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图形与测量》教案设计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图形与测量》教案设计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图形与测量》教案设计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图形与测

量》教案设计

第2课时图形与测量

设计说明

本节复习课在教学设计上主要关注以下两个方面:

1.引导学生自主梳理知识,构建知识网络。

复习时,结合教材内容,给学生提供自主梳理知识的时间和空间,进一步强调长度单位、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面积单位,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及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重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中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应知识内容与解决问题结合

起来。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回忆、整理相关知识,也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剪刀

教学过程

⊙整理复习

1.复习学过的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及它们之间的进率。师:同学们,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哪些面积单位?整理一下,并与同伴说一说。

学生独立整理后与同伴交流,然后汇报。

预设

生1: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生2:我们学过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师:请同学们动手画一画1厘米有多长,1平方厘米有多大。学生独立动手画1厘米长的线段和1平方厘米大的正方形。师:下面请大家在小组内说一说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后汇报。

集体总结:

(1)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3)单位换算的方法:

高级单位乘进率除以进率低级单位

2.结合实例复习周长和面积。

请同学们举例说一说什么是周长,什么是面积。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后汇报。

预设

生1:树叶一周的长度是树叶的周长。

生2:树叶表面的大小是树叶的面积。

师小结:周长是指封闭的平面图形一周的长度,它是用恰当的长度单位去度量的(度量的时候有时需要化曲为直);面积是指封闭的平面图形(包括物体表面)的大小,它是用恰当的面积单位去度量的。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1)出示长方形。

(2)组织学生独立完成上面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3)学生个体汇报自己的计算结果和计算方法。(着重让学生说一说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是怎么得到的) (4)回顾计算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4.实际操作,体验面积单位的大小。

师:同学们,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学生自由回答。

师:下面请同学们用纸剪出1个1平方厘米和1个1平方分米大的图形。

学生独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并选择好的作品粘贴到黑板上。

设计意图:对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的相关知识进行回顾,并

结合有针对性的练习,让学生对周长和面积的意义有更深层次的认识。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对面积单位有更直观地理解,为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填空。

(1)四边形有()条边,()个角。

(2)正方形的周长是它的边长的()倍。

(3)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8分米,它的边长是()厘米。

(4)一个长方形的长是5厘米,宽是3厘米,它的周长是()厘米,面积是()平方厘米。

2.一块长方形草坪长14米,宽10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学生独立思考后解答。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

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

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

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

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2)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订正答案。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

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

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

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

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3.下图中小正方形的边长是10厘米,大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单位:厘米)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