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烷偶联剂用于非金属粉体表面改性的机理及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合集下载

硅烷偶联剂的作用原理

硅烷偶联剂的作用原理

硅烷偶联剂的作用原理1 硅烷偶联剂的概述硅烷偶联剂是一种重要的有机硅功能材料,具有多种应用。

它通过特定结构的有机硅分子中的硅氧键,与无机材料如玻璃、金属、陶瓷等形成稳定的化学键,并在两种材料之间形成一层有机硅化合物的介质,从而实现有机硅与无机材料的连接。

硅烷偶联剂广泛应用于化工、医疗、生物等多个领域,其作用原理也逐步得到了深入研究。

2 硅烷偶联剂的结构与性质硅烷偶联剂主要是由硅和有机基团组成,其中硅和氧之间的键强度高于碳和氧之间的键。

这种结构使得硅烷偶联剂可以广泛应用于多种材料。

硅烷偶联剂的结构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一元硅烷偶联剂,另一种是复合硅烷偶联剂。

一元硅烷偶联剂一般只含有一种有机基团,比如甲基、乙基等,这种种类的硅烷偶联剂在多种材料的的应用较常见。

而复合硅烷偶联剂则在硅烷分子的基础上添加了其他分子,例如氨基、酰胺基等,在生物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3 硅烷偶联剂的作用原理硅烷偶联剂的主要作用原理是通过其分子结构中的硅氧键实现有机硅和无机硅之间的连接。

具体来说,硅烷偶联剂分子通过其分子结构中的有机基团和硅烷分子的分子结构相互作用,形成硅氧键,从而实现有机硅和无机硅之间的连接。

硅烷偶联剂的连接是基于化学反应进行的,通过化学键形成介质,稳固的连接有机硅与无机硅。

同时,硅烷偶联剂可以通过其有机基团的特殊性质,调节有机硅与无机硅的性质,并防止有机硅因缺乏均一包覆而发生水解并分解。

硅烷偶联剂连接还可以使得不同性质的两种材料连接在一起,形成另一种性质的材料,在这种变化过程中,硅烷偶联剂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4 硅烷偶联剂的应用领域硅烷偶联剂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涉及化工、医疗、生物等多个领域。

其中化工领域中,硅烷偶联剂主要应用于玻璃、金属、陶瓷等无机材料的表面改性,增加其界面耐久性;在纤维素、聚酯等有机材料中的表面涂覆、混合,并起到增加抗张强度的作用。

在医疗、生物领域中,硅烷偶联剂可以应用于细胞和组织的诊断和治疗中。

硅烷偶联剂的机理

硅烷偶联剂的机理

硅烷偶联剂的机理硅烷偶联剂的机理就像是一场神奇的“化学相亲大会”呢!硅烷偶联剂分子就像一个双面间谍。

它有一头是有机基团,这有机基团就像是一个时尚达人,喜欢在有机物的世界里混。

它可以轻松地跟高分子聚合物等有机物打成一片,就像两个老友见面,紧紧地握住对方的手,然后融为一体。

比如说,它就像一把特殊的钥匙,精准地插入有机物结构的“锁孔”里,建立起亲密的联系。

而硅烷偶联剂的另一头是无机基团,这无机基团就像是个“糙汉子”,对无机材料有着独特的亲和力。

它瞅见无机材料,就像铁屑遇到磁铁一样,一下子就黏上去了。

像是在玻璃纤维这种无机材料面前,无机基团就像个热情的追求者,紧紧地抱住玻璃纤维,形成牢固的连接。

这整个过程就像在搭一座桥。

有机基团在有机物的这一岸,无机基团在无机物的那一岸,硅烷偶联剂就这么巧妙地横跨在两者之间,把原本互不相干的有机物和无机物连接起来,就像连接两个不同的星球一样神奇。

硅烷偶联剂的作用还像是一个超级胶水。

不过这个胶水可不是普通的胶水,普通胶水只能简单地黏合。

它却像是一个有智慧的胶水,知道什么时候该跟有机物结合,什么时候该跟无机物结合,而且结合得超级牢固,就像把两座摇摇欲坠的大楼用钢铁框架牢牢固定住一样。

从化学键的角度看呢,硅烷偶联剂就像一个化学世界的红娘。

它通过化学键的方式,把有机物和无机物拉到一起“结婚”。

有机基团和有机物之间的化学键就像一条柔软的红线,无机基团和无机物之间的化学键就像一条坚韧的铁链,而硅烷偶联剂把这两条线和链紧紧地绑在一起,让这个“婚姻”坚不可摧。

它又像是一个化学界的翻译官。

有机物和无机物就像两个不同语言的族群,互相难以沟通理解。

硅烷偶联剂就可以在两者之间传达信息,告诉有机物这边无机物的情况,也告诉无机物这边有机物的需求,从而促进它们和谐共处,相互合作。

硅烷偶联剂的工作原理也有点像一种特殊的桥梁建筑师。

它精心设计着连接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桥梁结构”,从基础的化学键搭建开始,到确保两边都能稳稳地连接上,就像一个严谨的建筑师在建造一座跨海大桥,不容许有丝毫的差错。

硅烷偶联剂的作用原理

硅烷偶联剂的作用原理

硅烷偶联剂的作用原理引言:硅烷偶联剂是一类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和化学工程领域的化学物质。

它们在材料表面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可以实现材料的改性和功能化。

本文将重点介绍硅烷偶联剂的作用原理,以及它们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1. 硅烷偶联剂的基本结构和性质硅烷偶联剂是一类有机硅化合物,其分子结构中含有硅原子和有机基团。

硅烷偶联剂的有机基团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以实现不同的应用要求。

硅烷偶联剂具有以下几个基本性质:1) 亲硅性:硅烷偶联剂的有机基团能够与硅氧键发生反应,形成硅氧硫键,从而与材料表面形成化学键合。

2) 疏水性:硅烷偶联剂的有机基团通常具有疏水性,可以在材料表面形成疏水层,改善材料的耐水性和耐候性。

3) 亲水性:硅烷偶联剂的有机基团也可以具有亲水性,可以在材料表面形成亲水层,提高材料的润湿性和表面活性。

2. 硅烷偶联剂的作用原理硅烷偶联剂在材料表面起到的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界面作用和化学反应。

2.1 界面作用硅烷偶联剂的有机基团可以与材料表面发生相互作用,形成一层有机膜。

这层有机膜可以增加材料表面的疏水性或亲水性,改变材料的表面性质。

例如,硅烷偶联剂可以在玻璃表面形成一层疏水膜,使其具有防水和防污染的功能;同时,硅烷偶联剂也可以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亲水膜,提高其润湿性和涂覆性。

2.2 化学反应硅烷偶联剂的有机基团中的官能团可以与材料表面的官能团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化学键合。

这种化学键合可以增强材料与硅烷偶联剂之间的结合强度,并实现材料的改性。

例如,硅烷偶联剂可以与聚合物表面的官能团发生缩合反应,从而使聚合物表面形成一层化学交联网络,增加其力学强度和耐磨性;同时,硅烷偶联剂也可以与无机材料表面的官能团发生反应,形成一层化学键合的界面层,提高材料的界面附着力和耐候性。

3. 硅烷偶联剂的材料应用硅烷偶联剂在材料科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领域:3.1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硅烷偶联剂可以增强玻璃纤维与塑料基体之间的结合强度,提高增强塑料的力学性能和耐候性。

硅烷偶联剂的作用原理

硅烷偶联剂的作用原理

硅烷偶联剂的作用原理硅烷偶联剂是一种常用的化学物质,主要应用于各种工业领域中。

它的作用原理主要包括增强材料的附着力、改善材料的表面性能以及提高材料的稳定性。

下面将详细介绍硅烷偶联剂的作用原理。

1.增强材料的附着力硅烷偶联剂可以在材料表面形成一层化学键,与材料表面产生化学反应,从而增强材料的附着力。

这种化学键的形成可以使硅烷偶联剂与材料表面紧密结合,防止材料的脱落和剥离,提高材料的附着力。

2.改善材料的表面性能硅烷偶联剂可以改变材料表面的性质,使其具有良好的润湿性和耐磨性。

当硅烷偶联剂与材料表面发生反应后,可以形成一层薄膜,使材料表面变得平滑且具有一定的耐磨性。

同时,硅烷偶联剂还可以提高材料的耐候性和耐化学性,使材料更加耐用。

3.提高材料的稳定性硅烷偶联剂可以通过与材料表面的化学反应,增加材料的稳定性。

例如,在纤维材料中添加硅烷偶联剂可以改善纤维的稳定性,使其具有更好的抗拉强度和耐久性。

此外,硅烷偶联剂还可以增加材料的阻燃性能,提高材料的耐高温性能。

总结来说,硅烷偶联剂的作用原理主要包括增强材料的附着力、改善材料的表面性能以及提高材料的稳定性。

通过与材料表面的化学反应,硅烷偶联剂可以形成一层化学键,提高材料的附着力;同时,硅烷偶联剂还可以改变材料表面的性质,使其具有良好的润湿性和耐磨性,并提高材料的耐候性和耐化学性;此外,硅烷偶联剂还可以增加材料的稳定性,改善材料的抗拉强度和耐久性,提高材料的阻燃性能和耐高温性能。

硅烷偶联剂在工业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它可以有效增强材料的附着力,改善材料的表面性能,提高材料的稳定性,从而提高材料的质量和性能。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硅烷偶联剂的研究和应用将会越来越深入,为各行各业带来更多的创新和发展。

硅烷偶联剂和交联剂在复合材料表面改性中的应用与控制

硅烷偶联剂和交联剂在复合材料表面改性中的应用与控制

硅烷偶联剂和交联剂在复合材料表面改性中的应用与控制摘要:复合材料作为一种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先进材料,其表面性能的改善对于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具有重要意义。

硅烷偶联剂和交联剂作为两种常见的表面改性剂,在复合材料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硅烷偶联剂和交联剂的定义、分类和性质,并探讨其在复合材料表面改性中的应用与控制方法。

1. 引言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建筑材料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然而,复合材料表面的活性是限制其应用的一个重要因素。

为了改善复合材料表面的性能,人们引入了硅烷偶联剂和交联剂来进行表面改性。

2. 硅烷偶联剂的应用2.1 定义与分类硅烷偶联剂是一种含有硅元素的有机化合物,常见的硅烷偶联剂有氨基硅烷、甲基硅烷等。

根据硅烷偶联剂的功能不同,可以将其分为耐热硅烷偶联剂、附着力硅烷偶联剂等。

2.2 性质与机理硅烷偶联剂具有疏水性和耐热性,能够在复合材料表面形成化学键,提高材料的附着力和表面活性。

硅烷偶联剂可以通过水解缩合反应将有机基团与无机团结合在一起,形成有机硅键。

2.3 应用案例硅烷偶联剂在复合材料表面改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以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为例,通过将硅烷偶联剂涂覆在纤维表面,能够提高纤维和基体之间的结合强度,增加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3. 交联剂的应用3.1 定义与分类交联剂是一种能够形成交联网络结构的化合物,常见的交联剂有环氧树脂、聚氨酯等。

根据交联方式的不同,交联剂可以分为热交联剂和辐射交联剂等。

3.2 性质与机理交联剂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耐化学性,在复合材料表面形成交联网络结构,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

交联剂通过引发剂的作用,将交联剂中的官能团与材料表面的官能团发生反应,形成交联键。

3.3 应用案例交联剂在复合材料表面改性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中,通过添加交联剂,能够提高材料的热稳定性和阻燃性能,延长材料的使用寿命。

4. 控制方法硅烷偶联剂和交联剂在复合材料表面改性中的应用需要合理控制,以确保其在材料表面的分布均匀性和效果稳定性。

硅烷偶联剂改性纳米SiO2封堵剂的制备与作用机理

硅烷偶联剂改性纳米SiO2封堵剂的制备与作用机理

硅烷偶联剂改性纳米SiO2封堵剂的制备与作用机理硅烷偶联剂改性纳米SiO2封堵剂的制备与作用机理摘要:本文通过硅烷偶联剂对纳米SiO2表面进行修饰,制备出一种高效的封堵剂。

通过对制备工艺进行优化,调节硅烷偶联剂用量,控制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得到粒径分布小、封堵性能优良的硅烷改性纳米SiO2封堵剂。

通过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等手段对修饰后的纳米SiO2进行表征,发现硅烷偶联剂成功地与纳米SiO2表面发生反应,并形成紧密的描层。

本文进一步探讨了硅烷偶联剂改性纳米SiO2封堵剂的作用机理,阐述了硅烷偶联剂对纳米SiO2表面改性后的影响,以及封堵剂的填充性能与封堵效果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硅烷偶联剂;纳米SiO2;封堵剂;作用机理引言:封堵剂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等行业中的特殊陶瓷材料,其主要作用是堵塞油井、水井以及管道中的孔隙,起到隔离井底地层、防止污染的作用。

传统的封堵剂有着颗粒分布不均、密实度不高、封堵效果不佳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采用硅烷偶联剂改性纳米SiO2,制备出一种高效的封堵剂,并研究了其作用机理。

实验部分:1.材料与仪器纳米SiO2、三乙氧基硅烷、四氢呋喃、二氯甲烷、高速匀浆机、旋转蒸发器、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仪。

2.实验步骤(1)将纳米SiO2和三乙氧基硅烷按一定比例混合,并加入四氢呋喃和二氯甲烷溶剂。

(2)使用高速匀浆机将混合物均匀地搅拌,直至形成固体混合物。

(3)将固体混合物放入旋转蒸发器中进行旋转蒸发,直至得到干燥的硅烷改性纳米SiO2封堵剂。

(4)通过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等手段对硅烷改性纳米SiO2封堵剂进行表征。

结果与讨论:实验结果显示,硅烷偶联剂能够对纳米SiO2表面进行有效的修饰,形成紧密的描层,并且封堵剂的填充性和封堵效果也有了显著提高。

这主要是由于硅烷偶联剂具有良好的化学惰性和亲水性,能够与纳米SiO2表面的活性官能团进行有机合成反应。

在封堵剂中的硅烷偶联剂能够不断释放硅烷基,在堵塞孔隙的过程中发生化学反应,与周围的环境形成稳定的界面,提高封堵剂的密实度和稳定性。

硅烷偶联剂作用原理

硅烷偶联剂作用原理

硅烷偶联剂作用原理
1.为材料表面提供亲硅基团
硅烷偶联剂通常含有一个或多个硅氢键,在接触材料表面时,硅烷偶联剂能够与材料表面吸附,并发生硅氢键的反应,形成硅-氧-硅键。

这个反应过程能够在材料表面形成亲硅基团,使得硅烷偶联剂能够有效地与材料表面发生化学结合。

2.提高界面附着力
硅烷偶联剂中的有机基团能够与材料表面形成化学键,并具有较高的界面附着力。

这种化学键的形成可以增强材料与硅烷偶联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提高界面的附着力。

这种增强的界面附着力可以有效地防止材料在使用过程中的界面剥离和脱层现象。

3.改善材料的湿润性及分散性
硅烷偶联剂表面活性较高,在液体中的界面活性也很强,可以显著改善材料的湿润性和分散性。

硅烷偶联剂根据疏水基团和亲水基团的存在,能够在材料表面形成较好的润湿层,使材料的润湿性得到改善。

此外,硅烷偶联剂还可以通过对材料表面的分散性改善,提高材料的加工性能。

4.提高材料的耐候性和耐化学腐蚀性
硅烷偶联剂能够与材料表面形成化学键,并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能够提高材料的耐候性和耐化学腐蚀性。

通过硅烷偶联剂的作用,材料表面的微观结构得到改善,使得材料对外界的氧化、加热、湿度等因素产生的有害影响具有一定的抵抗能力。

总结来说,硅烷偶联剂的作用原理主要包括提供亲硅基团、提高界面附着力、改善湿润性和分散性、提高耐候性和耐化学腐蚀性等方面。

它们与材料表面发生化学反应,促进材料表面与硅烷偶联剂之间的结合,从而改善材料的界面性能,提高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能。

这些作用原理使得硅烷偶联剂成为一种重要的功能材料,在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硅烷偶联剂的使用说明

硅烷偶联剂的使用说明

硅烷偶联剂的使用说明一、硅烷偶联剂的特点:1.分子结构中含有硅键、有机键和偶联键,可以同时与无机和有机材料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稳定的化学键,提高材料的粘附性能。

2.具有低表面张力、高分子聚集性和固态润湿性,可以改善材料表面的润湿性能,提高涂层和接口的粘附性。

3.具有优异的耐候性、耐高温性、耐化学腐蚀性,能够增强材料的抗老化性能和耐久性。

4.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渗透性,能够迅速渗入材料表面并扩散到深层,提高改性效果。

二、硅烷偶联剂的性能:1.可以提高材料的粘附性能,增强材料与衬底或其他材料的结合强度。

2.可以提高材料的耐磨性、耐腐蚀性和耐化学性,延长材料的使用寿命。

3.可以改善涂料和塑料的耐候性,提高涂层和塑料制品的耐UV性能。

4.可以增强纤维材料的柔软性和抗裂性,提高纤维制品的牢度和耐撕裂性。

5.可以优化电子器件的界面特性,提高电子元件的性能和可靠性。

三、硅烷偶联剂的适用范围:1.涂料方面:可用于增强涂料的附着力,改善涂膜的耐候性和耐化学性。

适用于金属涂料、木器涂料、玻璃涂料等各种涂料体系。

2.塑料方面:可用于增强塑料制品的附着力和耐候性,改善塑料制品的表面光洁度和耐划伤性。

适用于聚丙烯、聚氯乙烯、聚酰胺等常见塑料材料。

3.橡胶方面:可用于提高橡胶制品的耐磨性和耐老化性,改善橡胶制品的硬度和强度。

适用于天然橡胶、丁苯橡胶、氯丁橡胶等各种橡胶材料。

4.纤维方面:可用于提高纤维制品的柔软性和抗裂性,改善纤维制品的牢度和耐洗涤性。

适用于棉纤维、涤纶纤维、尼龙纤维等各种纤维材料。

5.电子器件方面:可用于优化电子元件的界面特性,提高电子元件的性能和可靠性。

适用于半导体材料、玻璃基板等电子器件的制造与改性。

四、硅烷偶联剂的使用注意事项:1.在使用硅烷偶联剂前,请先进行必要的实验和测试,以确定最佳用量和适用范围。

2.在使用硅烷偶联剂时,请使用适当的防护措施,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并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

3.硅烷偶联剂一般为液体或溶液,应储存在密封的容器中,在避光、低温干燥的环境中保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表面改性工艺的确定 粉体表面改性的工艺应根据所选用的硅烷偶联剂与 非金属粉体反应的机理进行确定。如对煅烧高岭土进行 表面改性时,首先要对煅烧高岭土进行动态加热,并且 应加热到 100℃~110℃,此时以雾化法加入水解后的硅 烷偶联剂或复合偶联剂,在硅烷偶联剂与高岭土反应过 程中应保持一定的反应时间,因不同的反应时间其改性 的效果是不同的。这一加热反应过程是脱水和固化,以 使硅烷偶联剂与煅烧高岭土形成稳定的和牢固的共价键 结合。 经偶联剂改性的粉体,都会产生假结颗粒和缩合后 产生的硬颗粒,给产品质量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所以一 定要进行有效的分级,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产品的质量。 另外,硅烷偶联剂的水解是其调配的重要一环,水 解的效果好与差,直接关系到非金属粉体表面改性的效 果。水的加入量应根据硅烷与水反应达到最佳的硅醇量 来考虑。为了水解的比较彻底,应在水解时加入一定量 的有机酸使之加快水解的速度和效果。 粉体表面改性中,偶联剂的加入量应根据参加改性 粉体的重量、比表面积及硅烷偶联剂的润湿面积计算出 其加入的参考量,并根据参考量进行试验,确定出最佳 加入量。
改性的机理及工艺为依据,合理的设计和制造出理想的 粉体表面改性机组。
4、结束语 非金属粉体的表面改性是其深加工的一种重要手段, 要搞好粉体的表面改性工作首先要以其表面改性的机理 为依据,同时考虑下游有机高分子的基料及制品的主体 配方,合理的选择硅烷偶联剂和复配专用偶联剂;其次 应考虑确定合适的表面改性工艺;其三应根据表面改性 的机理及工艺选择和配套表面改性设备。 经表面改性的非金属粉体上有机高分子制品工业中 的应用,在我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已成为有机高分子 行业不可缺少的重要原料。由于非金属粉体深加工技术 的迅速发展,为有机高分子制品行业提供了选择和探索 的多种条件,也引导和促进了非金属行业的持续性发展, 使我们加强了非金属深加工产口及应用技术的开发。为 此我们应该把非金属粉体表面改性向功能型、专用型及 高附加值型转化,以达到产品升级的目标。
2 硅烷偶联剂与非金属粉体的作用机理 近年来,利用硅烷偶联剂可水解基团的反应特性,使 非交联的有机高分子材料实现了交联固化或改性,并可 通过对某些材料引入特定功能性的基团,达到改变某些 性能的目的,使其应用面十分广泛。然而硅烷偶联剂比 较成熟的作用机理是化学键结合理论。此理论认为:硅 烷偶联剂中含有两类不同的化学官能团,它的一端能与 无机材料 OH 反应,形成氢键,并在一定的条件下缩合、 脱水和固化,形成共价键;另一端又能与有机高分材料 结合,从而使有机高分子材料——硅烷偶联剂——无机 材料之间产生一种良好的界面结合,将两种性质差异较 大的材料牢固的结合在一起。 硅烷偶联剂与非金属粉体的反应过程如图 1。该反应 过程分为四步,第一步是硅烷偶联剂中与 Si 相连的 3 个 水解基团与水反应,生成硅醇;第二步是硅醇之间脱水, 缩合成 Si — OH 的低聚硅氧烷;第三步是低聚硅氧烷的 Si — OH 与非金属粉体表面上的 OH 反应,形成氢键;第 四步是加热的过程中产生脱水及固化,达到与非金属粉
论文选萃
cn po w d er. co m. cn
《中国粉体工业》 2006 年第 4 期
硅烷偶联剂用于非金属粉体表面改性的机理及应用中 应注意的问题
李宝智 1,王文利 2
(1、包头瑞智表面改性剂厂,014010; 2、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100024)
【摘 要】 非金属粉体的表面改性,一定要以表面改性的机理为依据,同时考虑下游有机高分子制品的基材、主体配方及技术要求,经综 合考虑选择合理的改性剂,并在此基础上确定表面改性工艺,选择和配套表面改性设备。本文主要阐述了硅烷偶联剂的结构、 作用机理及选择的原则。还对表面改性的工艺及改性设备的确定与选择进行了较详细的介绍。
14
1 硅烷偶联剂的结构 硅烷偶联剂是一类分子同时含有两种不同化学性质 基团的特殊结构的有机硅化合物,它们可用以下通式表 示: Y — R — S i X 3 式中:Y — R 为非水解基团,X 为可水解基团。Y 是

可以和有机化合物起反应的基团(如乙烯基、氨基、环 氧基、叠氮基等);R 是短链亚烷基(也称短链烷撑基), 通过它把 Y 与 Si 原子连接起来;X 是可以进行水解反应, 并生成 S i — O H 的基团,一般的硅烷偶联剂是含有三个 可水解的基团。 Y 与 X 是两类反应特性不同的活性基团。Y 中所带的 基团很容易和有机聚合物中的官能团反应,从而可以使 硅烷偶联剂与有机高分子基料连接。当 X 活性基团水解 时,使 Si — X 能化为 Si — OH,而 Si — OH 与被处理的 非金属粉体表面的 OH 形成氢键,同时进行加热,产生缩 合脱水反应,形成其价键结合。由此通过硅烷偶联剂可 将非金属粉体材料与有机高分子材料之间产生一种良好
3.3、表面改性设备的选择 非金属粉体表面改性设备的选择,应根据其表面改 性机理所确定的加工工艺为基准,选择和配套无污染的 表面改性设备。目前国内的表面改性设备比较多,但是 有些表面改性设备没有遭循非金属粉体表面改性的机理 及工艺要求等制造的,造成粉体表面改性的效果好,由 此要对购置的改性设备进行改造和配套后才能达到较好
的界面结合,使两者可紧密的结合到一起。 在硅烷偶联剂这两类互异的基团中,以 Y 基团最为 重要,它对有机高分子制品的性能影响很大,起决定偶 联剂性能的作用。只有当 Y 基团能和对应的有机高分子 材料起很好的反应效果,才能使其基材的性能得到提高。 一般要求一般要求 Y 基团要与有机高分子材料能很好的 相溶,并能起到偶联的作用。所以对不同的有机高分子 材料应考虑选择适当的 Y 基团硅烷偶联剂。
12
2006 年第 4 期 《中国粉体工业》
论文选萃
c np o w d er . co m .c n
体形成牢固的共价键结合。
缩合 形成氢键 形成共价键
ySiX +3H O


ySi(OH)3+3HX
2ySi(OH) 3



H O Si O Si O Si O H
OH
OH
OH



H O Si O Si O Si O H
13
论文选萃
cn po w d er. co m. cn
《中国粉体工业》 2006 年第 4 期
的效果。所以表面改性设备的选择是我们搞好粉体表面 改性工作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根据非金属粉体表面改性的机理及工艺等,在选择 表面改性设备时应考虑满足以下几点要求: ①表面改性设备能将非金属粉体在动态状况下加热 到 130℃,并在 90℃~130℃之间保温。加热和保温时间 能够自动控制。 ②要有排气装置,可将表面改性前后余的水以蒸气 的方式排出,达到形成共价键的效果。 ③非金属粉体在表面改性中应处在高速动态的状况 下。 ④表面改性设备应满足表面改性剂分加的要求。 ⑤为解决表面改性中产生的假团聚和硬团聚体,一 定要进行有效的分级,应有专用的分级设备进行配套。 近年来,我国生产的部分非金属粉体表面改性设备, 没有完全的满足以上几点要求,特别是在表面改性时的 温度和反应时间不够,以增加表面改性剂的用量作弥补; 其次是表面改性剂不能分加;其三是没有排气装置;其 四是经表面改性后的粉体没有进行有效的分级,对产品 质量有明显的影响等。由此我们在选择粉体表面改性设 备时,一定要认真的考虑粉体表面改性的机理及工艺,并 以此为依据,合理的选择和配套表面改性生产线。 另外,粉体表面改性设备生产厂家也应以粉体表面
O HH

O HH

O HH




H O Si O Si O Si O H



HH

3 在非金属粉体表面改性中应注意的的问题 3.1、硅烷偶联剂的选择
非金属粉体的表面改性技术是一门与应用技术密切 相关的技术,从应用角度来说是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由 于硅烷偶联剂的水解效果取决于 Si — X,而与有机高分 子材料的反应活性则取决于 C — Y 。因此对于不同的基 材或处理的对象,选择合适的硅烷偶联剂是至关重要的。 由于非金属粉体的表面改性主要是解决:一是非金 属粉体的分散问题;二是粉体与有机高分子材料界面结 合的问题;三是粉体表面改性后的功能化及专用化问题。 而使用硅烷偶联剂,基本上可以解决以上问题。但是需 要根据硅烷偶联剂的结构特性及它与非金属粉体的作用 机理,同时还应考虑下游有机高分子制品的基料性质、主 体配方、工艺技术要求及非金属粉体的物理化学性质,对 其进行正确的和有针对性的选择。 硅烷偶联剂的选择方法主要是通过试验预选,并应
国内近年来第一本粉末冶金企业黄页簿——《中国粉末冶金企业名录》,经过华东五省一市粉末冶 金学会和中国粉末冶金商务网组成的编委会全体同志近一年的努力,现在正式推出。 本名录汇集了全国一千三百多家粉末冶金及相关企业的信息,包括公司名称、企业简介、联系方式 等。该书门类齐全、覆盖面广,实用性强,并采用分类查询以及地域查询等多种查询方式,是一本难得 的企业资料手册。 本名录无论是对于粉末冶金产品采购的主机企业,还是对于粉末冶金产品生产企业以及粉末冶金设 备和原料企业,都有着很强的实用价值。 定价:200 元 /册(含邮资) 订购电话:010-82930764
【关键词】 非金属粉体,硅烷偶联剂,高分子材料,机理,选择
非金属粉体的表面改性,是根据高分子制品应用的需 要,有针对性的将其表面原有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改变, 即用表面化学的方法,将有机物分子中的基团在非金属 颗粒的表面产生吸附作用和化学反应,使非金属粉体的 表面有机化,达到表面改性的目的。 在非金属粉体表面改性中,硅烷偶联剂是常用的一 类表面改性剂。要利用好硅烷偶联剂,就要对它的表面 改性机理等进行认真的研究,合理的选择硅烷偶联剂。
在既有经验或有规律的基础上进行。例如:一般情况下, 不饱和聚脂多选用甲基丙烯酰氧基、链烯基硅烷偶联剂; 环氧树脂多选用氨烃基硅烷偶联剂;硫磺硫化的橡胶多 选用巯烃基硅烷偶联剂等。 硅烷偶联剂的选择还应考虑是否选择两种以上的偶 联剂。在有些情况下选择两种偶联剂是十分必要的,可 以起到协同和多功能化的效果。如选择了两种以上的偶 联剂,还应认真的考虑哪一种偶联剂先加或后加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