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研究方法论》(绪论)-李怀祖版 ppt

合集下载

管理研究方法论第一章(提纲)

管理研究方法论第一章(提纲)

管理研究方法论(提纲)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本课程介绍管理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使学生对管理研究的一般过程及其各个环节有清楚的认识,了解管理研究的具体方法与要求,掌握管理研究的常用方法和技能,熟悉学术研究和学术论文的规范,使学生具备初步的研究管理问题的能力,为后续完成毕业论文的研究工作及写作打好基础。

学习目标:1.能够熟练地查阅各类文献资料2.能够批判地阅读文献资料,提炼出研究问题。

3.掌握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基本写作要求。

4.掌握调查问卷设计、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常用统计分析方法和统计分析软件的应用。

5.掌握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教材与参考书:1.李怀祖:管理研究方法论,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二版。

2.[美]唐.思里奇著;朱纲译:应用经济学研究方法,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

3.[美]艾尔.巴比著;邱泽奇译:社会研究方法基础,华夏出版社2002年出版。

4.卢纹岱主编:SPSS for Windows统计分析(第三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年出版。

5.刘军主编:《管理研究方法原理与应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6.陈晓萍等主编:《组织与管理研究的实证方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第一章管理研究方法论概述一、研究与方法1.研究的定义研究是采用系统的方法获取新知识的过程。

2.方法与方法论(1)方法用于完成一个既定目标的具体技术、工具或程序。

人类活动三要素:的、条件、方法方法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过程中所运用的方式、法则、手段和规范的总和。

(2)方法论方法论:在希腊文中指关于方法的学说。

是关于方法形成和使用过程中一般规律的学问。

可以分为:哲学方法论、一般研究通用方法论具体学科研究方法论。

通常的研究方法论是指:对给定领域进行研究探索的一般途径和方法的理论。

3.研究方法的发展与分类(1)经验方法:观察、经验、因袭传承人类早期的知识的获得方法。

(2)思辨与逻辑:观察与经验——通过思辨上升为若干原理或原则——逻辑推理得出对现象的解释思辩的方法:猜测、直觉、顿悟、想像、形象思维、哲学方法(3)科学方法观察、实验——基本原理(假设)——实证检验——科学理论科学方法的特点:客观性、实证性、规范性、概括性(还有逻辑一致性、精确性等)。

管理学前沿与研究方法论(PPT 238页)

管理学前沿与研究方法论(PPT 238页)
世界级的未来
第一部分:管理的基础
第一章:管理者与组织
管理,从根本上讲,意味着用智慧代替鲁 莽,用知识代替习惯与传统,用合作代替强 制。
——彼得·德鲁克
一、管理和管理的职能
管理:管理就是通过对人和资源的配置实现组织 目标的过程。优秀的管理者做事是既有效率又 有效果的。有效果就是实现组织的目标,有效 率就是通过最小的资源投入实现目标,也就是 最优化利用金钱、时间、材料和人。一些管理 者两个标准都达不到,有些为获得其中一个而 牺牲另一个。最好的管理者是保持对效率和效 果的关注。
泰勒首开管理科学的先河
1.泰勒与科学管理(Science management) 他于1911年出版《科学管理的原则》(The principles
of Science management),泰勒提出企业管理应以明确 叙述的法则、原理,取代19世纪老式的经验法则。 2.霍桑实验(Hawthone studies)
Knowledge management
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是网络新经济时代的新兴管理 思潮与方法,管理学者彼得·杜拉克早在1965年即预言:“知识将取代 土地、劳动、资本与机器设备,成为最重要的生产因素。”受到1990 年代的资讯化蓬勃发展,知识管理的观念结合因特网技术等工具,成 为企业累积知识财富,创造更多竞争力的新世纪利器。
新旧管理理论在今日的企业管理中并行不悖地发挥着各自的作用。
管理理论的一个框架
管理的基础
管理者和组织结构 外部环境、管理决策
计划和战略
计划和战略管理 道德和公司责任
国际化管理 新企业
战略实施
组织和人事
组织结构 反应型组织 人力资源管理
管理多样化员工

《管理研究方法》理论构念的测量 ppt课件

《管理研究方法》理论构念的测量  ppt课件

ppt课件
19
Formative vs. Reflective
以企业绩效为例
反应性量表:用若干个题项询问高管认为企业 绩效如何
这个量表的各个题项可相互替换,这使研究者可以评 估量表的内部一致性。
形成性指标体系:测量企业绩效互异的多个方 面,如ROI、ROE、市场份额等
这些指标无法相互替换,是形成性指标。
2. 使用量表(measurement scales)
例如,使用离职意向量表测量离职意向
ppt课件
9
单维构念 a unidimentional construct
turnover intention
abstract
Do you intend to leave the organization
Y1
in the next 12 months?
Detert, J. R. and Edmondson, A. C. 2011. Implicit voice theories: Taken-for-granted rules of self-censorship at work.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54(3): 461-488.
turnover intention
y1
ε1
y2
ε2
y3
ε3
turnover intention
y1 = Do you intend to leave the organization in the next 12 months?
y2 = How strongly do you feel about leaving the organization within the next 12 months?

管理研究方法论03

管理研究方法论03




(一)辨析要素 1、分析单位: 分析单位是指研究对象或要素。研究工作




将围绕这些对象或要素收集资料,并描述和解释其特征。管 理研究中,通常有五种研究单位:个人、群体、组织、项目和 社会产品。 个人:以个人为分析单位才能描述和解释群体的行为和特征。 群体: 研究的着眼点是群体和群体间的行为差异,研究单位 为群体。如:中层管理人员、生产工人、技术人员 组织:指具有共同目标和正式分工的群体。企业、学校 项目:项目可以为个人服务,如社会福利项目、培训教育项 目;可以存在于组织内部,像新产品开发项目、技术转移项目 等。也可以是跨组织项目,像国家级高科技研究项目等。 社会产品:指由人们生产的各种有形和无形的产品。有形产 品,如机器、厂房、汽车等,无形产品即信息产品,如商誉、 管理体制、管理渠道等。
些知识,而是要让读者知道论文的创新点何在, 它成立的根据,而且要让人体会这个创新点是有 足够份量的,重点突出的要害就是比较,找出参 照点,在前人某种理论或者结果的基础上有所创 新。“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 三)论点树(假设树)设计
论点树的设计:总、分、子论点(论文工作架构)
总论点(主题)
分论点1

逆向写作:研究论文的写作顺序要倒过来,研
究者脑海中先要有“初步结果”,即对某个问题 有种创新观点,初步的主观答案,这就是主题。 整个论文内容取舍和安排都是围绕此主题,逻辑 上才会严谨。即使是撰写研究计划,也要表达申 请者的初步设想,对所研究问题提出回答的思路。

重点突出:首要目的不是让他们看懂,接受这

注意: 1、假设树是结构化表述,并非工作提纲或 思路提纲。要求有初步的(尚未验证的)却是 明确的答案。 2、任何层次假设的表述是假设的形式,都 是变量和变量间关系的陈述句。 3、下层次假设支持上层次假设。 假设树中的操作假设可以作为本研究工作的 创新点,而各层次的假设构成了研究工作整体 的论证框架,同时显示创新点在此框架中的地 位。无需对每个操作假设进行实证研究。 (2~3个即可)

管理研究方法论1导论

管理研究方法论1导论
管理研究方法论 24
研究分类
• (2)从资料归集方法分有定性与定量方法
– 定量研究:将现象、情境或问题变异 予以数量化,研究资料搜集由量化而 来。(运输,库存) – 定性研究:为描述情境、现象、问题 或事件。(案例,战略)
管理研究方法论
25
研究分类
• (3)从研究目的分有描述性、探索性与解释性研究 – 相关性研究
第9版
自己查阅相关文献
Donald R.Cooper Pamela S. Schindler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管理研究方法论 14
完成论文
如何完成一 篇论文?
具体研究 方法
观察、阅读 与思考
研究思路及 设计
研究方法 论
Good idea is difficult but very important
• 定价与需求的关系
– 探索性研究
• 对某个议题提出一些初步的认识。(牛鞭效应的控制)
– 描述性研究
• 反映某个状态、背景、行动或关系的细节。(牛鞭效应)
– 解释性研究
• 解释事物发生的原因、条件。(牛鞭效应的成因)
管理研究方法论
26
研究分类
• (4)按论证方法分类
– 理论研究 理论研究是通过对物流管理现实问题的观察和抽象,探讨有关物 流管理中规律性的知识,对管理行为、机理和现象做出理论 解释,证实或证伪现有理论并提出新的理论 。 – 实证研究 实证研究就是通过运用数据,采用客观中立的立场,解释和预测 物流管理实务,回答“实际是什么”的问题。即先提出假设, 然后用数据分析的方法加以验证。其中,数据、模型、假设、 检验、推理与结论是实证学术研究的六大要素。实证研究方 法强调“可证实性”。
管理研究方法论

管理学前沿与研究方法论ppt课件

管理学前沿与研究方法论ppt课件
*
1.泰勒与科学管理(Science management) 他于1911年出版《科学管理的原则》(The principles of Science management),泰勒提出企业管理应以明确叙述的法则、原理,取代19世纪老式的经验法则。 2.霍桑实验(Hawthone studies) 该研究强调非正式社会团体与正式的组织机构中自然发生。霍桑研究对工作团体行为予以全新的诠释,开启了三十年代人际关系学派(Human Relation)的发展大门。
*
计划 确定目标, 制定战略, 以及开发分计划以协调活动
组织 决定需要做什么,怎么做,由谁去做
领导 指导和激励所有参与者以及解决冲突
控制 对活动进行监控以确保其按计划完成
导致
实现组织宣称的目的
*
“我为什么要学管理,我要成为会计师。” “我为什么要学管理,那全是常识。” “我为什么要学习管理,经验是最好的老师。”
*
1.策略规划 目标管理target management 2.人力资源 管理方格management grid 组织动力organization dynamic 3.生产制造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uit 统计品管statistical quality control 计划评核术project evaluation and review technique 要径法critical path method 统计制程品管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 for quality
4.营销 市场调查 market survey 5.财务管理 数字管理management by numbers
*
1.策略规划 危机管理 crisis management 2.人力资源 走动式管理 management by walking around 员工协商方案 employees assistance programs 3.生产制造 电脑辅助设计 computer-aided design 生产需求计划 management-requirement planning systems 即时生产系统 just-in-time 国际标准组织 ISO 全面品质管理 TQM 物料规划管理 MRP

管理研究方法论引介共56页PPT

管理研究方法论引介共56页PPT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管理研究方法论引介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后面。

7、心某些时候请收 敛。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管理研究方法论第二章 管理研究基本要素(与“概念”有关优秀PPT文档)

管理研究方法论第二章 管理研究基本要素(与“概念”有关优秀PPT文档)
术语只应包含具有明确语义范围的实体,即有逻辑意义,在选 定词义时,应选择色彩上属中性的、不含主观评价成分,也 不宜有附加意义、象征意义和情感色彩。
6
第6页,共38页。
第三节 定义
概念型定义(conceptual definition)
概念化其实就是给出概念型定义
概念型定义:使用其他概念或原始术语(primitive terms)、 延伸术语(derived terms)来描述一种概念的定义。
控制变量(control variable)
14
第14页,共38页。
研究架构范例
IV
DV
Control Variable
IV
DV
Moderating
Variable
IV
DV
IV
Mediating
Variable
第15页,共38页。
DV
15
变量之间的关联性质:相关关系、因果关系、虚无关系
相关关系(Correlational relationship):是一种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 如果变量X发生变化,变量Y也随之发生变化,并无根据认定这种变化是由 另一变量所引起的,那么就可以说两个变量具有相关关系。 因果关系(causal relationship): (X→Y)如果变量X发生变化,变量Y也随 之发生变化,反之则不然,即一变量的变化明显地是由另一变量所引起。其 中X是Y的原因,Y是X的结果,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因果关系存在的三 个必要条件:第一,在时间顺序上先有因后有果;第二,变量之间有真实的 相关性;第三,变量之间的真实相关性不因为第三个变量存在而存在。 虚无关系(null relationship):表示两个变量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研究方法论》 学习分享
两个问题: • 为什么要进行管理研究? • 怎么进行管理研究?
第一章 绪论
• 什么是方法? • 什么是方法论? • 什么是管理研究方法论? • 为什么要研究方法论?
• 什么是方法? 处理问题的具体做法。
• 什么是方法论? 处理问题的一般途径和程序。
为什么要研究方法论?
描述型→解释型→规范型 病历描述→症状分析→诊断、开药方
举例
• 描述型 《2010中国100最具价值消费品牌》 《2010中国十大知名工业品牌》 《当代中国社会的消费分层》 • 解释性 《企业持续增长的秘密》 《民工荒的冷思考》 《职业枯竭:当工作变成心理负担》 • 规范性 《从象牙塔到工业园——美国的教授企业家》 《领导者应该是什么样的》 《美丽能提升你成功的机率吗》
描述型研究是收集数据以检验有关研究对象状况假 设的工作过程,回答who, what, where和how much之类的问题,旨在将现象和事件描述和识别清 楚。
解释型研究回答why的问题,在描述清楚现象和事 件以后深入探索现象和事件之间的关系。
规范型研究回答“应该怎样”或“应然”的问题。
描述型、解释型研究结果是作出诊断,规范型研究 则是作出决策,采取行动。
管理研究的特点
管理即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适合用科学方法从事研究的管理问题 和领域纳入科学研究的轨道。
高层管理者决策基本依靠直觉判断和 抉择。
管理研究的两个难点
管理者的形象思维 管理情境
管理者的形象思维
1、在信息方面,管理者欲有效和及时掌握必要的 信息。
2、在用人方面,管理者要“知人善任”,离不开 对部属形象的了解。
管理研究偏重微观层次,并且偏重在企业。
➢德鲁克的三个部门分类 公共部门、私人部门、非营利部门
中文的管理,英文有 business(商业部门的经营管理) management(企业组织管理) administration(政府管理)
➢人们多年所积累的经营管理知识和经验主要来自营 利性的企业,把现有的管理理念、方法跨部门地应 用到政府和社会部门要特别慎重。
• 色谱图表示各学科的特点和运用的研究方法,科 学和思辨研究不能相互取代,特别是在研究管理、 社会学科中,科学研究和思辨研究相辅相成,缺 一不可。
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 管理学科 人文学科
科学方法 逻辑 本体、情景分离 科学 逻辑思维
思辨方法 直觉
本体、情景交融 艺术
形象思维
《管理研究方法论》 学习分享
第一节 科学及科学研究
学习研究方法,为了时刻提醒自己,用规 范的方式开展学习、研究,减少随意性,提高 研究效率。
研究的目的是什么?
——获取知识
一、获取知识的方法
大致分为两类,五种方法: • 认同别人的知识(学习) • 直接观察体验(研究)
五种方法(1)
因袭方法
五种方法(2)
权威法
五种方法(3)
• 管理研究要分辨哪些管理学科的分支、内 容和研究阶段适合应用科学方法,哪些适 合思辩方法。一般来说,企业操作层科学
管理研究性质判断
• 尽管管理研究方法论着重于讨论科学方法 在管理领域中的应用,但思辨研究的结果 无疑应属于管理研究的成果。
• 采用科学方法进行研究,是打好研究基础 的必由之路。
研究类型
• 按照功能分类: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基础研究是通过对管理现实问题的观察、概括和抽 象,探讨有关管理学科规律性的知识,对管理行为、 机理和现象作出理论解释,证实或证伪现有理论并提 出新理论。
应用研究要求解决现实的管理问题,并为社会、某 些组织或群体带来实际利益。
绝大多数管理研究属于应用研究。
• 按照研究目的分类:描述型、解释性和规范性
主要研究类型
科学研究
思辨研究
实际上,把说有的学科研究都这样清晰的划分 研究类型并不准确,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科学 家的工作可分为两步:第一步是发现公理;第二 步是从公理推出结论。”
还有一类学科需要综合运用两种研究方法进行 推导。
社会科学
• 社会科学是研究人类的社会的学科, 关心人类活动本身的功能、功效。它 是从人文学科脱胎而来,运用科学研 究的方法来分析人类行为,如社会学、 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等。
两个难点在决策理论发展过程中的体现
决策理论发展: 理性决策阶段 行为决策阶段 自然决策阶段
管理研究性质判断
• 管理研究需用科学方法和思辨方法,然而, 管理研究方法论仍然垂青于科学方法。科 学研究将不断“蚕食”思辨研究的内容, 不过管理领域中的思辩研究将永远存在, 管理研究中总有科学研究无法替代的内容。
爱因斯坦认为,科学家的工作可分为两步:
第一步是发现公理;
思辨研究主导
第二步是从公理推出结论 ;
科学研究主导
研究的两种方法
长期以来,科学研究取得了巨大成就,在 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作用辉煌,相比之下,思 辨研究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成就逊色很多。
研究方法论总是企图将研究工作纳入清晰的、 可观测的、能重复进行的科学方法和科学研究的 轨道,但是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研究发现都能完 全“包办”。
3、在决策方面,管理者的决策还离不开直观判断 和抉择。
管理者在工作中只有依靠形象信息才能有效地 完成本职工作。
这些形象思维是管理者对事物的感 知,并非原型,是原型经过主观选择加 工的“心象”。
“形上谓道兮,形下谓器”难以用 科学研究抽象出共性。
管理情境
自然科学研究“文本”或“本体”, 只研究系统(对象)的主体,按一定边 界将本体和环境分离开来
故科学研究较思辨研究更受重视,研究方法论 也更加注重科学研究,指导研究人员少走弯路。
整理
学科
自然科学
人文学科
研究重点 自然界事物的规律 寻找“人”的意义
研究过程 基于实际,严谨规范 从思想出发,最后
地推到出结论
回归于实际
特色
追求共性
关注特殊性
研究成果 几千年来成效显著, 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成就逊色
管理研究无法将系统本体和环境隔 离处理。
I
P
O
W
F
工程系统
I——输入;P——处理;O——输出; F——反馈;W——工作环境
I(C) P(C)
O(C)
S
F(C)
W
管理系统
I——输入;P——处理;O——输出;F——反馈; W——工作环境;S——思维模式;C——管理情景(WUS)
工程系统 管理系统
综上所述,管理系统的输入、处理、输 出和反馈都与主客观背景融为一体,难以 像工程技术系统那样做到系统本体和环境 在一定条件下隔离处理。
(2)思辨方法是纯理论的玄想,从概念 出发推到出实际的求知方法,研究结果有歧 义性,不可检验。
二、科学研究
• 取得知识两个途径,一是学习现有知识,二是研究探 索新知识。
研究
现有知识
研究的两种方法
• 科学研究——最准确的新知识获取方 法
• 思辨研究——与科学研究相对的新知 识获取方法
研究的两种方法
• 按研究层次分:微观层次和宏观层次
微观层次:一是企业组织内部的各部分功能、关 系以及本组织与外部组织关系研究;二是组织内部个 人和群体的行为、人际关系以及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
宏观层次的管理研究是将企业组织放在社会整体 中进行研究,从经济、技术发展和文化传统等角度来 研究企业组织发展和管理者行为等问题。
参考文献
• [1]李怀祖.《管理研究方法论》.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 [2]孙国强.《管理研究方法》.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 [3]孙慕天,杨庆旺,王智忠.《实用方法词典》.哈尔滨:黑龙江人
民出版社.1990 • [4]齐佳音.《管理研究方法论》.北京邮电大学.课程讲义
社会科学研究与自然科学研究的区别
• 首先,所研究的现象差异大,不仅包括客 观环境因素,还涉及个人心理和生理因素 及人际关系等社会因素
• 其次,社会科学研究更多地受到情境因素 的影响,包括研究者的阶层地位、政治倾 向、文化观念、宗教信仰、知识结构和时 空环境等因素。
• 最后,社会现象具有不确定性,各种偶然 性因素多,社会科学不可能像自然科学那 样作出长期预测。
通常自己熟悉的研究逻辑,思维定势会 影响到我们的阅读习惯,学术研究方法, 论文的书写等方面,对学术研究起不到促 进作用。
研究方法率和 质量。
所以我们要加强研究方法的学习, 时刻提醒自己,发现研究规范和自 己思维定势之间的差异,提高研究 效率。
社会科学研究的特征
• 实证性 社会科学理论必须通过数据和资料的验证,理论要
与数据和资料所显示的结果一致。并注明使用资料的 来源和获取方法。 • 客观性
研究结果不因研究者本人的身份、观念而变,只要 采取同样的方法便能得出一样的研究结果。 • 清晰性
社会科学对于清晰性的要求比自然科学显得更重要, 因为社会科学使用的一些概念如“社会”、“文化”、 “进步”等通常相当模糊,不同人有不同观点验证或 论证结果的可重复性实现难度大。
• 科学方法是最精确的求知方法,在自然科 学研究中广泛运用。
五种方法(5)
思辨方法
思辨方法
• 思辨方法是仰仗于运用直觉判断和个人洞 察力获取知识的方法。
• 思辨方法是开创性的求知方法,在人文学 科研究中广泛运用。
思辨方法与科学方法的区别:
(1)科学方法强调客观性和实证性。是 从实际出发通过严谨规范的研究获得知识, 研究过程清晰准确经得起检验。
姓名:李 洪宇
学号: 21212212
第二节 管理研究
发展过程
泰勒科学管理(创立标志) 铲铁试验:计算工人每次铲铁的最优重量,使每
天完成工作量最大。
二战后出现工业工程、运筹学、系统工程等学科 优化人、设备、物流、作业环境的相互关系,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