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有感

初中地理教学有感
初中地理教学有感

初中地理教学有感

在讲“如何在地球表面确定一个点的位置”的时候,可利用学生在教室里的座位或者在电影院里找座位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确定“座位”的方法概括为利用“行”和“列”定点的方法。把已找到的方法运用到“问题”解决的实际情境中。学生会联想到可在空白球面上通过“遇难船只”这一点画两条十字交叉的线。但怎样向别人描述这两条线的交叉是一个新问题。教师由此引出经纬线、经纬度和经纬网的知识。学生观察地球仪并阅读课本,理解经纬线、经纬度和经纬网等概念。

在讲中国地理—《地势和地形》一节时,在课件制作上关键是把山脉、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等主要的知识点,利用热链接把相关的动画和图片都融合在了一起。把自己制作的课件放在网络教室进行教学时,让学生根据教学的重、难点,有所选择的学习主要内容。形成了多方面交流的交互式学习氛围。在讲解海陆变迁一节时,利用FLASH做了动画课件,让学生能更清楚的了解海陆的变迁过程,比教师讲解学生接受的要好几倍,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中国地理教学中就是采用地理简图来进行“全国主要铁路干线”的教学。教师边讲边在黑板左上角用圆圈绘出铁路干线交汇点,然后用直线条连接成为铁路干线。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记忆。这样的课学生视听结合,思维集中,印象深刻又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可见简图在地理教学中用处很大,对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质量作用独特。

三、合理利用乡土地理知识,创设教学情景。

在“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内容的学习中,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课后开展“关于沈阳空气质量的社会调查” 让学生通过社会调查去探究沈阳的空气状况及存在问题, 探究沈阳空气的污染源,并提出可行性建议。学生在此过程中就运用了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三种方式, 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另一方面也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让学生走出课室,给学生提供野外实习场所,并让学生学会观察身边的地理现象。

例如:在学习了“气温和气温的分布”后,教师可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气象观测,同时为进一步学习地理基础知识提供理论联系实际的有利条件。此外,在长期的活动过程中,还能逐渐养成热爱气象科学、互助互学的优良思想品质和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并逐步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地理知识的丰富与多元化,让我们不可能用统一的课堂模式去上课,应该利用本学科的知识特征,针对每个教学内容,寻找最合适的,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模式,构建多元化地理课堂,激发学生兴趣,让地理成为学生喜欢的一门课。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