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像系统关键技术归纳

合集下载

车载稳像系统的技术设计与实现

车载稳像系统的技术设计与实现

车载稳像系统的技术设计与实现
车载成像技术是一种将成像设备置于车载平台的远距离、非接触获取目
标图像的技术和方法,是未来汽车智能化的关键。

但是由于摄像机随车体晃动导致输出的图像序列不稳定,图像序列晃动量较大,易使观察者产生疲劳,也会严重影响后续处理的精度,因此,必须对车载图像序列进行稳定。

目前,车载稳像技术使用较多的算法为特征点法和灰度投影法。

特征点法能对任意形式的图像运动进行运动矢量估计,但在处理一些画质较差,特征贫乏的图像时,精度往往很低,很难适应车载视频稳像的各种环境变化;灰度投影法只能处理只含平移运动和较小旋转运动的情况,且要求图像有一定的对比度。

而车载视频往往拍摄时路况环境比较复杂,如雨雾天气,这就给算法处理的精度带来很大影响。

本文针对这种情况,采用小波的方法对图像进行预处理,提高灰度投影法在车载稳像应用中的抗干扰能力。

1 车载稳像系统框图
电子稳像是利用电子设备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计算选定的参考帧图像和被比较的当前帧图像的运动矢量,再根据获得的运动矢量按照某种准则对当前图像进行补偿,从而消除或减轻图像序列帧间的随机抖动,获得稳定的图像序列。

电子稳像作为车载稳像系统中的核心部分,其系统结构如图1 所示。

图1 系统框图
其中,全局运动矢量估计是整个稳像系统的关键,它决定了稳像精度和耗时性。

实用电子稳像技术原理及方法

实用电子稳像技术原理及方法

稳像技术光机电信息2003 年第2 期实用电子稳像技术原理及方法王明佳1 金光1 钟平1 张炜2(1.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吉林长春130022 ;2. 总装备部驻长春地区军代表室,吉林长春130022)摘要电子稳像技术是一项新兴的技术,同时也是一门很有生命力的学科。

本文介绍了电子稳像的现状以及电子稳像的各种方法,最后论述了当图像序列有旋转和变焦时如何矫正图像偏移量,以达到图像序列的稳定。

1 引言电视摄像系统现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当工作环境比较恶劣,尤其是在航空或野外操作时, 支撑摄像机平台的振动会引起图像画面抖动,容易使观察者产生疲劳。

为了消除图像抖动,稳像技术应运而生。

稳像主要有三种手段,即机械式稳像、光学稳像和电子稳像。

这三种方法的原理都是首先确定帧间图像的偏移量,然后对偏移量进行补偿,从而达到消除图像抖动的目的。

其中机械式稳像和光学稳像在确定帧间偏移量时,首先求出光学系统的运动量,再将其转换成图像的偏移量。

稳像装置不仅体积庞大、结构复杂,而且价格相当昂贵。

产生于20 世纪80 年代的电子稳像技术采用电子元件直接对图像进行处理,以得到图像间的偏移量。

近年来伴随着电子技术的革命,计算机性能不断提高,电子元件集成度越来越高,价格越来越低廉。

人们将研究重点逐渐从机械式稳像、光学稳像转移到电子稳像技术。

电子稳像具有体积小、价格低和精度高的特点,从长远角度看有取代其他稳像方法的趋势。

以美国、加拿大、日本为代表的一些发达国家已在电子稳像技术的研究上取得了重大进展。

由美国军事实验室研制的应用在无人驾驶越野车上的稳像装置的稳像精度优于1 个像素。

加拿大的DREV 实验室利用电子稳像技术可以把从直升机上拍到的512 ×512 个像素、抖动在±10 个像素的图像稳定到0. 5 个像素范围内,处理速度达30 帧/ s 。

综观电子稳像的发展历史,可处理图像抖动偏差的范围越来越大,稳定精度越来越高。

稳像

稳像

摘要(2)电子防抖技术。

目前使用的电子防抖是针对CCD上大约2/3 的面积进行图像分析,然后根据抖动,利用边缘的图像来进行补偿[2,3,4],大多数数码摄像机都采用这种方法。

不过,这种方法首先是降低了CCD的利用率,其次,对静态图像的帮助不大。

(3)CCD 防抖技术,其代表性厂商是柯尼卡美能达公司。

它没有把防抖装置安装在镜头中,而是设计在CCD 上。

CCD 防抖的原理就是将CCD 安置在一个可以上下左右移动的支架上,先检测出是否有抖动,由于使用陀螺传感器,抖动的检测与光学防抖基本相同。

然后传感器检测出的信号经过处理,计算出可以抵消抖动的CCD 移动量。

与光学防抖相比,这种结构避免了光学防抖补偿方式带来的球差问题,也同时解决了困扰单反交换镜头的诸多体积和由此带来的成像质量下降的各种问题,缺点就是由于对应高精度的机构要求,确保这种要求的制造技术有一定难度。

影像稳定技术在望远镜上的应用现状与数码相机和摄像机的多样化防抖动方式相比,影像稳定系统在传统望远镜上应用,通常只能采用光学防抖的方式。

国外的一些光学仪器公司已经推出了带有影像稳定系统的望远镜,而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与产品几乎处于空白。

目前带有影像稳定的望远镜厂商主要包括美国博士能(Bushnell)、日本尼康、日本佳能,以及一些俄罗斯厂商。

主要的防抖望远镜产品,放大倍数在10倍左右,并且是固定放大倍数;重量大多在1kg 左右,供电电源范围在3V-9V之间。

表1-1 是一些主要的防抖望远镜产品的数据。

表1-1 防抖望远镜的主要产品Table 1-1 Anti-Vibration telescopes望远镜型号倍率重量(g)电源长/宽/高(mm)博士能18-1035 10 1244 DC6V —尼康14x40IS 14 1340 DC6V 186/148/88俄罗斯12x40 12 2000 6 节AA 240/190/100佳能15x50IS 15 1180 2 节AA 193/152/81佳能12x36IS II 12 660 2 节AA 174/127/70佳能8x25IS 8 490 1 枚CR123 137/120/61目前最小巧的防抖望远镜是佳能8x25IS,重量只有490g,使用 1 枚3V 的CR123 锂电池,可以连续工作 6 小时。

光学制导及其稳像技术

光学制导及其稳像技术

光学制导及其稳像技术发布时间:2021-11-23T06:07:55.755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第29卷18期作者:李宗泽梁立慧[导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要求光学系统不但在静态下成像质量良好李宗泽梁立慧国营长虹机械厂 541002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要求光学系统不但在静态下成像质量良好,而且在动态下能够正常工作稳像光学仪器的设计己然成为了光学工作者研究的重点之一。

本文介绍了图像稳定的理论基础、稳像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各类稳像技术基本原理及特性,同时论述了光学制导中的两个重要问题,导弹光学寻的器稳像新技术和发射导弹时导弹睫准系统的稳像技术。

关键词:光学制导稳像技术导弹光学引言光学稳像技术的含义就是通过稳定机构对光学仪器整体或对光学仪器中的某个组成部件进行稳定,以使光学仪器在受到扰动的条件下,仍能使被观察的目标成清晰稳定的像。

稳像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如经纬仪、水准仪、望远镜、数码相机、手机镜头、车载观察镜、瞄准镜、轰炸瞄准具等越来越多的光学仪器中都应用了稳像技术。

随着材料科学、MEMS 传感器、执行器技术、微电子技术的发展进步,稳像技术也在快速发展,具有稳像功能的光学产品如雨后春笋般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我们的生活中,由此可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无论是在军用领域还是民用领域,对具备稳像功能的光学产品的需求已经越来越大,如何使稳像光学产品更加小型化、轻型化、智能化成为光学工程领域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稳像技术分类1.1机械式稳像技术机械式稳像技术也称作机电结合式稳像技术,是最早使用的稳像技术,通常利用陀螺稳定平台衰减低频振动或通过减振装置来隔离载体振动,抑制高频振动的影响,实现稳像,近年来通过引入现代控制方法,针对陀螺稳定平台中参数扰动的鲁棒性进行伺服设计,也是提高平台稳定精度的一种途径。

高精度平台稳像的系统较为复杂与庞大,增加了系统的功耗和重量,因其结构复杂、体积大、成本高,故不适用于小型舰船和飞机上。

航空照相机的光学稳定技术

航空照相机的光学稳定技术

航空照相机的光学稳定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航空摄影的广泛应用,航空照相机的光学稳定技术日益重要。

在飞行过程中,航空照相机需要面对诸多挑战,如颠簸、高加速度、低空飞行等。

为了确保照片的清晰度和质量,光学稳定技术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项技术。

光学稳定技术主要通过稳定照相机的光学路径,降低振动和晃动对图像质量的影响。

这牵涉到对照相机整体结构的设计和调整,以及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来抵消各种不利的因素。

以下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航空照相机光学稳定技术。

首先,机械稳定技术是最早应用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主要通过调整照相机的机械结构来降低振动和晃动对图像的影响。

机械稳定技术通常包括防震装置、减振器和机械稳定平台等。

这些装置能够降低振动对机身和镜头的传递,从而减少图像的模糊和失真。

其次,电子稳定技术是一种通过利用电子元件来实现照相机稳定的方法。

它使用传感器来检测照相机的振动和晃动,然后利用电子元件对图像进行实时调整。

电子稳定技术主要有光学防抖和电子图片稳定两种方式。

光学防抖技术通过移动照相机光学元件的方式来补偿振动,从而在拍摄过程中减少图像的模糊。

电子图片稳定技术则通过对图像进行处理和调整,来抵消振动对图像的影响。

第三,惯性稳定技术是一种通过利用惯性传感器来实现照相机稳定的方法。

这些传感器可以感知照相机的加速度、角速度和角度等信息,然后通过反馈控制系统对图像进行微调。

惯性稳定技术通常包括陀螺仪和加速度计等传感器。

它们能够实时监测照相机的姿态变化,并通过调整图像捕获装置的位置来保持图像的稳定。

最后,数字稳定技术是一种利用数字信号处理和图像处理算法来实现照相机稳定的方法。

这种技术通过对图像进行计算和修正,来抵消振动和晃动对图像的影响。

数字稳定技术主要有图像降噪、图像增强和图像配准等处理方法。

它们能够实时调整图像的亮度、对比度和清晰度,从而提高图像的质量和稳定性。

总之,航空照相机的光学稳定技术在现代航空摄影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机械稳定技术、电子稳定技术、惯性稳定技术和数字稳定技术等多种方法的结合应用,我们能够有效降低振动和晃动对图像的干扰,从而获得更清晰、更稳定的航空照片。

摄像、照相系统中的稳像技术

摄像、照相系统中的稳像技术

摄像、照相系统中的稳像技术稳像技术是摄像和照相系统中非常重要的技术之一。

在拍摄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如手抖、器材不稳定性等,会导致画面产生晃动和失真。

稳像技术的作用就是通过对这些因素的补偿和控制,提高画面的稳定性和清晰度,从而呈现出更加优质的影像。

本文将分别介绍摄像和照相系统中的稳像技术。

稳像技术通过调整镜头焦距、改变光圈大小以及传感器位移等方式实现。

在摄像系统中,稳像技术主要涉及镜头设计、焦点调整、像差校正等方面。

为了获得更好的稳像效果,摄像系统中的镜头通常采用具有稳定效果的镜头元件,如光学防抖镜头、主动镜头等。

这些镜头具有较好的位移补偿能力,能够减少手抖和器材不稳定性对画面的影响。

在焦点调整方面,摄像系统通过快速对焦、自动对焦等技术,将焦点准确地锁定在被摄物体上。

这些技术的实现需要依靠摄像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算法的支持。

另外,像差校正也是摄像系统中稳像技术的一个重要方面。

像差包括畸变、色差等,这些因素会导致画面失真和模糊。

通过对像差的校正,可以显著提高画面的清晰度和稳定性。

在照相系统中,稳像技术主要涉及光学成像、像差校正、图像稳定等方面。

与摄像系统类似,照相系统也需要采用具有稳定效果的光学元件,如三脚架、云台等。

这些元件可以有效地减少手抖和风力等因素对画面的影响。

在光学成像方面,照相系统通过选择合适的光圈、快门速度等参数,以及运用各种摄影技巧,如景深控制、曝光补偿等,来获得更加稳定和清晰的影像。

像差校正也是照相系统中稳像技术的一个重要环节。

与摄像系统类似,像差包括畸变、色差等,需要通过软件算法进行校正,以获得更加完美的画面效果。

图像稳定是照相系统中稳像技术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图像稳定技术分为两类:光学图像稳定和电子图像稳定。

光学图像稳定是通过光学元件来抵消手抖等外部干扰,如采用防抖镜头等。

电子图像稳定是通过软件算法对画面进行补偿和稳定,如采用电子防抖技术等。

稳像技术在摄像和照相系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视频稳像算法综述

视频稳像算法综述

视频稳像算法综述视频稳像是一种用来减少视频中抖动的技术,其主要目的是提高视频质量和观看体验。

视频稳像算法是实现视频稳定的关键,它可以通过对视频进行处理,消除由于手持摄像、运动或其他因素引起的抖动,从而使视频画面显得更加平稳和清晰。

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和视频内容的增多,视频稳像技术越来越受到关注,各种视频稳像算法也不断得到改进和创新。

目前视频稳像算法主要分为机械稳像和软件稳像两大类。

机械稳像通过物理设备来进行抖动补偿,例如利用机械稳像仪器或者云台来调整镜头位置,从而实现视频的稳定。

而软件稳像则是通过对视频进行数字处理来实现稳定效果,减少抖动的同时保持视频内容的完整性。

软件稳像算法可以应用于各种类型的摄像设备和视频处理软件中,成为目前视频稳像技术的主流。

视频稳像算法在不同应用场景下有不同的技术原理和方法。

下面将针对不同视频稳像算法进行综述和分析,探讨它们的优劣势及适用范围。

1. 传统的视频稳像算法传统的视频稳像算法主要通过数字图像处理来实现抖动的消除,其中比较典型的方法是基于运动补偿和区域重叠的技术。

这些算法通过识别视频中的运动对象,通过补偿运动矢量来实现视频的稳定。

而在区域重叠技术中,通过对视频进行适当的裁剪或者重叠,从而实现对抖动部分的遮挡和修复。

传统视频稳像算法的优势是技术成熟、应用广泛,且能够较好地处理一般的抖动场景。

但传统算法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无法处理复杂的抖动、对计算资源和存储空间的要求较高等。

由于目前视频抖动场景多样化,传统的视频稳像算法在某些场景中可能无法满足需求,因此也为进一步推动视频稳像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挑战。

近年来,基于深度学习的视频稳像算法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应用。

深度学习通过人工神经网络和大量的数据训练可以提取特征,学习到更复杂的规律和模式,因此在视频稳像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基于深度学习的视频稳像算法能够更加准确地识别视频中的抖动部分,快速地进行补偿和修正。

通过深度学习模型的训练,算法可以不断地优化自身的性能,适应不同场景和要求。

机载电子稳像技术综述

机载电子稳像技术综述

机载电子稳像技术综述马志强;陈广居;单勇;聂晓斐;张晓燕【摘要】对近年来机载电子稳像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首先分析了电子稳像的基本原理,然后对电子稳像关键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总结,指出了各算法的优缺点,并给出了目前机载电子稳像存在的问题;最后分析了电子稳像技术的发展趋势。

%An overview on electronic image stabilization of the airborne system in recent years is presented.Firstly,the paper analyzes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the electronic image stabilization.After that,we summarize the research trend of the key techniques of electronic image stabilization and present the features of the algorithms.And also,we point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for the electronic image stabilization.Finally,the development trend is presented.【期刊名称】《电子设计工程》【年(卷),期】2012(020)020【总页数】5页(P171-175)【关键词】电子稳像;运动估计;运动补偿;运动滤波;图像补偿【作者】马志强;陈广居;单勇;聂晓斐;张晓燕【作者单位】空军工程大学信息与导航学院,陕西西安710077;空军工程大学信息与导航学院,陕西西安710077 94750部队,福建连城366200;空军工程大学信息与导航学院,陕西西安710077;空军工程大学信息与导航学院,陕西西安710077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721工厂,河北石家庄050208;空军工程大学信息与导航学院,陕西西安71007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911.73;TP391稳像是指运用相关设备和算法程序,对采录设备获取的图像进行处理,以获得平稳的适于人观察的图像序列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稳像系统关键技术摘要:随着光电监视、跟踪、侦察系统使用要求的不断提高,对光学图像的稳定要求也日趋严格。

图像不稳定的实质是摄像系统的光轴与目标之间有无效的相对运动,包括平移和角运动,其中相对角运动对图像的影响尤为严重,论述了现在采用的两类稳像方法,并对新一代的稳像技术——电子学稳像作了概要的介绍,阐述了平台稳定方法和电子学稳像技术在应用中的技术难点。

关键词:摄像,稳像,瞄准线1 引言图像稳定技术包括摄像机、导引头、火控武器的瞄准线等的稳定。

用于人眼观察的摄像系统,图像的不稳定会使观察者产生疲劳感,进而容易导致误判和漏判;对于目标自动识别与跟踪系统会导致动态跟踪误差增大,降低跟踪目标的能力。

引起摄像系统光轴与目标之间的角运动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目标的运动,另一种是载体的运动。

通常摄像时目标距离摄像机较远,因目标运动而造成的相对运动较小;然而载体姿态的变化会完全传递给摄像系统的瞄准线,其造成的相对角速度很大。

两者相比,前一个因素可以忽略,所以稳像系统一般都只考虑隔离载体运动。

现在使用的方法主要有光学的方法、光学和电子学结合的稳定平台主动补偿方法以及电子学稳像的方法。

在相当程度上,稳像技术就是要隔离外部对摄像机的扰动,最直接的方法是将摄像系统架设在减振装置上,但是其缺点是减振器只能隔离载体的高频低幅振动,并且经过减振以后的窄带随机振动都在系统的固有频率附近,若谐振频率在系统带宽之内将使图像始终都在不断地抖动,所以必须提高系统的刚度,保证系统谐振频率远大于系统的带宽,低频振动极易使摄像系统丢失目标,解决的方法是采用光学系统的方法或图像处理的方法。

2 光学稳定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光学稳像的方法主要可分为利用折射元件、利用反射元件、利用结构光学元件作为调整元件的系统。

根据稳像元件的位置又分为像空间稳像和物空间稳像方法。

在平行光路对视线的控制中,常常可以使用以下的几种方法:2.1 利用折射元件的方法使用折射元件的典型方法是利用可变光楔来控制瞄准线的方向,它是由美国的Dyna-science 公司的科技人员最初提出的,根据出射角和入射角之间的关系:αααβ)1(-+==n n通过移动或转动一个角度为α、折射率为n 的光楔,使出射光线按近似α)1(-n 的角度改变方向来进行像的随机扰动补偿。

可变光楔有三种实现方式:1)使用液体光楔;2)利用两个互补的平凹和平凸的透镜,当在平衡位置时等效于一个平行光板;3)包括两个绕额定光轴相反旋转的固定光楔,两者的组合运动可达到在锥角内作任一个方向的偏转,其极限由光楔的折射率与顶角来确定。

这种稳像技术在日本佳能摄像机中得到了应用。

采用可变光楔进行稳像的主要缺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楔形镜补偿只能保证对图像中一个场点的图像运动速度进行补偿;(2)除零位以外的所有位置由于二级光谱的存在,必须对楔形镜消色差和消复色差,因此使补偿器的结构及制造工艺大为复杂;(3)只有在平行光束中才存在令人满意地工作的可能性,结果大大增加了仪器的体积。

这些缺点限制了楔形镜补偿器在高分辨率的光学仪器中,特别是在侦察设备中的使用,但是在振动较小的环境条件下的电视系统中还是得到了应用。

2.2 利用反射光学元件的方法反射光学元件包括单反射镜、角反射镜。

反射镜稳定方法是通过适当的转动一块、两块或多块透镜以补偿由于稳定误差的影响而出现的像移,其中惯性稳定的方法得到了相当广泛的应用,该方法通过陀螺作为敏感元件使其保持空间的稳定,也有采用音叉的方法起传感器的作用。

北京理工大学的谷素梅等研制的双目望远镜就是利用屋脊棱镜的横向偏移来稳像的。

反射镜稳定方式较适合小口径的光学传感器系统。

要特别注意采用适当的结构设计和光路调整技术,以消除或补偿反射镜和传感器之间的相对运动。

在高精度的稳像系统中,仅仅依靠棱镜、反射镜或光楔等被动补偿所达到的稳定精度是无法满足要求的,反射镜单独使用的时候,由于2:1的光机偏转比,加上半角机构的误差,精度难以做得很高,这种稳定方法只能用于中低级精度的稳定系统中,更高精度的稳定系统可以通过平台式稳定方法来完成。

3 陀螺稳定平台的现状及其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平台式稳定方式是通过惯性元件敏感载体的姿态角的变化,其输出信号经过放大后驱动电机或压电陶瓷来保持摄像机或反射镜、棱镜以保证成像不变。

根据消除稳定误差的方式又分为一级稳定和二级稳定两类。

3.1 一级稳定一级稳定技术中的整体稳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是采用一个环架系统作为光电传感器的光学平台,在平台上放置陀螺来测量平台的运动,陀螺敏感姿态角的变化经过放大以后反馈给环架的力矩电机,通过力矩电机驱动平台使光电传感器保持稳定。

通常整体稳定的方法可分为双轴陀螺稳定平台、三轴陀螺稳定平台和四轴陀螺稳定平台。

其中双轴陀螺稳定平台又分为两轴二环和两轴四环两类;由于两轴稳定平台固有的原理误差,它不可能完全隔离载体的扰动力矩,导致瞄准线围绕光轴旋转,当旋转速度较大时会对像质造成严重影响。

要完全隔离须采用三轴的陀螺稳定平台,还有一种方法是采用两轴四环的稳定平台,这两种方法在原理上可以完全隔离载体的扰动。

两轴、三轴稳定技术在各国的机载侦察设备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在空地导弹中,三轴陀螺稳定平台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美国的“幼畜”AGM-65A导弹。

在整体稳定系统中的主要误差来源有以下几个方面:力矩误差:包括摩擦力矩和不平衡力矩、风阻力矩,比较特殊的是摩擦力矩,它对系统的低速平稳性有很大的影响,将摩擦力矩看做常值处理是不够的,高精度的系统中采用引入状态观测器或模型辨识技术实现摩擦力矩的动态补偿。

传感器误差包括陀螺仪的漂移、信噪比、CCD的视轴安装误差、A/D和运放等电子系统的偏差和噪声、信号处理电路的延迟等,其中,位于最前端的陀螺的漂移噪声对稳定精度的影响较大,改进的方法可以考虑采用微弱信号检测技术提取信号,用建立漂移模型的办法补偿漂移。

整体稳定一般适合较小的光电传感器负载,对于较大的负载则效果不佳,它受到摩擦力矩和静不平衡力矩的影响,随着负载的增加,力矩电机的齿槽效应及热噪声、各传感器的导线扭矩等都有增加,其精度在0.1mrad左右。

3.2 二级稳定由于一级稳定完全依靠稳定平台来稳定瞄准线,受到的各种干扰较多,限制了稳定精度的提高,进一步考虑,可以利用稳定平台实现粗调、用反射镜实现精调,它是反射镜和稳定平台的组合使用,可以达到微弧度级的稳定精度。

这种稳定反射镜的技术在国外的高精度侦察系统和激光通信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以色列已经可以做到15μrad的稳定精度。

在陀螺稳定平台中摩擦力矩的抖动是影响陀螺稳定平台精度的重要因素,这集中体现在低速平稳性的问题上,陀螺稳定平台中通常采用超前滞后补偿的方法,为了提高带宽再引入前馈,然而在宽频带、高精度的跟瞄系统中,采用这样的方法达到设计指标比较困难,必须考虑引入现代控制方法,现代控制技术对参数扰动的鲁棒性使得它比较适合于陀螺稳定平台的伺服设计,其典型代表有滑模变结构控制技术(VSC)、模糊控制技术、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技术(LQG),其中滑模变结构控制,根据对开关线的不断切换可以有效地克服系统的各种扰动,它对参数摄动和外部扰动不敏感的优点使得它近年来在交直流伺服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较普遍采用的方法是现代控制技术与PID控制技术的结合,这种技术已经在雷达天线的稳定技术中得到应用,这为陀螺稳定平台整体性能的提高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4 电子学稳像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采用光学、光电的方法稳像带来的一个问题就是增加了系统的功耗和重量,而对弹载、轻型飞机、星载或外星球探测中的跟瞄、成像设备来说,质量和功耗的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两个参数。

采用电子学方法的稳像技术具有功耗低、质量轻,硬件处理速度快的优点,所以美国、日本、加拿大、土耳其和意大利等国对此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其中日本松下公司在其摄象机方面开展了广泛的研究,美国和加拿大在预警系统和侦察飞机的电子稳像方面取得了成功的应用。

由美国国防部高科技研究局(DARPA)和马里兰大学(Maryland U-niv.)研制的无人驾驶车辆监视、搜索、侦察系统中已经采取了软件稳像的技术,其稳定精度优于一个像元。

加拿大的Defense Research Establish-ment Vilcartier (DREV)也已经成功地将这项技术应用到他们的侦察车上,将摄像机架设在距控制车200m外的三脚架上或架在10m 高的桅杆上实现30帧/s的实时监视,可以达到一个像元的稳像精度;由该国Lyre Technologies公司和DREV研究的机载侦察摄像系统中也已经有了类似的实验装置。

图像稳定的目的是要找到每一帧图像相对于参考图像的全局运动矢量,然后用解算出的运动参数去控制CCD输出像元各行列的起始读取位置,从而达到图像补偿稳定的目的。

电子学稳像系统一般包括三个主要的功能模块,即运动矢量的检测模块,补偿量输出模块和图像补偿模块。

由于在检测摄像机的运动矢量的时候,会因为有背景噪声,如小动物的移动或运动,树枝、叶的摇动,以及目标本身的运动、异物进入视场等都会对摄像机运动矢量的提取产生影响。

又例如当摄像机做全景扫描时,若被稳像系统误以为是振动而稳定了,就达不到全景扫描的目的了。

这些都是电子学稳像技术所需要考虑解决的。

检测图像运动矢量的方法大致可以分成两类:利用传感器敏感运动矢量的方法和利用特征量匹配的方法,现在主要采用特征量匹配的算法稳定图像。

日本的Egosa等人采用的方法是将图像分为四个区域(图5b),每个区域中有30个代表点,每个代表点有16×46个像素的比较面积。

首先计算前一场代表点像素数据与当前场相对应的比较面积中所有像素之间绝对差值,从而建立起两场图像代表点之间的关系式,最后,以所有代表点为参考点组成相对坐标系统,相对于每个坐标作一个相同位移值(i,j),相应有一个绝对差值,对所有代表点坐标的绝对差值求和为P(i,j) ,获得一个相关函数,具有最高相关性的位移值就是检测出的运动矢量。

由于量化的原因,图像的运动矢量是一个离散值。

运动矢量不连续导致观察时图像缺乏平滑的感觉,为此需要对运动矢量做内插值处理,经过插值处理后的运动矢量的检测精度明显优于未经插值处理的方法。

在判断运动矢量的时候为了减小误判的几率而引入了模糊控制的技术,对不同的运动矢量分配相应的隶属度,引入该方法有效地提高了稳定的效果。

图像的位移包括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整数部分可以采用相位相关的方法检测到,小数部分的位移常常导致图像的跳动,尤其是在背景静止时。

要做到亚像元级的稳定精度,就必须检测出位移的小数部分,所用的方法有基于图像灰度匹配的方法、基于时空微分(spatio temporal differen-tiation)的方法及参数平面与相位互相关拟合(phase and cross correlation surface)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