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
胰腺炎的症状和治疗原则

胰腺炎的症状和治疗原则胰腺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症状和治疗原则各不相同。
了解这些信息对于患者和医生都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胰腺炎的症状及其治疗原则。
一、胰腺炎的症状1. 急性胰腺炎的主要症状急性胰腺炎常表现为剧烈而持续性的上腹或中上腹部持续性胀闷、压迫感,并向左肩胛区放射。
该区域可出现明显的压及反跳触痛。
此外,患者还可能伴有恶心、呕吐、发热等消化道及全身中毒表现。
2. 慢性胰腺炎的典型三联征慢性胰腺炎典型三联征包括:阵发性上腹部剧作样绞痛、由餐后突然发作且平卧位时较剧,乏汗提神活动即能消失;进行眼底检查可见到多数为微血管新生导致真小动脉瘤形成的视网膜出血;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或者反复发生肺栓塞。
二、胰腺炎的治疗原则1. 保持胰腺功能静息,减轻胰腺负担首先,对急性胰腺炎患者,需要完全禁食以减轻对胰酶的刺激,同时给予静滴液体营养支持。
而对于慢性胰腺炎患者,则需要适量进食低脂、低纤维的饮食,并使用酶制剂辅助消化。
2. 积极控制疼痛和恶心呕吐对于急性和慢性胰腺炎患者的疼痛控制非常重要。
一般情况下,可以采用镇痛剂进行缓解。
另外,在急性发作期间,抗恶心药物和止吐药物也可以帮助减轻不适感。
3. 预防并治疗并发症胰腺炎容易导致严重并发症如感染、脓肿、胆总管狭窄等,因此预防并治疗并发症非常重要。
通过抗生素治疗和积极的支持性护理,可以有效地控制并发症的发生。
4. 引流和手术干预在一些严重的胰腺炎情况下,可能需要进行引流和手术干预。
胰腺引流术可避免炎性渗出物积聚,减少感染机会。
而手术干预则对于出现胆源性疾患或严重胰腺坏死的患者可能是必须的选择。
5. 个体化治疗计划最后需要指出,每位患者的情况都是不同的,因此制定个体化治疗计划非常重要。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药物和治疗方案,并注意监测治疗效果。
总结起来,了解胰腺炎的症状及其治疗原则对于确诊和有效管理这一消化系统障碍至关重要。
通过保持静息、控制疼痛和恶心呕吐、预防并治疗并发症、进行引流和手术干预以及个体化治疗计划,医生可以为胰腺炎患者带来更好的健康效果和生活质量。
急性胰腺炎疾病症状、特征、并发症、诊断要点标准、护理常规及健康指导

急性胰腺炎症状、体征、并发症、诊断要点、诊疗要点、护理措施、健康指导急性胰腺炎指多种病因使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之一。
往往是在暴饮暴食或者油腻食物后出现,从而导致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炎症反应。
临床以急性腹痛、恶心、呕吐及血淀粉酶增高为特点。
病因:(1)胆石症与胆道疾病:国内胆石症、胆道感染、胆道蛔虫是急性胰腺炎发病的主要原因,占50%以上,又称胆源性胰腺炎。
(2)酗酒和暴饮暴食:大量饮酒和暴饮暴食均可致胰液分泌增加,并刺激Oddi括约肌痉挛,十二指肠乳头水肿,胰液排出受阻,使胰管内压增加,引起急性胰腺炎。
(3)胰管阻塞:常见病因是胰管结石。
病理:急性胰腺炎从病理上可分为急性水肿型和急性出血坏死型两型。
急性水肿型约占急性胰腺炎的90%。
大体上见胰腺肿大、水肿、分叶膜模糊、质脆,病变累及部分或整个胰腺,胰腺周围有少量脂肪坏死。
急性出血坏死型大体上表现为红褐色或灰褐色,并有新鲜出血区,分叶结构消失有较大范围的脂肪坏死灶,散落在胰腺及用胰腺周围组织如大网膜,称为钙皂斑。
临床表现:急性胰腺炎临床表现的轻重与其病因、病理类型和治疗是否及时等因素不有关。
轻者以胰腺水肿为主,临床多见,病情常呈自限性,预后良好,又称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AP),少数重者常继发感染、腹膜炎和休克等多种并发症,病死率高,称为重症急性胰腺炎(SAP)。
临床表现介于MAP和SAP 之间,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器官衰竭可于48小时内恢复,称为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
1.症状(1)腹痛:为本病的主要表现和首发症状,常在暴饮暴食或酗酒后突然发生。
(2)恶心、呕吐及腹胀:起病后多出现恶心、呕吐,有时颇频繁,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重者可混有胆汁,甚至血液,呕吐后无舒适感。
(3)发热:多数病人有中度以上发热,一般维持3-5天。
(4)低血压或休克:重症胰腺炎常发生。
(5)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多有轻重不等的脱水,呕吐频繁者可有代谢性碱中毒。
急性胰腺炎【33页】

病因
胆道疾病 胆石症、胆道感染→胰管流出道不畅 酒精 →促进胰液分泌、胰管内高压,
酒精代谢产生活性氧 胰管阻塞 结石、蛔虫、狭窄、肿瘤→胰管内高压 十二指肠疾病 球后溃疡、十二指肠憩室炎→波及乳头 手术与创伤 损伤 ERCP致乳头水肿、注射造影剂 代谢障碍 高血脂 髙钙血症 药物 利尿剂 硫唑嘌呤 糖皮质激素 磺胺类 感染及全身炎症 病毒、细菌 寄生虫 其他 自身免疫、胰腺血管栓塞、胰腺分裂,少数原因不明
APACHE疾病严重性评分方法
1.体温 2.平均动脉压 3.心率 4.呼吸次数 5.动脉血氧分压 6.动脉血pH 7.血钠 8.血钾 9.血肌酐
鉴别诊断
消化性溃疡穿孔 胆石症和急性胆囊炎 急性肠梗阻 心肌梗死 主动脉夹层 肾绞痛 阑尾炎
治疗
治疗的目标
去除病因 控制炎症
一、轻症胰腺炎治疗措施
棕黑色伴有新鲜出血,坏死周围有炎症细胞浸润,有静脉炎和血栓。可有胰腺脓肿、 假性囊肿。 重症急性胰腺炎 炎症波及全身,有其它脏器如小肠、肺、肝、肾的炎症病理改变。常有胸、腹水
临床表现
轻症急性胰腺炎(MAP)
急性腹痛,较剧烈;为钝痛、刀割样,中腹 、左上腹甚至全腹,可向
症
背部放射。可有恶心、呕吐,轻度发热,体征:中上腹压痛,肠鸣音 减少。
数演变为慢性胰腺炎 影响预后的因素:年龄大、低血压、低白蛋白、低氧血症、
低血钙及各种并发症 预防:积极治疗胆道疾病、戒酒及避免暴饮暴食
复习思考题
1.急性胰腺炎的常见病因有哪些? 2.胰腺炎病人有哪些表现时应按重症胰腺炎处置? 3.如何评价血淀粉酶及脂肪酶在诊断急性胰腺炎中的价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2)上腹压痛: 反跳痛
39
3)上腹肿块:压痛性 胰腺肿大 粘连性
囊肿性
4)手足搐搦
少数起病急:症状→休克,似心源性/失血性
猝死 暴发性胰腺炎
40
五、预后
水肿型:3~5天好转 →1W左右症状完全消失 出血坏死型: 2~3W恢复,易成慢性 少数起病急:症状→休克,似心源性/失血性
猝死 暴发性胰腺炎
35
四、临床表现:
发病率:占尸检1%,占住院27% 年龄:20-60 男30-50 女较男轻 性别:男:女 < 1 相近或女多 1、症状: 1)腹痛 轻重不一 性质:钝 、剧、绞、刀割 持续性或阵发性加重 餐后1~2小时或脂肪餐后逐渐加重 部位:剑下,左右季肋,向腰背部扩散 特殊体位:仰卧加重;屈曲位稍缓。
急性坏死型:局限或弥漫实质坏死
胰表面、大网膜、后腹膜、肠系膜 →黄白色坏死灶 重症在坏死灶加出血 胰黑褐色、粥状、崩毁坏死
32
胰腺黑褐色崩毁坏死
33
重症在坏死灶加出血
34
继发感染时: 化脓 脓肿 镜下:腺泡细胞凝固坏死,消失 实质出血,小叶间水肿,淋巴管炎, 血管炎,血栓 炎细胞浸润 临床:危重 并发症多 常导致死亡
45
X线:肠麻痹时 → 液面
EKG: 胰腺T波:低平或倒
ST:↓与休克,电解质紊乱有关, 病好立好。
46
影像学在诊断及分级中的作用
增强CT是目前诊断AP最佳影像检查 -A级:正常,计0分; -B级:胰腺肿大,少量胰周积液,计1分; -C级:除B级变化外,胰腺周围软组织轻度改 变,计2分; -D级:除C级变化外,胰腺周围软组织明显改 变,胰周积液不超过一个部位,计3分; -E级:胰周多部位积液或积脓,计4分。
胰腺炎的临床病理讨论

胰腺炎的临床病理讨论引言胰腺炎是胰腺的一种常见疾病,其特点是胰腺组织的炎症反应。
胰腺炎分为急性胰腺炎和慢性胰腺炎两种类型。
急性胰腺炎多由胆道结石、饮酒过度等原因引起,而慢性胰腺炎则通常与长期的酒精滥用或胰腺结石有关。
胰腺炎临床上表现为腹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病例还可能出现胰腺坏死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等并发症。
本文将讨论胰腺炎的临床病理特点。
胰腺炎的病理特点急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主要特点是胰腺的急性炎症反应。
病理变化主要包括:1.胰腺组织坏死:急性胰腺炎时,由于胰腺的自消化作用被激活,胰腺组织会遭受到坏死。
胰腺组织坏死程度和范围的大小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
2.炎性细胞浸润:急性胰腺炎可引起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等。
3.溶酶体增生:在急性胰腺炎中,由于炎症刺激,溶酶体数量会显著增加,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也会释放出来,加剧炎症反应。
慢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的特点是胰腺组织的慢性炎症反应和纤维化改变。
其病理变化主要包括:1.纤维化改变:慢性胰腺炎时,受长期的炎症刺激,胰腺组织会出现纤维化改变,主要表现为胰腺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和胰腺小导管扩张。
2.胰腺实质萎缩:慢性胰腺炎时,胰腺实质逐渐萎缩,由于胰腺功能的丧失,会导致消化酶的分泌减少,从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
3.变性和坏死:慢性胰腺炎可引起胰腺组织的局部变性和坏死,并可形成囊肿。
胰腺炎的临床表现胰腺炎的临床表现多样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腹痛:胰腺炎的典型症状是腹痛,疼痛可持续数天,并且可以向背部放射。
2.恶心呕吐:胰腺炎患者常伴有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
3.发热:胰腺炎时,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症状。
4.黄疸:胰腺炎时,由于胆道受损,可能会导致黄疸的出现。
5.其他症状:胰腺炎还可能伴有腹部肿块、腹泻、便秘等症状。
胰腺炎的治疗胰腺炎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症治疗:胰腺炎时,需要对症治疗,包括缓解腹痛、控制恶心呕吐等症状。
急性胰腺炎名词解释

急性胰腺炎名词解释急性胰腺炎是指胰腺急性炎症。
胰腺是人体内一种位于胃后方的消化腺,主要负责产生和释放消化酶,以促进食物消化和吸收。
急性胰腺炎是由于胰腺组织的损伤导致的炎症反应及其引起的临床综合症。
胰腺炎通常分为急性胰腺炎和慢性胰腺炎两种类型,其中急性胰腺炎是由于突发性的胰腺损伤导致的,病情发展迅速,临床表现明显。
以下是一些与急性胰腺炎相关的名词解释:1. 胰腺:位于腹腔内,负责产生和分泌各种消化酶,帮助身体消化食物。
2. 炎症:身体对于组织损伤或刺激的反应,通常包括红肿、疼痛和局部功能障碍等。
3. 胰腺炎:胰腺组织的炎症反应,常见临床症状包括剧烈腹痛、恶心、呕吐、发热等。
4. 消化酶:胰腺分泌的一类蛋白质,主要负责分解食物中的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以帮助身体吸收和利用营养物质。
5. 胰腺钵状复合物:胰腺分泌消化酶的一种结构形式,由消化酶和其它蛋白质组成,保护消化酶免受胰腺本身的消化。
6. 胆道结石:存在于胆囊或胆管中的固体物质,可能阻塞胆管并导致胰腺炎的发生。
7. 胰腺酶:胰腺分泌的一种消化酶,可以分解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
8. 急性坏疽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的一种严重形式,常伴有组织坏死,病情危重,需要紧急治疗。
9. 名义性弥漫脂肪变性:胰腺炎的一种特殊类型,形态学上呈现为胰腺组织严重的脂肪沉积和变性。
10. 胰炎三联症:急性胰腺炎的典型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剧烈上腹痛、恶心和呕吐。
11. 胰管:位于胰腺内的一系列管道,负责将胰液输送到小肠中以帮助消化。
急性胰腺炎是一种严重的胰腺疾病,病情的严重程度取决于胰腺炎的程度和是否合并其它并发症。
及时诊断和治疗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因此,认识和理解与急性胰腺炎相关的名词定义是至关重要的。
急性胰腺炎的常见临床症状

急性胰腺炎的常见临床症状急性胰腺炎临床上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和重症急性胰腺炎两种类型,其临床表现和病情轻重与病因、病理类型和诊治是否及时有关。
1.症状(1)腹痛:为主要表现和首发症状,突然起病,程度轻重不一,可为刀割样痛、钝痛、钻痛或绞痛,呈持续性,可有阵发性加剧,不能为胃肠解痉药缓解,进食可加重。
疼痛部位多位于中上腹,可向腰背部呈带状放射,取弯腰抱膝位可缓解疼痛。
轻症腹痛3~5天即缓解。
重症病情发展较快,腹部剧痛持续较长,因为渗液扩散,可引起全腹痛。
少数年老体弱患者可无腹痛或轻微腹痛。
腹痛发生的主要机制是:①炎性渗出液和胰液外溢牵刺激腹膜和腹膜后组织;②胰腺的急性水肿,炎症刺激和牵拉包膜上的神经末梢;③胰管阻塞或伴胆囊炎、胆石症引起疼痛;④胰腺炎症累及肠道,导致肠胀气和肠麻痹。
(2)恶心、呕吐和腹胀:多在起病后出现,有时很频繁,呕出食物和胆汁,吐后腹痛不减轻。
同时有腹胀,甚至出现麻痹性肠梗阻。
(3)低血压或休克:常在重症胰腺炎时发生。
患者可出现皮肤苍白、烦躁不安、湿冷等;有极少数可突然发生休克,甚至发生猝死。
主要因为有效血容量不足,缓激肽类物质导致周围血管扩张,并发消化道出斑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4)发热:患者多数有中度以上发热,持续3~5天。
发热持续一周以上不退或逐日升高、伴有白细胞计数升高者应怀疑有继发感染,如胰腺脓肿等。
(5)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及代谢紊乱:常有轻重不等的低血钾,脱水,呕吐频繁可有代谢性碱中毒。
重症者多有低钙血症((2mmol/L),明显脱水与代谢性酸中毒,部分伴有血糖增高,偶可发生高渗昏迷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2.体征(1)轻症急性胰腺炎:腹部体征较轻,常与主诉腹痛程度不十分相符,可有腹胀和肠鸣音减少,无腹肌紧张和反跳痛。
(2)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上腹或全腹明显压痛,并出现腹肌紧张,反跳痛。
肠鸣音减弱或消失,并可出现移动性浊音,并发脓肿时可触及有明显压痛的腹块。
伴有麻痹性肠梗阻可有明显腹胀,腹水常呈血性,淀粉酶明显升高。
急性胰腺炎

▪思他宁 Stilamin
▪ 有效成份:生长抑素十四肽 ▪ 剂型: 冻干粉针剂 ▪ 规格: 3mg/安瓿; 750μg/安瓿;
250μg/安瓿 ▪ 用药途径:静脉滴注或静推
治疗急性胰腺炎时用法用量
▪ 在一般常规治疗(禁食、胃肠减压等)基础上, 加用思他宁6mg溶于5%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 500—1000ml中,以250 μg/h静脉滴注,疗程 7-14天。
mmol/L,血糖>11.2mmol/L(无糖尿病史).
主要点 ▪ 病史:剧烈而持续性上腹痛、恶心、呕吐 ▪ 体征: ▪ 辅助检查:血清淀粉酶超过正常值3倍
▪ 排除其他急腹症
鉴别诊断
▪ 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 ▪ 胆石症及急性胆囊炎 ▪ 急性肠梗阻 ▪ 心肌梗死
治疗
▪ 内科 ▪ 内镜(EST) ▪ 外科 ▪ 中药
液排出受阻,引起~ 节日餐桌“杀手
四、手术与创伤 : 腹腔手术,特别是胰胆手术,腹
部钝挫伤,ERCP检查可引起~ 注射性胰腺炎
五、内分泌与代谢障碍: 任何引起高钙血症的 原因均可产生胰管钙化,结石,增加胰液分 泌和促进胰蛋白酶原激活。如甲旁亢。
六、感染: 如病毒性肝炎可伴有胰腺炎。 七、药物: 利尿药可使胰液分泌及粘稠度增加。
临床经过
水肿型:一般1周左右症状可消失,病愈 后,胰腺结构和功能恢复正常。
出血坏死型:常需2-3周症状始消退,部分 患者病情迅速恶化而死亡。
极少数病例:起病急骤,突然进入休克而猝 死。
并发症
▪ 局部并发症 胰腺脓肿 发病2~3周后 假性囊肿 发病3~4周后
▪ 全身并发症 不同பைடு நூலகம்度多器官功能衰竭(MOF) 败血症、真菌感染 慢性胰腺炎 高血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
三、临床表现
因病理变化不同临床表现差异大,较为复杂。
(一)症状
1.腹痛最主要的症状(约95%的病人)多为突发性上腹或左上腹持续性剧痛或刀割样疼痛,上腹腰部呈束带感,常在饱餐或饮酒后发生,伴有阵发加剧,可因进食而增强,可波及脐周或全腹。
常向左肩或两侧腰背部放射。
腹痛范围多在胸6~腰1,有时单用吗啡无效,若合并胆管结石或胆道蛔虫,则有右上腹痛,胆绞痛。
2.恶心呕吐2/3的病人有此症状,发作频繁,早期为反射性,内容为食物、胆汁。
晚期是由于麻痹性肠梗阻引起,呕吐物为粪样。
如呕吐蛔虫者,多为并发胆道蛔虫病的胰腺炎。
3.腹胀在重型者中由于腹腔内渗出液的刺激和腹膜后出血引起,麻痹性肠梗阻致肠道积气积液引起腹胀。
4.黄疸约20%的患者于病后1~2天出现不同程度的黄疸。
其原因可能为胆管结石并存,引起胆管阻塞,或肿大的胰头压迫胆总管下端或肝功受损出现黄疸,黄疸越重,提示病情越重,予后不良。
5.发热多为中度热:38°~39℃之间,一般3~5天后逐渐下降。
但重型者则可持续多日不降,提示胰腺感染或脓肿形成,并出现中毒症状,严重者可体温不升。
合并胆管炎时可有寒战、高热。
6.手足抽搐为血钙降低所致。
系进入腹腔的脂肪酶作用,使大网膜、腹膜上的脂肪组织被消化,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后者与钙结合为不溶性的脂肪酸钙,因而血清钙下降,如血清钙<1.98mmol/L(8mg%),则提示病情严重,预后差。
7.休克多见于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由于腹腔、腹膜后大量渗液出血,肠麻痹肠腔内积液,呕吐致体液丧失引起低血容量性休克。
另外吸收大量蛋白质分解产物,导致中毒性休克的发生。
主要表现烦燥、冷汗、口渴,四肢厥冷,脉细,呼吸浅快、血压下降,尿少。
严重者出现紫绀、呼吸困难,谵妄、昏迷、脉快、血压测不到,无尿、BUN>100mg%、肾功衰竭等。
8.可有有关并发症(如心衰、肺衰、肾衰)的表现。
(二)体征:
1.腹部压痛及腹肌紧张其范围在上腹或左上腹部,由于胰腺位于腹膜后,故一般较轻,轻型者仅有压痛,不一定肌紧张,部分病例左肋脊角处有深压痛。
当重型者腹内渗出液多时,则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明显、范围亦较广泛,但不及溃疡穿孔那样呈"板状腹"。
2.腹胀重型者因腹膜后出血刺激内脏神经引起麻痹性肠梗阻,使腹胀明显,肠鸣音消失,呈现"安静腹",渗出液多时可有移动性浊音,腹腔穿刺可抽出血性液体,其淀粉酶含量甚高,对诊断很有意义。
3.腹部包块部分重型者,由于炎症包裹粘连,渗出物积聚在小网膜囊,或脓肿形成、或发生假性胰腺囊肿,在上腹可扪及界限不清的压痛性包块。
4.皮肤瘀斑部分病人脐周皮肤出现兰紫色瘀斑(Cullen征)或两侧腰出现棕黄色瘀斑(Grey Turner征),此类瘀斑在日光下方能见到,故易被忽视。
其发生乃胰酶穿过腹膜、肌层进入皮下引起脂肪坏死所致,是一晚期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