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护理体会

合集下载

产后大出血128例护理体会

产后大出血128例护理体会

产后大出血128例护理体会关键词产后大出血护理体会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流血量>500ml,称为产后出血(postpartum hemorrhage)。

产后出血包括胎儿娩出后至胎盘娩出前,胎盘娩出至产后2小时以及产后2~24小时3个时期,多发生在前两期。

产后出血为产妇重要死亡原因之一,在我国目前居首位。

大量出血会使产妇陷入休克,特别是因产程过长而太过疲劳,或患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由于对失血的耐受力降低,在失血<400ml 的情况下也可能会发生休克。

休克时间过长,会使脑垂体功能受到损害,产后发生席汉氏综合征,出现闭经、消瘦、怕冷、乏力、性欲减退、头发脱落、生殖器官萎缩、少乳或无乳、低血糖、低血压等症状,严重影响产妇的健康。

本文具体探讨了产后大出血128护理体会。

临床资料2004~2011年收治出血1000ml以上的产妇128例,其中初产妇76例,经产妇32例。

年龄22~38岁,平均288岁。

分娩方式:剖宫产28例,顺产80例。

出血量1000~2000ml 11例;2000~3000ml 3例;4000ml以上1例。

出血原因:子宫收缩乏力96例;胎盘因素16例;软产道损伤12例;凝血功能障碍2例;治愈128例。

通过上述分析产后出血的常见原因为:子宫收缩乏力:如果产程过长或产妇精神过于紧张,或子宫因胎儿过大、羊水过多而过于膨胀,或前置胎盘及妊娠高血压综合征造成子宫收缩乏力等。

胎盘娩出后子宫不能强烈收缩,造成出血不止。

胎盘滞留在宫腔:胎儿娩出半小时后,胎盘由于剥离不全或已完全剥离但仍留于子宫内,或因胎盘嵌顿、胎盘部分粘连在子宫壁上不能自行剥离,都可使子宫收缩受到严重影响,引起出血不止。

软产道被损伤:胎儿娩出太快或长得过大,都有可能造成会阴、阴道、子宫颈甚至子宫下段破裂,导致出血过多。

产妇凝血功能不好:如果产妇凝血功能不良,胎儿娩出后宫腔剥离面会不停地出血,难以止住。

产后出血的护理体会产后出血的处理措施:协助医师尽快查找产后出血的原因,并对因对症处理,把握抢救时机,马上建立双途径静脉通路,尽可能用留置针头,集中人力物力,迅速有效的补充血容量。

产后出血培训后的感想

产后出血培训后的感想

作为一名医护人员,我有幸参加了近期举办的产后出血培训,这次培训让我受益匪浅,对产后出血的预防和处理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在此,我想分享一下我的培训感受。

首先,培训内容丰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此次培训由资深专家主讲,他们结合临床经验,详细讲解了产后出血的定义、病因、诊断标准、预防措施和救治流程。

培训中,专家们不仅传授了理论知识,还通过案例分析、现场演示等方式,让我们更加直观地了解了产后出血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这使我认识到,作为一名医护人员,我们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才能更好地为孕产妇提供安全保障。

其次,培训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产后出血救治过程中,需要多个科室的密切配合,如产科、麻醉科、儿科、手术室等。

在培训中,专家们强调了多学科协作的重要性,并组织了产后出血急救演练。

通过演练,我们深刻体会到,只有加强科室之间的沟通与协作,才能提高产后出血的救治水平,保障母婴安全。

再次,培训提高了我们的风险意识。

产后出血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培训使我们对产后出血的风险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更加关注孕产妇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产后出血的潜在风险,为孕产妇提供更加安全的医疗服务。

此外,培训还让我们了解了国内外产后出血防治的最新动态。

通过学习国外先进的产后出血防治经验,我们意识到,要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不仅要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还要加强孕产妇的健康教育,提高孕产妇的自我保健意识。

最后,培训增强了我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作为一名医护人员,我们要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全力以赴保障孕产妇的生命安全。

通过这次培训,我更加坚定了为母婴健康服务的信念,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为孕产妇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总之,这次产后出血培训让我受益良多。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为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保障母婴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我也将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为我国妇幼健康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产后出血工作总结

产后出血工作总结

产后出血工作总结
产后出血是指产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毫升,是产科急重症之一,也是导致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产后出血的抢救工作中,医护人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我对产后出血抢救工作的总结和体会。

首先,产后出血的抢救需要快速而有序的团队合作。

在面对产后出血的紧急情况时,医护人员需要迅速做出决策,并且分工明确,密切协作,确保病人得到及时的救治。

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每个人都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共同努力才能将病人从危险中拯救出来。

其次,产后出血抢救需要高效的医疗设备和药品支持。

在抢救产后出血的过程中,医疗设备和药品的供应必须得到保障,确保能够满足抢救的需要。

只有在设备和药品充足的情况下,医护人员才能更好地开展抢救工作,提高抢救成功的几率。

最后,产后出血的抢救需要医护人员具备高超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

医护人员需要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高超的技术水平,才能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

只有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和不断的学习,医护人员才能在面对产后出血这样的急重症时游刃有余,做出正确的决策。

总的来说,产后出血是一种严重的产科急重症,抢救工作需要医护人员的团队合作、高效的医疗设备和药品支持,以及高超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

希望每一位医护人员都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为抢救产后出血的病人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产后出血并发DIC1例的急救和护理体会

产后出血并发DIC1例的急救和护理体会

产后出血并发DIC1例的急救和护理体会摘要产后出血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产后出血中常见的严重并发症。

本文通过一例产后出血并发DIC的病例,探讨了急救和护理过程中的体会和经验。

关键词产后出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急救;护理一、病例介绍患者,女性,28岁,G1P1,因“剖宫产术后1小时,阴道出血量增多”入院。

既往体健,无不良孕产史。

二、临床表现患者剖宫产术后出现阴道大量出血,伴有头晕、乏力、心慌等症状。

查体:血压80/50mmHg,心率120次/分,呼吸20次/分,皮肤黏膜苍白,四肢湿冷。

三、诊断产后出血:根据患者剖宫产术后阴道大量出血的临床表现,初步诊断为产后出血。

DIC: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血小板计数下降,纤维蛋白原降低,D-二聚体升高等),诊断为产后出血并发DIC。

四、急救措施迅速止血:立即进行子宫按摩,使用宫缩剂,必要时进行手术止血。

补充血容量:快速输注晶体液和血制品,维持血压稳定。

抗凝治疗:根据DIC的严重程度,适时给予肝素等抗凝治疗。

纠正酸中毒:监测血气分析,及时纠正代谢性酸中毒。

五、护理体会密切监测: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特别是血压和心率的变化。

心理护理: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减轻其焦虑和恐惧情绪。

疼痛管理: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给予适当的镇痛措施。

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属提供产后出血和DIC相关知识,增强其自我保健意识。

六、治疗结果经过积极抢救和精心护理,患者病情逐渐稳定,出血得到控制,DIC得到纠正,最终康复出院。

七、讨论产后出血的预防:加强孕期管理,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

DIC的早期识别:提高对DIC早期临床表现的认识,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

多学科协作:建立多学科协作机制,提高急救成功率。

八、结论产后出血并发DIC是一种严重的产科急症,需要迅速有效的急救措施和精心的护理。

通过本病例的急救和护理体会,我们认识到了早期识别、快速反应和多学科协作的重要性。

35例产后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

35例产后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

35例产后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1 临床资料分娩总数620例,发生产后出血25例,孕周32~42周。

未做过系统产前检查2例,系统产前检查618例;出血时间发生在产后2小时内14例,2~24小时11例;出血量550~3 800 ml,子宫收缩乏力18例占72%,胎盘因素3例占12%,凝血功能障碍1例占4%,软产道损伤1例占4%。

2 做好产后出血的预防、监测2.1 产前监测:加强围生期保健,积极治疗各种妊娠合并症,重视妊高征和妊娠合并肝炎的防治。

积极纠正贫血,提高机体对出血的耐受性,临近预产期,血红蛋白在6 g左右,应给输血治疗。

对过去有凝血功能障碍史者定期检查凝血功能。

提高孕产妇自我监测技能,告知住院分娩的重要性。

2.2 产时监测:(1)第一产程要密切注意观察产程、胎心、宫缩情况,定期查肛。

了解宫口开张和胎先露下降情况,用产程图监测产程进展,及时发现和处理产程延缓和停滞。

如需手术助产或剖宫产时做好一切手术前准备和预防产后出血的准备。

使用催产素要专人守护,严密监测。

(2)第二产程要注意胎心变化和科学接生,注意保护会阴,防止软产道损伤。

胎儿娩出后立即监测出血情况,收集出血方法采用容积法。

(3)第三产程注意识别胎盘剥离征象,避免过早粗暴揉挤子宫或牵拉脐带,正确协助胎盘娩出。

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

胎盘娩出后认真检查软产道有无裂伤,如有,应及时缝合。

(4)准确收集和测量产后出血至少2小时,如2小时阴道出血量超过200 ml,应积极查找原因给予相应的处理,密切观察产妇生命体征、全身情况和面色,检查宫缩和阴道流血情况。

接产时收集弯盘中血液,被血液污染的物品,在产妇床边观察出血量。

可使产后出血量的估计更符合实际出血量。

应特别注意若产妇表现烦躁、口渴、尿少等可考虑为休克早期。

并于产后30分钟内,实行母婴皮肤接触,早吸吮。

婴儿吸吮乳头可反射性引起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

3 抢救护理3.1 平时应对全体产科医护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掌握孕产妇危、急、重症的抢救、监测、护理。

产后出血工作总结

产后出血工作总结

产后出血工作总结
产后出血是指产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毫升的情况,是产科医生和护士们在产后护理工作中面临的一项重要挑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产后出血工作进行总结,分享我们的经验和教训,以期提高产后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首先,对产后出血的风险因素要有清晰的认识。

产后出血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产妇的身体状况、分娩方式、产程等。

因此,我们在产前要对产妇的身体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因素,做好产后护理的准备。

其次,要加强团队协作和沟通。

产后出血是一项紧急情况,需要团队成员之间密切配合,迅速做出决策和行动。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要加强团队的培训和演练,提高团队成员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协作意识。

另外,要做好产后护理的监测和记录工作。

产后出血的情况变化较快,我们需要及时监测产妇的出血量、血压、心率等指标,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记录下来,以便医生及时干预。

最后,要加强产后护理的宣教工作。

产后出血是一种常见但又危险的情况,我们要及时向产妇及家属宣传产后出血的风险因素、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方法,提高他们的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总之,产后出血工作是一项重要的产科护理工作,我们要加强团队协作,做好风险评估和监测记录工作,加强宣教工作,提高产后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为产妇的健康和安全保驾护航。

产后出血临床观察及护理总结

产后出血临床观察及护理总结

产后出血临床观察及护理总结产后出血临床观察及护理总结一:引言产后出血是指分娩后24小时内产妇阴道流血量达到500毫升以上的情况。

产后出血是娩出胎盘后,子宫壁不充实、子宫收缩不良或子宫壁肌肉、血管损伤引起的血液大量流失。

产后出血是产妇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如果不及时采取相关措施,可能威胁产妇的生命安全。

因此,对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和护理工作至关重要。

二:临床观察2.1 产后出血的症状观察产后出血症状主要表现为:阴道出血量增多,出血呈暗红色或鲜红色;产妇面色苍白、出汗、心慌、头晕等;血压下降,脉搏增快;产后疼痛明显。

2.2 产后出血的体征观察产后出血的体征主要包括:子宫增大、质地松软、位置低,无明显收缩;阴道触诊血块、凝块;阴道血液渗液;巨大或增多型子宫收缩。

三:护理措施3.1 产后出血的初级护理措施3.1.1 维持患者体位:保持患者卧床休息,可提高下肢,使其高于心脏水平。

3.1.2 监测血压和脉搏:每隔一段时间(根据产妇情况而定),测量一次血压和脉搏,并记录结果。

3.1.3 监测出血量:使用称重型纸尿布或坐垫,定时记录并称量出血量。

3.1.4 给予氧气:根据产妇的血氧饱和度,酌情给予氧气持续吸入。

3.2 产后出血的进阶护理措施3.2.1 使用子宫收缩药物:根据医嘱使用催产素、奋乃静等药物,促进子宫恢复收缩。

3.2.2 确保导尿通畅:必要时给予导尿,避免尿液堆积引起膀胱刺激影响子宫收缩。

3.2.3 血液输注:根据产妇的血液情况,必要时给予血液输注以补充失血量。

3.2.4 手术干预:对于严重产后出血的病例,需要考虑进行手术干预,如子宫切除术等。

四:附件本文档所涉及的附件包括:护理记录表、出血量记录表、药物使用记录表、患者观察记录表等。

五:法律名词及注释5.1 咸鱼法:指代上级指导性文件,因拿起鱼咸了手而得名,意指只要上级领导拍板,就可以不考虑其他因素,一切照章办事。

六:全文结束。

产后出血的护理体会

产后出血的护理体会

产后出血的护理体会【摘要】产后出血是产妇在分娩后所面临的一种常见情况,需要我们进行正确的护理来确保产妇的健康和安全。

在护理过程中,首先需要规范产后出血护理流程,按照规定的步骤和方法进行操作。

要密切观察产后出血情况,及时发现异常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需要及时采取护理措施,如按时更换卫生巾、保持私处清洁等。

产妇要避免过度疲劳,合理安排休息时间,保证充足睡眠。

产妇要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波动对身体造成负面影响。

正确的产后出血护理体会可以有效预防并处理产后出血情况,保障产妇的身体健康和康复。

【关键词】产后出血、护理、规范流程、观察情况、采取措施、疲劳、情绪稳定1. 引言1.1 产后出血的护理体会产后出血是产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产后护理中尤为重要。

正确的护理流程和方法对于预防和处理产后出血至关重要。

产后出血是指产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毫升,或产后24小时至6周内出血量超过1000毫升。

严重的产后出血可能会危及产妇的生命,因此护理工作必须做到位。

产后出血的护理体会包括规范产后出血护理流程、密切观察产后出血情况、及时采取护理措施、避免过度疲劳、保持情绪稳定等方面。

正确的护理流程可以有效地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及时发现并处理产后出血情况,对产妇的康复十分重要。

密切观察产后出血情况可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保证产妇的安全。

及时采取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控制出血量,防止病情恶化。

产妇在产后要避免过度疲劳,保持充足休息和饮食,同时保持情绪稳定,积极面对产后恢复,有利于产妇身心健康。

通过正确的护理方法和生活方式,可以有效预防和处理产后出血,保障产妇的健康。

2. 正文2.1 规范产后出血护理流程规范产后出血护理流程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护产妇的健康。

在产后出血护理流程中,要确保产妇在分娩后第一个小时内接受一次完整的产后护理评估,包括监测产后出血量,观察产妇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状况。

护理人员应及时记录产妇的产后出血量,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后出血的护理体会
【关键词】产后出血;护理体会
产后出血是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流血量超过500ml者。

一般多发于产后的2个小时以内,是分娩期严重并发症,为产科急危症之一,是导致我国产妇死亡的最主要因素。

其发生主要与胎盘因素、子宫收缩乏力、软产道损伤及凝血功能异常有关,以上原因共存或相互影响。

临床表现为阴道流血过多及因失血引起休克等相应症状和体征。

产后出血的预后比较严重,对出血量较大持续时间较长或发生有严重休克的产妇,一般多合并有继发性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即席汉综合征(sheehan syndrome),因此,一定要做好产后出血的防治工作。

1临床资料
本院52例产后出血患者的年龄为19-38岁,其中出血量少于800毫升的28例、800-1000毫升的19例、1000毫升以上5例。

经及时抢救和精心护理,除羊水栓塞致产后出血导致产妇死亡1例外,余产妇均平安出院。

这些患者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有子宫收缩乏力、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及胎盘因素。

2抢救护理
2.1患者一旦发生产后出血,抢救人员要马上就位,专人指挥,分工合作,密切配合。

针对出血原因,迅速止血;补充血容量,纠正失血性休克;防止感染。

2.2迅速有效地补充血容量,使用留置针,建立两条以上的静脉
通道。

给予心电监测,密切监测t、p、r、bp、皮肤颜色、神志等各项生命体征,调节好静脉输液的速度。

2.3保持呼吸道的畅通,及时有效地吸氧,吸氧可以采用面罩给予的形式,每分钟流量4-6l。

吸氧过程中要注意患者吸氧后的效果如何,监测指脉氧浓度,还要留意口唇、面色是否转红润。

2.4迅速协助医生抢救,要做好及时有效地止血,还要查找出血的原因,做好相关检查及配血试验的准备。

置导尿管,保持尿管通畅,注意尿量及颜色。

2.5按摩子宫,刺激子宫收缩,能迅速有效止血。

方法是:左手置于子宫下腹部位,拇指及其余四指分别置于下腹两侧,上扶子宫,右手置于宫部,拇指置于前壁,其余四肢在后壁,进行有节律地按摩,同时将子宫腔内积血压出,直至子宫恢复正常收缩为止。

2.6在按摩的同时,可肌注缩宫素10u,继以静注或肌注麦角新碱0.2mg,合并有心脏病的产妇慎用。

然后将10-30u的缩宫素加入500ml10%的葡萄糖液内静脉滴注,以维持子宫良好的收缩。

2.7采取上述措施后,仍达不到有效止血的效果,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2.7.1宫腔纱条填塞法对产妇进行宫腔纱条填塞,填塞后要密切观察产妇的血压、脉搏及其他的一般情况,还要注意子宫的大小及宫底的变化情况,要考虑到是否存在纱条填塞不紧,或纱条在宫腔内的位置过低,而发生宫腔出血,而阴道却不见出血的假象。

如果产妇达到有效止血,并经抗休克处理,情况有所好转,在24h之后
可以把纱条缓慢撤出,撤出前要给予麦角新碱或催产素等缩宫剂。

2.7.2子宫动脉结扎对子宫进行按摩没有成功或按摩超过30min 子宫仍没有恢复正常收缩,可考虑进行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

2.7.3髂内动脉结扎通过采取以上措施仍不能有效止血,则可以分离出两侧髂内动脉,并在起始点给予结扎处理,这种措施能保留子宫,产妇不丧失生育功能,患者一般都乐于接受。

2.7.4切除子宫宫腔纱条填塞或子宫动脉结扎仍没有效果,要马上对子宫进行次全切除处理。

2.8对产妇的出血量及补血量要做好记录,还要记录好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

并采集各种标本,及时送检验科。

2.9取平卧位,不能着凉,避免发生感冒及其他合并症。

3心理护理
3.1在心理上给予支持。

3.2可以把病情适当地告诉产妇,并告诉她相应的处理措施,让其客观地对待自己的病情,并由一定的安全感。

4预防感染
4.1对产妇所在的病室要定时通风,保持室内空气的清新,还要对室内的地面进行定期消毒,确保室内环境的清洁。

4.2床单要保持干燥、平整、清洁,还要及时更换。

4.3保持会阴部的清洁,可以用0.5%的碘伏对会阴进行擦洗,2次/d。

4.4遵医嘱进行抗感染治疗。

5一般性护理
5.1要保证产妇的营养供给,可以鼓励其进食一些营养价值高级高热量的食物,还要多吃一些含铁量高的食物,要注意少食多餐。

同时还要保证产妇充足的睡眠时间。

5.2病情好转后可以让产妇下床并进行适量地运动,运动量要缓慢地增加。

5.3产妇在产后要尽早指导并协助其进行母乳喂养,有利于子宫的收缩,并利于排出恶露。

6体会
产后出血是造成产妇死亡的最重要的原因,因此,要做好各项防护工作,避免产后出血的发生。

6.1在产前及产时要做好全面的监测,及时发现并排除引起产后出血的各种危险因素,这样可以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6.2尽早发现并给与处理①产后2h以内,产妇仍需留在产房,并对其进行各项监护,密切观察产妇的会阴伤口、阴道出血及子宫收缩的情况。

每30分钟测量一次产妇的呼吸、血压、心率及体温。

②告诉产妇要排空膀胱内的尿液,避免因膀胱充盈而影响到宫缩而导致产后出血。

③产后尽早指导并协助产妇哺乳,能有效刺激子宫引起收缩,降低阴道出血量。

④对存在高危因素导致产后出血的产妇,要预防性建立静脉通道并确保其通畅,好要做好产妇的保暖工作。

在产科产妇发生产后大出血时,医护人员必须要镇静,有序有
效地开展抢救工作,还要可产妇进行良好的沟通,为产妇提供心理上的支持。

医护人员要分秒必争地做好各项抢救工作,及时控制产后出血,降低产后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04-208.
[2]郑修霞,夏海鸥.妇产科护理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7.
[3]梁娟,王艳萍,朱军.我国产科出血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7,23(06):442-44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