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中基本营养成分测定标准(精)
做饲料配方需要参考的营养指标

做饲料配方需要参考的营养指标
做饲料配方时,需要参考以下营养指标:
1. 蛋白质含量:蛋白质是动物生长和发育所必需的重要营养物质。
不同动物的蛋白质需求不同,因此在配方中需要根据动物的种类和生长阶段来确定合适的蛋白质含量。
2. 能量含量:能量是动物维持正常生理活动所需的能量来源。
饲料中的能量通常以千卡或千焦单位来衡量。
根据动物的种类和生长阶段,需要考虑提供足够的能量来满足其正常生长和维持身体功能的需求。
3. 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维生素和矿物质对动物的生长和健康非常重要。
不同动物对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需求也不同,因此在配方中需要确保提供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来满足动物的营养需求。
4. 粗纤维含量:粗纤维是指饲料中的植物纤维部分,如纤维素和半纤维素。
粗纤维含量对于不同动物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能力有所影响。
在配方中需要考虑动物对粗纤维的需求,并确保提供适当的含量。
5. 氨基酸含量: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不同动物对不同氨基酸的需求也不同,因此在配方中需要考虑提供足够的必需氨基酸,
以满足动物的蛋白质合成需求。
以上是做饲料配方时需要参考的一些主要营养指标。
在实际配方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原料的可获得性、成本和动物的特殊需求等。
饲料检测标准

饲料检测标准
饲料是畜禽养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质量直接关系到
畜禽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
为了保障饲料的质量安全,各国都制
定了相应的饲料检测标准,以确保饲料中不含有有害物质,保障畜
禽的健康和生产效益。
首先,饲料检测标准主要包括对饲料中营养成分、重金属、农
药残留等方面的检测。
营养成分是饲料中最主要的成分之一,包括
蛋白质、脂肪、纤维素、灰分等,这些营养成分的含量直接关系到
饲料的营养价值。
因此,饲料中营养成分的检测是饲料检测标准中
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其次,重金属和农药残留是饲料中常见的污染物质,其对畜禽
的健康和生产效益都会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各国的饲料检测标准
中都对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的含量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和检测要求,以
保障饲料的安全性。
除了上述内容外,饲料检测标准还包括对饲料中添加剂的检测。
饲料中的添加剂包括抗生素、激素、酶制剂等,这些添加剂的使用
和含量都需要符合相应的标准,以保障畜禽的健康和生产效益。
在实际的饲料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严格遵守饲料检测标准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通过严格的检测,确保饲料的质量安全,才能保障畜禽的健康和生产效益。
因此,饲料生产企业和畜禽养殖户都应该加强对饲料质量的监控和检测,确保饲料符合相关的标准要求。
总的来说,饲料检测标准是保障饲料质量安全的重要手段,其对饲料中营养成分、重金属、农药残留等方面进行了严格的检测和限制要求。
只有严格遵守这些标准,才能确保饲料的质量安全,保障畜禽的健康和生产效益。
希望各相关单位和个人都能重视饲料检测标准,共同努力,为畜禽养殖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饲料检测化验

饲料检测化验
饲料检测化验
检测项目:
矿物复混肥料(10个参数):砷、镉、铅、钼、硼、锰、锌、氮、磷、钾
矿物混合饲料(14个参数):总磷、钙、总砷、铅、镉、钴、铬、氟、汞、硒、碘、水溶性氯化物、氰化物、亚硝酸盐
部分检测标准:
GB/T6437-1992饲料中总磷量的测定方法
GB/T6436-1992饲料中钙的测定方法
GB/T13079-1991饲料中砷的测定方法
GB/T13080-1991饲料中铅的测定方法
GB/T13082-199l饲料中镉的测定方法
GB/T13884-1992饲料中钴的测定方法
GB/T13088-1991饲料中铬的测定方法
GB/T l3083-1991饲料中氟的测定方法
GB/T l3081-1991饲料中汞的测定方法
GB/T13883-1992饲料中硒的测定方法
GB/T l3882-1992饲料中碘的测定方法
GB/T6439-1992饲料中水溶性氯化物的测定方法
GB/T l3084-1991饲料中氰化物的测定方法
GB/Tl3085-1991饲料中亚硝酸盐的测定方法。
饲料用原料营养指标

13
饲料用米糠粕 三级
13
饲料用菜籽饼 一级
12
饲料用菜籽饼 二级
12
饲料用菜籽饼 三级
12
饲料用向日葵仁 粕一级
12
饲料用向日葵仁 粕二级
12
饲料用向日葵仁 粕三级
12
饲料用向日葵仁 饼一级
12
饲料用向日葵仁 饼二级
12
饲料用向日葵仁 饼三级
12
饲料用大豆粕 一级
13
饲料用大豆粕
油料
二级
13
及油
料饼
32
10 12 —— ——
32
6 8 —— ——
30
7 9 —— ——
28
8 10 —— ——
35
8 9 —— ——
32
8 10 —— ——
29
8 11 —— ——
指
Met% ≥
—— —— —— —— —— —— —— —— —— —— —— ——
标
胃蛋白酶 消化率%≥
油脂 酸价%
≤
尿素 ≤
组胺 (mg/kg)
粕类
饲料用原料营养指标
检 验 指标
Pr% ≥
Fat% ≤
Ash% ≤
fiber % ≤
盐分 Nacl%
≤
lys% ≥
Met% ≥
胃蛋白酶 消化率%≥
油脂 酸价%
≤
尿素 ≤
组胺 (mg/kg)
≤
14 —— 10 10 —— —— ——
—— —— —— ——
13 —— 12 12 —— —— ——
—— —— —— ——
—— ——
—— —— ——
硫甘≤45µmol/g —— —— —— ITC+OZT(mg/kg) ≤4000mg/kg
反刍动物饲料营养价值评价(精)

体内法的优缺点
体内法是直接评定反刍动物瘤胃发酵及饲料营养价值的方法, 且测定的结果最接近正常的生理状态,具有可靠性和真实性。 体内法测定动物对饲料的采食量、消化率和利用率。并以此 评估饲料的营养价值。其优点是能测出饲料在体内的实际降 解率。而且除能测定蛋白质降解率外。还可以测定碳水化合 物在瘤胃的降解、瘤胃微生物蛋白的合成、瘤胃微生物利用 能量和降解氮的效率,这是其他方法所不及的。 此方法准确性好,是其它方法的标准,其他评定方法都需用 体内法进行校正,但是体内法方法复杂,费时费力,需要一 定数量的动物和大量的饲料样品,不便于大规模进行。且由 于试验动物个体间差异较大,试验结果可重复性较差。不利 于测定方法的标准化。而且体内法测定消化率的影响因素很 多:标记物不同测定的结果也不同;日粮的频繁更换对动物 来说也是一种应激,此种情况下便不能反映家畜的正常生理 状况;内源氮的难于准确估计也是引起误差的重要原因;食 糜或粪样的代表性及化学成分不同引起的误差也在所难免。
反刍动物养分需要量动物营养 学研究方法及实验技术
饲料的营养价值评定包括 两 方面内容:一方面要评定饲料中 营养成分含量 。另一方面要评 定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可利用性。
一、评定反刍动物饲料营养成 分含量的方法
概略养分分析法 湿分析法 范氏纤维分析法
CNCPs法
近红外光谱分析(NIRS)
1、概略养分分析法
3、CNCPS法
CNCPS法即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体系 (Comell net carbohydrate and protein sys.tern)。 该体系把饲料的化学分析与植物的细胞成分及反 刍动物的消化利用结合起来,测定指标多,反映 了动物对饲料利用的情况,使分析结果更有参考 价值;操作简单,不需要瘘管动物,易于标准化, 便于应用计算机为反刍动物编制饲料配方,可以 精确估测动物、饲料、环境条件变化情况下动物 对营养物质的需要量及利用。对于生产更有指导 价值。
饲料营养成分的测定

饲料营养成分的测定1、饲料中水分的测定饲料中的水分存在形式有两种,一是游离水(又叫初水),二是吸附水。
因此水分的测定一般包括初水和吸附水的测定,总水的计算。
有些饲料如子实、糠麸类饲料和秸杆、干草等都处于风干状态,因此只测吸附水(也就是总水),不测初水和计算总水分的含量。
1.1 初水分的测定1.1.1 仪器设备工业天秤,电热式恒温烘箱,剪刀,粉碎机,样本瓶,药匙,培养皿,筛子。
1.1.2 测定原理含水分高的新鲜饲料在60-65℃烘箱中烘干至恒重,逸失的重量即为初水。
1.1.3 测定步骤取平均样品200-300g,置于已知重量的培养皿中,先在80℃条件下,烘15min,然后放在60-65℃的烘箱中,进行干燥,干燥到样品容易磨碎(5-6h)。
将烘干的样品放在室内自然的条件下冷却4-6h(不少于2h),便成为风干状态。
称重:重复上述操作,直到两次称重之差不超过0.5g为止。
初水分=烘干前后重量之差/鲜样品重*100%1.2 吸附水分测定(干物质测定)1.2.1 测定原理在105℃±2烘箱内,在大气压下烘干,直至恒重,逸失的重量为试样吸附水分。
在该温度下干燥,不仅饲料中的吸附水被蒸发,同时一部分胶体水分也被蒸发,另外还有少量挥发油挥发。
1.2.2 仪器设备称量瓶,烘箱,药匙,干燥器(用氯化钙或变色硅胶作干燥剂),分析天平,坩埚钳,小毛刷。
1.2.3 测定步骤洁净的称量瓶,在105℃烘箱中烘1h,取出,在干燥器中冷却30min ,称重,准确至0.0002g。
重复以上动作,直至两次重量之差小于0.0005g为恒重。
在已知重量的称量瓶中称取两份平行试样,每份2-5g(含水重0.1g以上,样厚4mm以下),准确至0.0002g,称量瓶不盖盖,在105℃烘箱中烘3h(温度到达105℃开始计时),取出,盖好称量瓶盖,在干燥器中冷却30min,称重,再同样烘干1h,冷却,称重,直到两次重量差小于0.0002g。
营养成分营养价值评定饲料安全饲料卫生

饲料营养价值的评定方法:化学分析,消化试验,代谢试验,饲养试验,比较屠宰实验。
饲料养分的表示:⏹百分数(%) 主要用以表示概略养分、常量元素、氨基酸的含量。
⏹毫克/千克(mg/kg) 通常用以表示微量元素、水溶性维生素等养分(有时还用µg/kg)。
⏹国际单位(international unit,IU) 常用以表示脂溶性维生素等在饲料中的含量。
样品状态(根据饲料的含水量不同,其养分含量的表示基础不同):3种存在状态:⏹新鲜基础:有时称为湿重或鲜重,原样基础的水分变化很大,不便于进行饲料间的比较。
⏹风干基础指空气中自然存放基础或自然干燥状态,亦称风干状态。
该状态下饲料水分含量在13%左右。
⏹绝干基础:指完全无水的状态或100%干物质状态。
用于比较样品成分含量。
概略养分分析法:Weende分析法Henneberg与Stohmann二人创建了该分析方法。
测定水分、粗灰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与无氮浸出物。
概略养分:水分、粗蛋白质、粗纤维、粗脂肪、无N浸出物和粗灰分,将这些养分叫概略养分。
由于各类组分并非化学上某种确定的化合物,因此叫“粗养分”。
是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基础。
Van Soest粗纤维分析方案纯养分分析法NSP :非淀粉多糖,是植物的结构多糖,除了淀粉之外的,所有碳水化合物的总称,是植物细胞壁的重要成分。
(不包括木质素)SNSP :可溶性非淀粉多糖(如阿拉伯木聚糖,β-葡聚糖等,粘性增加);INSP :不溶性非淀粉多糖ANF :饲料抗营养因子,有些饲料存在某些能破坏营养成分或以不同机制阻碍动物对营养成分的消化、吸收和利用并对动物的健康状况产生副作用的物质。
消化实验:动物食入的某饲料养分减去粪中排出的该养分,即称可消化养分。
消化率就是指饲料某养分的可消化养分占饲料中该养分总量的百分率消化率分表观消化率和真消化率,同一饲料养分的表观消化率总是低于其真实消化率。
(存在内源性产物,即粪代谢性产物)用真消化率表示饲料养分的消化程度(评定饲料)比用表观消化率更真实、可靠。
饲料成品国家标准

配合饲料主要营养成分含量
饲料名称
水分 粗蛋 粗灰 粗脂 粗纤 ≤ 白≥ 分≤ 肪≥ 维≤
斑节 对虾 配合 饲料
幼虾料 中 虾料 成虾料
##### 38.0 15.0 4.50 5.00 ##### 37.0 15.0 4.50 5.00 ##### 35.0 15.0 4.50 5.00
稚鱼饲料 ##### 44.0 16.0 6.00 5.00
12.0 6.0 —— ##### 0.6~1.2 #### 0.30~0.80 南方 12.5
13.5 6.0 —— 8.00 0.6~1.2 #### 0.30~0.90
消化能≥MJ/kg(Mcal):12.13(2.96) 消化能≥MJ/kg(Mcal):12.13(2.90) 消化能≥MJ/kg(Mcal):11.72(2.80) 消化能≥MJ/kg(Mcal):12.13(2.90)
0.6~1.2 #### 0.30~0.80 0.66
0.6~1.4 #### 0.30~0.80 0.45
2.0~3.0 #### 0.30~0.80 0.60
3.0~4.2 #### 0.30~0.80 0.65
3.0~4.4 #### 0.30~0.80 0.60
0.8~1.2 #### 0.30~0.80 1.00
—— 10.00 7.00 1.00
—— 10.00 7.00 1.00
备注
配合饲料主要营养成分含量
饲料名称
水分 粗蛋 粗灰 粗脂 粗纤 ≤ 白≥ 分≤ 肪≥ 维≤
稚鱼饲料 ##### 42.0 16.0 6.00 5.00
美国 红鱼
幼鱼饲料 中鱼饲料
##### 40.0 16.0 6.00 5.00 ##### 38.0 16.0 6.00 5.0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际上, 100多年来世界各国一直沿用的是由德国科学家 Hennberg 和 Stohman 所创立的 Weende 饲料分析体系。
该分析体系是把饲料分成 6种组分来分析测定:①水分 (干物质 ; ②粗灰分 (矿物质 ;②粗蛋白 (N x 6. 25 ; ④粗脂肪 (乙醚浸出物⑤粗纤维;⑧无氮浸出物 (NFE,计算值。
这种饲料分析体系显然是饲料的概略分析(Feed Proximate Analysis , 但也是最基本的饲料成分分析。
按照 GB10648-1999 饲料标签的规定:蛋白质饲料、配合饲料、浓缩饲料和复合顶混料等饲料都要把水分、粗蛋白、粗纤维和粗灰分做为保证值项目进行标注。
饲料组成成分的分析对饲料组成成分的分析是研究营养物质的利用,评价饲料营养价值最基础的工作。
饲料中最重要的营养物质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类、矿物质和维生素。
概略养分分析法把饲料组成成分分为水分、粗灰分、粗蛋白质(CP 、粗脂肪或乙醚浸出物(EE 、粗纤维(CF 和无氮浸出物(NEF 。
(一水分饲料中的水分有两种存在形式,游离水和结合水。
饲料分析中经常测定总水分,采用干燥失重的方法。
对于不同饲料, 干燥的方法应考虑其理化性质而有所区别。
尽管饲料中的水分营养价值不大, 但是测定饲料中的水分可得出饲料干物质的含量, 这与饲料的能量含量密切相关,因此水分的测定意义重大。
本方法依据 GB6435— 86 饲料中水分的测定, 它适用于配合饲料和单一饲料水分含量的测定,但不适用于做饲料的奶制品、动植物油中的水分测定。
1. 方法原理试样在 (105±2 ℃烘箱内和常压条件下烘干至恒重的质量为水分。
2. 仪器设备(1植物样品粉碎机或研钵;(2试验筛:孔径 0.42mm (40目(3分析天平:分度值 0. 0001g ;(4称量皿:玻璃或铝质,直径 40mm 、高 25mm(5电热式恒温烘箱:控制±2℃;(6干燥器:变色硅胶干燥剂3.样品的制备(1选取有代表性的原始样品不少于 1000g 。
按四分法缩分到 250g , 风干或以60℃烘干, 用植物样品粉碎机碾细,过 0.42mm 试验筛 (注意一定要将样品全部过筛,并混合均匀。
封入样品袋,放在阴凉处保存,以备测定。
(2如果饲料样品是含多汁的鲜样,如青贮、牧草等,无法直接粉碎,应进行预干燥处理:称取 200-300g(准确至 0.01g 鲜样,在 105℃烘箱中烘杀 15min ,立即把温度降至65℃, 烘 6-8h ,取出,在空气中冷却 4h ,称量。
失重即初水分 w 0(H 20 。
将得到的烘干样,粉碎, 过筛,装袋,以备测定。
4测定步骤(1将称量皿洗净, 在 (105±2 ℃烘箱内烘干 1— 2h , 取出在干燥器内冷却 30min , 用分析天平称量。
再放入烘箱烘干 30min ,冷却,称量,直至两次称量之差小于 0. 0005g 为恒重。
(2用分析天平称取 2-5g 样品, 均匀平摊在已恒重的称量皿中, 厚度小于 0.5cm 。
不盖称量皿盖,在 (105±2 ℃恒温烘箱内烘干 2— 4h 。
取出,盖上称量皿盖,放在干燥器内冷却 30min ,称量,同样再烘 1h ,冷却、称量。
直至两次称量之差小于 0. 002g 为恒重。
5.结果计算(1饲料中水分含量按公式 (3— 1 计算式中:W(H2O —饲料中水分的质量分数,%;m 1— 105℃烘干前试样和称量皿总质量,m 2一 105℃烘干后试样和称量皿总质量,m 0— 105℃烘干的称量皿质量, g 。
(2每个试样应取两个平行样测定,以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
两个平行样的相对误差应小于 0.2%。
(二粗灰分粗灰分是饲料中有机物被全部氧化除去后剩余的残渣,主要为矿物质氧化物和盐类等无机物质。
粗灰分的测定方法为高温灼烧法,即将饲料样品放入别550℃±5℃的高温电炉中灼烧, 至灰白色, 称残渣的重量。
测定饲料中的粗灰分含量, 对评定饲料矿物质营养价值意义不大。
(三粗蛋白质饲料中的一切合氮物质的总称为粗蛋白质,用饲料中的含氮量乘以 6.25进行计算。
粗蛋白质包括真蛋白质 (TP和非蛋白质性含氮化合物。
饲料总氮中的非蛋白氮 (NPN部分对水产动物几乎无用, 评定饲料蛋白质营养价值有时需要对饲料中真蛋白质进行分析, 如虾粉中含有大量的几丁质氮。
本方法依据 GB /T6432— 94饲料中粗蛋白测定方法,适用于配合饲料、浓缩饲料和单一饲料中粗蛋白的测定。
1原理凯氏法测定试样蛋白质含量,是在催化剂作用下用浓硫酸将含氮化合物转化为硫酸铵, 将生成的硫酸铵在强碱性条件下馏出氨, 经硼酸溶液吸收, 再用标准酸溶液滴定, 将测得的氮含量乘以换算系数 6. 25,即粗蛋白的含量。
2仪器设备(1植物样品粉碎机或研钵。
(2试验筛:孔径 0, 42mm(40 目。
(3分析天平:分度值 0. 0001g(4专用消煮炉或可调电炉。
(5酸式滴定管:10mL 或 25mL 。
(6专用消化管或 250mL 凯氏瓶。
(7凯氏蒸馏装置:常量直接蒸馏式或半微量水蒸汽蒸馏也可采用专用定氮仪。
(8三角烧瓶:150mL 或 250mL 。
3试剂(1硫酸(AR, ρ=1.84。
(2混合催化剂:0.4硫酸铜 (CuSO4·5H 2O , AR 和 6g 硫酸钾 (K2SO 4, AR ,磨细混均。
(340%氢氧化钠溶液:称取 40g 氢氧化钠 (NaOH,CP溶于 1mL 蒸馏水中。
(42%硼酸溶液:称取 20g 硼酸 (H3BO3, AR1000mL 蒸馏水中。
(5混合指示剂:将 0.1%甲基红乙醇溶液与 0.5%溴甲酚绿乙醇溶液, 按 1:1等体积混合。
(60.1000mol/L盐酸 (HCl标准溶液:取 8. 3mL 盐酸 (AR注入 1000ml 蒸馏水。
用无水碳酸钠 (280℃烘干法标定准确浓度。
称取 0. 2000g ,溶于 50mL 水,加混合指示剂,用 0.1mol/L盐酸滴定至暗红色。
同时滴定空白,加以校正。
(7蔗糖 (AR(8硫酸铵 (AR4操作步骤(1选取有代表性的样品用四分法缩分至 200g ,风干或以 65℃烘干后粉碎,过0.42mm 试验筛,封入样品袋,在阴凉处保存,以备分析。
(2用分析天平准确称取 0.3— 1.0g 制好的试样,放入专用消化管或凯氏瓶中,加入混合催化剂 2.0g 和 12mL 硫酸,盖好专用消化管盖或凯氏瓶口盖一漏斗,置于专用消煮炉或可调电炉上消煮, 开始用小火加热消煮, 待泡沫消失后再加大火力保持微沸状态, 直至溶液透明呈蓝绿色并继续消煮 2h.(3将消化的试样放冷,加入 50-60mL 蒸馏水,摇匀,冷却。
将蒸馏装置冷凝管末端浸入内装 25mL 2%硼酸溶液的三角瓶底部,加入 2滴混合指示剂。
然后小心地向消化液内加入 50mL40%氢氧化钠溶液, 立即进行加热蒸馏, 直至馏出液体体积为100mL 为止。
取下三角瓶使冷凝管末端离开液面,继续蒸馏 1-2min ,并用蒸馏水冲洗冷凝管末端,停止蒸馏。
(4滴定:用 0.1mol/L 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溶液由蓝绿色变为红色为终点。
(5空白测定:称取 0. 5g 蔗糖代替试样,按上述操作步骤测定。
5.结果计算(1饲料中粗蛋白质的含量按公式计算式中:w(CP —饲料中粗蛋白的质量分数,%;V —滴定试样时所消耗的标准盐酸溶液的体积, mLV 0—滴定空白时所消耗的标准盐酸溶液体积, mLC B —标准溶液盐酸的量浓度, MryLI0.0140 —氮的摩尔质量, kg/mol;m —试样质量, g(2每试样取两个平行样进行测定,取平均值为分析结果方法允许相对偏差≤ 5%。
6注意事项(1方法的可靠程度可用硫酸铵代替试样进行测定氮含量,与化学式计量氮作比较,误差应为±0. 2%。
例如,准确称取 0.2000g 硫酸铵测定含氮量应为 (21.19±0. 2 %(2如果试样中蛋白质含量高,可适当减少称样量,同时考虑蒸馏完全的问题,可适当多蒸几分钟,以保证蒸馏完全,防止对下一个样品造成的记忆效应。
(3凯氏定氮法己沿用了 l00多年, 目前已有全自动定氮仪, 这类仪器从消化、蒸馏到滴定可自动完成,但仪器价格较贵。
目前国产半自动定氮仪实际上是一套蒸馏装置,消化、滴定还要另行试验。
(4GB6432— 94 国标方法中规定样品消化时要加入玻璃球以防爆沸,但我们的经验证明,由于加入大量混合催化剂呈颗粒状,不产生爆沸,故无需加入。
另外,本实验考虑消化需要回流过程和减少蒸馏逸出造成的氨损失,建议消化管或凯氏瓶要加盖消化。
(5国标方法中使用邻苯二甲酸氢钾作为基准物标定盐酸溶液。
实际上使用无水碳酸钠基准物质标定盐酸溶液也是很方便的。
(四粗脂肪粗脂肪包括了饲料中可溶于乙醚的所有成分,故又称乙醚浸出物。
通常用索氏抽提器回流浸提饲料样品进行粗脂肪的测定。
按照国标 GB /T6433— 94,饲料中粗脂肪的测定方法适用于各种单一饲料、混合饲料和配合饲料的分析。
1原理采用索氏 (Soxhlet脂肪提取器用乙醚抽提试样,抽提物的总质量为粗脂肪含量。
2.仪器设备(1植物样品粉碎机或研钵 .(2试验筛:孔径 0. 42mm(40 目(3分析天平:分度值 0.0001g(4电热恒温水浴锅:室温 -100℃。
(5鼓风电热烘箱:50-200℃。
(6索氏脂肪提取仪 (带球形冷凝管 100-150mL(7滤纸或滤纸筒:中速,脱脂。
(8干燥箱:变色硅胶或无水氯化钙作干燥剂3试剂无水乙醚(AR4.分析步骤(1选取有代表性的试样, 用四分法缩分至 200g , 风干或以 65℃烘干后粉碎, 过0.42mm 试验筛,混匀封于样品袋内,于阴凉处保存,以备分析。
(2索氏提取器应干燥无水, 把抽提瓶 (内装数粒沸石在 (150±2 ℃烘箱内烘干1— 2h , 取出放入干燥器内冷却 30min , 称量。
再烘 30min , 同样冷却, 称重。
两次称量之差小于 0. 0008g 为恒重。
(3视饲料中脂肪含量称取 l — 5g(准确至 0. 0002g 置于滤纸筒内,或用滤纸包好,放入 l05℃烘干 1— 2h ,取出放入抽提器内,滤纸包应完全浸入乙醚,向抽提瓶内加60-100mL 乙醚,装好回流装置,在 65-75℃水浴上加热回流,控制乙醚回流速度为每小时 8-10次,共回流 50-70次。
取出试样,仍用原抽提瓶回收乙醚,取抽提瓶,在水浴上蒸除残存乙醚。
(4将抽提瓶外水分擦干, 放入 (150±2 ℃烘箱内烘干 2h , 取出放入干燥器内冷却30min ,称量。
同样再烘 lh ,冷却,称量。
两次称量之差小于 0.001g 为恒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