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分析

合集下载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 1 3 6 / 1 5 1 ) 。新生儿医院感染情况分析见表 1 。
表 1 新生儿医院感染情况分析 ( 例)
出生体质量患儿与早产儿 , 这 些患儿 反复吸痰 、 应 用呼 吸机 、 使用抗生素以及侵入性操 作 等 , 使 发生 医院感染
的几率 明显增大… 。故探讨新 生儿重症 监护室 医院感 染的高危 因素并有针对性地 实施 护理 干预对减少 新生 儿重症 监 护室 医院感 染 具 有重 要 作用 。现 调查 分 析
征象 , 在治疗过 程 中出现 明显其 他 感染 , 包括肺 炎 、 先 天性感染 、 胎膜早破 > 2 4 h 、 胎粪 吸入综合征 、 出生 羊水
Ⅲ度混浊 以及孕妇产前感染等 J 。 1 . 4 统计 学 处理 采用 S P S S 1 8 . 0软 件进 行统 计分
析, 对计 数资料进行 检验 , 对医院感染 因素进行 多元
关键词 新生儿 ; 重症 监护室 ; 医院感染 ; 因素分析 ; 护理干预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2— 9 6 7 6 . 2 0 1 3 . 1 8 . 0 1 1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在抢救危 重症患 儿 以及保证 早 产儿存活率方面具有不可 替代 的作用 。但 大部分 危重 症患儿 以及早 产儿 的免疫 功能 尚未 发育 成熟 , 缺 乏抵 抗力 , 对外界适应 性 差 , 容易 引 发 医院感 染 , 特 别是 低
逐步 L o g i s t i c回归分析。检验水准 C t . = 0 . 0 5 。
售 段 重 秀 羔 丽 4 : 女 蚰 沙 市湖 南 省 儿 童 医 院 新 生 儿 四 科 本科 , 护师

2 . 2 1 5 1 例患儿医院 感染单因素分析( 表2 ) ~ — r . 。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是医院中一个特殊区域,由于新生儿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抵抗力较弱,因此,医院感染管理在NICU中显得尤为重要。

一、总则1.1 为了加强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管理,保障新生儿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1.2 本制度适用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所有工作人员,包括医生、护士、实习生、进修生等。

1.3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感染管理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确保新生儿安全。

二、组织管理2.1 成立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感染管理小组,由科室主任、护士长、感染管理专职人员组成,负责本科室的感染管理工作。

2.2 感染管理小组定期组织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感染防控意识和技能。

2.3 感染管理小组每月对本科室的感染情况进行监测、分析和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制定整改措施。

2.4 感染管理小组负责制定本科室的感染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三、感染预防与控制3.1 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工作人员在接触新生儿前后、进行无菌操作前后均应进行手卫生。

3.2 加强环境清洁与消毒,每日对病室、治疗室、卫生间等区域进行清洁消毒,定期进行空气消毒。

3.3 加强新生儿口腔、皮肤、呼吸道等部位的护理,预防感染。

3.4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确保无菌物品的合格率。

3.5 加强新生儿用物的管理,严格区分无菌物品和清洁物品,防止交叉感染。

3.6 对新生儿进行侵袭性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减少感染机会。

3.7 加强新生儿营养支持,提高免疫力。

3.8 对感染性疾病新生儿实行隔离措施,防止交叉感染。

3.9 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及时发现感染病例,采取相应措施。

四、感染监测与报告4.1 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监测制度,对新生儿感染病例进行登记、报告。

4.2 感染管理小组定期对本科室的感染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并向医院感染管理部门报告。

NICU院感因素及预防

NICU院感因素及预防

加强基础护理
皮肤护理: 口腔护理: 眼部护理: 脐部护理: 喂 养:
皮肤护理
每日认真进行沐浴或油浴,保持皮肤的清洁 特别注意观察颈周、耳后、腋下、腹股沟等
皮肤皱折处有无破损、脓点、红疹等 每次排便后及时做臀部护理,擦拭由前到后,以
免肛周污物污染尿道口,并更换尿布,涂护臀霜 ,预防臀红
皮肤护理
环境
预预
操作中感染控制
防防 措措
用品感染控制
施施
加强基础护理
合理使用抗生素
环境
严格划分新生儿感染与非感染病室,合 理分布治疗室、配奶室、沐浴室及污物 室,并有明显的标识
有良好的通风条件,定时开窗通风 控制人员进出 洗手水龙头应为感应龙头,并配备烘手
机或擦手纸
环境
定人、定点、定时做好消毒卫生工作 每月监测空气、物体表面细菌 紫外线每日消毒1次,每次照射1小时,
多,pH 值较高,利于病原菌的生长
自身因素(体重)
在重症监护病房的新生儿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早 产儿、低体重儿
新生儿体重从侧面反应新生儿各系统的成熟度及 生长发育情况,体重低生长发育差,各系统发育 不成熟,血浆中IgG水平低,相应的免疫力亦低, 更易于感染
自身因素(体重)
据文献报道,极低体重儿医院感染发生率为 0.5% ,国内报道病死率为63%~74%。体重<2 kg 的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性是体重≥4 kg 者 的2.5倍
每3h 更换体位,防止骨突出部受压过久,引起 皮肤压伤。
每次测量血压后及时摘下血压袖带 每2h更换氧饱和度探头部位
口腔护理
每天用制霉菌素护理口腔1~2次,观察口腔 粘膜有无溃疡及鹅口疮
护理时动作应轻柔、细心,避免擦伤口腔粘 膜引起感染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身体功能没有发育成熟;特别是在新生儿 NICU,由于早产、体重 低、病情严重等情况,院内感染的发生率高于正常新生儿 [2]。新生 儿如果发生院内感染,不仅其入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多,病情
还会迅速发展,病死率极高。据相关国内外报告,我国 63%-74% 的感染者中 ,<1000g 的患儿病死率高达 80%-100%[3],发达国家的 病死率则为 33%-70%[4]。同时国内外调查均表示,重症监护室中 的新生儿发生院内感染的比率约为 14.5%,重症监护室是新生儿 发生院内的主要场所 [5],而其中约 15% 的院感是可以通过护理措 施预防以及治疗的 。 [6-7]
1 新生儿 NICU 院内感染原因分析
1.1 新生儿因素 新生儿感染的重要位置是在缺少保护的皮肤粘膜。因为新
生儿刚出生,皮肤嫩薄,角质层发育比正常小孩差,对外界细菌的
防 御 能 力 低,病 原 微 生 物 容 易 在 接 触 外 界 的 位 置 繁 殖,极 易 发 生
NICU 感染。此外低体重新生儿系统发育不成熟,血浆水平较正常 低,免疫力低下,容易产生感染 [8]。据有关的文件报道,国内极低 体重儿病死率为 63%-74%[3]。体重小于 2kg 的新生儿产生院内 感染的概率是体重高于 4kg 新生儿的 2.5 倍 [9]。 1.2 侵入性操作因素
338
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9 Vo1.19 No.80
·临床监护·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杨生文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新疆 乌鲁木齐)
摘要:新生儿感染的重要位置是在缺少保护的皮肤粘膜。因为新生儿刚出生,皮肤嫩薄,角质层发育比正常小孩差,对外界细菌的防御能力低, 病原微生物容易在接触外界的位置繁殖,极易发生 NICU 感染。为了减少新生儿医院感染的产生,医院需要实施卫生部制定的相关措施,建立 NICU 消毒隔离系统、感染控制系统。刚进入 NICU 的医护人员应了解相关的院内感染知识,做好必要的防御措施,而对于其他相关人员应做 好定期的考核以及检查,内容包括无菌技术操作、消毒隔离制度等。 关键词:感染;护理培训;重症 中图分类号:R722 文献标识码:B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9.80.206 本文引用格式:杨生文 .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19(80):338-339.

新生儿监护室院内感染原因分析及对策

新生儿监护室院内感染原因分析及对策

新生儿监护室院内感染原因分析及对策摘要:目前,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已经进入了比较先进的发展阶段,但新生儿监护室院内感染现象依旧发生着,这严重威胁到了新生儿的生命健康安全。

现阶段,我国新生儿监护室院内还不够科学先进,一些理念和技术还不够完善,这都会引起新生儿监护室院内感染问题的发生。

为了新生儿的健康着想,也为了中国人口的良性发展,本文分析并论述了新生儿监护室院内感染现象产生的原因,并对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以期在最大程度上减少新生儿监护室院内感染现象的发生。

关键词:新生儿;监护室;感染;护理众所周知,新生儿的抵抗力比较低,很容易受到感染,这对新生儿监护室的要求就比较严格。

然而,现有的部分新生儿监护室都存在着缺陷,这就大大增加了新生儿受到感染的概率,再加上很多新生儿监护室的工作人员专业能力、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都不够高,这也会成为导致新生儿感染的一个因素,事实上,很多因素都在影响着新生儿的健康安全[1]。

1造成感染的可能因素1.1 医护人员新生儿最常接触的就是医护人员,可以说,医护人员的手是造成新生儿感染的直接因素,所以,医护人员务必要采用严格的无菌技术,在触碰新生儿之前,对自己的手部进行全面的清洁,为新生儿使用的物品进行消毒,降低新生儿的感染几率。

1.2居住环境新生儿所居住的监护室也能够对新生儿造成感染,其中空气污染就是一个重要因素。

新生儿监护室里的空气不能得到很好的流通、温度和湿度都超出标准,就给微生物提供适宜的生长繁衍环境。

另外,一些医疗仪器等的污染,也会造成交叉感染。

1.3 新生儿自身情况除了造成感染的外部因素,还有新生儿自身的因素。

新生儿的免疫功能低下,抵抗力不够强,皮肤脆弱,屏障能力较低,轻微的擦伤就可能导致细菌的入侵,再加上皮肤的含水量高,碱性较强,适合病原菌生长。

1.4 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由于监护室中的新生儿都是重症患儿,广谱抗生素的应用就很是平常,然而,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很容易混乱正常菌群,这就加大了患儿被感染的可能性。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病原菌特点与耐药性分析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病原菌特点与耐药性分析

刘春 来 ( I C u - i, L U h nl ) 曹海 燕 ( Ao Ha y n , 国强 ( HE oqa g , 丽珠 ( I i h ) a C ia)陈 — C N Gu —i ) 练 n L AN L— u z
( 惠州市 中心人 民医院, 东 惠州 广 560) 10 1
2 2 病原 菌 分布 .
2 7株 医 院感染 病 原 菌 中 , 兰 8 革
阴性 ( ) G一 杆菌 1 7 ( 1 2 ) 革 兰 阳性 ( 4 株 5 .2 , G ) 球
菌 1 6株 (3 9 ) 真 菌 1 2 4.0 , 4株 ( . 8 ) 4 8 。血 标 本 病原 菌检 出 以 G 球 菌 为 主 , 标 本 以 G一 菌 为 痰 杆 主, 主要病 原 菌构成 见 表 1 。
7 .0 的大肠埃希菌与 7 . 6 的肺炎 克雷伯 菌产超广 谱 内酰胺酶 , o o 43 对青 霉素类 和头孢 菌素类 药有 较强耐 药
性 ;2 0 为耐 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 , 5 .8 除对万古霉素敏感外 , 对其他抗菌药物均有不 同程度耐药 。 [ 关 键 词] 新 生儿 ; 重症监护室 ; 医院感染 ; 病原菌 ; 抗药性 , 微生物 [ 文献标 识码] B [ 文章编号] 17 — 6 8 20 )3—0 0 —0 6 1 9 3 (0 8 0 25 3 [ 中图分类号] R 2 .3 R 6 . 7 2 1 9 93
本 2份 (. 0 ) 07 ,大 便 标本 1 (. 5 )脑 脊 液 份 0 3 ,
标 本 1 ( . 5 ) 份 03 。
NI U新 生儿 病历 资料 , 阅其 医 院感 染病 历 记 录 、 C 查 微 生物培 养及 药敏试 验结 果 。 1 2 方法 . 按 照 国 临床 检 验 操 作规 程 》 临床 全 对 标本 进行 细菌 培养 与鉴 定 。所 得 数 据 输入 计 算 机 , 进行 细菌分 类 和药敏 分析 。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监测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监测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监测引言概述:新生儿病房是一个关键的医疗环境,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彻底发育,因此容易受到感染的威胁。

医院感染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问题,对新生儿的健康和生存带来了风险。

因此,对新生儿病房的医院感染进行监测是非常重要的。

正文内容:1. 医院感染的定义和影响1.1 医院感染的定义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中发生的患者在入院48小时后浮现的感染。

这些感染往往是由医疗环境、医护人员或者其他患者传播的。

1.2 医院感染的影响医院感染对新生儿的健康和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它可以导致新生儿的疾病恶化、住院时间延长、治疗费用增加甚至死亡。

2.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的常见病原体2.1 细菌感染细菌感染是新生儿病房最常见的感染类型之一。

常见的细菌病原体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等。

2.2 真菌感染真菌感染在新生儿病房中也比较常见。

常见的真菌病原体包括念珠菌和曲霉菌等。

2.3 病毒感染病毒感染也是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的一种重要类型。

常见的病毒病原体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和巨细胞病毒等。

3.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3.1 直接接触传播直接接触传播是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最常见的传播途径之一。

这包括医护人员的手、衣物和医疗器械等直接接触患者。

3.2 空气传播空气传播是指通过空气中的飞沫或者气溶胶传播病原体。

这种传播途径在新生儿病房中尤其重要,因为新生儿的免疫系统较弱,对病原体的反抗能力较差。

3.3 环境传播环境传播是指通过医疗环境中的污染物传播病原体。

医院的表面、床单、毛巾等都可能成为病原体的传播介质。

4.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的监测方法4.1 临床监测临床监测是通过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来判断是否有医院感染的方法。

这需要医护人员具备一定的临床经验和判断力。

4.2 实验室监测实验室监测是通过对患者的样本进行细菌培养、真菌培养或者病毒检测等实验室检测来确定是否有感染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提供更准确的结果。

医院感染事件警示录

医院感染事件警示录

医院感染事件警示录在医院这个救死扶伤的神圣场所,感染事件的发生不仅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还严重影响了医院的声誉和医务人员的信心。

为提高大家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强化感染防控意识,本文通过梳理近年来发生的医院感染事件,分析原因、教训及应对措施,为广大医护人员敲响警钟,切实保障患者安全。

一、医院感染事件回顾1. 事件一:某三甲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爆发感染2016年,某三甲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发生一起严重的医院感染事件,导致多名新生儿感染,其中部分患儿病情危重,甚至死亡。

经调查,感染源为医护人员手卫生不规范,导致病原体在患儿之间传播。

2. 事件二:某医院血液透析中心丙型肝炎病毒感染2018年,某医院血液透析中心发生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事件,数十名患者感染。

经调查,感染原因系医护人员在操作过程中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导致病毒在患者之间传播。

3. 事件三:某医院ICU呼吸机相关肺炎2019年,某医院ICU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事件,多名患者感染。

经调查,感染原因与呼吸机管道消毒不彻底、医护人员手卫生不规范等因素有关。

二、医院感染原因分析1. 医护人员感染防控意识不强部分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不足,认为感染防控工作与自己关系不大,对感染防控措施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2.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不健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不完善,对感染防控工作的监督、检查、考核不到位,导致感染防控措施落实不到位。

3. 医护人员手卫生不规范手卫生是医院感染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

部分医护人员手卫生不规范,未严格按照“六步洗手法”进行洗手,导致病原体在患者之间传播。

4. 医疗器械、设备消毒不彻底医疗器械、设备消毒不彻底,是导致医院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5. 病房环境管理不到位病房环境管理对医院感染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部分医院病房环境脏乱差,通风不良,易导致病原体滋生和传播。

三、医院感染事件教训及应对措施1. 教训(1)强化医护人员感染防控意识,提高感染防控能力。

(2)完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加强感染防控工作监督、检查、考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分析摘要目的调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为医院重症监护室病房感染预防控制提供依据。

方法选取65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

根据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分为感染组150 例和非感染组500例。

观察两组出生体重≤1500 g、胎龄≤37周、侵入性操作、新生儿窒息情况。

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

结果两组新生儿出生体重≤1500 g、胎龄≤37周、新生儿窒息、侵入性操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出生体重≤1500 g、胎龄≤37周、侵入性操作、新生儿窒息四种情况均是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高危因素(OR=1.745、4.604、5.954、4.384,P<0.05)。

结论胎龄小、出生体重低、侵入性操作、新生儿窒息等是NICU中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及时地规避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对于预防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关鍵词】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危险因素Analysis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in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TIAN Ai-cun. Department of Neonatology,Shandong Yanggu County Hospital,Liaocheng 252300,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research high risk factors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in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NICU),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in intensive care unit. 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650 children were taken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 They were divided by occurrence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into infection group with 150 cases and non-infection group with 500 cases. Observation was made on birth weight ≤1500 g,gestational age ≤37 weeks,invasive operation,and neonatal asphyxia in both groups.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applied to research high risk factors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in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Results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f birth weight ≤1500 g,gestational age ≤37 weeks,invasive operation,and neonatal asphyxi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birth weight ≤1500 g,gestational age ≤37 weeks,invasive operation,and neonatal asphyxia as high risk factors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in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OR=1.745,4.604,5.954,4.384,P <0.05). Conclusion Small gestational age,low birth weight,invasive operation,and neonatal asphyxia are risk factors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in NICU. Timely circumvention of high risk factors contain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nosocomial infection in NICU.【Key words】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osocomial infection;Risk factors新生儿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抵抗力较差、对外界适应能力弱,使用暖箱、反复吸痰、侵入性操作、长期应用抗生素等因素增加了早产儿、低体重儿医院感染的发生率[1]。

近年来随着NICU的发展,创伤性诊治技术已成为NICU 中重要部分,它使更多病危新生儿得以存活,但现时又是医院感染的重要诱因,控制医院感染已成为儿童重症监护病房急需解决的问题[2]。

调查新生儿医院感染的现状、分析其特点与危险因素,可指导临床采取更有效措施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针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影响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并对其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对于改善患儿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3]。

本文对此进行研究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病例650例,依据是否发生医院临床感染分为:感染组150例,新生儿病房总住院日数≥5 d的患儿符合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并确诊;非感染组500例,不符合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1. 2 医院感染定义参考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及我国CDC定义:进入NICU 48 h以后发生的感染,包括转出NICU进入普通病房后48 h内发生的感染。

并定义院感分类诊断标准。

1. 3 方法从两组新生儿胎龄、体重、临床病理学观察这三项因素出发观察两组出生体重≤1500 g、胎龄≤37周、侵入性操作、新生儿窒息的临床数据;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

1. 4 病理标本采集对感染患儿针对其感染的不同部位采用相应的方法采集标本,进行病理标本采集与细菌培养患儿入院后呼吸道感染可采集呼吸道深部痰液进行培养,血液感染可采集股静脉穿刺取血进行血液培养,皮肤黏膜感染通过无菌棉签蘸取分泌物进行培养,初次尿检异常再起留取尿液标本进行培养[4]。

针对疑似感染、侵入性操作的病例可进行3次呼吸道深部痰液培养,拔除各种导管时留样做常规留导管头培养。

1. 5 诊断标准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参照最新一版《实用新生儿学》;呼吸性相关感染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拟定的《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及治疗指南(草案)》。

排除标准:患儿在入院时即表现出感染征象,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明显其他感染。

主要包括:血液培养阳性,胸片观察有明确的肺炎或者其他部位发生感染,实验室检查白细胞<6.0×109/L,血小板<10×109/L,有感染发生的明显临床症状。

上述指标任意一项同时伴有感染发生的明显临床症状者均可以诊断为医院感染。

1. 6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感染高危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

P <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 1 两组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感染高危因素单因素分析两组出生体重≤1500 g、胎龄≤37周、侵入性操作、新生儿窒息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见表1。

2. 2 两组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感染高危因素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出生体重≤1500 g、胎龄≤37周、侵入性操作、新生儿窒息均是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高危因素(OR=1.745、4.604、5.954、4.384,P<0.05)。

见表2。

2. 3 细菌检测结果150例医院感染者中共送检标本450次,阳性结果235株,阳性率52.22%。

痰培养阳性68株中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检出率最高的是肺炎克雷伯菌(39株),其次是鲍氏不动杆菌(19株)。

65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36例为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并有15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阳性。

皮肤、黏膜分泌物培养阳性33株,以凝固酶阳性葡萄球菌为主(24株),未发现耐万古霉素革兰阳性球菌。

3 讨论新生儿是医院感染过程中的特殊病例,目前国外对儿童重症监护室中的危险因素的研究比较多,出生体重≤1500 g、胎龄≤37周、侵入性操作、新生儿窒息认被为是医院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5]。

但也有学者指出,体重并不是衡量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的好的指标。

新生儿医院感染的特点是起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不仅影响威胁医院的诊疗水平同时危及患儿的生命安全。

本调查通过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出生体重低、胎龄小的新生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接受侵入性操作次数多有关;出生体重≤1500 g、胎龄≤37周、侵入性操作、新生儿窒息被认为是医院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患儿在NICU内的住院时间越长,发生感染的危险性越大,其中侵入性操作是医院感染最主要因素[6]。

本资料中经过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侵入性操作、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胎龄与医院感染具有显著的相关性[7]。

综上所述,出生体重≤1500 g、胎龄≤37周、侵入性操作、新生儿窒息的新生儿是NICU病区中医院感染最易感人群,有创性操作是医院感染最危险诱因,通过控制抗菌药物滥用可减少耐药菌的产生,在病房内提高清洁人员消毒技能等措施可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及时地规避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高危因素,对于预防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1] 张晓丽.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特点及高危因素分析研究.山东大学,2012.[2] 李晶.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病原菌特點与危险因素分析.新疆医科大学,2012.[3] 任香娣,孙献梅,王克芳.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研究. 中国消毒学杂志,2010(2):150-152.[4] 鲁靖,刘红,王荃,等.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分析. 北京医学,2008,30(10):607-609.[5] 石计朋,王吉,钱燕,等.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调查分析.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9):1077-1079.[6] 都美玲,杨琳,牟飞飞.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高危因素分析. 中国医药导报,2015,12(5):48-51.[7] 杨玲蓉,彭珉娟,李桦,等.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患儿院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3,15(2):112-1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