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矿压分类及防治措施范本

合集下载

冲击矿压的分类及防治措施

冲击矿压的分类及防治措施

卸压爆破
卸压爆破原理
通过爆破产生的冲击波和气体膨胀力, 使煤岩体产生裂隙,降低煤岩体的应力 集中程度,达到防治冲击矿压的目的。
VS
卸压爆破实施
选择合适的爆破参数,如炸药类型、装药 量、爆破深度等,确保爆破效果和安全。
改变开采方式
调整开采顺序
合理安排工作面的推进顺序,避免形成大面积的高应力集中区,降低冲击矿压的发生概 率。
02
发生在巷道顶板或侧帮的冲击矿压。
采场型冲击矿压
03
发生在采场顶板或底板的冲击矿压。
按照显现强度分类
弱冲击矿压
显现强度较轻,对人员和设备有轻微 的损伤和破坏,但不会造成人员伤亡 和重大设备损坏。
强冲击矿压
显现强度较大,会造成人员伤亡和重 大设备损坏,甚至可能引发地面塌陷 等严重后果。
02
冲击矿压的成因
地质因素
岩体应力
地下岩体在自重和构造应力作用下, 形成较高的原始应力。随着采矿活动 的进行,岩体应力会重新分布,当应 力超过岩体的极限强度时,就会发生 冲击矿压。
地质构造
断层、褶皱、节理等地质构造对岩体 的完整性产生影响,降低其承载能力 。在采动过程中,这些构造容易引发 冲击矿压。
人为因素
开采技术
地压监测技术
通过钻孔应力计、地温传感器等设备,监测 岩体的应力状态和温度变化,分析地压活动 规律。
检测方法
01
02
03
岩体破裂检测
通过微震监测和声发射监 测技术,检测岩体的破裂 情况,判断岩体的稳定性 。
应力状态检测
利用钻孔应力计等设备, 检测岩体的应力状态,分 析岩体的受力情况。
温度变化检测
通过地温传感器等设备, 检测岩体的温度变化,分 析地压活动的规律。

冲击矿压的分类及防治措施

冲击矿压的分类及防治措施

冲击矿压的分类及防治措施什么是冲击矿压?冲击矿压(也称为冲击地压)是一种地质灾害,通常在采掘过程中出现。

它是由于采矿操作导致地质体内的应力、变形和破裂变化而引起的。

冲击矿压是指在矿井掘进期间,在掘进面及其广阔区域内上、下、左、右和前、后等多个方向上突然形成的、冲击性的矿山压力。

由于矿体在极短时间内发生了无序坍塌现象,形成的巨大瞬积压力引起的破坏现象称为“冲击矿压”。

冲击矿压的分类冲击矿压通常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层理面和节理面冲击这种类型的冲击是在煤层顶、煤底和岩层中的节理面上发生的。

由于节理的存在,矿石在受到采矿操作的挤压和剪切力作用下非常容易塌陷和坍塌,导致重大的安全问题。

排水沟和断层面冲击排水沟和断层面是冲击矿压的另外两种形式。

排水沟或断层平面的变形可以导致矿岩的微观结构发生变化,进而导致矿山压力的急剧释放。

冲击矿压的防治针对冲击矿压的不同类型,需要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防治措施:控制采矿面积为了避免冲击矿压的发生,可以缩小采矿面积,提高矿山的稳定性,减少矿山法向应力和剪切力的集中程度。

这可以通过改变采矿方法、加强采矿区的支护和防护设施等方式来实现。

引导矿山压力引导采矿面上的矿山压力是减少冲击矿压的一种有效方法。

这可以通过在采矿面的毗邻区域内预制一些控制性的岩柱或梁来实现,这些岩柱和梁可以引导矿山压力并分散压力影响。

加强矿山的支护和防护加强矿山的支护和防护措施也是减少冲击矿压的一种重要方法。

这可以通过加强矿山的支柱、强化矿山的支撑结构、设置隔离带等方式来实现。

提高岩石力学性质提高岩石的力学性质也是减少冲击矿压的重要方法。

可以通过选取矿体稳定性较好的地层进行采矿、选择较大的采矿半径、采用地质工程措施等方式来实现。

总结冲击矿压是一种常见的矿山灾害,严重危及矿工的安全。

为了避免冲击矿压的发生,需要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

这些措施有助于改善矿山环境,提高矿井的稳定性,减少对矿工的威胁。

冲击矿压及预防

冲击矿压及预防

卸压爆破前、后支撑压力分布曲线
宽巷掘进卸压钻孔布置图
爆破卸压示意图
实验室爆破试验装置与裂隙分布
煤体注水防冲原理
短钻孔注水
2.煤层注水
联合注水
长钻孔注本
煤层注水系统
3.钻孔卸压
煤层孔卸压
1-卸压前 2-卸压后
定向水力裂缝
4 定 向 裂 缝
定向爆破裂缝
5.其他防护措施
(1)及时预测预报、撤人 (2)特别支护 (3)特殊工作制度
对人的影响
在发生冲击矿 压区域如有人 员工作,则可 能对其产生伤 害,甚至造成 死亡事故。
矿山震动和冲击矿压 不仅对井下巷道造成破坏 ,伤害工作人员,而且对 地表及其建筑物造成破坏 ,甚至造成类似地震的后 果。如波兰1982年6月4日 在Bytom市下发生的3.7级 的矿山震动,造成588幢 建筑物损坏。
复杂性:在自然地质条件上,除褐煤以外的各 种煤种都记录到冲击现象,采深从200~1 000 m,地质构造从简单到复杂.煤层从薄层到特 厚层,倾角从水平到急斜,顶板包括砂岩、灰 岩、油母页岩等都发生过冲击地压。在生产技 术条件上,不论水平、炮采、机采或是综采, 全部垮落法或水力充填法等各种采煤工艺,不 论是长壁、短壁、房柱式或煤柱支撑式,分层 开采还是倒台阶开采等各种采煤方法都出现过 冲击地压。
(3)采区或盘区的采面应朝一个方向推进. 避免相向开采,以免应力叠加。
(4)在地质构造等特殊部位,应采取避免或减缓应力集中 和叠加的开采程序
(5)有冲击危险的煤层的开拓或准备巷道、永久硐室、主 要上(下)山、主要溜煤巷和回风巷应布置在底板岩层或 无冲击危险煤层中,以利于维护和减小冲击危险。
(6)开采有冲击危险的煤层,应采用不留煤柱垮落法管理 顶板的长壁开采法。

2024年冲压地压及其防治(三篇)

2024年冲压地压及其防治(三篇)

2024年冲压地压及其防治一、冲击地压冲击地压是指在开采过程中,积聚在煤炭体中的能量,瞬间释放出来,产生一种以突然、急剧、猛烈破坏为特征的动力现象。

特征:常伴随有很大的声响、岩体震动和冲击波,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感到地震;有时向采掘空间抛出大量的碎煤或岩块,形成很多煤尘,释放出大量的瓦斯。

根据原岩(煤)体应力状态不同,冲击地压可分为3类:重力型冲击地压、构造应力型冲击地压、中间型或重力一构造型冲击地压。

重力应力型冲击地压:主要受重力作用,没有或只有极小构造应力影响的条件下引起的冲击地压。

构造应力型冲击地压:主要受构造应力(构造应力远远超过岩层自重应力)的作用引起的冲击地压。

中间型或重力~构造型冲击地压:主要受重力和构造应力的共同作用引起的冲击地压。

根据冲击的显现强度分类:(1)弹射:一些单个碎块从处于高应力状态下的煤或岩体上射落,并伴有强烈声响,属于微冲击现象。

(2)矿震:它是煤、岩内部的冲击地压,即深部的煤或岩体发生破坏,煤、岩并不向已采空间抛出,只有片带或塌落现象,但煤或岩体产生明显震动,伴有巨大声响,有时产生矿尘。

较弱的矿震称为微震。

(3)弱冲击。

煤或岩石向已采空间抛出,但破坏性不很大,对支架、机器和设备基本上没有损坏;围岩产生震动,一般震级在2.2级以下,伴有很大声响;产生煤尘,在瓦斯煤层中可能有大量瓦斯涌出。

(4)强冲击。

部分煤或岩石急剧破碎,大量向已采空间抛出,出现支架折损、设备移动和围岩震动,震级在2.3级以上,伴有巨大声响,形成大量煤尘和产生冲击波。

根据震级强度和抛出的煤量分类:(1)轻微冲击:抛出煤量在10t 以下,震级在1级以下的冲击地压。

(2)中等冲击:抛出煤量在10t~50t以下,震级在1级~2级的冲击地压。

(3)强烈冲击:抛出煤量在50t以上,震级在2级以上的冲击地压。

一般面波震级Ms=1时,矿区附近部分居民有震感;Ms=2时,对井上下有不同程度的破坏;Ms2时,地面建筑物将出现明显裂缝破坏。

防治煤矿冲击地压细则范本

防治煤矿冲击地压细则范本

防治煤矿冲击地压细则范本《煤矿冲击地压防治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煤矿生产安全,防止和减轻煤矿冲击地压事故的发生,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所有煤矿冲击地压的防治工作。

第三条煤矿企业应建立健全冲击地压防治工作领导机构和责任制度,明确相关单位的职责和权限。

第四条冲击地压防治工作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

第五条煤矿企业应加强对冲击地压防治技术和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防治能力。

第六条冲击地压防治工作应根据煤层地质条件、采矿方法和矿井特征制定具体的防治方案。

第二章冲击地压预测与评价第七条煤矿企业应建立冲击地压预测和评价体系,及时掌握矿井冲击地压的发展趋势。

第八条冲击地压预测和评价应包括地质预测、煤层压力监测、地表沉降监测等内容。

第九条冲击地压预测和评价结果应及时向相关部门和人员通报,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第十条冲击地压预测和评价结果应作为决策的依据,制定相应的调整和安全措施。

第三章冲击地压防治技术第十一条冲击地压防治技术应根据煤矿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和措施。

第十二条冲击地压防治技术可以包括支护技术、降低采动半径技术、采空区处理技术等。

第十三条冲击地压防治技术应符合国家相关安全标准和规范。

第十四条冲击地压防治技术的施工和使用应严格按照规程和操作规范进行。

第四章冲击地压监测与预警第十五条煤矿企业应建立冲击地压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和处理冲击地压的预警信号。

第十六条冲击地压监测和预警应包括地压监测、地下水位监测、地震监测等。

第十七条冲击地压监测和预警结果应及时向相关人员通报,并采取相应的紧急响应措施。

第十八条冲击地压监测和预警系统应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其正常运行。

第五章冲击地压事故应急救援第十九条煤矿企业应建立健全冲击地压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提前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第二十条冲击地压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包括应急组织、应急救援措施、应急救护等内容。

第二十一条冲击地压事故发生后,煤矿企业应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救援和抢险工作。

冲击地压防止措施范文(2篇)

冲击地压防止措施范文(2篇)

冲击地压防止措施范文1、全矿各单位人员、工种,必须熟知矿井冲击地压灾害基本知识,掌握冲击地压发生的机理、预兆、影响因素及危害,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救援措施。

2、根据矿井冲击地压事故的特点,必须提前准备好各类技术装备,以便抢险救灾工作的需要。

(液压起重器、大绳、矿工斧、镐、刀锯、两用锹、担架、检测仪器、苏生器、生命探测仪等)3、生产科负责编制并贯彻落实施工措施,确保抢险施工安全进行。

4、机电科负责抢险期间机电设备及供电系统的安装使用,并在事故发生第一时间,停止矿井生产电源。

5、地测科负责了解事故现场情况,分析判断事故严重程度、波及范围及存在的威胁。

6、安监处负责现场监督抢险过程的安全情况,杜绝二次事故的发生。

7、供应科负责准备抢险期间需要的所有工具并保证其安全质量。

8、运输区负责各类材料、工具、空重车皮的运输,确保各类材料、工具车皮及时达到作业地点。

9、通风区负责通风系统的巡查、调风、风机安设等工作,确保井下无串联风、微风、无风等现象。

10、调度室负责联系组织各单位抢险工作,并在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通知矿井所有人员进入新鲜风流中躲避。

冲击地压防止措施范文(2)冲击地压是指地下水位下降或土层膨胀引起的土体变形和地表下陷现象。

由于冲击地压的产生,会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地质灾害,如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建筑物倾斜等。

因此,为了保护地下工程和地面建筑的安全稳定,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止措施。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冲击地压防止措施:1. 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和城市建设:通过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和城市建设规划,避免在地下水位下降和土层膨胀的地区建设大型地下工程和高层建筑物,减少对土体的破坏,降低冲击地压的发生概率。

2. 加固地基和土体:对于存在冲击地压风险的地区,可以采用地下连续墙、打桩等加固地基和土体的方法,提高土体的抗滑稳定性和承载能力,减少土体变形和地表下陷的可能性。

3. 控制地下水位变化:对于地下水位下降引发的冲击地压,可以通过调控地下水位,保持地下水位的平稳变化,避免突然下降导致土体塌陷。

冲击地压预防技术(三篇)

冲击地压预防技术(三篇)

冲击地压预防技术1.冲击矿压现象及特点冲击地压(岩爆)是井巷或工作面周围岩体,由于弹性变形能的瞬时释放而产生的一种以突然、急剧、猛烈的破坏为特征的动力现象。

根据原岩(煤)体应力状态不同,冲击地压可分为3类:重力型冲击地压、构造应力型冲击地压、中间型或重力一构造型冲击地压。

冲击地压的特点:(1)一般没有明显的预兆,难于事先确定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冲击强度;(2)发生过程短暂,伴随巨大声响和强烈震动;(3)破坏性很大,有时出现人员伤亡。

2.冲击地压的预测方法目前,冲击地压的预测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钻屑法。

钻屑法是通过在煤体中打小直径(42^50~)钻孔,根据排出的煤粉量及其变化规律以及钻孔过程中的动力现象鉴别冲击危险的一种方法,目前在我国应用较普遍。

钻屑法是我国《煤矿安全规程》规定采用的冲击危险程度监测和解危措施效果检验的主要方法。

(2)声发射和微震监测方法。

声发射监测的过程主要是对冲击地压前兆信息的统计,冲击危险的判别依据是能率、事件频度及其变化规律,单个声发射事件的幅度、延续时间、频率等参数作为判别冲击危险的参考指标。

(3)综合指数法。

综合指数法是在进行采掘工作前,首先分析影响冲击地压发生的主要地质和开采技术因素,在此基础上确定各个因素对冲击地压的影响程度及其冲击危险指数,然后综合评定冲击地压危险状态的一种区域预测方法。

3.冲击地压的防治措施根据发生冲击地压的成因和机理,防治措施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防范措施;另一类是解危措施。

(1)防范措施。

防范措施主要包括:预留开采保护层;尽量少留煤柱和避免孤岛开采;尽量将主要巷道和硐室布置在底板岩层中;回采巷道采用大断面掘进;尽可能避免巷道多处交叉;加强顶板控制;确定合理的开采程序;煤层预注水,以降低煤体的弹性和强度;等等。

(2)解危措施。

冲击地压解危措施包括卸载钻孔、卸载爆破、诱发爆破和煤层高压注水等。

冲击地压预防技术(二)冲击地压是指在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地下水位过高、土层松散或受到震动等因素,导致地下土体失稳、塌陷或产生巨大的压力,对地下工程的施工和运行带来巨大的困扰和危害。

防治煤矿冲击地压细则范本(4篇)

防治煤矿冲击地压细则范本(4篇)

防治煤矿冲击地压细则范本煤矿冲击地压是煤矿生产中的常见问题,其给矿井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为了规范煤矿冲击地压的防治工作,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和矿井的正常生产,制定了以下细则。

一、建立健全矿井冲击地压防治组织机构为了确保煤矿冲击地压防治工作的有序进行,煤矿应建立健全冲击地压防治组织机构。

该机构应包括冲击地压防治领导小组、技术指导组和工作组。

冲击地压防治领导小组应由矿长或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牵头负责煤矿冲击地压防治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工作。

技术指导组应由矿井设计专家、地质专家、安全专家等组成,负责提供技术指导,制定冲击地压防治方案,对矿井的稳定性进行评估和监控,及时预警和处理地压危险。

工作组由矿井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矿工代表等组成,负责实施冲击地压防治方案,加强矿井巡检和监测,提醒矿工注意地压危险,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二、建立完善的矿井冲击地压监测系统为了及时发现和预警地压危险,煤矿应建立完善的冲击地压监测系统。

该系统应包括地压传感器、数据采集器、监测终端和数据分析软件。

地压传感器应布设在矿井不同位置,能够准确测量地压的大小和变化趋势。

数据采集器负责收集地压传感器的数据,并将其传输至监测终端。

监测终端负责接收和存储地压数据,并进行实时监控和报警。

数据分析软件负责对地压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提供决策依据。

三、加强矿井巡检和预防措施执行为了避免煤矿冲击地压事故的发生,矿井管理人员应加强矿井巡检工作,确保矿井的安全稳定。

首先,要加强巡检力度,每天至少进行两次巡检,发现问题要及时报告和处理。

其次,要落实瓦斯抽采和通风系统的安全运行,确保通风系统畅通,并及时清理瓦斯积聚物。

然后,要加强巷道支护工作,及时修复或更换损坏的支护设施。

再次,要加强矿井涌水防治工作,确保矿井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

最后,要加强对煤层顶板和底板的监测,发现问题要及时采取支护措施。

四、加强矿工安全教育和培训为了提高矿工对冲击地压的认识和防范能力,煤矿应加强矿工安全教育和培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冲击矿压分类及防治措施
Rockburst classification and prevention measures
说明:为明确各负责人职责,充分调用工作积极性,使人员队伍与目标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特此制定
根据原岩(煤)体应力状态不同,冲击矿压可分为3类: 重力型冲击矿压、构造应力型冲击矿压、中间型或重力-构造型冲击矿压。

根据冲击的显现强度,可分为4类:弹射、矿震、弱冲击、强冲击。

另一种分类是根据震级强度和抛出的煤量,可将冲击矿压分为三级:
轻微冲击(Ⅰ级)
中等冲击(Ⅱ级)
强烈冲击(Ⅲ级)
根据发生冲击矿压的成因和机理,防治措施的基本原理有两方面:
一是降低应力(能量)的集中程度。

二是改变煤岩体的物理力学性能。

请输入您的公司名字
Fonshion Design Co., Lt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