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物流信息服务平台设计与实现
农业科技领域智慧农业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方案设计

农业科技领域智慧农业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方案设计第一章智慧农业概述 (2)1.1 智慧农业的定义与意义 (2)1.2 智慧农业发展趋势 (3)1.3 智慧农业服务平台建设的重要性 (3)第二章平台建设目标与任务 (3)2.1 平台建设目标 (3)2.2 平台建设任务 (4)2.3 平台建设原则 (4)第三章需求分析与规划 (5)3.1 用户需求分析 (5)3.2 平台功能规划 (5)3.3 平台技术架构规划 (6)第四章关键技术研究 (6)4.1 物联网技术 (6)4.2 大数据分析 (7)4.3 云计算技术 (7)第五章平台架构设计 (7)5.1 系统架构设计 (7)5.2 数据架构设计 (8)5.3 网络架构设计 (8)第六章数据采集与处理 (8)6.1 数据采集方式 (8)6.2 数据存储与处理 (9)6.3 数据分析与挖掘 (9)第七章平台功能模块设计 (10)7.1 农业生产管理模块 (10)7.1.1 模块概述 (10)7.1.2 功能设计 (10)7.2 农业市场信息模块 (10)7.2.1 模块概述 (11)7.2.2 功能设计 (11)7.3 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块 (11)7.3.1 模块概述 (11)7.3.2 功能设计 (11)第八章平台开发与实现 (11)8.1 开发环境与工具 (11)8.2 系统开发流程 (12)8.3 平台测试与优化 (12)第九章平台运营与管理 (13)9.1 平台运营模式 (13)9.1.1 运营目标 (13)9.1.2 运营主体 (13)9.1.3 运营策略 (13)9.1.4 运营模式 (13)9.2 平台维护与升级 (13)9.2.1 维护与升级目标 (14)9.2.2 维护与升级内容 (14)9.2.3 维护与升级流程 (14)9.3 平台安全管理 (14)9.3.1 安全管理目标 (14)9.3.2 安全管理制度 (14)9.3.3 安全防护措施 (14)第十章项目实施与推广 (15)10.1 项目实施步骤 (15)10.1.1 项目启动 (15)10.1.2 需求分析与设计 (15)10.1.3 系统开发与集成 (15)10.1.4 系统测试与优化 (15)10.1.5 培训与部署 (15)10.2 项目实施保障措施 (15)10.2.1 组织保障 (15)10.2.2 技术保障 (16)10.2.3 资金保障 (16)10.2.4 政策保障 (16)10.3 平台推广策略与效果评估 (16)10.3.1 推广策略 (16)10.3.2 效果评估 (16)第一章智慧农业概述1.1 智慧农业的定义与意义智慧农业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对农业生产、管理、服务进行深度融合与创新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智慧农业仓储系统设计方案

智慧农业仓储系统设计方案智慧农业仓储系统是一种利用物联网技术和数据分析算法,对农业仓储过程进行自动化管理和智能化优化的系统。
该系统能够对农产品的储存、保鲜、分拣和配送等环节进行有效管理,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下面是一个智慧农业仓储系统的设计方案。
一、系统架构智慧农业仓储系统的架构主要分为边缘设备、物联网平台和数据管理中心三个层次。
边缘设备层:包括传感器、监控设备、执行器等,用于采集温湿度、光照、空气质量等环境数据,监控农产品的状态并进行控制。
物联网平台层:用于接收边缘设备采集到的数据,并进行处理和分析,提供实时监控和控制功能。
同时,物联网平台还能和农民、物流公司等相关方进行互动和信息交流。
数据管理中心层:用于存储和管理农产品相关的数据,包括温湿度变化、空气质量、农产品品质等。
同时,通过数据分析算法对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提供优化建议和预测功能。
二、功能模块1. 冷链监测与控制: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仓库内的温度和湿度,根据预设的阈值自动调节空调、湿度调节器等设备,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和保鲜期。
2. 农产品分拣与配送:通过机器人和传送带等设备,对农产品进行自动化分拣和打包,提高工作效率和减少人力成本。
同时,智能配送管理系统能够根据订单信息和物流状态,实现农产品的准时配送。
3. 仓库智能安全管理:利用视频监控和智能安全门禁系统,实现对仓库的安全管理和防止盗窃。
并通过人脸识别和身份验证等技术,确保只有授权人员可以进入仓库。
4. 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通过数据管理中心层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提供仓储过程中的优化建议和决策支持。
例如,根据历史数据和市场需求预测,合理调整农产品的库存量和供应链管理策略。
三、关键技术和挑战1. 物联网技术:包括传感器和执行器的选型和配置,以及数据的采集和传输方案。
需要考虑到农产品的特殊要求,如湿度、防水等。
2. 数据管理和分析:如何有效存储和处理大量的传感器数据,并通过数据分析算法提供优化建议和预测功能。
农产品供应链数字化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农产品供应链数字化管理平台建设方案第一章引言 (3)1.1 背景介绍 (3)1.2 目的意义 (3)第二章数字化管理平台概述 (3)2.1 平台定义 (3)2.2 平台架构 (4)2.3 平台功能 (4)第三章供应链数字化管理平台需求分析 (5)3.1 用户需求 (5)3.1.1 农业企业需求 (5)3.1.2 农业合作社需求 (5)3.1.3 农业部门需求 (5)3.2 功能需求 (5)3.2.1 数据采集与分析 (5)3.2.2 供应链协同管理 (5)3.2.3 质量追溯与安全监管 (6)3.2.4 电子商务与金融服务 (6)3.3 技术需求 (6)3.3.1 系统架构 (6)3.3.2 技术选型 (6)3.3.3 系统安全 (6)第四章平台设计 (6)4.1 系统架构设计 (6)4.2 模块设计 (7)4.3 数据库设计 (7)第五章供应链数据采集与处理 (8)5.1 数据采集方法 (8)5.1.1 物联网技术 (8)5.1.2 信息化系统 (8)5.1.3 人工录入 (8)5.2 数据处理流程 (8)5.2.1 数据清洗 (8)5.2.2 数据整合 (8)5.2.3 数据分析 (8)5.2.4 数据可视化 (8)5.3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9)5.3.1 数据加密 (9)5.3.2 访问控制 (9)5.3.3 数据备份与恢复 (9)5.3.4 隐私保护策略 (9)5.3.5 法律法规遵守 (9)第六章供应链协同管理 (9)6.1 供应商管理 (9)6.1.1 供应商选择与评估 (9)6.1.2 供应商关系管理 (10)6.2 物流管理 (10)6.2.1 物流资源配置 (10)6.2.2 物流过程监控 (10)6.3 库存管理 (10)6.3.1 库存数据管理 (10)6.3.2 库存调度与控制 (10)第七章决策分析与优化 (11)7.1 数据挖掘与分析 (11)7.1.1 数据挖掘概述 (11)7.1.2 关联规则挖掘 (11)7.1.3 聚类分析 (11)7.1.4 分类预测 (11)7.2 优化算法应用 (11)7.2.1 线性规划 (11)7.2.2 网络优化 (11)7.2.3 智能优化算法 (12)7.3 决策支持系统 (12)7.3.1 决策支持系统概述 (12)7.3.2 决策支持系统的构成 (12)7.3.3 决策支持系统应用 (12)第八章平台实施与推广 (12)8.1 实施流程与方法 (12)8.1.1 实施流程 (12)8.1.2 实施方法 (13)8.2 风险评估与控制 (13)8.2.1 风险评估 (13)8.2.2 风险控制 (13)8.3 推广策略 (13)8.3.1 政策引导 (13)8.3.2 市场营销 (14)8.3.3 培训与支持 (14)第九章效益评估与改进 (14)9.1 效益评估指标 (14)9.2 效益分析 (14)9.3 持续改进策略 (15)第十章总结与展望 (15)10.1 工作总结 (15)10.2 存在问题 (15)10.3 未来展望 (16)第一章引言1.1 背景介绍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产品供应链管理逐渐成为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
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规划

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规划第一章引言 (2)1.1 编制背景 (2)1.2 编制目的 (2)1.3 编制依据 (3)第二章平台建设总体目标 (3)2.1 建设目标 (3)2.2 建设原则 (4)2.3 建设任务 (4)第三章平台架构设计 (4)3.1 系统架构 (4)3.2 技术架构 (5)3.3 数据架构 (5)第四章平台功能规划 (6)4.1 主要功能模块 (6)4.2 功能模块划分 (7)4.3 功能模块相互关系 (7)第五章平台技术选型 (7)5.1 技术标准 (7)5.2 技术选型 (8)5.3 技术创新 (8)第六章平台数据资源建设 (9)6.1 数据资源规划 (9)6.2 数据采集与处理 (9)6.3 数据存储与管理 (9)第七章平台安全保障 (10)7.1 安全防护策略 (10)7.1.1 防火墙设置 (10)7.1.2 数据加密 (10)7.1.3 身份认证与权限控制 (10)7.2 安全管理措施 (10)7.2.1 安全制度 (10)7.2.2 安全培训与宣传 (11)7.2.3 安全审计与检查 (11)7.3 安全应急预案 (11)7.3.1 应急预案制定 (11)7.3.2 应急预案演练 (11)7.3.3 应急预案更新与维护 (11)第八章平台运营管理 (11)8.1 运营模式 (11)8.1.1 概述 (12)8.1.2 设计原则 (12)8.1.3 实施策略 (12)8.2 组织架构 (12)8.2.1 概述 (12)8.2.2 部门设置 (12)8.2.3 岗位设置 (12)8.3 运营策略 (13)8.3.1 概述 (13)8.3.2 市场拓展策略 (13)8.3.3 服务质量提升策略 (13)8.3.4 品牌建设策略 (13)第九章平台推广与应用 (13)9.1 推广策略 (13)9.1.1 宣传推广 (13)9.1.2 政策引导 (14)9.1.3 合作推广 (14)9.2 培训与支持 (14)9.2.1 建立培训体系 (14)9.2.2 提供技术支持 (14)9.3 应用场景 (14)9.3.1 农业生产管理 (14)9.3.2 农业市场分析 (14)9.3.3 农业金融服务 (15)9.3.4 农业技术研发与推广 (15)9.3.5 农业产业链协同 (15)第十章项目实施与进度安排 (15)10.1 项目实施步骤 (15)10.2 项目进度安排 (15)10.3 项目验收与评价 (16)、第一章引言1.1 编制背景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信息化技术在农业生产、管理和营销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对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的构建提出了新的要求。
农产品物流信息系统构建——以衢州地区为例

发改委等 1 厅局 《 2 关于加快浙江省现代物流业发展 的若干意见》
已于 2 0 0 5年 5 出台。衢州市政府也意识到大力 推进农产 品物 月 流信 息系统建设的重要 作用 , 衢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培育和发 在《
展 现代物流业的若 干意见》 中也给出了相应的鼓励政策措施 。如 对 物流信息 系统项 目当年新 购置( 开发) 计算机 网络信 息硬 件 、 软
竹木材 、 蔬果 、 畜牧生产基地 。近年来 , 随着衢州“ 三大农业带 、 四 个 区域性集散 中心 、 五大特色农业 产业 基地” 建设进程 的不断推 进, 衢州市 的特色农业和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 。通过改造提升传 统农业 , 衢州市 已初步形成畜禽 、 柑橘 、 粮食 、 竹木 、 食用 菌、 蔬菜 瓜果 、 蜂产 品 、 茶叶 、 水产等九大特 色优势农业产业 。2 0 年 , 0 8 衢
息 系统是整个农产品物流系统的心脏 , 是现代农产品物流企业 的
品物流信 息的共享机 制 , 缺乏资源 的整合 ; 导致 区域间信息壁 垒
严重等。 三、 衢州地区农产 品物流信息系统构建 ( ) 一 农产品物流信息系统构建的可行性 1 国家政策的倾斜与政府部 门的支持。 、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 会等九部委于 2 0 04年 8 月联合颁发了 《 关于促进 我国现代 物流
产 品 物 流 活动 。农 产 品 物 流 信 息 系统 构 建 是 实 施农 产 品现 代 物 流 管理 的重 要 内容 , 挥 着 不 可 替代 的 中枢 作 用 。本 文 结 合衢 州地 区农 发 产 品 物 流 实 际情 况 , 造 了一 个较 为合 理 的农 产 品 物 流 信 息 系统设 计 方 案 。 这 个农 产 品 物 流 信 息 系统 包括 七 个子 系统 ( 构 系统 管 理 子 系 统 、 础 信 息 管理 子 系统 、 单 处 理子 系统 、 储 管理 子 系统 、 基 订 仓 配送 管理 子 系统 、 成本 管理 子 系统 、 效 管理 子 系统 ) 而且 , 过 电子 商 绩 。 通
农产品标准化物流供应链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农产品标准化物流供应链管理系统解决方案第一章农产品标准化概述 (2)1.1 农产品标准化意义 (2)1.2 农产品标准化发展现状 (3)1.3 农产品标准化发展趋势 (3)第二章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管理基础 (4)2.1 物流供应链基本概念 (4)2.2 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的特点 (4)2.3 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管理原则 (4)第三章农产品标准化物流供应链管理框架 (5)3.1 管理体系构建 (5)3.2 管理流程设计 (5)3.3 农产品标准化物流供应链的关键环节 (6)第四章农产品标准化物流供应链信息平台建设 (6)4.1 平台架构设计 (6)4.2 信息采集与处理 (7)4.3 信息共享与传递 (7)第五章农产品标准化物流供应链质量保障 (7)5.1 质量管理体系构建 (7)5.2 质量检测与监控 (8)5.3 质量改进与提升 (8)第六章农产品标准化物流供应链成本控制 (8)6.1 成本控制原则 (8)6.1.1 目标导向原则 (8)6.1.2 系统性原则 (9)6.1.3 动态调整原则 (9)6.1.4 创新驱动原则 (9)6.2 成本控制策略 (9)6.2.1 优化农产品生产布局 (9)6.2.2 提高物流效率 (9)6.2.3 强化供应链协同 (9)6.2.4 采用先进的物流技术 (9)6.2.5 实施成本核算与监控 (9)6.3 成本分析与优化 (9)6.3.1 成本构成分析 (9)6.3.2 成本变动分析 (9)6.3.3 成本优化策略 (10)6.3.4 成本优化实施 (10)第七章农产品标准化物流供应链协同管理 (10)7.1 协同管理机制 (10)7.1.1 构建协同管理框架 (10)7.1.2 建立协同管理机制 (10)7.2 协同作业流程 (11)7.2.1 农产品生产环节协同作业流程 (11)7.2.2 农产品流通环节协同作业流程 (11)7.3 协同效果评价 (11)7.3.1 评价指标体系 (11)7.3.2 评价方法与步骤 (11)第八章农产品标准化物流供应链风险管理 (12)8.1 风险识别与评估 (12)8.2 风险防范与应对 (12)8.3 风险监测与预警 (12)第九章农产品标准化物流供应链政策与法规支持 (13)9.1 政策法规体系构建 (13)9.2 政策法规实施与监管 (13)9.3 政策法规效果评估 (13)第十章农产品标准化物流供应链管理系统实施与推广 (14)10.1 实施策略 (14)10.1.1 制定详细实施计划 (14)10.1.2 技术研发与集成 (14)10.1.3 政策支持与协调 (14)10.2 推广模式 (14)10.2.1 示范引领 (14)10.2.2 产业链协同 (14)10.2.3 培育专业人才 (14)10.3 实施效果评价与持续改进 (14)10.3.1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14)10.3.2 监测与评价 (15)10.3.3 持续改进 (15)第一章农产品标准化概述1.1 农产品标准化意义农产品标准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其核心在于通过规范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储存、运输和销售各个环节,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和营养价值。
绿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设计与实现)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电子商务在各个国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在绿色农产品的营销方面。
近几年绿色农产品的市场份额有上升的趋势,但要想尽快取得更高的市场份额,则必须要改变传统的市场营销渠道,采用新的电子商务模式提高信息的沟通效果,拓展分销渠道,加快资金的回收。
绿色农产品企业建立商业网站的主要目的是要通过网站宣传企业产品,提高绿色消费意识,该平台基于B/S模式进行开发,后台数据库为MSSQL Server 2005,前台开发工具采用Visual Studio 2005。
本平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模块:会员注册及登录、商品分类展示、商品信息检索、购物车、生成订单、订单查询等模块。
通过这些模块可以实现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商业化应用过程。
关键词:电子商务,供销存平台,B/S模式AbstractEntering the 21st century, e-commerce in each country has undergone great changes,especially in the marketing of green agricultural products.In recent years, the market share of green agricultural products is on the rise,but in order to achieve a higher market share as quickly as possible, we must change the traditional channels,and e-commerce and the internet economy has changed many business models, and using the new e-commerce model to improve communication effect of information, expanding channels, speed up the recovery of funds.The main purpose of green agricultural enterprises to establish commercial site is to promote business products through its website to raise awareness of green consumption,green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increase brand awareness.Therefore,according to the corresponding situations of Greater Khingan Mountains’ fatured products has designed and developed the supply,marketing and storage platforms of fatured products to Greater Khingan Mountains.The platform’s development is based on B / S mode, and the background database is MSSQL Server 2005, the front development tools is using Visual Studio 2005. The platform includes the following modules: member registration and login, display of goods classification, information retrieval products, shopping cart, generating orders, order inquiries and other modules.These modules can be achieved the commercialization application process of agricultural e-commerce.Key words:E-commerce, supply and storage platforms, B / S mode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目录 (III)第一章绪论 (1)§1.1 课题背景 (1)§1.2 系统开发背景及意义 (2)第二章系统需求分析 (3)§2.1 系统功能分析 (3)§2.2 系统数据流图 (4)§2.2.1 系统业务流图 (4)§2.2.2 用户注册处理数据流图 (5)§2.3 数据字典 (6)§2.4 开发环境的选择 (7)§2.4.1 Visual Studio 2005 (8)§2.4.2 SQL Server 2005 (9)第三章系统设计 (10)§3.1 概述 (10)§3.2 系统设计目标 (10)§3.3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10)§3.4 系统数据库设计 (11)§3.4.1 概念结构设计 (12)§3.4.2 数据库的逻辑结构设计 (12)第四章系统实现 (15)§4.1 数据库连接设计 (15)§4.2 系统功能的实现 (16)§4.2.1 订单管理模块 (16)第五章系统测试与维护 (17)§5.1 系统测试的方法 (17)§5.2 测试用例 (18)§5.3 系统维护 (18)结论 (20)致谢 (21)参考文献 (22)附录设计系统部分源代码 (23)第一章绪论随着当今社会网络的普及范围越来越广,尤其是以互联网为主要手段的电子商务。
农村物流配送中心规划设计

农村物流配送中心规划设计农村物流配送中心在农村地区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农村物流配送中心规划设计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农村物流配送中心的规划设计。
一、市场需求分析在进行农村物流配送中心规划设计之前,首先需要进行市场需求分析。
通过对当地农产品需求、人口分布、物流需求等方面的调查和分析,确定农村物流配送中心的规划设计方向。
二、地理位置选择农村物流配送中心的地理位置选择非常重要。
应结合当地交通便利性、人口分布、农产品产地等因素,选择距离主要交通枢纽和农产品集散地较为便利的地点建设物流配送中心。
三、规划设计初步构想在确定地理位置后,可以进行规划设计初步构想。
根据市场需求分析结果,确定农村物流配送中心的功能定位、建筑规模、设施配套等方面的设计要求。
四、场地选址和规划在确定规划设计初步构想后,需要进行场地选址和规划。
结合实际场地情况和规划设计要求,进行合理布局和空间规划,确保农村物流配送中心的效益最大化。
五、建筑设计和设备选购在场地选址和规划确定后,进行建筑设计和设备选购。
选择合适的建筑设计方案,确保建筑结构稳固、设施完备;同时选购先进的配送设备,提高配送效率。
六、人力资源培训和管理农村物流配送中心规划设计不仅要考虑建筑和设备,还需要注重人力资源培训和管理。
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培训体系,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提升物流配送中心的综合竞争力。
七、信息化建设和智能化管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农村物流配送中心也需要进行信息化建设和智能化管理。
引入先进的物流信息系统和智能化管理工具,提高配送效率和服务质量。
八、安全管理和环境保护在农村物流配送中心规划设计中,要注重安全管理和环境保护。
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确保配送过程安全可靠;同时采取环保措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
九、与农民合作和社区互动农村物流配送中心的规划设计也需要考虑与当地农民合作和社区互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产品物流信息服务平台设计与实现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 目录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 随着Internet的发展,现代农产品网上物流平台也随之越来越重要。农产品物流是指为了满足用户需求,通过创造农产品时间价值、空间价值和潜在属性价值来完成从产前到产后的一系列供应链环节的实体性或虚体性的流转[1]。它涉及到农产品的储存、加工、包装、运输、装卸搬运、配送和信息管理等一系列环节。通过各个环节的有效整合,实现农产品增值,是农产品行业经营发展的“第三利润泉”。现在农产品物流涵盖了农产品相关的生产、流通和消费领域,连接了供给主体和需求主体[2]。一个畅通的流通体系对农产品物流来说是非常重要的[3]。 目前我国农业发展中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农产品流通的市场化水平低、流通成本高,农民没有从流通领域享受到应得的比较利益。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据统计, 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已达5000 多个,
年交易额达4219 万元[4]。农产品产量的大幅增长对农产品的流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业物流逐渐受到人们关注。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拥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一些新鲜农产品在采摘和储运 环节的损失率高达25% ~30% ,而发达国家则控制在5%以下 [5]。如此庞大的农产品产量,给农产品物流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农产品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技术、组织和管理方式,已成为降低物质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第三利润源泉”。发展现代农产品物流业,是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农产品增值、农民增收具有现实意义。 1.2 研究现状 中国农产品物流业虽已得到快速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流通渠道狭窄、物流技术落后、信息不畅等因素仍需大力改进然而。据统计, 我国有%的批发市场不能提供供求信息和价格信息[6]。 中国农产品物流物流主体组织化程度低。主体呈现出多元化、多层次发展趋势。虽然农产品物流从业主体数量很大,但是众多的参与个体组织规模小、层次低、离散性强、联合性差、组织程度低,再加上融资渠道不畅,加工信息能力不足,难以获得物流规模效益和实现供应链物流的一体化管理,最终结果是我国农产品物流主体只能提供简单的运输、仓储和初加工服务,无法深入开展附加值较高的需求预测、精深加工、物流信息、成本控制和物流设施网络建设等增值服务[7]。中国的物流基础设施落后,虽然有了很大发展,但整体水平不高,难以满足农产品物流发展的需要。铁路和物流枢纽建设相对滞后,各种运输方式缺乏有效衔接,成为物流发展的“瓶颈” [8]。长期以来,农产品物流是以常温或自然物流形式为主,加上农村道路状况差,使各种鲜活农产品难以及时外运和保存,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的损失较大。中国农产品物流的常见模式:生产商-购销商- 产地批发市场- 销地批发市场- 农贸市场(超市)- 消费者。经过采摘、分选、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损失率高达25%- 30%,这种传统的物流模式延长了可控物流时间,增加了物流损耗。农产品物流标准化程度较低,农产品的分类、分级、分等大多凭人工感觉,误差过大,产品包装缺乏统一标准,造成农产品储存、运输和加工困难,提高了物流成本,制约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从产地到销地、从地头到餐桌,从包装、仓储、运输、加工到配送等诸多环节,都需要紧密配合方能保证农产品物流的有效运行,才能获得更多的价值实现。由于不同于工业品的特殊性,农产品在流通中更需要严格的质量控制,而我国还比较欠缺,亟需进行科学规范。
1.3 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农业信息化越来越成为农业生产活动的基本资源和发展动力,尤其对于灵活性要求极高的农产品物流来说,信息化建设是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的关键。因此,必须建立权威性的农产品市场信息网络,通过现代计算机互联网连接农户、生产商、加工企业、批发商、零售商,形成现代的农产品供应链。鼓励电子商务开展,为农产品的流通构建信息平台,及时、准确地向农产品的生产、销售、经营者提供价格信息、市场供求信息、库存信息及气象信息,提供中长期市场预测分析,帮助生产者制定生产计划,避免生产的盲目性。电子商务的实质是企业管理各个方面的信息化过程[11]。信息时代企业的发展以消耗尽量少的社会资源来为社会提供尽量多的社会财富[12]。 建立一个计算机信息系统时,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一步,而建立系统的功能模型、信息模型又是系统初步设计的重中之重,这项工作是在明确了用户的功能需求和系统的约束条件的基础上完成的。电子商务平台的成功研制与其良好的设计方法和功能模型、信息模型的建立是分不开的[13]。该系统主要使用语言,在Visual Studio 开发坏境下,用 2000作后台数据库,实现农产品的交易流程:从供货商提供个人或者企业信息,包括农产品、货源、车源、专线、仓库、招聘等信息,从而实现农产品的流通。
2 可行性分析 技术可行性 2.1.1 Visual Studio 2005 简介 Visual Studio使开发人员能够快速创建高质量、用户体验丰富而又紧密联系的应用程序,充分展示了 Microsoft 开发智能客户端应用程序的构想。借助 Visual Studio,采集和分析信息将变得更为简单便捷,业务决策也会因此变得更为有效。任何规模的组织都可以使用 Visual Studio 快速创建能够利用 Windows Vista和 2007 Office system 的更安全、更易于管理并且更可靠的应用程序。 Visual Studio 提供了高级开发工具、调试功能、数据库功能和创新功能,帮助在各种平台上快速创建当前最先进的应用程序。 Visual Studio 包括各种增强功能,例如可视化设计器(使用 .NET Framework 加速开发)、对 Web 开发工具的大量改进,以及能够加速开发和处理所有类型数据的语言增强功能。Visual Studio 为开发人员提供了所有相关的工具和框架支持,帮助创建引人注目的、令人印象深刻并支持 AJAX 的 Web 应用程序。 开发人员能够利用这些丰富的客户端和服务器端框架轻松构建以客户为中心的 Web 应用程序,这些应用程序可以集成任何后端数据提供程序、在任何当前浏览器内运行并访问 应用程序服务和 Microsoft 平台。 为了帮助开发人员迅速创建先进的软件,Visual Studio 提供了改进的语言和数据功能,例如语言集成的查询 (LINQ),各个编程人员可以利用这些功能更轻松地构建解决方案以分析和处理信息。 Visual Studio还使开发人员能够从同一个开发环境内创建面向多个 .NET Framework 版本的应用程序。开发人员能够构建面向 .NET Framework 、 或 的应用程序,意味它们可以在同一环境中支持各种各样的项目。 NET Framework 提供了用于解决常见编程任务的构建基块(预制的软件),从而能够快速构造具有出色的最终用户体验的紧密联系的应用程序。在 .NET Framework 模型业务流程上有效构建的紧密联系的应用程序有利于在异类环境中实现系统集成。 Visual Studio 和 .NET Framework 的结合使用减少了对公用管道代码的需要,从而缩短了开发时间并使开发人员能够集中精力解决业务问题。 .NET Framework 是在 .NET Framework 的基础上构建的更高版本。得到增强的功能领域包括基类库、Windows workflow foundation、Windows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Windows Presentation Foundation 和 Windows CardSpace。 2.1.2 技术 是一种建立基于Web的应用程序的编程模式[14]。是一个统一的Web开发模型,能使用尽可能少的代码生成企业级网站所需的各种服务。概括起来,具有以下特性。 (1) 与.NET Framework 完美结合 作为.NET Framework的一部分,可以像其他.NET应用程序一样地使用类库,也就是说在Microsoft 提供的开发工具Visual Studio 2008中,网站和Windows应用程序的开发原理是一致的。并且,网站的开发可使用任何一种.NET语言,本系统采用的是C#2008。 (2) 是编译型而非解释型 网站编译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当页面被首次访问或网站被预编译时,包含的语言代码将被编译成微软中间语言(Microsoft Intermediate Language, MSIL)代码,这种编译模式使得网站可以使用不同的后台语言进行混合编程。第二阶段,当页面实际执行前,MSIL代码将以即时编译(Just-In-Time, JIT)形式被编译成机器语言。图3-1给出了编译流程。
图3-1 页面编译流程图 与 相比, (如图3-2所示)是一个逐步演进的版本。新增的语言集成查询(Language Integrated Query, LINQ)提供了一种跨各种数据源和数据格式查询数据的一致模型,可以使用相同的基本编码模式来查询XML文档、SQL数据库、DataSet和.Net集合中的数据。另外 新增的 AJAX极大地简化了在网站中使用AJAX特性的方式,而且在Visual Studio2008 中还可以调试页面上使用的JavaScript。 AJAX主要包括客户端脚本库和服务器组件两大部分。客户端脚本库提供了组件支持、浏览器兼容性、网络和核心服务的库。服务器组件提供了服务器控件,用于管理用户界面、验证和控件扩展等[15]。
代码 C#代码 其他语言代码 对应编译器 C#编译器 编译器 MSIL代码
机器语言代码 JIT编译
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