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制剂中药用新辅料的应用分析
中药制剂分析中药制剂中各类化学成分分析

中药制剂分析中药制剂中各类化学成分分析中药制剂是指由中药原材料制备而成的药物制剂。
中药制剂中的各类化学成分分析是中药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中药制剂的化学组成及含量,从而确保中药制剂的质量和安全性。
一、中药制剂中的活性成分分析:中药制剂中的活性成分是指具有治疗作用的成分,如有效成分、药效成分等。
这些成分在中药制剂中的含量直接关系到其药效的发挥,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定量分析。
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色谱法(如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等)和光谱法(如紫外分光光度法、红外光谱法等),以及质谱法等。
通过这些分析方法,可以准确地测定中药制剂中活性成分的含量,从而确保中药制剂的疗效。
二、中药制剂中的非活性成分分析:中药制剂中的非活性成分是指除了活性成分外的其他组分,如辅料、填料、稳定剂等。
这些成分对中药制剂的质量和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也需要进行分析。
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色谱法、光谱法等。
通过这些分析方法,可以准确地测定中药制剂中非活性成分的含量,从而确保中药制剂的质量和稳定性。
三、中药制剂中的有毒成分分析:中药制剂中有时会存在一些有毒成分,如重金属、农药残留等,这些成分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危害作用。
因此,对中药制剂中的有毒成分进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并去除有毒成分,确保中药制剂的安全性。
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原子吸收光谱法、气相色谱法等。
通过这些分析方法,可以准确地测定中药制剂中有毒成分的含量,从而确保中药制剂的安全性。
四、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是指通过分析中药制剂中的各类化学成分,确保中药制剂的质量和安全性。
常用的质量控制指标包括含量测定、质量比、指纹图谱等。
通过对这些质量控制指标的测定,可以准确地评估中药制剂的质量,从而保证中药制剂的疗效和安全性。
总之,中药制剂中各类化学成分的分析是中药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它可以准确地测定中药制剂中的各类成分的含量,从而保证中药制剂的质量和安全性。
在中药制剂的研究和生产中,需要用到各种先进的分析方法和仪器,以准确地测定中药制剂中的各类化学成分,从而为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有力的支持。
前次系统论述中药辅料作用的医药著作!

前次系统论述中药辅料作用的医药著作!题:中药辅料的作用及其在医药著作中的应用导言:中药辅料是指在制备中药过程中所使用的辅助性物质,主要包括粘结剂、分散剂、增稠剂、悬浮剂、溶解剂等。
它们不仅可以调节中药剂型的粘度和流动性,还能增加药物的稳定性和降低毒副作用,对于中药的研究及制剂开发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药辅料的作用及其在医药著作中的应用。
一、中药辅料的分类及功能中药辅料根据其功能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粘结剂:主要包括黄麻粉、淀粉、明胶等。
它们能够增加中药制剂的凝聚力和质地,使其易于成型和服用。
2.分散剂:如透明质酸钠、碳酸钙等,能够增加颗粒间的分散程度,提高制剂的稳定性和解散性。
3.增稠剂:例如赖氨酸、黄原胶等,具有增加制剂黏稠度和流变性的作用,在外用制剂中能够增加附着性。
4.悬浮剂:如淀粉酯、甘油脂肪酸酯等,能够增加颗粒和液体之间的界面张力,使颗粒悬浮于溶液中。
5.溶解剂:如醇、醚等溶剂,能够溶解药物成分,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
二、中药辅料在医药著作中的应用中药辅料在医药著作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以下从中药制剂研究、药物质量控制和临床应用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1.中药制剂研究:中药辅料在制剂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调节中药辅料的比例和种类,可以改变中药制剂的剂型和特性,使其更适合临床应用。
例如,有些药物本身不溶于水,但通过添加溶解剂可以增加其溶解度,从而提高药物的吸收和利用率。
同时,中药辅料还可以改善中药的口感和外观,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2.药物质量控制:中药辅料在药物质量控制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合理选择和使用中药辅料可以提高制剂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减少批间差异,确保药物的质量和疗效。
中药辅料的标准化研究和控制,有助于提高中药制剂的质量水平,提升中药的国际竞争力。
3.临床应用:中药辅料在临床应用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适当选择和使用中药辅料,可以改变中药制剂的表观特性和药物释放速度,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中药液体辅料总结汇报

中药液体辅料总结汇报中药液体辅料是指在中药制剂生产过程中,为提高制剂的稳定性、可流动性、溶解度和吸收性等性能,增加制剂的药效和药物稳定性,以及改善制剂的外观、质感等特性所添加的原辅料。
液体辅料是中药制剂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中药制剂质量和生产效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中药液体辅料的分类、作用、应用范围等方面进行总结和汇报。
中药液体辅料可以分为溶剂、赋形剂、保护剂、调节剂、增溶剂和其他辅料等几个大类。
其中,溶剂是指用来溶解中药有效成分的介质,一般为水、醇类溶剂和其他溶剂等;赋形剂用于增加制剂的黏稠度和粘度,使制剂具有一定的凝胶性和黏度,常见的有羧甲基纤维素钠、羧甲基纤维素钠钠、羧甲基纤维素酯和聚乙烯吡咯烷酮等;保护剂用于保护中药有效成分的稳定性和活性,常见的有硫代胆酸钠、阿司匹林、山梨酸钾和亚硫酸钠等;调节剂用于调节制剂的pH值和酸碱度,以及控制中药有效成分的释放速度和吸收性,常见的有柠檬酸钠、磷酸钠单碱、透明质酸钠和乳酸钠等;增溶剂用于增加制剂的溶解度和可溶性,常见的有辅酶Q10、聚乙二醇和马来酸二乙酯等;其他辅料包括香精、甜味剂、色素和防腐剂等,用于提高制剂的口感和外观。
中药液体辅料的作用主要是为了改善中药制剂的性能和质量。
溶剂可以使中药有效成分溶解通透,提高制剂的溶解度和吸收性;赋形剂可以增加制剂的粘度和稠度,提高制剂的稳定性和均匀性;保护剂可以保护中药有效成分的活性和稳定性,延长制剂的保质期;调节剂可以调节制剂的酸碱度和pH值,控制制剂的释放速度和吸收性;增溶剂可以增加制剂的溶解度和可溶性,提高制剂的有效成分释放速度;其他辅料用于提高制剂的口感和外观,增加制剂的吸引力。
中药液体辅料的应用范围广泛。
在中药制剂生产过程中,液体辅料几乎涉及到每一个步骤,从原料的提取、制备、浓缩、过滤到最后的包装和储存等,都需要液体辅料的参与。
中药液体辅料的应用不仅仅局限于中药制剂,还可以应用于食品制备、保健品生产和化妆品加工等领域。
中药辅料概述

中药辅料概述中药辅料是指中药制造中使用的一切必要的辅助材料。
之所以定义为必要的辅助材料,是因为没有这类辅助材料,将不可能制造出符合需要的中药。
根据中药制造中使用中药辅料的阶段不同,中药辅料大致可分为中药炮制辅料、中药提纯辅料、中药制剂辅料三大类。
中药炮制辅料是指用于中药饮片的炮制以达到增效减毒等作用的辅助材料;中药提纯辅料是指用于提取和分离纯化中药材或中药方剂中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除去杂质或无效成分并获得理想提取物的辅助材料。
中药提纯辅料由中药提取辅料和纯化辅料两部分组成,其中中药提取辅料是指用于提取中药有效成分,并除去大部分杂质和无效成分的溶剂;中药纯化辅料是指用于进一步分离纯化提取物,提高提取物的纯度,以便获得理想纯度提取物的各类辅料。
中药提取和分离纯化是中成药制造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是中药制剂制造的基础和前提。
中药制剂辅料是指用于中药制剂成型,除中药和提取物(有效成分、有效部位或方剂提取物)以外的一切必要的辅助材料,中药制剂辅料又称中药药剂辅料,在各类制剂制造中起成型、稳定、美观、方便使用和提高质量等多种作用。
中药制剂辅料与化学药物制剂辅料的作用和功能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大多数情况下,中药制剂辅料对中药提取物(由多成分组成的复杂体系)的影响大多数不太清楚,而化药制剂辅料对主药(化学药品成分明确)的影响一般是比较清楚的,因此,在中药制剂中选用辅料有别于化药制剂。
中药制剂辅料的选用不仅要根据剂型,提取物的形态(流体或固体)及理化性质,还要根据纯度(有效成分、有效部位或一般提取物)等具体情况选用。
任何一种药物,包括中药,供给临床使用时必须制成适宜于不同的医疗和预防应用的形式,这些形式通称为剂型(dosage forms),而各种具体剂型与具体药物的有机结合通称为药物制剂(pharmaceutical preparations)。
药剂学(pharmacy,parmaceutics)是以药学和医学基础学科的理论为基础,以药学专业知识和技术为指导,结合药物的理化性质与作用机制以及医疗防治的特殊要求,研究药物剂型和制剂的设计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的一门应用学科。
中药制剂的新技术与新工艺_

0 固体分散体
片剂
隐丹参酮不同剂型的比较
80
生 70 物 60 利 50 用 40 度 30
20 10
0 固体分散体
普通片剂
隐丹参酮不同剂型的比较
第二部分 中药制剂成型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辅料
一、固体分散技术——优缺点
第一部分 中药药效物质提取、分离与纯化的新技术、新工艺
大孔树脂柱
第一部分 中药药效物质提取、分离与纯化的新技术、新工艺
五、大孔树脂吸附技术——原理
吸附性原理
吸附力是范德华力或氢键作用的结果
筛选性原理
树脂为多孔性结构,具有分子筛的作用
有机化合物根据吸附力的不同及分子 量的大小,在树脂的吸附机理和筛分原理 作用下实现分离。
Tp-Cp线 气液平衡蒸气压曲线
Tp
三相点
Cp
临界点
第一部分 中药药效物质提取、分离与纯化的新技术、新工艺
三、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原理
采用CO2超临界流体的原因 CO2的临界温度(Tc)为31.06℃,接近室 温 CO2的临界压力(Pc)为7.39MPa,比较 适中 CO2的临界密度为0.448g/cm3,在超临 界溶剂中属较高的 CO2性质稳定、无毒、不易燃易爆、价廉
分子蒸馏(Molecular Distillation, MD),是一种利用不同物质分子的平均自 由程的差别,在高真空度下进行分离精制的 连续蒸馏过程。
?自由自由程程:一个分子与其他分子相邻两次碰撞
之间所走过的路程。 平均自由程(λm):某时间间隔内的自由程平均值。
第一部分 中药药效物质提取、分离与纯化的新技术、新工艺
四、分子蒸馏技术——原理
从统计学观点来看,在环境压 强和温度相同的条件下,小分子的 平均自由程大,大分子的平均自由 程小。当λm(大分子) <d冷凝面-蒸发面<λm(小 分子) 时,小分子可被冷凝收集,从 而实现混合物料的分离。
中药制剂的原辅料【可编辑的文档】

药,根据所接受的反馈信息自动调节释放药物量的自 调试给药系统。
?新辅料的开发内容
?新辅料的理化性质 ?辅料与药物的配伍特性及辅料之间的配伍研究 ?筛选最佳辅料配方 ?寻求制剂最佳复合辅料 ?研究成果的推广 ?质量标准的控制研究
?分类:
?赋形剂 ?附加剂
?中药制剂辅料的特点
?药辅合一 ?辅料与药效相结合
一、辅料在中药制剂中的作用
?组建剂型结构,辅助制剂成型
?同一种药物原料,因辅料的不同可以制成结构 和性质不同的多种剂型
?同一剂型也有不同组成、结构和性质
?改善药物性质,促进疗效发挥
?溶解度、晶形、稳定性
?调控药物的体内外释药速度和释药规律
?《药品管理法》第十一条规定,生产药品所 用辅料必须符合药用要求。
四、辅料研究的进展
?国内药剂辅料的现状
?中国药典 2010年版二部正文第二部分( 72种) ?2005 年《药用辅料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2006 年《药用辅料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国内外辅料的研究趋势
药物剂型变革
?第一代:是简单加工供口服与外用的膏丹丸散剂型 ?第二代: 片剂、胶囊与气雾剂、注射剂 、透皮制剂:
?制备
?提取:适宜的提取溶剂和方法 ?分离除杂 ?浓缩:蒸发、反渗透、超滤 ?干燥
?质量标准:企业标准:两个标准三个规程 ?质量研究
?原材料(药材)栽培及其质量研究 ?生产工艺研究 ?质量分析方法 ?质量稳定性研究
(二)有效部位
?定义:从中药材中提取的一类或数类成分, 其有效部位含量应占提取物的50%以上。
药用辅料1

药用辅料可改变药物的给药途径和作用方式
硫酸镁
外用溶液剂 促进血液循环 注射剂 惊厥、子痫、尿毒症、破伤风与高血压性脑病
胰蛋白酶
肠溶性胶囊或片剂 消化药 注射液 脓胸、肺结核、肺脓肿、支气管扩张和血栓性 静脉炎、毒蛇咬伤
利多卡因
注射剂 局麻 低浓度(0.2%-0.25%)灭菌性溶液 注射用青霉素G钾盐 粉针剂的溶剂
聚乙二醇 类
3.非极性溶剂的品种及特性
溶剂品种 主要特性 应用及注意事项
脂肪油
为常用非极性溶剂,如花生油、麻油、豆 油等植物油。能溶解固醇类激素、油溶性 维生素、游离生物碱、有机碱、挥发油和 许多芳香族药物。
多用于外用液体制剂,如洗 剂、搽剂等。易氧化、酸败。 也可用于内服,如维A/D
液状石蜡
饱和烷烃化合物,化学性质稳定,分为轻 质(0.828~0.860g/ml)与重质(0.860~ 0.960g/ml)两种。
1. 均相液体制剂 溶解 固体 溶液剂 胶溶 高分子溶液剂 液体 乳化 2. 非均匀相液体制剂 混悬 气体
溶胶剂 乳剂 混悬剂
分子 胶粒 液滴 微粒
第一节 液体药剂的溶剂
一、概述 液体药剂的溶剂,在溶液型液体药剂和 高分子溶液剂中通常称为溶剂或溶媒;在 溶胶剂、混悬剂、乳剂中分散相不是溶解 而是分散,故称为分散介质或分散媒。
第三节 国内外药用辅料的发展状况
我国药物制剂辅料的发展现状及展望 汤剂诞生(公元前1766年) 东汉张仲景 栓剂、洗剂、软膏、糖浆、丸 剂、肝器制剂等(公元131~201年) 晋代葛洪,唐代孙思邈 《本草纲目》剂型 近40种,中药辅料数10种
国外药用辅料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发展现状 1.新辅料不断涌现,品种全,规格全 2.生产专业化,管理现代化 3.药用辅料专业生产厂家,不仅重视开发新品种、 新规格、新型号,重视药用辅料质量,还特别重 视新药用辅料的应用研究 4.制剂生产厂家不仅关注引用和使用新辅料用以开 发新制剂,还十分重视药用辅料的质量。 5.开发大批新药用辅料 6.重视将研究成果直接转化为生产力,重视成果的 推广应用
药用辅料使用情况及管理

药用辅料使用情况及管理根据制定《药用辅料管理办法》的需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注册司对上海、北京、天津、江苏、广东、浙江、四川、黑龙江、河北、天津、陕西等11个省市550余家药品生产企业使用药用辅料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调研。
调查内容包括所使用药用辅料名称(中文、英文),标准收载情况(药典,局颁,地标,国外药典,食品标准,化妆品标准,化工标准,其他标准),用途(制剂中的作用),剂型,辅料生产企业,使用辅料的药品生产企业,是否获得药品生产批准文号等内容。
获得调研数据3万余项,现将调研获得的数据分类统计、分析报告如下:1、基本情况1.1辅料标准及生产企业情况11个省、市药品生产企业数量、产值、剂型占全国主要份额,因此具有代表性。
550余家药品生产企业共使用辅料品种有510余种,其中有药用标准的占26.9%,获得药品批准文号的有187种,占具有辅料药用标准总数的32%;由具有《药品生产许可证》企业生产的辅料品种占19%(包括自制自用,如注射用水),其余为化工厂(45%)、食品生产企业(22%)、其他(14%)。
1.2辅料分类情况按照被调查企业对辅料在制剂中作用分类有66种,分别是:pH调节剂、螯合剂、包合剂、包衣剂、保护剂、保湿剂、崩解剂、表面活性剂、病毒灭活剂、补剂、沉淀剂、成膜材料、调香剂、冻干用赋形剂、二氧化碳吸附剂、发泡剂、芳香剂、防腐剂、赋形剂、干燥剂、固化剂、缓冲剂、缓控释材料、胶粘剂、矫味剂、抗氧剂、抗氧增效剂、抗粘着剂、空气置换剂、冷凝剂、膏剂基材、凝胶材料、抛光剂、抛射剂、溶剂、柔软剂、乳化剂、软膏基质、软胶囊材料、润滑剂、润湿剂、渗透促进剂、渗透压调节剂、栓剂基质、甜味剂、填充剂、丸心、稳定剂、吸附剂、吸收剂、稀释剂、消泡剂、絮凝剂、乙醇改性剂、硬膏基质、油墨、增稠剂、增溶剂、增塑剂、粘合剂、中药炮制辅料、助滤剂、助溶剂、助溶剂、助悬剂、着色剂。
2、基本情况分析2.1 药用辅料标准我国药用辅料标准数量少,标准项目不齐全,影响了管理和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制剂中药用新辅料的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15-07-21T10:31:51.130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第9期供稿作者:程世娟周万辉王冬梅[导读] 为了进一步提高医疗事业的发展,需要对制剂进行具体研究,即主要对药用新辅料的应用进行探究,具体包含各种赋形剂和附加剂。
程世娟周万辉王冬梅(山东沃华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潍坊 261205)【摘要】随着现代医药水平在不断发展,医疗水平技术在不断提高。
中药研究领域中,出现了药用新辅料,包含各种赋形剂和附加剂。
药用新辅料在中药制剂中的作用中,化学稳定性好,能够与多种药物配合使用并且其自身用量小,作用强、生理安全性大无致敏、无生物活性并且不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通过分析其在药用新辅料及其中药剂型的质量改进,改善了现代中药制剂的发展状况。
【关键词】中药制剂;药用;新辅料;应用【中图分类号】R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09-0078-02 为了进一步提高医疗事业的发展,需要对制剂进行具体研究,即主要对药用新辅料的应用进行探究,具体包含各种赋形剂和附加剂。
医疗系统中,剂型属于药物与辅料共同组成的物化系统,其类别、给药部位以及产品的质量状况直接影响着药物作用的强度、持续时间。
中药制剂过程中,剂型是重点,其作用影响较大,而辅料则是保证药物能够持续并且选择性的运输到身体组织部位,保证药物在体内按照时间和速度进行释放,最终促使要药物在组织和体液中以足够的药物浓度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通过研究剂型,分析辅料的组成成分,提高重要质量,来改善现代医疗水平。
本文分析了薄膜包衣技术在剂型中的应用;壳聚糖;乙基纤维素、微晶纤维素在中药片的应用;崩解剂在中药中的具体应用,更有效的说明了药用新辅料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效果。
1.药用新辅料的应用分析1.1 薄膜包衣技术的具体应用薄膜包衣技术在当前中药制剂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薄膜包衣技术作为一种药用新辅料技术,例如:其代表性中药制剂是:首乌片;安络痛片。
薄膜包衣的首乌片检测了外观、硬度以及水分等项目,提高了药剂质量。
安络痛片制造过程中,采用了薄膜包衣,改善了体内生物利用度,通过变温出现的破损和龟裂现象,避免发生中药潮湿等不良现象,并且该技术促使药物的效果更佳。
而薄膜包衣在颗粒剂药物中的应用,有效的解决了药物质量稳定性,避免出现不均匀、含糖量高以及细粉多等不良状况,例如在感冒药:板蓝根颗粒药物制剂中,增强了中药清热解毒、消炎利咽以及防感染性肝炎的作用,提高了中药制剂的治疗效果。
最后薄膜包衣在缓释中药制剂中也有着应用效果。
由于中药制剂在当前医疗事业中逐渐朝着剂量小、服用效果快的方向发展,改善了传统的老剂型应用效果。
为了进一步提高剂型的研发,就需要控制中药质量,明确中药活性成份。
例如在研究高分子材料中,特别是一些“丙稀酸树脂”系列产品,它的药效主要作用于胃肠分溶型丸剂之中。
药物反应中,将“青蒿素”和缓释口服剂型进行颗粒包衣,在药物释药峰浓度在释放出一定比例之后,随着释放量的增加,来使得药物浓度逐步恒定,这种药用新辅料技术的应用有效的延长了青蒿素在人体体内对病毒的侵蚀时间,增强了药效。
1.2 壳聚糖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壳聚糖属于一种纯天然碱性多糖,被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中,近年来将其作为一种药用新辅料使用在药物制剂中,其自身的物化性质和生物学性质以及具备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和体内可降解性无毒性等,促进了缓释以及控释制剂的进一步发展。
改善了多肽类口服给药、靶向给药、滴眼剂等制剂效果,另外壳聚糖在通过动物实验,其结果表明,该药效对于抑制肿瘤的生长有着十分明显的效果。
壳聚糖在应用中,它可以作为口服液制备过程中的絮凝剂。
在除去了原液中悬浮颗粒之后,在天然胶体保护下逐步澄清作为制剂型,保存大量的药液,提高药物疗效。
1.3 乙基纤维素及微晶纤维素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乙基纤维素作为一种药用新辅料,它可作用于骨架材料阻滞剂以及片剂粘合剂中,还可以作为混合材料制备包衣缓释制剂,促使药物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持续释放,防止发生水溶性药物过早作用的出现,其药物在中药制剂中具备分散性、稳定性以及保水性等,避免出现药物变质发生,提高药物疗效。
微晶纤维素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体现在:由于微晶纤维素能够将中药制剂的填充剂、崩解剂以及粘合剂融为一体,促使中药制剂在疗效提高的同时,硬度增强,易于溶解以及崩解。
另外微晶纤维素与药物在混合时,需要进行强烈研磨之后,将晶体状态转为无定形粉末,通过薄膜包衣技术即可包装,以胶囊的形式使用,例如:复方丹参片,在制剂过程中是将微晶纤维素与冰片同时研磨之后,增强了溶出度,有效的缓解了冰片升华现象,在干燥状态下,增强药效,将其作为中药制剂的使用之一。
1.4 崩解剂在中药制剂中的具体应用在制造片剂即(全浸膏制剂)中药时,常常采用崩解剂,由于崩解具有延缓的效果,通过加入羧甲基淀粉钠L-HPC或者是混合物最终达到崩解效果。
一般的中药浸膏片在3%~5%为最佳,而全生药粉末片以选1%淀粉以及L-HPC混合制浆的效果最佳,例如:在银翘片以及银杏片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崩解剂中能够有效延迟缓解,提高药物疗效。
2.药用新辅料应用创新为了提高优良的剂型,增强药用新辅料的应用效果,这就提出了微囊以及包含物材料的研究方向。
在微囊辅料研究中,利用高分子材料将药物包囊,减少药物的体积,将其应用于注射剂中,对于延长药物疗效有着明显的作用。
而包含物材料解决了以前制剂生产中的缺陷,在包合作用中有效的将挥发油成分包含在其筒结构内,最终形成一种微粒分散物,增强药物的稳定性,并且解决了挥发油成分中气化以及渗油问题,该制剂还需进一步研究和创新,推动药用新辅料的进一步发展。
3.总结
为了更好的满足药用新辅料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效果,不仅要选择合适的辅料,还需要提高药物制剂的质量,通过在药剂中添加辅料来提高药物治疗效果,促使其稳定性,延长性得到发挥以及确保其安全保存。
另外药用新辅料的应用能够增强难溶性固体药物的治疗效果,改善了固体药物的溶出速率,因此在药物研发过程中要积极推广辅料的应用,不断创新,提高生产技术,增强制剂的品种,进一步推动我国中药制剂的研究以及医疗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林华庆,肖树熊,冯清然.现代中药制剂开发中药用新辅料的应用概况[J].中国医药评价,2014(23).
[2]罗佳波,王建新,张丽红,黄大炜.辅料聚丙烯酸树脂对中药制剂质量影响的研究[J].使用中医内科,2013(10).
[3]王俊红,宋金玉,沈慧风,夏俊平.中药液体制剂研究中的药用辅料及其应用技术[J].世界科学技术,2012(34).
[4]宋明武,陶建生,朱伟峰.药用新辅料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J].中成药,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