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学的基本知识——法制教育党课讲稿(55页)

宪法学的基本知识——法制教育党课讲稿(55页)
宪法学的基本知识——法制教育党课讲稿(55页)

宪法学的基本知识

(党课讲稿)

前言

今天我们大概花一点时间讲一下宪法学的一些基本常识的问题。我讲三个方面。

一、宪法的基本内容

第一个方面,宪法的基本内容。世界各国现在基本都有宪法,但是每个国家的宪法都还是有一些不同,有的国家的宪法有基本原则,总纲、序言,有的国家没有这些。有的国家有序言,有的国家没有序言;有的国家有总纲,有的国家没有总纲。但是所有国家的宪法都有一些基本的东西,基本有两大块的内容是不能少的,一个是公民权利,一个是国家权利。公民权利,我们基本将它概括为是人权,一个人的生命、自由、财产,这样一些最基本的权利,是我们宪法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我们经常说每个国家的宪法都有权利清单,我们将它称为“清单”,是因为它有一个罗列,从我国的宪法来看,从第34条开始,选举权被选举权,下来第35条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再下来人身自由,再下来宗教信仰自由,再下来劳动权、受教育权等,这一系列权利可以理解为是一个权利清单,这个清单在世界各个国家和宪法里都是有的,虽然范围有所不同,有的国家规定得更多

一些,有的国家少一些,有的国家规定得更详细一些,有的国家规定得稍微简单一些,但基本上有这样一个权利清单。这是宪法学的一个非常核心且非常重要的内容,是世界上各个国家宪法都必须有,而在宪法之前,即在封建专制的时代是没有公民权利的保障的这一块的。

第二个方面,关于国家的权力。国家的权力,从宪法上来看,它主要是要解决这么几个问题。一个是国家权力是从哪里来的,即我们经常所说的,人民授权,所谓人民主权,其含义是国家的权力是人民授予的,这和过去的我们说封建社会专制时代讲的是君权神授,是上帝、老天爷给的,这是他用以证明自己权力合法性的一种方式,而我们今天所讲的宪法上写的国家权力应是人民授予的,人民通过什么方式来授予?宪法其实是一个权力的契约,人民通过制定宪法来把自己手里的权力转送或转移给国家,那这是一个授权,国家权力的正当性何在?这和人民授权是有直接关系的,现在所有国家的宪法都标榜一个“人民主权”原则。人民主权其实是在讲国家权力的源泉,它的正当性的问题。

那人民把权力授予给国家以后,国家怎么行使?国家仍然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那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往往要把权力分散给各个国家机关,这是分权。现在世界各国都基本设臵有大体这样的一些国家机关,第一个是立法机关,在我国是表现为人大、人大常委会,在有的国家叫国会,如美国。再有的国家叫议会,如英国。立法机关,有的国家还分了两个院,如美国有参议院、众

议院,在英国有上议院、下议院,名称虽然不同,但大体的功能其实是差不多的。我国是一院制,立法机关只是一个机构,这样的国家在世界上也还是比较多的。

那除此之外,一般都还有行政机关,行政机关即是政府,在我国叫国务院,在有的国家,像英国、日本这样的国家叫内阁,其功能和职能也是大体相同的。

还有司法机关,如我国最主要的是人民法院,用以审判案件的,在很多国家的司法机关也都是指法院这个系统,大体分成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这样的一些划分,它是国家把自己的权力分散给各个国家机构,让这些国家机构去分别代表国家行使权力,所以在这个地方,权力的所有权应该是国家的。那国家机关拥有的只是使用权,如立法机关行使立法权的时候,它只是在行使立法权的使用权,但不能说立法权本身是它的,这个立法权本身应该是国家的,它只是代表国家在这里行使权力而已,所以这是分权原则。那国家通过把自己的权力分散分配给不同的国家机构,进而才可能去行使这些国家权力。那这些国家权力在行使的过程当中,他们不仅仅是做了一个分工,而且他们互相之间要有一种监督和制约的关系。

如我们经常讲人民要监督政府,但有时候仅仅有人民监督政府是不够的,因为人民通常他们都有自己的职业,如每个公民都有自己的职业和生活,他们监督政府的精力和时间往往都是有限的,所以在这个时候,除了人民监督政府以外,还有国家机关互

相之间要有一个监督各制约的关系,不仅仅是分工,而且他们还要互相制约。举例来说在我国人民法院里设了一个行政庭,在有的国家是专门设臵了一个法院是行政法院,它是专门的一个体系。那行政庭、行政法院做的工作是专门受理行政案件,那行政案件的含义是老百姓通俗所说的民告官,民告官是说老百姓在和政府打交道的时候,认为政府侵犯了自己的权利,那他有权利去控告,到人民法院的行政庭去控告,所以这个机制的设臵的含义和意义是,当政府侵犯公民权利的时候,公民可以到法院去告状,在这时候司法机关去帮助公民去替他们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所以在这里面也表现了司法机关对行政机关的一种制约。所以在此处,国家机关之间不仅仅是分工,而且还有一种制衡的关系在里边,这个体制也是非常重要。

那通过授权和分权,最后达到的目的是要限权(限制权力),任何国家权力都是应该受到一定的限制的,那这个限制首先来自于宪法,其次也来自于像其他的行政法等一系列的法律。那这些宪法和法律通过种种的措施来限制国家权力以后,使国家权力不那么任性,不太容易产生官僚主义或胡作非为,人是比较容易任性的,一个小孩子的任性会得到家长和老师的管束,一个人的任性,也会得到单位领导的适当制约,但一个掌握权力的人,怎么约束他能够不任性?特别是一个掌握国家最高权力的人,他怎么能够在行使权力的时候约束他不任性?这个不仅仅要靠他自身的道德自觉,而且要靠一种制度的约束,要有一种外力的约束,

这才能起到一个真正的制约权力的作用,因为一个小孩子的任性,不会造成太大的伤害,但是一个国家的权力如果是非常任性的形式,他不受制约的时候,他给国家带来的灾难可能是非常深重的。所以从这一点上来看,宪法在约束国家权力,保障它能够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有节制地行使,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来行使权力,那这一条来说,宪法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世界各国的宪法都有这两方面的权力,一个是保障人权,一个是确认国家权力,并且进行分工和制约。那这两个方面对于宪法而言,哪一个是更重要的?保障人权我们一般认为是保障宪法的最终目的,我们宪法最终要实现的目标是保障人权,而约束国家权力,规范国家权力,其实只是一种手段。我们规范国家权力的时候,其最终目的,为什么要把国家权力进行分工,为什么要对国家权力进行制约?那最终目的都还是为了保障这个国家和社会里的每一个公民,基本人权要有保障,因为国家权力如果乱套的话,国家权力如果非常任性的话,国家权力如果不受制约的话,最终倒霉的还是每个公民,我们的权利将会受到很大的伤害,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分权也好,限权也好,授权也好,所有的国家的权力规范最终目的是为了保障公民的基本人权。

但有的人会提出来疑问说,在宪法当中不仅仅是中国的宪法,很多国家的宪法,从篇幅上来看,公民权利的条文相对来说是少一些,而国家权力的条文非常多,它往往是公民权力条文的一倍甚至几倍,既然说保障人权是其核心和最终目标的话,为什么它

的条文反而少。那保障国家权力的约束和规范既然是这个手段的话,为什么它的条文反而非常多和复杂?宪法在这个地方保障公民权利作为一个目标,但它的重心其实是放在如何规范国家权力上。国家权力的行使其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那怎么样将它分配得合理,怎么样让它制约得恰到好处,制约得过分了也不行,如果把所有国家的权力都制约得不能动弹,那给他的限制很多,让他无法行使了,那这样的话也没有达到人民要通过国家权力来保障自己利益的一个目的。所以,国家权力的分工要科学合理,这里面涉及到很复杂的问题。所以宪法花了很大的精力去设臵国家权力的体制,那国家权力的体制设臵得好了,公民权利才能有保障,这个体制如果设臵得不好,设臵得过于粗糙,那公民权利就会存在受到侵犯的可能性。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宪法花了大量的条文和精力来研究国家机构,来分配国家权力。这并不意味着,说明它保障国家权力是其最终目的和最高目标。

所以从这一点上来看,宪法为什么是近代社会才有的,在封建社会里,在过去的专制时代里为什么没有宪法?是因为在那个社会里边,它的最高目标是保障皇权,而不是保障人权,它不是为了保障每一个公民的基本权利,而是为了最终地要保障王朝世代的存在,如大清王朝,所有的法律,所有体制的设计,都是最终为了要保持大清王朝的存在和政权永远掌握在他们手里,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其目标是不一样的,所以这是现代宪法产生以后它的一个最高目标,是要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他把公民的

基本权利放到了首位,国家权力只是一个手段了。

那在中国的专制时代的封建社会里边,为了保障皇权的统治,权力下面也是有分工的。中国古代的时候有封建的体制,国家机器也是非常细致的,如吏部、刑部,其权力分工也很密切,但是它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保障人权,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保障皇权,同时它还有一个和现代宪法很重要的区别是它的最高权力是没有分工最高权力下面可以分工,如下面的地方上,在皇权下面的部分,它是可以有非常细致的分工的,但所有的这些分工不是我们现代意义上所说的分权,它只是一个手段,是维护皇权的一个手段,那国家的最高权力(皇权)是不分的,如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所有的军事权,所有的权力掌握在皇帝一个人手里,所以他的最高权力是部分的。

而现在宪法的民主体制下,它要求国家的最高权力是要有分工的,如最高的行政权掌握在政府的手里或有的国家叫总统,有的国家叫总理,那最高的立法权是掌握在议会的手里,立法机关。那最高的司法权掌握在法院的手里,那没有一个在他们之上还有一个能够统一领导他们的皇权,这是不存在的。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宪法不仅仅是一个根本法,而且它还是一个民主法。所谓根本法的意义是,一讲到宪法的时候,大家很自然地就想到一句话,“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这句话没有错,但这句话只是讲了宪法的一个方面,它只是讲了宪法的一个特点,这个特点,它讲的是国家的法律体系,一个国家肯定

不止有一个法律,也不止有一个层次的法律,往往它的法律是很多层次的,我们基本可以将它列为一个三角形。

在国家的法律体系的三角形里面,最上的这一点是宪法,再下来是法律,是这样一个三角形。最上面的是宪法,再下来是法律,法律在我国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基本法,这是全国人大制定,再下来是普通法律,这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再下来是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以及国务院各部位制定的行政规章。那再下来是各个地方制定的省人大常委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省政府制定的地方性规章。那这样的一个层次可以看到它是有一个阶梯状的,越到上面数量越小,越在下面数量越多,但越在上面,效率越高,那越到下面,它的效率越低。宪法是最高的,法律其次,再下来法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在这样一个层次里面,为什么宪法是根本大法?在这个体系里面,宪法是最高的法律。任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都不能和宪法相抵触。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从法律体系、法律位阶(“位”是“位臵”的“位”,“阶”是“阶梯”的“阶”),从法律位阶上来说,宪法是最高的。所以,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但从另外一个意义上来说,宪法还是一个民主的法律,它是以民主制度作为内涵的,这个民主制度就首先包括了它要保障基本的人权。同时它对国家权力是有分工的,是有制衡的机制在里边的,同时从国家的授权这个角度上来看,国家权力是人民授予

的,人民怎么授予的?通过选举。所以在公民权力里边,除了生命自由财产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权力是选举权,如果没有选举权的话,我们很难说这个国家是一个民主国家,这部宪法是一个民主的宪法,那选举权恰好是人民通过选举来把权力授予给了国家机关,如人民通过选举产生人民代表,在西方国家往往叫议会的议员,这样他就完成了权力的交接,这个权力本来是我的,再通过选举把这个权力委托给你了,由你代表我们去行使这个权力。那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选举权是连接公民权利和国家权力之间的一个桥梁,是一种手段。同样的,在有的国家,总统也是公民选举的。在我国,国家主席、总理,它的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再去选举的,人民代表是人民选出来的,人民代表代表人民再去选其他的国家领导人。所以在这个地方,这一套体制体现的是一个民主性的问题,如果没有这一些东西的话,没有保障人权作为根本标志,国家权力也没有保障人权的意志的话,那我们很难说这样的宪法是一个现代意义的宪法,是一个民主的宪法,而宪法除了有国家的根本大法这样的含义之外,它还应该有一个特点是,它应该是一个民族的法律,它应该反映民主制度,这里面包括选举制度,包括公民一系列的权利和自由,那还包括国家权力之间的合理分工,以及它们互相之间的配合、监督、制约和权力制衡的体制,即宪法学界通常所说的分权体制。所以,这是宪法的基本内容,宪法的基本内容是两大块,第一大块是保障公民权力,第二大块是规范国家权力。那我概括地讲它讲成,一个是人权,

一个是国权(国家的权力),以及它们两者之间的关系,谁为谁服务,谁是手段,谁是目的等,有这样的关系在里边。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宪法史

第二个问题,我国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历史,我们短暂地回顾一下。这里强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之前,我们由于时间关系在这里就不讲了,如我国第一步宪法性文件应该是清朝末年就有的,即1908年的《钦定宪法大纲》,后来还有孙中山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及后来北洋军阀、国民党统治时期、民国时期,都有宪法。那我们这里重点讲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几部宪法的历史。

(一)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首先是1949年的时候,我们制定了一部《共同纲领》,这个《共同纲领》应该是叫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它公布的时间是1949年的9月3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1949年的10月1号,在10月1号之前的前一天,这个《共同纲领》得以宣布。

为什么它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这里其实就要讲到宪法还有另外一个作用,我们通常说它的一个国家的出生证明。一个国家的出现,一个国家政权的更替,它要表明自己的合法性所在,权力是从哪里来的?在封建社会可以说君权是神授的,所以有正当性,但是在现代社会来说,这个权力必须是人民授予的,那人民怎么授予?通过制宪(制定宪法),通过宪法以后承认人

民通过一个宪法把权利授予给国家。当时的《共同纲领》起着这样的作用。

1949年的时候,中国共产党和八个民主党派进行政治协商,我们建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不能说是一个党建立的,如果说是共产党一个党建立这个国家的话,那这个政权的合法性是有疑问的,所以我们当时是联合了八个民主党派,和八个民主党派进行政治协商,召开了这样一个会议,在这个会议上我们共同讨论制定出来了一个纲领是《共同纲领》,以此作为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后来的成立才有其合法性所在。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共同纲领》,我们往往将它称为是一部临时宪法,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是因为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国家诞生的出生证明。在这个《共同纲领》里边,我们可以看到,它为什么叫纲领而不叫宪法?因为制定宪法是要召开制宪会议的,这个制宪会议严格地来说,应该是全国人民各个阶层选出自己的代表,然后来召开这样的一个制宪会议,我们大家商量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要建立哪些国家机关,如何授权,他们之间的分工又是怎样的,在这个宪法里面,人民要保留哪些权利,如自己的生命、自由、财产,我们基本的信仰自由,应该得到最基本的保障,国家机构建立以后是要保障我们这些权利的。所以这样一个制宪的过程在1949年来说,当时的条件还不是特别地成熟,因为当时军事斗争的特点应该是比较突出的,所以在当时的条件下,马上召开全国的制宪会议的可能性不太大,所以我们当时就采取了一种共产

党和八个民主党派联合来制定章程的这样一个方式。所以它制定出来的叫《共同纲领》。

那纲领和宪法的区别在何处?宪法也是一种法律,法律的特点是它的条文往往具有一些规范性,法律的规范性是指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这是一个法律条文的比较标准的模式。行为模式是指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法律禁止做什么,那法律允许做什么,法律后果是指如果法律禁止你做,你做了,那就要受到一定的惩罚,我们要承担一定的法律后果。那这个法律后果是很明确的,在刑法里,杀人应该怎么承担法律责任,故意杀人的判死刑或判无期徒刑。那民事责任里面也是说,如果损害了别人的财产,那应该承担什么样的后果,如应给予赔偿等。所以一个标准的法律条文是有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来构成的,但是在纲领里边,我们看到的《共同纲领》基本是由七章来组成的,这七章里边有六章基本是政策,只有一章是政权机关,和后来宪法当中出现的国家机构比较接近,分配了国家机关的权力,其他的基本是一些政策,如经济政策、军事政策、外交政策等一系列的文化政策,政策规定的特点往往是一种号召性的,如国家号召、国家禁止,但它没有后果,国家提倡、国家要怎样做,相对于法律的条文而言,它还是比较简单粗糙一些,所以这在建国初期也是可以理解的。

(二)1954年“五四宪法”

《共同纲领》制定出来以后,到了1954年就制定了第一部正式的宪法,即1954年宪法,这个宪法一个是当时我们和斯大

林的建议也有很大的关系,斯大林当时建议我们《共同纲领》还是不足以起到完全宪法的作用,他说国际社会,西方国家会因此来攻击你们,因为你们没有搞普选,因为只是共产党和八个民主党派联合,并没有真正通过民选产生代表来组建有关的国家机构,来制定宪法。所以,后来我们也接受了这个建议,就有了后来的1954年宪法。

1954年宪法是在1953年全国实行了大规模的选举,我们的选举法是比宪法要出现得早的,1953年我们有了第一部选举法,1953年选举法出来以后,从基层到全国到各个地方,从乡这一级开始到县到省到全国,一层一层的人民代表的选举,这样组成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那在这个基础上。后来1954年9月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产生以后就讨论并且通过了这样一部宪法,即1954年宪法。

我们看1954年宪法和《共同纲领》相比较,它的内容要规范多了。首先它的章节上来看,它有第一章总纲,总纲其实和《共同纲领》里边的政策性条文比较接近,总纲是往往政策性的内容要多一些,但是随后它下来有两章,一张是国家机构,把国家权力分工得比较细致了。

我们现在的国家权力的框架基本是在1954年宪法的体制上构建起来的,如全国人大、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这个模式是在1954年宪法当中奠定的。下来还有一张是公民权利,公民权利也是一条一条往下罗列了权利清单,

罗列了十几条,这也就显得比较规范。像《共同纲领》里面,它只是在总纲当中涉及到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时候只有五个条文,其中有一条是讲义务,所以相形之下,法律的规范性来说就不够。1954年宪法比《共同纲领》前进了一大步。

1954年宪法的长处是比较明显的,在当时的条件下,这部宪法是一个很不错的宪法,后来1982年宪法制定的时候是以1954年宪法为基本蓝图的,以它为基础来制定的,而不是以1982年之前的1978年(为基础),而是以1954年宪法为基础来制定的。那这说明了1954年宪法,后来经过了30年以后,在80年代重新得到肯定,以至于我们今天看1954年宪法的条文都还是制定得比较好的。1954年宪法,从条文上、规范上来说,都是一部比较好的宪法,它最大的悲剧在于它没有很好地实施。

50年代后期,1957年“反右”,1958年“大跃进”,1959年庐山会议,后来法治意识就越来越被冲淡,以至于1954年基本不太算数了,到“文化大革命”期间,这部宪法就完全没有用了。当时的国家主席刘少奇在“文革”当中受到红卫兵批斗的时候,他这个时候想起了1954年宪法,他把宪法拿出来和红卫兵辩论说,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根据宪法的程序是可以罢免我,但必须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才能罢免我,你们这样对我的批斗来说是不合法的,但他手里的宪法在当时来说已经完全没有保护他的作用。如果一个宪法连国家主席正当的人身自由都不能保护的话,那它对公民权利的保护就更加谈不上。所以“文化大

革命”不仅仅是打倒了一个刘少奇,使一个国家主席没有最基本的人身自由的保障,而且他使许许多多的普通公民,一些普通的干部,他们的人身自由都没有得到保障。

如大家很熟悉的,只是作为普通公民的张志新,作为普通青年人的遇罗克,他们都在“文化大革命”当中受到了很大的迫害,连自己的生命都没有得到保障。所以“文化大革命”的悲剧,不仅仅是使刘少奇这样一个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受到了伤害,而且使一大批干部,也使一大批公民的人身自由都没有得到保障。所以,1954年宪法的悲剧是非常明显的,这也是后来我们特别强调宪法重点要在实施的一个因素所在。1954年宪法制定出来以后,“文革”当中就不起作用了。

(三)1975年“七五宪法”

所以后来发生了“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到后期的时候也想制定一部宪法,当时一大批的老干部都已经基本靠边站了,所以当时有两个集团(林彪集团和“四人帮”集团)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迅速崛起,那他们后来也想制定一部自己的宪法。所以这个宪法是后来出来的1975年的宪法,1975年的宪法,有人将它称为张春桥的宪法,而把1954年宪法称为毛泽东的宪法,其实1975年的宪法也是毛泽东的宪法,张春桥的思想不足以支撑起一部宪法的根基出来。所以即便张春桥当时是起草人,但他仍然主要还是根据毛泽东晚年的思想写来写这样一部宪法的,所以1954年宪法和1975年的宪法都是毛泽东的宪法,一个是中年

毛泽东的宪法,一个是晚年毛泽东的宪法。中年毛泽东的思想和晚年毛泽东思想还是有比较大的一个差别的,至少它们在治国方针上其实是有相当大的不同的。

那1975年的宪法,主要反映的是“文化大革命”当中一些比较“左”的东西,如它把“阶级斗争为纲”写在里边,“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这样一些东西写在里边,同时,它在宪法的形式上表现得特别简单,1954年宪法有106条,到1975年的时候,我们把它砍到了只有30条,非常简单的几乎类似于一个纲领,《共同纲领》在制定的时候还有60条,但到1975年宪法之后它只有30条,所以它就变得极其简略。

在国家机构方面,如国家主席没有了,这么大一个国家居然在当时就没有国家主席,这当然从背景上来说,1970年左右,当时酝酿召开四届人大,因为刘少奇作为国家主席来说已经不在了,那当时林彪想当国家主席,而毛泽东不想让他当国家主席,所以后来反复政治斗争的结果,最后毛泽东说不再设国家主席了,因为这样一种政治斗争的背景,最后国家主席这样一个机构就被撤销了,所以在1975年宪法当中,它是没有国家主席这样一个机制的。没有这个机制,对国家来说很不方便,当时我们和很多亚非拉的国家,特别是非洲的一些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他们到我们的国家来进行访问的时候,按照外交上的理解,人家是国家元首来,我们也应该是国家元首到机场去迎接,我们当时没有国家主席,怎么办?我们就只好把总理、委员长等其他领导人,很

多人到机场去迎接,人家下了飞机,一听介绍说,这个是总理,这个是委员长,怎么就没有一个国家元首?人家就觉得非常不可理解,我们就跟人家解释说,对不起,我们国家现在没有国家元首。那人家就觉得更加奇怪了,你们这么大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怎么能够没有国家元首?所以我们在跟人家解释说,这是毛主席和林彪作斗争的需要,所以这越解释越麻烦。后来我们恢复国家主席是非常必要的,一个国家没有国家元首,在国际法上会认为这个国家不存在,或这个国家处于一种混乱的状态。

那1975年宪法,还有在国家机构方面,检察院被撤销了,公检法也是一个国家机关合理分工的一种体制,但我们在“文革”当中,检察院被撤销了,检察院所有的职能被合并到公安机关,由公安机关来代替检察院行使职权,公安机关既行使公安侦查的权力又行使检察院起诉的这样一种权力,它把两个机构的权力合二为一以后,它的监督功能就没有了。现在的体制下,检察院很大的一个功能是要监督公安机关的工作的,监督公安机关行使职权,如果把这两个机构合并到一起的话,那国家权力和国家权力之间监督的职能就没有了。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所以1975年宪法,我们总体认为它的问题是很多的。

(四)1978年“七八宪法”

1975年宪法制定出来以后,背景是1976年毛泽东去世了,紧接着“四人帮”倒台了。当时掌握国家最高领导人,党政军的最高领导人都是华国锋,那华国锋同志在执政期间,当时修订出

来了一部宪法是1978年的宪法,1978年宪法,有的人就将它称为华国锋宪法,那它的特点是,对于“四人帮”的东西,对“文革”的东西,对1975年的宪法有所批判,删掉了一些,如“阶级斗争为纲”,但它删得不彻底,它对1975年宪法有所改进,但改进的幅度不太大,它还是保留了一些“文革”当中比较左的东西,因为当时认为是毛主席决定的,按毛主席作出的决策,都不能改变,都必须坚决贯彻执行,即所谓“两个凡是”。所以,在这种指导思想下,1975年宪法当中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这样的提法,在1978年宪法当中仍然保留下来。国家主席仍然没有恢复,因为不设国家主席是毛泽东说的。

但它还是有所进步,它把检察院恢复了,在公民权利里边也增加了一些权利,所以总体上来说,1978年宪法比1975年宪法是有所进步的,但还不够彻底。

所以到后来1978年的年底召开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有的人将它比喻成我们党历史上的第二次遵义会议,中国改革开放全面地拨乱反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这个时候是1978年的年底了。

后来在人事上的变动,华国锋辞去了当时党的主席、国务院总理、军委主席这样一些职务,取而代之的是,国务院总理当时是赵紫阳,党的总书记是胡耀邦,军委主席是邓小平,在人事上的变动也很大。虽然这是1978年、1979年的变化,但当时全面修改1978年宪法的条件还不成熟,所以又过了两年,这中间还

有过两次修正案,1979年有过一次,1980年有过一次。

(五)1982年“八二宪法”

到1982年的时候,全面修改1978年宪法的条件成熟了以后,我们就制定出来了1982年宪法,也有人将这部宪法形象地比喻成是邓小平宪法,它反映的是邓小平改革开放一系列的指导思想在里边。那这一部宪法是四部宪法当中最好的一部,它不是以1978年宪法为基础,而是以1954年宪法为基础来制定的,如它恢复了国家主席的建制,而且它的规定往往比1954年当中的国家主席的一些规定更具体了,同时它在国家机构里设臵了中央军事委员会这样一个机构,这个机构的设臵在1954年宪法是没有的,1954年宪法当中说国家主席兼任国防委员会的主席,在1982年宪法当中专门设立了一个中央军事委员会,这个是把中国共产党的中央军事委员会,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把它搬到宪法里面来了,有的人认为这没有多大的意义,其实我个人认为,这个意义是非常大的,它写在宪法里面的时候,它变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原来在这之前,中国共产党的中央军事委员会,它是在宪法之外的,现在虽然是两块牌子,这两块牌子仍然挂着,一个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一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也仍然是一套人马,但其意义在于,它将划归到国家机构的体系里面来了,军队是国家的军队,这个意义其实是邓小平开创的。

还有在公民权利里边,1982年宪法也是写得更多一些,也

更全面一些,如它增加了一个条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这个条文在1954年宪法当中是没有的,在1975年、1978年宪法当中更没有,它是基于“文化大革命”当中,我们大量地侵犯人格的现象的发生,汲取校训,而当时有一部分人强烈地要求在宪法当中要保障公民的人格尊严,“文革”当中有太多的批斗会,对人,对普通的公民也好,对干部也好,任意地进行侮辱、批斗,这样一种完全不讲法治的做法的一种反思的结果,所以这一条写进去,在当时来说是很得人心。

还有一些条文,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个条文在1954年宪法当中就有,在1975年和1978年宪法当中都取消了,到1982年宪法的时候恢复了,1975年、1978年“文革”当中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个口号是完全持一种批判的态度,认为我们和资产阶级怎么讲平等?我们和资产阶级就是不能讲平等,我们对他们来说就是要镇压,就是要踏上一只脚,让它永世不得翻身等,是这样的一个思路。所以,在当时的情况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文革”当中是作为一个资产阶级的口号进行了比较猛烈的批判的这样一个局面。那到1982年宪法的时候,坚决恢复了这个条文,但是在恢复的时候还是有所不同,这个有所不同,现在有一部分学者认为,1982年的宪法其实还不如1954年宪法,总体上来看,1982年宪法比1954年宪法要好,但有一些条文,其实我们今天回过头来看1954年的规定更有道理一些,如1954年宪法规定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上人人平等”,而在法

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恒久的情感-党课讲稿党课报告

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恒久的情感-党课讲稿党课报告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强调爱国,不仅号召全国各族人民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更彰显了总书记个人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担当。今天,我们一起感受总书记的爱国情怀。 一、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核心 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孙中山先生说,做人最大的事情,“就是要知道怎么样爱国”。我们常讲,做人要有气节、要有人格。气节也好,人格也好,爱国是第一位的。我们是中华儿女,要了解中华民族历史,秉承中华文化基因,有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要时时想到国家,处处想到人民,做到“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维系着华夏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5000多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

经受住无数难以想象的风险和考验,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同中华民族有深厚持久的爱国主义传统是密不可分的。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核心。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进行的一系列抗争,就是中华民族觉醒的历史进程,就是中华民族精神升华的历史进程。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二、做爱国主义精神最坚定的弘扬者、实践者、传播者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两院院士是国家的财富、人民的骄傲、民族的光荣。长期以来,一代又一代科学家怀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凭借深厚的学术造诣、

(精)党课讲稿:70年法治建设波澜壮阔(最新)

(精)党课讲稿:70年法治建设波澜壮阔(最新) 法治是一个伟大的名词,代表着几千年来人类政治文明演进的崇高价值,体现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要求。回望新中国成立70年来法治建设波澜壮阔的历程,从人治到法制、从确立法治方略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我们在全面总结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依法治国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化,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阔步前进,取得了一系列令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 总体来看,70年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历程,大体分为三个时期: (一)新中国社会主义法制初创和曲折发展时期(1949-1977年) 总书记在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党在废除旧法统的同时,积极运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根据地法制建设的成功经验,抓紧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法治的基础。1949年9月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

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立了新的国家政权与人民解放事业的伟大成果,总结和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法治建设的经验。以《共同纲领》为依据,先后制定和实施了有关惩治反革命罪、贪污罪等刑事法律法规,有关婚姻家庭、土地改革、公私合营、农业生产合作社等民事经济法律法规,有关法院、检察院和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有关刑事拘留逮捕与审判程序的法律法规。同时,还新设立了各类法学教育机构,培养新中国发展所需要的新型法律人才。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根本大法的形式规定了我国的国体、政体、国家机构、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并以此为依据制定了国家机构组织法,确立了新中国立法、司法制度,标志着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探索与实践的重大突破。 1957年,随着“反右”扩大化,特别是1966年起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十年,党在指导思想上发生“左”的错误,使民主法制遭到彻底破坏。付出了沉重代价,教训十分惨痛。 (二)改革开放以来民主法制恢复和快速发展时期(1978-2011年)

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

中华民族是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伟大民族。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现在,我国人民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努力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族力量,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各级党委和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和人民团体,必须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并结合各自的工作特点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一、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原则1.爱国主义教育必须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必须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有利于促进改革开放,必须有利于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声誉、尊严、团结和利益,必须有利于促进祖国统一的事业。这是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指导思想。2.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是要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把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引导和凝聚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上来,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为实现四化、振兴中华的共同理想团结奋斗。3.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坚持重在建设的方针。要按照邓小平同志关于爱国主义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搞好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论建设、教材建设、制度建设和基地建设。把爱国主义教

育贯穿于各项思想政治教育之中,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作为我国社会的主旋律,坚定不移、长期不懈地抓下去。4.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原则。爱国主义决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我们既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成果,也要学习和吸收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只有这样,中国人民才能和各国人民一道,为促进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作出贡献。5.爱国主义教育必须突出时代特征。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的具体内涵。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本质上一致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这是对我国现阶段爱国主义特征最精辟的概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三位一体,有机地统一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6.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非常广泛。从历史到现实,从物质文明到精神文明,从自然风光到物产资源,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蕴藏着极为丰富的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瑰宝。要善于运用国情资料,并注意挖掘和利用各种宝贵的教育资源,不断丰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7.要进行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教育。我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要通过中国历史特别是近代史、现代史的

2020党课讲稿-文化自信主题

2020党课讲稿:文化自信主题 1、文化自信的重要性109大报告屡次提到文化自信,文化自信也是最近几年____同志在国际国内多个重要讲话中反复提及、使用频率极高的热词。109大报告中强调: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华昌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文化是1个国家、1个民族的灵魂。古往今来,世界各民族都无1例外遭到其在各个历史发展阶段上产生的精神文化的深入影响。 ____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1个抛弃了或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但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极可能上演1幕幕历史悲剧。” 今天,我们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动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都离不开文化所激起的精神气力。而要继承好、发展好本身文化,首先就要保持对本身文化理想、文化价值的高度信心,保持对本身文化生命力、创造力的高度信心。这就是____提出“文化自信”这1时期课题的深意所在。 2、文化自信的底气1、优秀的传统文化 在过去的5年当中,我们总书记不管是在外交场合,还是出席国内活动,都大量援用古代的名言警句。比如,“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匹夫之责,“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浩然之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赤忱照汗青”的献身精神等等。 2、奋发向上的革命文化 ____对革命文化1直非常重视。不管在部队视察还是到地方

调研,____1再讲要坚持用革命传统铸魂育人,大力宏扬革命精神。5年来,____曾到西柏坡、古田、延安、遵义、井冈山等革命圣地,缅怀革命烈士,反复强调革命精神。 “理想之光不灭,信心之光不灭”。____大力提倡革命文化,就是要使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心,在成功温柔境时不自豪不急躁,在困难和逆境时不低沉不动摇,走好我们这1代人的长征路。 3、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 我们进行了几10年的社会主义实践,我们创造了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中国奇迹,这已充分辩明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 3、如何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是____同志这些年在很多重要场合反复讲的1个重要命题,引发了世界广泛的关注。讲好中国故事包括两个层面的意思:1是讲甚么样的中国故事,2是怎样讲好中国故事。 第1,讲好中国故事 条件是选好中国故事。好的中国故事应当体现中华民族独特的气质和个性,是在当代仍然充满活力的,跟世界先进文明相匹配的优秀故事。同时,我们要把落后的糟粕的故事与先进的精华的故事辨别开。中华文明上下5000年,产生了许多的中国好故事,比如女娲补天、愚公移山、神农尝百草的传说,和岳母刺字、戚继光抗倭等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故事。愚公移山是体现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的精神,女娲补天体现责任感、使命感和“天人合1”的精神,岳飞抗金、岳母刺字体现的是忠君爱国的精神,戚继光抗倭是不畏强敌、敢打敢拼的英雄主义精神。这些都是中华民族传承下来的好故事。 近现代以来,中华民族还在继续创造新的好故事。如果说中国古代的故事是体现中华民族智慧和创造力的好故事,近现代的故事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课讲稿

精心整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课讲稿 同志们:党中央决定,今年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这是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之后,深化党内教育的又一次重要实践,也是面向全体党员从集中性教育活动向经常性教育延伸 要做好这次学习教育,就要充分认识到它的“风向标”意义,把这项活动作为进一步深化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作为保持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大政治任务来对待。 二、两学一做开展的背景 如今,在我们国家,要攀登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山头”只剩下最后几步,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也胜利在望。“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正在跨越这样一个历史瓶颈,需要全体共产党人凝心聚力,坚持下去,不断地开展工作,引领和感召全国人民一起来“爬坡过坎”。这也就是中共中央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的大背景。 三、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 有 四、两学一做的主要要求 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基础在学,关键在做。要增强针对性,“学”要带着问题学,“做”要针对问题改。着力解决一些党员理想信念模糊动摇的问题,主要是对共产主义缺乏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精神空虚,推崇西方价值观念,热衷于组织、参加封建迷信活动等;着力解决一些党员党的意识淡化的问题,主要

是看齐意识不强,不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在党不言党、不爱党、不护党、不为党,组织纪律散漫,不按规定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按时交纳党费,不完成党组织分配的任务,不按党的组织原则办事等;着力解决一些党员宗旨观念淡薄的问题,主要是利己主义严重,漠视群众疾苦、与民争利、执法不公、吃拿卡要、假公济私、损害群众利益,在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时临危退缩等;着力解决一些党员

建国71周年党课讲稿: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

建国71周年党课讲稿: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 新中国成立71年,正是在“71”这一把锄头一亩地中开疆扩土、砥砺奋进,中国从积贫积弱的“东亚病夫”成为了如今昂首东方的巨龙,取得了长足发展,赢得了来自世界的赞叹与掌声。一路走来,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中国大步流星,克服了不可胜数的困难,穿过了数之不尽的荆棘,嫦娥奔月、“神七”腾空、北斗卫星组网成功,青藏铁路的全线通行,奥运会的成功举办,经济跃居全国前列,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体育、文化、教育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动实践。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更多的改革成果还在涌现,更多的时代辉煌还在创造,彰显出大国的智慧与力量,呈现了蓬勃强大的发展生命力。 从折戟沉沙到十年磨剑再到利剑出鞘,祖国发展成果来之不易,发展史上的每一页成绩都离不开中华儿女的爱国奋斗。爱国是最持久、最深厚、最有力量的质朴情感,从苦难沧桑中冶炼而成,从悠远漫长的岁月里发酵而来,这种情怀伴着汩汩流动的青春热血,响动心房、响彻时代,永不停滞、永不枯竭。在战争年代化为舍生忘死的民族力量,在和平年代化为顽强拼搏的团结精神。抗非典、抗疫情、抗洪水,无论是抵御传染疾病,还是自然灾害,中华儿女始终紧紧地团结在一起,同心相和、同声相应、同道而行,凝聚了磅礴宏伟的大气魄,激发出干好事业的创造力。 从嘉兴南湖的初心红船到井冈山的星火燎原,从长征路上的五岭逶迤到卢沟桥的轰然炮响,中华民族的奋斗足迹从历史深处走向新时代,荡气回肠的爱国故

事和震古烁今的民族精神成为星汉灿烂里的璀璨星斗,激励着我们将满腔爱国豪情挥洒。心系祖国的历史和命运是我们的责任,投身祖国的发展与建设是我们的使命,我们当聚合情、志、力,以霍去病“不灭匈奴不为家”,文天祥“不指南方不肯休”,王昌龄“不破楼兰终不还”的伟大爱国情感为指引,以董存瑞、刘胡兰等革命先辈浴血奋战的爱国精神为指南,接过先辈手中的大旗,承其愿、续其梦,旗帜招展爱国志,猎猎飘扬爱国情,谱写奋斗乐章,在时代浪潮中兴涛逐浪,铸青春芳华,也铸祖国辉煌。在“路漫漫其修远兮”中怀揣新憧憬,共圆中国梦,建功立业于新时代。 越是艰险越向前。我们回望苦难沧桑的历史并不是为了让我们捶胸顿足、抚膺长叹,而是为了让我们履平夷险、砥砺前行,这是一剂“清醒剂”,更是一剂“强心剂”。历史的一江风雨无疑是最好的精神洗礼。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我们既要看到翻海涛的风雨,也要看到风雨后的彩虹,既要看到遮望眼的浮云,也要看到浮云后的光亮。既不忽略风险挑战,也要善于从“危”中见“机”。特别是在“十三五”收官之际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时,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我们当在化危为机中开新局,在驱逐困难中闯新路,以胼手胝足的抱团力和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攻坚克难,如此,就没有搬不动的“石头”和啃不下的“硬骨”,就没有夺取不了的胜利。 爱国是最好的传承,也是最大的美德。十四亿中华儿女就是打不散、冲不垮的坚实力量,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我们要把对伟大祖国的深切热爱转化为具体行动,为社会主义建设、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不懈奋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砥砺奋进,这是对历史的最好纪念,对先辈的最大尊重,也是爱国的最好表

党课讲稿建国70周年的伟大成就及历史启示

党课讲稿建国70周年的伟大成就及历史启示【篇一】 泱泱大中华,悠悠五千年。伟大的中华民族这一东方快车载着来自秦关汉月、唐疆元界震天的战鼓声;载着来自长江边高峡出平湖的澎湃诗篇;载着十三亿人民的喜悦和中华民族的憧憬;载着改革开放的旗帜和与时俱进的召唤正以惊人的速度飞奔向前。 爱恋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中华故人,是炎黄子孙世世代代的共同感情,这种感情赋予我们民族巨大的精神力量,无穷的创造力和酷爱自由、坚韧勇敢的个性,使我们的民族历经磨难而不衰。心怀祖国,把它的博大,它的深沉,它的精髓化作一股温暖的潜流浸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为什么我的心中如浪潮激荡着它的声音?因为我对伟大的 祖国爱得深沉。 曾几何时,我们的祖国饱经沧桑,历尽磨难,她曾是帝国主义倾销鸦片的场所,她曾是军阀混战的战场,她曾是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赌场,她曾是野心家们争权夺势的赛场。我们的母亲曾被搞得遍体鳞伤,千疮百孔。山河在呜咽,松涛在哀泣,每一寸土地都被烙上深刻的血痕,每一张容颜都布满了惊恐的阴霾。乌云笼罩下的中国在艰难的行进。 一声声呐喊,一股股豪情,一片片赤胆忠心,一首首慷慨悲歌。祖国呀,你凝结着多少代人的痛苦、辛酸、血泪、希望、信念、奋斗,为挽救我沉沦中的中华民族,多少仁人志士求索奋斗折戟沉沙,多少英雄

豪杰浴血疆场马革尸还。是十月革命和南湖红船带来了胜利的曙光;是镰刀斧头和井冈山红旗唤醒了民众;是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铿锵誓言,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是“论持久战”的伟大战略,埋葬了外侮的嚣张气焰;是百万雄狮过大江,摧毁了蒋家王朝。天安门城楼的一声气壮山河,中国人民从此挺直脊梁站了起来。中华民族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发出夺目的光芒。 回顾过去,我们雄心激扬;展望未来,我们豪情满怀。当我们听到萨马兰奇老人轻轻说出“BEIJING”的时候,我们怎能不欢呼?当于根伟一脚怒射把中国队第一次踢进世界杯时,我们怎能不狂欢?数十年的期待,数十年的煎熬,当我们心灰意冷时,是祖国以博大的胸怀激活了我们的心。APEC会议的圆满结束,我们怎能不骄傲?曾经的民生凋敝,曾经的满野战乱,曾经的东亚病夫,俱往矣。如今这片热土早已是天翻地覆慨而慷,龙腾虎跃今胜昔了。谁也无法忘记,2003年,人们的脸上凋零了本应鲜妍的笑容,非典袭击中国,耳濡目染的是“众志成城,战胜非典”的呼声。亿万人民心连心,共缚SARS恶蛟龙,迎来了又一个河清海晏…… 盛世年华,喜浪千叠。回首七十年,伟大的祖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沧桑的岁月已留痕,繁荣的盛事正俱兴。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我们的祖国是何等的繁荣昌盛。我的眼里总被抑制不住的泪水充盈,在心里默默祝福着:祖国万岁!

[乡镇街道]街道以案促改工作专题廉政党课讲稿

[乡镇街道]街道以案促改工作专题廉政党课讲稿 街道以案促改工作专题廉政党课讲稿 同志们: 刚才我们召开了动员会议,主题非常鲜明,内容非常明确,就是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区委关于坚持标本兼治推进以案促改工作部署精神,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加大工作力度,推动街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有效深入开展。下面按照方案要求,我代表党工委给大家上一堂专题廉政党课。 坚持标本兼治推进以案促改是省纪委5月份部署在全省开展的一项工作,之后区委、区纪委已经于6月中旬在街道教育系统展开了一次警示教育。近日,区纪委又下发通知,要求各单位围绕违法违纪案件开展案例剖析,做好以案促改。为此,街道决定从现在开始到10月底,开展为期三个半月的以案促改专项工作。刚才赵钢书记传达了上级精神,通报了刘军等案件情况,分析了当前反腐倡廉形势,2个村作了表态发言,同时会议还印发了以案促改专项工作方案。希望大家都能够以案为鉴、反躬自省,并按照方案要求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就开展好我街道以案促改工作,我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以案促改重大意义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近年来,街道围绕中心工作,坚持惩防并举、注重预防,在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的同时,预防腐败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与习总书记提出的“标本兼治、以治标促进治本”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坚持标本兼治推进以案促改工作,不断以治标促进治本,是摆在我们面前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对于源头预防治腐、营造风清气正环境、促进干部干事创业十分必要。街道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一定要从讲政治的高度,提升思想认识,强化“四个意识”,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一)开展以案促改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 在今年中纪委七次全会上,习总书记指出标本兼治是我们党管党治党的一贯要求,强调“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坚持标本兼治,不断以治标促进治本”,这为我们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从十八大以来各级开展的巡视巡察,包括区委开展的4轮巡察情况看,党的领导弱化、从严治党不力、管党治党宽松软等共性问题普遍突出,比如执行上级决策不坚决、不全面、不到位,“三重一大”制度执行不力,党内政治生活不严肃、不正常、不规范,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四风”问题依然存在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全面从严治党落不到实处的突出表现。我们围绕典型案件开展以案促改,就是要通过深入剖析发案原因,研究发案规律,找准制度漏洞,努力构建不能腐、不想腐

党课讲稿:正心正行,做一名合格共产党员

正心正行,做一名合格共产党员 同志们: 根据集训安排,由我围绕“知恩、知荣、知责、知足”和大家作个交流。之所以选这个题目,我认为这些既是思想品德修养的基本内容,又是大家经常面对、必须回答好的重要问题;既是为官立业之根本,又是实现人生目标之要义。特别是在当前国家和军队改革全面深化、各种利益关系深刻调整的大背景下,解决“四知”问题,具有更加现实而重要的意义。在“四知”上有什么样的认识就会有什么样的态度和行动,影响和决定着我们能不能把人做好、把官当好、把事干好。 首先,讲一讲知恩图报的问题。顾名思义,知恩图报的意思是,得到别人的恩德要懂得回报,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感恩报恩。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国的清明节、重阳节等节日都蕴含着感恩的味道。明代《增广贤文》中“羊知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俗语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等等,反映的都是这个道理。历史上也留下过不少佳话,像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岳飞的“精忠报国”等,折射出古人感恩报恩的情怀。知恩图报是做人之本、立身之基、处世之道。懂得感恩、学会报恩,就会多一些感激、少一些埋怨,多一些振奋、少一些消极,多一些奉献、少一些索取。我想,懂得感恩的人至少是一

个善良厚道的人,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人。怎样做到知恩图报呢?我认为要重点做到以下几点: (一)感恩祖国,报立身之恩。祖国是滋养我们的土壤,是哺育我们的伟大母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国家,每个人的命运都与国家的兴衰紧密相连。中国百年屈辱史是中国老百姓的百年血泪史,中国近代以来的民族复兴史也是老百姓的圆梦史。前几年,一篇题为《没有了祖国,你将什么都不是》的帖文在互联网上广为传播,很多单位把它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引入课堂。文章通过分析一些阿拉伯国家政府倒台后,社会混乱、人民不幸的现状,揭示了任何时期国家动荡最终伤害的都是老百姓的道理,正如文中所说:“萨达姆死了,并没有找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如今,天天爆炸、袭击、派教冲突”“卡扎菲死了,利比亚人民幸福了吗?如今,遍地废墟,重建遥遥无期”“穆巴拉克下台了,带来埃及的民主和谐了吗?如今血流成河,示威游行天天不断。”这几天,乌克兰政局突变,总统下台,反对派组建临时政府,暴乱造成了大量伤亡。这就警醒我们,只有祖国才是我们的依靠,其他任何别的国家都不会成为我们的救世主,只有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军队是为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人民利益而存在的,爱国应该是军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情怀。大家作为营级主官,更要牢记祖国对我们的恩情,是国家供我们上军校,接受学习教育;是国家给我们发工资、保障衣食

202X年学习民法典普法党课讲稿

202X年学习民法典普法党课讲稿 202X年学习民法典普法党课讲稿 感谢xx给我提供这个的机会,同时感谢大家能够聚在一块给我这个机会。今天,我不敢说给大家讲法制课,只就与法有关的一些常识性的东西,我们在这里共同学习一下。 我们都听过这句话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按规矩办事。人在社会上要守规矩,要按规矩办事。就好比我们在路上开车,红灯停绿灯行,拐弯要打转向灯,要遵守交通规则。在座的各位也都很熟悉我们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各项工作纪律。在某种程度上讲,法和这些规章制度工作纪律是一样的。法也是一种规则/制度、纪律。与我们单位的制度、纪律比起来,它是一种特殊的规范,确切来说,它是一种特殊的规范体系。 我们单位的规章制度和纪律是由我们单位、企业,根据自己的生产经营实际情况制定,仅对它的员工在工作期间内有效,由单位和企业保证他的实施。而法则是有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社会规范体系。 当然,一个单位或企业的规章制度和纪律适用范围比较窄,就是仅限单位或企业之内,内容比较简单,目的也比较简单,就是确保它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但是作为一个国家的法,它的适用对象是一国之内的所有公民,甚至包括一国之内的外国人,它调整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工作的方方面

面,它既要保证保证每个人能正常、自由、安全地工作、生活,还要保证一国的安全、稳定、井然有序。 社会是复杂的。法所调整的范围是广泛的、复杂的。社会的每一个侧面所需求的规则是不一样的,因而也就有了各种各样的法。这也就是说为什么说法是一种社会规范体系。大家也或多或少的知道或听说过宪法、刑法、民法、行政法等名词,这就是法的分类。 在这些法中,与我们日常生活、工作联系比较密切的就是刑法和民法,其中与我们个人最最密切的就是民法。 这里先就刑法简单说一点,刑法就是规定犯罪的法。他是一种以惩罚为主的法,是非常严厉的。我们常说的违法犯罪,其中的犯罪,就是指触犯刑法的行为,除此之外,都只能成为违法。 为什么说民法与我们最最密切呢,因为民法调整的是我们日常生活、工作中的方方面面:工商稼穑、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甚至包括吃喝拉撒。不仅如此,它调整的还比较细,比如说,下大雨,你家的水排到我家了,或者说你家的树长的太大,导致我家见不到阳光了,这类事情民法都调整,这在民法上有个名称叫相邻权;我们常说人多事也多,每一类事都需要一套规则,事多需要的规则就多。由此可知,民法调整的范围又是事无巨细、面面俱到,所以说民法的内容也是非常庞杂的,也就为什么说民法是调整民事关系的规范体

最新警示教育专题党课讲稿

最新警示教育专题党课讲稿 党课,是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对党员和入党积极份子进行教育而开的课。本站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最新警示教育专题党课讲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最新警示教育专题党课讲稿依照警示教育工作安排,我们展开了系列理论学习、交换研讨、访问调研和警示警省活动,为党员干部敲响了警钟。下面,根据安排,由我来给大家上1堂专题党课,我的党课主题是******。 1 、以反面典型为镜鉴,常怀警省之心 本次深化“3个以案”警示教育,以赵正永、张坚和盛必龙、刘荣祥等人背法背纪典型案件为反面教材,他们是党的108大后不收敛不收手乃至党的109大后仍不知畏敬的腐败典型。赵正永是安徽人并在安徽担负过市厅级“1把手”,张坚任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长达5年,盛必龙、刘荣祥是最近几年来查处的我市领导干部严重背纪背法典型,是我们身旁熟习的领导干部。以他们为反面典型来照镜子,印象更深、感受更真、反思更深入。全部党员干部要以“4联4增”为主要内容,深入剖析赵正永、张坚和盛必龙、刘荣祥等人在两面人两面派、不担当不作为、抓党的建设宽松软、抓落实不深入不到位等方面的特点和表现,深究犯法缘由,真正做到入脑入心。他们背法犯法的表现我们在警示教育实行方案里分析过,在这里,重点谈谈他们的犯法缘由。 从他们的人生轨迹看,有以下4个共同特点: 1是都曾遭到组织的良好培养和教育,年轻时都1心扑在工作上,都曾对社会、对人民做过些有益的工作;2是都有比较光辉的过去,曾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了较为显著的工作成绩,得到了组织和大众的信任;3是都曾

担负1定的领导职务,手中都掌握1定的权利; 4是面对年龄的增长、权利的增大、家庭的压力,开始在各种诱惑眼前难以自控,致使政治上堕落变质、经济上得寸进尺、生活上腐化腐化,终究走上背法犯法的道路。 从反面典型情况看,他们除理想信心背弃、放松学习、放松世界观改造,致使人生观、价值观、金钱观失之偏颇缘由以外,还暴露出在党性修养和道德品质方面存在着严重问题:1是用权不慎,麻痹不仁。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利作为谋取私利的工具,把权利变成以权谋私的资本。2是心存侥幸,私欲膨胀。他们在私欲放纵的时候,常经常使用侥幸心理来宽慰自己,1旦打开了这个缺口,就1发而不可整理,终究换来的只能是自作自受。3是道德滑坡,不畏法纪。少数出错误的党员干部,思想道德滑坡,对党纪国法缺少畏敬之心是重要缘由之1。我们必须深入剖析反面典型的犯法缘由,多从主观上找问题,多从思想上引以为戒,多从行动上受警省,切实做到警钟长鸣、守牢底线。 2、以存在问题为重点,常改本身之患 在全省***系统2020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视频会议上,省纪委监委派驻纪检组组长***同志指出了全省***系统存在习惯按老经 验老办法解决问题、部门没有甚么廉政风险、纪法观念不强等苗头性问题。这些问题在我市系统内也有不同情势的表现。4月17日,在全市***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上,市纪委监委派驻纪检组组长***同志指出,全市***事务系统还存在学习不深不透、廉政风险认识不够到位、改进风格延续深入常态推动还存在短板弱项、部份人员依然心存侥幸、陈腐习惯思惟仍在作怪等偏向性问题。 通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和深化“3个

依法行政能力——法制教育党课讲稿(43页)

依法行政能力 (党课讲稿) 前言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一起来讨论依法行政能力,依法行政能力问题是我国依法行政建设过程中和我国法制政府、法制国家建设中必须重视的重大问题,也是我国目前政府法制化建设中极为重要的方面。 在今天这个讲座里面,我们将一起探讨三个问题:1、依法行政与依法治国。或者,我们也可以倒过来说,依法治国与依法行政。2、什么是依法行政能力,为什么要提高依法行政能力的?我们来思考依法行政能力,什么叫依法行政能力?以及提高我们的依法行政能力。3、如何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如何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我要将就依法行政能力的一些措施共同来思考。 一、依法行政与依法治国 第一个问题,依法行政与依法治国。讲到这里大家会发出一个疑问,依法治国与依法行政谁是一个更为广泛的概念?可以肯定的说,依法治国的概念比依法行政的概念要广泛的多。 那么依法治国有没有一个基本的定义呢?应该是有的,我在这里采用了锦涛同志在纪念《宪法》实施二十周年时对依法治国所下的一个定义,他说:“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

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国家民主的制度化与法律化。”这个定义比较长,但是它的基本点实际上是非常清晰的。 依法治国是谁在治国?回答的非常清楚,“广大人民群众”。是人民群众在治理国家,那么人民群众治理国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体现在三个管理: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三个管理,对国家事务的管理,对国家经济文化事业的管理、对国家社会事务的管理。怎么管理呢?怎么管理才叫依法治国呢?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要进行这三项管理,就叫依法治国。那么一个外在的条件或是一个政治保障就是“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的目标在哪里呢?这个定义同样说的非常清楚,就是要“保证国家的各项工作都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国家民主的制度化与法律化。”保证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与法律化,其实也就是说,归根到底,用我们最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要实现人民的当家作主,人民要真正的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那么这种主人怎么实现的呢?怎么体现自己是主人的呢?就是通过人民的依法治国。 我们对依法治国下了一个简要的定义之后,我们还有必要对依法行政下一个定义,依法行政,什么叫依法行政呢?其实可以简单定义成,就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照法律的实体与程序的规定作出行政行为”。依法行政,就是作出行政行为,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课讲稿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课讲稿 同志们:党中央决定,今年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这是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之后,深化党内教育的又一次重要实践,也是面向全体党员从集中性教育活动向经常性教育延伸的重要举措。 今天,我在这里讲一次专题党课,我结合学习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联系我们干部队伍实际,谈谈自己对两学一做的认识和体会,跟大家交流、共勉。 一、深刻认识两学一做的重大意义和丰富内涵 党中央决定,今年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为的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巩固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进一步解决党员队伍在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保持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这几年,中共中央从作风建设入手,一方面通过出台八项规定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另一方面大力开展巡视工作与“铁腕反腐”并举,目标直指我们党内的“关键少数”。已取得的成效,可以说是有目共睹。而如今开展的“两学一做”的学习教育,却是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的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的延伸。要做好这次学习教育,就要充分认识到它的“风向标”意义,把这项活动作为进一步深化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作为保持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大政治任务来对待。 二、两学一做开展的背景 如今,在我们国家,要攀登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山头”只剩下最后几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也胜利在望。“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正在跨越这样一个历史瓶颈,需要全体共产党人凝心聚力,坚持下去,不断地开展工作,引领和感召全国人民一起来“爬坡过坎”。这也就是中共中央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的大背景。 三、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 学党规党章,学系列讲话,这是每一个党员的“基础课”。按说,这应该是大家都学习过的,为什么这一次还要大张旗鼓地从头学起?这起码说明,我们党内有不少同志学得不扎实、做得不到位。正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目前,我们党执政时所遇到的危机与挑战,从某种程度上说,问题正是出在这里。 如果任由这种趋势蔓延,我党就势必变为高高在上的官僚机器,党与政府机构变为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衙门,党的领导干部一入此衙,则行踪难觅。倘若如此,党与人民的血肉联系、鱼水之情就会蜕变成官民之间的一道巨大鸿沟,甚至还会激化出相互对立的危险。普通党员群体的理想信念缺失与党性修养下降。中国共产党有8000多万党员,平均16个中国人里就产生一名党员。这一庞大的群体本应是一个先锋队组织,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但是,现实情况中,却充满了悖论。试想,目前有多少中共党员是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信仰的坚定信徒?又有多少人在日常的工作与生活中,真正体现出先进性,发挥了先锋队作用? 四、两学一做的主要要求 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基础在学,关键在做。要增强针对性,“学”要带着问题学,“做”要针对问题改。着力解决一些党员理想信念模糊动摇的问题,主要是对共产主义缺乏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精神空虚,推崇西方价值观念,热衷于组织、参加封建迷信活动等;着力解决一些党员党的意识淡化的问题,主要是看齐意识不强,不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在党不言党、不爱党、不护党、不为党,组织纪律散漫,不按规定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按时交纳党费,不完成党组织分配的任务,不按党的组织原则办事等;着力解决

学校两学一做专题党课讲稿

学校两学一做专题党课讲稿:拒绝庸懒散奢改进工作作风优化育人环境 为了深入搞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大力加强学校教职工的思想道德建设,进一步打造学习型党组织,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提升广大党员和教职工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凝聚正能量,弘扬昂然正气,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努力开创学校工作的新局面。根据教体局党委的要求,我给大家上党课,这堂党课的题目是:《拒绝庸懒散奢改进工作作风优化育人环境》。 一、慵懒散奢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表现 当前,我们的干部和教师队伍在思想作风、学风、教风、文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中的“庸懒散奢”问题日益突出,需要加以整顿,以改善我们的作风、提升服务水平、优化育人环境,有力地促进我校健康、和谐、快速发展。联系我校工作实际,我们要重点整治以下五个方面19种问题。 (一)治庸转能,解决工作能力不强问题 1.精神萎靡不振。事业心、责任感不强,工作上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岗不在状态,出工不出力,不学无术、不求上进,不敢担当,无所作为,得过且过。

2.教风学风文风不正。学习兴趣和热情不高,不认真学习掌握教育理论,不用心钻研业务知识,教育教学业务不精,课堂教学效果差,学术科研造假,一些文件和文章假、大、空。 3.原则性不强。好人主义严重,是非不分、奖惩不明,解决问题不敢较真,责任追究不敢碰硬,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4.工作能力不足。工作思路不清、教育教学业务不熟、标准不高,有想法没办法,甚至没想法没办法,工作质量和业务水平低,不能胜任岗位职责。 (二)治懒转勤,解决工作效率不高问题 1.工作不作为。见困难就退、见问题就推、见矛盾就躲,消极怠工,敷衍塞责。 2.办事效率低。重部署、轻落实,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工作不求实效。时效观念差,执行能力弱,缺乏只争朝夕、一天也不耽误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办事拖沓,工作落实不到位。 3.脱离群众。群众观念淡薄,高高在上,作风漂浮,不掌握下情,调查研究走马观花,不了解师生的实际需求,不及时帮助师生解决实际困难。 4.服务意识差。为师生服务的意识不强,应公开的校务信息不及时公开,应受理的工作不及时受理,应告知的办理事项不一次性告知,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接待群众漫不经心、语气生硬、态度傲慢。

宪法学的基本知识——法制教育党课讲稿(55页)

宪法学的基本知识 (党课讲稿) 前言 今天我们大概花一点时间讲一下宪法学的一些基本常识的问题。我讲三个方面。 一、宪法的基本内容 第一个方面,宪法的基本内容。世界各国现在基本都有宪法,但是每个国家的宪法都还是有一些不同,有的国家的宪法有基本原则,总纲、序言,有的国家没有这些。有的国家有序言,有的国家没有序言;有的国家有总纲,有的国家没有总纲。但是所有国家的宪法都有一些基本的东西,基本有两大块的内容是不能少的,一个是公民权利,一个是国家权利。公民权利,我们基本将它概括为是人权,一个人的生命、自由、财产,这样一些最基本的权利,是我们宪法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我们经常说每个国家的宪法都有权利清单,我们将它称为“清单”,是因为它有一个罗列,从我国的宪法来看,从第34条开始,选举权被选举权,下来第35条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再下来人身自由,再下来宗教信仰自由,再下来劳动权、受教育权等,这一系列权利可以理解为是一个权利清单,这个清单在世界各个国家和宪法里都是有的,虽然范围有所不同,有的国家规定得更多

一些,有的国家少一些,有的国家规定得更详细一些,有的国家规定得稍微简单一些,但基本上有这样一个权利清单。这是宪法学的一个非常核心且非常重要的内容,是世界上各个国家宪法都必须有,而在宪法之前,即在封建专制的时代是没有公民权利的保障的这一块的。 第二个方面,关于国家的权力。国家的权力,从宪法上来看,它主要是要解决这么几个问题。一个是国家权力是从哪里来的,即我们经常所说的,人民授权,所谓人民主权,其含义是国家的权力是人民授予的,这和过去的我们说封建社会专制时代讲的是君权神授,是上帝、老天爷给的,这是他用以证明自己权力合法性的一种方式,而我们今天所讲的宪法上写的国家权力应是人民授予的,人民通过什么方式来授予?宪法其实是一个权力的契约,人民通过制定宪法来把自己手里的权力转送或转移给国家,那这是一个授权,国家权力的正当性何在?这和人民授权是有直接关系的,现在所有国家的宪法都标榜一个“人民主权”原则。人民主权其实是在讲国家权力的源泉,它的正当性的问题。 那人民把权力授予给国家以后,国家怎么行使?国家仍然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那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往往要把权力分散给各个国家机关,这是分权。现在世界各国都基本设臵有大体这样的一些国家机关,第一个是立法机关,在我国是表现为人大、人大常委会,在有的国家叫国会,如美国。再有的国家叫议会,如英国。立法机关,有的国家还分了两个院,如美国有参议院、众

两学一做党课讲课稿

两学一做党课讲稿篇 为让辖区党员干部学深学透《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进一步抓好《准则》和《条例》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百花社区党委以“四措”力促“两学一做”专题学习活动开展取得实效。 一是开展“自学”活动。社区党委专门印发了《准则》和《条例》原文到每个党员干部手上,制作专门的学习记录本,要求社区党员干部和各村(居)党员干部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开展自学活动,逐字逐条学习《准则》和《条例》原文,深刻把握精神实质,准确领会立意内涵,把党规党纪刻印在心上、体现在行动上、落实到工作上,用实际行动准确诠释《准则》和《条例》,让群众看到行动和变化,做一名合格党员。 二是开展“领学”活动。社区党委充分利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实践活动平台,举办学习《准则》和《条例》“大讲堂”,利用每周工作例会之机,由领导带头领学,逐字逐句原文领读,并结合实际展开讲解和讨论,带头撰写交流学习心得,引导社区党员干部真学、真懂、真用《准则》和《条例》,将其精神实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严格按照《准则》和《条例》要求,争做一名合格党员。 三是开展专项“促学”。社区党委将“两学一做”活动开展作为2016年党员干部教育的重要内容,下发活动通知,要求社区各部(办、组)、村(居)党支部制定详细学习计划,认真学习贯彻《准则》和《条例》。同时,由社区分管领导和联系村(居)领导牵头开展跟踪督查、随机检查学习笔记、心得等,及时了解掌握各部(办、组)、村(居)党支部学习贯彻情况,及时交流做法经验,推动学习贯彻工作落实,以“促学”力促辖区党员干部达到合格党员的标准和要求。 四是开展“导学”活动。社区党委除专门制作“两学一做”学习记录本外,还组建了专门的微信群,定期传达社区党委的安排和部署,为党员干部交流学习心得和体会搭建平台,同时通过手机短信平台、LED显示屏、简报、展板、QQ群等形式,全面宣传《准则》和《条例》内容,扩大影响面和知晓率,积极营造守纪律、讲规矩的浓厚氛围,为社区党委开展“两学一做”活动营造良好氛围。 我的演讲完毕。 谢谢!

法院廉政警示教育党课讲稿3篇 警示教育专题党课

法院廉政警示教育党课讲稿3篇警示教育专题党课 精品文档,仅供参考

法院廉政警示教育党课讲稿3篇警示教育专题党课演讲稿也叫演讲词,它是在较为隆重的仪式上和某些公众场合发表的讲话文稿。以下是本站分享的法院廉政警示教育党课讲稿3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法院廉政警示教育党课讲稿1篇 同志们: 按照上级的工作部署和开展领导干部廉政警示教育党课的要求,今天,我们召开全院干警大会,由我为全院干警讲授廉政教育党课。 一、充分认识廉政警示教育工作重要性,不断提高干警廉政意识 (一)充分认识廉政警示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廉政建设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迫切需要,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关键环节。近几年来,党中央对廉政工作非常重视,惩治的决心越来越大,中央、省、市各级领导对反腐倡廉工作多次作重要讲话,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经常开展廉政警示教育活动,司法机关也严肃查处一些违法违纪案件,一批官员纷纷受到了法律处罚。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也多次对廉政工作进行了强调。我们应该看到党对反腐倡廉工作的坚强决心,看到廉政工作在社会反响强烈,人民群众十分关注,对此,我们要有足够的认识,要时刻保持头脑清醒。

(二)认真汲取教训,提高自身廉政风险防范意识。在法院队伍建设工作中,我们始终将公正廉洁执法放在首位,切实开展了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廉政工作形势仍然是很严峻的,在我们法院系统有个别干警甚至领导干部经受不住诱惑的干警,滥用了手中的权利,玷污了法官的形象,他们有的受到纪律处分、有的被判刑入狱,昔日的法官,近日的罪犯,巨大的反差,使我们感受到了他们违法违纪后追悔莫及的痛苦。因此我们要认真汲取教训,慎用手中权利,算好人生中的政治帐、亲情帐、自由帐、健康帐,提高自身的廉政风险防范意识:第一、从强化思想入手,筑牢防线。中央领导曾指出在果断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治本不在于查处了多少领导干部,不在于采取了高压态势,主要在于干警具备正确的思想,主要在于在种种诱惑下,道德防线不被突破。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放松政治学习,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从书本上学,从实践中学,不能流于形式,要做到真正的入脑入心,学到真本领,要用先进的思想和人物事迹勉励自己,要从反面教材中汲取教训,经常为自己敲响警钟。 第二、从规范行为入手,廉洁自律。公正执法、清正廉洁,是我们法院每一名党员干部,每一名法官最基本的行为准则。如果我们的党员干部和法官不廉洁,不仅会使党在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