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下册 塑料 2教案 冀教版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多见的材料

塑料

一、教学目标:

1.能用统计表记录并比较塑料与其他材料在性质上的区别;对于有关塑料性质的问题,能够提出自己的猜想,并能通过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能从实验结果中发现新问题。

2.能举例说出人们为了满足需要而不断地研究开发新材料;能分别举出两个实例说明塑料制品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好处和引起的环境问题。

3.能说出塑料的多种性质,并能用三个以上的实例说明塑料的用途;能举例新材料的性质和用途;能举例说出物品的特点与组成该物品材料的性质有关。

4.能举例说明塑料会给环境造成污染;能提出我们为减少“白色污染”要做哪些详尽的事情。

二、材料准备:

1.搜集、整理关于塑料用品的资料;木尺、塑料尺、塑料杯、塑料手套、棉手套等。

2.课时安排:用3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活动1的教学;第2课时完成活动2.活动3的教学;第三课时完成活动4和拓展的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活动目标:

1.调查多见的塑料制品,并进行整理。

2.通过分析.交流找出塑料制品的优点和缺点。

实施过程:

1.用15分钟时间。

2.课前布置学生调查身边多见的塑料制品。调查时,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先找到塑料制成的物品,然后记录,最后再思考使用这些塑料制品的优点和缺点。上课时,把自己的调查结果先在小组内汇报再以小结为单位在全班交流。

3.引导学生看图认识塑料制品及其用途。重点是日常[生活中用到的塑料.房屋建筑中用到的塑料等。

(二)比较塑料尺子与木头尺子

活动目标:

1.能用感官,通过比较找出塑料的一些性质。

2.能利用统计表对材料的性质进行记录.比较。

3.能举例说明塑料制品的优点和缺点。

实施过程:

1.四人一个小组,用25分钟时间。

2.让学生观察塑料尺的什么特性,在学生感到困难时,再提示他们,可以通过与木尺做比较,找出塑料尺与木尺有什么例外。再结合书中“观察记录表”上的第一列中的内容进行比较,找出两种尺子各自的特点。

3.除了“观察记录表”上的内容,还要把自己找到的塑料尺和木尺的特性填在表中的空格里。“观察记录表”的空格是请学生填上自己发现的其他“特点”如空格不够用,自己可添一些。

4.用塑料代替木头有什么好处,有什么不够,可通过比较来说明。引导学生认识塑料具有防水.轻省.透明等性质,用塑料代替木头可以节约木材,减少森林破坏;但同时也应认识到塑料不易降解,简易造成环境污染,从而帮助学生体验到任何事物都有利弊两方面的作用。

(三)塑料杯遇到热水会怎样?

活动目标:

1.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作出预测,并通过实验证明自己的预测是否正确。

2.能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有关的塑料其他性质的问题。

3.通过记录塑料杯遇热后的变化,体验到科学探究要重证据。

实施过程:

1.四人一组,用25分钟。

2.塑料杯遇到热水会怎样,有些学生可能会有一些经验,知道有的塑料制品遇热会变软,而对于有的塑料制品遇热没有明明变化成不发生变化的现象,多数学生往往简易忽视。对塑料杯遇热是否发生变化,先要让学生作出预测:在课本中选择“变软”“变硬”.“不变化”,在其后面的“□”里面画上“√”当学生把其中一个塑料瓶装上热水后,要让学生盖上瓶盖,静置2分钟左右,用手感觉一下,与没装热水的瓶子作比较,它们有什么例外。然后把实验结果填在课本的“记录”中。根据实验,把塑料瓶具有的性质填在课本中的横线上。需要注意的是,这里体现实事求是的态度,重证据的思想,由于所选取的实验材料例外,加热后,塑料瓶的形状变化不一定是一致的,很可能有的没变化而有的发生了形状的变化,要求学生如实记录自己观察的实验结果。把实验的结果与自己的预测做比较,看一看实验结果与自己的预测是否一致。

3.上课开始时,可以让学生根据准备好的探究材料,提出要探究的问题,结合所准备的塑料瓶.冷水.热水等材料,确定探究问题。

4.对于“我还想知道的问题”,应该有“是不是所有塑料都有这种现象”的问题。

5.我还想知道的问题有是鼓励学生再提出一些有关的塑料性质的问题,并让学生在提出的众多问题中,选取可以探索的问题,课下继续进行实验,观察并得出自己的结论。(四)戴手套

活动目标:

1.能对实验中产生的现象的原因提出自己合理的解释。

2.能举例说明塑料具有透气性和透水性。

实施过程:

1.此活动不分组,到室外阳光下进行实验,用15分钟。

2.戴手套前鼓励学生先预测,再进行实验,亲自体会两手的感觉。比较有什么例外。

3.把塑料手套戴在一只手上,把棉布手套戴在另一只手上。同时把两只手放在强光下晒3分钟左右,体会手的感觉;还可以摘下手套,观察手是否有汗水。另外,将戴有两只例外材料的手套的手伸入盛有水的容器中,两分钟后体会两只手的感觉。并摘掉手套观察两只手是否湿润,从而引导学生从材料的性质方面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并把对这些现象的解释填写在课本中的横线上。

(五)认识新材料。

活动目标:

1.能主动收集一些关于新材料的信息。

2.能发现新材料对自己生活的好处。

3.能设计一种具有分外功能的新材料。

实施过程:

1.四人一组,用时20分钟。

2.除了认识图中利用高强度的玻璃和人造纤维制作的防弹柜和防弹服;可以随环境温度变化,其颜色随之改变的“变色材料”制成的太阳镜.勺等;具备记忆功能的合金制成的.挤压后可恢复形状的眼镜架,人工制造的钻石等,更需要的是起一种引路作用,引导师生课前共同搜集整理更丰盛.详尽的资料与大家交流,提高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关注新材料的发展。

3.布置学生搜集整理关于新材料的信息,从四个方面整理:

(1)教学设计材料的名称.来源;

(2)教学设计简单的制造过程;

(3)教学设计有什么特点;

(4)教学设计有什么用途。

把收集整理关于新材料的信息.资料在小组内交流,再以小组为单位与全班同学交流。

四、作业:

利用平时的时间可以观察其他自己家或别人家的物品,找出用塑料制造的物品有哪些。并作好记录。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