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货币职能及本质的再探讨(一)

合集下载

货币的本质和职能_金融基础_[共6页]

货币的本质和职能_金融基础_[共6页]

金融基础凹凸感强,易于识别。

(5)隐形面额数字:调整隐形面额数字观察角度。

正面右上方有一装饰性图案,将票面置于与眼睛接近平行的位置,面对光源做上下倾斜晃动,可以看到面额数字“50”字样。

(6)胶印缩微文字:正面上方图案中,多处印有胶印缩微文字,在放大镜下可看到“50”和“RMB50”字样。

(7)光变油墨面额数字:正面左下方“50”字样,与票面垂直角度观察为金色,倾斜一定角度则变为绿色。

(8)阴阳互补对印图案:票面正面左下方和背面右下方均有圆形局部图案,迎光观察,正背图案重合并组成一个完整的古钱币图案。

(9)雕刻凹版印刷:正面主景是毛泽东头像、中国人民银行行名、盲文及背景主景“布达拉宫”等均采用雕刻凹版印刷,用手指触摸有明显凹凸感。

(10)双色异形横号码:将原横竖双号码改成双色异形横号码。

正面左下角印有双色异形横号码,左侧部分为暗红色,右侧部分为黑色。

字符由中间向左右两边逐渐变小。

20 世纪 80 年代,假如你往银行里存了 400 元钱,当年这笔钱能盖一套房子、 买 400 斤猪肉、1818 斤面粉、727 盒中华香烟或 50 瓶茅台酒。

今天,你取出这笔 钱,连本带息 835.82 元,仅够买 420 斤面粉、40 多斤猪肉或 1 瓶茅台。

通货膨胀,就是这样 疯狂吞噬着社会财富!通过对通货膨胀历史与货币历史的探讨,说一说通货膨胀是怎么形成的? 通货膨胀的受益者与受害者分别是谁?金属货币时期与纸币时期的通货膨胀有何异同?货币政 策如何影响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导致的最终结果如何?通货膨胀对老百姓和社会带来的伤害。

1.4 货币的本质和职能1.4.1 货币的本质 货币在本质上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一)货币是商品 (1)货币的前身是商品。

从前面对货币起源的考察,我们可以看到,货币在从商品界中分离 出来成为货币之前,就是一种商品,也正因为它是一种商品,和一般商品具有共性,才具有和其 他商品交换的基础,才能够在交换中逐渐演变成货币商品。

货币的本质、职能

货币的本质、职能

想一想:
商品和货币是同时产生的吗?
商品交换的发展历程回顾
人类最初的交换情景: 清晨路边蹲着一个人,面前有羊等待和有斧头的人进
行交换,一直到黄昏才交换成功。
第一阶段:偶然的物物交换
在《荷马史诗》里有这样的描述:长发的希腊人在卖羊,
有的人用斧头去换,有的人用布去换,有盐去换,有的
人用金银去换。
第二阶段:扩大的物物交换
1、 商品
(3)两个基本属性
使用价值
价值
使用价值是指: 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人-物)
价值
人们购买商品的目的是为了获得这个商品的使用价值。 那么,不同的商品之间为什么能够互相交换呢?
1把斧子=15kg大米
都 是 劳 动 产 品 都耗费了人的脑力和体力
凝结了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一般等 价物
下列对一般等价物认识正确的是
展的产物 ③它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 ④它不再是商品了 A① ② B ②③ ④
D
①它的价值是通过其他商品表现出来 ②它是商品交换发
C①②③ D②③
想想: (1)早期出现的一般等价物有没有不方便的地方? (2)金银有什么资格最终脱颖而出代替了其他林林总总 的一般等价物,成为了货币呢?
“商品——货币——商品”
货币是商品交换 长期发展 的产物。
2、货币的产生 货币的出现要比商品晚得多,货币是商 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偶然的 物物交换 扩大的 物物交换 以一般等价物为 媒介的商品交换 以货币为媒介 的商品交换
☆一般等价物———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 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3、货币的含义和本质

货币本质职能资料课件

货币本质职能资料课件

电子货币
总结词
详细描述
CATALOGUE
货币与经济的关系
货币供应与需求
货币供应 货币需求
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目标 货币政策工具
通货膨胀与紧缩
通货膨胀
指货币购买力持续下降,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紧缩
指货币供应量小于货币需求量,导致物价水平下降的现象。
CATALOGUE
未来货币的发展趋势
数字货币
货币的职能
价值尺度
01
价值尺度
02 表现商品价值
03 稳定物价
流通手段
流通手段
商品调节经济
货币作为财富的象征,具有贮藏价值。
贮藏手段有助于调节经济活动,维持 经济秩序的稳定。
财富积累
个人或国家可以将货币贮藏起来,作 为财富的积累。
支付手段
支付手段
债务清偿 经济交易便利化
国际货币
国际货币
货币在国际经济活动中充当一般 等价物的角色。
国际购买力
国际货币具有国际购买力,可用 于国际市场上的商品和服务购买。
国际收支平衡
国际货币有助于平衡国际收支, 维持国际经济秩序的稳定。
CATALOGUE
货币制度
金银本位制
总结词
金银本位制是一种以金和银为基础的货币制度,国家规定金和银的重量、成色和 形状,并作为货币流通。
货币本质职能资料 课件
目录
• 货币的本质 • 货币的职能 • 货币制度 • 货币与经济的关系 • 未来货币的发展趋势
CATALOGUE
货币的本质
货币的定义
货币的本质 货币的特性 货币的种类
货币的起源
01
货币的起源历史
02
货币的演变过程

货币的产生、本质和职能_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货币的产生、本质和职能_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货币的职能
• 由于货币属于商品,因此他同所有商品一样也具 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在不同形式的价值中时, 货币所表现出来的作用也是不同的:价值尺度、 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其 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另 外三种职能则是在两者的基础上形成的职能。
价值尺度
• 价值尺度是货币作为社会劳动的直接体现。货币本身作为 一种商品,可以以自己为标准,与其他商品进行量的比较, 而此时商品的价值形式就转化为价格形式,商品通过货币 进行表达的价值形式即为价格。当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这一 职能时,货币只需要以想象中的或是观念上的形式存在就 可以了,然而他的单位则必须依赖于现实中流通的货币。 正由于货币的价值尺度功能,使得人们可以将不同形式的 商品先转化为货币的价格形式,然后再与其他商品进行交 换。。
世界货币职能
金属货币
纸币
纸币
• 纸币作为现行的货币,执行价值尺度、流 通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在 现行货币制度即纸币本位制下,纸币的这 些职能,是从它取代黄金的流通手段职能 开始,然后逐步发展起来的。
金属货币
• 金属货币是原生的条块形状,并以重量为单位, 每次交易都要鉴定成色、计称重量,然后按交易 额大小将金属进行分割。 • 金属货币是在以贵金属为基础的支付制度时,国家 规定哪一种金属作为货币材料.是建立货币制度的 前提,也是整个货币制度的基础.
马克思与金钱观
• 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金钱的本质和历史作用, 认为金钱作为物质财富,是人类创造的,并为人 类服务,人类应当是金钱的主人,而不是金钱的 奴隶。人们依靠自己的劳动创造财富,获取财产, 金钱是光荣的,而那种用剥削、掠夺欺诈的手段 不劳而获,则是可耻的。金钱在促进商品交换的 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但金钱并非万能,世界上 有比金钱更重要、更宝贵付债务、地租、 利息、税款、工资 等。需要现实的货 币,是随商品赊账 买卖的产生而出现。

货币本质-职能-数字货币

货币本质-职能-数字货币

货币形式的演进: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币和信用货币、纯虚拟货币一、货币金属论:从货币的价值尺度、储藏手段和世界货币的职能出发,认为货币与贵金属等同,货币必须具有金属内容和实质价值,货币的价值取决于贵金属的价值。

是货币金、银本位制的产物,随着21世纪初金本位制度的崩溃,其影响力正日益减弱。

重商主义:国际贸易等流通领域考察货币本质,更强调货币的财富性,认为只有金银才是一国真正的财富。

古典学派:从流通领域转移到生产流域,从而更强调货币的价值性,真正的货币必须是金银,货币必须有实足的价值,而其价值是其蕴含的社会劳动价值所决定的二、货币名目论:从货币的价值尺度、支付手段、流通手段、(仅仅是观念上的存在)出发,否定货币的实质价值,认为货币只是一种符号,一种名目上的存在。

目前在西方货币学说中,占统治地位。

1价值尺度,货币是表现、衡量商品价值的基本尺度。

货币可以把一切商品的价值都表现为一定的货币量。

因为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本身也是商品也具有价值。

货币成为商品价值的外在表现,价值尺度的职能仅仅表现为想象的或观念上的货币,只是商品价值的表现,而不是价值的真正实现。

2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的交换媒介。

在商品交换过程中商品出卖者把商品转化为货币,然后再用货币去购买其他商品,实现了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货币—商品”的交易模式。

这里,货币必须是实在的货币,执行的是价值的最终实现,但由于在执行流通职能时是瞬间完成的事情,只要货币的象征就可以完成,因而信用货币就随之产生。

3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充当独立的价值形式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而储存起来的一种职能。

货币能够执行贮藏手段的职能,是因为它是一般等价物,可以用来购买一切商品,因而货币就成为社会一般财富的代表,引起了人们贮藏货币的欲望。

执行贮藏手段的货币,既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也不能是价值符号,必须是足值的金属货币。

4支付手段,即货币作为独立的价值形式进行单方面运动用来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利息、工资等职能。

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价值形式
1 把斧子
80斤粮食
直接的物物交换阶段
1只绵羊=
60尺布
5张兽皮
X量其他商品
特点:真正表现为
在扩大的价值形式中,处于相对价值形式上的商品 (绵羊)的价值从质上和量上表现得更充分。
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一种商品扩的大价价值值在形性式质对价上值真的正表表现现仍为是与不充其分它的任:何商 品相同。在数一量种上商,品劳的动价值Leabharlann 表间现作形为式价有值许量多的种;尺每
货币有五种职能: 价值尺度 流通手段 贮藏手段 支付手段 世界货币
9
第三章
(一) 价值尺度
★ 涵 以货币为尺度来衡量和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 义
★ 作用 使商品在量上可以比较
★ 特点 观念货币
商品价格
★ 价格 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该种商品价值(劳动时间) 货币价值(劳动时间)
★ 价格标准 包含一定量的货币单位及其等分
价值被表现的商品 表现价值的商品 对立统一
相对价值形式性质:两端的商品都有价值,是价值关系
等价形式:三个特征
(1)使用价值成为价值的表现形式 (2)具体劳动成为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
(3)私人劳动成为社会劳动的表现形式
局限性:无差异人类劳动本质没有充分表现
5
第三章
(二)扩大的价值形式
概念 等式
某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其他一系列商品上的
以一般等价物 为媒介的交换
=1 只绵羊
0·1克金子
X量其他商品从扩大的价值形式发展到一般的价值形式,
是价值形式发展历史一上般的等飞价跃形:式的缺点:
特点:价值形式 在一般价值形式上仍:有商地品区的价的值局表限现性形。式在是不同

货币的本质和职能[1]

货币的本质和职能[1]
•三峡工程
•网络信息
•分析
•超市里货架 上待售的物品
•全国人民为 舟曲捐的救 灾物资
•你正在使用的 笔
•太阳、空 气
•雪山上待售 的氧气罐
•回收的 啤酒瓶
“卖得鲜鱼百二钱,籴粮炊饭放归船.拔
来湿苇难烧着,晒在垂杨古岸边.”读郑
板桥的《渔家》,回答:
•C
“拔来湿苇难烧着”中的“芦苇()
• A.不是商品,因为烧不着
• 段,故②④正确。
•B
PPT文档演模板
货币的本质和职能[1]
下列情况下,货币各执行何种职能?
①1台彩电标价3000元
•价值尺度
②企业财务向工人发工资 •支付手段
③张三用10元钱在市场上买了1只鸡 ④李四到银行取回1万元存款的利息
•流通手 段
•支付手段
⑤王五的奶奶临终时把藏了多年的10块银
圆留给王五 •贮藏手
• B.是商品,因为它是劳动产品
• C.不是商品,因为没用于交换
• D.不是商品,因为它是诗人的私有财产
PPT文档演模板
货币的本质和职能[1]
•2、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思
考 •(1)为什么需要交换
•使用价值:商品能

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价值: •(2)为什么能够交换成功
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25
货币的本质和职能[1]
能在第一时间读到最新更新的网络文学作品。小
杨付费阅读时运用到的货币职能是 ( )
•①价值尺度②流通手段③贮藏手段④支付手段
•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解析 付费阅读是一种购买行为,而网络付费应

货币的本质和职能培训

货币的本质和职能培训

04 货币的管理与政策
货币政策的目标
01
02
03
04
稳定物价
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保持物 价稳定,降低通货膨胀率。
经济增长
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保 持合理的经济增长速度。
汇率稳定
维护本国货币汇率稳定,防范 汇率风险。
金融稳定
维护金融市场稳定,防范金融 风险,保障金融体系正常运行

货币政策工具
利率工具
为了解决实物交换的局限性,货币应 运而生。最早的货币是以实物形式出 现的,如牲畜、布帛、贝壳等。
货币的演变
金属货币
纸币
金属货币如铜、银、金等具有价值稳定性 和可携带性,逐渐取代了实物货币。
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纸币逐渐取代金属 货币,成为现代社会的主要货币形式。
电子货币
数字金融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货币如比特币 、莱特币等新型数字货币逐渐兴起,成为 现代货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财富象征
货币作为财富的象征,其价值随 着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而波动。 持有货币的数量和种类可以反映 一个人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
支付手段
支付手段
货币作为债务清偿和支付报酬的工具,广泛应用于各种经济活动中。通过货币, 人们可以方便地完成工资、税款、租金等各类支付行为。
债务工具
货币作为债务工具,可以用于偿还债务、支付利息等经济活动。通过货币,债务 关系得以确立和实现。
06 货币的本质和职能在实际中的应用
日常生活中的货币使用
购物支付
货币在日常生活中用于购 买商品和服务,是人们生 活的基础。
储蓄和投资
人们将货币存入银行或用 于投资,以实现财富的增 值。
借贷活动
货币作为债务和信用的媒 介,用于个人和企业之间 的借贷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货币职能及本质的再探讨(一)一、跨越发展阶段去认识货币货币的发展可以粗略地划分为两个阶段。

首先是货币的实物商品本位阶段,简称商品货币阶段。

这一阶段中以实物商品充当货币,例如羊、布、贝、白银,最终,黄金以其天然的优越性成为最适合充当货币的实物商品。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黄金与美元的脱钩、黄金的非货币化标志着此阶段的彻底结束。

其次是货币的信用本位阶段,或称虚本位阶段,简称信用货币阶段或管理货币阶段。

其间,货币与实物商品完全脱离关系,货币价值及货币发行量皆取决于一国金融当局的政策。

其内部也划分为二个分阶段:(1)纸币阶段。

以不可兑现的纸币形态为货币的存在方式,目前世界各国均处于纸币阶段;(2)无形货币阶段或称电子货币阶段。

即个人、企业及一切经济单位将通过磁卡或网络等高科技介质进行所有的经济、金融活动。

已不需要通过持有纸币来表示对货币的拥有,纸币形式失去了存在的必要。

电子货币阶段在欧美发达国家已初露端倪,并随网络、通讯技术的提高呈蓬勃发展之势。

纸币阶段和无形货币阶段的区别在于货币的表现形式,而本质上都属于信用货币阶段。

如果认同上述货币发展阶段的存在,那么目前人们对货币的一些认识,则显得有所局限,不够全面。

对货币的解释应贯穿所有货币发展阶段,不应相对于一个阶段,对应一种货币解释,从而不能准确把握和阐述货币的客观规律性。

本文拟以跨阶段的视角对货币本质及职能进行重新的分析和探讨。

二、各种货币理论的货币定义各种货币理论对于货币职能的认识是相对统一的。

早在古希腊时代,伟大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就已为货币总结了三项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和贮藏手段。

人们也普遍认为马克思为货币归纳了五项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而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对货币职能的认识也基本在这个框架内。

马歇尔在他的《货币、信用与商业》中这样论述道:“货币的主要职能分为二类,货币首先是当场买卖的交换媒介。

……货币的第二种职能是充当价值标准或延期支付标准,也就是用来表明一般购买力的数量。

”金德尔伯格认为货币具有支付手段、记帐单位、交换媒介和价值贮存等四种职能。

米什金认为货币具有交易媒介、计算单位和价值贮藏等三种职能。

乔治﹒考夫曼认为货币具有交换媒介、价值标准、价值贮藏等三种职能。

斯蒂格利茨认为货币的职能是交换媒介、价值贮藏和计算单位。

我们可以简单地把上述提到的“价值标准”、“计算单位”、“记账单位”等均视同价值尺度,也可以把“交易媒介”、“交换媒介”、“流通手段”视为同一内容,那么各种学说对货币职能的论述只是有所取舍、有所侧重而无本质的对立。

区别主要体现在对货币的定义上。

经济学家们总是以其理解的货币的根本职能来为货币定义,由此表现出他们对货币职能理解的侧重与差异。

马克思也是用货币的职能来为其定义的,“等价形式同这种特殊商品的自然形式社会地结合在一起,这种特殊的商品成了货币商品,或者执行货币的职能在商品世界起一般等价物的作用就成了它特有的社会职能,从而成了它的社会独占权。

”充当一般等价物也是货币的一种职能,这种职能是货币其他职能的前提和基础。

然而认为货币始终是商品则显得过于绝对而不适用于信用货币阶段。

一些西方古典经济学家认为货币就是交换媒介,例如约翰﹒穆勒认为交换媒介和货币是等同的。

马歇尔也曾这样论述道:“它们首先是指这样的交换媒介,这些交换媒介可以在彼此互不相识的人们中间自由地流通,并因此而转移在其表面标明的一定数额的一般购买力的支配权。

……所以,它包括一切不管在何时何地作为购买商品和劳务及商业支付的手段,能够不受怀疑或调查就通行无阻的东西。

”马歇尔的货币定义还包含着这样的含意:即支付手段是交换媒介的前提。

门格尔对货币是这样论述的:“即在当时当地销售力最大的财货,在交换中最为一般人所乐于接受,因而能与其他任何商品相交换。

……到最后才名之为货币。

”销售力可以理解为交换能力,销售力最大的财货,便是交换媒介,因而可以认为门格尔是货币的“交换媒介论”者。

虽然商品、财货可以承担货币的角色,货币本质上却不始终是商品或财货。

此外,把货币只定义为交换媒介也显得过于简单。

我们来看一看凯恩斯的观点,凯恩斯在《货币论》中这样写道:“货币本身是交割后可清付债务契约和价目契约的东西,而且也是储存一般购买力的形式。

”很明显,凯恩斯认为货币是支付手段和贮藏手段的叠加,这种观点很不全面。

再者,把货币描述成“东西”显得很不准确、很不周密。

当然,这有可能是原着翻译过程中的问题,如果把“东西”换成“事物”则要稳妥得多。

米什金的货币定义深受凯恩斯的影响,他在《货币金融学》中这样写道:“货币是商品或劳务的支付中或债务的偿还中被普遍接受的任何东西。

”这种划范围式的定义方法不是直接地、正面地说明,不能解释清楚事物的本质。

斯蒂格利茨的货币定义似乎很清楚明了:“货币是任何一种被某个社会作为交换媒介、价值贮藏和计算单位所广泛接受的物品。

”乔治﹒考夫曼的定义与之相似,“货币被定义为一种能够充当商品交易媒介、价值贮藏、价格标准的物品。

”这种叠加式的定义看似全面,但重点不突出,各种职能并不是并列地、同样程度地发挥作用。

另外,把货币描述成“物品”则显露了这种定义的局限性。

很显然,货币不始终是物品,例如在无形货币阶段,货币只是帐面的余额。

可见,各种货币理论的分歧主要集中于对货币的定义上,而且,各种货币理论的货币定义都有所局限。

三、通过对货币职能的再分析来重新认识货币本质货币的本质问题就是货币的根本职能问题。

货币的正确定义需要对货币职能的正确理解,我们有必要首先对货币的职能及相互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

(一)价值尺度马克思认为货币首先是计量、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尺度,“因为一切商品作为价值都是物化的人类劳动,它们本身就可以通约,所以它们能共同用一个特殊的商品来计量自己的价值,这样,这个特殊的商品就成为它们共同的价值尺度或货币。

”尺度的衡量作用在于其确定和标明衡量单位,没有单位则不成其为尺度。

作为价值尺度,首先需要确定价值单位。

而实践中人们是以货币商品的单位代行价值单位职能,这是一种间接确定价值单位的作法,是一种权衡。

例如,黄金的重量单位并不是价值单位本身,如果1克黄金等于100斤米,只能说明1克黄金同100斤米的价值含量相同,而1克黄金究竟为多少价值量,仍是一个需要继续研究说明的问题。

直接的价值单位的确定方法,应是以价值的概念内涵为依据的。

如果价值被认为是一般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单位就应是“标准劳动力/小时”或“单位劳动时间”;如果价值被认为是效用,价值单位就应是效用单位。

总之,价值应有自己的单位。

而以货币商品的单位代行价值单位,也有其客观存在的理由:首先,人们对价值的认识、理解不足,价值的独立量化,仍然是困难的、不现实的。

其次,以货币商品单位代之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并完全可以解决现实经济生活中的问题。

虽然人们不能穷及价值为何物,但是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即商品都具有价值,一定单位的某种商品所含的价值量是固定的。

例如1克黄金,人们虽然不能明确说明它的价值是多少,但它所含的价值量是锁定的并且相对稳定,每一单位同质的黄金的价值量完全相同。

如果以黄金的单位为价值单位,则其他商品通过同黄金单位的数量关系确定了自身的价值量,也确定了相互间的交换比例,商品货币同价值的关系就这样粗略地建立起来。

同时,对于商品交换来说,重要的是确定商品间的交换比例。

就是说,只要存在单位即可,而不论单位的实质内容。

只要价值单位是可确定的、明确的,就是可行的。

是以价值自身的单位,还是以货币商品的单位为价值单位,则是一个不十分重要的问题。

再次,客观规律作用的发生总是先于人们对规律的认识。

“一定的社会生活形式及其在观念上的反映,在人们还没来得及弄清它的本质和规律时,就已经在世代相承的人们的活动中取得了自己客观的、固定的形式。

”由于货币商品单位代替价值单位是可行的,所以在人们不自觉的实践中也是这样操作的,从而形成了固定的习惯,人们一直以货币商品的单位称呼货币,这些单位通常是早期的重量单位,如元、镑、铢等。

虽然纸币已与实物商品脱离了关系,却仍然继承着货币商品的单位名称。

货币商品的质的意义在于明确以哪种商品作为货币,这一点一经明确,就要靠货币商品的单位来行使计量、比较价值的职能,而货币商品的性质对于其行使价值标准或价值尺度并没有现实的意义。

例如,说一个商品像金子一样贵重,这只是形容或描述,只有说一个商品值10克金子,我们才能对这个商品的价值量有一个具体的了解。

实践中,商品货币自身的单位作为价值标准或价值单位在承担着现实的职能。

所以说,把商品货币视作价值尺度不如把商品货币单位视作价值标准更具实际意义。

信用货币和实物商品完全脱离了关系,而成为纯粹的价值形式,其单位也成为一种抽象的价值单位。

信用货币的价值确定是一种人为的外在赋予,在其价值稳定性得以保证的情况下,信用货币是理想的价值载体,能够行使价值尺度及其他货币职能,完成货币的使命。

这里存在着一个逻辑上的缺欠,作为价值尺度或价值标准是需要前提的,一个事物不能凭空就成为价值尺度。

要作为价值尺度它首先应具有价值,表现出价值,然后才能以某种方式确定价值的单位、价值的标准,从而衡量、计量价值。

就像作为衡量长度的标尺,自身首先得具备长度。

不同的价值体其价值表现能力也是不同的,最优者价值表现集中、稳定,最宜以其确定价值标准,而使其成为价值尺度。

价值表现力是成为价值尺度或价值标准的前提。

作为商品就具有价值,通过长时期的、无数次的商品交换,其中交换价值最明显、最稳定,也就是价值最易于表现的商品最宜成为价值标准。

易分割、易携带、价值量集中、质地均匀等品质都有助于一个商品表现其价值。

商品成为价值表现的首先选择,从而也是价值标准的首先选择。

商品之所以可以互相交换在于商品均含有价值,如果商品价值以某种形式独立地表现出来将便利价值比较及交换。

这种客观的要求促使某一种宜于价值表现的事物脱颖而出,专门用来表现价值,成为价值标准,确定交换比例,充当交易媒介,进而成为货币。

商品成为货币的过程就是商品隐去其使用价值而只表现出价值的过程。

促使货币产生的客观经济环境要求货币首先要表现价值,从而行使其职能。

在实物货币阶段,货币商品的价值只是为了表现而用,在此基础上行使货币的职能,而使用价值对于其货币角色则全无意义。

作为货币的羊不是用来食用的,作为货币的金子不是用来做首饰的,都是用来以其表现出的价值进行交换的。

纸币就其存在形式而言,只是价值的单纯抽象表现,除负载其所标示的名义价值量而成为货币外,再无它用。

无形货币或电子货币是以帐面形式呈现货币的存在,进而表现价值。

总之,无论何种形态,货币所拥有的价值就是为了表现和标示的,是其行使其他职能的前提。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货币的价值表现职能进行了充分的论证,其对价值形式的分析就是对价值表现的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