒精需要通过精炼过程,以去除其中的水分和 其他杂质,提高酒精的纯度和浓度。
玉米秸秆发酵生产酒精的研究
目录
01 一、玉米秸秆的预处 理
03 三、发酵过程02Fra bibliotek二、添加酵母菌和糖 化酶
04 四、提取和精炼酒精
05 五、结论
07 参考内容
目录
06 六、前景展望
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需求的增加,利用玉米秸秆进行发酵生产酒精的研究变 得越来越重要。酒精不仅可以作为燃料,还可以在医疗、工业、农业等领域中 发挥多种作用。本次演示将探讨利用玉米秸秆进行发酵生产酒精的工艺流程和 技术要点。
将活化后的酵母菌与生料淀粉混合,加入适量的磷酸缓冲液和水,调节pH值至 适宜范围,然后在一定的温度和时间条件下进行发酵。发酵过程中,定期检测 酒精的产量和纯度,并记录数据。

玉米秸秆降解及其生产乙醇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玉米秸秆降解及其生产乙醇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玉米秸秆降解及其生产乙醇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能源危机的加剧和环保意识的兴起,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已成为各国政府和企业关注的热点。

生物质能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能源资源,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而玉米秸秆作为一种主要的生物质资源,其利用价值也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玉米秸秆多年以来一直被视为一种废物,在农业生产中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然而,玉米秸秆是一种高纤维含量的天然生物质材料,其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具有很高的生物降解性和产能。

将其转化为高附加值的可再生能源,不仅可以有效解决秸秆的处理问题,还可以为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和提高农民的经济收益作出贡献。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本研究旨在探究玉米秸秆的降解条件及其生产生物醇的可行性。

具体目标如下:1. 研究不同条件下玉米秸秆的降解情况,探究最优降解条件;2. 分离和鉴定玉米秸秆降解产物,确定主要产物种类和含量;3. 尝试利用玉米秸秆降解产物产生乙醇,探究其产能和产酒精效率;4. 分析利用玉米秸秆生产乙醇的经济性和环保性。

本研究对于解决生物质资源利用问题、推进乡村能源结构调整、提高农民收入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实践价值。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实验室研究方法,具体流程如下:1. 通过化学和物理方法制备不同形态和不同大小的玉米秸秆样品;2. 构建具有不同条件(pH、温度、添加剂等)的降解体系,考察不同条件下玉米秸秆的降解情况和降解产物的种类和含量;3. 利用GC、HPLC、NMR等分析技术对降解产物进行分离、鉴定和定量分析,以探究玉米秸秆降解的机理;4. 在合适的条件下,通过特定的发酵技术将玉米秸秆降解产物转变为乙醇,考察乙醇产率和产酒精效率;5. 对生产乙醇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包括生产成本、市场销售单价等指标,并对其环保性进行评价。

四、研究预期结果通过对玉米秸秆降解及其生产乙醇的研究,预期能够得到以下结果:1. 确定玉米秸秆降解的最优条件,探究玉米秸秆降解的机理;2. 确定玉米秸秆降解产物的种类和含量,为制备高附加值的生物化学品提供了理论基础;3. 尝试利用玉米秸秆降解产物产生乙醇,探究其产能和产酒精效率,为利用生物质资源生产乙醇提供了新思路;4. 分析利用玉米秸秆生产乙醇的经济性和环保性,为生物质能利用的可行性分析提供了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秸杆变燃料乙醇 秸杆是一种可再生的自然能源资源,也是可以“合理永续地利用自然资源”,它不仅能缓解商品能源的短缺和提供高效饲料,而且有利于农业科技的全面推行和生物质的综合利用,对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起到积极的作用。秸杆能源化工程,可以提高综合利用率,大幅度地提高能源的洁净质量,解决了秸杆过剩造成的随意焚烧问题,是实现经济、社会、能源、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 秸杆的主要成分是木质纤维素。是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混合在一起的材料。用木质纤维素作为糖源生产燃料酒精,目前糖的利用和转化率还很低,通常只有百分之十几。在秸秆中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通过共价键或非共价键紧密结合而成的木质纤维,占秸杆总重量的约70-90%左右。植物中三者各占的比例随不同来源的植物或植物的不同部分而有所区别,大概的比例数字为: 纤维素30-50%;半纤维素20-35%;木质素20-30%;灰份0-15%。其实纤维素的非结晶结构是很容易被打破的,它可以完全降解成葡萄糖,后者是发酵乙醇的原料。 目前遭遇的主要问题是,纤维素的结晶结构难以被破坏,致使人们无法完成后续处理。纤维素和半纤维素被难以降解的木质素包裹,使得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无法接触底物,这构成了木质纤维素利用的重大障碍。只有经过有效的预处理方法,破坏了木质纤维素的高级结构,实现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对纤维素的可及性,才能使木质纤维素作为自然界里最大宗的资源,像淀粉一样被人和动物完全利用。 纤维素被纤维素酶水解的反应通常又称为糖化反应,水解的主要产物是单糖。植物细胞壁中,纤维素被半纤维素和木质素通过物理和化学作用所包裹,不利于纤维素酶对纤维素的进攻。木质素是由苯基丙烷聚合而成的一种非多糖物质。由芳香烃的衍生物以-C-C-键、-O-键纵横交联在一起,其侧链又与半纤维素以共价键结合,形成一个十分致密的网络结构,将纤维素紧紧包裹在里面。所以,要彻底降解纤维素,必须首先降解木质素。未经预处理的植物纤维原料的天然结构存在许多物理和化学的屏障作用,纤维素酶水解得率低,仅为10%~20%。 禾本科植物秸秆含有的半纤维素一般为木聚糖,占干重的25-30%。半纤维素能被木聚糖酶( xylanase,EC3.2.1.8)——半纤维素酶,降解成木糖。 天然半纤维素水解产物的85-90%是木糖。以植物纤维素原料中的木糖发酵生产酒精,能使纤维素原料的酒精发酵的产量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25%。因此,木糖发酵生产酒精是决定植物纤维资源生产酒精经济可行的关键因素。酵母木糖代谢的途径比葡萄糖代谢的途径复杂得多。在代谢的过程中部分木糖转化为其它副产物。因此,酵母木糖代谢产生酒精的理论得率为0.46克酒精/克木糖,低于葡萄糖酒精发酵的理论得率为0.51克酒精/克葡萄糖。 代谢葡萄糖和木糖产生乙醇的总反应式如下: Glucose+ADP+Pi->2Ethnanol+2Co2+ATP 3Xylose+3ADP+3Pi->5Ethnanol+5Co2+3ATP 理论上1吨葡萄糖可生产539公斤的酒精(180份C6H10O6在酶的作用下生成88份CO2和92份C2H5OH) 许多细菌、丝状真菌和酵母菌均可产生半纤维素酶。由于丝状真菌产生的胞外半纤维素酶便于分离和提取,产酶能力比一般酵母菌和细菌都高,并可以同时产生降解半纤维素支链所必需的多种辅助酶等优点,便于工业化推广应用。因此人们对丝状真菌的产酶研究较多,尤其是对木霉属和曲霉属的研究。同时,对这两种菌属产生的木聚糖酶的基本性质和降解产物特点也研究得较为透彻。里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和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具有稳定的生物学性状和高产半纤维素酶的能力,但由于同时含有纤维素酶基因,生长在含有纤维素的培养基中会同时产生较多的纤维素酶。 木糖一直被认为不能被微生物发酵转化成酒精。直到1980年科学家发现,一些微生物可通过发酵木糖产生酒精。如细菌、丝状真菌和酵母菌。至今已发现一百多种微生物能代谢木糖。细菌能发酵的糖类物质较多,除了单糖外还能发酵纤维素、生物高聚糖等,但细菌发酵的缺点是副产物多,酒精得率低,同时,高pH条件下的细菌发酵容易引起杂菌污染。与细菌一样,真菌不仅能发酵单糖,还能发酵二糖、纤维素和木聚糖等,真菌的这种特性特别适合于植物纤维原料的同步糖化发酵。有6个种的酵母菌能通过发酵木糖产生大量的酒精(嗜鞣管囊酵母 Pachysolen tannophilus、休哈塔假丝酵母 Candida shehatae、树干毕赤酵母 Pichia stipitis、季也蒙毕赤酵母、酒香酵母和产朊假丝酵母)。 与细菌的酒精发酵相比,酵母菌具有酒精耐受能力高,副产物少等优点。同时,经酵母菌发酵过的木质纤维素原料能直接用于饲料而不会产生毒性。酵母菌酒精发酵不易被细菌和病毒污染。 酿酒酵母是工业上生产酒精的优良菌种。但酿酒酵母不能发酵木糖,只能发酵木糖的异构体——木酮糖。因此,人们正在设法构建能共发酵木糖-葡萄糖产生酒精的工程菌。 瑞典科学家对酿酒酵母菌进行了基因工程重组,把参与木糖代谢的全套酶基因从不生产酒精的真菌中克隆出来,整合到酿酒酵母菌的染色体中,从而使它能够把木糖转化为酒精。 运动发酵单孢菌(Zymomonas mobilis)的研究较为引人注目。这种菌虽是原核生物,是厌氧菌。但它的功能与酿酒酵母一样,它的酶系统能将己糖高效转化为酒精。酒精产率、得率高(1 mol葡萄糖可生成1.9 mol酒精),耐酒精能力、抗纤维素原料水解液中的抑制物能力强。菌体生成少,代谢产物少,发酵温度高,不必定期供氧,酒精生产强度高(能够在相同原料条件下,产出的乙醇比酿酒酵母菌高出8倍多)等优点。但就是不能发酵木糖。美国的一个研究小组(Zhang.M)把大肠杆菌的戊糖代谢途径的基因组克隆到运动发酵单孢菌中,使之能将含25%一40%木糖的生物质发酵制成乙醇。正是由于这点差异,用运动发酵单胞菌来制取酒精能使生产成本降低。 工程微生物是利用基因移植技术构建的有特殊功能的微生物,也称其为转基因微生物。用这一方法生产酒精,不仅酒精纯度可达100%,而且生产效率也比酵母发酵法高出30%。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构建的工程克氏杆菌,在将废纸转化为酒精时,产量达到了理论极限值的80%。 半纤维素发酵制酒精:我国半纤维素水解,不论酸法和酶法水解,均有成熟经验。半纤维素水解液制木糖、木糖醇,均有一定工业规模,但是没有半纤维素发酵制酒精。国外有报道,利用特殊的酿酒酵母菌可使木糖发酵成酒精,也可以使木糖转换成木酮糖再用普通酿酒酵母发酵成酒精。美国Purdue大学可再生能源实验室利用基因工程发现了可将五碳糖转化为乙醇的转基因酶,使技术难度极大的“五碳糖发酵制乙醇技术”获得重大突破, 为燃料乙醇生产成本的降低提供了技术上的保证。 据1996年报道,稻草半纤维素水解液,用假丝酵母发酵,每克水解液中的还原物,可获得0.37~0.45克的酒精,即对糖得率37%~45%。植物废料半纤维素水解得率一般为20%~25%,玉米心达35%,即每吨植物纤维废料半纤维素水解后,可获得对原料10%~15%的酒精。 植物纤维原料制取酒精包括4个过程:木质纤维素原料的预处理脱除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糖化、糖液发酵和酒精蒸馏。由于戊聚糖占植物纤维原料干重的10%~40%,植物纤维原料水解液中含有戊糖和己糖,其中戊糖(主要是木糖)占30%左右。因此,戊糖、己糖同步转化成酒精是决定植物纤维原料制取酒精经济可行的关键。 利用可再生的植物纤维资源制取酒精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成本偏高。选择性能优良的纤维素酶生产菌种和戊糖发酵菌种,以及进一步完善工艺达到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是未来该领域努力的方向。 目前国内外利用秸杆物质生产酒精的技术水平还是停留在先用纤维素酶产生菌株(或其产生的纤维素酶)分解秸杆物质产生戊糖和己糖,再由乙醇发酵菌把单糖转化为乙醇。不管是分步发酵还是混合发酵,人们都必须提供两种菌生长所需要的时间、原料和设备,其生产成本必定高于传统的淀粉发酵。因此,有必要使乙醇发酵菌获得分解秸杆物质的能力。人们多年来一直设法把一系列编码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的基因重组进能利用单糖发酵生产酒精的工程菌中,使之能直接将秸秆分解成单糖,进而转化成酒精。近年来美国能源部鼓励采用具有分解纤维素、半纤维素的整套酶类、能发酵戊糖产生有机酸的某些极端嗜热细菌,设法引入乙醇发酵途径的基因,同时敲除细菌中的有机酸发酵途径,构建利用秸杆发酵乙醇代谢工程菌,这方面的前景非常诱人。 纤维素酶是降解纤维素生成葡萄糖的一类酶的总称。它不是单一组分的酶,而是多组分的复合酶系。纤维素酶主要包括3种组分:内切型葡萄聚糖酶(EC 3.2.1.4,EG),外切型葡萄聚糖酶(EC 3.2.1.91,CBH),纤维素二糖酶(EC 3.2.1.21,CB,或称β-葡萄糖苷酶,β-G),每一组分又由若干亚组分组成。纤维素水解生成葡萄糖的过程必须依靠这3种组分的协同作用才能完成。许多细菌、放线菌和真菌都能产生纤维素酶。目前应用于纤维素酶生产的菌种主要是木霉属(Trichoderma)、曲霉属(Aspergillus)、青霉属(Penicillium)、镰孢菌属(Fusarium)的菌种,其中最重要的是木霉属中的里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近几年来,采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来改良纤维素酶生产菌株的研究日益增多。美国Cetus公司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产纤维素酶的“工程酵母菌”获得了成功,该公司将里氏木霉的产酶基因移入酿酒酵母细胞中,通过这种“工程酵母”可由纤维素直接发酵获得乙醇和甘油。 用纤维素作原料时,酿酒酵母菌很难施展它的发酵本领。但是,微生物中的球菌、杆菌和一些真菌、放线菌等,能分泌出能分解纤维素的酶——纤维素酶。用纤维酶先把纤维素分解成单个葡萄糖分子,然后酿酒酵母菌再把单糖发酵成乙醇。日本和韩国等国微生物学家,利用木霉和酿酒酵母菌的联合作用,也成功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