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 六盘山》
《清平乐·六盘山》精品PPT课件

作品译文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长空高阔白云清朗, 南飞的大雁 已望到了天边。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不登临目的地关口绝对不是英雄, 算下来已经征战了两万里。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六盘山上雄峰再拔, 烈烈西风漫 卷着红旗。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今天我长绳的武装紧紧握在手中, 什么时候才能把蒋介石反动派这条 狂龙捆缚?
下半阕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如火的红旗,飘扬在高 高的六盘山顶,烘托出红军将士的胜利喜悦。“红旗”作为革 命的象征,在毛泽东诗词中反复出现:“山下旌旗在望”; “红旗跃过汀江”;“山上山下,风展红旗如画”等。毛泽东 及其率领的工农红军扛着这面红旗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取得了一次又一次革命的胜利,今天,这面红旗历经枪林弹雨, 终于竖在了六盘山上,表示长征即将结束,中国革命将翻开新 的一页。
这首词写景、抒情工整分明,流转自然。 上、下半阕均是一、二句写景,三、四句 言志。情景交织,浑然一体。整诗洋溢着 革命胜利的豪情,应用高亢雄壮的语气。 为毛泽东在1935年10月所作的一首词。是 毛泽东翻越六盘山时的咏怀之作,抒发了 “长缨在手”定当“缚住苍龙”的革命豪 情 。表达了毛泽东对中国未来的展望和中 国工农红军必胜的信念。
革命主义的乐观精神。 胸有成竹、稳操胜券的气魄。 从容豪迈、不怕艰难困苦。 对远方故乡淡淡的离愁。 投身前线、不对敌人屈服的本色。 “定能缚住苍龙”的革命豪情。
《清平乐_六盘山》

望断: 望得久,望得远 长城:借指长征的目的地. 屈指:弯着手指头计算. 漫卷: 遍卷、席卷 长缨: 本指长绳,这里指 革命武装.
缚住: 擒住
苍龙: 指蒋介石带领的国民党军队 .
作品译文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长空高阔,白云晴朗, 望着南飞的大雁已飞到了天边。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不登临目的地绝不是英雄,
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1936 ~1976), 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主席(1943 ~1945)和 中央委员会主席(1945 ~1976),中华人民共 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1949 ~1954)和中华 人民共和国主席(1954 ~1959)。
写作背景
1935年10月,毛泽东率领的红军,在六盘山 前又击败了前来堵截的敌骑兵团。在战斗胜 利的鼓舞下,当天下午便一鼓作气翻过了六 盘山。10月下旬,到达陕北,胜利地完成了 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这首诗就是毛 主席翻越六盘山时的咏怀之作。它生动表现 了毛主席及其统率的英雄红军胜利地登上六 盘山后,远望云天,抒发了彻底打垮国民党 的坚强决心,发誓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壮志豪 情。
这首诗生动表现了毛主席及其统
率的英雄红军胜利地登上六盘山 后,远望云天的情景,抒发了彻 底打垮的坚强决心和誓将革命进 行到底的壮志豪情。
清平乐· 六盘山
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
屈指:
屈指计算。从爽朗、• 舒畅之秋心转 入英迈的青春吟哦,二万五千里长征已 在脚下,长城之关口已经到达,就要进 入一马平川的时期,诗人这时的确是幸 福而自豪的。
全词造语朴实自然,意境高远, 感情充沛而又生动形象。 毛泽东用高妙的手法轻松 写出了自己悠闲中又有些沉重、 自信中又有些悲凉的复杂情绪。
赏析《清平乐·六盘山》

赏析《清平乐·六盘山》《清平乐·六盘山》:毛泽东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写作背景:诗人1935年2月站在娄山关上豪迈地吟出“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之后,引领这支队伍再渡赤水、巧渡金沙、飞夺泸定、爬雪山过草地披荆斩棘一路北上。
1935年10月红军翻越了长征途中的最后一座高山-----六盘山。
如果把井冈山看成红军的摇篮,那么六盘山就是红军的胜利之山,走下六盘山,就到了长征的目的地----陕北,中国革命将在这里快速发展壮大。
毛泽东曾对身边的人说:“那里是我们的根据地,就是我们的家了”。
对红军来说,对主席来说,都是最高兴最欣喜的事情了。
翻过六盘山,革命形势可以说是“柳暗花明”,可以想见诗人当时的心情一定是轻松的、高兴的甚至有点激动和喜悦。
登上六盘山,诗人仰望高天白云,见大雁南飞。
大好心情从心田里奔流而出的,旷世之作顶着天高云淡的南飞雁,迎着猎猎西风横空出世。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诗人开篇“天高云淡”四字勾勒出大西北陕甘交界处秋高气爽的景致,意境非常的辽阔高远。
这四个字也很自然的流露出诗人心情的轻松和喜悦。
伫立山顶凝望北雁阵阵南飞,一直望到它们的影子消失在诗人的视野之外。
由于大雁是向南飞,红军长征是向北走,诗人心绪不由得跟随南飞的大雁重新检视一路北上的长征路,历尽千辛万苦长征到底要到哪里去?非常自然的引出“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红军拔千山涉万水,突破敌人重重封锁,水九死一生行程两万余里一路北上,终于到达长城脚下。
这里的长城不仅是指长征目的地,还代指抗日前线,因为长城在中国人的心中早已固化为抵抗外族侵略的具体物象。
诗人号召有志男儿都到抗日救亡的前线去,做中华民族长城上的一块砖。
到这里诗人的心情由开篇的爽朗舒畅进一步发展到豪迈,“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再出发” 万水千山走过两万里长征已在脚下“长征是播种机”一路洒下的革命火种定能成为燎原之势。
《清平乐·六盘山》

作者关心国家和人民的命运,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充满希望。
作品的艺术特色
01
02
03
语言简练
这首词语言简练,意境深 远,用简单的词语表达了 深刻的情感。
韵律优美
词牌为“清平乐”,韵律 优美,上片和下片的每句 都有四个字,读起来朗朗 上口。
寓意深刻
这首词寓意深刻,表达了 作者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 念和对中华民族未来的美 好憧憬。
02
CATALOGUE
作品内容与解读
词牌与内容
词牌介绍
《清平乐·六盘山》是一首词牌为“清平 乐”的词,作者是毛泽东,创作于1935 年。
VS
内容概述
这首词描写了作者在六盘山上的所见所感 ,表达了作者对革命事业的信心和决心。
表达的情感
豪情壮志
词中表达了作者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和不屈不挠的豪情壮志。
艺术鉴赏
从艺术角度来看,这首词具有很高 的艺术价值,其表现手法和艺术风 格都堪称经典。
名家点评
名家点评1
著名诗人艾青评价这首词“语言朴素,意境深远,是 一首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优秀之作”。
名家点评2
著名诗人田间评价这首词“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浓 郁的民族特色,表现了作者高度的艺术概括能力和深 沉的思想感情”。
社会影响
作品广为传诵,成为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 感的重要力量。
作品的保护与收藏
要点一
数字化保护
通过数字化技术,对作品进行扫描、录入和存储,确 保其永久保存和传承。
要点二
博物馆收藏
一些博物馆将该作品作为珍贵文物进行收藏,向公众 展示其历史与文化价值。
04
CATALOGUE
作品的价值与意义
文学价值
清平乐六盘山的赏析

清平乐六盘山的赏析
1. 《清平乐·六盘山》那豪迈的气势,简直让人热血沸腾!就像站在高峰之巅,俯瞰着壮丽山河。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这画面感多强啊!这不就像我们在旅途中看到的令人惊叹的美景吗?
2. 哎呀呀,“不到长城非好汉”这句太有力量了!这就好比面对困难时我们坚决不退缩的决心呀。
想想看,在生活中我们是不是也要有这种好汉精神呢?
3. 你瞧,“六盘山上高峰”,那高峰多雄伟啊!就好像人生中的一个个挑战,等待着我们去攀登。
这不是很激励人吗?
4. “红旗漫卷西风”,哇,这场景太震撼了!仿佛能看到那烈烈红旗在风中舞动,就像我们心中那永不熄灭的热情火焰,不是吗?
5. 这首词里的“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真的太霸气了!就如同我们手中握着希望,随时准备去战胜困难,是不是很带劲?
6. 读《清平乐·六盘山》,感觉自己都变得豪情万丈了!“屈指行程二万”,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征程啊,跟我们追求梦想的道路是不是很像?
7. 哎呀,那“六盘山”在词中仿佛有了生命一样!就像我们身边那些给予我们力量的朋友,一直激励着我们前进呀。
8. “望断南飞雁”,这简单的几个字却蕴含着深深的情感啊!就像我们思念远方亲人时的那种心情,能感受到吧?
9. 每读一次《清平乐·六盘山》,都好像经历了一场精神的洗礼!“漫卷西风”的红旗,不正象征着我们的信念吗?
10. 《清平乐·六盘山》真是一首让人赞叹不已的好词!它就像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让我们勇往直前!我觉得这首词就是有一种独特的魅力,能让人沉浸其中,感受到那无尽的力量和豪情。
《清平乐_六盘山》.ppt(上课用)

解释课题
清平乐是词牌名,是决定音韵 和格律的。
认一认
望断:久久地望着,直到看不见,望尽。
长城:借指长征的目的地。
屈指:弯着手指头计算。
六盘山: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固原市西
南,是六盘山山脉的主峰。 漫卷:遍卷、席卷。 长缨:本指长绳,这里指革命武装。 缚住:擒住。 苍龙:是一种凶神恶煞。作者自注:“苍 龙,指蒋介石,不是日本人。因为当时全 副精神要对付的是蒋不是日。”
诗人将目光收到近处,高山之巅,红 旗飘飘,红军将士在秋天的山峰间盘 旋向前。说明了革命正迅速发展,长 征已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 虽然最后两句用的是设问句,但所起 作用都是陈述式的肯定句,即总有一 天,红军战士将消灭日本帝国主义, 夺得最后的胜利。
长城绵亘万里,
雄冠天下 ,不到长城 非好汉是句俗语, 意思说 :“没见过 长城雄伟的面貌, 怎么可能有阔达豪迈 的胸襟呢? 这句话其实不是讨论什么是 好汉 ,而是对长城的赞美之辞 。
清平乐·六盘山
毛泽东
六盘山,指六盘山脉,在甘肃,陕西 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交界处。六盘山主 峰在固原县西南,隆德县东北,海拔 3500米。山路曲折险窄,盘旋六道, 才达顶峰,故名“六盘山”。
毛泽东简介
毛泽东,字润之,湖南湘潭人 。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家、政治 家、军事家、诗人。是中国共 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 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 袖。
想一想:
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 感情? (表达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
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使命感)
2.学了诗歌后,你觉得毛泽东是一 个怎样的人?
(抱负远大、豪情万丈、乐观无畏 、壮志满怀)
屈指:屈指计算。从爽朗、•舒畅之秋心
清平乐六盘山解析注释

清平乐六盘山解析注释《清平乐·六盘山》是辛弃疾写的诗,大家应该都听过吧?这首诗的内容虽不长,但它的意境深远,简直让人一读就想一直回味。
说到六盘山,那可是个历史悠久的地方,既有自然的雄伟,也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说白了,这首诗就是用来描写六盘山的景象,辛弃疾把它写得既有气势,又有情感,真的是把大自然和人心的复杂交织在了一起。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首诗的开头就非常直接地告诉我们,六盘山的景色是雄伟的。
六盘山,听名字就有种沉甸甸的感觉,仿佛那座山在天地间独占鳌头。
辛弃疾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样的词,勾画出了一幅既曲折又让人豁然开朗的画面。
你能想象吗?就是那种你走在山路上,看似走到了尽头,忽然拐个弯,眼前突然开阔,发现了一个新世界的感觉。
这种感觉,真的让人一下子从困顿中看到了希望。
可是,六盘山的美不仅仅在于它的壮丽山川,更重要的是它背后的历史故事。
要知道,这地方可不是简单的山,它可是古代战争的必经之地。
就像辛弃疾写的,“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这里曾是英雄辈出的地方,每一寸土地都充满了血与汗的痕迹。
我突然觉得,六盘山真的是一个能让你产生敬畏之情的地方。
不仅仅因为它高大雄伟,更因为它所承载的历史和那些不为人知的悲壮。
辛弃疾这句话,说得就特别有味道,仿佛把当时的战场氛围都勾画出来了。
诗中有一句话特别触动我,那就是“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你有没有感觉到这里的豪情?辛弃疾仿佛在说自己年轻时也像那猛虎一样,气吞万里,雄风四起。
可惜,人生嘛,谁能不老?再看现在,虽然已经不再年轻,但那份曾经的豪情依旧深深埋藏在心里。
这种情感,真的是让人一下子就能产生共鸣。
你可能会问,辛弃疾在写六盘山时,为什么要有这种深沉的历史感呢?这也是辛弃疾一直以来的风格,他的诗里总是带着一种不甘和深情,他不仅仅是在写眼前的景象,更是在抒发自己内心的那份未曾实现的理想和遗憾。
说白了,他的诗就是一种情感的宣泄,是对时光流逝、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清平乐 六盘山

清平乐六盘山
清平乐·六盘山
毛泽东〔近现代〕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译文
长空高阔白云清朗,南飞的大雁已飞到了天际尽头。
不登临目的地绝不是英雄,算下来已征战了二万里的路途。
在高峰险峻的六盘山上,猛烈的西风吹得红旗猎猎地卷起来。
今天我长绳之武装紧握手中,哪一天才会将那蒋家狂龙捆缚?
注释
清平乐: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名,取用汉乐府“清乐”、“平乐”这两个乐调而命名。
双调,四十六字。
上阕押仄声韵,下阕换平声韵。
也有全押仄声韵的。
六盘山: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甘肃省东部,是陇山山脉的主峰,南北走向,长约240公里,主峰海拔2928米。
六盘山上下约60里,山势险峻,山路曲折险窄,要盘旋多重才能到达峰顶。
六盘山是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前的最后一座高山。
创作背景
1935年8月,毛泽东主席粉碎了张国焘分裂红军的路线。
9月中旬,红军攻克天险腊子口。
10月7日,红军在宁夏六盘山的青石嘴,又击败了前来堵截的敌骑兵团。
当天下午,一鼓作气,翻越了六盘山。
此词即是作者翻越六盘山时的咏怀之作。
此词最早发表于《诗刊》1957年1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