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院建筑设计
国家大剧院中的建筑设计思想

国家大剧院中的建筑设计思想【摘要】国家大剧院是中国一座标志性建筑,其设计理念融合了现代化和传统文化元素。
建筑风格独特,采用了流线型造型,呈现出现代与传统的对话。
空间布局设计合理,充分体现了舒适和实用性。
材料选择方面注重质感和视觉效果,体现了高品质和艺术性。
绿色环保设计贯穿始终,使用了节能材料和绿色技术。
国家大剧院的建筑设计影响深远,引领了中国文化建筑的发展方向。
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将继续为中国文化艺术事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国家大剧院的建筑设计思想突出了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创新精神。
【关键词】国家大剧院、建筑设计思想、设计理念、建筑风格、空间布局、材料选择、绿色环保设计、影响、未来发展、总结。
1. 引言1.1 国家大剧院的背景介绍国家大剧院,又称中国国家大剧院,是中国北京市中心的一座大型艺术表演场馆,坐落在北京天安门广场西侧。
该建筑始建于2001年,于2007年正式对外开放。
国家大剧院总建筑面积为16.1万平方米,由一个大剧院、一个小剧场和一个音乐厅组成。
这座建筑被设计成一个巨大的半圆形曲面,被玻璃幕墙包围,整体看起来像一块巨大的水晶,因此有着“水晶宫”的美称。
作为中国现代建筑的代表作之一,国家大剧院不仅是中国最重要的文化地标之一,也是世界上著名的建筑之一。
该建筑的开放不仅为中国艺术表演提供了一个高水平的舞台,也为世界各地的艺术家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
国家大剧院的建筑风格独具特色,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设计的完美结合,是中国文化弘扬与创新的典范。
2. 正文2.1 国家大剧院的设计理念国家大剧院的设计理念主要体现在其整体建筑布局和形态上。
设计师对于这座大剧院的构想是要打破传统剧院建筑的束缚,创造出一个完全开放、融合自然元素的空间。
国家大剧院的设计理念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国家大剧院注重与周围环境的融合。
大剧院坐落在北京市中心的中轴线上,被周围的建筑、湖水和绿地环绕。
设计师借鉴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构筑原理,将大剧院融入自然景观之中,使其与周围环境相互映衬,相得益彰。
国家大剧院中的建筑设计思想

国家大剧院中的建筑设计思想国家大剧院,位于中国北京市中心的天安门广场以西,人民大会堂东侧的中轴线上,紧邻长安街和西长安街。
它是由法国著名设计师保罗·安德鲁和包为国家庆典而设计,整体建筑造型独具匠心,融合了现代科技与古典传统,展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本文将对国家大剧院中的建筑设计思想进行分析和介绍。
国家大剧院的建筑设计充分展现了现代与传统的完美结合。
作为中国现代化设计的代表,国家大剧院整体采用了流线型的曲线造型,外部采用了大面积的玻璃幕墙和钢结构,展现出现代建筑所特有的轻盈、透明和开放感。
在设计风格上,国家大剧院也融入了中国传统古典建筑元素,如亭台楼阁、汉白玉等。
整个建筑外观如同一条“水波荡漾”的金色外壳,与古代汉白玉雕刻的审美理念相呼应,创造出一种现代与传统相融合的美学艺术。
国家大剧院的建筑设计思想突出了人文关怀与环境保护。
在建筑结构上,国家大剧院充分考虑了自然采光、自然通风、节能环保等因素,以减少建筑对环境的影响。
在园林设计上,国家大剧院不仅注重了建筑与周围环境的融合,还通过绿色植被的种植和水景的设置,为人们创造了一个宁静、舒适的休憩空间。
国家大剧院内外部的无障碍设施和舒适的观赏环境,也凸显了对残障人士和普通观众的人文关怀。
国家大剧院的建筑设计体现了功能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
国家大剧院作为中国著名的文化场馆,其设计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功能需求,更注重了建筑本身的艺术价值。
在剧院内部,设计师们充分考虑了观众的视觉和听觉感受,精心设计了合理的座席结构和音响照明设施,打造了一个舒适、高品质的观赏空间。
国家大剧院还将建筑物的形体和艺术作品融为一体,通过建筑内外墙面的雕刻、壁画等形式,为观众呈现了一场视听盛宴。
国家大剧院的建筑设计思想也反映了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和自信自强的国家精神。
作为国家重点扶持的文化工程,国家大剧院的建筑设计不仅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种象征和标志,代表了中国文化艺术的魅力和国家的软实力。
国家大剧院建筑方案设计探讨共3篇

国家大剧院建筑方案设计探讨共3篇国家大剧院建筑方案设计探讨1随着中国的经济不断发展,文化建设也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文化设施的建设不仅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也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在北京市中心,国家大剧院的建造,代表着中国文化建设的又一次跃升。
本文将从设计方案、建筑形态等多个角度对国家大剧院进行探讨。
1.设计方案国家大剧院的设计受到了国际建筑界的广泛关注,其最终设计方案是由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鲁·杜·高设计的。
国家大剧院的设计风格独具特色,玻璃幕墙展现了建筑的现代感,同时整个剧院建筑群也呈现出弧形,与周围环境协调地融为一体。
整座建筑采用了大面积的钢化玻璃幕墙,将大自然的景色无缝衔接在室内外,使得整个建筑内外透气通透,轻盈通透的风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钟爱。
2.建筑形态国家大剧院的建筑形态也十分独特,整个建筑群采用了圆弧形设计,四周半埋入地下。
此外,建筑物与自然形成了完美的衔接,整个建筑的顶部呈双曲面形态,仿佛一片水晶般在阳光中闪耀,有着极高的辨识度。
在设计中,明确了引导人们的视线,将自然与建筑完美融合,极富动感。
3.空间设计国家大剧院的空间设计非常注重人们的感官体验,为了让观众能够获得视觉上和听觉上的震撼效果,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在各个角度都非常细致入微。
同时,大剧院内部设计采用的是立体布局,各个位置都能够观赏到演出舞台的精彩,对于观众而言,无论是视觉还是听觉体验,都非常出色。
4.技术创新在建筑的技术创新方面,国家大剧院也是相当重视的,整个建筑采用了一系列高科技设备,其中有包括全自动灯光控制系统、精确的音响控制系统等。
这些先进的技术设备,不仅方便了观众的观看体验,同时也大大提升了演出的质量和水平。
总之,国家大剧院的建筑方案是极为优秀的。
它不仅是一座国际一流的文化建筑,同时也是中国在文化软实力上的一次重大跃升,具有深远的意义。
建筑的外形独具一格,让人过目难忘,同时空间设计上也极其精妙,将观众的观看体验至于极致,可谓是真正的艺术殿堂。
国家大剧院中的建筑设计思想

国家大剧院中的建筑设计思想
国家大剧院是中国一座卓越的文化标志性建筑,在建筑设计中体现出了中国人自信、创新、包容的精神特质,展现了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以下是国家大剧院中的建筑设计思想。
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国家大剧院是一座“人文建筑”,它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建筑设计旨在通过优美的景观和与自然的融合,打造一个与自然和睦相处的文化空间。
建筑的气势磅礴并不是靠高大的建筑物和繁复的装饰来体现的,而是争取达到与周围环境的自然和平共存的境界,营造出一种尊重自然的人文文化氛围。
二、独特的外观设计
国家大剧院外观设计独特,它采用了“鸟蛋形”设计,整座建筑如同一颗闪亮的明珠般矗立于北京市中心。
整个建筑体系通过几何学的精准计算,将圆球体的形式展开为各种平面形状,使内外完美贴合,没有任何一处不合规定的角度。
也是因为这个独特的外观设计,国家大剧院被誉为“天安门之外的第五个景点”。
三、灵活的功能设计
国家大剧院拥有多个演出厅和钢琴演奏厅,场馆内可同时容纳多场不同类型的演出,使得演出的活动可以轻松进行,避免了多余的设置,从而减轻了演出市场的压力。
此外,国家大剧院还拥有世界一流的音响设备,能够为观众呈现完美的演出效果。
四、国际化的艺术风格
国家大剧院的艺术设计完全采用国际化的风格,建筑设计体现了人文精神和正义感,以及对未来的探索和期许。
建筑的设计风格借鉴了欧洲、美洲等文化的建筑和艺术元素,例如内部设计和装饰使用了大量的石材和水景等自然元素,增加了建筑的艺术感。
影剧院设计规范样本

影剧院设计规范第1.0.3条电影院规模按观众厅容量可分为:特大型1201座以上;大型801座~1200座;中型501座~800座;小型500座如下。
电影院应布点合理, 规模恰当。
当电影院总规模较大时, 宜设多观众厅。
第1.0.4条电影院质量原则分特、甲、乙、丙四个级别(与特大、大、中、小型交叉组合)。
特等规定依照详细状况拟定。
甲、乙、丙等相应规定应符合下列规定:一、主体构造耐久年限: 甲等1以上, 乙等50~1, 丙等25~50年。
二、耐火级别: 甲、乙等不应低于二级;丙等不应低于三级, 且不应有特大型。
三、视听设施: 甲等宜设立立体声。
甲等大型以上观众厅主体构造宜具备能兼放、或后来能改建为兼放70mm影片条件。
注: 观众厅能兼放70mm影片土建基本条件参见附录一。
第二章基地和总平面第2.0.1条电影院基地选取应依照本地城乡建设总体规划, 合理布置, 并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基地重要入口应临接城乡道路、广场或空地;二、重要入口前道路通行宽度除不应不大于安全出口宽度总和外, 且中、小型电影院不应不大于8m, 大型不应不大于12m, 特大型不应不大于15m;三、重要入口前集散空地, 中、小型电影院应按每座0.2㎡计, 大型、特大型电影院除应满足此规定外, 且深度不应不大于10m;四、多观众厅电影院各重要面集散空地应按实际分派最多人数计算;总座位数座以上电影院宜分数处集散;五、位于交叉口电影院尚应满足城乡关于交通车行视距规定。
第2.0.2条总平面布置应功能分区明确, 人行交通与车行交通、观众流线与内部路线(工艺及管理)明确便捷, 互不干扰, 并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在火灾或其她紧急状况下, 应能使观众及工作人员迅速疏散至有照明安全地带, 并为消防作业提供适当通路及场地;二、一面临街电影院, 中、小型至少应有另一侧临内院空地或通路, 大型、特大型至少应有另两侧临内院空地或通路, 其宽度均不应不大于3.5m;三、合建、附建电影院除以防火墙与毗邻建筑划提成独立防火分区外, 别的临空某些仍应按上款执行;四、设备用房应置于对观众干扰至少位置, 且应注意安全、卫生、消声、减振和设备安装维修以便;五、总平面内宜设机动车及自行车停车场, 或由城乡交通规划统一考虑;六、总平面内尚应满足排水、隔噪、节能等方面规定, 并依照条件布置绿化。
曹禺大剧院建筑设计方案

曹禺大剧院建筑设计方案曹禺大剧院是一座重要的文化设施,其建筑设计方案应当突出剧院的功能性、美观性和可持续性。
以下是一个关于曹禺大剧院的建筑设计方案的1000字文本:曹禺大剧院建筑设计方案一、引言曹禺大剧院作为一座具有重要意义的文化设施,应当具备兼具功能性与美观性的建筑设计。
本设计方案致力于打造一座既符合剧院功能需求,又能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的建筑。
二、设计原则1. 功能性:曹禺大剧院需具备优良的舞台设备与舞台效果,满足各种类型的演出需求,包括音乐剧、戏剧、舞蹈等。
此外,剧院的前厅、休息区和餐饮设施也应符合观众的需求。
2. 美观性:曹禺大剧院应建构于一个优美的建筑环境中,使观众在剧院的外观和内部环境中感受到艺术的氛围。
建筑外观应具备独特的特色,以吸引游客的眼球。
3. 可持续性:本设计方案将注重剧院建筑的可持续性。
通过合理利用自然光和自然通风,最大程度地减少对能源的消耗,并利用可再生能源技术来满足剧院的能源需求。
三、建筑外观设计1. 建筑形态:曹禺大剧院的建筑外观以现代化和艺术感为主导,采用独特的曲线和流线型设计,体现剧院的活力和创造力。
2. 立面材料:建筑外立面材料以玻璃和金属为主,营造出现代感和高端质感。
同时,可以在立面上运用不同的材料和纹理,增加建筑的层次感。
3. 建筑标识:在剧院建筑的外观上,可以设置曹禺大剧院的标识,以突出其独特性并提高品牌知名度。
四、剧院内部设计1. 舞台设计:舞台设计应该满足各种类型的演出需求。
具有多层可升降的舞台和精密的灯光和音响设备,以及大型的舞台幕布等。
2. 观众席设计:观众席应该舒适、宽敞,并且提供良好的视野,确保观众在剧院内能够享受到舞台演出的最佳体验。
3. 剧院配套设施:剧院内部应设置电梯、扶手电梯、卫生间、各类休息室、淋浴间、更衣室等配套设施,以满足演职人员和观众的需求。
五、可持续性设计1. 节能设计:通过合理的建筑朝向和采光设计,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照,减少对室内照明的需求。
上海世纪公园大剧院建筑设计

上海世纪公园大剧院建筑设计上海世纪公园大剧院是中国上海市黄浦区经典的建筑之一,它坐落在美丽的世纪公园内,园区里拥有美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文化活动。
在建筑设计师的精心设计下,这个剧院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中心地标,吸引了数以千计的游客和观众。
一、建筑风格
上海世纪公园大剧院建筑设计采用现代主义的风格,这种建筑风格强调结构,形式和功能的合理性,减少装饰和繁琐的细节设计,突出简洁明了的几何形状和线条。
二、建筑结构
上海世纪公园大剧院建筑设计采用了高科技的建筑结构,建筑师通过现代计算机模拟技术,使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达到最高标准。
剧院的墙壁采用了不锈钢和玻璃材料,使它看起来更加明亮和现代化。
采用大面积的玻璃幕墙,使观众能够在享受演出的同时欣赏到世纪公园的美景。
三、内部设计
上海世纪公园大剧院建筑设计的内部采用了现代化的设计理念,包括声音,照明等技术,让观众在享受演出的同时体验到最好的
音效和视觉效果。
剧院的座位舒适宽敞,配备了最新的音响系统,让您沉浸在演出中。
四、文化活动
上海世纪公园大剧院建筑设计作为中国文化的中心地标,每年
都会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包括音乐会,戏剧,芭蕾舞等。
无论您
是来自中国还是国外,这里都有适合您的文化活动。
总之,上海世纪公园大剧院建筑设计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
成部分,它是中国上海市黄浦区最美丽的建筑之一,它的现代化
和高科技的建筑结构和内部设计,让您体验到最好的观赏体验,
无论您是来自中国还是国外,这里都值得一来。
国家大剧院中的建筑设计思想

国家大剧院中的建筑设计思想1. 引言1.1 国家大剧院的背景介绍国家大剧院的建造历时近五年,于2007年正式对外开放。
其建筑设计来自法国著名建筑师保罗·安德鲁,设计理念融汇了古典与现代的元素,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国家大剧院的建成不仅为中国的文化事业注入新的活力,也为世界建筑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范本。
国家大剧院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吸引了广泛的观众和艺术爱好者。
它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张名片,展示了中国文化艺术的魅力和创新。
国家大剧院的背景介绍不仅是中国文化事业发展的见证,也是中国文化艺术传承与创新的象征。
2. 正文2.1 国家大剧院的外观设计圆形的国家大剧院外观设计别具一格,被人们誉为“大瓦片”。
整座建筑呈现出如同一块巨大的玻璃般闪烁的表面,同时又有着柔和的曲线和圆润的弧线,给人一种流畅和优美的感觉。
建筑被大片透明玻璃包裹,看起来如同一个晶莹剔透的水晶球,充满现代感和未来感。
立体的外观设计中,大剧院融合了线条、曲线和圆弧等元素,展现出现代建筑的精髓。
建筑外观的设计不仅令人眼前一亮,更是将建筑与自然和谐统一,使其成为城市的地标性建筑。
建筑设计师在外观设计中巧妙地融入了东方传统建筑的元素,如圆形的造型,让整个建筑呈现出简洁而又典雅的气质。
建筑表面的玻璃材料能够反射周围景色,使其与周边环境相互融合,与天空、湖水等景观相得益彰。
国家大剧院的外观设计体现了现代城市建筑的新趋势,给人们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
这种独特的外观设计不仅展现了建筑师的高超设计技巧,更让人们对建筑的未来发展充满了期待。
2.2 国家大剧院的内部结构设计国家大剧院的内部结构设计是该建筑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内部结构设计旨在创造一个可以容纳大量观众并提供良好观赏体验的空间。
国家大剧院的内部结构设计充分考虑了观众的视线和舒适度,采用了先进的声学技术和舞台设备,以确保表演的质量和效果。
在国家大剧院的内部结构设计中,舞台和观众席的布局被精心设计,确保观众可以从任何角度都能享受到舞台上的表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剧场声学评价指标主要有:响度、早期反射声、 混响时间、声扩散度、频率响应度、允许噪声 和音质缺陷等。
响度:即音量的大小,表达它的物理指标是声压。 响度可以用数值来衡量,但响度的标准确很难 统一,可以说是因人、因音乐本身而不同的, 所以在规范中也没有规定响度标准。
• 有音乐家研究认为满意响度:舒缓音乐为77~79 分贝;奔放音乐为79~80分贝;交响乐75分贝; 室内乐70分贝
资料和规范,基本都涵盖了音乐厅、多功能厅。
剧院建筑设计要点:
▪ 功能关系和流线 ▪ 视线 ▪ 音质 ▪ 安全疏散 ▪ 大跨度结构 ▪ 造型 ▪ 图面应表达内容及设计 ▪ 参考书目
一. 功能关系和流线
▪ 功能分区:
o 演员活动区 包括舞台、演员休息、排练、 化妆等
o 观众活动区 包括门厅、观众厅、售票厅、 休息厅、宣传展示等
剧场活动
▪ 话剧演员
剧场活动
▪ 乐队
剧场活动
▪ 京剧演员
剧场活动
▪ 剧团工作人员
剧场活动
▪ 剧场服务人员
剧场活动
▪ 剧场工作人员
一.功能关系和流线
剧场功能关系图(资料集)
管
贵宾休息
理
观众活动区
一. 功能关系和流线
剧场功能关系图
消防值班
观众活动区
一. 功能关系和流线
总平面举例
一. 功能关系和流线
三. 音质设计
1、音乐建筑的声学指标: 声场分布均匀度:是指场内最大声压级与最小声
压级的差△P≤6~8dB • 声场均匀度与早期反射声密切相关,取决于室
形和反射板的组织。
频率响应度:是指各观众听到的各频率声音的强 度,是声音是否失真的指标。频率响应度与声 扩散均匀度有关。
允许噪声级:剧场观众席背景噪声的控制标准通 常是不大于25dB,与外界一般应设双墙和隔声 门。
四. 安全疏散
1、安全疏散要求:疏散口
▪ ▪《《建剧筑场设建计筑防设火计规规范范》》第还5规.3定.4条: 剧院、电影院、 礼堂o 的后观台众应厅有安不全少出于口两的个数直目接均通不向应室少外于的两出个口,。 且每o 个乐安池全和出台口仓的出平口均不疏应散少人于数两不个应。超过250人。 容纳人数超过2000人时,其超过2000人的部分, 每个安全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数不应超过400人。
四. 安全疏散
2、观众厅内的疏散通道: ▪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5.3.9条 规定:观众厅
内的疏散走道宽度≮0.6m /100人,且最小净宽 度≮1.0m,边走道不宜小于0.8m。 ▪ 横走道之间的座位排数不宜超过20排;纵走道 之间的座位数,不超过22个,排距不小于90厘 米时,可增至50个,仅一侧有走道的座位减半。 ▪ 坡道的坡度大于1:6时应设台阶。
o 一般人的垂直视角30 °(俯角、仰角各15°), 转动眼球后为60 °。
o 《剧场建筑设计规范》第5.1.6条镜框式舞台观众 视线最大俯角 :
楼座最大俯角不宜大于20 ° ; 包厢最大俯角不宜大于35 ° ; 岛式舞台剧场不宜大于30 °。
二. 视线设计
1、视线要求:看得全的偏角控制
o 《 应剧 使场 观建 众筑能设看计到规舞范台》的第全>部58.01,%.1条条:件视限线制设时计也 应看到80%的表演区。
三. 音质设计
1、音乐建筑的声学指标: 混响时间影响因素:
• 厅堂的体积,体积越大,混响时间越长。通 常按每座的体积来初步保证达到要求。规范 规定的容积指标(m3/座):歌剧4.5~7.0 ;戏曲、 话剧3.5~5.5 ;多用途(不包括电影) 3.5~5.5
• 界面的吸音或声扩散情况 • 软座椅、人体都是很好的吸声材料,会降低
三. 音质设计
1、音乐建筑的声学指标: 不同的音乐建筑,对其声学指标要求的重
点不尽相同。
三. 音质设计
2、音质评价的主观属性: 对剧场音质评价的主观属性有:清晰度、丰满度、
亲切感、平衡感、环绕感和响度等。 对音质的主观评价,通常用现场实际感受和问卷
调查来完成。
三. 音质设计
2、音质评价的主观属性: 剧场音质设计通常需要用1:10~1:30的仿真
o 管理活动区 办公、贮藏等 o 其他 贵宾用房、商业用房、设备用房、停
车用房等
一.功能关系和流线
▪ 流线组织:
o 人员流线
o 机动车流
观众流线 演员流线 贵宾流线 工作人员流线
观众车 演员车
贵宾车 道具乐器车 管理及消防车
剧场活动
▪ 导演系统
剧场活动
▪ 剧场管理
剧场活动
▪ 观众
剧场活动
▪ 歌舞剧演员
三. 音质设计
3、避免音质缺陷设计: 回声:反射声的时间差≥50ms(声程差≥ 17m)、
响度又足够的话,听来是重音即为回声。 • 对容易产生回声的部位应做吸声处理。 • 离开声源10m左右的前区的早期反射声主要来
自顶棚,顶棚高度大于13m、或矩形平面的宽 度大于26m,声扩散处理不好,易产生回声。
三. 音质设计
3、避免音质缺陷设计:
楼座下声影区:楼座挑台易对早期反射声遮挡
o 控制挑台深度 o 挑台和后墙适当倾斜
三. 音质设计
3、避免音质缺陷设计:
声聚焦:多束反射声指向同一点,产生声音汇聚、 爆鸣,即为声聚集。当设计中采用凹面体时, 易发生声聚集。
噪声源及噪声控制: o 外界环境噪声:双层墙。 o 内部观众噪声如塑料袋、迟到者、婴幼儿及 其他不文明状况:设衣帽寄存、迟到者专席、 婴幼儿室等 o 机械噪声:空间隔离、设备减噪、管道消声 等
四. 安全疏散
3、公共空间(观众厅外)的疏散通道: ▪ 《剧场建筑设计规范》第 8.2.3 规定:观众厅外
即能区分10mm景象的最远距离约为33.3m。 o 《剧场建筑设计规范》第5.1.5条:观众席对
视点的最远视距: 歌舞剧场不宜大于33m; 话剧、戏剧场不宜大于28m; 岛式舞台剧场不宜大于20m。
二. 视线设计
1、视线要求:看得舒服的视角
o 一般人的水平视角为30°~40 °,舒适转动眼球 后为60 °,舒适转动头的视野可达120 °。
三. 音质设计
观众厅顶棚纵剖面基本类型:
四. 安全疏散
1、安全疏散要求:疏散时间
四. 安全疏散
1、安全疏散要求:疏散宽度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5.3.10条 剧院、电影院、 礼堂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观众厅的疏散内门 和观众厅外的疏散外门、楼梯和走道各自总宽 度,均应按不小于表5.3.10的规定计算。
o 以天幕的中心与台口相切的连线的夹角来控 制偏座区,应大于45 °。
二. 视线设计
2、座位排列:基本尺度
o 座位的大小与硬座软座有关、与标准有关 o 排距应考虑观众走动 o 排距与座位排列方式有关 o 人体肩宽约397~415,加冬衣440~460,人
与人的适宜、经济距离40~50,即座距500~ 700。
2、座位排列 o 基本尺度 o 排列方式 o 规范要求
3、视线分析
二. 视线设计
1、视线要求:看得见的视线要求
o 观众之间无遮挡 o 台口前缘无遮挡 o 栏杆、楼座挑台无遮挡 o 其他凸出物无遮挡
二. 视线设计
设计视点:
二. 视线设计
设计视点
二. 视线设计
1、视线要求:看得清的视距
o 视距是指观众眼睛到设计视点的距离。 o 一般人看得清的视角为1’(最小明视角),
总平面举例
一. 功能关系和流线
演员及道具等
多厅组合
观众 入口
一. 功能关系和流线
多厅组合
一. 功能关系和流线
多厅组合
一. 功能关系和流线
多厅组合
一. 功能关系和流线
多厅组合
一. 功能关系和流线
多厅组合
一. 功能关系和流线
多厅组合
一. 功能关系和流线
多厅组合
一. 功能关系和流线
多厅组合
(2)表达视线设计的结果
方法:图解法、相似三角形数解法、……
(《建筑设计资料》第4集)
地面升起坡度的影响因素: (1)视点越高升起越平缓 (2) C值越大升起越大 (3)排距越小升起越大 (4)视点至第一排观众的距离越小升起越大
视线分析
二. 视线设计
二. 视线设计
二. 视线设计
三. 音质设计
模型进行试验来完成。
三. 音质设计
2、音质评价的主观属性: 东方艺术中心测试模型:
三. 音质设计
3、避免音质缺陷设计: 为保证剧场的音质,除选择适合的室形和体积,
合理布置声反射体、扩散体和吸音面等,还应 避免以下缺陷:
观众掠射吸收直达声:观众厅前区的前后排高差 不大时,声音通过前排听众的头部、肩部,直 达声会被掠射吸收,影响声音的清晰度。 o 池座前后排高差不宜小于8cm,楼座前后排 高差不宜小于10cm。 o 设存衣间,观众不应着大衣、羽绒服等听音 乐会等。
o 电影院要求有较大的放映空间;有跑片通道; 而舞台要求不大,可不设演员活动区
o 观众厅界面要求方面,歌舞剧、戏剧和音乐厅 均要求有较高的声反射和声扩散,而电影院则 要求一定的吸声,尤其是观众厅后部
实例分析:国家大剧院
国 家 大 剧 院
管风琴
管风琴
二. 视线设计
1、视线要求: o 看得见的视线要求 o 看得清的视距控制 o 看得舒服的视角要求 o 看得全的偏座控制
大空间建筑设计
(音乐厅、剧院)
国 家 大 剧 院
国家大剧院
国家大剧院
国家大剧院
剧院建筑属公共建筑,主要特点:
• 主要使用空间高大,空间组合关系为大厅式,即 以观众厅、舞台为中心,其他空间按功能分区、 使用顺序围绕在周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