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访谈节目中话语转述的语用功能再探
解析《鲁豫有约》电视谈话节目中的语码转换现象

等各种 不 同的角 度对语 码转换 问题进行 了广 泛和深 后 人 的研 究结 果所 推翻或 者得 到进一 步 的补充 和加
入 的探 讨 , 今 已取 得 了丰 硕 的研 究 成 果 。西 方 学 强 。本 文采 用 的理论 框架 是近 几年在 语 言学界语 码 至
者 们 如 Gu ez 于 1 8 mp r[ 妇 9 2年 就 提 出语 码 转 换 是 一 转 换研究 领 域 中被 反 复 验证 和推 崇 的 My r— c t esS o— 语 码 转 换 现 象 鲁
张海 燕 , 陶 媛
( 汉理 工 大 学 外 国语 学院 , 北 武 汉 4 0 7 ) 武 湖 30 0
摘
要
语码转换指说话者在同一言语交 际过程 中使 用两种或多 种语言或语 言变体 的现象 。它是一 种社
会 文 化 现 象 , 语 言 接 触 的结 果 。 以《 豫 有 约 》 视访 谈 节 目 中 的 中 英 语 码 转 换 现 象 为 语 料 , 析 其 在 电视 访 是 鲁 电 分 谈 节 目中 的语 言特 点 , 括 其 语 法 句 法 结 构 、 用 功 能 和 交 际 意 图 。 包 语 关键 词 语 码 转换 ; 豫 有 约 ; 法 结 构 ; 用 功 能 ; 际 意 图 鲁 句 语 交
以词 汇为基 础 的主体 语框 架模 式 ( ti a g a e 上有 着很强 的适 用性 ; 者在 研 究语 码 转 换 的语 言 Mar L n u g x 后
语用 功能 和交 际意 图上有着 很好 的指导性 。 F a d 1是 语码转 换 句法 学 中 的一 大亮 点 ; rmeMo e) 在 特色 、
一
在 中国有 着 超 高 收 视 率 的 电视 访 谈 节 目 中的 会
电视访谈节目中话语转述的语用功能再探

8 曹乃玲. 流行语中的语码混用及其修辞价值 … . 修辞学习,
20 0 5, ( 5 ) .
者购书的欲望。
参 考 文献 : [ 1 】 O a w k i n s ,R . T h e S e l f i s h G e n e [ M M. ]N e w Y o r k : O x f o r d O n i v e r s I t y
研究 引语 ,强调不 同形式 的转述 言语在特定语篇 中相互 之 据 T h o m p s o n 对 话 语 转述 的 定 义 , 话 语 转 述 是 在 言 语 交 际 过 间动态 的作用关系 ;马博森 和管玮提 出并认证 了支 配零转 程 中转述者对 另一说话者 即被转述者 的言语进行部分或全 述使用 的认知语用原则 。基 于如上学者的研究 ,本文将 主 部 重 复 述 说 , 是对 被 转 述 者 他 时 思 想 或 话 语 的 再 现 , 通 常
话 语 转 述 作 为 一种 普 遍 的社 会 交 际行 为 , 其 作 用 和 功 要 从 以下 两 个 方 面进 行 探 讨 ,一 个 方 面 是 转 述 句 的 界 定 , 能 越 来 越 受 到 语 言 学和 社会 学 等 领 域 的广 泛 关 注 。 传 统 语 如 转 述 句 的构 成 和 分类 ; 另 一 方 面 是 以 电视 访 谈 节 目 《 鲁
电视访谈节目中语语转述的语用功能再探
口周 兰
摘
唐红芳
罗 琪
要:本 文以 鲁豫有 约》 中出现的话语转述为研究对象,在对话语转 述进行进一步的界定之后 ,从语境 顺应层面
语境顺应 语 用 功 能
再 次探 讨 话 语 转 述作 为 一种 会话 策略 所 体 现 的语 用 功能 关键 词 : 电视访 谈 节 目 话 语 转述
《《杨澜访谈录》主持人话语标记语用研究》

《《杨澜访谈录》主持人话语标记语用研究》一、引言《杨澜访谈录》作为一档知名的电视访谈节目,以其独特的节目形式和主持人的语言魅力,吸引了众多观众的关注。
作为主持人,杨澜在节目中巧妙地运用了各种话语标记语,有效地引导了嘉宾的谈话,使整个节目流畅且富有深度。
本文旨在研究《杨澜访谈录》中主持人话语标记语的运用及其语用功能。
二、研究背景及意义话语标记语在交际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对话内容,引导话题的发展,以及建立和维护人际关系。
在电视访谈节目中,主持人话语标记语的运用更是关系到节目的成功与否。
因此,对《杨澜访谈录》主持人话语标记语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首先,收集《杨澜访谈录》中的相关语料,然后对主持人使用的话语标记语进行分类和统计。
接着,通过分析具体实例,探讨主持人如何运用话语标记语引导嘉宾谈话,以及这些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功能。
四、主持人话语标记语的分类及语用功能1. 引导性话语标记语引导性话语标记语主要用于引导话题的发展,使节目流程更加流畅。
例如,“那么”、“接下来”等词语,能够帮助主持人顺利地过渡到下一个话题,同时也给嘉宾足够的反应时间。
2. 情感性话语标记语情感性话语标记语主要用于表达主持人的情感态度,拉近与嘉宾的距离。
例如,“我理解”、“很感动”等词语,能够让嘉宾感受到主持人的共鸣,从而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氛围。
3. 询问性话语标记语询问性话语标记语主要用于提出问题,引导嘉宾发表观点。
例如,“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您觉得呢?”等问句,能够帮助主持人了解嘉宾的看法和观点,同时也使节目更加具有互动性。
五、主持人话语标记语的运用策略在《杨澜访谈录》中,主持人杨澜巧妙地运用了各种话语标记语,使整个节目流畅且富有深度。
她的运用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根据节目需要选择合适的话语标记语。
不同的节目内容和嘉宾特点需要不同的话语标记语来引导和协调。
电视访谈中的话轮转换技巧及特征

1 会话分 析方法 和不 同的人在 不 同的地点 为实现 不同 的 目的 而进 行 同
罗: 你觉得生活之中像毛豆豆那样的女孩多吗?( ) 嗯, 5
罗: 我们知道海 清 曾饰 演过 不 同类 型 的媳妇 , 以她 演 所
内容 和不 同形式的谈话 , 是我们 日常生 活中一项非 常重要的 活动 , 了我们很大一部分 空间和 时间。然而在 上个世纪 占据 6 年代 以前对 日 O 常会话的研究都是直接告诉 大众 , 应该怎么 样去讲话 。 O 6 年代以后人们 在 日常生 活中究竟 是怎 么交 际
给我们总结一下这 四种” “ , 二个 《 ,好 第 王贵 与安娜》 的安 里
娜” 。语料 B中“ 那你后来什 么时候 真正在 这个节 目中找到
的分析可 以使我们对会话分 析理 论有进 一步的了解 。
参 考文献 :
感觉的? ,你酒量是不是特别好 , ”“ 和你家 乡的 习惯有什 么关 系吗? 很显然这些都 是 主持人对 于话 题 的选择 和把握 。主 ” 持人 占有话题 支 配权 , 这其 中包括 保 持 自己以及 嘉宾 的话
给他最大 的尊重 , 答错 了还要 给他 最大 的体 面 , 以后来 我 所 就 试着 比较 , 是就 是当一名 比较厚道的考官 。 就 杨: , 嗯 嗯…… () 6 () 7
者的关注 。 日常言 谈 中的反馈 通常 分为非 言语性 反馈项 目
和言语性 反馈 项 目。手 势 、 头、 点 面部 表情等 等都 属于非 言
种, 必定会由代表机构身份的主持人和受邀嘉宾共同参与。文章借助语料研 究双方在话轮转换方面的技巧和特
关键词 : 电视访谈 ; 话轮 ; 话轮转换 中图分 类号 : 0 J 3 9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64—64 ( 0 1 0 0 5 17 3 12 1 ) 3— 17—0 2
从话轮转换角度看许戈辉的电视访谈技巧

从话轮转换角度看许戈辉的电视访谈技巧许戈辉作为一位资深的电视主持人,他的访谈技巧和表现自然吸引了很多观众的关注。
从话轮转换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看到许戈辉在电视访谈中的巧妙运用。
首先,许戈辉在话轮转换上展现出了很高的技巧。
他能够灵活地将话题转换到不同的方向,使访谈内容更加生动有趣。
他经常会在一个话题讨论到高潮时,迅速引入新的话题,以避免访谈过于枯燥乏味。
通过巧妙的话轮转换,他能够保持观众的兴趣,让他们更加投入到访谈中。
其次,许戈辉在访谈中善于引导嘉宾的话语。
他会利用不同的技巧来引导嘉宾更深入地谈论话题。
有时他会使用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嘉宾自由发言;有时他会使用具体的问题,以引导嘉宾谈论具体的细节;有时他还会使用反问的方式,引发嘉宾对话题更深入的思考。
通过这样的引导,许戈辉能够让嘉宾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访谈更加丰富多样。
此外,许戈辉在访谈中也经常运用对比和类比的手法来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话题。
他会将不同的观点和观点进行对比,以展示不同的思考方式和观点。
他还会使用类比的手法,将抽象的概念和具体的事物进行比较,以增加观众的理解和共鸣。
通过这样的手法,许戈辉能够使访谈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能够提供更多的信息和观点给观众。
此外,许戈辉在访谈中也经常运用反问的手法来引发观众的思考和反思。
他会巧妙地使用反问的方式,将问题扔给观众,让他们主动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通过这样的互动,许戈辉能够激发观众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感,使访谈更加有价值和有意义。
总的来说,许戈辉在电视访谈中的话轮转换技巧非常出色。
他能够灵活地转换话题,引导嘉宾的话语,运用对比和类比的手法,以及使用反问的方式来增加访谈的丰富度和深度。
通过这些技巧,他能够使访谈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能够提供更多的信息和观点给观众。
这些优秀的访谈技巧也是他受到观众喜爱的重要原因之一。
电视访谈节目中话语转述的语用功能初探

和心 理世 界 。物理 世 界 包括 交 谈 的时 问 、 地 点 等物
理空 间概 念 。社 会 世界对 交 际参与 者 的言语行 为进 行社 会和 文化 的制 约 , 而 心 理 世 界则 涉 及 到 参 与交 际 中的双 方心 理特 点 , 譬 如 说 话 人 的性 格 、 喜好 、 情 感 等等 。 L 5 为满 足交 际过 程 中不 同的 目的需求 , 在顺
p 巴7
求 和 目的 , 交 际者 在可 供 选 择 的语 言 项 目中 进行 的
灵 活 选 择 。顺 应 语 境 成 分 包 括 物 理 世 界 、 社 会 世 界
鲁 豫: 嗯, 对, 说 你很 欣慰 的一 件事 。 ( 2 0 1 2 —1 1 —2 6《 鲁豫 有约 》 之 导 盲
话语 转述 是 一种 较 为 普 遍 的社 会 交 际 现 象 , 在
应语 境 的基础 上 , 《 鲁豫 有 约 》 主持 人 利 用 话 语转 述 来挖 掘嘉 宾背 后 的故 事 , 以给 观众 提 供 更 多 的 未 知 信息 , 而访 谈嘉 宾会 利 用 话 语 转述 来 呈 现 背 后 故事 的真实性 和感 染力 。那 么 电视 访谈 节 目中话语 转述 究竟 起着 一个 什么样 的作 用 呢?本 文将从 顺 应论视 角下 拟探 讨 直 接 转 述 和 间接 转 述 在 电视 访 谈 节 目
够 吸引 观众 的注 意力 。
成。 l 2 转 述信 息来 源于被 转述 者 的原话 , 通常 由信 息
小 句 引出 。话语 转 述不 仅 可 以用 来转 述 人 物 、 动 物 和植物 这一 类生 命 体 的言 语 和 思 想 , 还 可 以用 来 转 述机构 和社 团 这一 类 非 生命 体 的言 语 和 思 想 ; E s ] 另 外话语 转述 者不 仅 可 以转 述 他 人 的话 语 和 思 想 , 还 可 以转 述说 话者 本身 的言 语和思 想 。 E 4 ] Ve r s c h u e r e n ( 1 9 9 9 ) 指 出, 在 言语 交 际 过 程 中 , 说话人 之 所 以能够 进 行各 种 恰 当 的话 语 选 择 , 是 因 为语 言具 备 这 样 三 个 特 性 : 变异性、 商 讨 性 和 顺 应
从话轮转换角度看许戈辉的电视访谈技巧

从话轮转换角度看许戈辉的电视访谈技巧在所有的电视节目中,访谈类节目可以说是最能发挥人际传播与人际交流优势的栏目,其最大看点就是主持人与嘉宾之间话语的交流与碰撞。
本文以2010年3月21日,由许戈辉主持的《名人面对面》栏目之《刘若英:祖父式的男人是我对男性幻想的全部》为节目实例,以话轮转换等相关理论为分析依据,分析该栏目主持人许戈辉独特的访谈方式、主持风格等,以归纳出其电视访谈的会话结构特点。
标签:话轮转换电视访谈节目会话结构《名人面对面》一、引言话语一般用来指在任何场合下所进行的一段对话,也可以是以任何体裁所写的一段书面文字等。
刘虹在综合了各个语言学家对话语的定义之后,认为话语是指在实际语言交际活动中所使用的几个相互关联的句子构成的一段话,包括口语和书面语。
话语分析主要指自然发生的,有关联的口语或书面语的语言分析,会话分析是由Sacks等社会学家开创的,是话语分析的一个分支,而话轮转换理论是语言学家进行会话分析的一个重要理论。
会话是一个有序的过程: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会话参与者在没有事先安排的情况下,一个接着一个轮番说话,在一般情况下,在同一时间内,一次只有一个人讲话;虽然一个人一次说的话可长可短,不能预知何时结束,但是会话中很少出现重叠和沉默现象。
会话的这种衔接有序的特点,是由某种规则来控制的,Sacks、Scheg loff和Jefferson根据对自然会话的研究,提出了会话中话轮交接的结构系统,即一套控制说话权或分配说话权的规则系统。
本文主要依据以上理论对许戈辉与刘若英的访谈文字实录进行分析。
二、研究框架Sacks等提出的话轮转换模式(Turn-taking model)是由话轮构造部分(turn-constructional component)、话轮分配部分(turn-allocation component)和一系列规则组成。
说话人从开口说话到停止发言为一个话轮(Turn)。
话轮的构成可以是词、短语或句子。
浅析电视访谈类节目沟通的话语策略

浅析电视访谈类节目沟通的话语策略作者:罗依凡来源:《活力》2013年第06期一、话语交流是构成电视访谈类节目的重要部分越来越多的电视广播节目采用了问答的形式,这其中的典型便是在大众看来比较尖刻的谈话节目——通常变成了较量谁更能喊叫的比赛;或是聪明人用一问一答式的对话来斗智斗勇,所有种种例子都表明,提问的的性质决定了回答的性质,而提问的策略决定了回答的质量。
诙谐的提问得到的回答也往往是诙谐的;而挑衅性的问题则会招致防卫性的回答。
主持人与嘉宾的问答就像是一场攻防战,你攻击我防御,你前进我后退,你胜利我失败。
其实作为主持人来讲,访谈的目的无非只有一个——讲述事实真相。
以这为出发点,需要主持人在访谈开始之前和访谈进程之中,不断谋篇布局,开展话语策略。
二、话语策略的实施在电视访谈节目中的必要性双向交流的模式是电视访谈节目与其它主持人节目的主要区别。
这种特殊的交流方式决定了主持人的“对象感”和“交流感”不是凭感觉想出来的,而是现场实实在在发生的,所以要根据被访者的话语情况随时改变交流沟通的话语策略。
1.访谈中,嘉宾的态度拥有不确定性,这些不同的“配合程度”其实取决于主持人与嘉宾的交流情况。
这个交流就需要运用一定的策略,是嘉宾能够在主持人的发问中,主动说出节目需要的真实内容。
2.作为受访者,要达到接受访问者的引导和观点,改变自己原有的一些态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没有充分的理由和确凿的证据,一般人们不会轻易抛弃通过自己理解、经历或实践建立起来的基本信念。
3.为了让受访者注意、理解、再现、记住,最后接受乃至和主持人原先的认知体系融为一体,主持人沟通方式本身就要进行进一步的组织。
因此,在沟通与交流的话语中,为了让受访者接受主持人的观点和引导方向,改变自己坚持的一些立场,从而达到语用劝服的目的,节目主持人往往要考虑在访问的前期沟通过程中使用一些策略性手段,即话语策略。
三、电视访谈节目沟通话语策略的实施(一)提问的策略——话语策略谋篇布局的关键1.抛砖引玉,友善鼓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视访谈节目中话语转述的语用功能再探
本文以《鲁豫有约》中出现的话语转述为研究对象,在对话语转述进行进一步的界定之后,从语境顺应层面再次探讨话语转述作为一种会话策略所体现的语用功能。
标签:电视访谈节目话语转述语境顺应语用功能
话语转述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交际行为,其作用和功能越来越受到语言学和社会学等领域的广泛关注。
传统语法对话语转述的研究主要侧重于话语转述的形式和直接转述与间接转述之间的转换规则,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从功能、语篇、认知等不同层面对话语转述进行了探讨。
贾中恒运用Austin的言语行为理论对转述语的语用功能进行了具体的分类和描写;杨颖莉和林正军阐明了直接转述和间接转述在结构、功能和语用层面上的差异,以及由直接转述向间接转述转换的依据;辛斌指出要结合语境因素来研究引语,强调不同形式的转述言语在特定语篇中相互之间动态的作用关系;马博森和管玮提出并认证了支配零转述使用的认知语用原则。
基于如上学者的研究,本文将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一个方面是转述句的界定,如转述句的构成和分类;另一方面是以电视访谈节目《鲁豫有约》中出现的话语转述为语料,从语境顺应层面对话语转述的语用功能进行进一步地探讨。
一、转述句的界定
(一)转述句的构成
为了更好地分析文学语篇之外的其他类型的语篇,Thompson把源于说话人和写作者在篇章里以某种方式标志出的“另外一个声音”的任何一个语段都称为语言转述。
据Thompson对话语转述的定义,话语转述是在言语交际过程中转述者对另一说话者即被转述者的言语进行部分或全部重复述说,是对被转述者他时思想或话语的再现,通常由信息小句和转述信息构成。
信息小句通常都包含了标志“另一个声音”的转述动词;转述信息的内容源于被转述者的言语,通常由信息小句引出。
以下是关于直接转述和间接转述的例句:
(1)原述:“The newspaper is late again.”
a.直接转述:Marry said to John,“The newspaper is late again.”
信息小句转述信息
b.间接转述:Marry told John that the newspaper was late again.
信息小句转述信息
在例句a直接转述中,转述人是在场的叙述者(口头会话)或作者(在书面语中常省略),“Marry said to John”是信息小句(“Marry”是原话语的说话者即被转述者,“said”是转述动词,“John”是原话语的听者),“The newspaper is late again”是转述信息(即被转述人的原话)。
在例句b间接转述中,转述人是在场的叙述者(口头会话)或作者(在书面语中常省略),“Marry told John”是信息小句(“Marry”是原话语的说话者即被转述者,“told”是转述动词,“John”是原话语的听者),“that the newspaper was late again”是转述信息。
因此,在对原话语进行转述时,可以灵活选择适当的转述动词对原话语进行转述。
在直接转述中,转述人是原原本本地对被转述人他时话语或思想的全部或部分重复述说,而通过动词时态的变化、指示代词和相应限定词的变化、时间状语和地点状语的变化等,可以将直接转述变换成间接转述。
(张道真,1980)
(二)转述句的分类
根据转述的内容和方式,Leech&Short(1981)将话语转述现象分为五种模式:间接引语/思想、自由间接引语/思想、直接引语/思想、自由直接引语/思想以及言语/思想行为的叙述转述。
依据Thompson将话语转述的特点描述为“另外一个声音”的思想,彭建武区分了话语转述的五大“声音”来源:自我、具体点明的人、未作具体交代的人、话语群体、不可具体说明的人。
这两类划分标准有助于明确话语转述的类型,话语转述不仅可以用来转述人物、动物和植物这一类生命体的言语和思想,还可以用来转述机构和社团这一类非生命体的言语和思想。
另外,话语转述者不仅可以转述他人的话语和思想,还可以转述说话者本身的言语和思想。
二、话语转述的语用功能分析
Verschueren(1999)指出,在言语交际过程中,说话人之所以能够进行各种恰当的话语选择,是因为语言具备这样三个特性: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
顺应性是指言语交际过程中,为了满足交际需求和目的,交际者在可供选择的语言项目中进行的灵活选择。
顺应语境成分包括物理世界、社会世界和心理世界。
物理世界包括交谈的时间、地点等物理空间概念。
社会世界对交际参与者的言语行为进行社会和文化的制约,而心理世界则涉及到参与交际中双方的心理特点,譬如说话人的性格、喜好、情感等等。
本文将从顺应论视角出发,通过顺应物理世界、社会世界和心理世界,再次探讨直接转述和间接转述在电视访谈节目《鲁豫有约》中所体现的语用功能。
(一)表达尊重功能
礼貌是每个语言社团都有的普遍的社会现象。
在言语交际过程中,为了保持交际双方良好的社会关系,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顺利地实现交际目的,交际双方会尽可能地选择适当的交际方式以减少对对方面子的威胁。
电视访谈节目中,转述他人话语作为积极面子策略既可以起到维护他人面子的作用,又可以表达对比自己地位高的人的尊重。
鲁豫:我们欢迎孙葆洁老师。
介绍一下,中国著名的裁判员。
高晓松:最好裁判。
鲁豫:对,最正直裁判,这如今特别特别重要。
廖杰:他是连续的中国的八年的金哨(台下掌声一片),就是不论从业务上还是人品上,都是值得我们尊敬的一位老师。
我觉得他对我做人做事都有很大的影响,对名利的追求极为淡定,淡定到让人觉得高不可攀,我觉得越是这样的人越让我们值得尊敬。
(台下掌声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