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原因及护理体会
双胎剖宫产术后9h并发产后出血原因与护理干预

续心 电监护 , 注意保暖 。②加强 宫缩 : 医嘱迅 速使用 宫缩 遵
剂, 同时有节律地 按摩 子宫 , 时对 症处 理 , 效补 充血 容 及 有
量, 给予 止血药 。③ 因大量失血 , 流经肺的血量减少 , 吸氧可
置导尿管者做好 导尿 管 的护理 , 持 引 流通 畅。⑧ 健 康 教 保
育: 产妇 出院时 嘱其按时服药及补 充营养 , 不要 劳累 , 出院 2
周 后 随诊 , 导 其 母 乳 喂 养 、 生儿 护 理 的知 识 和技 能 。 指 新
L 。给予血定安 50 m 快 速滴人 , 萄糖 酸 钙 1 1 0 0 l 葡 0 m +1%
血 活 酶 时 间 :4 8 纤 维 蛋 白原 :.5g L 血 红 蛋 白 7 / 4 . ; 2 0 / ; 3g
盘、 妊娠合 并症 的产妇要严 密观察 。⑦ 预 防感 染 : 产后 出血 因失血过多 、 机体抵 抗力 下降 , 易发生感染 , 可给 予大 量抗生 素预防感染 。遵医嘱给予患者美洛西林钠 、 灭滴灵静 点抗 炎 治疗。保持外阴清洁 , 日用 0 2 每 . %碘 伏棉 球 消毒外 阴 , 留
加大肺泡及血液 的氧化 作用 , 机体 缺氧得 以改善 , 使 采用 双 导管 , 流量 为 4~6L m n 吸 氧过 程 中应密 切观察吸氧 的效 / i ,
果, 如面色、 唇周 、 甲是否转 红润 、 吸是否恢 复顺 畅。④ 指 呼
情绪支持 : 产妇在 出血后 出现恐慌 、 紧张 、 焦虑 、 郁 , 抑 可导致 子宫收缩减弱 , 因此 , 做好 抢救 工作 的同时 需安 慰产 妇 。 在 ⑤ 加强 双胎妊娠 孕期 管理 : 孕妇双胎妊娠 由于血容量的增加 和血液的稀释较单胎 妊娠 明显 、 2个胎 儿需 铁量 更大 , 以 所
产后出血工作总结

产后出血工作总结
产后出血是指产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毫升,是产科急重症之一,也是导致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产后出血的抢救工作中,医护人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我对产后出血抢救工作的总结和体会。
首先,产后出血的抢救需要快速而有序的团队合作。
在面对产后出血的紧急情况时,医护人员需要迅速做出决策,并且分工明确,密切协作,确保病人得到及时的救治。
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每个人都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共同努力才能将病人从危险中拯救出来。
其次,产后出血抢救需要高效的医疗设备和药品支持。
在抢救产后出血的过程中,医疗设备和药品的供应必须得到保障,确保能够满足抢救的需要。
只有在设备和药品充足的情况下,医护人员才能更好地开展抢救工作,提高抢救成功的几率。
最后,产后出血的抢救需要医护人员具备高超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
医护人员需要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高超的技术水平,才能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
只有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和不断的学习,医护人员才能在面对产后出血这样的急重症时游刃有余,做出正确的决策。
总的来说,产后出血是一种严重的产科急重症,抢救工作需要医护人员的团队合作、高效的医疗设备和药品支持,以及高超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
希望每一位医护人员都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为抢救产后出血的病人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产后出血的护理心得与体会

产后出血的护理心得与体会目的:分析产妇产后出血的护理心得与体会。
方法:抽取在本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接受治疗的43例产后出血的患者,通过专业护理对临床护理效果进行观察与探讨,并对产后出血的预防措施及心得进行探讨。
结果:经过临床护理43例患者产后出血情况均好转,其中40例患者痊愈,3例患者情况有所好转,未出现死亡病例。
結论:针对产妇的产后出血进行及时专业的护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产前做好充分的预防准备与相应的应急措施对降低产后出血的情况十分有效。
标签:产后出血;护理心得;体会;1. 临床资料在2016 年4 月- 2017 年4 月,本院共接收10360 例分娩孕妇,抽取其中43 例产后出血患者,其中20 例初产妇,23 例经产妇。
产妇年龄范围在19 - 40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3 岁,全部为单胎妊娠。
孕期为36 - 40周,平均孕期为38 周。
平产22 例,剖腹产21 例。
出血原因:子宫收缩乏力19 例,胎盘因素9 例,子宫破裂7 例,软产道损伤8 例。
转归:治愈40例,好转3 例,死亡0 例。
2. 护理2. 1 做好心理护理工作。
产妇在面对分娩并发症时普遍会产生一定的焦虑情绪,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需要针对产妇的情绪状况进行安慰、疏导[1]。
在产妇入院后,通常会因情绪上的焦虑、紧张等问题而出现大脑皮层的功能紊乱现象,容易出现继发性宫缩乏力,导致产后出血。
所以,护理人员要做好其心理护理工作。
首先要针对产妇的情绪状况与心理感受进行询问以及评估,关心产妇的需要,并为产妇提供符合其心理要求的支持与鼓励,以便做好对产妇的情绪、心理等方面的疏导工作,稳定其紧张、焦虑的情绪。
2. 2 产前干预。
护理人员需要为产妇做好产前检查工作。
在检查中,护理人员要明确产妇是否存在妊高症、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子宫畸形、前置胎盘、多胎、巨大胎儿、产次过多以及难产史等问题。
对高危孕妇加强管理,对于在检查过程中发现有高危因素的孕妇,必须列入专案管理、定期检查。
产后出血培训总结范文(3篇)

第1篇一、培训背景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严重威胁着母婴的生命安全。
为了提高医护人员对产后出血的认识和防治能力,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我院于近期组织了一次产后出血培训。
本次培训邀请了国内知名产科专家授课,全院产科医护人员及相关人员参加了培训。
二、培训内容1. 产后出血的定义、分类及病因培训首先对产后出血的定义、分类及病因进行了详细讲解。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出血量超过500ml,是产科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产后出血可分为早期出血、晚期出血和产程中出血,病因主要包括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和凝血功能障碍等。
2. 产后出血的临床表现及诊断产后出血的临床表现包括阴道出血、子宫收缩不良、腹痛、休克等症状。
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体征和辅助检查,如血液常规、凝血功能检查、B超等。
3. 产后出血的治疗原则及方法治疗产后出血的原则包括及时、有效、个体化。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1)药物治疗:使用宫缩剂、抗凝剂、止血剂等药物,以促进子宫收缩、改善凝血功能、止血。
(2)手术治疗:针对软产道裂伤、子宫破裂等情况,进行缝合、修补等手术。
(3)宫腔填塞:对于宫缩乏力导致的产后出血,可使用宫腔填塞法。
(4)介入治疗:对于严重产后出血,可行介入治疗,如子宫动脉栓塞术。
4. 产后出血的预防措施预防产后出血的关键在于加强孕期保健、产时监护和产后观察。
具体措施包括:(1)加强孕期保健,对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孕妇进行早期筛查和干预。
(2)产时密切观察宫缩、出血情况,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3)加强产后观察,对出血量较多、宫缩不良等情况进行及时处理。
(4)提高产科医护人员对产后出血的认识和防治能力。
三、培训效果通过本次培训,参训人员对产后出血的定义、分类、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及预防措施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以下是对本次培训效果的总结:1. 提高了参训人员对产后出血的认识,增强了防治意识。
2. 丰富了参训人员的专业知识,提高了临床诊疗水平。
产后出血工作总结

产后出血工作总结
产后出血是指产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毫升的情况,是产科医生和护士们在产后护理工作中面临的一项重要挑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产后出血工作进行总结,分享我们的经验和教训,以期提高产后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首先,对产后出血的风险因素要有清晰的认识。
产后出血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产妇的身体状况、分娩方式、产程等。
因此,我们在产前要对产妇的身体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因素,做好产后护理的准备。
其次,要加强团队协作和沟通。
产后出血是一项紧急情况,需要团队成员之间密切配合,迅速做出决策和行动。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要加强团队的培训和演练,提高团队成员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协作意识。
另外,要做好产后护理的监测和记录工作。
产后出血的情况变化较快,我们需要及时监测产妇的出血量、血压、心率等指标,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记录下来,以便医生及时干预。
最后,要加强产后护理的宣教工作。
产后出血是一种常见但又危险的情况,我们要及时向产妇及家属宣传产后出血的风险因素、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方法,提高他们的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总之,产后出血工作是一项重要的产科护理工作,我们要加强团队协作,做好风险评估和监测记录工作,加强宣教工作,提高产后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为产妇的健康和安全保驾护航。
产后出血的护理体会

产后出血的护理体会【摘要】产后出血是产妇在分娩后所面临的一种常见情况,需要我们进行正确的护理来确保产妇的健康和安全。
在护理过程中,首先需要规范产后出血护理流程,按照规定的步骤和方法进行操作。
要密切观察产后出血情况,及时发现异常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需要及时采取护理措施,如按时更换卫生巾、保持私处清洁等。
产妇要避免过度疲劳,合理安排休息时间,保证充足睡眠。
产妇要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波动对身体造成负面影响。
正确的产后出血护理体会可以有效预防并处理产后出血情况,保障产妇的身体健康和康复。
【关键词】产后出血、护理、规范流程、观察情况、采取措施、疲劳、情绪稳定1. 引言1.1 产后出血的护理体会产后出血是产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产后护理中尤为重要。
正确的护理流程和方法对于预防和处理产后出血至关重要。
产后出血是指产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毫升,或产后24小时至6周内出血量超过1000毫升。
严重的产后出血可能会危及产妇的生命,因此护理工作必须做到位。
产后出血的护理体会包括规范产后出血护理流程、密切观察产后出血情况、及时采取护理措施、避免过度疲劳、保持情绪稳定等方面。
正确的护理流程可以有效地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及时发现并处理产后出血情况,对产妇的康复十分重要。
密切观察产后出血情况可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保证产妇的安全。
及时采取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控制出血量,防止病情恶化。
产妇在产后要避免过度疲劳,保持充足休息和饮食,同时保持情绪稳定,积极面对产后恢复,有利于产妇身心健康。
通过正确的护理方法和生活方式,可以有效预防和处理产后出血,保障产妇的健康。
2. 正文2.1 规范产后出血护理流程规范产后出血护理流程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护产妇的健康。
在产后出血护理流程中,要确保产妇在分娩后第一个小时内接受一次完整的产后护理评估,包括监测产后出血量,观察产妇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状况。
护理人员应及时记录产妇的产后出血量,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产后出血护理专题报告范文

产后出血护理专题报告范文一、产后出血的原因及其分类1.1原因分娩后子宫收缩不良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
子宫大小、位置、形态的改变,子宫内膜与宫颈裂伤、破坏,以及子宫壁和血管牵拉、挤压、撕裂等因素导致子宫产生功能障碍,引起子宫收缩不良而出血。
1.2分类产后出血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
原发性产后出血是指分娩后24小时内,产妇出血量超过500毫升;继发性产后出血是指产妇分娩后24小时至产后产后6周内出现的出血,原因多为产褥期子宫收缩不佳或内膜残留、感染等。
二、产后出血护理的目标产后出血护理的主要目标是及时有效地控制产妇的出血量,保持产妇的生命安全。
同时,也要注意保护产妇的躯体和心理健康,促进产妇的康复。
三、产后出血护理的具体内容3.1 早期评估实施产后出血护理的首要任务是对产妇进行早期评估。
通过观察、询问、体温测量和血流量测定,了解产妇产后出血的程度和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3.2止血治疗早期采取止血治疗是控制产后出血的关键。
可以采取手压、药物、手术等方法来控制出血。
在进行止血治疗时应注意做好局部的伤口包扎和压迫止血,必要时及时转到手术室手术。
3.3输血治疗对于出血过多的产妇,如果血容量不足,可以及时进行输血治疗。
输血治疗可以迅速补充产妇的血容量,减少血液中的红细胞流失,从而提高产妇的血液循环和氧气输送能力。
3.4观察和监测在进行产后出血护理时,需要密切观察和监测产妇的血压、心率、呼吸、体温、意识等生命体征的情况。
特别要关注产妇的血压和心率,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3.5心理护理产妇在产后出血的情况下往往面临着身体疼痛、恐惧、焦虑等心理问题。
医护人员在进行护理时要给予产妇充分的关怀和安慰,帮助产妇调整心态,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
3.6宣传教育针对产后出血这一危害性较大的疾病,医护人员还应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产妇对产后出血的认识水平,教育产妇在分娩后要及时就医,配合医生的治疗,避免因个人行为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产后出血护理查房思想总结

产后出血护理查房思想总结产后出血是妇女分娩后的常见并发症,严重时甚至危及产妇生命。
为了提高产后护理质量,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护士应秉持一定的查房思想,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以下是我对产后出血护理查房思想的总结:首先,护理查房应该注重全面性。
产后出血可能是多种原因引起的,包括子宫收缩不良、子宫负重障碍、继发性产后出血等等。
因此,护士在查房时应重点观察产妇子宫收缩情况、恶露情况、阴道出血情况,并注意询问产妇有无腹痛、头晕、出汗等不适症状。
只有全面观察产妇的情况,才能更加准确地判断产妇是否存在产后出血的风险。
其次,护理查房需要时刻保持警惕。
产后出血往往是突发的,护士需要随时保持警惕,对产妇进行随时的巡查和观察。
特别是在产妇子宫负重或妇产科手术后,更应密切关注产妇的情况。
一旦发现病情异常,要及时采取抢救措施,避免出血进一步加重,造成不可逆的后果。
此外,护理查房应注意差异化。
不同的产妇可能存在不同的出血原因,需要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
例如,对于子宫收缩不良引起的出血,护士可以通过注射催产素或按摩方法加强产妇子宫的收缩;对于子宫负重障碍引起的出血,护士可以采取卧床休息、保持产妇尿频等措施;对于继发性产后出血,护士需要查找出血的原因,例如排除子宫内异常、止血药物使用不当等等。
只有根据产妇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才能更好地控制产后出血并提高护理效果。
最后,护理查房需要注重护理教育。
产后出血的发生往往与产妇自身的保健知识和行为有关。
因此,在护理查房时,护士需要向产妇详细介绍产后出血的原因、预防措施等相关知识,提醒产妇密切观察自身情况并及时就医。
护士还可以通过示范方法,向产妇演示正确的用力方式和哺乳姿势等,帮助产妇正确地进行身体恢复和护理。
总之,产后出血护理查房思想要全面、警惕、差异化,并注重护理教育。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现产后出血的风险,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保障产妇的安全和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原因及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原因,总结护理经验指导临床应用。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到2012年2月我院100名剖宫产患者产后出血的原因,并探讨其相关因素。
结果:引起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宫缩乏力和切口血管破裂出血。
此外,年龄高和胎次多容易引起剖宫产产后出血。
结论:剖腹产是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护理干预是挽救剖宫产孕妇生命的一项重要的措施。
关键词:剖宫产产后出血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277-02
剖宫产本身就是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其产后出血率是阴道分娩的数倍不等[1]。
随着我国无医学指证的剖腹产急剧增加,剖腹产孕妇的护理干预日益成为产科临床的主要问题之一。
积极预防产后出血,及时发现出血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止血措施,挽救孕妇生命。
本文就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原因及护理体会做一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1年2月到2012年2月我院100名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
平均年龄26.4±3.5岁。
出血量最多为2000ml,最少为400ml。
1.2剖宫产产后出血诊断。
剖宫产妇产后从产起到胎儿娩出后2h
内总失血量≥400ml或者自胎儿娩出后24h内阴道出血量达500ml 以上。
1.3统计学方法。
所有资料均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卡方检验,以
p<0.05为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剖腹产后出血的原因。
3讨论
3.1子宫收缩乏力引起产后出血的预防和护理。
剖腹产孕妇子宫收缩乏力而引起的产后出血多见于5个方面,①精神因素:产妇对分娩有顾虑,过度紧张,体力过度消耗,过度疲倦。
因此,在剖腹术前,需要对孕妇做好心理护理,缓解心理压力。
②体质与内分泌因素:妊娠期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在内源性前列腺素和血管活性物质的作用下,血管加强收缩,引起粘性变形形成血栓,导致凝血因子的大量释放,进一步发生凝血反应,形成的凝血块可以有效的堵塞胎盘剥离面暴露的血管达到自然止血的目的,但过于肥胖或躯干短小的孕妇,妊娠末期激素、催产素及前列腺素分泌不足或相互不协调[2]。
这要求护理人员在术前做好孕妇的健康评估,了解孕妇的身体健康状况,调整护理计划或早期给予口服米索前列醇可以用于预防子宫收缩乏力引起的产后出血。
③产道与胎儿因素:骨盆异常,胎儿异常,胎位不正造成头盆不称等。
④子宫因素:子宫发育不良或畸形,子宫过度膨胀如羊水过多、巨大儿、多胎、子宫肌瘤。
⑤药物因素:临产后镇静剂过量,使宫缩受到抑制。
若发现子宫收缩乏力引起产后出血,主要措施有止血,救治失血性休克恢复血管内容量,限制性液体复苏保障了重要组织器官的灌注。
较轻者可以行按摩子宫:连续用一手置于宫底部,拇指在前壁,其余4指在后壁,做均匀有节律性按摩子宫底,经按摩后子宫收缩,亦可一手握拳置于阴道前穹隆顶起子宫前壁,另一手自腹壁按压子宫后壁,使子宫体前屈,两手相对紧压子宫并作按摩,通常按压持续15分钟以子宫恢复正常收缩[3]。
肌注或静点催产素治疗:催产素能够选择性的兴奋子宫平滑肌,增加子宫平滑肌的收缩频率,加强其收缩力。
通常宫体注射20u,较重者,不仅用按摩子宫、药物治疗,通常还要实行经阴道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血管结扎,髂内动脉注射肾上腺素、血管加压素或栓塞盆腔血管止血,b-lynch 缝合法等方法[4]。
3.2引起产后出血的其他因素和护理。
引起产后出血还有切口血管破裂出血如子宫切口选择过高或宫体部的直切口,容易使血管断裂的数目增加,从而引起出血量增加;胎盘因素如胎盘剥离不全、胎盘剥离后滞留、胎盘嵌顿、胎盘粘连、胎盘植入、胎盘和(或)胎膜残留等[5];凝血机制障碍如血小板减少症,白血病,凝血因子ⅶ、ⅷ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由表2和表3可看出孕妇的年龄和胎次与产后出血也有一定的关系,年龄大和多胎妊娠容易诱发剖腹产后出血。
4小结
剖腹产子宫出血较多,本身就是一个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
因此,
积极预防和处理产后出血至关重要,首先做好剖宫术前准备,术后要坚持补液,以防止血液浓缩和血栓形成。
其次,护理人员应该注意观察阴道出血情况,每隔几个小时查看,如果出血量超过月经,应告知医生,及时采取止血措施。
最后,协助医生进行抢救工作。
参考文献
[1]郭迎风.新式剖腹产手术的护理配合[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1,(2):90-91
[2]李文红,张丽,曲秀云等.27例剖腹产产后出血的观察和护理[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3,26(2):104-104
[3]张智英.剖腹产术后出血的常见原因及护理体会[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03(16):192
[4]俞冬芽.29例宫腔填塞纱条治疗剖腹产术中大出血的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15):2153-2154
[5]付正英.剖宫产术后大出血的抢救及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09,7(6):13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