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磺酰脲类除草剂水解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
3种磺酰脲类除草剂对浮萍生长抑制毒性研究

3种磺酰脲类除草剂对浮萍生长抑制毒性研究磺酰脲类除草剂是一类新型超高效除草剂,广泛应用于水稻生产中。
浮萍是水田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水生高等植物,可以用作评价农药对水生植物的毒性,但国内相关试验体系还未建立。
因此,研究磺酰脲类除草剂对农药的安全使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选取了吡嘧磺隆、烟嘧磺隆和砜嘧磺隆三种典型的磺酰脲类除草剂为供试药剂,以小浮萍和紫背浮萍为供试水生植物。
研究了3种除草剂对浮萍的叶片数、叶面面积、鲜重和干重等生理指标的影响,评价了其毒性效应。
本研究确立了标准化的试材培养方法和浮萍生长抑制试验方法。
旨在为磺酰脲类除草剂风险评估提供理论依据。
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从水稻田中采集鉴定了小浮萍和紫背浮萍,建立了室内培养方法。
测定了2种浮萍7d的生物生长量。
小浮萍的平均特定生长率为0.562d<sup>-1</sup>,紫背浮萍的平均特定生长率为0.541d<sup>-1</sup>,2种浮萍均达到了7d平均特定生长率大于0.275d<sup>-1</sup>的增长要求,生物生长量满足试验要求,试材培养方法有效。
(2)研究比较了色素换算法、方格对比法、网格画图法、以偏概全法和叶面面积测定仪法等5种方法计算叶面面积的优劣,分析了离心管法和纸吸法在计算植物鲜重的差异。
基于试验的经济和操作便捷性考虑,确定了网格画图法、纸吸法合适的本试验方法。
以叶片数量为测试指标,3,5二氯苯酚对小浮萍的生长抑制毒性,EyC<sub>50</sub>(168h)=2.56 mg/L,3,5二氯苯酚对紫背浮萍的生长抑制毒性,EyC<sub>50</sub>(168h)=3.07mg/L。
两种浮萍的EyC<sub>50</sub>值均在1<sup>5</sup>mg/L之间,满足进一步试验的要求。
磺酰脲类除草剂合成方法研究进展

化丙酮酸或丁酮酸缩合成 乙酰乳 酸, 进而完成 支链 氨基酸的
生 物 合成 。A S抑 制 剂 通 过 抑 制 A S而 破 坏 植 物 体 内缬 氨 L L 酸 ( an ) 亮 氨 酸 (ec e 和 异 亮 氨 酸 (sl c e 的 合 vl e 、 i 1ui ) n i e i ) oun
R
s 『 \ ’ \ 6 0 『 /
脲桥 杂环
双光气[ 氯甲酸三 氯甲酯 , C C ] ( O 1) 也是一 种窒息性毒剂 。
光 气及 双 光 气 的 毒 性 严 格 限 制 了 其 使 用 范 围 。 而 固体 光 气
芳环
[ 三氯甲基 ) 酸酯 , C C , 毒性较小 , 双( 碳 ( O I) ] 储存运输相对 方便 , 以在合成异氰酸酯的生产工艺 中正逐渐替代光 气和 所
1 异 氰 酸 酯法
磺 酰 脲 类 除 草 剂 (uf y rah rid s 是 2 sln l e e c e) 0世 纪 8 o u bi 0 年代 初 开 发 出 的高 效 、 谱 、 毒 、 选 择 性 除 草 剂 。 磺 酰 脲 广 低 高
类除草剂以乙酰乳酸合成 酶( ctate A S 为作用靶 标。 ae l a , L ) oct
。= 卸 = 一 }
图2 异氰酸酯法合成磺酰脲类 除草剂
路线2
眦 无 论 哪 条路 线 , 氰/ 酯 合 成 都 卢 瑚 合 成 路 线 中 最 重 异 R酸 是整个
要 的一步。异氰酸酯最主要 的合成方法是 由芳基磺胺( 3 图 , 路
线 图 , 方程 1 或杂环胺类化合物( 3 方程 2 与光气或其衍生物 ) )
一
14一 3
江苏农业 科学
磺酰脲类除草剂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化 学 工 程 师 C e i l E 垂ne hmc n er a 文章编号 :02—12 20 )9—04 —0 10 1 060 A( 08 2
2O O6年 9月
磺 酰脲 类 除草 剂 分析 方 法研 究进展
杨德 义
( 哈尔滨市公安局 刑事 技术 支队 , 黑龙江 哈尔滨 10F ) 5( 0 2
Ke r s sl n lra w e iie o sn a ay i ;s mma' y wo d : uf yue e dcd ;p io n s o l s u l y
磺酰脲类 除草剂是美 国杜邦公 司于二十世纪 8 年代开 发 的一 类除草 剂。因其活性 高 、 择性 0 选
强 、 草广及 用量 小等 特 点 , 杀 在世 界 各地 有广 泛 的应
2 分析方 法
已报道 的磺酰脲类除草剂的分析方法主要有高 效液相色谱法 、 毛细管 电泳 法、 免疫分析法 、 气相色
谱法 和 气 质 联 用 法 。这 些 方 法 主要 是 出于 环 境 保 护 、 品安 全等 目的 的对 土壤 、 田 、 及 动 植 物 制 食 农 水 品种 残 留除草 剂 的分析 方法 。
2 1 高效 液相色谱法 .
高效液相色谱法在 国外是主要的检测磺酰脲类 除草剂的方法 , 该法可以将磺 酰脲类 除草剂及其降 解物同时检i 出来 ,huhr PP等报道了检测水 、 贝 0 Codu y 土壤中氯磺隆及其 降解物 的方法 , 土壤用丙酮 一甲
醇提取 , 用二 氯 甲烷 提 取 。 提取 物 进 行 反 相 色 谱 水 分 析 , C8 用 l 色谱 柱 和 甲醇 一水 ( : ) 动相 ,3n 73 流 20m 紫外 检测 , 中 检 出 限 为 0O5.・ ~, 中检 出 限 水 .0p g 土 g 为 0O5 g・ ~ , 性 范 围 0~15× 1—o 之 后 .0  ̄ g 线 . 06
磺酰脲类除草剂抗性杂草的出现及其抗性机理

磺酰脲类除草剂抗性杂草的出现及其抗性机理
田艳
【期刊名称】《杂草科学》
【年(卷),期】1995(000)004
【摘要】磺酰脲类除草剂抗性杂草的出现及其抗性机理马勉一、前言磺酰脲类
除草剂(以下称为SU剂)是80年代初出现的新一类化合物,由于它用量少(每公顷几克至几十克),且对哺乳动物具有高度的安全性,因此为人们所瞩目。
现在,SU剂用于麦类、水稻、大豆、玉米和油菜等主...
【总页数】4页(P8-10,25)
【作者】田艳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451.2
【相关文献】
1.磺酰脲类除草剂对虞美人的抗性分子机理 [J], 沈晓霞;倪长春
2.澳大利亚出现越来越多抗性杂草 [J],
3.稻田杂草对磺酰脲类除草剂的抗性及抗性杂草的治理 [J], 苏少泉
4.多种药剂对麦田抗性杂草防除效果试验 [J], 刘怡伶;张欧;谢原利;顾辉;乔志刚;刘松杰
5.水稻旱直播田抗性杂草药剂防控试验研究 [J], 朱春梅;孙环宇;周长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磺酰脲类除草剂与杂草对其抗性的研究进展

很高的除草效率 , 用量一般为2— 0 h 比传统 10g m , / 除草剂 的除草效率 高 10~ 0 0 l 0倍 。磺酰脲类 0 】
除草 剂 对 动 物 低 毒 , 非 靶 标 生 物 体 内 几 乎 不 积 在
累【 。随着磺酰脲类除草剂 的开发和广泛应用 , 3 由 磺酰脲类除草剂残 留物引起 的环境问题 、 杂草的抗 药性及药害等问题亦引起 了人们的重视。 12 磺酰脲类除草剂的理化性质 . 磺酰脲类除草剂属非挥发性弱酸, 其蒸气压不 超过 l m g 在 3 5ka 0m H , ~ P 之间。其酸性主要来 自 与磺酰基相连的 N上 H的电离。因而 , 在酸性条件 下, 磺酰脲主要以分子形式存在 , 在弱酸条件下则 以 负离子形式存在。强碱可使脲桥 另一 个 N上的 H 电离。磺酰脲化合物很容易发生水解 , 水解机制 其 随化合物结构的不同和 p H值 的变化而变化 。中 J 性分子易于水解 , 阴离子态分子水解较慢 , 酸可催化 水解 反应 的进 行 。水解 反应 一般遵 循一 级动 力学规
关键词 : 磺酰脲类除草剂 ;混配 ; 抗药性 中图分类号 : 4 1 ¥ 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10 9 5 20 )4— 0 1— 3 0 3— 3 X{0 6 0 0 0 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 磺 酰脲 类除 草剂 的概 况 11 磺酰脲 类 除草 剂的发展 .
律, 符合 Areu 公式 , r ls hi 活化能为 3 0~15k m l 3 J o / 。 酸性条件下主要以磺 酰脲桥水解形式取代磺酰胺和 氨 基杂 环 。碱性条 件下 主要 以杂 环上烷 氧基 的亲核 取代羟基化的杂环及芳环部分酯键的水解 - 。 6 j
14 磺酰脲 类 除草 剂的应 用情 况 .
磺酰脲类除草剂的降解机制及代谢产物的研究进展

磺酰脲类除草剂的降解机制及代谢产物的研究进展邹月利;陶波【期刊名称】《农药科学与管理》【年(卷),期】2011(032)010【摘要】磺酰脲类除草剂是一类高效,低毒和高选择性的除草剂,该类除草剂能有效防除阔叶杂草,其中有些品种对禾本科杂草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但同时因其用量低、对哺乳动物低毒以及独特的除草活性等特点而得到广泛应用。
因此,了解磺酰脲类除草剂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及归趋对于其科学合理使用、防止作物药害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根据笔者对磺酰脲类除草剂的深入研究,并总结归纳国内外的相关文献报道,对磺酰脲类除草剂的降解机制及其代谢产物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最后展望了磺酰脲类除草剂未来的发展趋势。
%Sulfonylurea herbicides are a family of high efficiency,low toxicity and high selectivity herbicides which had good prevention and elimination effects on broadleaf weeds and some grass weeds.Sulfonylurea herbicides had been widely used because of its low dosage,low toxicity to humans and animals and the high herbicidal activity.Therefore,understanding the environmental behavior and fate of sulfonylurea herbicides in soil has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scientific using of sulfonylurea herbicides,preventing crop injury and protection of agricult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This paper reviewed the degradation mechanism and degradation products of sulfonylurea herbicides and outlooked the future trends of sulfonylurea Herbicide.【总页数】8页(P24-31)【作者】邹月利;陶波【作者单位】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30;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82.4【相关文献】1.光热纳米材料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及生物反应性降解机制 [J], 刘珈;武明花2.水产品贮藏过程中蛋白质降解机制及防控措施研究进展 [J], 殷浩文;张璐璐;张坤;陈绍红;赵云涛3.乳酸菌降胆固醇作用及降解机制研究进展 [J], 刘孝芳;雷文平;迟珺曦;刘成国4.sncRNAs调控植入前胚胎母源因子降解机制的研究进展 [J], 邵静;许保增5.葡萄球菌对发酵肉制品中生物胺降解机制研究进展 [J], 段雨帆;钟媛媛;朱霄;陈伟;刘冬明;王远亮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磺酰脲类除草剂土壤残留降解方式研究进展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7年第34卷第10期除草剂的运用一方面有利于农作物产量的提升,另一方面还大幅减少了人力除草的工作量。
磺酰脲类除草剂是目前世界上使用量最大的一类除草剂,已广泛应用于禾本科作物的田间除草。
但其具有较高的除草活性,易对后续作物产生不良影响[1];同时,由于长期使用,其功能靶标单一,导致了杂草抗药性、耐药性的提升[2-3],为此,怎样解决此类除草剂在耕地土壤中的残留问题受到多方面的重视。
作者就此问题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磺酰脲类除草剂概况上世纪70年代后期,美国的著名企业杜邦等发明首个磺酰脲类除草剂品种氯磺隆之后[3],该除草剂由于其使用数量少、毒性有限、容易分解等特性,变成国际上首屈一指的除草剂品种。
迄今为止,欧美和日韩等已研发且在市场上推广40种左右的磺酰脲类除草剂。
南大农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耗费10多年研发的磺酰脲类除草剂,以效果显著、毒性小、对生态污染有限的特点,便成为国内农药研制历史上的重要标志,也让中国变成全球第七个享有自主研制新农药能力的国家[4]。
国内运用较多的磺酰脲类除草剂类型有苄嘧磺隆、氯磺隆、苯磺隆、氯嘧磺隆、苄嘧磺隆、甲磺隆、吡嘧磺隆。
2.磺酰脲类除草剂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2.1磺酰脲类除草剂在土壤中的吸附与解吸行为磺酰脲类除草剂在土壤中的吸附原理繁杂,不但有配体交换、范德华力系数、氢键结合,还包括有机物间的疏水结合、离子交换吸附、静电吸附等[5]。
学者程薇[6]等检测了浓度各异的苄嘧磺隆在十种不同土壤中的吸附行为和解吸行为。
得出结论:土壤对苄嘧磺隆有显著的吸附性,并且伴随试验土壤理化属性的差异吸附行为也体现出显著差别。
酸碱值和吸附水平体现为明显负相关,也就是PH 值愈高的土壤吸附率愈低,PH 值愈小的土壤吸附率愈高。
学者Walker A 等[7]通过探究指出,除草剂的解吸成效和土壤中含有的微生物有密切关系,伴随土壤的逐渐加深,微生物数目大幅降低,除草剂的解吸行为减弱。
磺酰脲类除草剂研究进展

磺酰脲类除草剂是一类作用独特的除草剂,该种除草剂的开发和使用量仅次于氨基酸类除草剂,第一个磺酰脲类除草剂氯磺隆是1978年由美国杜邦公司研制成功[1],经过40年的发展,对其结构改造与修饰后开发出了一系列新品种。
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磺酰脲类除草剂是南开大学研发的单嘧磺隆和湖南化工研究院开发的甲硫嘧磺隆[2],可用于防治各种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是一类高效低毒、高选择性和环境友好的除草剂[3]。
近几年由于其他除草剂突出的环境问题,磺酰脲类除草剂迅速发展,每年以2%~3%的增长率在发展[4-5],近20年来年销售额来达30.1亿美元,占全球除草剂销售额的5.9%。
随后,磺酰脲类除草剂安全剂应运而生,为磺酰脲类除草剂的开发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它是一类具有独特性质的化学物质,又被称为解毒剂或保护剂[6-7]。
为此,笔者根据多年从事农药的研究工作经验,对磺酰脲类除草剂的应用状况、理化性质、合成方法、药剂特性、作用机理、降解方式、残留检测方法以及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阐述,秉承以“生态为根、农艺为本、生物农药和化学农药防控为辅”的植保新理念,为今后开发高效、低毒、低残留和对环境友好的磺酰脲类除草剂提供参考,最后对磺酰脲类除草剂的研发方向提出了指导性建议。
01磺酰脲类除草剂应用状况1.1 磺酰脲类除草剂的应用现状当前,在所有类型的除草剂中,磺酰脲类除草剂是全世界使用量最大的一类除草剂,磺酰脲类除草剂发展迅猛,2010—2017年,年增长率为13.5%,市场销量仅次于氨基酸类除草剂,2007年酰胺类除草剂的销售金额高达20多亿美元,占全球市场的11%,每年以2%的增长速度在发展,在全世界农药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8-9]。
其中,美国是使用磺酰脲类除草剂数量和种类最多的国家,其次是中国、欧洲国家和日本[5]。
我国是磺酰脲类除草剂的使用大国,截至2017年,先后有53个磺酰脲类除草剂有效成分获得登记,登记单剂单位达620家,混剂登记单位达685家,登记产品最多的有效成分是苯磺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