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的诞生读书摘录读书感想读书笔记

《悲剧的诞生》

首先,作为迪奥尼索斯式的艺术家,抒情诗人是以太一及其痛苦和矛盾完全一体的,并且把这种太一的摹本制作为音乐,如若音乐有理由被称为一种对世界的重演和一种对世界的重铸的话。但现在,在阿波罗的梦的影响下,抒情诗人又能仿佛在一种比喻性的梦景中看到这种音乐了。那种原始痛苦在音乐中的无形象又无概念的再现,连同它在假象中的解脱,现在就产生出第二次反映,成为个别的比喻或范例。艺术家已经在狄奥尼索斯的进程中放弃了自己的主观性:现在向他显示出他与世界心脏的统一性的形象,乃是一个梦境,这梦境使那种原始矛盾和原始痛苦,连同假象的原始快乐,变得感性而生动了。所以,抒情诗人的“自我”是从存在之深渊中发出来的声音:而现代美学家所讲的抒情诗人的“主观性”,则是一种虚幻的想象。

唯当天才在艺术生产的行为中与世界的原始艺术家融为一体时,他才能稍稍明白艺术的永恒本质;因为在这种状态中,他才奇妙地类似于童话中那个能够转动眼睛观看自己的可怕形象;现在,他既是主体又是客体,既是诗人、演员又是观众。

当他通过这同一个媒介洞察到自身时,显示在他面前的,乃是处于感情未得满足的状态中的他自己的形象:他自己的意愿、渴望、呻吟、欢呼,对他来说,都是他用来解说音乐的一种比喻。这就是抒情诗人现象:作为阿波罗式的天才,他通过意志的形象来阐释音乐,而他自己则完全摆脱了意志的贪欲,成为纯粹清澈的太阳之眼。

理查德·瓦格纳曾说过,文明被音乐所消除,正如同烛光为日光所消除。同样地,我相信,古希腊的文化人面对萨蒂尔合唱歌队会感到自己被消融了:而且此即狄奥尼索斯悲剧的下一个效应,即国家和社会,一般而言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种种鸿沟隔阂,都让位

给一种极强大的、回归自然心脏的统一感了。正如我已经指出的那样,所有真正的悲剧都以一种形而上学的慰藉来释放我们,即是说:尽管现象千变万化,但在事物的根本处,生命却是牢不可破、强大而快乐的。这种慰藉具体而清晰地显现为萨蒂尔合唱歌队,显现为自然生灵的合唱歌队;这些自然生灵仿佛无可根除地生活在所有文明的隐秘深处,尽管世代变迁、民族更替,他们却永远如一。

诗歌领域并非在世界之外,作为诗人脑袋里的一个想象的空中楼阁:恰恰相反,它想成为对真理的不加修饰的表达,正因此,它必须摈弃文明人那种所谓的现实性的骗人盛装。这种本真的自然真理与把自己装成唯一实在的文明谎言之间的对立,类似于事物的永恒核心(即物自体)与整个现象界之间的对立...

当一种宗教的神话前提受到一种正统教义的严肃而理智的监视,被系统化为历史事件的现成总和,当人们开始忧心忡忡地为神话的可信性辩护,却又反对神话任何自然的继续生存和繁衍,从而神话感渐趋消亡,取而代之的是宗教对于历史基础的要求,这时候,宗教便走向衰亡了。

艺术家有何义务去适应一种只靠数量见长的力量呢?如果艺术家觉得自己在天赋和志向上都超过了每一个观众,那么,他何以在所有这些比他低等的全体观众的共同表达面前,比在相对而言极有天赋的个别观众面前感受到更多的尊重呢?实际上,没有一个希腊艺术家像欧里庇德斯那样,在漫长的一生中都如此放肆而自满地对待他的观众:即使当群众对他五体投地时,他也以高傲的固执态度,公然抨击自己用以战胜群众的意图。但当苏格拉底发现他是唯一承认自己一无所知的人时,他关于这种新的对知识和见识的空前重视发表了极为尖刻的话;他以挑衅之势走遍雅典,造访那些大政治家、大演说家、大诗人和大艺术家,所到之处都见到知识的自负。苏格拉底不无惊奇地认识到,所有这些名流本身对自己的职业并没有正确可靠的识见,而只靠本能从事。“只靠本能”:

以这个说法,我们触着了苏格拉底之意图的核心和焦点。苏格拉底主义正是以这个说法来谴责当时的艺术和当时的伦理的:他那审视的目光所及,只看到缺乏识见和幻想猖獗,然后从这种缺失当中推断出现存事物的内在颠倒和无耻下流。从这一点出发,苏格拉底就相信必须来匡正人生此在:他孑然一人,作为一种完全不同的文化、艺术和道德的先驱,带着轻蔑和优越的神情进入一个世界之中——而对于这个世界,我们倘若能以敬畏之情抓住它的一个边角,就已然是莫大的幸事了。

乐观主义的辩证法用它的三段论皮鞭把音乐从悲剧中驱逐出去了:也就是说,它摧毁了悲剧的本质——这种本质只能被解释为狄奥尼索斯状态的一种显示和形象化呈现,解释为音乐的明显象征,解释为一种狄奥尼索斯式陶醉的梦幻世界。

......

苏格拉底的欲望的直接效果无疑就在于狄奥尼索斯悲剧的瓦解,而苏格拉底深刻的生活经验本身却迫使我们追问:苏格拉底主义与艺术之间是否必然地只有一种对立的关系?一个“艺术苏格拉底”的诞生究竟是不是某种自相矛盾的东西?

......

苏格拉底梦里的那句话乃是一个唯一的标志,表明他对于逻辑本性之界限的怀疑:他一定会问自己,也许我不能理解的东西也未必径直就是不可理解的东西吧?也许存在着一个智慧王国,逻辑学家被放逐在外了?也许艺术竟是科学的一个必要的相关项和补充呢?知识是无知之海上漂浮的诱饵?

几乎每一个时代和每一个文明阶段都一度愤愤不平地力求摆脱希腊人,因为在希腊人面前,后世一切自身的成就,看起来完全原创的和受到真诚赞赏的东西,似乎都突然失去了光彩和生气,萎缩成失败的复制品、甚至于漫画了。而且如此这般地,总是一再爆发出一种由衷的愤怒,就是对这个胆敢把一切非本土的东西永远称为“野蛮”的傲慢小民

族的愤怒:人们要问,这些希腊人到底是谁?——尽管他们只具有短暂的历史光辉,只拥有局促得可笑的机制,只具有一种可疑的道德才能,甚至负有卑鄙恶习的丑名声,但他们竟在各民族当中要求享有人群中的天才方能拥有的尊严和殊荣。

因此,赴死的苏格拉底形象,作为通过知识和理由而消除了死亡畏惧的人,就成了科学大门上的徽章,提醒每个人牢记科学的使命,那就是使此在(Dasein)显现为可理解的、因而是合理的:诚然,如果理由不充分,那么为做到这一点,最后也就必须用到神话。刚刚我甚至把神话称为科学的必然结果,实即科学的意图。

因为倘若人们来设想一下,为那种世界趋向所消耗的这整个无法估量的力量之总和并不是为认识效力的,而是用于个人和民族的实践目的、也即利己目的,那么,在普遍的毁灭性战斗和持续不断的民族迁徙中,本能的生活乐趣很可能大大被削弱了,以至于自杀成了习惯,个体或许会感受到最后残留的责任感,他就像斐济岛上的居民,身为儿子弑父,身为友人杀友:一种实践的悲观主义,它本身可能出于同情而产生出一种有关民族谋杀的残忍伦理——顺便提一下,世界上凡是艺术没有以某种形式而出现、特别是作为宗教和科学而出现,用于治疗和抵御瘟疫的地方,往往就有这种悲观主义。

谁若亲自经验过一种苏格拉底式认识的快乐,体察到这种快乐如何以越来越扩大的范围,力图囊括整个现象世界,那么,从此以后,他能感受到的能够促使他此在的最强烈刺激,莫过于这样一种欲望,即要完成那种占领并且把不可穿透的知识之网牢牢地编织起来的欲望。

现在,让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叩当代和未来的大门:上面讲的这种“突变”将导致天才的不断新生,确切地说,就是搞音乐的苏格拉底的不断新生吗?这张笼罩此在的艺术之网,无论冠有宗教之名还是冠有科学之名,将越来越牢固和细密地得到编织呢,还是注定要在现在自命为“当代”的那个动荡不安的野蛮漩涡中被撕成碎片呢?——我们

心怀忧虑,但也不无慰藉,且静观片刻,作为沉思者来充当这种种惊心动魄的斗争和过渡的见证人。啊!这种斗争的魔力正在于:旁观者也必须投入战斗!

另一种形式“希腊的明朗”,即亚历山大式的明朗,其最高贵的形式乃是理论家的明朗:它显示出我刚刚从非狄奥尼索斯精神中推导出来的那些特征和标志——它与狄奥尼索斯的智慧和艺术作斗争,它力求消解神话,它要取代形而上学的慰藉,代之以一种尘世的谐和、实即一种特有的deux ex machina[解围之神],也就是机械和熔炉之神,即为效力于更高的利己主义而被认识和应用的自然精灵之力量;它相信知识能够校正世界,科学能够指导生活,它也确实能够把个人吸引到可解决的任务的最狭小范围内——在此范围内,它明快地对生命说:“我要你啊:你是值得认识的。”

亚历山大文化需要有一个奴隶阶层,方能持久生存下去:但由于这种文化持有乐观主义的此在观点,它便否定这个奴隶阶层的必要性,因此,一旦它关于“人的尊严”和“劳动光荣”之类美妙动人的诱惑话语和安慰说辞失去了效力,它就面临着一种骇人的毁灭。最可怕者莫过于一个野蛮的奴隶阶层,后者已经学会了把自己的生存视为一种不公和过失,准备不光要为自己、而且要为世世代代复仇。面对这等吓人的风暴,谁胆敢鼓起勇气,呼吁我们那苍白而疲乏的宗教呢?

理论家对自己的结果感到害怕和不满,再也不敢把自己托付给可怕的此在冰河了,只好忧心忡忡地踯躅于岸边。他再也不想求全,也不想完全分享事物的全部天然残酷了。就此而言,是乐观主义的观点把他弄得柔弱不堪了。此外他还感到,一种在科学原理基础上建造起来的文化,一旦开始变成非逻辑的,也即开始逃避自己的结果,那它就必定要毁灭了。我们的艺术揭示了这种普遍困境:人们徒然地模仿所有伟大的创造性时期和创造性人物,为了安慰现代人,人们徒然地把全部“世界文学”集中到现代人身边,把他们置于所有时代的艺术风格和艺术家中间,好让他们像亚当命名动物一样来给所有艺术

风格和艺术家起名字:然则他们仍然是永远的饿鬼,是毫无乐趣、毫无力量的“批评家”,是亚历山大式的人物,根本上就是一些图书馆员和校勘者,可怜让书上的灰尘和印刷错误弄得双目失明。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歌剧这种真正现代的艺术种类最内在的生成过程:一种强大的需要在此要求一种艺术,但那是一种非审美的需要:对田园生活的渴望,对艺术的和善良的人类的一种远古生存方式的信仰。宣叙调被视为那种原始人类的重新发现的语言;歌剧被视为那种田园式的或者英雄式的美好生灵重新找到的国度——这种美好生灵同时在其所有行为中都遵循一种自然的艺术冲动,碰到他必须言说的一切东西至少都要唱些什么,以便在情感稍有波动时就立即能引吭高歌。当时的人文学者用这种新创的天堂般的艺术家形象,来反对教会关于本身腐化堕落的人的老观念,这种情况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是无关紧要的;但这样一来,歌剧就得被理解为关于好人的对立信条,而有了这个信条,同时也就找到了一个对付悲观主义的安慰手段——恰恰是那个时代严肃的思索者,鉴于所有状况的可怕的不确定性,最强烈地被引向了悲观主义。我们今天只需认识到,这种新的艺术形式的真正魔力及其起源,就在于满足一种完全非审美的需要,在于对人类本身的乐观赞美,在于把原始人理解为天性善良和富有艺术气质的人类。这个歌剧原则渐渐转变成了一个咄咄逼人的骇人要求——有鉴于当代的社会主义运动,我们再也不能对这个要求充耳不闻了。“善良的原始人”要求自己的权利:何等天堂般的前景啊!

悲剧的诞生读书笔记必备9篇

悲剧的诞生读书笔记必备9篇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案资料、说课稿、教育笔记、教师寄语、家园共育、儿童歌谣、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活动方案、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lecture notes, educational notes, teacher messages, home education, children's songs, work summary, work plan, activity plan,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

《精彩观念的诞生》读书笔

《精彩观念的诞生》读书笔 第一篇:《精彩观念的诞生》读书笔记这 本书是美国知名学者、教育家埃莉诺·达克沃 思 的倾慕之作, 作为认知学派大师级学者皮亚杰和 英海尔德 的助手与学生,作者曾经参与了认知学派的许多实行研究,应该说她的头脑,受到认知学派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但是,在这本书里,作者所提倡的,看上去与我们以往所接触的认知学派的基本观点又存在着很多差别。 作为 美国教学理论经典著作之一 ,这本书 从科学、数学和语言,到思维、教学、学习、评价和西席教诲,所有主题都建基于作者始终坚持的信念——智力发展的本质是精彩观念的诞生;教育就是为学习者——不论教师,还是学生——提供机会,让他们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教学即研究;不论课程开辟照旧讲授,都应保持学科和天下的复杂性。这些 观念,对于我们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是非常有益的。尤其是对数学学科来说,由于这本书中采用的事实很多都是基于科学与数学方面的学习历程,以是就显得尤为贴近。 达克沃思

是 美国哈佛大学传授,课程研究专家 。她的 教学观 可以概括成这样几个方面 一.智力发展的本质是精彩观念的诞生 。 教学过程是学生智力得到发展的历程,这个过程的本质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促使学生“精彩观念”的诞生。她用这样的例子阐明这种看法的诞生,新生的婴儿在学习抓握行动时,总是首先在不断的重复本身的手的抓握行动,但是,当婴儿发现在某个位置可以抓握到某个令他痛快的物体时,他会形成这个一个看法,在某个位置,让手进行抓握能够带来痛快的体验,他会努力使自己的手移动到这个位置去体验这种觉得。这种努力实际上是基于他的一种看法,对手的位置和痛快体验之间的接洽,这种联系就是“精彩观念”。 二.教学即研究 。 教学过程便是一个研究历程,让学生在研究过程中产生与研究历程相干的种种体验,并在体验中形成本身的看法,得到本身的知识。她用这样的例子说明学习历程的个性化特点,每个孩子在学习数学和形体时都是通过差别的方法,借助差别的质料与景象,利用差别的语言的,而他们都能得到准确的知识,因此,知识的学习过程应该是一个满盈本性的研究历程。 三.课程开发 。 即在尊重学习者的看法的特性的底子上,创造条件,使学

《呐喊》读书笔记摘抄赏析好词好句读后感悟范文13篇超全面

《呐喊》读书笔记摘抄赏析好词好句读后 感悟范文13篇超全面 《呐喊》读书笔记1 呐喊好词好句读书笔记摘抄大全,欢迎阅读赏析! 一、呐喊读书笔记好词摘抄: 与众不同、鬼鬼崇崇、明知故范、恍然大悟、自告奋勇、耳闻目睹、文治武力、自言自语、言归正传、锣声镗镗、著之竹帛、不值一提、怒目而视、心满意足、兴高采烈、高人一等、大失体统、断子绝孙、郁郁葱葱、微风拂拂、睡眼蒙胧、价廉物美、敬而远之、蓬头散发、魂飞魄散、心悦诚服、走投无路、恭恭敬敬、低声下气 二、呐喊读书笔记好句摘抄: 1、灯光照着他的两脚,一前一后的走。有时也遇到几只狗,可是一只也没有叫。 2、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 3、他的精神,现在只在一个包上,仿佛抱着一个十世单传的婴儿,别的事情,都已置之度外了。他现在要将这包里的新的生命,移植到他家里,收获许多幸福。

4、小栓慢慢的从小屋子里走出,两手按了胸口,不住的咳嗽;走到灶下,盛出一碗冷饭,泡上热水,坐下便吃。 5、华大妈在枕头底下掏了半天,掏出一包洋钱,交给老栓,老栓接了,抖抖的装入衣袋,又在外面按了两下;便点上灯笼,吹熄灯盏,走向里屋子去了。 6、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7、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他在水果电里出卖罢了。 8、我们的船向前走,两岸的青山在黄昏中,都装成了深黛颜色,连着退向船后梢去。 9、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我想: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 10、那是赵太爷的儿子进了秀才的时候,锣声镗镗的报到村里来,阿Q正喝了两碗黄酒,便手舞足蹈的说,这于他也很光采,因为他和赵太爷原来是本家,细细的排起来他还比秀才长三辈呢。

【读后感1000字】悲剧的诞生读书笔记1000字

【读后感1000字】悲剧的诞生读书笔记1000字 “一种形而上的慰藉使我们暂时逃脱事态变迁的纷扰。我们在短促的瞬间真的成为原 始生灵本身,感觉到它的不可遏制的生存欲望和生存快乐……纵使有恐惧和怜悯之情,我 们仍是幸运的生者,不是作为个体,而是众生一体,我们与它的生殖快乐紧密相连。”这 是我所读过的阐述观看悲剧感受的最精彩的文字。鲁迅先生曾说:“悲剧即将人生有价值 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简单的句子并不能描绘出悲剧的全部。而尼采却真正的道出了悲 剧的本质,和我们取得了共鸣。我一向认同好的文字就是能与读者取得精神上的共鸣这样 的观点。尼采就是如此,在本会枯燥乏味的理论书里用了如此生动直击人心的话语。 略读过黑格尔的《美学》的一些篇章,黑格尔认为“艺术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他在 书里写到:“(艺术)只有在它和宗教与哲学处在同一境界,成为认识和表现圣神性,人类 的最深刻的旨趣以及心灵的最深广的真理的一种方式和手段时,艺术才算尽了它的最高职责。”当时读到这段文字时也十分受感动,无疑黑格尔对真正的艺术是给了很高的评价。 但是在我看来,黑格尔在意的到底还是艺术所承载的思想和见解,还如同他自己所说的:“美的艺术对于了解哲理和宗教往往是一个钥匙。”在他那里,艺术是用来表现的,是用 来表现真理的。而在尼采那里,根本就没有什么真理,而艺术是用来拯救人生的。 世界如此纷繁复杂,在没一个哲学家或是伟人能明白彰显什么就是真理的情况下,我 们情愿坚信尼采,也就可以坚信尼采。没真理,因为我们从未看见,所以不得不退出坚信 那所谓的彼岸。 尼采说艺术的价值不在于他揭示了真理,相反在于他遮蔽了真理,在真理面前保护了 我们的生命。在尼采看来,艺术只是一种谎言,但并不影响她的地位,她是高于真理的, 正因为她的存在,正因为她的欺骗,我们的人生才值得一过。 从前看完许许多多的悲剧,当然不是尼采所指的希腊悲剧,只是一些可悲的故事,甚 至就是些烂俗的夸张的故事,常常可以因此流泪,因此也可以疑惑为何哀伤如此却也引人 入胜如此呢?人们不是该正视哀伤与伤心吗,人们不是讨厌欢欣的体会吗?曾念至过哀伤也 能够引发乐趣的心理学方面的观点,但如尼采所说那不是美学层面的,我也指出那不是本 质的。从这本书里我才晓得,原来个体的吞噬所特别强调的就是世界意志的坚不可摧,就 是唤起了我们与世界意志的共感。 尼采似乎是崇尚虚无主义的,他的理论也让人相信虚无主义,但他不是消极的,从他 的文字里我们可以体会到那种斗志昂扬,士气高涨,信心十足的愉快感受。他告诉我们的 是酒神的世界观:由个体化的解除而认识万物本体是一体的真理,认识世界意志是坚不可 摧和充满欢乐的永恒生命,领会其永远创造的欢乐,并且把个体的痛苦和毁灭当作创造的 必有部分加以肯定。尼采的说法真的十分的撼动人心。他为人生所作的“辩护”精彩绝伦。这就是酒神精神,让人赞叹信服的酒神精神。

读书笔记合集摘抄大全(优秀10篇)

读书笔记合集摘抄大全(优秀10篇) 读书笔记合集摘抄大全篇1 暑假的假期里,我看了一本书,名字叫《爱的教育》。这本书是意大利作者亚米契斯著的书里内容非常有意思。 书里的主要内容是一个意大利四年级的男孩在一年中写的日记,每一篇都把爱表现得淋漓尽致,大至国家,小至父母,师长,朋友间。小说以一个小学生的眼光审视着这个世界的丑,恶,善和美,这本书把世界上最伟大的爱:父母之爱,同学之爱,师生之爱都体现了出来。 世界上最伟大的东西就是爱人,人人之间也都有爱。 这本书是想通过爱来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要团结友爱,在日常的交往中最好互相尊重,让人人都平等。 读书笔记合集摘抄大全篇2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一个叫法布尔的人,特别喜欢昆虫,于是他把观察到的昆虫都写了下来,因此有了《昆虫记》这本书。书里介绍了许多不同种类的昆虫,他们习性各有不同,看完这套,让我觉得这个世界太奇妙了.这些微不足道的小昆虫有着许多奇妙的本领,他们很勇敢地接受了大自然的考验,努力地生存,这很值得我们学习。 法布尔写的昆虫非常形象、生动。他用了拟人、比喻、夸张的手法,把蜜蜂比喻成聪明的猎人;蜘蛛还会建造房子;有一种叫步甲的虫子最爱装死来保护自己;还有会唱歌的蝉,一到夏天就唱个不停......读到书中那些生动活泼的文字,这些昆虫就立刻出现在我的眼前。

这本书让我大开了眼界,学会了仔细观察、反复试验、绝不放弃的科学方法。我多么渴望像法布尔那样,到知识的海洋中去遨游,到科学的世界去探索,去揭开自然界中的一个又一个奥秘,为人类造福啊! 读书笔记合集摘抄大全篇3 从很久以前,就在书店里看到过《茶花女》这本书。但是,我从来也没想要读它。甚至在四天前,我都没有这个想法。但是,我的确是在四天前开始读这本书的。所以,绝对是一个我自己都没想到的意外。 是爸爸把这本书拿给我的。 在开始读之前,我看着书的封页想,这么薄啊,一个星期就能读完。因为是假期,我把大部分时间都放在玩上面了。只有在晚饭后等待看电视的时候才会记得看看。所以我决定用一个星期来读。(不然的话,四个小时就能看完)。 我猜测着书的内容,茶花女?应该是讲一个农家女的吧?讲一个农家女勤劳忙碌无奈幸福或是悲惨的一生,也许幸福而终,也许劳累致死。 但是,当我开始读的时候,我就发现,*的开始是在巴黎,一个大城市,而非偏僻的乡下。当我发现,茶花女并不是我所想像的那样而是一个受人供养甚至可以说是__女的女人时,我真的很惊讶。甚至有一些鄙视她。 直到读到阿尔芒的出现,我更惊讶他居然为了一个这样的女人而哭成那个样子。后来,读到阿尔芒成为玛格丽特情夫,并为她作了那些事时,我更是觉得阿尔芒简直是堕落。我并没有看到玛格丽特的爱。也许,我和阿尔芒的父亲有相似的看法吧?

文学_蒙田随笔读后感

蒙田随笔读后感 蒙田随笔读后感1 这本书的作者是十六世纪的人,距离现在已经有四百多年了,但是这本书完全看不出跨越四百年的巨大鸿沟,在今天看来依然受益匪浅,只能说真正的智慧是不会被时光打磨渐渐消逝,反而经过时光的验证更加让人深信不疑。 随笔,既然是随笔,顾名思义就是想到什么写什么,随性留下的笔录。这本随笔集现在有很多个版本,无数知名译者为这本书贡献过自己的汗水,将蒙田的智慧火花毫无保留、原汁原味的传递给读者。感谢这群默默奉献的伟大译者,要知道读者买书往往都是冲着作者去的,很少有人注意到译者,他们掩盖在作者的光芒下是连接中西方文化的桥梁,借此机会,向他们致敬。 言归正传,蒙田随笔是一本生活的哲学书,它不像其他哲学书那样深奥而晦涩难懂,这本书就像一个胡子花白,脸上每一条皱纹都藏着岁月痕迹的老爷爷,整张脸黯淡苍老,唯有眼睛透露出历经世情的睿智与豁达。这本书适合夜深人静的时候,在灯下阅读,因为白天的浮躁无法让人静心思考,只会让人越看越心烦意乱,夜晚的安静和孤单满足了思考的条件,能让人静静聆听这位爷爷慢慢向你诉说生活的哲学,给你迷茫的心指明方向,让你的灵魂体会生活的奥妙。 说了这么多都是空话,接下来我们就“空壳的麦穗才会趾高气扬”这一章节谈谈我自己的看法。书中这样写道:“真正有知识的人的成长过程,就像麦穗的成长过程:麦穗空的时候,麦子长得很快,麦穗骄傲地高高昂起;但是,当麦穗成熟饱满时,它们开始谦虚,垂下麦芒。”这句话的比喻多么形象。中国古代道德经有句话叫“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意思是越好的音乐越寂静无声,越好的形象越飘渺无形,这句话是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人的成长就是一个从无知到有识的过程,我经常能看见小朋友一副小大人形象的给别人讲一些浅显的道理或者故事,一般我们只觉得小朋友可爱,至于那些道理和故事,难道真的不懂吗?但如果换成一个成年人,他在大街上公共场合大声说一些似是而非的道理,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欣赏,人们只觉得他无知而愚蠢。因为一个有学识有教养的人是不会在大街上以“传授知识”的理由来获得别人的尊敬与赏识。俗语说半瓶水晃荡一瓶水不响,就是这个道理。 谦虚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美德,中国人千百年来的风骨与气节都融入那句胜利之后还低头抱拳的“承让承让”中,谦虚不是懦弱,谦虚不是自大,谦虚是经过沉淀之后的光芒内敛,谦虚是竹子压不弯折不断的筋骨。蒙田的博闻强识和他对于生活的领悟理解都写在书里了,这本书可以当成人生的指路明灯。 蒙田随笔读后感2 和培根、帕思卡尔的作品并称三大西方经典的蒙田作品以率直真诚的特性赢得了很多美誉。蒙田是法国思想家、散文家。他把读书心得、旅途见闻、日常感想记录下来,日积月累成《蒙田随笔集》(或译《随感录》)。《随笔集》3卷共107章,各章长短不一,结构故意松散自然,并不要求勉强统一,彼此连贯:内容包罗万象,天文地理、草木虫鱼,无所不谈。蒙田不囿于渊博的书本知识,能结合个人的生活经验,融会贯通,形成他独特的思想意境与艺术风格。 我一直以来,很喜欢读蒙田的作品。他的作品十分耐读,风格也很平易近人,如同他的性情一样。他是个心态很平和的人,生活作风也很低调,但这并不能说他缺乏个性。他的作品不多,只有三本《蒙田随笔》,如果你不停地读,只需一两个星期,就可以把它读完。读完一遍后,你可能还想再细细品味一下,之后,你可能会明白我喜欢它的原因。在闲暇时翻阅此书,会让人心情平和,在作者悠闲随意的笔间慢慢体验人生,思考生活,像一杯茶回味悠长。虽然是十六世纪写成的书,而且书中引用了大量古希腊和古罗马的事例,以及哲学家、历史学家、诗人的词句,即使这样,在现代人眼里,却一点也不嫌艰涩。谈起问题来,娓娓

《蒙田随笔》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

《蒙田随笔》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 《蒙田随笔》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收集的《蒙田随笔》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曾经听人说过,读书也要讲缘分。假设是你读了某本书,必是与它有缘。我很是赞同,因我之前是从未听过蒙田这个人,更是不知道有《蒙田随笔》一书。机缘巧合地,我在浏览网页的时候读到蒙田的一句语录,颇为震撼。“那些明了丧失生命并不是件坏事的人,肯定会坦诚自假设的面对生活中的任何事情。”后来,我便开始了解蒙田,开始读《蒙田随笔》。 我不敢说我能够把蒙田的思想参透,但是每读到一些见解独到的地方,我也会有强烈的共鸣。蒙田是一个智者,一个思想家,他无时无刻都在思考,关于生命,关于人类的种种感情。 在这个愈发喧嚣的社会,人们显得越来越急躁,越来越抵挡不住名利,金钱的诱惑。还有多少人愿意安安静静的捧一本书,慢慢品读,慢慢感悟呢?我想,很多商业人士更愿意分秒必争地去应酬,因为对于他们而言,一分钟可能就会是一百万的交易,就可能为自己或者提高声望。因此,他们又怎么可能会腾出如此“珍贵”的时间去看一本书呢?而《蒙田随笔》中谈到论荣誉,其中是这么写道的:“自以为是者的名声看起来多么美好,这动听迷人的声音,不过是一曲回声,一幅影子般的虚无缥缈的梦境,微风一吹,它就销声匿迹全无踪影。”所谓名声,荣誉,也只不过是过眼云烟。

太过看重的话,只会成为一种束缚,挣不脱,也放不开。假设人的一生都在追逐这些徒有虚名的东西,那么很多值得我们去珍惜的人或情感都会被忽略了,也许等到走到人生的尽头时,回头一看,才发现其实这一生过得太匆忙,什么都没有得到,除了那些虚名。 《蒙田随笔》中还谈到无所事事。原文是这样的:“如果不让大脑有事可做,有所制约,它就会在想象的旷野中驰骋,有时就会迷失方向。”作为大学生的我,实在感到羞愧,因为我就是一个无所事事的人。我常常让大脑放空,宁愿发呆,也不愿找些事情让我的大脑做,于是它就常常迷失方向了。其实,我相信如今的很多大学生也是无所事事的,因为他们坐在电脑前,刷着微博,又或者看着电视剧,大脑里面又在想些什么呢?我想答案应该是没有的。很多时候,我们不是没有时 间去思考,而是懒得去想,以一种逃避的方式去面对问题,面对世界。世界越是喧嚣,我们越是要克制住自己,腾出一些时间,让自己静一静;找一些事情,给大脑做一做。可以是静静地读一本书,并且得出一些感悟;又可以是反省一下自己,“三省吾身”,不断地完善自我。这样人生就会充实了一些,就不会是无所事事了。 蒙田随笔中还谈到其他一些关于人与人的交往问题,谈到如何交流,谈到关于死亡等等,思想开阔,见解独到。先抛开里面的内容不说,一个人假设是能够静下来想想事情,思考问题的话,那至少还会有属于自己的一些想法,不会那么轻易地随波逐流。在喧嚣的世界中,能够为自己觅一方静土,那么人就不会那么急躁了。

欧也妮葛朗台读书笔记摘抄好词好句及感悟赏析

欧也妮葛朗台读书笔记摘抄好词好句及感 悟赏析 导读:读书笔记欧也妮葛朗台读书笔记摘抄好词好句及感悟赏析,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欧也妮·葛朗台》是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的小说,讲述了金钱和资本主义的罪恶,不仅泯灭人性,而且对女主人公欧也妮的爱情产生了恶劣的影响,而这一切都是作者对当时社会的批判。读了这本书,让我感悟最深的是,要让金钱为自己的生活服务,而不是为了金钱抛弃真善美,想必你读过之后,一定也会深受启发的。 欧也妮葛朗台读书笔记摘抄好词: 前所未有、拼手抵足、兼而有之、起伏不平、流连忘返、春意盎然、喜笑颜开、浮想联翩、守口如瓶、防意如城、按部就班、含糊其辞、长篇大论、微不足道、一帆风顺、明争暗斗、家喻户晓、喋喋不休、面目全非、肆无忌惮、搔首弄姿、有一说一、守身如玉、五体投地、小心翼翼、可怜巴巴 欧也妮葛朗台读书笔记摘抄好句及感悟: 1、摘抄:几乎所有的少女都相信外貌的暗示,以为人家的心地和外表一样美…… 赏析:爱美是人的天性,这无可厚非,但女性会更多的受到外貌的影响,产生更多的好感,在心理上,她们会对第一印象给与更多的

好评,那么更多的就表现在外表上,而这时极其不理智的,内心和外表并不统一,值得所有女孩子思考和重视。 2、摘抄:精神生活与肉体生活一样,有呼也有吸:灵魂吸收另一颗灵魂的感情来充实自己,然后以更丰富的感情送回给人家。人与人之间要没有这点美妙的关系,心就没有了生机:它缺少空气,它会受难,枯萎。 赏析:这段文字是作者对精神世界的思考,也阐述了社会活动中,人与人之间因为情感产生的细微关系。作者是要告诉我们,一颗阴暗的心永远撑不起一张灿烂的脸,虚伪的内心和邪恶的精神生活会让人走向极端,步入泥淖之中。因此我们要保持精神生活的健康,让自己活得有精气神,向往阳光和积极的追求幸福,你的正能量也会传递给身边的人,并且会得到回馈。 3、摘抄:在虔诚的气氛中长大的少女,天真,纯洁,一朝踏入了迷人的爱情世界,便觉得一切都是爱情了。 赏析:少女的内心世界是纯洁和天真的,因为缺乏社会经验和阅历,他们对爱情的感知很敏感又觉得新奇,因此一旦进入了爱情世界,就会深陷其中,但如果因为自己的不理智和不成熟导致对人的认识不够,可能会给自己带来一生的悲痛,这是极其悲哀的。 4、摘抄:人类所有的力量,只是耐心加上时间的混合。所谓强者既有意义,又有等待时机。 赏析:巴尔扎克通过这句话反应了强者的本质,在形形色色的人当中,总会有强者,也有弱者,而之所以是强者,不过是他们具有超

悲剧的诞生

《悲剧的诞生》读书笔记 文学院 人文科学试验班 陈春华 2009300000037 【注:读本为三联书店1986年版《悲剧的诞生·尼采美学文选》,周国平译。目前仅读《悲剧的诞生》此一篇目,本读书笔记是对篇而言,而非整本文选。主要整理书中观点,“【】”中是自己的联想、感触或疑问。】 按:读这部著作着实不易,持续两周不止的时间都处于对其理解的困惑之中。在并未理解透彻的情况下读完却仍一无所知,只好反复地读。写读书笔记只能尽量阐述我对尼采在书中的思路和对其中一些问题比较浅薄的理解。另(感想):这本书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感受和新的震撼;每一句话都蕴含深意;每一个字都很美。在这里要把之前盲目从众而对尼采加的备注“疯子”删除掉,换成“强大的人”。 1.首先梳理一下整本书大致的内容框架: 全书共25节,第1节至第15节讨论了古希腊艺术的起源、发展,悲剧的诞生,悲剧的主要特征,悲剧的灭亡等问题。第16节至第25节的主要内容是:结合近代文学艺术和文化的发展,尤其是结合近代德国艺术与社会的现实,讨论了悲剧与音乐艺术形式的关系,悲剧的再生,以及在悲剧的再生中德意志民族所起的作用等问题。聊以我拙劣的理解来为各小节归纳一下大意,以整理作者思路: 第1节:引入、解释日神和酒神及其艺术力量(笔记重点) 第2节:日神与酒神的和解及希腊的酒神节艺术 第3节:阐释希腊人的日神文化 第4节:日神的适度与酒神的过度——二者的斗争与联盟 第5节:日神与酒神结合的艺术作品——抒情诗 第6节:抒情诗与音乐精神(诗歌是语言对音乐的模仿) 第7、8节:希腊悲剧的起源(笔记重点) 第9节:希腊的乐天:俄狄浦斯;积极的罪行:普罗米修斯 第10节:悲剧:神话在酒神手上的回光返照 第11节:希腊悲剧的灭亡:欧里庇得斯的悲剧 第12节:欧里庇得斯的第二个观众;苏格拉底倾向 第13节:对苏格拉底的分析 第14节:苏格拉底乐观主义辩证法对悲剧的影响——使其丧命 第15节:对科学的批判:科学最终要回归艺术(笔记重点) 第16节:音乐与形象、概念的区别;音乐与悲剧快感 第17节:音乐精神;悲剧因之夭折的反对力量(科学精神) 第18节:苏格拉底文化中的灾祸 第19节:歌剧:理论家的产儿、音乐的摧毁者;当代世界的酒神精神:德国音乐 第20节:悲剧的再生 第21节:悲剧再生的意义;悲剧与音乐的关系;悲剧的效果(与话剧对比) 第22节:悲剧的效果(对观众);审美听众再生(与批评家对比) 第23节:神话的再生 第24节:悲剧神话;悲剧神话如何创造审美快感(非道德快感) 第25节:结尾,酒神与日神的中和作用 对欧里庇得斯、苏格拉 底的批判(笔记重点)

悲剧的诞生读书笔记

悲剧的诞生读书笔记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悲剧的诞生读书笔记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悲剧的诞生读书笔记 一、赫拉克利特:人间智者 人居世间如扁舟行于沧海,时刻面临着孤独与虚无的恐惧,然而恰恰是为了克服这样的恐惧,“伟大者必须永恒”却成了人类发自肺腑的执着呼唤。似乎,惟有借自己的成就与名声方可超越时间与死亡,永远被后代铭记,惟有伟大者的永恒能够使生存显得可以理解,惟有“不朽”可以给予人生一个合理的明证。对永生的渴望,铭刻在沧远的人类文明史之画册。 在追寻永恒的队伍之中,哲学家是最勇敢的骑士。禀赋卓异的哲学家骄傲地轻视当下,略过一切瞬间即逝之物,将所有厚望寄托于永恒的真理,修建起固若金汤的自足的城墙,独自朝拜通向不朽之途。 赫拉克里特,真理追求者中最后一位最光彩夺目的人间智者。这位孤独的隐士深刻地洞察了世界变化与毁灭的无常,因而不仅对别人的真理和真理探询不感兴趣,更截然不同于别的哲学家对名声的热衷,他像一个失去大气的星体,面对众人时只会厌恶地转身而去。然而赫拉克里特鄙视名望,却并不否定他自己的永恒真理。“认识自我”乃是一种必须,自我所认识到的真理以及那个认识真理的自己依然是人类智慧的顶峰所依然推崇的固守。 二、奥林匹斯诸神:纵乐的众相 希腊神话里首先浮现的神邸是奥林匹斯神巍峨壮美的'形象,是诸神与泰坦巨神的战争。奥林匹斯神完全不具备宗教神的高尚、圣德、悲悯或爱怜,而浑

然是人自身的升华。快乐、自信、意气昂扬的诸神翻泰坦帝国、杀死巨怪。如同从荆棘丛中长出玫瑰花那样,由于阿波罗的美的冲动,原始泰坦诸神的恐怖体系经过几个渐进的过渡阶段,演化成奥林匹斯诸神的狂欢体系。 尼采称阿波罗为“众神之父”,荷马的阿波罗、奥林匹斯神的孔武有力与阿波罗理性的法则是希腊神话提供的第一种面对苦难人生的智慧生存,同时提供了一种“神正论”式的证明生存的方式:阿波罗以其崇高庄严的姿态向我们表明,人们多么需要这整个痛苦世界,它促使个体人产生得到解救的幻觉。强烈的幻觉和乐观的幻想,朴素而壮美,为荷马式的人提供了想象性的救赎。 众神自己过了人的生活,从而为人生作了辩护。阿波罗与奥林匹斯诸神的确能够解释人生的苦难与生存的正当性:希腊人证明生存和世界正当的方式就是让自己的每一种生存方式都可以在神的世界中找到对应的神的生存方式。荷马所构筑的这一体系使希腊人得以在神邸的明媚阳光下生活,连叹息也成了生存的颂歌。然而,原初泰坦的精神虽然暂时被压制和掩盖,却并没有被彻底消灭,阿波罗/奥林匹亚诸神的胜利仅仅是暂时的和局部的,只有在多立克国家和多立克艺术之中,在对泰坦的、野蛮的本性的不断抗拒之下,才形成了阿波罗神真正的“永久军营”。然而泰坦只是在安详庄重的阿波罗的体内作暂时的喘息,力量积蓄充分之时,阿波罗神已然溃不成军。 三、普罗米修斯:叛逆之神 如果说奥林匹斯神打败泰坦巨怪的神话依然是阿波罗智慧的集中体现,那么在普罗米修斯的故事里,充满张力的精神冲突已经凸显,奥林匹斯的神山本身亦已开始悄然坍塌。普罗米修斯为人间盗来火种,火作为一种新兴文化的守护神,同样是智慧的象喻,然而对人类满怀伟大的爱的普罗米修斯却被宙斯缚于山崖,

悲剧的诞生读书笔记范文

悲剧的诞生读书笔记范文 一、赫拉克利特:人间智者 人居无常如扁舟行于沧海,前夜虚无面临着孤独与虚无的恐惧,然而恰恰是为了难以克服这样的恐惧,“伟大者必须永恒”却成 了人类发自肺腑的执着呼唤。似乎,惟有借自己的成就与名声方可奈 何超越时间与死亡,永远被后代铭记,惟有伟大者的永恒能够使生存 显得可以理解,惟有“不朽”可以给予人生一个合理的明证。对永生 的渴望,铭刻在沧远的人类文明史之画册。 在追寻永恒的队伍之中,法学家是最勇敢的骑士。禀赋禀赋 卓异的哲学家骄傲地轻视当下,略过一切瞬间即逝之人,将所有厚望 寄托于永恒的永恒,修建起固若金汤的自足的城墙,独自朝拜通向赞 颂之途。 赫拉克里特,真理追求者中最后一位最光彩夺目的人间智者。这位孤独的隐士深刻地洞察了世界与毁灭的无常,因而不仅对别人的 真理和真理探询不感兴趣,更截然不同于别的哲学家对名声的热衷, 他像一个变弱大气的星体,面对众人时只会厌恶地转身而去。然而赫 拉克里特鄙视名望,却并不谬论他自己的永恒真理。“认识自我”乃 是一种必须,自我所认识到的真理以及那个巅峰认识真理的自己依然 是人类智慧的顶峰所依然推崇的固守。 二、奥林匹斯诸神:纵乐的众相 希腊神话里首先浮现的神邸是阿瑞斯神荷马史诗巍峨壮美的 形象,是诸神与泰坦巨神的战争。奥林匹斯神完全不具备宗教神的崇高、圣德、悲悯或爱怜,而浑然是人自身的升华。快乐、自信、意气 昂扬的诸神翻雷神帝国、杀死巨怪。https://www.360docs.net/doc/9019180517.html,如同从荆棘丛中 长出玫瑰花那样,由于阿波罗的美的冲动,原始泰坦诸神恐怖评价体 系经过几个渐进的过渡阶段,演化成夏夜奥林匹斯诸神的狂欢体系。

尼采称阿波罗为“众神之父”,荷马的阿波罗、奥林匹斯神 的孔武有力与阿波罗非理性的法则是希腊神话提供纵然的第一种面对 苦难人生的智慧生存,同时提供了一种“神正论”式的证明生存的方式:阿波罗以其崇高庄严的姿态庄重向我们表明,人们多么需要有这 整个痛苦世界,它促使个体人产生得到解救的幻觉罪恶感。令人不安 的幻觉和乐观的幻想,朴素而壮美,为荷马式的人提供了想象性的救赎。 众神自己过了人的生活,从而为一生作了辩护。阿波罗与奥 林匹斯诸神的确能够解释人生的苦难与生存的正当性:希腊人证明的 和世界正当生存方式就是让自己的每一种生存方式都可以在神的世界 中找到对应的神的生存方式。荷马所构筑的这一体系希腊人得以在神 邸的明媚阳光下生活,连叹息也成了生存的颂歌。然而,原初泰坦的 精神虽然暂时被压制和掩盖,却并没有被彻底消灭,阿波罗/奥林匹亚 诸神的胜利仅仅是暂时的和局部的,中其只有在多立克国家和多立克 艺术之中,在对泰坦的、野蛮的本性的不断抗拒之下,才形成了阿波 罗神灵真正的“永久军营”。然而泰坦只是在安详朱庇特庄重的阿波 罗的体内作暂时的喘息,力量积蓄充分之时,阿波罗神已然溃不成军。 三、普罗米修斯:叛逆之神 如果说奥林匹斯神打败泰坦巨怪的神话依然是阿波罗智慧的 集中体现,那么在普罗米修斯的故事里,充满亲和力的精神冲突已经 凸显,奥林匹斯的神山本身亦已开始坍塌。普罗米修斯为人间盗来火种,火作为一种新兴文化的守护神,同样是才智的象喻,然而对人类 怀著伟大的爱的普罗米修斯却爱被宙斯缚于山崖,普罗米修斯的神话,一方面开始集中表现了“勇敢的个人的无限的痛苦”,另一方面则表 达了“神的困境”,乃至“对战神末日的预感”。普罗米修斯是一位 叛逆的神,他虽然属于“阿波罗的父系”,却又是“狄俄尼索斯的面具”。 而对于人类而言,火燃点了蒙昧的世间,反而被视为对自然 与神灵的侵犯,于是在跃起回首的那一瞬间,人洞见了这智慧中饱含

《悲剧的诞生》读书笔记

悲剧的诞生读书笔记 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模仿方式是借人 物的行动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 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已经提及了悲剧与酒神的概念,而在尼采这里,已将这一 概念深化,尼采认为艺术的两种形式便是日神和酒神。日神精神告诉人们:就算 人生是一场梦,也要有滋有味的做下去;而酒神精神则告诉人们:即便人生是幕 悲剧,也要有声有色地演好这幕悲剧,不要失去了悲剧的壮丽和快慰。这不仅体 现了尼采的文艺观,也体现了他的对于人生,对于生命的思考。 “一个如此解放的精神,怀着喜悦和依赖的宿命论立于天地之间,这样的信 念是一切可能的信念中最高的,我称之为酒神精神。 甚至在生命中最艰难的问题上肯定生命,在生命最高类型的牺牲中为自身的 不可穷尽而欢欣鼓舞。”从这段精辟的话语中我们确实体会到了,关于文艺与生 命的哲学。 《悲剧的诞生》是一部伟大的著作,体现了尼采的文艺观,美学观,生命哲 学观等等,以下就这部著作谈谈自己的看法。 尼采(1884-1900),德国著名的哲学家,诗人,他的主要思想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日神与酒神;艺术的形而上学;悲剧的世界观;审美的人生;醉与强意志力;艺术生心理学;美与美感;瓦格纳与现代文化;音乐与诗;艺术家及其创作等。

当然我们对于他的思想还是很难理解的,就关于悲剧而言,我们的印象很深刻,在第一节中,开门见山地指出了悲剧源于酒神精神与日神精神的结合,接着 便阐述了日神倾向与酒神倾向的涵义。 日神阿波罗是光明之神,造型之神,它把光辉洒向万物,使万物呈现美的外观,成为个体化的光辉形象。主要体现为造型艺术,如雕刻,绘画等,以及大部 分的文学,史诗,神话都是日神精神的体现。 酒神狄奥尼索斯则象征着情欲的放纵,说到酒神我们肯定会联想到“醉”, 而尼采恰恰就用一个“醉”字来表达了这种迷狂,在此他用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一个人若把贝多芬的《欢乐颂》化作一幅图画,并且让想象力继续凝想数百万 人颤栗着倒在灰尘的情景,他差不多就体会到了酒神状态”,这样的状态让人无 限的向往,而酒神精神就表现为悲剧,而在德国浪漫主义诗人看来,悲剧作为最 高的文学艺术形式,它的灵魂不在于故事情节,而在于表现了诗人的灵魂,在于 抒情。尼采则发扬了这种说法,认为,悲剧和抒情诗的内容都体现了酒神精神。 第一节就提出了这两个概念,即“梦”与“醉”,直接说明了这两种艺术表 现形式。 第二节到第五节主要讲了以希腊悲剧为代表的艺术,借日神与酒神两种艺术 力量形成的过程,处于酒神状态和神秘自弃中的艺术家“通过日神梦的影响,在 一幅隐喻式的梦中图景里”进行创作。 在这个部分中,尼采举了希腊人的例子,亚里士多德说的“模仿自然”,也 就是能够正确评价希腊艺术家同其原型之间的关系;而尼采又把“做梦的希腊人 看做许多荷马,又把荷马看做一个做梦的希腊人”则是借荷马来阐述日神的象征。

悲剧诞生读后感(共6篇)

悲剧诞生读后感(共6篇) 第1篇:悲剧的诞生读后感 《悲剧的诞生》读书笔记 在尼采的世界观里,真理是无常和残酷的,任谁见了都了无生趣。但是,不同于叔本华停留于悲观主义,尼采以满腔的勇气要超越悲观主义,寻找生的意义。他把眼光放在了所有民族的典范——古希腊文化,攫取了日神与酒神两种艺术形态,并把酒神奉为最高的神祗。在他看来日神和酒神两种冲动都源于世界的真理,但是日神是希腊人用来掩盖残忍现实的美好形象,因为靠着日神的幻影保护,才免于直视血琳琳的真相,才能引诱人有活着的强烈欲望。但酒神却直接映出赤裸裸的事实。在酒神精神里的人,个体化原理崩溃,无生存意志,处于无意识的极大痛苦及无比快乐中。而悲剧的诞生就在日神与酒神的碰撞中。 尼采惊世骇俗的言论在于悲剧的破灭解释。本来日神与酒神精神都直接来源于大自然的感受,无关个人知识和经验,是大自然的回响。但是当科学观历史观追究因果关系和证据的时候,神话就破灭了。酒神赖以生存的乐土也就被毁了。 从酒神精神中产生的泯灭个体存在界限的冲动在庄严静穆的外观中得到调和,这就诞生了悲剧艺术。尼采把苏格拉底视作这种悲剧艺术的侩子手,认为苏格拉底所代表的对绝对真理的不懈寻求使人不再能够理解悲剧蕴含的内在酒神因素,世俗化的立场看待悲剧,从而把悲剧同占卜活动一起视作非理性的迷狂加以摒弃。苏格拉底代表了一种致力于认识世界的科学精神,然而=歌德这些近代思想家却也已证明了这种绝对化的认识本身存在着一条不可客服的界限,它至多能揭示抽象的概念,但对于音乐精神所潜藏的存在的真正内核,即先于事物的普遍性,科学认识无能为力。 苏格拉底式的乐观主义一旦遭遇它的这一界限,就立即转变为一种颓废的悲观主义,只徒然在种种现代的”非审美艺术”中聊以慰藉。尼采顺着这条线索展开了对现代艺术和审美理论中的道德取向与形象化风格的批判。他认为批评家所持有的道德论调建立在对酒神音乐的彻底丧失理解中,而近代歌剧及牧歌的流行则反映了把音乐当做是形象的摹本的艺术理解,这种理解使音乐完全脱离了要求融入存在之整体狂欢的酒神根基,从而只能导致一种孱弱退化的艺术形式。

杭电读书笔记查询

杭电读书笔记查询 《资本论》读书笔记 我所读的《资本论》是由人民出版社与xx年出版,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翻译的共有三册的著作。经过多日的阅读与学习,我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有了很深刻的认识。并且对于资本论本身也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与认识。资本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进行了最为全面的科学论证。我觉得,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员,我觉得非常有必要去理解和认识马克思的著作。 《资本论》是卡尔?马克思经济学说中最主要的著作,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的百科全书,更是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的巅峰之作。在资本论中,虽然有的方面我并没有很深刻的理解,对于很多概念也似懂非懂,但是这改变不了我对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通过对资本论的阅读,我知道了它是把逻辑、辩证法和认识论统一起来的。恩格斯曾经说过,自地球上有资本家和工人以来,没有一本像我们面前这本那样,对于劳动者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是我们现代全部社会体系所赖以旋转的轴心,这种关系在这里第一次作了科学的说明,而这种说明之透彻和精辟,只有一个德国人才能做到——这个人就是马克思,他攀登到最高点,把现代社会关系全部领域一览无遗。《资本论》就是这样一本书,一本能够影响到地球50%以上人口体系的一本著作! 在第一卷中,有几个地方还是令我印象深刻的。自从科技的开展,机器能够取代一局部的劳动力后,机器消灭了工作日的道德界限和自然界限。机器的产生能够造成资本的积累,使得社会的财富都集中在少数的资本家的手中,而且又由于机器代替了人们的工作使得相对过剩人口的大量存在,最终导致的是的扩大。人们开始抢工

作,并形成了资本家市场,在业人员不得不过度劳动,并且忍受资本家的财富,从而使社会财富越来越集中,贫富实现两级分化。而对于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来说,这是非常不利的。兴旺的生产力不能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不可否认的是,《资本论》是站在无产阶级的角度写的著作。通过这一卷的阅读,我反而产生了一些问题。社会主义国家,但是却不可防止的越来越大。这原本出现在资本主义的现象却出现在了我们社会主义国家身上。所以我觉得我还应该多多研读,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加深对《资本论》的理解。 因为《资本论》第一卷的中心是分析剩余价值的生产问题,第二卷的中心是分析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第三卷的中心是分析剩余价值的分配问题。所以由此可见,《资本论》是研究资本家如何榨取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以及剩余价值的实现和分配问题。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把政治经济学看成是研究财富的科学,马克思第一次确定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这是和资产阶级经济学根本对立的。所以这是在无产者角度的一本著作。 而通过第二卷的阅读,我明白了什么是剩余价值,劳动者的剩余价值是如何被资本家攫取的。增值是物质量的变化,物质转换了形势存在,而物质的量并没有变,所以说不发生增值。即使加入人工劳动的局部,人工劳动的价格也应该和人工劳动的价值相等,但是资本家为了获取超额利润增加了商品的价格,在交换的背景下人为的增加商品的价值,攫取劳动者的剩余价值。所以对于资本家而言,他们可以通过不劳而获的手段得到远超过劳动者的价值的财富,而《资本论》的第三卷讲了剩余价值的多种形态,我觉得这些都不是很容易理解的,只是粗略的有了概念。但是《资本论》的第一卷与

《伟大的悲剧》读书笔记

《伟大的悲剧》读书笔记 正文第一篇:悲剧的诞生读书报告关于尼采《悲剧的诞生》的读书报告和读书思考 读完《悲剧的诞生》,我是围绕以下三个步骤来对本文进行理解的,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悲剧的诞生》的主旨在于说明古希腊悲剧乃至整个古希腊艺术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悲剧这一审美范畴以及古希腊人用怎样的手段和方式去克服悲观主义。下面我将对文章展开理解与分析: 第一篇主要讲了悲剧的起源与本质——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的和解,并用梦与醉来比拟两种不同的艺术境界。 尼采首先考察古希腊悲剧产生的内在机制。他认为古希腊悲剧产生于阿波罗(日神)精神和狄奥尼索斯(酒神)精神的结合。阿波罗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太阳和光明之神,是希望与理想的象征。阿波罗作为艺术象征,掌握着人们心中幻象世界的假象,慰藉着漫漫人生远程中人们的疲惫心灵。而狄奥尼索斯是农业之神和酒神,是享乐、放纵的象征,具有酒神精神的人求助于投身太一而得到形而上的慰藉。 第二篇主要讲的是日神式的造型艺术与酒神式的非造型艺术的形成——日神之梦与酒神之醉相互对立。 这两种艺术力量来自于自然本身,在自然中找到立足点。我认为梦境作为一种幻象,他与创造者的智力水平、艺术修养无关。而醉境作为一种实象从人的性灵深处发泄出来,是一种自我抒发、自我解放与超脱。当内涌的酒神冲动与虚幻的梦神发生激烈碰撞时,自然灵性得到艺术性解放,达到“同一”。 第三篇主要讲的是在创造艺术冲动下,古希腊人利用艺术境界的美化作用创造了日神式奥林匹斯神界,借此找到对抗痛苦的法宝。 当古希腊人认识而且感觉到生存的可怕与恐怖时,他们构想一种幻境,凭一种强有力的幻象去战胜静观世界中阴森可怕的深渊和人类悲天悯人的脆弱天性,让原本悲凉的人生不觉转为快乐的音符。 第四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梦的意义;第二部分讲了梦与醉的对立,导致了古希腊伟大艺术—悲剧的诞生。 古希腊人通过梦境脱离苦海,完成自我的救赎。但梦神式的古希腊人尽管超脱,却无法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解脱,他必然离不开酒神的存在。酒神和梦神的对立,便因新陈代谢而相得益彰,这两种艺术冲动最终到了顶峰即古希腊悲剧的诞生。

《契诃夫短篇小说集》读书笔记12篇

《契诃夫短篇小说集》读书笔记12篇 《契诃夫短篇小说集》读书笔记12篇 《契诃夫短篇小说集》读书笔记(1) 范文一 契诃夫,19世纪末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情趣隽永、文笔犀利的幽默讽刺大师,短篇小说的巨匠,著名剧作家。他以卓越的讽刺幽默才华为世界文学人物画廊中增添了两个不朽的艺术形象。他的名言简洁是天才的姊妹也成为后世作家孜孜追求的座右铭。他的小说短小精悍,简练朴素,结构紧凑,情节生动,笔调幽默,语言明快,富于音乐节奏感,寓意深刻。 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通过幽默可笑的情节进行艺术概括,塑造出完整的典型形象,以此来反映当时的俄国社会。其代表作《变色龙》、《套中人》堪称俄国文学史上精湛而完美的艺术珍品,前者成为见风使舵、善于变相、投机钻营者的代名词;后者成为因循守旧、畏首畏尾、害怕变革者的符号象征。 范文二 在短篇小说《变色龙》中,契诃夫通过一个富于戏剧性的街头场面,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寡廉鲜耻、欺下媚上的变色龙的典型形象,对沙皇政权的爪牙们的专横霸道、欺压人民、阿谀权贵、看风使舵的丑恶行径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和揭露,同时也对小市民们的逆来顺受、安分守己、顺应现实的庸俗生活态度加以批判。

变色龙奥楚蔑洛夫是一个高度概括的典型形象,有着深刻的社会意义。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的沙皇俄国,在反动势力猖獗横行,社会上一片消沉死寂的恐怖气氛下,过去那些自诩进步的资产阶级自由派,都急于去适应现实,拼命宣扬规规矩矩的生活哲学,而民粹派也已抛弃了过去的革命传统,他们实际上是妥协了。至于广大的小市民,更是软弱消极、猥琐鄙陋,满足于和平恬静、奉公守法的庸俗生活。当时社会上见风使舵、迎合现实、背叛变节之风盛行,这种痼疾是反动的社会政治条件的产物。 契诃夫在短篇小说《变色龙》里,通过奥楚洛夫这个典型人物,有力地批判了这种丑恶的行为。奥楚蔑洛夫的形象具有广泛的概括性。他是一个专横的沙皇警犬,但同时也是一个见风使舵的变色龙。作为一个沙皇政权的走狗,他具有专制、蛮横、欺凌百姓等特点。但这只是他性格的一个方面。他同时还具有趋炎附势、对弱者耀武扬威、欺下媚上、随风转舵等特点。因此他也是一个厚颜无耻的两面派。这两方面的特点构成了他的完整的性格——变色龙。不过,这个形象的意义,远远超出了奥楚蔑洛夫这一类沙皇警犬这一特定的范围。在当时,这一形象塑造,无疑也揭露和批判了在反动政治条件下迎合现实、转向变节的妥协派和投降派。 《契诃夫短篇小说集》读书笔记(2) 《契诃夫中短篇小说集》读后感 没有明确的世界观的生活不是生活,而是一种负担,一种可怕的事情。 不同于那些挥毫泼墨千百言,扑朔迷离千万缕的史诗级经典,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