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与睡眠质量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手机成瘾对心理素质的影口向

大学生手机成瘾对心理素质的影口向【摘要】随着手机的普及,大学生手机成瘾现象日益普遍。
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手机成瘾对心理素质的影响。
首先介绍了大学生手机成瘾的表现,包括沉迷于手机游戏和社交网络等。
其次分析了手机成瘾对心理素质的负面影响,如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等。
文章指出心理素质下降的原因主要是长时间使用手机导致的社交能力减弱和自我控制能力下降。
最后提出了如何应对大学生手机成瘾问题,包括控制使用时间、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等建议。
结论部分强调了心理素质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应加强对大学生手机成瘾问题的关注和研究。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帮助大学生及时认识手机成瘾的危害,提高心理素质,更好地应对手机成瘾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手机成瘾,心理素质,影响,原因,应对,重要性,建议,展望。
1. 引言1.1 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手机和互联网的普及,大学生手机成瘾的现象日益严重。
手机不仅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也成为他们沉迷、无法自拔的一种消遣方式。
手机成瘾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研究表明,大学生手机成瘾不仅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社交能力,还会导致心理素质下降,甚至引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这种现象的出现,与现代社会快节奏生活节奏和压力的增加密不可分。
有必要深入探讨大学生手机成瘾对心理素质的影响,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
本文旨在通过对大学生手机成瘾现象的分析,探讨手机成瘾对心理素质的影响,分析心理素质下降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引起社会的重视,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手机使用观念,提升其心理素质水平。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深入探讨大学生手机成瘾对心理素质的影响,分析手机成瘾可能导致的心理问题和心理素质下降的原因。
旨在提出针对大学生手机成瘾现象的有效应对策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手机使用观念,保障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发展。
通过本研究,旨在引起社会对大学生手机成瘾问题的重视,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为大学生提供更好的心理素质保障,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大学生手机成瘾症的心理学探析

大学生手机成瘾症的心理学探析一、本文概述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智能手机已经深深地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尤其是在大学生群体中,手机已经成为了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过度依赖手机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手机成瘾症。
本文旨在从心理学的角度深入探析大学生手机成瘾症的现象、成因、影响及干预策略,以期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益的参考。
我们将对手机成瘾症的概念进行界定,明确其在大学生中的表现特征。
我们将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探讨手机成瘾症的成因,包括心理需求、人格特质、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分析手机成瘾症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学业成绩、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影响。
我们将提出一系列干预策略,包括个人自我调控、家庭引导、学校教育等多方面的措施,以期帮助大学生摆脱手机成瘾症的困扰,实现身心健康发展。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引起社会各界对大学生手机成瘾症问题的关注,为预防和解决这一问题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我们也期待通过深入研究和探讨,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二、手机成瘾症的定义及诊断标准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智能手机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过度依赖手机也可能引发一系列心理和行为问题,其中最受关注的是手机成瘾症。
手机成瘾症,也被称为手机依赖症或手机过度使用症,指的是个体过度使用手机,以至于对其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产生负面影响的一种心理状态。
诊断手机成瘾症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国际标准,但一些学者和研究机构已经提出了一些参考性的诊断标准。
这些标准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过度使用:手机成瘾者会花费大量时间在手机使用上,超出正常需要或预期。
他们可能无法控制自己的手机使用行为,即使知道这样做会对自己造成负面影响。
强迫性使用:手机成瘾者会感到一种强烈的冲动或欲望去使用手机,即使在没有实际需要的情况下。
他们可能会因为无法使用手机而感到焦虑或不安。
手机成瘾的研究综述

手机成瘾的研究综述摘要】本文在梳理当前国内外手机成瘾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手机成瘾的概念界定、测量工具介绍、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总结,进一步分析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并对未来在这一领域的研究给予一些建议。
【关键词】手机成瘾;测量工具;研究现状;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R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3-0008-021.引言手机集通讯、信息获取、娱乐等功能于一体,各种功能强大的APP只需要轻轻一点就能实现用户所需要的各种服务,手机已经成为现代人实现便捷生活和工作的必备工具。
过分地沉溺于手机会对使用者的工作、生活、现实性人际沟通等产生一些不良影响,也使得一些手机使用者出现了孤独、空虚、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手机成瘾问题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和研究。
2.手机成瘾的概念手机成瘾又叫手机依赖、问题性手机使用、无手机焦虑症、手机综合征等,目前学者们都是从各自的研究角度对手机成瘾问题进行界定,所以关于手机成瘾学者们并没有提出统一的概念。
比较有代表性的定义由屠斌斌等提出:手机成瘾是由重复地使用手机所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并产生强烈的、持续的需求感和依赖感的心理和行为[1]。
笔者认为手机成瘾属于行为成瘾,是由于手机使用者的间歇性手机使用行为不断强化而形成,同时使手机使用者的社会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
3.手机成瘾量表目前关于手机成瘾问题并没有公认的解释理论和统一的概念界定,现存的手机成瘾量表都是学者们从各自的界定标准和研究经验出发编制,下面介绍几个国内广泛应用的手机成瘾量表。
3.1 手机成瘾指数量表(mobile phone addiction index)手机成瘾指数量表(MPAI)是由香港中文大学梁永炽教授编制而成,该量表有17个项目,采用5点李特尔计分标准,1=从不,2=偶尔,3=有时,4=经常,5=总是。
该量表分为四个维度,失控性包含1~7题,戒断性包括8~11题,逃避性包括12、13题,低效性包括14~17题。
大学生手机成瘾类型在睡眠差异上的潜在剖面分析

成瘾作为一种复发性脑部疾病,其临床表现为对于成瘾物质或行为的强烈渴求性和在一段时间出现的耐受性,在强行终止其成瘾行为后机体出现与成瘾行为相反的临床表现等。
截至2022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首次突破十亿人次,其上网周长较2021年有明显增长[1]。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下,大学生受居家学习、突然隔离等不良外界刺激的影响极易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手机作为其连接社会的主要媒介使用率明显增高,问题性使用手机作为一种新型成瘾行为,既是心理学问题又是社会公共卫生问题。
潜在剖面分析(latent profile analysis,LPA)是指将研究路经中的各个变量看作相互依赖的系统,基于多个变量将被试对象分为多个子群体,进而分析子群体的前因和后效。
常见的睡眠质量潜在剖面大体可分为“睡眠良好”“生理性睡眠不安”“心理性睡眠不安”“药物催眠”4个基本类型[2]。
以手机成瘾引发的心理性睡眠不安为例,《“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对于大学生手机使用成瘾等精神性障碍可以进行非医疗健康干预。
陆林院士在2022四川成都中国睡眠研究会第十四届全国学术年会上指出,新冠肺炎期间线上教学、限制出入、隔离措施等给大学生造成的焦虑、抑郁、心理依恋关系改变等精神障碍,将在疫情结束后长期存在[3]。
在新冠疫情期间,大学生为避免过度焦虑而使用手机会导致一系列生理和心理问题,睡眠因素作为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良好的睡眠状况和睡眠习惯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挫折,拥有更好的心理韧性[4]。
本研究拟采用LPA 探索大学生手机成瘾的潜在分类,从而分析大学生手机成瘾是否存在群体异质性,并探讨手机成瘾的不同类型在睡眠上的差异,根据不同手机成瘾剖面大学生的睡眠质量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为干预不同手机成瘾类型大学生的睡眠质量提供可靠的依据。
1 对象与方法1.1 调查对象2023年8月,选取河北省某高校在校大学生332人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332份,被试对象的详细信息如表1所示。
智能手机时代医学生智能手机成瘾现状及其对学习、睡眠的影响研究

智能手机时代医学生智能手机成瘾现状及其对学习、睡眠的影响研究作者:张思雨陈智慧李宣毅张露露查安琪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20年第16期摘要:智能手机时代,我国大学生基本人手一部智能手机,智能手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备受关注,此次研究从医学生的角度探究智能手机成瘾与学习、睡眠的影响关系。
关键词:医学生;智能手机成瘾;学习;睡眠中图分类号:G642.0; ; ;文献标志码:A; ; ;文章编号:1674-9324(2020)16-0127-02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2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59.6%,较2017年底提升3.8个百分点,全年新增网民5653万。
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8.17亿,网民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比例高达98.6%。
智能手机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导致大多数人对其产生强烈的依赖性。
不同层次的人群对手机的依赖程度有所差异,本次研究的对象为医学生,从学业繁重的医学生的角度去研究智能手机对人类的影响,更具有说服性。
一、智能手机成瘾的概念智能手机成瘾,是一种因为使用手机行为失控,造成个体心理、生理与社会功能明显受损的一种痴迷状态。
手机成瘾的概念源于成瘾和行为成瘾的概念,界定标准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手机的滥用,不该用的时候也频繁使用;二是手机过多地影响使用者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三是手机不在身边或禁止使用手机时,身体出现一系列不适反应,包括生理和心理反应。
二、智能手机成瘾的原因目前中国大学生智能手机人手一个,手机App多种多样,大学生使用较多的App有以下几种:影音娱乐、社交通讯、拍摄美化、美食、购物、游戏、学习等。
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App越来越贴近人们的生活,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让人们更加依赖手机,导致了一些不良现象的产生。
尤其是大学生,缺乏自制能力,又脱离了父母和教师的监督,一旦他们放飞自我,就会沉迷在智能手机的世界无法自拔。
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4最新

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4最新目录1. 睡眠指数变化趋势 (2)1.12023年睡眠指数与历年对比 (2)1.2睡眠指数得分分析 (2)2. 睡眠时长与模式 (3)2.1被调查者的上床睡觉和起床时间 (3)2.2平均睡眠时长及其分布 (3)3. 睡眠质量综合评估 (4)3.1主观睡眠质量 (4)3.2睡眠潜伏期与睡眠紊乱 (5)4. 数字化时代对睡眠的影响 (5)4.1手机成瘾与睡眠质量的相关性 (5)4.2互联网使用对睡眠时长的影响 (6)5. 人工智能在睡眠领域的应用 (7)5.1人工智能技术在睡眠研究中的角色 (7)5.2公众对智能睡眠产品的需求与态度 (8)6. 睡眠改善倾向与消费需求 (9)6.1睡眠改善方式的偏好 (9)6.2睡眠产品消费需求分析 (10)7. 睡眠与就业状况关联 (10)7.1就业状况对睡眠习惯的影响 (10)7.2性别与睡眠时长的关系 (12)1. 睡眠指数变化趋势1.1 2023年睡眠指数与历年对比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睡眠健康已成为衡量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
《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4》揭示了居民睡眠指数的变化趋势,其中2023年的睡眠指数为62.61分,相较于2022年下降了5.16分,与2021年相比也降低了2.17分。
这一变化不仅反映了睡眠质量的下降,也暗示着睡眠健康问题的日益严峻。
从历年数据来看,2023年的睡眠指数得分是近三年来的最低点。
与2022年相比,尽管平均睡眠时长保持在7.37小时,但主观睡眠质量却有所下降。
这可能与人们对睡眠的不合理信念增多、睡眠拖延行为加剧以及睡眠环境变差有关。
特别是在数字化设备的普及和互联网使用的增加下,手机成瘾和网络使用对睡眠的影响日益显著,睡眠质量与手机成瘾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1.2 睡眠指数得分分析睡眠指数得分的分析显示,2023年在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睡眠紊乱、使用睡眠药物、白天功能紊乱等方面的得分均较高,这表明居民的睡眠质量正在恶化。
社交媒体使用对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研究

社交媒体使用对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研究在当今数字化的社会中,社交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过度使用社交媒体可能对大学生的睡眠质量造成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社交媒体使用对大学生睡眠的影响,并提供一些改善睡眠质量的建议。
首先,社交媒体使用对大学生的睡眠质量有着明显的负面影响。
研究表明,过度的社交媒体使用与睡眠障碍、入睡困难和早醒等问题有关。
大部分社交媒体平台都设计得极具吸引力,让人们沉迷其中,这导致许多大学生花费大量时间在社交媒体上,而忽略了充足的睡眠。
其次,社交媒体使用对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
首先,社交媒体使用会导致大学生的睡眠时间减少。
研究显示,晚上花费在社交媒体上的时间越长,睡眠时间就越短。
这是因为大学生往往在晚上使用社交媒体来与朋友聊天、分享生活动态或者浏览有趣的内容。
然而,这会让大学生们晚睡,导致睡眠时间不够充足。
另一方面,社交媒体使用还会影响大学生的睡眠质量。
许多大学生熬夜使用社交媒体,特别是在床上使用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
然而,这些电子设备发出的蓝光会干扰褪黑素的分泌,这是一种调节睡眠的激素。
因此,过度使用社交媒体可能导致大学生入睡困难、深度睡眠不足或者睡眠被中断。
长期来看,这些睡眠问题可能会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然而,尽管社交媒体使用对大学生睡眠质量有负面影响,我们仍然可以采取一些方法来提高睡眠质量。
首先,大学生们可以设定一个合理的社交媒体使用时间限制。
例如,他们可以规定晚上10点后停止使用社交媒体,以确保有足够的睡眠时间。
此外,大学生们也可以将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放在床边以外的地方,避免在床上使用这些设备,以减少蓝光的干扰。
另外,建立一个健康的睡眠习惯也非常重要。
大学生们可以在睡觉前进行放松活动,如阅读一本书、听舒缓的音乐或进行冥想。
避免刺激性饮品和食物,如咖啡、巧克力和辛辣食物也是保持良好睡眠的关键。
此外,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也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
《2024年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的冲动性和其他相关因素及成瘾干预对策研究》范文

《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的冲动性和其他相关因素及成瘾干预对策研究》篇一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的冲动性与其他相关因素及成瘾干预对策研究一、引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智能手机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
然而,过度依赖智能手机带来的成瘾问题也逐渐显现。
本篇论文旨在深入探讨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的冲动性及其他相关因素,并就这一问题提出有效的干预对策。
二、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的冲动性(一)问题背景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许多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智能手机产生了强烈的依赖性,这种依赖往往表现为难以控制使用时长、过度使用、对手机的焦虑反应等,进而引发成瘾行为。
这种成瘾的冲动性主要是由于个体的自我控制力较弱和智能手机所带来的快感等因素造成的。
(二)影响研究大学生在长时间的低头使用智能手机过程中,往往会减少与其他人的交往与社交活动,进而影响到其心理健康、人际关系及学习生活等方面。
过度使用智能手机也会使学生的作息时间混乱,甚至导致身体健康问题。
三、其他相关因素(一)心理因素个体在心理上对于手机的依赖,与个人的人格特质、心理压力等因素有关。
如一些具有内向、焦虑等心理特征的学生更容易产生对智能手机的依赖。
(二)环境因素家庭环境、学校环境以及社会环境都会对大学生的智能手机使用产生影响。
例如,家庭缺乏关注、学校教育方式不当等因素都可能加剧学生对智能手机的依赖。
四、成瘾干预对策研究(一)家庭教育干预家庭应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注和陪伴,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心理状态。
同时,家长应引导孩子正确使用智能手机,制定合理的使用时间。
(二)学校教育干预学校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同时,学校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减少对智能手机的过度依赖。
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开展手机使用教育课程,让学生了解智能手机成瘾的危害及如何正确使用手机。
(三)社会干预措施政府应加强监管,规范手机生产商和运营商的行为,防止过度宣传和诱导青少年过度使用智能手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化工2019年第7期·56 · 第46卷总第393期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与睡眠质量的关系研究孙玮1,高伟勤2*,隋昌达1(1.佳木斯大学临床医学院,黑龙江佳木斯154002;2.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黑龙江佳木斯154002)[摘要]目的研究大学生手机成瘾与睡眠质量的关系。
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随机抽取大学生发放问卷264份,最终有效问卷255份,以此有效问卷的255人为研究对象。
问卷包括基本情况(性别、年龄、专业、年级、睡眠环境、睡前使用手机时长等)、手机成瘾倾向情况(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睡眠质量调查(PSQI)。
用SPSS21.0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得分总体呈正态分布,最低20分,最高70分,均值为42.62±20.32。
共有105(41.18 %)名大学生分数>48分,被认定存在手机依赖倾向;PSQI平均分数为(4.81±2.65)分,近1个月睡眠质量良好的有87人,占34.12 %,睡眠质量一般的有121人,占47.45 %,睡眠质量差的有47人,占18.43 %;二者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的睡眠质量指数与手机成瘾倾向呈正相关(P<0.05),说明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越严重,其睡眠质量指数就越高,睡眠质量也就越差。
结论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和睡眠质量存在一定相关性。
[关键词]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睡眠质量[中图分类号]TQ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865(2019)07-0056-02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bile Phone Addiction Tendency and Sleep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Sun Wei1, Gao Weiqin2*, Sui Changda1(1. The Clinical Medical College of Jiamusi University, Jiamusi 154002;2. The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Jiamusi University 154002, China)Abstract: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llege students' mobile addiction and sleep quality. Methods: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was used to randomly select 264 questionnaires issued by college students, and 255 final valid questionnaires, with 255 of the valid questionnaire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questionnaire included basic information (gender, age, major, grade, sleep environment, mobile phone time before bedtime, etc.), mobile addiction tendency (college student mobile addiction tendency scale), sleep quality survey (PSQI). The results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using SPSS 21.0 software. Results: The scores of college students' mobile addiction tendency scales were generally normal, with a minimum of 20 points and a maximum of 70 points, with an average of 42.62±20.32. A total of 105 (41.18 %) college students scored>48 points, and were identified as having a mobile phone dependence tendency; the average score of PSQI was (4.81±2.65) points, and 87 people with good sleep quality in the past month were 34.12 %, and the quality of sleep was generally There were 121 people, accounting for 47.45 %, and 47 people with poor sleep quality, accounting for 18.43 %.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sleep quality index of college students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tendency of mobile phone addiction (P<0.05). The more serious the addiction tendency, the higher the sleep quality index and the worse the quality of sleep. Conclusion: There is a certain correlation between college students' mobile addiction tendency and sleep quality.Keywords: college students;mobile phone addiction tendency;sleep quality睡眠剥夺(SD)已成为现代社会的一个主要健康问题。
越来越多的人因为生活习惯或睡眠障碍而睡眠不足,有研究表明,睡眠时间短与心血管疾病(如冠状动脉疾病、高血压、心律失常、糖尿病和肥胖)的发病率增加有关。
而有研究表明,当前社会有大部分大学生睡眠质量不容乐观,睡眠质量与入睡时间、睡眠环境、学习压力、就业压力、人际关系、健康状况、心情状况、情感状况、睡前使用手机时间等种种因素有关。
另外,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群对手机的依赖情况越发严重。
手机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社交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手机由仅满足社交需求,拓展为可以满足“安全需求”“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实现需求”。
尤其在日常社交活跃的大学生中,手机依赖现象更加严重。
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患有手机成瘾症。
有研究表明,随着现代社会节奏加快,情绪调节困难、相貌负面情绪、自我社交回避与苦恼都与大学生情绪调节困难及手机成瘾有关。
手机成瘾倾向与睡眠质量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2018年4月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佳木斯大学大学生发放问卷264份,收回260份,剔除缺项、漏项5份,最终有效问卷255份。
以此有效问卷的255人为研究对象,其平均年龄为(20.14±1.54)岁;其中男生111人(43.53 %),女生144人(56.47 %)。
1.2 调查方法及内容采用问卷调查方法,由调查员采用统一标准进行调查。
调查时以班级为单位,调查员说明问卷注意事项后,由学生独立完成,调查员负责回收问卷。
对调查员进行统一培训使其熟悉调查内容,避开了刚开学的时间和正处在实习期间的学生进行调查以排除大学刚入学不适应和实习面临的环境变化和就业压力所导致的睡眠障碍;避开了期末考试月调查以排除学生因考试压力而造成的睡眠问题。
(1)基本情况与影响因素调查:包括性别、年龄、专业、年级、睡眠环境、睡前使用手机时长等资料。
(2)手机成瘾倾向情况:本研究调查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情况使用了熊婕等人制作的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
本量表从“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分别评定为1~5分,总分越高表明手机成瘾倾向越高,总得分达到48分被认定为有手机成瘾倾向。
研究量表的重测信度及各项拟合指标良好。
理论上借鉴了已有关于网络成瘾量表的编制思路和内容结构。
问卷的题目来自手机使用者的访谈,归纳概括手机使用过程中共性的问题和现象,并经过专家分析,初测项目筛选,提高了问卷的内容效度[1]。
(3)睡眠质量调查: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该量表由19个自评条目和5个他评条目构成,其中第19个自评条目和5个他评条目不参与计分。
将18个条目归纳到不同的7个睡眠评分因子,分别计算“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睡眠药物运用、日间功能障碍”7个得分因子。
每个因子得分为0~3分,得分越高,说明该因子情况越差;再累计各因子得分构成PSQI总得分,PSQI总分范围为0~21分,分值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
将PSQI总因子得分划分为3个等级,PSQI≤4分为睡眠良好,PSQI5-7分为睡眠一般,PSQI≥8分为睡眠差,即睡眠障碍[2]。
1.3 统计学方法对回收的数据进行统一编码并录入Excel数据库,采用SPSS21进行统计分析。
统计方法为相关性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手机成瘾倾向情况255名大学生调查对象中,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得分总[收稿日期] 2019-03-19[基金项目] 佳木斯大学2018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睡前使用电子设备的大学生褪黑素水平与血压及睡眠的质量关系研究,项目编号:2018xj02 [作者简介] 孙玮(1998-),女,牡丹江人,本科临床医学在读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临床医学。
*为通讯作者:高伟勤(1973-),女,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及治疗,心脏康复。
2019年第7期广东化工第46卷总第393期 ·57 ·体呈正态分布,最低20分,最高70分,均值为42.62±20.32。
共有105(41.18 %)名大学生分数>48分,被认定存在手机依赖倾向。
在量表中的16个症状中,排名第一位的是“我经常害怕手机自动关机”,均值为3.20分,量表总得分均值为42.62<48,根据量表使用标准,可以认为总体来说所接受调查的大学生群体有一定的手机成瘾倾向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