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回归生命本质
尼采关于生与死的哲学思考

尼采关于生与死的哲学思考尼采是19世纪末德国哲学家、文学家,他对于人类存在的意义以及生与死的哲学思考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在尼采的哲学体系中,他认为生与死是人类存在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对于他而言,生与死的关系涉及到人类自身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以及对于现实世界的认知。
一、生与死的合一尼采将生与死视作一个整体,他否认了常规观念中对于生与死的二元对立。
他认为,只有将生与死看作一个统一体,人们才能真正体验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他提出了超越性的观念,即生与死存在于每个人的一生之中,它们相互依存、交织在一起。
尼采认为,生命的终极目标不是追逐无尽的生存,而是探索、实现个体的真正价值。
在这个过程中,生与死是不可分离的。
他将生与死看作是一个循环,每个人在生命的旅程中都将经历成长与毁灭,从而获得新的可能性和意义。
二、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对于尼采而言,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是由个体自己创造和决定的。
他批判了传统哲学中对于生命价值的客观评价标准,认为这种评价是片面和主观的。
他主张每个人都有权利去定义自己的生命意义,以及为自己的人生奠定真正的价值基础。
尼采提出了“超人”(Übermensch)的概念,他指出超人是那些能够超越传统人类价值观念的人。
超人不受传统道德和伦理束缚,他们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生活,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意义。
超人超越了生与死的界限,他们将生命视作艺术的创作过程,通过创造和实现自己的价值来追寻人生的意义。
三、活在当下尼采强调了活在当下的重要性。
对于他而言,人们不应该过于关注未来或过去,而是将注意力集中在此刻的生活中。
只有将注意力放在当前,才能真正感受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在尼采看来,过度的担忧和想象只会带来忧虑与痛苦。
他主张人们应该学会放下繁杂的思绪,专注于眼前的行动和体验。
通过专注于当下的生活,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生与死的关系,从而经历真正的存在之感。
结语尼采对于生与死的哲学思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
他强调了生与死的合一与统一性,认为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应该由个体自己创造和决定。
尼采的生命美学

艺术家把生活中种种痛苦倾注于艺术作品中,就如同于伟大的希腊艺术并非源自希腊人精神上的静穆,而是植根于他们意识到的人生的极度痛苦和遏止之间的冲突。艺术来自生存的需要,艺术进入生命,在创作过程中,融入自己对生活的感悟,从中寻求自我的生命价值,可能经过一个痛苦挣扎的过程,最后获得人生的欢悦。艺术拯救人生,生命因为艺术而充实和完美。
一、尼采的生命美学
尼采提出建立以“上升生命”、“作为生命原则的强力意志”为“标志”的美学原理,朱立元在《现代西方美学史》中称之为“酒神美学”或“生命美学”。尼采的生命美学影响了20世纪的西方现代美学乃至后现代美学,在当今时代仍然有重要的意义。
尼采的生命美学把艺术生活与人生的关系提到了首位。艺术,这种“生命的最高使命和生命本来的形而上活动”成了实现拯救的可能,因为“它是使生命成为可能的伟大手段,是求生的伟大诱因,是生命的伟大兴奋剂。”艺术的产生是因为生存的需要,坚持为人生而艺术。这是尼采生命美学的要义。通过艺术,我们可以把热爱生命的酒神精神最大限度地张扬出来,从而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艺术是人对自己生命本能和强力感的激发和享受。它为人生进行了壮丽的辩护,它给人生带来了形而上的慰籍,使人感到生存是值得努力追求的。
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浅谈尼采《悲剧的诞生》中的生命冲动

037周国平在译《悲剧的诞生》时写下导言:艺术拯救人生。
尼采认为,悲剧打破了人生外壳,寻找人生本质,然后重塑人生。
悲剧的诞生并不只是对人生的屈服,而是更高的、彻底的征服。
生命永恒的美,是打破一切价值后还能重构新的生命。
上帝死了,我们在上帝留下的土上创造背后的新世界,一物降而万物生。
一、 日神构筑外观世界,酒神释放内心世界(一)日神精神:适度,维持个体尼采的日神精神是用古希腊神话中的阿波罗太阳神为指代,太阳神通过洒下太阳的光辉,为每一个自然物镀上一层美的外观,这是我们自我意识对世界的保护罩。
凭借这层幕布,我们免于直接与酒神的碰撞。
我们用日神的名字统称美的外观的无数幻觉,它们好像都是真实存在的但都有自身的虚幻性。
没有人作为尺度体现个人的特有意志,他们就都只是一片虚无。
日神精神就好像是我们人生华丽的外观,是我们经历过所有的美的享受。
在外观的表象程度我们的人生有了价值,是雕塑坚硬完美的外壳。
日神精神是对个体的遵守,它是美化个体原理的守护神,通过日神精神人们能够在外观中获得解脱。
维持个体、适度原则,使人们经常用造型艺术概括日神精神。
然而这外观始终是一种幻觉,需要个体化精神的把握。
没有包裹内在外观中的内在价值,它就永远只是坚硬的大理石,不能化身为经久不衰的传世神作。
我们用日神精神构筑外观世界,把握酒神精神的内在意义。
(二)酒神精神:过度,打破个体尼采的酒神精神用古希腊神话中狄奥尼索斯为指代,通过内在冲动打破日神构筑外观,过度原则打破表象个体,寻找生命最原始的冲动,以此体现永恒真理。
真理不是任何外观现象,而是本身自在之物。
真理在不断的寻找中得到辩证统一,突破发展自身。
酒神精神是一种“具有形而上深度的悲剧性情绪”,是个体的人自我否定而回归世界本体、与原始自然合一的冲动。
[1]音乐这类表情艺术因为其能体现酒神所特有的“迷狂”,而被尼采用大幅篇章描述其与酒神的共性和作用,希腊悲剧也从歌队中诞生。
歌队通过吟唱转换为对象物,抛弃了外观世界框架的约束,像莎士比亚一样置身事外接受自己的作品。
尼采

尼采,德国哲学家,唯意识论的主要代表,19世纪最天才的哲学家,他的哲学思想最初承接于叔本华和瓦克纳,而后自立门户。
他主张把叔本华的“生活意志”提升到“生命意志”,从而使人在对自身生命的超越中获得强力意志。
正如尼采所说:要体会真正的生命,就应该站在生命之上,以恢复人类的尊严与高度。
一位大师曾这样说:如果说康德是一座不可逾越的通往古典哲学的桥,那么尼采则是一座不可逾越的通往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的桥。
而尼采自己也说,伟人因为被人误解方才成为伟大。
这点毫无疑问,百年来对尼采哲学误解者比比皆是,而被当做法西斯重整世界的思想领袖就是其中之一。
然而,这恰恰是对尼采哲学最大的误解。
这位天才的哲学家,他终其一生都在追求“自由”和“权利”的强力意志。
这种意志源于生命、归于生命,它不是世俗的权势,它是一种本能的、自发的、非理想的力量,它决定着生命的本质、决定人生的意义。
尼采哲学的核心是生命之爱,他对生命有着常人难以理解的爱,正如他所刻画的智慧之神“查拉图斯特拉”一样,是生命之神,是尘世和死亡之敌。
或者如酒神一般,用尽兴的舞蹈和歌唱来感受生命的欢愉。
他一边歇斯底里的向世人宣传他的哲学,一边却又像鲁迅一样“爱其不幸,怒其不争”。
他的哲学风格迥异,他的哲学无需推理论证,没有体系框架,或者根本不是什么理论体系,而是他对人生痛苦和欢乐的直接感悟。
1889年1月3日,尼采在都灵的卡罗.陶尔拍托广场看到一个马车夫用鞭子抽打一匹马,他抱着马哭了起来,然后昏倒了,最终尼采丧失了理智。
正因为他的哲学无需论证,所以曾一度被称为“行动哲学”:声称要使个人的要求和欲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的哲学。
他的哲学具有傲视一切,批判一切的气势。
他驳斥达尔文:生存斗争的实质及目的不是被动的适应环境,求得生存,而是主动地征服环境,成为主人。
生存斗争以及进化为目的的真正动力不是来源于自然条件的匮乏,而是来源于生命力的充沛和渴求。
他批判基督教是一群包裹着弱者的团体,它要求信徒的博爱与自持,实际上抑制了最真实的人性,其结果是将人类推向命运的深渊。
生命的拯救——尼采身体美学研究

生命的拯救——尼采身体美学研究生命是人类最宝贵财富,是用来珍惜和保护的。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造成了对生命的价值观失摆,追求物质和科技,人性渐渐淡薄,人们对于生命的重视逐渐减少。
而尼采身体美学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关于生命的拯救方式。
尼采认为,通过身体塑造的方式,可以重燃对生命的热爱和向往,使人们更加关注自己的身体和生命,从而达到对生命的珍视和拯救。
尼采身体美学的研究,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建议人们用审美的眼光去看待身体,二是通过身体的塑造来提高自己的生命价值。
这种身体美学不同于传统的美学理论,强调的是对于身体力量的关注和生命的保护。
尼采身体美学不仅是一种理论,更是一种生活方式,是在现代生活节奏中,让人们拥有积极的态度和充满活力的身体状态。
为了证明尼采的身体美学是对生命的拯救,以下举出五个例子:1. 健康的身体是生命的重要保障。
现在,整容行业是很多人关注的焦点,但尼采身体美学并不推崇激进的整容和美容手术。
相反,他认为通过正当手段来打造健康美丽的身体是更为有效的方法。
比如通过健身运动来锻炼身体,合理饮食来保持身体健康。
这些都是对身体的重视和对生命的珍惜。
2. 身体锻炼可以提高生命的质量。
尼采认为,身体内在的力量可以通过良好的生活习惯来激发。
一个健康而有活力的身体会感染周围的人,使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身体锻炼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减轻疾病的发生率,提高个人的生活质量,从而进一步凸显生命的重要性。
3. 身体心理的和谐是身体美学的关键。
尼采身体美学的最大特点是注重身体和心理的和谐。
身体的健康状态和人类的心理状态是相互关联的。
一个心情愉悦的人可以拥有完美的身体状态,反之亦然。
因此,尼采通过一系列的身体塑造方法,包括健康饮食、自我调节等,来增强身体和心理之间的和谐关系,进而提升生命的品质。
4. 身体塑造的意义并非表面的外貌。
尼采身体美学并不强调表面上的美丽,它强调的是身体内在的力量。
身体的美学并不在于他人的眼中,而是在于自我价值的体现。
尼采100句人生哲理,句句让人醒悟,不辜负生命才是生活本质

尼采100句人生哲理,句句让人醒悟,不辜负生命才是生活本质1、愚昧无知是一切痛苦之源。
2、男人骨子里坏,女人骨子里贱。
3、生命没有了音乐,就如同是一场错误。
4、没有可怕的深度,就没有美丽的水面。
5、不能听命于自己者,就要受命于他人。
6、当某一动物,某一种族或某一个体失去其他种种本能时,当它选择以及当它偏爱对它不利的东西时,便称它为堕落。
7、那些不能杀死我们的,使我们更强大。
8、要真正体验生命,你必须站在生命之上。
9、所谓高贵的灵魂,即对自己怀有敬畏之心。
10、每一段不努力的时光,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11、出于爱所做的事情,总是发生在善恶的彼岸。
12、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13、白昼的光,如何能够了解夜晚黑暗的深度呢?14、常常谈论自己的人,往往只是为了隐藏自己。
15、自由的保证是什么?是对自己不再感到羞耻。
16、在世人中间不愿渴死的人,必须学会从一切杯子里痛饮;在世人中间要保持清洁的人,必须懂得用脏水也可以洗身。
17、希望是最大的灾难,因为他延续了人的苦难。
18、当心!他一沉思,就立即准备好了一个谎言。
19、英雄不但要知道适时而生,更应知道适时而死。
20、人类唯有生长在爱中,才得以创造出新的事物。
21、我们走得太快,是该停下来等等自己的灵魂了。
22、聪明的人只要能掌握自己,便什么也不会失去。
23、假使有神,我怎能忍受我不是那神,所以没有神!24、女人比男人了解小孩,但是男人比女人更像小孩。
25、伟人对我毫无意义,我只欣赏自己理想中的明星。
26、人的精神有三种境界:骆驼、狮子和婴儿。
第一境界骆驼,忍辱负重,被动地听命于别人或命运的安排;第二境界狮子,把被动变成主动,由“你应该”到“我要”,一切由我主动争取,主动负起人生责任;第三境界婴儿,这是一种“我是”的状态,活在当下,享受现在的一切。
27、湿透的衣裳,终究会干。
可以遗忘的,都不再重要。
28、许多人浪费了整整一生去等待符合他们心愿的机会。
尼采永恒轮回思想研究

尼采永恒轮回思想研究摘要尼采说:“就算人生是幕悲剧,我们也要有声有色地演这幕悲剧,不要失掉了悲剧的壮丽与快慰;就算人生是场梦,我们也要有滋有味地做这个梦,不要失掉梦的情致和乐趣。
”永恒轮回之说印证了生命流向的单一性,一旦流逝,便永不复返,这么看生命,是残酷的,也是美丽的,但即使绚丽如此,我们也不必太多在意,就像是部落之间的一次战争,千万人死去,也丝毫改变不了世界本来的面目。
尼采以非科学性的方式向我们揭示了生命,对于这一伟大学说,后人研究从未停止,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永恒轮回概念的现世意义。
以期为相关理论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尼采;永世轮回;哈姆莱特;生成概念引言从科学的角度上看,尼采的永恒循环说是难以成立的,但从哲学信仰的角度看,永恒循环是一种精神上的超越与寄托,在此意义上,尼采把它称之为“肯定生命的最高公式”。
可是“永恒”与“超越”的二律背反也使得尼采不得不进行如同铁笼困兽般的抗争之中。
还有学者从生存论的意义上来考察永恒轮回,认为尼采提出这一思想的着眼点人的生命及人的责任,具有伦理倾向。
永恒轮回表明任何事物都是无穷无尽地重复出现,因而要求人们对自己的行为有责任意识,这种责任是对永恒事物及生命的无限责任,责任本身就赋予了行为本身巨大的价值。
也有研究者认为应把尼采放到西方哲学历史之中去弄懂尼采,永恒轮回是尼采对欧洲哲学虚无主义传统的批判,这一批判首先直指基督教神学思想,即其所谓的罪与罚、得救—和解这类谎言,因为永恒中并没有正义、和解,只是同样的轮回;其次,尼采的矛头针对传统理念论哲学的“超越”态度,即感性世界的生活是应该否定的,只有理念世界是永恒的、真实的,尼采要破除这千年积习,使之颠倒;再次,永恒轮回指向人世间的永生、永死,世间万物及人永不能超越这个生死的轮回,所以,并没有永恒的超越。
一、概述尼采的永恒轮回概念棋子受规则束缚,可能的步骤是有限的,因此由之构成的棋局也是有限的,只要局数够多,必将出现相同的棋局。
生与死 在尼采视角下的新解读

生与死在尼采视角下的新解读尼采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他对于生死的论述颇具深度,能够给我们带来新的思考。
在尼采的视角下,生与死并非对立的概念,而是相互交织、相互依存的存在。
本文将从尼采的角度出发,对生与死进行新的解读。
1. 永恒回归:生与死的循环尼采提出的永恒回归理论认为,一切都是无休止地重复发生的。
在这个理论中,生与死不再是一个线性的过程,而是循环的。
每个人的生命都只是一个单独的片段,而这个片段将在无穷无尽的回归中再次重现。
生与死是相互滋养的,每一次的死亡都意味着新的生命的诞生。
2. 死亡的价值意义尼采认为,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也是赋予生命价值的存在。
正是因为有了死亡的存在,生命才变得珍贵而独特。
尼采强调,只有正视死亡,并意识到生命的有限,我们才能真正体验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因此,死亡并非毁灭,而是赋予了生命更高的意义。
3. 生命的肃穆与庄严在尼采看来,生与死之间的联系远比我们常常认为的要密切。
生命的诞生和死亡都是一种宏伟而庄重的过程。
生命是一种奇迹,每个人的诞生都是一场盛大的庆典,而死亡则是生命的结束,同样值得我们敬畏和肃穆。
在尼采的眼中,生与死是一种永恒的冥冥相通。
4. 生与死的超越尼采认为,我们的存在超越了生与死的局限。
生命只是一个过程,而我们的灵魂是超越时空的。
死亡并非终结,而是一种过渡,我们的存在会超越生死的界限,进入更广阔的领域。
因此,生与死并非对立,而是一种统一,一种超越。
通过尼采的视角,我们可以看到生与死之间的新解读。
生命和死亡并非对立的存在,而是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的过程。
死亡赋予了生命更高的价值意义,需要我们正视、敬畏。
生命的存在超越了生死的局限,我们的灵魂将超越时空的界限,延续着永恒的存在。
生与死的关系不再是简单的结束和开始,而是一种循环、一种超越,给予了生命更深刻的意义。
让我们以尼采的视角,重新审视生与死的关系,彻底领悟生命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尼采权利意志和永恒轮回是对生命本质的回归张连红2009070103 09级哲学班【内容摘要】尼采主张强力意志、永恒轮回,强力意志便是尼采所讲统治的表现,人正是因为承受着生命的所有不管是痛苦还是快乐才会不断增强自己的强力伟力,才会不断实现螺旋式的上升进步,逐渐克服自己,成为超人,而不是躲在传统的道和价值中自我保存。
【关键词】道德超人重估价值政治永恒轮回强力意志【正文】一、宗教、哲学、政治“宗教是一个附加的手段,可以克服反抗,能够进行统治——作为一个纽带,把统治者和民众共同联合起来”①尼采曾经大喊上帝死了,主张强力意志、超人哲学。
事实上尼采的哲学和宗教始终没有分离,他研究未来哲学从中创建出一个未来的宗教,我们从中不难窥见尼采哲学与政治的相关性,不难发现其哲学思想的政治抱负。
尼采反基督教是没错的,可是他不反基督,在尼采早年就曾经说过他尊重基督,认为他代表着“对精神、自由、对所有怨恨情感的超越”只是后来的基督教违背了这种精神。
真正的基督徒只有一个,就是已经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那个基督。
所以认为尼采反对宗教是错误的,尼采反对的是基督教。
宗教是一种进行统治的手段。
这就是尼采政治宗教相一致的“大政治”。
哲学与政治的关系问题,是许多哲学家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许多搞学术研究的老师都极力反对让哲学沾上政治的荤腥,使得纯粹的学术研究带有功利性,并且很多人认为哲学思想的多元化和政治思想的一元化似乎有不相容的地方。
我个人认为政治手段应该尽可能少的限制哲学,然而哲学的思想却不能不关注政治,因为哲学和政治都有一个共同的归宿――人。
尼采经常提到的“保持距离”便是指哲学与俗世的政治之间要保持距离,只有这样哲学才能保证其独立性,不会使哲学陷入政治的漩涡最终一事无成。
用尼采的思想来解释政治和哲学,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察两者的关系那就是尼采一直谈的意志与理性。
哲学一向以“爱智慧”行走于世,而在尼采那里智慧来自于人,最终还是人的意志的表现,意志与理性的界限逐渐模糊。
用现在马克思主义的对立与统一的观点解释一下可以说智慧与意志二者对立统一相互依存,意志是智慧的外在表现,智慧是意志的内在本性,两者统一于哲学,而哲学是最具精神的权力意志。
权力意志是尼采晚期哲学思想的核心,谈到尼采很多人都会很自然地说出“权力意志”和“超人”权力意志即人不断追求力量的增长,力量的强大,而超人和他的另一种思想“永恒轮回”相结合便产生了一个新概念——超人,权利意志的永恒轮回便是一种螺旋式的上升,超人是权力意志的代表,是对最高的人存在的可能性的呼唤,是独立的自我立法者和强者。
他不同于静态的人的自我保存,也不同于社会主义者主张的社会平等,他追求生命力、创造力、强力、伟力。
尼采宣告上帝死了来宣告传统的伦理价值的崩溃,用超人、权利意志来建构一个新的价值体系。
尼采之所以反道德、反基督正是因为他认为上帝、神、善是弱者的心里投射,是一种渴望获得外来力量以弥补自身力量不足的心里投射,尼采挥动着“权力意志”“永恒轮回”这两把大刀把传统奴隶道德砍得七零八碎、鲜血淋漓,造成了形而上学的终结。
二、道德与政治何为道德?尼采认为所谓的道德不过是在用火刑处死一个人的时候你加上的那把小柴,道德看上去是一种利他主义而事实上和利己主义具有本质上的一致性。
利他主义者占上风是失败者的本能造成的,他们因为自己的无能处于社会的最底层,为了让自己的无能名正言顺弱者从整个社会中寻找借口,让他人为自己的不幸承担责任,表现了弱者自我保存的本能。
他们的伦理道德不过是想发泄对于强者的不满和怨恨,是保护自己的一种手段而已。
利他主义者归根结底是利己主义者的另一种特殊形式。
传统的伦理道德不过是弱者牵制强者的工具而已。
由于弱者看起来总是处于社会的底层,而社会总是善于运用道德的力量使弱者获得补偿,强者便在谴责中一次次消弭最终将矛头对准自己达到自我否定,这无疑是对进步的一种否定是对力量的一种否定。
尼采认为这个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合乎自然法则的,本身没有什么是不道德的事。
“世间万物都不可能本身就是不道德的,因为我们毕竟不能摆脱世间万物,因为每一事物都与全体事物紧密相连,排除某一事物也就意味着排除全体事物。
一种不道德的行为实际上是指整个堕落的世界。
”○2关于罪恶产生的原因我们无法回避也始终无法自欺欺人,一个杀人犯不会无缘无故去杀人,不道德的背后有多少社会动因,我们几乎每个人都不能洗脱“加了一把小柴”的嫌疑,那么道德审判又何来的公平与正义呢?其结果不过是一个“不道德”的人来为整个不道德的社会买单罢了。
就像尼采在《价值》这一章里面指出的一样:“我走向死亡是值得的”其下一步表述就是“你走向死亡也是值得的”。
而真正的道德是一种文艺复兴的、勇敢的、不虚伪的道德。
那么道德是如何获得统治地位的呢?尼采认为道德和统治权力是不可兼得。
你想要获得道德至高无上的优越感并且自始至终践行自己一贯代表并且信奉的道德就不可能获得政治上至高无上的统治地位。
这好比中国古话中讲的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为了使道德获得至高无上的统治地位,他们用道德的手段是绝对不能够达成的,而篡权者的惯用伎俩便是通往权利宝殿的通行证。
他们必须在表面上表现的完美而同时又不能够表现自己的自私、残忍、算计。
简而言之就是为了实现道德的统治地位,道德论者需要道德与真理来装潢门面。
“如果他们向道德让步,如果他们丧失了对道德的控制,如果他们本人采取了道德的方法,如果他们变得诚实了,那么他们就会铸下大错。
此外一位伟大的道德论者必然是杰出的戏子。
”○3“一将功成万骨枯”或许是最简单的一个写照,何况是统治者?统治者需要道德来获得权力和地位,需要道德来维持自己的统治,但自己觉得不会是道德的。
道德在他们那里只不过是一种手段而已,他们希望所有人“忠诚”,这样不管自己怎么荒淫无道,怨声载道的民众也只能自食苦果而不能做一个不忠之人去推翻一个摇摇欲坠的政权,否则就成了叛国叛军之徒为天下“有道之士”所不容。
统治阶级恨不得自己的民众都是愚民,没有思想,没有异议,只有一声不吭的劳动和任人宰割的软弱,这样才能够使统治阶级利益最大化。
而在其利益最大化实现的现实过程中,广大的民众不仅任人宰割还会在同胞被人宰割的同时拍手叫好,维护统治阶级的道德伦理,愚昧无知的人群觉得自己道德的拥护者却不知道自己把拿着刀的手伸向同胞的时候也伸向了自己。
这便是统治阶级的道德,这便是所谓的道德政治。
三、权力意志与永恒轮回权力意志是尼采的自然观、世界观,尼采认为人们追求真理的一切活动,人们对艺术、科学、文学的热情都只是权利意志的一种表现而已。
就如前面谈到的权利意志是一种统治的意志,然而世间万物相生相灭,有高就有矮,有长就有短,有生就有死,有强力就有软弱,有统治就有服从,只有最高的权力意志才会只是统治没有服从。
那么这个最高的权力意志是不是统治者呢?尼采说了,不是。
既然不是统治者那么答案可能就很明确了,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尼采以他人的口吻提出了超人的概念,书中的男主人公便是这种超人的代表,那么尼采是不是就是超人呢?只能说尼采还达不到自己构建的理想角色,但是尼采认为自己离之也不是太远。
尼采在《善恶》一书中曾说“哲学是最精神化的权利意志”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尼采心中蜇人是权力意志的代表。
哲人为生活制定价值准则、善恶观念,居于统治地位,而普通民众应该因为他们的软弱无能卑微而居于被统治的地位。
他们的职责便是服从,服从哲人指定的最高生活准则。
尼采之所以对之前的哲学家以及一些柏拉图主义者深恶痛绝就是因为他们像软弱的民众妥协,他们让自己所代表的权利意志变得更卑微更微不足道,直至最后和普通人的意志毫无区别。
紧接着权力意志而来的就是尼采的另一个核心的思想——永恒轮回。
抛却所有的虚伪性尼采认为哲学家所代表的权力意志真正想要的是永恒轮回。
许多哲学家认为权力意志和永恒轮回是两个相互矛盾的概念甚至认为事实上尼采后期的永恒轮回学说是对权利意志学说的一种否定。
其实不然,今天这里我就简单谈一谈自己的观点,两者其实是具有内在统一性的。
权力意志和创造不可分割,尼采最吸引人的地方便是他的思想重估一切价值,创造新善恶、新的价值。
而永恒轮回意味着什么?是不是所有的一切都将重复?一切都是空的,创造是毫无意义的?因为不管怎么样都是在循环。
这就陷入了一种虚无主义。
虚无主义是永恒轮回学说面临的一个内在的困难。
虚无主义的另一个困难是对小人、末人的痛恨,这两种人是与尼采的超人相对立的概念,永恒轮回意味着整个社会整体的轮回不是有选择的轮回,意味着所有的一切不管是强力的还是软弱的都将进入循环。
那么要肯定自己永恒轮回的思想就意味着必须接纳小人和末人,由对他们的否定和怨恨转成对他们的责任和从另一方面的肯定。
正因为永恒轮回中包含着痛苦和快乐的一起轮回,永恒轮回才成了超人的最伟大的重负。
永恒轮轮回便是包含着对于高和低这个整体的等级秩序一起复返。
这体现了尼采权利意志和统治的真正含义:无论生活是残酷的还是幸福的,痛苦的还是欢快的,我们都必须接纳,全面地接纳大地生活,热爱命运,这就是超人对生活的掌控和承负,权力意志就是在这种重负下不断追求更强大而实现的。
“站在最高山上的人,笑看着戏台上生命里的一切真假悲剧”○4当我们站出来,从一个更高的视角上来观察生命,一切痛苦与快乐都似乎不如原先的深入心扉,我们学会更好地的热爱生命,从容地面对幸福和悲痛。
尼采的创造和重估一切价值与永恒复返的概念联系起来就更加能够明白尼采的思想,尼采希望复返的是本真而不是以往柏拉图主义和虚无主义的价值观,他们的价值观掩盖了世界的本来面目,尼采的创造新价值是相对于这种掩盖了世界本来面目的价值观而言的,他的创造本来就是对本质的一种回归,一种对生命的回归。
尼采反对柏拉图主义、反对虚无主义、反对禁欲主义,虽然他们给人们道德心灵在遭受苦难的时候一个避难所,给软弱的人们一个更加软弱的理由,但是他们否定了生命的本来面目,与其说他们是为痛苦辩护不如说是他们否定了痛苦,否定了生命,尼采的权力意志、永恒轮回便是生命本质的一种回归。
①《善恶》211○2《权力意志》第四编第三十一章节“价值”○3《权力意志》第一编《论道德的统治》前言○4《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阅读与写作”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