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原理期末复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学原理期末复习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 社会角色P5

由社会地位所决定的社会期望与个体的行为模式之间的统一,这一定义包括以下三个基本思想:(1)社会角色与社会地位密切关联(2)角色是一种社会的客观期待(角色期待)(3)角色是一种个体的主观表演

2. 继续社会化

继续社会化指的是一个人在完成基本社会化后,为适应社会文化环境,继续学习社会知识,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的过程,继续社会化是一种成年期的社会化

3. 群体领袖

社会群体中提供了一些职位,从而使某部分人能对另外一些人行使权力,我们称这部分人为群体领袖

4. 家庭暴力

所谓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压制对方或以发泄敌对情绪为目的的直接或间接的身体接触行为,它包括推揉,拉扯,殴打,残害等诸种方式。家庭暴力具有理性暴力和非理性暴力两重性。

5. 角色丛

角色丛是指围绕主要社会地位而存在的诸多社会角色的有机集合。为了说明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角色行为的多样性,社会学家用角色丛这个概念来描述与行动者的各个身份相联系的所有角色的集合。

6. 再社会化

再社会化过程,就是有意放弃原已习得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重新确立和接受新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再社会化有两种基本类型:(1)非强制性的再社会化(2)强制性的再社会化7. 差序格局P96

诸多研究表明,中国是一个以关系为本位的社会,人们的社会关系是以个人为中心而逐渐推出去的,整个社会就是由私人关系构成的网络,费孝通将此称为差序格局。

8. 同辈群体

由一些年龄,兴趣,爱好,态度,价值观,社会地位等方面较为接近的人所组成的一类非正式初级群体。同辈群体的成员不一定是亲密朋友。

9.角色失调P16

人们的角色扮演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常常会产生矛盾,遇到障碍,甚至失败,这些就是角色扮演的失调现象,即角色失调。角色失调有如下几种情况:(1)角色冲突(2)角色紧张(3)角色中断(4)角色失败

10. 社会互动P80

社会互动是指社会成员针对他人采取的行动或者对他人的行动作出反应的过程

11. 社会群体P117

社会学中的“社会群体”是有特殊含义的,它指的是社会成员之间按照一定社会关系组成的彼此有共同行为模式的共同体

12. 社区P227

在一定区域内共同生活的社会群体,社区具有以下本质特征:社会互动,地区和共同约束13. 社会行动

社会运动是一种特殊的集合行为。社会运动持续的时间相对较长,有更牢固确立的领袖和内部组织模式,并且具有更有意识的资源动员特征。和大多数的集合行为不同,社会运动都有着深刻的政治内涵。社会运动是对人们十分关心的社会问题的有组织的集体表达。运动的目的就是为人们所关心的问题做点儿事,运动审慎地企图去推动或抵制它们所属的群体,社会或者世界秩序中的变化,它们通过各种方式去这样做,而且并不排斥使用暴力,革命或者退入乌托邦式的共同体中去等手段。根据一个运动的目的与观察者的价值取向之间的相符程度,一个运动可以是崇高的或者是卑鄙的。

14. 群体凝聚力P128

群体凝聚力又称群体内聚力,是社会群体的特征之一,是指群体对其成员,群体内成员彼此之间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就可以说这个群体是具有凝聚力的群体。群体凝聚力不仅反映群体内部的团结,还包括可能出现的排斥其他群体的倾向。群体凝聚力对群体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是群体维系的基础,而且也有助于保持群体的整体性,协调性,控制群体成员,保证成员的自信心与安全感。

15. 趣缘群体

趣缘群体,顾名思义就是指拥有共同的兴趣,爱好的人们组成的群体,趣缘群体同血缘,地缘群体一样是群体的一种类型,群体的形成是因为群体成员的共同兴趣和爱好,因此群体成员的多样性程度相对比较高。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 如何理解米德的“一般化他人”理论?

米德指出,社会化最重要的产物之一就是使我们有能力预料他人对我们的期待并据此形成自己的行为,也就是具备了角色扮演的能力。人们将“一般化他人”的期待内化,也就是将整个社会的态度和观点内化,这种能力为自我评价和自我概念的形成提供了基础。米德认为,每个人都具有两面性,它们称为“主我”和“客我”。“主我”是本能的、自私自利的、任性的和未经社会化的自我。“主我”富有独创性和独特的性格。而“客我”则是了解社会规范、价值标准和社会期望的社会化了的自我,“客我”是自我的社会方面,体现了他人的态度,是社会化的产物。作为整体的自我则是把普遍性的他人有规律的态度与个体行动者不可预测的自发性这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尽管每个人都是世界的一部分,但每个人又都以其独特的方式对这个世界作出反应。

2. 什么是群体动力学,群体动力学如何理解群体凝聚力?

社会群体动力学主要是研究个人行为整合为群体行为的这种凝聚力是如何产生的,凝聚力的大小,强弱又与群体结构有什么关系。群体动力学从两个角度研究群体凝聚力:一是全体功能的角度,即从群体作用上来回答人们为什么要结成群体,群体究竟满足了哪些社会需要;二是群体结构,即从群体内人与人互动关系来探讨群体凝聚力。

3. 如何看待我国城乡之间的二元结构及其变化?p408

所谓的二元社会结构,是指我国建国后通过一系列分割城乡等制度安排而认为建设的城乡隔离的社会结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是改革前中国社会结构的另一显著特征。这种二元社会结构是以二元户籍制度为核心的,是包括二元福利制度,二元教育制度,二元公共事业投入制度在内的一系列社会制度结构安排。

改革前中国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具有一定的历史合理性,对于当时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作用。一方面,城乡二元结构有利于资本的积累。在这期间,我国农村为城市工业化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的资金,从而促进了中国工业化的发展。另一方面,二元结构在它形成后的一段时间里具有积极的功能,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然而改革之前的二元社会结构具有明显的封闭性和刚性化特征。城乡二元被各种管理制度严格的分割开来。然而改革以来,城乡二元社会之间的联系开始有所加强,沟通也在逐渐增多,原本封闭性,刚性化的城乡二元也开始呈现出开放的,流动的弹性化趋势,主要表现在:(1)户籍制度的松动

(2)大规模的农民工流动

(3)小城镇成为城市与农村的中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