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讲解!粗隆部骨折的围手术期处理

全面讲解!粗隆部骨折的围手术期处理

股骨粗隆部骨折指股骨颈基底至小转子水平以上部位的骨折,多与骨质疏松有关,是对老年人健康威胁最大的创伤之一,随着手术病例的增加,手术相关的各种并发症也相继出现。围手术期的护理对于粗隆部骨折的治疗及预后起关键作用。今天的早读中,我们从粗隆部骨折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指征、围手术期隐性失血与异体输血、防治深静脉血栓与肺栓塞、围手术期康复、抗骨质疏松治疗这五个方面为大家全面讲解粗隆部骨折的围手术期处理,值得大家学习参考!

粗隆部骨折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指征

•年老体弱不能耐受手术者或伴有严重的内科疾病且本人不愿意手术者可采取保守治疗。

•牵引8周,然后至少扶拐患肢免负重至12周,直至骨折完全愈合才能完全负重,以免发生髋内翻。

•对于无法耐受牵引的患者,可选择患肢单纯垫枕、丁字鞋保持患肢在外展30°中立位,给予止痛治疗,伤后2周,患者能够耐受骨折部位疼痛时鼓励患者坐起,患肢开始活动。

•应向家属和患者交代患肢内翻畸形、旋转畸形以及短缩畸形的问题。

•注意防止肺炎、下肢深静脉血栓、褥疮、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

临床实例

•女性,70岁,右粗隆间骨折移位不明显,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病,因脑血栓后遗症右侧肢体活动不灵活,故选择保守治疗。伤后1.5月复查骨折移位。伤后3个月骨折畸形愈合,髋内翻外旋畸形。

•粗隆间骨折的坚强内固定和病人的早期活动时标准的治疗方法。骨折前日常活动良好,身体能够耐受手术者尽量选择手术治疗,术前控制合并疾病(高血压病、糖尿病等)。

粗隆间骨折术前注意事项(入院时医生与护士应重点向患者与家属交待)

•防治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多饮水,使每天尿量多一些;双侧踝关节的主动背伸跖屈活动,下肢肌肉主动等长收缩,促进下肢静脉回流。

•防治肺炎:鼓励患者主动咳嗽,予雾化吸入和祛痰药。

•注意患者出入量。

•服用阿司匹林者停用。

•注意监测患者血压、血糖。

•急诊室完成血常规、尿常规、凝血3号、胸片、心电图、伤髋正侧位片、双侧下肢深静脉彩超、超声心动图。

围手术期隐性失血与异体输血

•虽然术中出血量较少,但患者的恢复没有预期顺利,往往出现严

重的贫血。

•贫血的危害:1、增加再住院率和死亡率。2、延长住院时间及花费。3、影响患者早期功能锻炼,延长康复时间。

•血型鉴定和配血成为常规术前准备。

髋部骨折输血的标准

化验指标

•限制性输血:Hb<80g/L

•非限制性输血:Hb>100g/L or Hct>32%

临床症状

•生命体征不平稳(HR≥100次/分,收缩压≤90mmHg)

•明显乏力、心源性胸痛、头晕、心悸等。

异体输血的问题

•血源紧张。

•风险:感染血源性疾病、免疫抑制、过敏反应。

•费用昂贵。

临床实例

•公式1:患者血容量=k1*h3+k2*W+k3(其中h为身高,单位为m;W为体重,单位为kg;k为常数,男性

k1=0.3669,k2=0.3219,k3=0.6041,女性k1=0.3561,k2=0.03308,k3=0.1833)。

•公式2:Gross方程计算红细胞的容量,并计算围手术期失血量及隐形失血量。

总红细胞丢失量=术前PBV*(Hct术前-Hct术后)。

•公式3:理论失血总量=总红细胞丢失量/Hct术前。

•公式4:显性失血量=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

围手术期实际失血量=理论失血量+输血量

隐性失血量=实际失血量-显性失血量

•DHS组患者平均隐性失血量约占总失血量的59.23%。•PFNA组患者平均隐性失血量约占总失血量的88.92%。•Gamma3组患者平均隐性失血量约占总失血量的87.55%。•可见PFNA和Gamma3等髓内内固定存在大量的隐性失血。

•通过回归方程计算得出:与实际相符合的需要术后输血的准确率为78.3%。

讨论:隐性失血的原因

创伤本身

•干骺端骨折,该部位血供丰富。

•延迟手术的股骨粗隆间骨折(伤后平均约75h)Hb下降值平均为20.2g/L。

手术操作

•骨折端移动、分离显露、术中止血不彻底等。

•髓内固定开放髓腔尤其是扩髓。

•髓腔内、肌肉间隙内的存储空间。

手术时机:干扰凝血机制

•推荐早期手术(48-72h)。

•Chechik等发现伤后3-5天凝血达到高峰。

药物影响:主要是抗凝药物。

合并疾病

•心血管疾病。

•术中平均动脉压<60mmHg。

•术后血清肌酐>200mmol/L。

•消化道出血等。

血液进入组织间隙。

损伤性溶血。

围手术期反复抽血化验。

讨论:异体输血的相关因素

年龄

•高龄是髋部骨折患者异体输血的危险因素。

•Swain等指出年龄大于80岁的患者输血需求增加。

•合并心脑血管疾患、代偿能力差、对贫血耐受性差。

•高龄患者术前Hb较低:109.2(年龄大于81岁组)VS115.3(年龄小于81岁组)

术前Hb

•Robbins报道中Hb>11g/dL的髋部骨折患者仅有1/9需要异体输血。

•Kurdy和Hokan建议对术前Hb<12g/dL的患者常规配血。

•Adunsky提出术前Hb>12g/dL的患者仅需进行血型鉴定而无需配血或输血。

•本组患者中Hb<124g/L的输血率为Hb>124g/L的4倍。(未输血组Hb119.5VS输血组104.9)

内固定方式

•Kadar等提出内固定方式是髋部骨折是否需要异体输血的预测因素。

•粗隆部骨折围手术期存在大量隐性失血。

•髓内固定扩髓过程可增加出血。

手术时间(大于85min)和术中出血

•粗隆部骨折为干骺端骨折,术野局部出血、髓腔开放。

•术中止血不彻底。

•骨折断端反复移动。

结论

•PFNA和Gamma等髓内内固定存在大量的隐性失血。

•老年粗隆间骨折患者输血的相关因素包括:年龄(81岁)、手术时间(85分钟)、术前Hb(12.4)、内固定方式(扩髓)、术中出血。

•本研究推荐采用“限制性输血方案”。

防治深静脉血栓与肺栓塞

病例

•女性,48岁,术前诊断为齿突不连、C1-2不稳定、高位颈脊髓病。

•术后2天拔除引流;患者体胖,在床上活动很少,不愿下地活动。既往有下肢静脉曲张病史。

•术后5天头晕,憋气,SaO2<95%,行同位素肺灌注扫描,明确PE。行肺动脉造影+取栓+下腔静脉滤网植入。使用rt-PA(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

血栓形成因素

静脉淤血

•下肢扭曲的体位•使用止血带•术后活动减少•术后组织水肿高凝状态

•术后

•损伤

•烧伤

•感染

•肿瘤

•肾病综合征•妊娠

•口服避孕药

血管壁(静脉内膜)损伤•骨水泥的放热反应

•使用电刀

•使用止血带

•术中肢体极度扭曲

DVT临床表现

•患肢肿胀、疼痛、压痛,注意测大小腿周径。

•浅静脉扩张。

•皮肤色素沉着。

•行走后患肢易疲劳或肿胀加重。

•50%以上近端DVT血栓发生在小腿静脉丛:

•Homans征阳性:将足向背侧急剧弯曲时,可引起小腿肌肉深部疼痛;

•Neuhof征阳性:腓肠肌压痛。

骨科手术后DVT的预防措施

•术后抬高患肢时,不要再腘窝或小腿下单独垫枕,以免影响小腿深静脉回流。

•鼓励患者尽早开始经常地做足、趾的主动活动,并多做深呼吸及咳嗽动作。

•术后开始皮下给予常规剂量最低分子肝素。

•在骨科大手术中应该适当延长抗栓预防时限,可将有症状的

DVT降低60%以上,全髋关节置换、髋部骨折手术后DVT高危患者的预防时间应延长至28-35d。

预防方法

基本预防

•物理预防:推荐与药物预防联合应用。

•足底静脉泵、间歇充气加压装置及梯度压力弹力袜。

药物预防

•普通肝素

•低分子肝素(目前使用最普遍)

•Xa因子抑制剂:间接Xa因子抑制剂(磺达肝癸钠);直接Xa 因子抑制剂(利伐沙班)

低分子肝素的不良反应

•出血

•部分注射部位瘀点、瘀斑

•在极少病例中发生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伴有血栓形成,建议在使用前进行血小板计数,并在治疗过程中进行常规计数监测,若血小板计数显著下降(低于原值的30%-50%),应停用本品。

•增加转氨酶水平

•极少病例可发生皮肤(疱疹)或全身过敏现象

•不推荐联合使用下述药物(合用可增加出血倾向):用于解热镇痛剂量的乙酰水杨酸(及其衍生物),非甾体类药物,噻氯匹定,右旋糖酐40。

利伐沙班:第一个口服直接Xa因子抑制剂

•口服,一天一次

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年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多见于老年人,女性稍多 2.病史:多有外伤史 3.症状:髋部疼痛,肿胀明显,大粗隆处压痛,典型外旋、短缩畸形,可触及骨擦音,功能障碍 4.X线摄片、CT检查可明确诊断及类型 (二)疾病分期 根据病程,可分为早期、中期、后期三期。 1. 早期:伤后2周内。症见髋部疼痛,肿胀不显,活动受限,动则痛甚,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涩。症属血瘀气滞。 2. 中期:伤后2—4周。症见痛减肿消,新血渐生,筋骨虽续而未坚,活动仍有受限,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症属营血不调。 3. 后期:伤后4周以上。髋部疼痛基本消失或时有隐痛,肿胀不显,可轻微活动,但尚未能负重行走,因病久必虚,舌质淡,胖墩,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弱。症属肝肾气血亏虚。 (三)分型 1.按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症候分类标准 (1).顺粗隆间型:伤肢有短缩,内收,外旋畸形,骨折线自大粗隆顶点开始,斜向内下方行走,大小粗隆部。 (2).反粗隆间型:伤肢有短缩,外展,外旋畸形,骨折线子大粗隆下方斜向内上方,大小粗隆的上方。 (3).粗隆下型:骨折线经过大小粗隆的下方。 2.按骨折移位程度分型(Evans分型法) Ⅰ型:顺粗隆间骨折,无骨折移位,为稳定性骨折 Ⅱ型:骨折线至小粗隆上缘,该处骨皮质可压陷或否,骨折移位呈内翻畸形。 ⅢA型:粗隆间骨折+小粗隆骨折,内翻畸形。 ⅢB型:粗隆间骨折+大粗隆骨折,成为单独骨折块。 Ⅳ型:粗隆间骨折+大小粗隆骨折,亦可粉碎骨折。 Ⅴ型:反粗隆骨折,即骨折线自小粗隆至大粗隆下。 二、围手术期中医治疗方案 (一)整复和固定 1.整复 1.1对于无移位的骨折无须整复 1.2对于有移位的骨折可先行牵引,待3—4天肿胀消减、缩短畸形矫正后,再运用手法进行整复。 1.2.1牵引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皮肤牵引、踝套牵引、股骨髁上或胫骨结节牵引;一般高龄患者皮肤条件较差,应以骨牵引为主。骨折近端受髂腰肌牵引而出现近端先前,远端向后移位者,应在维持屈髋、屈膝的体位下给予足够大的牵引重量。对于髋内翻同时合并有明显成角,股骨颈前倾角消失或变为负角者,可将患肢置于布朗氏架上行骨牵引予以纠正。

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

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 【关键词】老年人;骨折;围手术期护理 摘要:目的总结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术后护理。方法分析60例70岁以上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根据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预防和控制并发症。结果全部病人的合并症经术前处理相对稳定,全部平稳渡过手术期。结论高龄病人手术风险较大,根据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围手术期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和病死率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 老年人;骨折;围手术期护理 股骨粗隆间骨折多见于老年人,高龄是影响手术早期死亡的高危因素,而且老年病人往往同时合并其他系统疾病,因而增加了术后护理的复杂性和难度。我院骨科自2002年1月至2005年7月对60例70岁以上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进行了手术治疗,护理上根据老年病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全面评估病人的健康情况,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并按计划实施。在医护人员的密切配合下手术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60例,其中男29例,女31例;年龄70~83岁,平均75.7岁。致伤原因:跌伤34例,交通伤14例,扭伤12例。按Evans分型:Ⅰ型1例、Ⅱ型5例、ⅢA型18例、ⅢB型15例、Ⅳ型21例。伤后3~14d进行手术,平均6d,全部采用DHS内固定。合并的内科疾病:高血压病21例,冠心病5例,糖尿病4例,慢性支气管炎2例,脑梗死7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例,偏瘫2例,肾癌术后1例,食道癌术后1例。合并伤:L1 骨折2例,桡骨远端骨折2例,硬膜外血肿1例,手外伤1例,颅底骨折1例。 2 老年病人呼吸系统特点与护理 2.1 老年病人呼吸系统特点与护理 2.1.1 呼吸系统的生理变化老年人呼吸系统逐渐出现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的衰退,主要表现为胸廓变僵硬、肺泡减少、肺弹性降低、小支气管扩张、肺活量下降、防御功能降低等。正常情况下,吸入肺泡中的微小尘粒及病原体均由肺泡内的巨噬细胞吞噬,并带至细支气管,再由粘液-纤毛系统排出。随着年龄增长,巨噬细胞的数量、吞噬功能及纤毛的移动能力均降低,不能有效地清除这些微尘及病原体。加之老年人呼吸道黏膜表面的免疫球蛋白A分泌减少,从而降低了呼吸道的灭菌作用及中和病毒活性的作用,故老年人在围手术期间,极易发生呼吸道感染,且有发病快、病情重、病死率高的特点。临床资料表明高龄髋部骨折病人卧床后最易发生的并发症就是肺部感染,尤其是在原有肺部疾患的基础上。所以,预防呼吸系统感染的护理是高龄手术病人能否进行手术及预后的关键。 2.1.2 护理 2.1.2.1 病情观察老年人呼吸道感染发病隐匿,进展快,症状多不典型。因此,护士密切监测病人的呼吸、体温、咳嗽、咯痰情况,加强肺部听诊,必要时监测血氧饱和度,全面评估病人的呼吸功能及呼吸道感染情况。

股骨粗隆间骨折诊疗方案修正

股骨粗隆间骨折诊疗方案(2011版) 一、定义及概况:参照《骨与关节损伤》 定义:股骨粗隆部骨折系指由股骨颈基低至小粗隆水平以上部位的骨折,包括粗隆间骨折,大粗隆骨折和小粗隆骨折,其中常见者为粗隆间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发生率与股骨颈骨折相同,而患者的平均年龄则稍后于股骨颈骨折的患者,由于粗隆部的血运丰富,无论何种类型的骨折,均极少不愈合,即使不处理亦可愈合,主要的问题是常遗留有髋内翻、下肢外旋和短缩畸形。 二、诊断标准: (一)中医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ZY/T001.1-94) ⑴有外伤史。 ⑵多发于老年人。 ⑶髋部疼痛,肿胀明显,大粗隆处压痛,功能障碍。 ⑷X线摄片检查可明确诊断及类型。 2、证候分类: ⑴顺粗隆间型:伤肢有短缩,内收,外旋畸形,骨折线自大粗隆顶点开始,斜向内下方行走,达小粗隆部。 ⑵反粗隆间型:伤肢有短缩,外展,外旋略形,骨折线自大粗隆下方斜向内上方,达小粗隆的上方。 (二)西医诊断 1、西医诊断标准(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外科学》第7版,主编:吴在德、吴肇汉,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⑴外伤史。 ⑵转子区出现疼痛,肿胀,瘀斑,伤肢不能活动。 ⑶检查发现转子间压痛,伤肢外旋畸形明显,达90°,有轴向叩击痛,测量可发现伤肢短缩。 ⑷X线摄片可明确诊断、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

2、病情程度分级标准(Evans分型法): ⑴I型:单纯无移位骨折 ⑵II型:单纯有移位的骨折,可有小转子撕脱,但股骨距尚完整。 ⑶III型:合并小转子骨折及股骨距骨折,有移位,常伴有后部的粉碎骨折。 ⑷IV型:合并大小转子间骨折,并可伴有股骨颈和/或大转子冠状面爆裂骨折。 ⑸V型:为大转子下外向小转子内上行走的反转子间骨折。 三、治疗方案: (一)中医治疗: 1、无移位骨折:患者卧床休息将患肢置于外展30°——45°中立位,可在患足穿一丁字鞋,亦可用轻重量的皮肤牵引固定6——8周,局部外敷中药(院内制剂),小夹板外固定,其方式:外侧小夹板上端超过髂嵴,下端到达足踝部,前侧夹板上端至腹股沟,下端至髌骨上缘,内侧夹板上端到达大腿根部,下端至髌骨上缘水平,后侧夹板上端至臀横纹,下端超过膝关节至小腿中端,四块夹板两端及骨突部均放置适应垫,四块夹板用三道扎带固定后再用绷带缠绕,近端用“8 ”字绷带过腰固定。 2、有移位骨折: (1)手法复位:以右侧股骨粗隆骨折为例,患者仰卧位,第二助手站于患者患侧,双手掌放于两侧髂前上棘固定骨盆,第一助手骑跨于患者右下肢,并将右小腿下段夹于胯下,以右手前臂握其腘窝,左手握于患者右小腿上段,使膝、髋屈曲90 °,术者位于右髋外侧,用右手掌根放于大转子顶部向下推挤大转子顶部,同时嘱第一助手向上牵引并利用杠杆原理,纠正短缩畸形,然后在持续轴向牵引的同时徐徐伸髋、伸膝、内旋、外展45°中立位以纠正成角畸形,并使骨折面紧密接触,复位后做手掌试验,如患肢外旋畸形消失,表示已复位。

全面讲解!粗隆部骨折的围手术期处理

全面讲解!粗隆部骨折的围手术期处理 股骨粗隆部骨折指股骨颈基底至小转子水平以上部位的骨折,多与骨质疏松有关,是对老年人健康威胁最大的创伤之一,随着手术病例的增加,手术相关的各种并发症也相继出现。围手术期的护理对于粗隆部骨折的治疗及预后起关键作用。今天的早读中,我们从粗隆部骨折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指征、围手术期隐性失血与异体输血、防治深静脉血栓与肺栓塞、围手术期康复、抗骨质疏松治疗这五个方面为大家全面讲解粗隆部骨折的围手术期处理,值得大家学习参考! 一 粗隆部骨折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指征 •年老体弱不能耐受手术者或伴有严重的内科疾病且本人不愿意手术者可采取保守治疗。 •牵引8周,然后至少扶拐患肢免负重至12周,直至骨折完全愈合才能完全负重,以免发生髋内翻。 •对于无法耐受牵引的患者,可选择患肢单纯垫枕、丁字鞋保持患肢在外展30°中立位,给予止痛治疗,伤后2周,患者能够耐受骨折部位疼痛时鼓励患者坐起,患肢开始活动。 •应向家属和患者交代患肢内翻畸形、旋转畸形以及短缩畸形的问题。 •注意防止肺炎、下肢深静脉血栓、褥疮、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 临床实例 •女性,70岁,右粗隆间骨折移位不明显,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病,因脑血栓后遗症右侧肢体活动不灵活,故选择保守治疗。伤后1.5月复查骨折移位。伤后3个月骨折畸形愈合,髋内翻外旋畸形。

•粗隆间骨折的坚强内固定和病人的早期活动时标准的治疗方法。骨折前日常活动良好,身体能够耐受手术者尽量选择手术治疗,术前控制合并疾病(高血压病、糖尿病等)。 粗隆间骨折术前注意事项(入院时医生与护士应重点向患者与家属交待) •防治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多饮水,使每天尿量多一些;双侧踝关节的主动背伸跖屈活动,下肢肌肉主动等长收缩,促进下肢静脉回流。 •防治肺炎:鼓励患者主动咳嗽,予雾化吸入和祛痰药。 •注意患者出入量。 •服用阿司匹林者停用。 •注意监测患者血压、血糖。 •急诊室完成血常规、尿常规、凝血3号、胸片、心电图、伤髋正侧位片、双侧下肢深静脉彩超、超声心动图。 二 围手术期隐性失血与异体输血 •虽然术中出血量较少,但患者的恢复没有预期顺利,往往出现严

股骨粗隆间骨折诊疗规范

股骨粗隆间骨折 【概述】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损伤,由于粗隆间部血运丰富,骨折后很少不愈合,但甚易发生髋内翻,高年患者长期卧床引起并发症较多。老年人骨质疏松,肢体不灵活,当下肢突然扭转、跌倒或使大粗隆直接触地损伤,甚易造成骨折。由于粗隆部受到内翻及向前成角的复合应力,引起髋内翻畸形和以小粗隆为支点的嵌压形成小粗隆蝶形骨折。亦可由髂腰肌突然收缩造成小粗隆撕脱骨折。粗隆部骨质疏松脆,故骨折常为粉碎型。骨折类型根据骨折部位、骨折线的形态及方向、骨折块数目等情况,有多种分类方法。常用的Tronzo-Evans分型为:Ⅰ型:顺粗隆间骨折,无骨折移位,为稳定性骨折。 Ⅱ型:在Ⅰ型的基础上发生骨折移位,合并小转子撕脱骨折,但股骨距完整。 Ⅲ型:合并小转子骨折,骨折累及股骨距,有移位。 Ⅳ型:伴有大、小转子粉碎性骨折,可出现股骨颈和大转子冠状面骨折。 Ⅴ型:反转子间骨折,骨折线由内上斜向外下,可伴有小转子骨折,股骨距破坏。 【诊断标准】 (1)髋部疼痛,不能站立或行走。 (2)下肢畸形:下肢缩短及外旋畸形明显,无移位的嵌插型骨折或移位较小的稳定骨折,上述症状比较轻微。检查时可见患侧大粗隆升

高,局部可见肿胀及瘀斑,局部压痛明显,叩击足跟部常引起患处剧烈疼痛。 (3)X线检查可确定诊断,并可根据X线片进行分型。 符合(1)(2)项拟诊,第(3)项确诊。 【治疗方案】 患者多为高龄老人,治疗应首先注意全身情况,预防由于骨折后卧床不起而引起危及生命的各种并发症,如肺炎、褥疮和泌尿系感染等。骨折的治疗不低是防止发生髋内翻畸形,具体治疗方法应根据骨折类型、移位情况、患者年龄及全身情况等,分别采取不同方法。 1.牵引疗法 适应所有类型的粗隆间骨折。对无移位的稳定性骨折并有较重内脏疾患不适宜手术者,骨折严重粉碎,不适宜内固定及病人要求牵引治疗者均适用。对各型不稳定性骨折牵引的要求是:①牵引重量要足够,约为体重的1/7,否则不足以克服髋内翻畸形;②持续牵引过程中,要保持足够牵引重量,一旦髋内翻畸形矫正后,不可减重太多,须保持占1/7-1/10的牵引重量,以防髋内翻畸形再发;③牵引应维持足够时间,一般均应超过8-12周,骨折愈合初步坚实后去牵引,才有可能防止髋内翻的再发。此方法的缺点是,膝关节长时间处于伸直位,易发生僵硬,需要很好地康复以恢复膝关节屈伸活动。 2.内固定治疗 牵引治疗需长时间卧床,易形成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死亡率高,骨

股骨粗隆骨折中医护理方案

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护理方案(一)一、常见证侯要点 (一)气滞血瘀证(骨折早期):患处肿胀、疼痛明显,活动受限。舌淡红或淡黯, 苔薄白,脉弦。 (二)气血不和,筋脉瘀阻证(骨折中期):肿胀渐消,肢体酸痛,活动不利。舌黯 苔薄白,脉弦涩。 (三)肝肾亏虚证(骨折后期):肿痛已消,肢体乏力,肌肉瘦削。舌淡苔薄白,脉沉。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疼痛 1、评估疼痛的诱因、性质、肢端活动、感觉情况。 2、体位护理:绝对卧床休息,患肢制动,保持外展中立位,适当抬高肢端,以利淋巴和静脉血液回流,可减轻局部肿胀引起的疼痛;注意保护患肢,以免因搬动或翻身动 作不协调而引起疼痛。 3、在进行各种检查、治疗、护理时,动作应轻柔、避免粗暴,尽量减少疼痛刺激。 4、指导病人采取预防或减轻疼痛的方法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如放慢节律呼吸,深呼吸—握紧拳头—打呵欠,想像、听音乐等有助于分散注意力,减轻疼痛。 5、遵医嘱利用中药进行湿热敷、中药封包、熏蒸、穴位贴敷等方法,使其行气消瘀,通络而止痛作用;局部贴本院自制软伤膏,主要功效为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6、予骨牵引或皮牵引,牵引重量是患者体重的1/6-1/8左右,也可根据患者的耐受进行牵引重量的调节。 (二)肿胀 1、评估患肢肿胀程度,并做好记录。 2、受伤早期局部可冷疗,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渗出,使破裂的小血管及时凝固止血,减轻肿胀。 3、遵医嘱局部中药涂药、中药湿敷等治疗,注意防止皮肤烫伤及损伤;也可物理治疗,如微波等。

4、局部贴本院自制软伤膏,观察治疗效果。 5、遵医嘱予内服中药汤剂。 (三)患肢活动受限 1、评估患肢活动度及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2、做好安全防护措施,防止意外事件发生。 3、做好健康教育,教会患者下床活动的注意事项,使用辅助具行走。 4、卧床期间,指导患者进行患肢股四头肌等长收缩活动,踝关节的背伸和足趾的曲、伸运动。 5、保持病室环境安全,物品放置有序,协助患者料理生活,满足各项需求。 6、遵医予中药熏蒸、CPM(复位固定后即可做)等;中、后期仍局部贴本院自制软伤膏。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牵引(牵引或骨牵引)的护理 1、牵引治疗前做好解释工作,告知患者注意事项以取得配合。 2、要适当提高床尾,应使患肢与牵引力在同一轴线上,勿将被子压在牵引绳或患脚上,患肢足部勿抵住床尾栏杆。 3、保持牵引砝码悬空、滑车灵活,防止滑车抵住床尾、砝码着地、牵引绳断裂或滑脱。并且不可随意增减牵引重量。 4、牵引期间嘱患者多饮水,予翻身、拍背、经常按摩骨突受压部位,以预防并发症 的发生。骨牵引要预防针眼处感染。 (二)围手术期护理 1、术前护理 (1)做好术前宣教和心理护理,告知手术注意事项及相关准备工作,取得患者配合。 (2)对于吸烟者劝其戒烟,预防感冒;指导患者练习深呼吸、咳嗽和排痰的方法。 (3)常规进行术区皮肤准备、药物过敏试验,血凝、血常规、肝肾功及交叉配血等检查。 2、术后护理

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前讨论记录

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前讨论记录 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前讨论记录 简介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常见的老年人骨折,通常由于跌倒或其他外力导致。这种骨折需要手术治疗,因此在手术前需要进行详细的讨论和评估,以确保手术的成功和患者的安全。 患者信息 患者姓名:XXX 性别:男年龄:75岁 主诉:右侧臀部疼痛、活动受限 既往病史: 1.高血压:10年,口服降压药物控制 2.冠心病:5年,口服硝酸甘油缓解 3.脑梗死史:2年,恢复良好 4.右侧股骨颈部骨折史:1年前曾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体格检查: 1.神志清楚、语言流畅 2.右侧臀部明显肿胀、压痛明显 3.右下肢活动受限、无法承重行走 影像学检查: 1.X线片显示右侧股骨粗隆间骨折 手术方案 1.手术方式:右侧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 2.手术时间:明天上午8点 3.麻醉方式:全身麻醉 4.手术风险:感染、出血、神经损伤等 5.手术后康复:禁止承重行走,需进行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风险评估 1.年龄较大,患有多种基础疾病,手术风险较高。 2.曾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手术难度和风险有影响。 3.患者合作意愿良好,家属配合积极。

围手术期管理 1.预防感染:使用静脉注射抗生素预防感染。 2.保持水电解质平衡:监测血压、心率、尿量等指标,及时纠正不平衡状态。 3.减轻焦虑:向患者和家属详细解释手术过程和风险,并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 4.注意安全:在手术前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心肺功能等,以确保手术安全。 结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常见的老年人骨折,需要手术治疗。在手术前需要进行详细的讨论和评估,以确保手术的成功和患者的安全。围手术期管理也至关重要,可以帮助减轻患者的痛苦和恢复速度。

术前病例讨论股骨粗隆间骨折

术前病例讨论股骨粗隆间骨折 赵德荣女101岁 主因:摔伤致左髋部疼痛伴活动受限4小时入院。 既往史:93岁时因长子去逝,逐步出现思维混乱,近期遗忘状态;家族史无特殊,无明确药物过敏史。 个人史:有60年吸烟史,其他无特殊。 入院情况 神志清、精神紧张,被动体位。 血压:200/90mmHg 心率:68次/分体温:36.8℃ 专科查体:左下肢呈屈曲、外展、短缩畸形,局部肿胀明显,无明显皮下瘀斑;左髋外侧压痛明显,左下肢纵向叩击痛明显;左髋及左膝关节活动度因患者疼痛未详查,左踝关节活动无明显特殊;右下肢长度约78cm,左下肢长度约76cm,足背动脉搏动无明显特殊,肢端感受无明显特殊。余肢体未见明显特殊。 左髋关节正位片 左股骨粗隆间骨折,成角明显,骨小梁稀疏,骨皮质变薄,髓腔增宽(图) 胸部正位片 双侧肺纹理增重、紊乱,双肺野可见散在钙化点;主动脉硬化、心脏增大,以左心室增大为主。(图) 心电图 1.窦性心律; 2.频发房早二联律; 3.左室高电压; 4.轻度st段改变。 血常规、生化 血气、凝血 入院初步诊断 1.左股骨粗隆间骨折(Evans Ic) 2.骨质疏松症 3.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 4.心律失常-频发房早 5. 老年痴呆症 思考 以上检查是否完善,如未完善还需要什么检查? 入院处理及完善术前检查 入院处理:心电监护 低流量吸氧 监测血压

术前备异体血、术中备自体血回输 完善术前检查: 一、心脏彩超:1.心房、心室不扩大;2.左室舒张功 能减低;3.二尖瓣、主动脉瓣轻度返流。 胸腔、腹部、双下肢B超:未见明确特殊 甲状腺B超示:结节性甲状腺肿 泌尿系B超示:左肾囊肿 二、血气分析:PO2:125mmHg(吸氧) PO2:97mmHg(脱氧) 请心内科、呼吸科会诊完善术前评估。 呼吸科有关检查 查体: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 吸烟史60年 胸片:双侧肺纹理增重、紊乱,双肺野可见散在钙化点。 血气:PO2:125mmHg(吸氧) PO2:97mmHg(脱氧) 呼吸科会诊意见 1.查肺功能(需急诊手术,夜间肺功能无值班医师,故未查) 2.可考虑手术,但患者高龄,手术风险大,建议加强围手术期管理。 心内科有关检查 入院血压:200/90mmHg ——给予硝苯地平10mg舌下含化——术前血压140/70mmHg左右心率:68次/分 胸片:主动脉硬化、心脏增大,以左心室增大为主。 心电图:1.窦性心律;2.频发房早二联律;3.左室高电压;4.轻度st段改变。 心脏彩超:1.心房、心室不扩大;2.左室舒张功能减低;3.二尖瓣、主动脉瓣轻度返流。肌钙蛋白:0.01ng/ml 心内科会诊意见 1.术中及术后维持收缩压在140-160mmHg之间; 2.监测血常规、肝肾功、离子、血气。 3.术后病情平稳后尽量改口服药物操纵病情。 术前诊断 1.左股骨粗隆间骨折(Evans Ic) 2.骨质疏松症 3.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 4.心律失常-频发房早 5.老年痴呆症 补充诊断: 6.结节性甲状腺肿

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路径

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路径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股骨粗隆间骨折(ICD-10 S72.101) 行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ICD-10 S72.10)(二)诊断依据: 根据《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1.病史:外伤史 2.体检有明确体征:患侧髋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下肢缩 短外旋畸形,反常活动; 3.髋关节X片:股骨粗隆间骨折 (三)分型 根据《实用骨科学》第三版(胥少汀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年),采用Evans分型系统分型: Ⅰ型:顺粗隆间骨折,无骨折移位,为稳定型骨折。 Ⅱ型:骨折线至小粗隆上缘,该处骨皮质可压陷或否,骨折移位呈内翻畸形。 ⅢA型:粗隆间骨折+小粗隆骨折,内翻畸形。 ⅢB型:粗隆间骨折+大粗隆骨折,成为单独骨折块。 Ⅳ型:粗隆间骨折+大小粗隆骨折,亦可粉碎骨折。 Ⅴ型:反粗隆骨折,即骨折线自小粗隆至大粗隆下。 (四)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

卫生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1.骨折按Evans分型有手术指征 2.无严重的内科并发症,无手术禁忌症 3.术前生活质量及活动水平较好 4.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 (五)标准住院日12 -21天 (六)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 S7 2.101股骨粗隆间骨折疾病编码; 2.保守治疗预期效果差,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3.除外合并其他部位的需要首先处理的骨折和损伤; 4.除外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有较大影响的疾病(如心脑血 管疾病); 5.除病理性骨折。 (七)术前准备 1-7 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血型、血交叉试验、电解质检查、肝肾功能、血糖、凝血功能检查、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2)胸部X光片,心电图; (3)髋关节正侧位X线检查,必要时CT检查; 2、其他根据病情需要而定的项目: (1)患侧粗隆部CT平扫+三维重建,患髋MRI;

股骨粗隆间骨折诊疗方案

股骨粗隆间骨折诊疗案 一、概述:股骨粗隆间骨折,又称股骨转子间骨折,系指由股骨颈基底至小粗隆水平以上部位的骨折,是中老年人常见骨折之一,股骨粗隆部是老年骨质疏松的主要部位,骨折强度降低,很容易发生骨折。 二、诊断 (一)诊断依据 1、病史:有明显外伤史。 2、临床表现: (1)、伤后患部疼痛、活动时加重,疼痛可放射至大腿侧或膝部,髋关节功能障碍,患者不能站立或坐起。 (2)、患髋疼痛及轻度肿胀,患肢呈收、外旋和短缩畸形,大粗隆向上移位,股骨大转子处压痛,纵轴冲击痛(+)。 3、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入院后常规检查血、尿、大便检查、生化全套、心电图及胸片,需手术病人查丙肝、乙肝表面抗原、凝血系统、梅毒血清、爱滋病抗体等。 (2)、患肢X线片及CT三维重建检查,了解骨折类型及损伤程度。 (3)、高龄患者,需增加检查双下肢动、静脉彩超、心脏彩超。 (二)证候分类 1、Evans根据骨折线向分为2种主要类型。其中I型又进一步分4个亚型。I型:骨折线从小粗隆向外、向上延伸。la型:骨折无移位,小粗隆无骨折,骨折稳定;Ib型:骨折有移位,小粗隆有骨折,复位后存皮质能附着,骨折稳定;Ic型:骨折有移位,小粗隆有骨折,复位后存骨皮质不能附着,骨折不稳定;Id型:粉碎骨折,至少包括大小粗隆4部分骨折块,骨折不稳定。Ⅱ型:骨折线自小粗隆斜向外下,骨折不稳定。 2、按骨折线部位分类: (1)、顺粗隆间骨折:骨折线从大粗隆上斜向小粗隆。 (2)、逆粗隆间骨折:骨折线从大粗隆下斜向小粗隆。 (3)、粗隆下骨折:骨折线经过大小粗隆的下,成横形,斜形骨折。 3、中医辨证分型: (1)早期:气血瘀阻型 临床证候:伤后1~2,患髋疼痛明显,局部肿胀,瘀血斑,不能站立,患侧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 【摘要】目的总结手术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48例手术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对患者的健康状态进行全面评估,制定并实施有针对性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案,积极行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优良42例,差1例。术后有4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分别为髋内翻畸形2例,泌尿系统感染l例,2例 伴有肢体短缩15~20 cm。结论对手术内固定治疗股骨租隆间骨折患者进行 正确的、合理的围手术期护理是减少并发症、促进骨折愈合并早期回归家庭与社会的重要保证之一。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治疗;围手术期护理 --------------------------------------------------------------------------------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48例,男20例,女28例。年龄57~84岁,平均 70岁。左侧26例,右侧22例。致伤原因:平地摔倒27例,车祸致伤20例,高处跌落伤1例,均非病理性骨折。骨折按改良Evans分型:Ⅰ型4例,Ⅱ型23例,Ⅲ型20例,Ⅳ型1例。术前检查发现伴高血压病病史22例,冠心病史13例,糖尿病史16例,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19例,脑血管病7例。 1 2 手术方法全部患者均在全麻或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内固定(DHS、 PFN或锁定钢板)手术治疗,根据病情适当给予输血,所有患者术中无并发症发生,手术顺利完成。 1 3 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术后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8个月。 所有患者术后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优良42例,差1例。术后有4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分别为髋内翻畸形2例,泌尿系统感染1例, 2例伴有肢体短缩15~20 cm。除发生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外,其余出现并发症 的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髋部疼痛。 2 护理 2 1 术前护理老年患者心理承受能力差,有些还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 痴呆等内科疾病,易出现急燥、焦虑不安、烦躁等。在护理中,及时给予耐心的解释和安慰,尽量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做到勤快、细致、耐心、周到的服务,并及时解决其生活问题、舒适问题、疼痛问题、睡眠障碍等问题,取得其信任以增强或保持其战胜疾病的信心[2]。本组所有患者入院后及手术前均按患者个人评估进行心理护理,取得了患者及家属积极的配合,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告知减轻疼痛的有效方法和正确体位,对疼痛的原因和发展规律作耐心的解释和沟通,积极进行心理干预,切实减轻患者疼痛,必要时给予止痛药;另外,疼痛影响睡眠,失眠又会加重疼痛,因此为患者创造安静舒适整洁的氛围,尽量减少病区的嘈杂,利于患者休息和睡眠,这些对减缓疼痛亦极为重要。定期按摩受压部位,

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粗隆间骨折 一、病因病理 股骨粗隆间骨折,多为间接外力损伤,好发于65岁以上老人。股有粗隆部的结构主要是骨松质,年老骨质疏松变脆,关节活动不灵,应变能力较差,突遭外力身体失去平衡,仰面或侧身跌倒,患肢因过度外旋或内旋,则易发生骨折。 骨折多沿粗隆间线由外上斜向小粗隆,移位多不大。由于该部周围有丰富的肌肉层,血运丰富,且骨折的接触面大,所以容易愈合,极少发生不愈合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二、临床表现 肿胀、疼痛、功能受限,有些可沿内收大肌、阔筋膜张肌向下、后出现大片瘀血斑;患肢可有程度不等的短缩,多有明显外旋畸形。 X线检查可明确骨折的类型和移位程度。 三、治疗原则 无移位骨折:无需整复,只需在大粗隆部外贴接骨止疼膏,固定患肢30。~40。外展位,或配合皮牵引。6周左右骨折愈合后,可扶拐下床活动。 四、用药范围 一般病人,对症治疗即可,如止痛药,可服钙剂:葡萄糖酸钙,维生素A+D。 五、护理原则 1.保持心理健康,提高自护能力

老年骨折患者极易出现心理障碍,系统康复护理、心理疏导和心理治疗非常重要,消除紧张及担忧情绪。 2.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满足基本生活需要 指导并协助患者使用床上便器;若便秘,给予开塞露纳肛;协助患者行腹部按摩;指导患者多食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3.积极预防并发症 潜在并发症:肺部感染 指导患者深呼吸及有效的咳嗽咳痰方法,协助患者翻身叩背,鼓励患者手拉吊环锻炼以增加肺活量,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 潜在并发症:泌尿系统感染 告知患者预防泌尿系统感染的重要性。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饮水至少1500ml。予尿道口擦洗每日2次。 其他潜在并发症:褥疮、下肢深静脉血栓等。 老年人的血液循环差,活动少,容易发生褥疮 对容易发生褥疮的病人,应加强受压部位的按摩。 对于身体瘦弱的老年人,应在其臀部垫气圈,或垫泡沫塑料垫。4.指导功能锻炼 ♦前期—肌肉的收缩、舒张运动;中期—临近关节的运动; 后期—全面关节运动 ♦原则:循序渐进、由少到多、被动到主动、局部到整体 六、护理问题 有发生髋内翻的可能。

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

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 粗隆间部位的骨质为松质骨,随着年龄的增长或发生营养不良时,这部分骨质会变得疏松、脆弱,在下肢突然扭转或受到较大的外力冲击等情况下易发生骨折。由于局部肌内组织多,血供丰富,骨折后一般可形成良好的愈合连接,但愈合缓慢,患者易发生压疮、坠积性肺炎、和泌尿系感染等并发 症。临床上对于此类患者多在其治疗骨折本身的基础上,配合全面的围手术期护理,以保证患者骨折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文章对65例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综合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显着,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取我科20XX年1月~20XX年12月期间收治的65例粗隆间骨折患者,男31例,女34例,年龄59~85岁,平均(70±)岁;EVANS分型:Ⅱ型20例,Ⅲ型25例,Ⅳ型20例,15例合并其他部位骨折;病因:55例摔伤,5例交通事故伤,5例坠落伤。 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即给予患侧肢体皮牵引或骨牵引,根据患者骨折情况,在连续硬膜外麻醉或静脉吸入复合麻醉情况下,采用动力髋螺 钉,PFNA(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固定,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给予抗感染,预防深静脉血栓及并发症等对症支持治疗。 2 结果 本组患者1例(%)发生坠积性肺炎,经积极治疗后治愈,本组患者住院时间21~40 d,平均(30±5)d,所有患者出院时X线检查结果显示对位对线良好。 3 护理 术前准备 术前评估:粗隆间骨折多为老年或高龄患者,患者由于机体各器官功能老化,对手术耐受能力较差,而且老年患者多合并有各种心脏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基础疾病,围术期易发生心脏骤停、血栓形成、肺部感染或脏器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因此,术前,我们首先需对患者做好肝肾功能检测、心肺功能测定及各种术前常规检查,以评估患者整体情况,制定护理计划,并对患者手术风险性做出初步评估。 心理护理:患者对手术害怕、恐惧、担心预后,护士应与患者及家属积极沟通,了解患者心理状况,并讲解手术相关情况,安慰鼓励患者,以使患者能以积极的心态的面对手术。 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对高血压患者严格加强血压控制,适当用药使其维

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健康教育

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健康教育 股骨粗隆间骨折常见于老年人。由于粗隆部血运丰富,骨折后极少不愈合,但共易发生髋内翻。高龄患者长期卧床引起的并发症较多。 一、发生原因 骨折多为间接外力引起。下肢突然扭转、跌倒时强力内收或外展,或受直接外力撞击均可发生骨折,且多为粉碎性。老年人骨质疏松,当下肢突然扭转、跌倒易造成骨折。 二、临床表现 (1)外伤后局部疼痛、肿胀、压痛和功能障碍均较明显,有时髋外侧可见皮下瘀血斑.伤后患肢活动受限,不能站立、行走。 (2)粗隆部肿胀、压痛,伤肢有短缩,远侧骨折段处于极度外旋位,严重者可达90°外旋。还可伴有内收畸形。 三、保守治疗 保守治疗根据患者治疗后有无可能下地行走可以归为2类方法。对于根本无法行走的患者.给予“丁”字鞋或短期皮牵引,行止痛对症治疗,鼓励尽早坐起。对于有希望下地行走的患者,一般可采取股骨髁上或胫骨结节牵引,定期拍 X线片,对复位和牵引重量酌情进行调整。如X线检查显示骨痂形成,改行皮牵引或穿“丁”字鞋固定4~8周。 四、手术治疗的注意事项 1.手术准备告知

手术前一天晚上注意休息,可提前向医生要求开安眠药帮助睡眠。 手术当天早上摘掉假牙、手表,戒指等贵重物品,穿病号服,上衣反穿(纽扣扣在后背),不穿内衣,内裤。手术前小便,佩戴腕带。手术室工人来接时请带好片子。 2.术后注意事项 (1)体位:术后麻醉清醒后取半卧位,抬高患肢,及时排尿。 (2)饮食:全麻术后6小时,若患者清醒,无明显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可摄入流质饮食,如米汤、菜汤,然后慢慢过渡到半流质(面条、稀饭、混饨等)或普食(如瘦肉、猪皮、肝,蛋黄、豆制品、新鲜蔬菜和水果等)。 3.术后功能锻炼 应在手术后即刻开始进行股四头肌静止收缩、踝关节背伸、跖屈等运动(患肢保持平直,趾尖朝下绷紧5秒,趾尖朝上绷紧5秒)。 术后第2周,开始屈髓屈膝练习(足底向床面,足跟慢慢朝患侧移,使膝关节弯曲有角度)。 术后有条件则给予患者气压泵治疗,预防静脉血栓的形成。 五、出院后的注意事项 (1)患肢不踩地面行走,1个月后来院复查。 (2)警惕感染的发生,若关节局部红,肿、痛及不适,应及时复诊。 (3)3个月后参阅X线片,若骨折愈合,则患肢可行走。内固定物于12个月骨折完全愈合后取出。

股骨粗隆间骨折并发症的预防治疗及护理

股骨粗隆间骨折并发症的预防治疗及护理股骨粗隆间骨折多发于老年人。老年人骨质疏松,当遇到暴力损伤,如跌扑,扭转等外 力时发生。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长期卧床,易导致压疮、感染、血栓等并发症。为降低并发 症发生率,围手术期应注重各种并发症的预防治疗及护理。本次观察研究,抽取60名股骨 粗隆间骨折患者,年龄65岁至80岁,营养状况中等,血压血糖水平控制良好,观察不同治 疗及护理方案下,几种常见并发症发生率的不同并作比较。 1.压疮 压疮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使血液循环受阻,发生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组 织溃烂坏死。选取的60名患者中,其中30人每2小时定时协助翻身,另外30人每6小时 定时翻身。其中仅有两人发生二期压疮,均是每6小时定时翻身。其他患者骶尾部及臀部皮 肤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发红,甚至皮肤无明显异常,但翻身频率低的患者明显重于翻身频率 高者。此外观察发现,卧气垫床护理患者的皮肤状况要明显优于无气垫床患者。卧气垫床可 以缓冲压力,方便护理者骶尾部及背部按摩,促进血液循环,从而降低压疮发生率。对于已 发生压疮患者可采用棉垫圈,以减轻患处压力,控制压疮进一步发展,并注意患处干燥清洁,防止患处的软组织感染。 2.感染 长期卧床患者常见感染有肺部感染及泌尿系感染。因患者长期卧床,引起肺底部长期处 于充血、瘀血、水肿而发炎。坠积性肺炎属于细菌感染性疾病,多为混合感染,以革兰染色 阴性菌为主。卧床护理困难,大小便不清洁容易引起泌尿系统的感染。 选取的观察对象均定时辅助半坐体位,拍打背部辅助咳痰,未发生肺部感染情况,但术 后患者可长时间坐位,痰液易咳出,肺部情况明显好转。 观察对象中30名患者留置导尿管予以导尿并定期会阴护理,其中男性8人,女性22人;另外30名患者无导尿管,男性7人。以上患者均无明显泌尿系不适。化验尿常规,结果示:其中留置导尿管组尿常规白细胞平均值为4.17p/uL,无导尿管组血常规白细胞平均值 7.62p/uL。无导尿管组尿常规白细胞水平高于留置导尿管组。可见留置导尿管并定期会阴护 理可有效预防泌尿系统感染。 3.血栓 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原因有多方面。长期卧床,下肢肌肉松弛,导 致下肢血流滞缓,麻醉过程中应用药物致使静脉血管扩张也导致血流滞缓从而引发下肢血栓。此外,骨质损伤及手术创伤均导致不同程度的血管损伤,凝血的改变也是下肢静脉血栓的原 因之一。 在临床上我们一般通过皮下注射肝素来预防下肢静脉血栓。选取的对象平均分为两个组,一组术后应用低分子量肝素钙注射液4100U,Qd。二组术后应用低分子量肝素钙注射液 4100U,Bid。D-二聚体是观察血栓的一个重要化验指标,为避免临床过度检查,我们通过化 验D-二聚体来评价下肢静脉血栓的情况。对比术后化验D-二聚体水平。一组平均D-二聚体 水平为3.46,二组平均值为2.38。可见应用肝素类药物可以有效降低D-聚体水平,也就是说 肝素类药物可以有效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另外通过临床观察,口服抗凝药物如利伐沙班、华 法林等也有比较好的效果。 4.观察思考 通过以上临床观察,预防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并发症,在护理治疗中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护理中要定时协助翻身,减少局部皮肤压迫,适当应用棉垫圈,尽量卧气垫床,辅助按

术前病例讨论-股骨粗隆间骨折

基本信息 赵德荣女101岁 主因:摔伤致左髋部疼痛伴活动受限4小时入院。 既往史:93岁时因长子去逝,逐渐出现思维混乱,近期遗忘状态;家族史无特殊,无明确药物过敏史。 个人史:有60年吸烟史,其他无特殊。 入院情况 神志清、精神紧张,被动体位。 血压:200/90m m Hg 心率:68次/分体温:36.8℃ 专科查体:左下肢呈屈曲、外展、短缩畸形,局部肿胀明显,无明显皮下瘀斑;左髋外侧压痛明显,左下肢纵向叩击痛明显;左髋及左膝关节活动度因患者疼痛未详查,左踝关节活动无明显异常;右下肢长度约78cm,左下肢长度约76cm,足背动脉搏动无明显异常,肢端感觉无明显异常。余肢体未见明显异常。 左髋关节正位片 左股骨粗隆间骨折,成角明显,骨小梁稀疏,骨皮质变薄,髓腔增宽(图) 胸部正位片 双侧肺纹理增重、紊乱,双肺野可见散在钙化点;主动脉硬化、心脏增大,以左心室增大为主。(图) 心电图 1.窦性心律; 2.频发房早二联律; 3.左室高电压; 4.轻度s t段改变。 血常规、生化 血气、凝血 入院初步诊断 1.左股骨粗隆间骨折(Evans I c) 2.骨质疏松症 3.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 4.心律失常-频发房早 5.老年痴呆症 思考 以上检查是否完善,如未完善还需要什么检查? 入院处理及完善术前检查 入院处理:心电监护 低流量吸氧 监测血压 术前备异体血、术中备自体血回输

完善术前检查: 一、心脏彩超:1.心房、心室不扩大;2.左室舒张功 能减低;3.二尖瓣、主动脉瓣轻度返流。 胸腔、腹部、双下肢B 超:未见明确异常 甲状腺B 超示:结节性甲状腺肿 泌尿系B 超示:左肾囊肿 二、血气分析:PO2:125m m Hg(吸氧) P O2:97m m H g(脱氧) 请心内科、呼吸科会诊完善术前评估。 呼吸科相关检查 查体: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 吸烟史60年 胸片:双侧肺纹理增重、紊乱,双肺野可见散在钙化点。 血气:P O2:125m m Hg(吸氧) P O2:97m m Hg(脱氧) 呼吸科会诊意见 1.查肺功能(需急诊手术,夜间肺功能无值班医师,故未查) 2.可考虑手术,但患者高龄,手术风险大,建议加强围手术期管理。 心内科相关检查 入院血压:200/90m m Hg ——给予硝苯地平10mg 舌下含化——术前血压140/70m m Hg 左右心率:68次/分 胸片:主动脉硬化、心脏增大,以左心室增大为主。 心电图:1.窦性心律;2.频发房早二联律;3.左室高电压;4.轻度s t段改变。 心脏彩超:1.心房、心室不扩大;2.左室舒张功能减低;3.二尖瓣、主动脉瓣轻度返流。肌钙蛋白:0.01ng/ml 心内科会诊意见 1.术中及术后维持收缩压在140-160m m Hg 之间; 2.监测血常规、肝肾功、离子、血气。 3.术后病情平稳后尽量改口服药物控制病情。 术前诊断 1.左股骨粗隆间骨折(Evans I c) 2.骨质疏松症 3.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 4.心律失常-频发房早 5.老年痴呆症 补充诊断: 6.结节性甲状腺肿 7.左肾囊肿

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路径

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路径 (2016年版) 一、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股骨粗隆间骨折(ICD-10:S72.726); 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包括钉板系统和髓内钉系统)。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外伤史。 2.体检有明确体征:患侧髋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下肢短缩外旋畸形。 3.辅助检查:髋关节X线片显示股骨粗隆间骨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不稳定的新鲜(<3周)股骨粗隆间骨折。 2.无手术禁忌证; 3.根据骨折严重程度,可选用钉板系统或髓内钉系统。 (四)标准住院日7-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S7 2.726股骨粗隆间骨折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单纯闭合性新鲜股骨粗隆间骨折(<3周)。 4.除外病理性骨折。

(六)术前准备为住院第1-5天。 1.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血生化(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等); (3)凝血功能; (4)血型 (5)输血常规; (6)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7)髋关节正侧位X线片; (8)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 (1)必要时行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查(既往静脉血栓栓塞症或肺栓塞病史、肥胖、瘫痪、入院时骨折超过3天、有下肢深静脉形成的症状和体征者); (2)超声心动图、血气分析和肺功能(高龄或既往有心、肺病史者); (3)有相关疾病者必要时请相关科室(呼吸科、心内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