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知识点

必修二遗传与进化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 1 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一)

一.前人的观点:两个亲本杂交后,双亲的遗传物质会在子代体内发生混合,使子代表现出

介于双亲之间的性状。

二.孟德尔:19 世纪中期,奥地利人,遗传学之父。

三.自交与杂交:自交指基因型相同的个体之间的交配,两性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自花传粉,也叫自交;杂交指基因型不同的个体之间的交配,两花

之间的传粉过程叫异花传粉,不同植株的花进行异花传粉时,供应花粉的植株叫做父本

(♂),接受花粉的植株叫做母本(♀)。

四.选用豌豆做遗传试验的原因: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而且是闭花受粉,也就是豌豆花在

未开放时,就已经完成了受粉,避免了外来花粉的干扰。所以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

是纯种,用豌豆做人工杂交实验,结果既可靠,又容易分析。

五.孟德尔的实验:先除去未成熟化的全部雄蕊,这叫做去雄,然后套上纸袋,待雄蕊成熟

时,采取另一植株的花粉,散在去雄花的雌蕊的柱头上,再套上纸袋。他发现,无论用

高茎豌豆做母本(正交),还是做父本(反交)杂交后产生的第一代总是高茎。之后他

用子一代自交,结果在第二代植株中,不仅有高茎,还有矮茎的。孟德尔没有停留在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描述上,而是对子二代中不同性状的个体进行数量统计,结果发现高茎与矮茎的数量比接近3:1。孟德尔又用杂种子一代高茎豌豆与隐形纯合子矮茎豌豆杂

交,后代中性状分离比接近1:1。孟德尔所做的测交实验的结果验证了它的假说。六.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

七.显隐性状:孟德尔把子一代显示出来的形状叫做显性性状;未显现出来的形状叫做隐形性状。

八.性状分离:在杂交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九.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这些因子就像一个个

独立的颗粒,既不会相互融合,也不会在传递中消失。每个因子决定着一种特定的性状,

其中决定显性性状的为显性遗传因子,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遗传因子;( 2)体细胞中

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叫做纯合子,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

体叫做杂合子;( 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

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

结合是随机的。

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

题的

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

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

是错误的。这是现代科学研究

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叫做假说—演绎法。

十二.测交:用来验证一个未知个体的基因型。

十三.稳定遗传:纯合子自交后代为纯合子称为稳定遗传。

十四.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

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

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

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

配子遗传给后代。

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二)

孟德尔用纯种黄色圆粒豌豆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作亲本进行杂交,无论正交反交,结出的种子都是黄色圆粒的,这表明黄色

和圆粒都是显性性状,绿色和皱粒

都是隐性性状。孟德尔又让子一代自交,产生的子二代中不

仅有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的,

还有绿色圆粒和黄色皱粒的,而且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

皱粒的数量比

接近于9: 3: 3: 1。孟德尔首先对每对相对性状单独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每一

对相对

性状的遗传都遵循了分离定律。孟德尔的解释是:子一代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

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孟德尔

又设计了测交实验,让杂种子一代与隐形纯合子

杂交,

预期的设想。

无论正交还是反交,结果都符合

F1 YyRr

F1 配子YR yR Yr yr

YR YYRR YyRR YYRr YyRr

(黄圆)

(黄

圆)

(黄

圆)

(黄圆)

yR YyRR yyRR YyRr yyRr

(黄圆)

(绿

圆)

(黄

圆)

(绿圆)

Yr YYRr yyRr YYrr Yyrr

(黄圆)

(黄

圆)

(黄

皱)

(黄皱)

yr YyRr yyRr Yyrr Yyrr

(黄(绿(黄(绿皱)

1 1 1

三.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形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

子时,

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形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四.表现型由基因型和环境条件决定。

五.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1909 年,丹麦生物学家约翰逊给孟德尔的“遗传因子”起

了一个新名字,叫做“基因”,并提出表现型和基因型的概念。

六.表现型与基因型: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表现出

来的性状,与表现性有关的基因组成叫做

基因型。

七.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等位基因。

八.孟德尔遗传规律的意义:随着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基因的本质和作用原理成为遗传学研究的中心问题,这些问题的研究使人们对生物的认识越来越接近生命活动的本质,并且为基因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的兴起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 2 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 1 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一.魏斯曼的预言:与孟德尔同时代的生物学家魏斯曼预测:在卵细胞和精子成熟的过程中,

必然有一个特殊的过程使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受精时,精子和卵细胞融合,恢复正常

的染色体数目。这个预见在19 世纪 80 年代被其他科学家的显微镜观察所证实。二.其他科学家对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的探究:1883 年,科学家用体细胞中只有两对染色

体的马蛔虫作材料进行研究,发现马蛔虫精子和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都只有体细胞的

一半,而在受精卵中又恢复成两对染色体;1890 年,科学家确认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

要经过减数分裂; 1891 年,科学家描述了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减数分裂的全过程。三.减数分裂: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减数分裂

的结果是,成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

四.生殖细胞形成的场所:①精子:人和其他哺乳动物的精子是在睾丸中形成的。睾丸里有许多弯弯曲曲的曲细精管。曲细精管中有大量的精原细胞。精原细胞是原始的雄性生殖

细胞,每个精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都与体细胞的相同。当雄性动物性成熟时,睾丸里

的一部分精原细胞就开始进行减数分裂。②人和其他哺乳动物的卵细胞是在卵巢中形成

的。卵巢位于腹腔内,内部有许多发育程度不同的

卵泡,位于卵泡中央的一个细胞就是

卵细胞。

五.形成精子的过程: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精原细胞的体积增大,染色体复制,成

为初级精母细胞。复制后的每条染色体都由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构成。这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由同一着丝点连接,减数第一次分裂期开始不久,初

级精母细胞中原来分散的染色体

进行两两配对。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

母方,叫做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

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四

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经常发生缠绕,并交换一部分片段。随后,各对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每对染色体的着丝点都附着

在纺锤丝上。不久,在纺锤丝的牵引下,配对的两条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分别向细胞

的两极移动。这样,细胞的每个极只得到各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在两组染色体到达细胞两极的时候,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分裂成了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与减数第二次分裂之间通常没有间

期,或者间期时间很短,染色体不再复制。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的着

丝点分裂,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也随之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这

条染色体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并且随着细胞的分裂进入两个子细胞。这样,在减数

第一次分裂中形成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就形成了四个精细胞。

精细胞要经过复杂的变形才成为精子。精子呈蝌蚪状,头部含有细胞核,尾长,能够摆

动。

六.形成精子的图解:

七.卵细胞的形成与精子的形成的区别:

初级卵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

裂,形成大小不同

的两个细胞,大的叫做次级卵母细胞,小的

叫做极体。次级卵母细胞进行减数第二次分

裂,形成一个大的卵细胞和一个小的极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

九. DNA

与染色体

十.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

1.材料: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

2.步骤:①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识别初级精母细胞,次级

精母细胞和精细胞;②先在低倍镜下依次找到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后期的细胞,再在高倍镜下仔细观察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③根

据观

察结果,尽可能多地绘制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简图。

十一.受精作用:受精作用是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十二.受精作用的过程:在受精作用进行时,通常是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

与此同时,卵细胞的细胞膜会发生复杂的生理反应,以阻止其他精子再进入。精

子的

头部进入卵细胞后不久,精子的细胞核

就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融合,使彼此的染色

会合在一起。这样,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精子(父方)。另一半来自卵细胞

(母方)。未受精时,卵细胞好像睡着了,

细胞呼吸和物质合成进行得比较缓慢。受精过程使卵细胞变得十分活跃。然后受精卵

将迅速进行细胞分裂、分化,新生命由此开始了遗传物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发育过程。

十三.受精作用的意义:新一代继承了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由于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染

色体组成具有多样性,导致不同配子遗传物质的差异,加上受精过程中卵细胞和精子

结合的随机性,同一双亲的后代必然呈现多样

性。这种多样性有利于生物在自然选择

中进化,体现了有性生殖的优越性。此外,就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减数分裂和

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

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第 2 节基因在染色体上

发现等位基因与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常相似。他推论,基因就在染色体上,

因为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1 )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

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 2)在体细胞中基

因成对存在,同样,也只有成对的染色体中的一条;

( 3)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

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 4)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

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也是自由组合。

萨顿将看不见的基因与看得见的染色体的行为进行类比,就是类比推

理。类

比推理得出的结论并不具有逻辑的必然性,其正确与否,还需要观察和实验的检验。

摩尔根的实验证据:美国生物学家摩尔根发现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是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而白眼性状的表现总是与性别相联系。摩

尔根及其同事设想是控制白眼的基因在X 染色体上,而Y 染色体上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后来他们又通过测交等方法,进一步

验证了这些解释,用实验验证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摩尔根和他的学生们经过十多年的努

力,发明了测定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方法,并绘出了第一个果蝇各种基因在染

色体上相对位置的图,说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五.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

的对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

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

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

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一.伴性遗传: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所以遗传上总是和

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做伴性遗

传。

二.道尔顿: 18 世纪英国著名的化学家兼物理学家,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色盲问题的人,

所以色盲症又称为道尔顿症。

三.色盲

1.遗传特征:X 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

2.特点:①男多于女;②隔代遗传;③交叉遗传;④女患者父与子必患。

四.抗维生素 D 佝偻病

1.遗传特征:X 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

2.特点:①女多于男;②世代遗传;③交叉遗传;④男患者母与女必患。

五.交叉遗传:像色盲、抗维生素 D 佝偻病这样,男性红绿色盲基因只能从母亲那里传来,

以后只能传给女儿。这种遗传特点,在遗传学上叫做交叉遗传。

六.性别判定

雌:XX

XY型雌:XX(哺乳动物,鱼)

雄:XY

雌:ZW

ZW型(鸟,蝴蝶,蛾子)

雄:ZZ

七.典型伴性遗传病:红绿色盲、抗维生素 D 佝偻病、果蝇红眼白眼、血友病、芦花鸡羽

毛上黑白相间的横斑条纹、雌雄异株植物

八.伴性遗传的应用:对早期的雏鸡

根据羽毛的特征把雌性和雄性区分开,从而做到多养

鸡,多得鸡蛋。

第3章基因的本质

第1节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一.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在 20 世纪 20 年代,大多数科学家认为,蛋白质是生物体的遗

传物质。到了20 世纪 30 年代,人们才认识到 DNA 是由许多脱氧核苷酸聚合而成的生

物大分子,这一认识本可以使人们意识到DNA 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对DNA 分子的

结构没有清晰的了解,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的观点仍占主导地位。

二.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1.体内转化实验:英国科学家格里菲思用两种不同类型的肺炎双球菌去感染小鼠。一种细菌

的菌体有多糖类的荚膜,在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表面光滑,叫做S型细菌,可以使人患

肺炎或使小鼠患败血症,是有毒性的;另一种细菌的菌体没有多糖类的荚膜,在培养基

上形成的菌落表面粗糙,叫做R 型细菌,是无毒性的。

格里菲思从第四组实验的小鼠尸体中分离出了有毒性的S 型活细菌,而

且这些S 型活细

菌的后代也是有毒性的S 型细菌,这表明无毒性的R

型活细菌在与被加热杀死的S 型细

菌混合后,转化为有毒性的S 型活细菌,而且这种形状的转化是可以遗传的。于是,格

里菲思推论:在第四组实验中,已经被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促成这一

转化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 ,这种转化因子将无毒性的R 型活细菌转化为有毒性

的 S 型活细菌。

2.体内转化实验:艾弗里及其同事对S 型细菌中的物质进行了提纯和鉴定。他们将提纯的

DNA 、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分别加入到培养了 R 型细菌的培养基中,结果发现:

只有

加入 DNA, R 型细菌才能够转化成S型细菌,并且 DNA 的纯度越高,转化就越有效;

如果用 DNA 酶分解从S 型活细菌中提取的DNA ,就不能使R 型细菌发生转化。于是,

艾弗里提出: DNA 才是使 R 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三.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952 年,赫尔希和蔡斯以 T 2噬菌体为实验材料,利用放射性

同位标记的新技术。T2 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它的头部和尾

部的外壳都是由蛋白质构成的,头部内含有DNA 。 T 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

就会在

自身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利用大肠杆菌体内的物质来合成自身的组成成分,进行大量增殖。当噬菌体增殖到一定数量后,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大量的噬菌体。赫尔希和蔡斯

首先在分别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 和放射性同位素32P 的培养基

中培养大肠杆菌,再用

上述大肠杆菌培养T2噬菌体,得到 DNA 含有32P 标记或蛋白质含有35S标记的噬菌体。

然后,用32P 或35S 标记的T 2噬菌体分别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经过短时间的保温

后,用搅拌器搅拌、离心。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

离,离心的

目的是让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轻的T2 噬菌体颗粒,而离心管的沉淀物中留下被感染的

大肠杆菌。离心后,检查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发现:用35S 标记的一组感染

实验,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用32P 标记的一组实验,放射性同位素主要

分布在试管的沉淀物中。进一步观察发现:细菌裂解释放出的噬菌体中,可以检测到

32P 标记的DNA ,但却不能检测到35S 标记的蛋白质。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表明:噬菌

体侵染细菌时,DNA 进入到细菌的细胞中,而蛋白质外壳仍留在外面。因此,子代噬

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的DNA 遗传的。DNA 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

四.对遗传物质的后续研究:遗传物质除了DNA 之外,还有RNA,

有些病毒不含有DNA,

只含有蛋白质和RNA,在这些病毒中,RNA 是遗传物质。

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

质是 DNA ,所以说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五.只含有RNA 的病毒:SARS(非典), HIV (艾滋病), TMV (烟草花叶病毒)。

第2节DNA 分子的结构

一.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美国生物学家沃森和英国物理学家克里克构建DNA 双螺旋结构。

二.DNA 分子的结构特点:1.DNA 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

成双螺旋结构; 2.DNA 分子中的脱氧核糖的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

架;碱基排列在内侧; 3.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

的规律:A(腺嘌呤)一定与T(胸腺嘧啶)配对;G(鸟嘌呤)一定与 C(胞嘧啶)

配对。碱基之间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三.最短的DNA 有 4000 对碱基。

第3节DNA 的复制

一.对 DNA 分子复制的推测:沃森和克里克接着提出了遗传物质自我复制的假说:

DNA 分子复制时, DNA 分子的双螺旋将解开,互补的碱基之间的氢键断裂,解开的两条单

链作为复制的模版,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通过形成氢键,结合到作为模板的单链上,由于新合成的每个DNA 分子中,都

保留了原来DNA 分子中的一

条链,因此,这种复制方式被称作半保留复制。

三.DNA 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 1985年,科学家以大肠杆菌为实验材料,运用同位素示

踪技术,证实了DNA 的确是以半保留的方式复制的。首先,科学家以含有15N 标记的NH4Cl 培养液来培养大肠杆菌。然后,在不同时刻收集大肠杆菌并提取DNA,再将提

取的 DNA 进行密度梯度离心,记录离心后试管中DNA 的位置。如果 DNA 是以半保留

的方式复制的,那么离心后应该出现三条DNA 带:一条带是15N 标记的亲代双链DNA,

其密度最大,最靠近试管底部;一条带是只有一条DNA 链被15N 标记的子代双链DNA,

其密度居中,位置也居中;还有一条带是两条DNA 链都未被15N 标记的子代双链DNA,

密度最小,离试管底部最远。实验结果与预期一样,在试管中出现了DNA 的这三条带,

证明 DNA 的复制是以半保留的方式进行的。

DNA 分子的复制过程:D NA 的复制是指以亲代DNA 为模板合成子代D NA 的过程。

这一过程是在细胞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随着染色体的复制而完

成的。复制开始时,DNA 分子首先利用细胞提供的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两条

解旋的双链解开,这个过程叫做解旋。然后,以解开的每一端母链为模板,在DNA 聚

合酶等酶的作用下,利用细胞中游离的 4 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各自合成与母链互补的一段子链。随着模板链解旋过程的进行,新合成的子链也在不断

地延伸。同时,每条新链与其对应的模板链盘绕成双螺旋结构。这样,复制结束后,一

个 DNA 分子就形成了两个完全相同的DNA 分子。新复制出的两个子代DNA 分子,通

过细胞分裂分配到子细胞中去。 DNA 分子的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复制需

要模板、原料、能量和酶等基本条件。DNA 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

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DNA 分子通过复

制,将

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子代,从而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第 4 节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 片段

DNA )上碱基(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叫做遗传信息。

DNA 片段中的遗传信息:遗传信息蕴藏在 4 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之中;碱基排列

顺序的

千变万化,构成了DNA 分子的多样性,而碱基的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一

DNA 分子的特异性;D NA 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是生物体多样性和特异性的物质基

础。 DNA 分子上分布着多个基因,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

第4章基因的表达第1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

一.基因的表达:基因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来控制性状。

二.转录: RNA 是在细胞核中,以 D NA 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这一过程称为转录。

1.DNA 双链解开, DNA 双链的碱基得以暴露;

2.游离的核

糖核苷酸随机

DNA 为模板转录 RNA 的图解:

地与 DNA 链上的碱基碰撞,当核糖核苷酸与 3.新结合的核糖核苷酸连接到正在合成的

释放,而后, DNA 双链恢复。

五.翻译: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就DNA 的碱基互补时,两者以氢键

结合;

mRNA 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 1 个氨基酸,每 3 个这样的碱基又称作 1 个密

码子。

七.密码子表

八.所有的多肽链都是有起始密码开始的,由终止密码子结束的。

九.密码子的简并性:一种氨基酸可能有几个密码子,这一现象称作密码的简并。十.反密码子:每个tRNA 的这 3 个碱基可以与mRNA 上的

密码子互补配对,因而叫反密

码子。

十一.一种氨基酸由一种或几种密码子决定,一种密码子决定一种氨基酸。

十二.蛋白质合成的过程: 1.mRNA 进入细胞质,与核糖体结合。携带甲硫氨酸的tRNA,通过与碱基AUG 互补配对,进入位点 1 ; 2.携带

组氨酸的tRNA 以同样的方式进入

位点2; 3.甲硫氨酸通过与组氨酸形成肽键而转移到占据位点 2 的

tRNA 上; 4.核糖

体读取下一个密码子,原占据位点 1 的 tRNA 离

开核糖体,占据位点 2 的 tRNA 进入

位点 1,一个新的携带氨基酸的tRNA 进入位点2,继续肽链

的合成。重复步骤2、 3、

4,直至核糖体读取到mRNA 的终止密码。

十三.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 61 种, tRNA 有 61 种。

十四.翻译的速度:在37℃时,细菌细胞内合成肽链的速度约为每秒连接15 个氨基酸。

常,一个mRNA 分子上可以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因此,少量的 mRNA 分子就可以迅速和成大量蛋白质。

第 2 节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一.中心法则:克里克提出,遗传信息可以从 DNA 流向 DNA,即 DNA 的自我复制;也可

以从 DNA 流向 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RNA 可自我复制,RNA 可向 DNA 逆转录,蛋白质的结构可影

响具

有相同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质的结构。

第2节染色体变异

四.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1.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①囊性纤维病是北美白种人中常见的

一种遗传病,患者汗液中氯离子的浓度升高,支气管被异常的黏液堵塞,常于幼年时死

于肺部感染,其原因是,编码一个跨膜蛋白(CFTR 蛋白)的基因缺失了 3 个碱基,导

致 CFTR 蛋白在第508 位缺少苯丙氨酸,进而影响了CFTR 蛋白的结构,使CFTR 转运

氯离子的功能异常,导致患者支气管中粘液增多,管腔受阻,细菌在肺部大量生长繁殖,

最终使肺功能严重受损;②由正常基因编码的血红蛋白组成的红细胞结构正常,呈圆饼

状,而异常基因编码的血红蛋白组成的红细胞呈弯曲的镰刀状,这样的红细胞容易破裂,

使人患溶血性贫血,严重时会导致死亡,即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2.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①皱粒豌豆的

DNA 中

插入了一段外来DNA 序列,打乱了编码淀粉分支酶的基因,导致淀粉分支酶不能合成,

而淀粉分支酶的缺乏又导致细胞内淀粉含量降低,游离蔗糖的含量升高。淀粉能吸水膨

胀,蔗糖却不能。当豌豆成熟时,淀粉含量高的豌豆能有效地保留水分,显得圆圆胖胖,

而淀粉含量低的豌豆由于失水而显得皱缩;②人的白化症状是由于控制酪氨酸酶的基因

异常而引起的,酪氨酸酶存在于正常人的皮肤、毛发等处,它能将酪氨酸转变成黑色素,

如果一个人由于基因不正常而缺少酪氨酸酶,那么这个人就不能合成黑色素,而表现出

白化症状。

3.结论:基因与环境共同控制生物性状。

第 5 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第 1 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一.基因突变:DNA 分子中发生碱基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

做基因突变。无法用光学显微镜直接观察。

1.实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碱基对的改变,直接原因是谷氨酸变成缬氨酸。

2.结果:出现等位基因。

3.时期:分裂间期最易发生。

4.去向:生殖细胞则遗传给后代;体细胞,若为无性生殖,则会遗传给后代,还有可

第 2节 染色体变异 能变成

癌细胞。

5 .对形成原因的探索:

1927 年,美国遗传学家缪勒用 X

射线照射果蝇,发现后代发生突变

的个体数大大增加。 6 .诱发因素:①物理因素:紫外线、 X 射线及其他辐射能损伤细胞内的 DNA ;

②化学因素:亚硝酸、碱基类似物等能改变核酸的碱基;

③生物因素: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能影响宿主细胞的 DNA 。

7 .特征:①在生物界普遍存在;②随机发生、不定向的;③低频;④大多数是有害的。

8 .意义: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二.基因重组: 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 控制不同形状的基因的重新

组合。

1 .形成原因: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减一后期;同源染色体上的等

位基因交叉互换,发生在减一前期。

2 .意义:基因重组也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对生物的进化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染色体变异:可用显微镜直接观察,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数目变异。

二.染色体结构变异

1 .实例:猫叫综合征是人的第 5 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遗传病,因为患病儿童哭声轻,音

调高,很像猫叫而得名。猫叫综合征患者的生长发育迟缓,而且存在严重的智力障碍。

2 .染色体结构变异

3 1 )缺失: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缺失引起变异;

4 2)增添:染色体中增加某一片段引起变异;

5 3)易位: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引起的变异;

6 4)倒位:染色体中某一片段颠倒也可引起变异。

7 .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结果:染色体结构的改变,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

序发生改变,而导致性状的变异。

三.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1 .染色体数目变异分为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和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

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2 .染色体组: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又互相协调,共同

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

3.二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个体,体细胞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做二倍体。

4.多倍体:体细胞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叫做多倍体。其中,体细胞中含有三

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做三倍体,体细胞中含有四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做四倍体。人、

蝇、玉米是二倍体,香蕉是三倍体,马铃薯是四倍体,几乎全部动物和过半数的高等植

物是二倍体,多倍体在植物中很常见,在动物中很少见。

5.多倍体的特征:多倍体植株常常茎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都比较大,糖类和蛋白质等

营养物质的含量都有所增加。

6.诱导多倍体的方法:①低温处理;②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秋水仙素作用在有

丝分裂前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

体数目加倍。

7.单倍体: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叫做单倍体。由配子直接发育来的,

也叫单倍体,如雄蜂。

8.单倍体特征:单倍体植株长得弱小,而且高度不育。

9.单倍体育种:采用花药离体培养的方法来获得单倍体植株,然后经过人工诱导使染色体数

目加倍,重新恢复到正常植株的染色体数目。

10.单倍体育种的优势: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2 年),产生后代都是纯合子。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24372知识讲解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一、豌豆杂交试验的优点 1、豌豆的特点 (1)自花传粉、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豌豆不会杂交,一般为纯种。 (2)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人工异花授粉的步骤:去雄(开花之前)→套袋(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人工传粉→套袋 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实验过程说明 P表示亲本,♂表示父本,♀表示母本 ↓表示产生下一代 F1表示子一代 F2表示子二代 ×表示杂交 ×表示自交 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遗传图解假说 (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显性性状由显性遗传因子 决定,用大写字母表示(高茎用D表示),隐性性状由隐性遗传因 子决定,用小写字母表示(矮茎用d表示)。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纯种高茎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 为DD,纯种矮茎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为dd。 (3)在形成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发生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 的配子中,配子中只有成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四、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 测交: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五、分离定律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六、相关概念 1、交配类 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测交: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可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属于杂交) 正交和反交:是相对而言的,若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 2、性状类 性状: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如花的颜色、茎的高矮等。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如毛色)的不同表现类型(黄、白)。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3、基因类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用大写字母来表示。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用小写字母来表示。 等位基因: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 4、个体类 表现型: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如高茎和矮茎。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能稳定遗传,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显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

最新人教版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1知识讲解

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郑州一中 1106班高唱 一、遗传的基本规律 (1)基因的分离定律 ①豌豆做材料的优点: (1)豌豆能够严格进行自花授粉,而且是闭花授粉,自然条件下能保持纯种。 (2)品种之间具有易区分的性状。 ②人工杂交试验过程:去雄(留下雌蕊)→套袋(防干扰)→人工传粉 ③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后代表现为一种表现型,F1代自交,F2代中出现性状分离,分离比为3:1。 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①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亲本杂交后,产生的F1自交,后代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四种表现型中各有一种纯合子,分别在子二代占1/16,共占4/16;双显性个体比例占9/16;双隐性个体比例占1/16;单杂合子占2/16×4=8/16;双杂合子占4/16;亲本类型比例各占9/16、1/16;重组类型比例 各占3/16、3/16 ②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③运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原理培育新品种的方法:优良性状分别在不同的品种中,先进行杂交,从中选择出符合需要的,再进行连续自交即可获得纯合的优良品种。 记忆点: 1.基因分离定律: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生物纯本杂交时,子一代只表现出显性性状;子二代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并且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数量比接近于3:1。 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3.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存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表现型=基因型+环境条件。 4.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范围内,有n对等位基因的个体产生的配子最多可能有2n种。 二、细胞增殖 (1)细胞周期: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高中生物必修二必背知识点

高中生物教材必背知识点 (必修二) 1. 孟德尔验证实验中为什么用隐性纯合子对F1进行测交实验? 提示:隐性纯合子只产生隐性配子,分析测交后代的性状表现及比例即可推知被测个体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 2.假说—演绎法的过程? 观察现象提问题,分析问题提假说,演绎推理需验证,得出结论成规律。 3.相对性状:指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4.性状分离是指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5.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6.与基因分离定律有关的易混点 (1)基因型为Aa的杂合子产生的雌配子(或雄配子)有两种,且A∶a=1∶1,但雌雄配子的数量比不相等,一般来说,同一种生物产生的雄配子数远远多于雌配子数。 (2)符合基因分离定律并不一定就会出现特定性状分离比 ①F2中3∶1的结果必须在统计大量子代后才能得到;子代数目较少时,不一定符合预期的分离比。 ②某些致死基因可能导致遗传分离比变化,如隐性致死、纯合致死、显性致死等。 (3)自交不等于自由交配 ①自交强调的是相同基因型个体的交配,如基因型为AA、Aa和aa的个体的自交,即AA×AA、Aa×Aa、aa×aa。 ②自由交配强调的是群体中所有个体进行随机交配,如在基因型为AA、Aa的群体中,自由交配是指AA×AA、Aa×Aa、AA(♀)×Aa(♂)、Aa(♀)×AA(♂)。 (4)鉴定某生物个体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不一定都选测交法 当被测个体是动物时,常采用测交法;当被测个体是植物时,测交法、自交法均可以,但自交法较简单。7.在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具有1∶1∶1∶1比例的有哪些? 提示:F1产生配子类型的比例、F1测交后代基因型种类的比例、F1测交后代表现型种类的比例。 8.若要检测豌豆的基因型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最简便的方法是自交,还是测交?为什么? 提示:自交,因为豌豆属于自花传粉的植物。 9.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适用条件及发生时间 (1)条件:①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②减数分裂过程中;③细胞核基因;④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2)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10.能用分离定律的结果证明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是否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吗? 提示:不能。因为两对等位基因不管是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还是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在单独研究一对等位基因时,每一对等位基因都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都会出现3∶1或1∶1的比例。无法确定两对等位基因是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还是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也就无法证明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是否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11.若下图1和图2中,同源染色体均不发生交叉互换,自交后的表现型种类一样吗? 提示:不一样。前者为2种,后者为3种。

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二 1、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______性状。[相对] 2、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_______。[性状分离] 3、F1(杂合子)与_________进行的杂交,叫测交。[隐性纯合子] 4、在____对_____染色体的______位置上的,控制______性状的基因,叫等位基因。一对等位基因通常用同一字母的大小写表示,如D与____可看作一对等位基因。[一//同源//同一//相对//d] 5、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_________定律;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_____定律。[基因的分离//基因的自由组合] 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试验现象 P:DD高茎×dd矮茎 ↓ F1:Dd 高茎(显性性状)F1配子: ___D、d ↓ F2:高茎∶矮茎(性状分离现象)F2的基因型: 3∶1(性状分离比)DD∶Dd∶dd = __1:2:1 测交 Dd高茎×__dd 矮茎 ↓ ____Dd dd (基因型) __高茎矮茎(表现型) __1 :1__(分离比) 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 试验现象: P:黄色圆粒YYRR X 绿色皱粒yyrr ↓ F1:黄色圆粒(YyRr)F1配子: YR Yr yR yr ↓ F2:黄圆:绿圆:黄皱:绿皱 9∶ 3 : 3 :1(分离比) 测交: 黄色圆粒(YyRr)×绿色皱粒_(yyrr) ↓ YyRr:yyRr:Yyrr:yyrr(基因型) 黄圆:绿圆:黄皱:绿皱(表现型)

1 : 1 : 1 :1(分离比) 6、生物的表现型是_______和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基因型//环境] 7、减数分裂进行_____生殖的生物,在产生___________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______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____次,而细胞分裂___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_____。[有性//成熟生殖细胞//减半//一//两//一半] 8、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____个精子,而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产生____个卵细胞。[4//1] 9、一对同源染色体的____和_____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___方,一条来自____方。[形状//大小//父//母] 10、一个四分体包含____对同源染色体,____条染色单体,_____个DNA分子。[1//4//4] 11、_____分裂中,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______。[减数//联会]

高中生物必修二复习提纲

必修2遗传和进化 第一章孟德尔定律 1、(理解)孟德尔选用豌豆做遗传试验材料的原因 (1)豌豆是自花传粉且是闭花受粉的植物,自然条件下是纯种; (2)豌豆花较大,易于人工操作; (3)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2、(理解)性状、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和性状分离的概念 性状: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如在DD×dd杂交实验中,杂合F 1 代自交后形成的F2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DD及Dd)和隐性性状(dd)的现象。 显性性状:在DD×dd 杂交试验中,F 1表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 1 代豌豆表现出高茎,即高茎为显性。 决定显性性状的为显性遗传因子(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如高茎用D表示。 隐性性状:在DD×dd杂交试验中,F 1 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代豌豆未表现出矮茎,即矮茎为隐性。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遗传因子(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矮茎用d表示。 3、(理解)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 ①试验现象:P:高茎×矮茎→F1:高茎(显性性状)→F2:高茎∶矮茎=3∶1(性状分离) ②解释:两种雄配子D与d;两种雌配子D与d,受精就有四种结合方式,因此F2的基因构成情况是DD∶Dd∶dd=1∶2∶1,性状表现为:高茎∶矮茎=3∶1。 测交:让杂种一代与隐性类型杂交,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证实F1是杂合体;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的正确性。 注意:杂交和自交可以判断一对相对性状中的显隐性关系,测交可以验证显性个体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4、 5、 型的概念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一般用大写字母表示。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一般用小写字母表示。 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一对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如高茎和矮茎。显性作用:等位基因D和d,由于D和d有显性作用,所以F1(Dd)的豌豆是高茎。 等位基因分离:D与d一对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最终产生两种雄配子。D∶d=1∶1;两种雌配子D∶d=1∶1。) 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能稳定的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不能稳定的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准确的含义:含有等位基因的个体 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如:豌豆高茎)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如Dd、dd) 6、(理解)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①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②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③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知识点总结复习提纲

必修2 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一种生物的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资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等位基因。 第2章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第1节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 减数分裂是指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 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 相关信息: 在减数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后,每条染色体上的姐妹染色单体各是一条细长的西四,呈染色质状态,所以,此时在光学显微镜下是看不到姐妹染色单体的。 思考: 细胞两极的这两组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之间是自由组合的吗 初级精母细胞两极的这两组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之间是自由组合的。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染色体出现了哪些特殊的行为?这对于生物的遗传有什么重要意义? 联会,染色体的交叉互换,这样的话可以让产生的配子都不相同,提供更多的遗传信息,保证后代的多样性,保证后代能适应未来各种未知的变化.这个是生命长期进化适应环境的结果. 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 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细胞质基因不一定) (1)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与独立性,因染色体在配子形成与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 (2)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是成对的。 (3)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 (4)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 练习 生物如果丢失或增加一条或几条染色体,就会出现严重疾病甚至死亡。由未受精的生殖细胞(如卵细胞)单独发育而来的,如蜜蜂中的雄蜂等。这些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虽然减少一半,但仍能正常生活。该如何解释? 这些生物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虽然百减少一半,但仍具有一整套度非同源染色体。这一组染色体,携带有控制该种生物体生长发育的版一整套基因。 注:雄蜂是孤雌生殖,可以正常繁殖后代。 人的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这23对染色体中一般包含46个DNA分子,其中第1号~第22号是常染色体,第23条是性染色体,现在几经发现第13号,第18号,第21号染色体多一条的婴儿,都表现出严重的病症,据不完全调查,现在还未发现其他常染色体多一条或多几条的婴儿,这是为什么呢? 人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异,会严重影响生殖、发育等各种生命活动,未发现其他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婴儿,很可能是发生这类变异的受精卵不能发育,或在胚胎早期就死亡了的缘故。 第3节伴性遗传 基因位于性染色体,所以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做伴性遗传。 第3章基因的本质 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就会在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利用大肠杆菌体内的物质来合成自身的组分,进行大量增殖。 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析出质量较轻的噬菌体颗粒,而沉淀物中留下被感染的大肠杆菌。 因为大多数的生物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思考: 1. 大多实验以细菌或病毒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 主要是繁殖快,试验周期短;遗传信息便与分析;另外细菌或病毒的生存条件简单便于操作,且易于控制

高一生物必修二必考知识点归纳分享【五篇】

高一生物必修二必考知识点归纳分享【五篇】 高中阶段学习难度、强度、容量加大,学习负担及压力明显加重,不能再依赖初中时期老师“填鸭式”的授课,“看管式”的自习,“命令式”的作业,要逐步培养自己主动获取知识、巩固知识的能力,制定学习计划,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1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1.减数分裂 减数分裂的概念:①范围: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原始生殖细胞(精原细胞或卵原细胞)发展成为成熟生殖细胞(精子或卵细胞)过程中进行的。②过程: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③结果:新细胞染色体数减半。 2.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及比较 (1)同源染色体:两条形状和大小一般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染色体。 (2)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3)四分体:复制后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包含四条姐妹染色单体,这对同源染色体叫四分体。 一对同源染色体=一个四分体=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

(4)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完成形成四个精子。一个卵原细胞减数分裂完成形成一个卵细胞和三个极体。 3.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主要异同点: 4.受精作用的概念、过程及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 意义:减数分裂和受精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遗传和变异很重要特点: 5.识别细胞分裂图形(区分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 (1)、方法(点数目、找同源、看行为) 第1步:如果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为奇数,则该细胞为减数第二次分裂某时期的细胞。 第2步:看细胞内有无同源染色体,若无则为减数第二次分裂某时期的细胞分裂图;若有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或有丝分裂某时期的细胞分裂图。 第3步:在有同源染色体的情况下,若有联会、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等行为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某时期的细胞分裂图;若无以上行为,则为有丝分裂的某一时期的细胞分裂图。 6.配子种类问题 由于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使配子也多种多样,根据染色体组合多样性的形成的过程,所以配子的种类可由同源染色体对数决定,即含有n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卵)原细胞产生配子的种类为2n种。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生物必修2复习知识点 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一节减数分裂 一、减数分裂的概念 减数分裂(meiosis)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减少一半。 (注:体细胞主要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新产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二、减数分裂的过程 1、精子的形成过程: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 ●减数第一次分裂1、精子的形成过程: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间期:染色体复制(包括D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称联会), 形成四分体。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 体之间常常交叉互换。 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赤道板上 (两侧)。 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 自由组合。 末期:细胞质分裂,形成2个子细胞。 ●减数第二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 ......) 前期:染色体排列散乱。 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 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末期:细胞质分裂,每个细胞形成2个子细胞,最终共形成4个子细胞。

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卵巢 附: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 的变化规律 三、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比较 精子的形成 卵细胞的形成 不 同点 形成部位 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 卵巢 过 程 有变形期 无变形期 子细胞数 一个精原细胞形成4个精子 一个卵原细胞形成1个卵细胞+3个极体 相同点 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都是体细胞的一半

生物必修二学考知识点汇总

必修(二)遗传与进化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一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1选择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 1)豌豆是自花传粉 植物,且是 闭花授粉的植物; (2)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实验现象 P : DD 高茎X dd 矮茎 F i : J Dd 咼茎(显性性状) F i 配子: D 、d J F 2: 咼茎 矮茎(性状分离现象) F 2的基因型: 3 i (性状分离 比) DD : Dd : dd =i : 2 : i 3、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P-5) 4、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 测交 Dd 高茎 X dd 矮茎 _Dd dd_ (基因型) 一高茎 矮茎(表现型) 二、相关概念 2、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 ,F i 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 ,F i 没有表现出来 的性状。 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于亲本性状的现象 2 、 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 的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 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如 D 与d 基因。 3、 纯合子与杂合子 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 (能稳定的遗传,自交后代不发生性 状分离):分为显性纯合子(如 AA_的个体)和隐性纯合子(如 aa 的个体) 杂合子:由丕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 (不能稳定的遗传,自交后代会发生 性状分离) 4、 表现型与基因型 表现型: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 基因组成。(关系:基因型+环境=表现型) 5、 杂交与自交 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 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 测交:让F i 与隐性纯合子 杂交。(可用来测定 F i 的基因型,属于杂交) 三、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减I 分裂后期,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 的分开而分离。 四、基因分离定律的两种基本题型: 1、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 不同表现类型。

生物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整理

生物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整理 知识点1 细胞膜的成分和结构 1.细胞膜的成分 ①构成细胞膜的化学元素有C、H、O、N、P等。 ②糖蛋白和糖脂分布在膜的外表面。因此,根据糖蛋白的分布,可以判断细胞膜的内外侧。 ③糖蛋白(又叫糖被)有保护和润滑作用,还与细胞识别作用有密切关系。 ④各种膜所含蛋白质与脂质的比例同膜的功能有关,功能复杂的膜,其蛋白质含量和种类较多。 ⑤各种蛋白质在膜上的分布是不对称的。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种类很多,如运输物质的载体、识别作用的糖蛋白、接受信号的受体、体现病原体特异性的抗原及催化作用的酶等。 ⑥正常细胞癌变后,细胞膜上产生甲胎蛋白和癌胚抗原等物质,以此可以作为细胞是否癌变的指标之一。 ⑦物质能否通过细胞膜,并不完全取决分子大小,而是根据细胞生命活动是否需要。如木糖分子比葡萄糖分子小,但细胞能吸收葡萄糖而不能吸收木糖。 【例】下列关于细胞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鸡血细胞常用来制备较纯净的细胞膜 B.细胞膜上的糖被具有识别、保护和润滑作用 C.用蛋白酶处理细胞膜可改变其组成,不改变其通透性 D.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间功能协调性的实现完全依赖于信息交流 解析:本题考查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了解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是解题的关键。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不具有除细胞膜外的其他膜结构,因而常被用来制备细胞膜。鸡属于鸟类,其血细胞含有细胞核等具膜结构,A错误;细胞膜主要由磷脂、糖类、蛋白质等组成,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蛋白质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时起重要作用,用蛋白酶处理细胞膜,蛋白质被分解,细胞膜的通透性将改变,C错误;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间功能协调性的实现依赖于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也依赖于信息交流,D错误;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具有识别作用,糖被还具有保护和润滑作用,B正确。 答案:B 2.细胞膜的功能 (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保障了细胞内部 环境的相对稳定。 (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如图所示)。 (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归纳如下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整理大全(完整版)

必修2遗传与进化知识点汇编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一节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一) 1.孟德尔之所以选取豌豆作为杂交试验的材料是由于: (1)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且是闭花授粉的植物; (2)豌豆花较大,易于人工操作; (3)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遗传学中常用概念及分析 (1)性状: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区分:兔的长毛和短毛;人的卷发和直发等;兔的长毛和黄毛;牛的黄毛和羊的白毛 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如在DD×dd杂交实验中,杂合F1代自交后形成的F2代同时出 现显性性状(DD及Dd)和隐性性状(dd)的现象。 显性性状:在DD×dd 杂交试验中,F1表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代豌豆表现出高茎,即高茎为显性。决定显性性状的 为显性遗传因子(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如高茎用D 表示。 隐性性状:在DD×dd杂交试验中,F1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代豌豆未表现出矮茎,即矮茎为隐性。决定隐性性状 的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矮茎用d表示。(2)纯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如DD或dd。其特点纯

合子是自交后代全为纯合子,无性状分离现象。 杂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如Dd。其特点是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现象。 (3)杂交: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如:DD×dd Dd ×dd DD×Dd等。 自交: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如:DD×DD Dd×Dd等 测交:F1(待测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的方式。如:Dd×dd 正交和反交:二者是相对而言的, 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 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 3.杂合子和纯合子的鉴别方法 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 测交法 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 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 自交法 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 4.常见问题解题方法 (1)如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3 :1,则双亲一定都是杂合子(Dd)即Dd×Dd 3D_:1dd (2)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1 :1,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 即为Dd×dd 1Dd :1dd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复习提纲)期末必备

生物必修2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一、相对性状 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或行为方式等。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1、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附: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于亲本性状的现象) 2、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附: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P67) 等位基因:决定1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上)。 3、纯合子与杂合子 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能稳定的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显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 隐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 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不能稳定的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4、表现型与基因型 表现型: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关系:基因型+环境→表现型) 5、杂交与自交 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指植物体中自花传粉和雌雄异花植物的同株受粉) 附:测交: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可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属于杂交) 二、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 (1)正确选用实验材料:㈠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植物(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 ㈡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从简单到复杂) (3)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4)严谨的科学设计实验程序:假说-------演绎法 ★三、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 (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 P:高茎豌豆×矮茎豌豆DD×dd ↓ ↓ F1:高茎豌豆F1:Dd ↓自交↓自交 F2:高茎豌豆矮茎豌豆F2:DD Dddd

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一、遗传的基本规律 (1)基因的分离定律 ①豌豆做材料的优点:(1)豌豆能够严格进行自花授粉,而且是闭花授粉,自然条件下能保持纯种。 (2)品种之间具有易区分的性状。 ②人工杂交试验过程:去雄(留下雌蕊)→套袋(防干扰)→人工传粉 ③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 交,后代表现为一种表现型,F 1代自交,F 2 代中出现性状分离,分 离比为3:1。 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①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亲本杂交后,产生的F1自交,后代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四种表现型中各有一种纯合子,分别在子二代占1/16,共占4/16;双显性个体比例占9/16;双隐性个体比例占1/16;单杂合子占2/16×4=8/16;双杂合子占4/16;亲本类型比例各占9/16、1/16;重组类型比例各占3/16、3/16 ②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

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③运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原理培育新品种的方法:优良性状分别在不同的品种中,先进行杂交,从中选择出符合需要的,再进行连续自交即可获得纯合的优良品种。 记忆点: 1.基因分离定律: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生物纯本杂交时,子一代只表现出显性性状;子二代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并且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数量比接近于3:1。 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3.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存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表现型=基因型+环境条件。 4.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范围内,有n对等位基因的个体产生的配子最多可能有2n种。 二、细胞增殖 (1)细胞周期: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2)有丝分裂: 分裂间期的最大特点: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分裂期染色体的主要变化为:前期出现;中期清晰、排列;后

高中生物必修2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2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知识点总结 1.DNA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的遗传变化的物质,而噬菌体的各种性状也是通过DNA传递给后代的,这两个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2.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核酸.细胞内既含DNA又含RNA和只含DNA的生物遗传物质是DNA,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由于绝大多数的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3.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而碱基对的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这从分子水平说明了生物体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的原因. 4.遗传信息的传递是通过DNA分子的复制来完成的.基因的表达是通过DNA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 5.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在两条互补链中的比例互为倒数关系.在整个DNA分子中,嘌呤碱基之和=嘧啶碱基之和.整个DNA分子中,与分子内每一条链上的该比例相同. 6.子代与亲代在性状上相似,是由于子代获得了亲代复制的一份DNA的缘故. 7.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 8.由于不同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碱基顺序)不同,因此,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即: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就代表遗传信息).

9.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了信使RNA中核糖核苷 酸的排列顺序,信使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又决定了氨基酸的 排列顺序,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最终决定了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特 异性,从而使生物体表现出各种遗传特性.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时:基因的碱基数:mRNA上的碱基数:氨基酸数=6:3:1.氨基酸的密 码子是信使RNA上三个相邻的碱基,不是转运RNA上的碱基.转录和 翻译过程中严格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注意:配对时,在RNA上A 对应的是U. 10.生物的一切遗传性状都是受基因控制的.一些基因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基因控制性状的另一种情况,是通过控制 蛋白质分子的结构来直接影响性状. 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相对性状 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或行为方式等。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1、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没有表现出来的 性状。 附: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于亲本性状的现象) 2、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附: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 P67) 等位基因:决定1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 上的相同位置上)。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花的结构 雌蕊结构 双受精 果实和种子形成与结构

生物必修2 知识点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遗传学中常用概念及分析

二、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 (1)正确选用实验材料:1.豌豆是自花传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 2.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3.豌豆花较大,易于人工杂交 (2)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从简单到复杂) (3)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4)严谨的科学设计实验程序:假说-------演绎法书P7 ★三、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 人工杂交试验过程(异花传粉): 去雄(留下雌蕊)→套袋(防干扰)→取粉→授粉→套袋(防干扰) (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 P:高茎豌豆× 矮茎豌豆DD × dd ↓ ↓ F1:高茎豌豆F1:Dd ↓自交↓自交F2:高茎豌豆矮茎豌豆F2:DD Dd dd 3 : 1 1 :2 :1

★一对相对性状的测交: 杂种子一代 隐性纯合子 高茎 矮茎 测交 Dd × dd 配子 D d d 测交后代 Dd dd 高茎 矮茎 1 : 1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并且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 ≈ 3 :1 ) (二)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 P : 黄圆 × 绿皱 P : YYRR × yyrr ↓ ↓ F 1: 黄圆 F 1: YyRr ↓自交 ↓自交 F 2:黄圆 绿圆 黄皱 绿皱 F 2:Y —R – yyR -- Y -- rr yyrr 9 : 3 : 3 :1 9 : 3 : 3 :1 在F 2 代中有16种组合方式,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比例9:3:3:1 YYRR 1/16 YYRr 2/16 双显(Y_R_) YyRR 2/16 9/16 黄圆 YyRr 4/16 纯隐(yyrr ) yyrr 1/16 1/16 绿皱 YYrr 1/16 Y_rr ) YYRr 2/16 3/16 黄皱 yyRR 1/16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知识点复习提纲精华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知识点复习提纲精华版 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一种生物的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资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等位基因。 第2章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第1节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 减数分裂是指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 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 相关信息: 在减数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后,每条染色体上的姐妹染色单体各是一条细长的西四,呈染色质状态,所以,此时在光学显微镜下是看不到姐妹染色单体的。思考: 细胞两极的这两组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之间是自由组合的吗 初级精母细胞两极的这两组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之间是自由组合的。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染色体出现了哪些特殊的行为?这对于生物的遗传有什么重要意义? 联会,染色体的交叉互换,这样的话可以让产生的配子都不相同,提供更多的遗传信息,保证后代的多样性,保证后代能适应未来各种未知的变化.这个是生命长期进化适应环境的结果. 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 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细胞质基因不一定)

(1)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与独立性,因染色体在配子形成与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 (2)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是成对的。 (3)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 (4)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 练习 生物如果丢失或增加一条或几条染色体,就会出现严重疾病甚至死亡。由未受精的生殖细胞(如卵细胞)单独发育而来的,如蜜蜂中的雄蜂等。这些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虽然减少一半,但仍能正常生活。该如何解释? 这些生物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虽然百减少一半,但仍具有一整套度非同源染色体。这一组染色体,携带有控制该种生物体生长发育的版一整套基因。 注:雄蜂是孤雌生殖,可以正常繁殖后代。 人的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这23对染色体中一般包含46个DNA分子,其中第1号~第22号是常染色体,第23条是性染色体,现在几经发现第13号,第18号,第21号染色体多一条的婴儿,都表现出严重的病症,据不完全调查,现在还未发现其他常染色体多一条或多几条的婴儿,这是为什么呢? 人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异,会严重影响生殖、发育等各种生命活动,未发现其他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婴儿,很可能是发生这类变异的受精卵不能发育,或在胚胎早期就死亡了的缘故。 第3节伴性遗传 基因位于性染色体,所以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做伴性遗传。 第3章基因的本质 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就会在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利用大肠杆菌体内的物质来合成自身的组分,进行大量增殖。 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

生物必修二学考必背知识点

生物必修二考前必背知识点 第一章、遗传得基本规律 一、填空题 1、亲本( )、父本()、母本()、子一代( )、子二代()、 杂交():举例:自交( ):举例: 测交():举例: 2、相对性状:举例: 3、纯合子:举例:杂合子:举例 4、豌豆就是严格得与得植物,所以自然情况下获得得后代均为;豌豆具有得相对性状;实验时对 去雄(花蕾时),然后套袋。授以(另一植株)花粉(成熟后)。 5、孟德尔被称为,她采用法研究基因得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 6、判断一个显性性状就是纯合子还就是杂合子时,如果就是植物,就用,如果就是动物,就用。 7、一对相对性状得杂交 8、写出以下基因型个体产生得配子 AAbb()AaBb( ) AaBB()aaBb() 第二章、基因与染色体得关系 一、填空题:

1、精原细胞在中形成精子,一个精原细胞可以形成个精子。 2、卵原细胞在中形成卵细胞,一个卵原细胞可以形成个卵细胞。 3、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复制次,细胞分裂次。最后得到得子细胞中染色 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此过程发生在减数第次分裂。 4、联会: 两两配对得现象叫做联会。 5、精细胞在形成精子时要通过过程。 6、受精作用就是与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得过程。 7、萨顿假说得内容就是:基因就在上, 8、萨顿提出假说得理由就是:基因与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得关系,提出假说所用得方法就是. 9、摩尔根用得眼色遗传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其研究方法就 是。 10、一条染色体上有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排列。 11、人类红绿色盲症:伴X染色体遗传病 女性男性基因型XbY 表现型正常正常(携带者)色盲正常 12、抗维生素D佝偻病:伴X染色体遗传病 女性男性基因型XD X D X dY 表现型患病正常患病 13、白化病:常染色体性。多指、并 指:常染色体性。二、填图题 时期: 特点: 同源染色体数目: 染色体数目: 染色单体数目: DNA数目: 时期: 特点: 同源染色体数目: 染色体数目: 染色单体数目: DNA数目:

浙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 2 复习知识点大 全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第1、2节 一、相对性状 等。 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或行为方式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1、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 附: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于亲本性状的现象 2、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附: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DNA 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P67) 等位基因:决定 1 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上)。 3、纯合子与杂合子 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能稳定的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 A A 的个体) 显性纯合子(如 a a 的个体) 隐性纯合子(如 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不能稳定的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4、表现型与基因型 表现型: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表现型) (关系:基因型+环境 5、杂交与自交 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粉) 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指植物体中自花传粉和雌雄异花植物的同株受F1 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可用来测定F1 的基因型,属于杂交) 附:测交:让 因: 二、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 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 (1)正确选用实验材料:㈠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植物(闭 花授 ㈡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 究(从简单到复杂) 说 ------- 演绎法 :假 (3)对实验结果进行统 计学分析 (4)严谨的科学设计实验程序 ★三、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 (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 P:高茎豌豆×矮茎豌豆DD×dd ↓↓ F1:高茎豌豆F1:Dd ↓自交↓自交 F2:高茎豌豆矮茎豌豆F2:DD Dd dd 3 : 1 1 :2 :1 :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后代 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