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质量标准
新生儿NICU病房标准

新生儿NICU病房标准新生儿重症监护是一项严肃的任务,需要遵循一套严格的程序和标准,包括NICU的人员标准、病区设施要求、仪器设备保管和维修等方面。
这些要求的实现是对生命的尊重。
质量标准包括NICU的人员标准、病区设施的要求、常规工作流程、消毒隔离要求、仪器设备保管和维修、危重新生儿转运要求等。
这些标准的实现确保了新生儿的生命支持和监护。
新生儿重症监护包括各种高危新生儿的生命支持,如糖尿病母亲婴儿、重度妊高症母亲婴儿、重度贫血母亲婴儿、心脏病母亲婴儿、甲亢母亲婴儿、RH(—)母亲婴儿等的监护和处理。
此外,还包括与新生儿窒息相关疾病的抢救和治疗、新生儿溶血症的治疗、呼吸管理和新生儿术后病人的监护管理等。
针对不同的疾病和情况,NICU设备包括必配设备和选配设备。
必配设备包括呼吸机、监护仪、输液泵等,选配设备包括肺表面活性物质灌注装置、氧合器、血气分析仪等。
这些设备的使用和维护对新生儿的生命支持至关重要。
总之,新生儿重症监护需要遵循一套严格的程序和标准,确保新生儿的生命支持和监护。
在实践中,医护人员需要根据不同的疾病和情况,使用和维护各种必配和选配设备,以确保新生儿的健康和安全。
早产儿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对于极低体重儿和超低体重儿,需要进行生命指征监护、静脉营养应用、鼻十二指肠喂养、呼吸支持和管理、循环支持、血糖监测、内环境监测和维持以及脑室内出血的防治,以保证他们的生存质量。
早产微型儿的救治技术是新生儿科的龙头技术和专业制高点。
早产儿是指出生时胎龄不足37周的新生儿,根据胎龄和出生体重的不同,可以分为超早产儿、中度早产儿、轻度早产儿、超低出生体重儿、极低出生体重儿和低出生体重儿。
与新生儿相比,早产儿的功能发育未成熟,因此需要特别的医疗护理和治疗方法。
早产微型儿的器官和脏器功能不能适应母体外的生存需要,因此病死率很高。
救治早产微型儿的成功率是新生儿监护病房技术水平的标志。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是专门治疗危重新生儿的病房,需要高水平的医护技术、现代化的设备和大量的护理人员。
nicu病房要求

nicu病房要求病房要求一、背景介绍NICU(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是专门为需要特殊护理的早产儿和其他有生命危险的新生儿提供医疗护理的部门。
为了确保NICU病房的正常运行和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护理服务,制定一套标准的病房要求是至关重要的。
二、病房环境要求1. 空气质量:病房内应保持良好的通风,并定期进行空气质量检测,确保空气清新、无异味。
2. 温度和湿度:病房内的温度应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通常为摄氏25-28度。
湿度应保持在50%-60%之间,以确保婴儿的舒适度和健康。
3. 光照:病房内应有充足的自然光和柔和的照明设备,以提供适宜的光照条件,但同时要避免直射阳光照射到婴儿身上。
4. 噪音控制:病房内应尽量减少噪音干扰,保持安静的环境,以利于婴儿的休息和康复。
三、设施要求1. 床位:每个婴儿应提供独立的床位,床位之间的间距应足够,以便医护人员进行护理和观察。
2. 婴儿监护设备:每个床位应配备婴儿监护仪、呼吸机、心电图仪等必要的医疗设备,以监测和支持婴儿的生命体征和呼吸功能。
3. 高效净化设备:病房内应配备高效净化设备,以过滤空气中的细菌和病毒,确保病房的洁净度。
4. 洗手设施:病房内应设有足够数量的洗手池和洗手液,以方便医护人员随时进行手卫生。
5. 储物柜和婴儿用品:每个床位应配备储物柜,用于存放婴儿的衣物、尿布等用品,保持病房的整洁和婴儿的个人物品的安全。
四、医护要求1. 医护人员:病房应配备专业的医护人员,包括儿科医生、护士和呼吸治疗师等,以确保婴儿得到及时和专业的医疗护理。
2. 护理计划:每个婴儿应有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包括喂养、药物管理、监测和康复等方面的内容,医护人员应严格执行,并及时记录和更新。
3. 感染控制:医护人员应遵守严格的感染控制措施,包括正确佩戴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定期消毒病房设施和婴儿用品,以预防交叉感染的发生。
4. 家长参与:病房应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婴儿的护理和康复过程,提供必要的家长教育和支持,以增强婴儿的康复效果。
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 感染管理制度一、建筑布局与管理要求(一)设置在相对独立的区域,环境安静、整洁。
(二)做到洁污区域分开,功能流程合理。
应设有治疗区、隔离间、清洗消毒间、配奶间、新生儿洗澡间(区)等。
(三)床位数应当满足患儿医疗救治的需要,每床净使用面积≥3m2,床间距21m。
(四)配备有效、便捷的洗手设施。
5、室内温度保持在22~26C,湿度保持在30%~60%。
(五)正确使用空气消毒机,保持清洁,设备管理部门3 月内部清洁保养一次,有记录,科室监督执行。
(六)每季对监护病房及隔离病房进行空气、物体表面、人员手、储奶冰箱等进行微生物监测。
必要时对医务人员做咽拭子培养。
二、人员管理(一)根据床位设置配备足够数量的医生和护士。
(二)医务人员上岗前应接受医院感染相关预防与控制基本知识培训。
(三)医务人员患有皮疹、腹泻、流感、患皮肤化脓性疾病等感染性疾病时应暂停与新生儿接触。
(四)非本室工作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进入监护室;如入本监护室必须遵守新生儿监护室感染控制制度。
在病区门口穿戴防护用品,如口罩、帽子、隔离衣及消毒双手,其穿戴流程: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一戴帽子一戴口罩→穿隔离衣一消毒双手。
(五)进入工作区应穿清洁的工作服,所有人员入室前洗手或手消毒。
三、环境保洁(一) 环境清洁、无污染源。
有污染时,应先去污染,彻底清洁,再消毒。
(二)墙面和门窗: 定期清洁墙面和门窗,使用清水湿式擦拭,保持清洁、干燥。
有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时,先去除污染,再清洁,用消毒500mg/L 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
(三)所有地面,包括医疗区域、医疗辅助用房区域、污物处理区域和医务人员生活辅助用房区域等,应使用清水或清洁剂湿式擦拭,每日 2 次。
有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污染时,先去除污染,再清洁、消毒。
多重耐药菌流行或有医院感染暴发时,须采用消毒剂消毒地面,每日至少两次500mg/L 含氯消毒剂消毒地面。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质量管理及持续改进

1.NICU医生应能熟练掌握呼吸机应用、换血技术、肠道外营养技术等专科技术
2.NICU护士应熟练掌握高危新生儿和早产儿护理、PICC置管技术等专科护理技术
3.取得ICU专科护士培训资格证≥50%
4.对在岗的医护人员进行规范化的培训并考核合格
5.在申请评审前已执行一年以上
【“A”级】
5.医护人员经过新生儿窒息复苏专科技术培训并考试合格
6.在申请评审前已执行
7.相关人员知晓本部门、本岗位的职责要求
【“B”级】
除达到“C”的标准外,还应
1.NICU病房应具备空气净化装置,布局合理,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3平方米,床间距不小于1米
2.NICU中应具备新生儿专用呼吸机(常频或高频)、移动X线摄片机、移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等专用设备
【“B”级】
除达到“C”的标准外,还应
1.科室应有专职人员负责院感控制管理小组日常工作,并制定院感管理制度和流程,包括各种院感爆发时的应急预案
2.科室院感控制管理小组成员与床位数之比应达到1:15,医护人员比例1:1
3.科室能按照制度和流程要求,检查落实情况,并记录(问题和缺陷)
4.在申请评审前已执行一年以上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设置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要求
【“C”级】
1.科室应有专/兼职人员负责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实行科主任和科护士长负责制
2.科室医院感染管理人员由主治医师和主管护士组成,职责明确
3.科室有年度总结科室院内感染发生情况,并提出整改意见,有书面记录
4.在申请评审前已执行
5.相关人员知晓本部门、本岗位的职责要求
除达到“B”的标准外,还应
1.取得ICU专科护士培训资格证≥70%
新生儿病房的质量控制标准【2024版】

1项不符合扣0.5分
5、空气消毒机使用符合要求,日常监测记录规范,记录时间应与消毒机显示时间一致,每日用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2次,每次时间不少于60分钟;空气消毒机过滤网每月清洗一次并有记录;
2
1项不符合扣0.5分
6、蓝光箱和暖箱应当每日清洁擦拭2次,并更换湿化液,一人用后一消毒,湿化液用灭菌水;同一患儿长期连续使用暖箱和蓝光箱时,应当每周消毒一次,用后终末消毒;
2
1项不符合扣0.5分
4、每月进行医院感染控制自查,有院感质量分析、有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及相关记录,记录在院感手册上;按规定上报医院感染病例,科内有登记;
2
1项不符合扣0.5分
5.院感科每月下发每月十题登录在院内网院感学习园地上,各科室自己下载组织学习,每月督查不定时提问,纳入综合目标考核中;
1
1项不符合扣0.5分
2
1项不符合扣0.5分
4.开启小瓶装碘伏、酒精等消毒剂密闭保存,每周更换2次,容器每周灭菌2次,消毒液及容器更换后要注明开启日期、时间,使用不超过3天;大瓶倾倒式的碘类、酒精消毒液不超过1月;用后及时密封避光保存,防止污染,注明开瓶日期;碘伏棉球缸每周更换灭菌2次,有标识及记录;无菌干持物钳及桶4小时更换一次,要注明更换日期及时间并记录;无菌物品现用现启,不得重复使用;
12、新生儿使用的被服、衣物等应当保持清洁,每日至少更换一次,污染后及时更换;患儿出院后床单位要进行终末消毒;
2
1项不符合扣0.5分
13、公用听诊器、手电筒、电话、病例夹、体温计等每日用75%酒精或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
2
1项不符合扣0.5分
14.正确配制和使用消毒剂与灭菌剂,使用中的灭菌剂与消毒剂必须符合规定的浓度及作用时间,含氯消毒剂现用现配,并测试有效浓度;
新生儿NICU病房标准

新生儿NICU病房标准引言概述: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是专门为需要特殊护理和监测的新生儿提供服务的地方。
为了确保新生儿得到最佳的护理和治疗,NICU病房需要符合一定的标准和规范。
本文将详细介绍新生儿NICU病房的标准要求。
一、设施要求1.1 病房空间:NICU病房应具备足够的空间,以容纳新生儿的床位、监护设备和护理人员。
1.2 温度控制:病房内应保持恒定的温度,以确保新生儿的舒适和健康。
1.3 洁净环境:病房应保持干净整洁,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二、设备要求2.1 呼吸支持设备:NICU病房应配备充足的呼吸支持设备,包括呼吸机、氧气供应等。
2.2 监测设备:病房内应有专业的监护设备,用于监测新生儿的心率、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
2.3 营养支持设备:病房应提供新生儿所需的营养支持设备,包括静脉输液、管饲等。
三、护理要求3.1 专业护理团队:NICU病房应有经过专业培训的护士和医生,能够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3.2 家属支持:病房应提供舒适的环境,允许家属陪同新生儿,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关心。
3.3 个性化护理:根据新生儿的特殊情况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确保每位新生儿得到最佳的护理。
四、感染控制要求4.1 洗手和消毒:护士和医生应定期洗手,病房内设有洗手液和消毒液,以减少感染的传播。
4.2 隔离措施:对于有传染性疾病的新生儿,应采取隔离措施,避免感染其他新生儿。
4.3 定期清洁:病房应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确保环境卫生,减少感染的风险。
五、培训要求5.1 培训计划:病房应有完善的培训计划,对护理人员进行新生儿护理和急救培训。
5.2 持续教育:护理人员应接受定期的持续教育,了解最新的新生儿护理知识和技术。
5.3 团队合作:病房内的医护人员应保持良好的团队合作,共同为新生儿提供最佳的护理和治疗。
总结:新生儿NICU病房标准是确保新生儿得到最佳护理和治疗的关键。
通过符合设施、设备、护理、感染控制和培训等方面的标准要求,可以提高新生儿的存活率和生活质量,为他们的健康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新生儿病房建设与设备配置标准

新生儿病房建设与设备配置标准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1 新生儿娩出母体并自脐带结扎起,至出生后未满28天的婴儿。
2 新生儿病房收治患病新生儿住院的病房3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集中收治危重新生儿并提供重症医护措施的场所,也可称为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4 新生儿母婴同室供收治患病新生儿的病房,为方便照护,允许母亲陪伴的病房。
5 家庭参与式病房由患儿父母参与护理的病房,包括由家庭参与护理的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6 缓冲间位于不同卫生安全等级区域之间,两侧均有门且借由气流组织和气压控制手段形成卫生安全屏障的间隔小室。
7 隔离室对感染性疾病患儿进行观察、治疗的隔离用房。
(大多在甲类传染病时使用。
进入隔离区门口地面清楚标记半污染区和污染区,隔离区门口配备洗手槽和更衣柜。
隔离室应配备负压或层流(1 万级))8 医疗工艺医疗流程和医疗设备的匹配,医技其他相关资源的配置。
9 医疗流程医疗服务的程序和环节。
洗手设施:新生儿病房应配备完整及方便的洗手设施。
①工作人员进病房洗手:在工作人员更衣室出口设置工作人员洗手处,根据科室规模和工作人员数量配备水龙头,应可容纳多名工作人员同时洗手。
②医疗通道入口洗手:在医疗通道入口处配备洗手设施,家长、探望者、访问者等进病房必须先洗手。
③房间门口洗手:包括病房、隔离室、治疗室、检查室、配奶室等所有房间门口都设置洗手槽。
新生儿病房床位空间应当满足患儿医疗救治和医院感染防控的需要,无陪护病房抢救单元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6 ㎡,间距不小于1m;其他床位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3 ㎡,间距不小于1m。
有陪护病房或家庭参与式病房每床净使用面积不低于12 ㎡。
新生儿病房的空气环境应满足《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 15982 的二类环境要求。
空调系统1 新生儿病房区域宜设置空调系统,夏季降温冬季供热。
无特殊要求,冬季可不单独设置散热器系统。
2 空调室内参数:冬夏季均应在24~26℃,相对湿度为30%-70%;新风量不小于3 次/h 或者按床50m³/h 床,二者比较取大值。
新生儿NICU病房标准

新生儿NICU病房标准引言概述: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是专门为需要特殊护理和监测的新生儿提供服务的重要医疗设施。
在NICU病房中,医护人员需要遵循一定的标准和流程,以确保新生儿得到最佳的护理和治疗。
本文将介绍新生儿NICU病房的标准,以帮助医护人员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一、设施标准1.1 病房空间:NICU病房应具备足够的空间,以容纳新生儿的床位、监护设备和医护人员。
1.2 温度控制:病房内应保持恒定的温度,以确保新生儿的舒适和健康。
1.3 消毒措施:病房内的设施和器械应经常进行消毒,以避免交叉感染。
二、设备标准2.1 呼吸机:NICU病房应配备先进的呼吸机,以支持新生儿的呼吸功能。
2.2 监护设备:病房内应有各种监护设备,包括心率监测仪、血氧仪等,以监测新生儿的生命体征。
2.3 营养支持设备:病房内应配备各种营养支持设备,以确保新生儿获得足够的营养。
三、护理标准3.1 专业护理团队:NICU病房应有经过专业培训的护理团队,以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3.2 定期评估:医护人员应定期评估新生儿的病情和健康状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3 家属支持:病房应提供家属支持服务,帮助家属了解新生儿的病情和治疗过程。
四、感染控制标准4.1 手卫生: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手卫生规范,以减少感染传播的风险。
4.2 隔离措施:对于有感染风险的患儿,应采取隔离措施,以避免感染传播。
4.3 感染监测:病房内应建立感染监测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病例。
五、教育培训标准5.1 培训计划:病房应制定新生儿护理培训计划,帮助医护人员提升专业技能。
5.2 持续教育:医护人员应定期接受新生儿护理方面的持续教育,以跟进最新的护理技术和研究成果。
5.3 团队合作:医护人员应加强团队合作,共同为新生儿提供最佳的护理服务。
结论:新生儿NICU病房的标准涉及设施、设备、护理、感染控制和教育培训等多个方面,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这些标准,以确保新生儿得到最佳的护理和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质量标准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是集中治疗危重新生儿的病室,需要较高的医护技术力量,众多的护理人员和现代化仪器设备[1]。
其目的是为了降低新生儿的死亡率,减少并发症,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1 NICU人员标准
1.1 护理人员素质要求应选择品德、业务、身体各方面素质优秀的人员。
既要有新生儿临床护理经验和一般护理技能,还应熟练掌握各种抢救技术操作和急救护理,熟悉临床监护指标,综合观察病情变化,不机械执行医嘱,有超前的抢救意识。
1.2 护理人员配备的要求按护理所需时间的总和以及每周实际工作时间而定,一般认为护士数∶病人数为
2.5∶1[1]。
1.3 护理人员培训的要求进入NICU工作的护士,必须经过培训,并在工作中不断接受继续教育。
培训内容除一般新生儿疾病知识外,着重培训新生儿急救技术与护理。
2 NICU病区设施的要求
NICU为独立病区,以邻近新生儿室、产房、手术室、急诊室为宜。
室内光线应充足且有层流装置,温度以24℃~26℃,湿度以55%~60%为宜。
病区分为加强护理区、中间护理区2部分,另设辅助房间[1]。
(1)加强护理区:床位最好设置4~6张,主张集中式安排。
另设1~2间隔离病区供特殊使用。
抢救床位应具备的基本设施:暖箱或辐射保暖床、监护仪、呼吸机、负压吸引器、测氧仪、输液泵、复苏用具和生命岛(为床旁大柜)。
(2)中间护理区:又称恢复区,当危重新生儿经抢救好转后转入本室继续治疗。
(3)辅助房间包括医、护办公室、治疗室、仪器室、家属接待室等。
3 NICU工作常规
NICU护理人员对新生儿全部进行特护,应到床头交接班,详细交待诊断、病情、治疗及护理要点[2]。
3.1 入院前准备预热暖箱,检查抢救单元设备和功能,保证完好。
3.2 入院时措施需急时处理的患儿立即放辐射台上行心肺复苏、气管插管、吸痰、建立静脉通道、连接各种监护仪器等。
3.3 入院后常规护理和监护24h守护床旁。
(1)呼吸、心血管系统:多参监护仪监护心率、心电图、呼吸频率、呼吸暂停、每小时记录1次,但每2h尚需亲自听、数、记心率、呼吸1次。
呼吸道管理者,每2~4h吸痰,并记录痰液的性质和量。
用呼吸机者每2h记录各项参数1次。
(2)神经系统:意识、反应、瞳孔、肌张力、颅内压监测者每2h测记1次。
(3)消化系统:腹胀、呕吐、大便性质、鼻饲前检查胃残留物容量。
(4)泌尿和代谢系统:称体重每日1次,记24h出入量,每日测尿比重、尿糖、血电介质、血糖1次,测记体温、箱温每2~4h 1次,临床上常规监测大部分借助监护仪,但仔细的临床观察仍必不可少,如:神志、反应、腹胀、呕吐等非仪器所能测出,而它往往是病情变化的重要线索。
4 NICU消毒隔离要求
NICU是危重病儿集中的地方,极低出生体重儿多,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尤为重要。
(1)工作人员应定期健康体检,必须无传染的感染性疾病。
入室前更衣、戴工作帽、穿专用鞋,认真洗手。
操作、护理患儿前后均要求流动水洗手或用速效手消毒剂。
(2)空气消毒:常规用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或紫外线照射,每周用乳酸熏蒸1~2次。
(3)地面用湿吸尘器或湿拖每日2次,床间距应大于1m。
(4)仪器设备每日用清水擦拭后用消毒水擦拭,呼吸机、吸痰器管道,湿化瓶等每次使用后均消毒。
(5)感染性患儿与非感染性疾病患儿分区放置,分类隔离。
5 NICU仪器设备保管与维修
NICU是仪器设备密集的科室,护士长应做好管理工作。
日常管理:(1)建立仪器设备档案,做到账、物、卡相符,及时记录运转时间、状态和维修内容。
(2)定点放置、定人管理,有条件的医院可由专职人员担任。
(3)新仪器进入科室要制订操作规程,对护士进行培训,告诫有异常时不盲目操作。
消毒保养:(1)仪器工作的环境应通风、电压稳定,避免强光强电磁场干扰及剧烈振动。
(2)日常做好清理和清洁,终末按常规消毒后加罩备用[3]。
6 危重新生儿转运要求
危重新生儿的转运工作绝不是一般的运送患儿,应该在转运的同时能对患儿进行急救和监护。
出色的转运工作在降低危重新生儿的死亡率与致残率上发挥重要作用。
NICU的编制应包括有随时出发接送的一名医生和护士。
护士负责管理转运所需器械物品和药品。
转运完毕及时做好转运记录和小结。
浅谈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质量标准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是集中治疗危重新生儿的病室,需要较高的医护技术力量,众多的护理人员和现代化仪器设备[1]。
其目的是为了降低新生儿的死亡率,减少并发症,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1 NICU人员标准
1.1 护理人员素质要求应选择品德、业务、身体各方面素质优秀的人员。
既要有新生儿临床护理经验和一般护理技能,还应熟练掌握各种抢救技术操作和急救护理,熟悉临床监护指标,综合观察病情变化,不机械执行医嘱,有超前的抢救意识。
1.2 护理人员配备的要求按护理所需时间的总和以及每周实际工作时间而定,一般认为护士数∶病人数为
2.5∶1[1]。
1.3 护理人员培训的要求进入NICU工作的护士,必须经过培训,并在工作中不断接受继续教育。
培训内容除一般新生儿疾病知识外,着重培训新生儿急救技术与护理。
2 NICU病区设施的要求
NICU为独立病区,以邻近新生儿室、产房、手术室、急诊室为宜。
室内光线应充足且有层流装置,温度以24℃~26℃,湿度以55%~60%为宜。
病区
加强护理区、中间护理区2部分,另设辅助房间[1]。
(1)加强护理区:床位最好设置4 ~6张,主张集中式安排。
另设1~2间隔离病区供特殊使用。
抢救床位应具备的基本设施:暖箱或辐射保暖床、监护仪、呼吸机、负压吸引器、测氧仪、输液泵、复苏用具和生命岛(为床旁大柜)。
(2)中间护理区:又称恢复区,当危重新生儿经抢救好转后转入本室继续治疗。
(3)辅助房间包括医、护办公室、治疗室、仪器室、家属接待室等。
3 NICU工作常规
NICU护理人员对新生儿全部进行特护,应到床头交接班,详细交待诊断、病情、治疗及护理要点[2]。
3.1 入院前准备预热暖箱,检查抢救单元设备和功能,保证完好。
3.2 入院时措施需急时处理的患儿立即放辐射台上行心肺复苏、气管插管、吸痰、建立静脉通道、连接各种监护仪器等。
3.3 入院后常规护理和监护24h守护床旁。
(1)呼吸、心血管系统:多参监护仪监护心率、心电图、呼吸频率、呼吸暂停、每小时记录1次,但每2h尚需亲自听、数、记心率、呼吸1次。
呼吸道管理者,每2~4h吸痰,并记录痰液的性质和量。
用呼吸机者每2h 记录各项参数1次。
(2)神经系统:意识、反应、瞳孔、肌张力、颅内压监测者每2h测记1次。
(3)消化系统:腹胀、呕吐、大便性质、鼻饲前检查胃残留物容量。
(4)泌尿和代谢系统:称体重每日1次,记24h出入量,每日测尿比重、尿糖、血电介质、血糖1次,测记体温、箱温每2~4h 1次,临床上常规监测大部分借助监护仪,但仔细的临床观察仍必不可少,如:神志、反应、腹胀、呕吐等非仪器所能测出,而它往往是病情变化的重要线索。
4 NICU消毒隔离要求
NICU是危重病儿集中的地方,极低出生体重儿多,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尤为重要。
(1)工作人员应定期健康体检,必须无传染的感染性疾病。
入室前
衣、戴工作帽、穿专用鞋,认真洗手。
操作、护理患儿前后均要求流动水洗手或用速效手消毒剂。
(2)空气消毒:常规用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或紫外线照射,每周用乳酸熏蒸1~2次。
(3)地面用湿吸尘器或湿拖每日2次,床间距应大于1 m。
(4)仪器设备每日用清水擦拭后用消毒水擦拭,呼吸机、吸痰器管道,湿化瓶等每次使用后均消毒。
(5)感染性患儿与非感染性疾病患儿分区放置,分类隔离。
5 NICU仪器设备保管与维修
NICU是仪器设备密集的科室,护士长应做好管理工作。
日常管理:(1)建立仪器设备档案,做到账、物、卡相符,及时记录运转时间、状态和维修内容。
(2)定点放置、定人管理,有条件的医院可由专职人员担任。
(3)新仪器进入科室要制订操作规程,对护士进行培训,告诫有异常时不盲目操作。
消毒保养:(1)仪器工作的环境应通风、电压稳定,避免强光强电磁场干扰及剧烈振动。
(2)日常做好清理和清洁,终末按常规消毒后加罩备用[3]。
6 危重新生儿转运要求
危重新生儿的转运工作绝不是一般的运送患儿,应该在转运的同时能对患儿进行急救和监护。
出色的转运工作在降低危重新生儿的死亡率与致残率上发挥重要作用。
NICU的编制应包括有随时出发接送的一名医生和护士。
护士负责管理转运所需器械物品和药品。
转运完毕及时做好转运记录和小结。
【参考文献】
1 金汉珍.实用新生儿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36.
2 石树中.新生儿护理.上海:光明日报出版社,1987,129.
3 涂园芳,包奕凤.ICU病区的仪器管理.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5):62. 作者单位:333000 江西景德镇,景德镇市妇幼保健院护理部
(编辑:杨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