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说:所有建筑本质都是购物中心,包括博物馆!

合集下载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最新备课课件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最新备课课件
最新版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备课课件
课题一:概论
概述
一 了解什么是建筑 • 有人类历史便有建筑,建筑总是伴随着人类共存。从建筑的起源发展到
建筑文化,经历了千万年的变迁。有许多著名的格言可以帮助我们加深 对建筑的认识,如: • “建筑——是艺术之母--W·克瑞恩(Crane)
是石头的史诗,建筑是石头的史书--雨果 是居住的机器--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 不是艺术,它首先考虑的一定是不同项目的要求。建筑物必须有功 能性--扎哈.哈迪德 不是房子—王贵祥 是城市经济制度和社会制度的自传 是凝固的音乐 是立体的山水画
• 建筑——是人工创造的空间环境,通常认为是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总称。 建筑物——直接供人们使用的建筑称为建筑物。如住宅、学校、办公楼、 影剧院、体育馆等。 构筑物——间接供人们使用的建筑称为构筑物。如水塔、蓄水池、烟囱、 贮油罐等。
• 我国的建筑方针是全面贯彻实施“适用、安全、经济、美观”。这个方 针又是评价建筑优劣的基本准则。
三 什么是公共建筑(public building) 供人们进行各项社会活动的建筑物。除解决好面向广大群众的活动和特殊 要求的问题外,其建筑风格、规模、形体和美观必须符合城市总体规划, 要起到丰富城市面貌,改善地区环境的作用。--《中国土木建筑百科 词典·建筑》
建筑作为一种人类的文化现象,它既有独具一格的一面,又有一 定的滞后特点。远没有绘画,雕刻,戏剧,电影,文学等艺术形式 那麽敏感。但是建筑又能跨越时代,沉淀出某个时代的艺术特色。 因此有人把建筑称之为“凝固的音乐”和“立体的历史教科书”。
(2)我国梁思成先生《建筑创作中的几个问题》一文中,曾作过精辟论述。
1、“适用、经济、美观”之间的关系

自然生长建筑大师名言警句

自然生长建筑大师名言警句

自然生长建筑大师名言警句1. "建筑的艺术在于创造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空间。

" - 弗兰克·劳埃德·赖特2. "自然是我最好的老师,我只是借用她的智慧去创造美丽的建筑。

" - 梅斯·范·德·罗3. "建筑师的任务是将建筑融入自然环境,并使其与周围景观相得益彰。

" - 托玛斯·海瓦特4. "真正的建筑不是静态的,而是通过生长和变化与自然一起存在的。

" - 罗瑞·波比5. "建筑应该像树木一样生长,与自然相互依存,与环境和谐共存。

" - 罗杰·迈克考克6. "自然是最伟大的建筑师,她创造了宏伟壮丽的景观,我们应该尊重和保护她的杰作。

" - 威廉·麦多纳德7. "在设计建筑时,我们必须倾听自然的声音,学习自然的智慧,以便创造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空间。

" - 莱昂·克里尔8. "建筑应该是生命的延伸,一个与自然共生的生态系统。

" - 斯蒂文·霍尔9. "我们应该学会从自然中寻找灵感,以创造永续、环保的建筑。

" - 阿尔佛·阿爾多森10. "建筑是一门艺术,但也是一种责任。

我们必须为下一代创造可持续、与自然和谐的生活空间。

" - 佩特拉·布拉斯11. "自然是万物的根源,建筑必须依靠她的力量和智慧创造真正的绝代佳作。

" - 汉斯·霍尔博因12. "建筑师的职责不仅是塑造空间,更是塑造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 - 罗尔夫·迈耶13. "自然的美是无穷无尽的,我们只需要打开心灵的窗帘,去欣赏她带给我们的灵感和启示。

" - 约瑟夫·斯万岑贝格14. "建筑是人类对自然创造力的一种回应,应当与自然保持平衡,而不是对抗。

建筑读书笔记之贝律铭

建筑读书笔记之贝律铭

读书笔记贝聿铭说:“建筑是一种社会艺术的形式。

”所谓社会艺术,即指建筑与绘画、雕塑等门艺术的区别。

后两者特别注重作品的内涵,也非常强调艺术家自身的个性在作品中的体现。

建筑也重视内涵和个性,但建筑师的工作是要为人们创造生活工作的环境,受到来自社会、技术、经济等各方面的制约(建筑也重视内涵和个性,但建筑师的工作是要为人们创造生活工作的环境,受到社会、技术、经济等方面的制约。

香山饭店----中西合壁的尝试。

客窗外加一格栅是学习中国传统建筑中棂花窗的作法;以青砖镶嵌线脚则是从意大利文艺复兴得到启发。

而线脚的图案仍来源于唐式建筑的墙面分割。

统观全局的设计思路建筑设计中有三点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首先是建筑与其环境的结合;其次是空间与形式的处理;第三是为使用者着想,解决好功能问题。

-----贝聿铭“在故宫建筑群中,有主次轴线的强烈表现,也有大小院落的连续组合,蓝天映衬下的金黄色屋顶和赭红色城墙是那么具有感染力,站在太和门向北眺望所见的建筑天际线更是不同凡响。

”(一幅美丽的画面)“北京本质上是一个单层的城市,是一个艺术品。

” 不仅像波士顿政府中心和基督教科学教堂那样区域性的建筑群可以被纳入城市的轨道,就连肯尼迪图书馆那样的个体建筑在贝聿铭手中同样可以体现互为因果的两个过程: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出发创造出出色的个体建筑,个体建筑又促进其周围地区的新陈代谢。

玛丽广场高层办公楼座落在一个低层的台基上,其中包括步行商业大厅。

车辆服务路线安排在底层。

平面为十字形的标准层以及在平面上与高层部分虚实交替的低层台基,加之办公楼前的下沉式庭院和入口,都是颇有创造性的处理手法。

贝聿铭承前启后的建筑风格:鲜明精确的几何性。

几何性是建筑的一种天然属性,任何一个建筑师也不能使他的作品脱离这种属性。

浩瀚大漠中的吉萨金字塔无疑是四面体四棱锥的最纯粹的表现。

所以把几何性归结为贝聿铭建筑风格的特点之一,正是因为他在这方面所做的努力和贡献。

他一方面在处理功能和形式的关系时突出表现建筑的几何特性;另一方面又不断丰富这种特性,把几何性的表现从简单的单一几何体发展到复合几何体或多个单一几何体的组合,往往使人们意想不到,目不暇接。

建筑与艺术的交融——古根海姆博物馆分析

建筑与艺术的交融——古根海姆博物馆分析

前言首先,衷心感谢蒋晓风老师一学年的悉心指导!经过一个学期的《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课程的学习,我运用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课程所学习到的知识,对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进行了分析。

本文将从建筑总体环境布局、功能与流线、造型艺术和空间特点四个角度,全方面地分析了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

本文尝试通过理性的分析方法来分析这个非理性造型建筑,并在分析过程中思考与感悟,最终取得了收获。

目录前言一.建筑概况 (2)二.总体环境布局 (4)三.功能与流线 (6)(一)功能分区(二)交通流线(三)功能分区与交通流线分析图四.造型艺术 (9)(一)非线性外形(二)雕塑式建筑(三)钛金属装饰外表面五.空间特点 (13)(一)入口序列(二)中央大厅(三)空间组合方式分析(四)展厅空间分析(五)采光分析(六)广场与高塔——空间序列的终止六.感悟与收获 (19)一.建筑概况名称: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Guggenheim Museum,Bilbao,Spain)建筑类型:博览建筑设计师:弗兰克•盖里Frank O.Gehry地点:西班牙毕尔巴鄂建成时间:1997建筑规模:建筑占地面积24000m2展览空间面积11000m2建筑简介:古根海姆博物馆是古根海基金会旗下所有博物馆的总称,它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私人现代艺术博物馆之一。

其中,最著名的古根海姆博物馆为美国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建筑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设计)和西班牙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

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一落成就以独特的造型、特异的结构和崭新的材料立刻博得举世瞩目,它是解构主义的代表作。

古根海姆博物馆分成十九个展示厅,其中一间是全世界最大的展厅之一。

博物馆在建材方面使用玻璃、钢和石灰岩,部分表面使用钛金属,不同功能采用相应不同的材料,这与该市长久以来的造船工业传统遥相呼应。

这个作品中表达的那种西班牙文化和既激扬又沉静的诗意,不仅倾倒了全世界的万千民众,也折服了无数对盖里满怀偏见的建筑师。

安东尼奥高迪经典语录名人名言

安东尼奥高迪经典语录名人名言

安东尼奥高迪经典语录名人名言安东尼奥高迪是西班牙著名建筑师,他的很多经典语录对于想学建筑的小伙伴来说,是很有价值的。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安东尼奥高迪经典语录,仅供大家参考!安东尼奥高迪经典语录——艺术必须出自于大自然,只因大自然已为人类创造出最独特魅力的造型。

——直线属于人,曲线属于上帝——我接受拜占庭主义留下的建筑学。

——如果将来,这座建筑(指的是Casa Mila,米拉公寓)变成一个大宾馆,我丝毫不会感到吃惊,因为改变里面的布局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住宅楼应该有双重屋顶,这跟大人物既戴帽子又打伞是一个道理。

——我有感受事物和看到空间的本事,因为我是铜匠的儿子,他们是会把平面变成容器的人。

——为避免陷于失望,不应受幻觉的诱-惑。

安东尼奥高迪个人简介西班牙著名建筑师,他生于1852年,1926年在巴塞罗那逝世。

在他的艺术生涯中,他形成了自己的,曲线的、几乎是超现实主义的风格,从而奠定了他的西班牙艺术革新运动的领袖地位。

巴塞罗那,以独特的建筑艺术称荣。

城市几乎所有最具盛名的建筑物都出自一人之手。

这位被称作巴塞罗那建筑史上最前卫、最疯狂的建筑艺术家,名叫高迪。

安东尼奥·高迪·伊·克尔内特(Antoni Gaudi i Cornet),1852年7月26日生于离巴塞罗那不到100公里的一个小镇。

出身于金属工艺师家庭的高迪,青少年时代做过锻工,又学过木工、铸铁和塑膜。

1878年高迪获得建筑学学士学位,这一年,他为巴黎万国博览会设计的一些橱窗展台,使他崭露头角。

可以说,高迪是个幸运儿,正当他在建筑设计界小有名气的时候,一个名叫戈埃尔的富商把自家未来的宅邸和一个以戈埃尔名字命名的城市花园的设计交给了高迪。

“高迪是如何在西班牙建筑领域里挥洒着智慧的汗水?”观光导游搬起手指一一列举,“只要看看巴塞罗那已列入西班牙国家文物的17幢各具特色的建筑物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84年将戈埃尔城市公园宣布为国际纪念碑性建筑,就知道高迪没有辱没作为一个天才建筑家的使命。

隈研吾的材料研究室|竹、木、纸、砖、膜等十个材料作品集合

隈研吾的材料研究室|竹、木、纸、砖、膜等十个材料作品集合

隈研吾的材料研究室|⽵、⽊、纸、砖、膜等⼗个材料作品集合⽇本是⼀个专注的设计国度,有⽔泥⼤师安藤忠雄、有⽤纸⾼⼿阪茂、也有玩⽊⼤师隈研吾···这其中隈研吾⽼师却是⼀个独有的存在,他不仅仅是⼀个⽤⽊⾼⼿,纸、⽯头、⾦属、砖⽡这些材质也全都精通,堪称材质运⽤泰⽃级⼈物。

隈研吾 Kengo Kuma⽇本著名的建筑师,⽣于1954年,1990年成⽴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KKAA),现任东京⼤学建筑系教授。

隈研吾的材料研究室2018.9.4-2018.11.30,在上海虹桥国际展汇⾥举办的隈研吾材料研究室,作为东京展的延展,本次展览以各种材料的运⽤为线索,回顾了⽇本建筑⼤师隈研吾过去30年的作品。

这些作品被归纳为10个物理材料类别:⽵、⽊、纸、⽯头、⾦属、砖⽡、玻璃、树脂、膜/纤维、⼟。

透过这些,隈研吾试图修复在当下的建筑语境⾥⾯,⼈与材料的关联。

⽽本次展会正于今⽇结束,为了让更多的朋友能感受到这场展会的意义之⼤,我们为⼤家总结了⼀份关于隈研吾⼤师的⼗种材料的经典作品集合,以便⼤家传阅。

⽵长城脚下的“⽵屋”中国⽵屋是建在狭窄的⼭岩之上的建筑,姿态舒展,与环境浑然⼀体,⼤量⽵⼦的运⽤,将中国的传统建筑风格和⽇本建筑的空间感有机结合,体现了东⽅⽂明的精神⽓质和艺术风格。

⽇本住房——⽵⽇本在⽵林中,设计师使⽤各种由⽵⼦制成的新材料,使房屋融⼊⽵林。

使⽤⽵纤维制成的⾼强度层压⽊材作为3000吨屋顶的结构材料,⽵纤维内隔板⽤温和的⽵玻璃纤维和玻璃纤维代替玻璃纤维。

Kotobukitsukido法国位于巴黎塞纳街的茶叶和紫菜精品店在特殊空间的中间,放置⼀个坚实的松树和柏树板,然后为客户提供茶和⽇本糖果。

CHA CHA MOON英国在伦敦Bayswater西部,购物中⼼的⾯条酒吧Witeleys。

在这个项⽬中,⽤⽵⼦⽔平地制作了洞⽳的⼀部分,并通过镜⼦放在西端形成了⼀个⽆缝的空间。

以⼼传⼼韩国设计师着眼于⽵⼦的柔韧性,建造了⼀个会晃动的⽵棚,这种⽵棚能对运动作出交互式的回应。

k11购物艺术中心

k11购物艺术中心

k11购物艺术中心K11购物艺术中心概述K11购物艺术中心是一座集购物和艺术展览为一体的综合性建筑物,位于中国香港尖沙咀区的九龙周家立交处,是香港最受欢迎的文化购物中心之一。

K11购物艺术中心致力于将创意、艺术和商业相结合,为游客们提供独特而丰富的购物和文化体验。

建筑设计K11购物艺术中心的建筑设计独特且富有创意。

它由世界著名的建筑师Kohn Pedersen Fox(简称KPF)设计,结合了现代艺术、自然元素和传统香港建筑风格。

中心采用了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拥有大量的绿化植物和开放式空间。

购物中心的外立面设计独特,融入了艺术装置,并被视为一种艺术品,吸引了众多的游客。

购物体验K11购物艺术中心提供了全方位的购物体验。

中心内有多家国际知名的时尚品牌店铺,涵盖了服装、饰品、美妆和家居用品等多个领域。

购物者可以在这里找到各种高品质的商品,满足不同的购物需求。

此外,购物中心还设有一些特色店铺,提供一些独特的艺术品和手工艺品,以及来自本地设计师的作品。

艺术展览K11购物艺术中心以其艺术展览而闻名。

中心内的艺术区域定期举办各种艺术展览,涵盖了绘画、雕塑、摄影和装置艺术等多个形式。

艺术展览通常是免费的,为游客们提供了一个接触和欣赏艺术的机会。

K11购物艺术中心还与当地的艺术机构合作,举办各种艺术活动,如讲座、工作坊和表演,为游客们提供更深入的艺术体验。

美食及娱乐K11购物艺术中心还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美食和娱乐选择。

中心内设有多个餐厅和咖啡店,提供各种美食和特色料理,从世界各地的美食到当地特色小吃,应有尽有。

购物中心还设有一些娱乐设施,如电影院和游戏中心,为游客们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

社会责任作为一个注重可持续发展的企业,K11购物艺术中心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中心推行绿色环保政策,减少能源和水资源的消耗,致力于建立一个可持续的环境。

购物中心还致力于支持本地的艺术和文化发展,与当地的艺术家和文化机构合作,为他们提供平台和机会。

漫谈--丹尼尔 里伯斯金

漫谈--丹尼尔 里伯斯金
漫谈——
丹尼尔·里伯斯金
• 丹尼尔·里伯斯金1946年 出生于波兰罗兹一个纳粹 大屠杀幸存者的犹太人家 庭。他的双亲以及10名兄 弟姐妹都经历过奥斯威辛 集中营的迫害,最后只有 其父和一个姑妈熬过苦难, 得以幸存。 • 1959年,当时年仅13岁的 利贝斯金德跟随家人迁往 以色列,以后又乘船移民 美国,来到纽约。利贝斯 金德在纽约读完中学后, 进入大学先学习音乐,后 来转到建筑系。毕业后, 利贝斯金德以德国柏林为 基地,组建了自己的建筑 设计所。
解 构 • 主 义 建 筑• 的 基• 本 特 征
强调建筑整体形象的非完整化特点,各个组 成部分形态各异,显得支离破碎而凌乱,无 明确的逻辑关系,不可还原到原型。 建筑各部分的组合呈现出乎意料的戏剧性效 果,在不同视角中充满了变化的多种可能性。 有别于传统建筑结构的和谐形态,表现出建 筑各部分及设计各元素组合之间的突变性、 偶然性以及冲突性。
解 构 主 义 建 筑 的 基 本 特 征
• 设计语言的几何化与抽象化,丰富的三维 立体空间打破了传统建筑呈现的二维平面 思维模式。 • 相对于传统建筑形式的静态平稳特点,呈 现出富于动态的重叠、交错、扭转、弯曲、 起伏和倾斜等效果。 • 作品意义的多元性,不会固定在一个中心 含义、一种意义或本质上。 • 突出设计者运用建筑要素的个性化特征, 努力构成自己的建筑语言表达形式。
• 他曾于北美、欧洲、 日本、澳洲及南美各 大学教书与演讲, 1986年他曾指导位于 意大利米兰的私人公 益建筑机构, 曾任教 于哈佛、耶鲁、伊利 诺、南加大、德国汉 堡学院等大学。
他的创作不仅是建筑, 亦被视为艺术, 其展览遍 及欧洲、以色列、日本与美国, 轰动一时的纽约现代 美术馆MOMA所展示的「解构主义建筑展」中, 他是其 中重要的展览者之一。现居于柏林, 并积极的参与国 际竞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光影侠博物馆设计施工一体化(http://www.shuma7.com/bwg/)
1/3
大师说:所有建筑本质都是购物中心,包括博物馆!

大家好!欢迎来到每周三的“陈炎江谈博物馆”专栏。2017年,中国
国家大剧院的设计者、建筑大师保罗·安德鲁说:“所有的建筑本质
上都成了购物中心:机场是恰好能乘飞机的购物中心;火车站是能乘
火车的购物中心。甚至医院、博物馆”。我们相信,随着互联网的发
展,以博物馆商店为主要形态的文创销售将发生如下巨变:

趋势一:OAO空手购物,打通线上线下任督二脉
欧美大部分的博物馆商店都有相应的线上网店,但在我们国家则正好
相反,大部分博物馆商店都没有线上网店。随着文创领域近些年的蓬
勃发展,以故宫博物院为代表的少数博物馆越来越重视博物馆经营,
并且创意层出不穷。

故宫博物院单院长说:“博物馆的商店应该是人们参观博物馆情绪的
延伸,充满文化气息。所以我们现在干脆不叫商店,叫文化创意馆。
我们的服装店不叫服装店,叫服饰馆,展示故宫特有的服装,喜欢的
话可以把它穿回家,但可能要留你点钱”。

另一方面,故宫一直在积极的拥抱互联网,真正实现了博物馆的数字
化、网络化,短短几年间将一个传统博物馆打造成了网红博物馆,成
为了国内博物馆争相学习和效仿的对象。比如:学习故宫模式的苏州
博物馆,仅仅一个市级博物馆,其线上网店营业能力却仅次于故宫博
物院和国家博物馆,成立文创组的4年后,文创产品销售额就达到了
1400多万元。

所以,博物馆商店的未来趋势之一:打通了线上线下任督二脉,实现
了线下实体店和线上网店有机融合的一体化“双店”经营模式(OAO),
让游客线下尽情体验,线上一键购物,释放双方,空手购物。
北京光影侠博物馆设计施工一体化(http://www.shuma7.com/bwg/)

2/3
趋势二:展馆即商场,展品即商品,没有买不到,只有你想不到
故宫将博物馆商店改名为文化创意馆,也是将博物馆商店视为展馆的
思路体现。只是光有个思路或意识还不够,要切实将文创产品当成展
品对待,将博物馆商店当成展馆一样布展设计,把只能观赏的真实藏
品、只可意会的历史文化变成可以触摸的文创产品、可以感受的文化
体验。那么,游客才可能实现从走马观花到下马看花的转变,才能真
正如单院长所言,喜欢就可以买回家了。

在美国肯塔基州,有一个当地最古老的博物馆叫“速度艺术博物馆”,
该馆在2017年将博物馆商店关门整改,整改方向是博物馆零售空间
与博物馆其他空间融为一体。即博物馆内随处可见迷你商店或商品展
示,商品则成为了展览的一部分,这为众多中小型博物馆的空间发挥
提供了新思路,尤其是在经费和空间都有限的情况下。

所以,博物馆商店的未来趋势之二:博物馆商店不再是个商店,而是
一个承担产生经济效应的独立展馆、或是一个与博物馆融为一体的重
要组成部分。

趋势三:能将游客请进来,更能从博物馆内走出去
近些年,国内博物馆商店进驻知名购物中心的案例时常发生。比如:
2015年韩国LIVETANK3D博物馆进驻北京王府井、2016年观复博物
馆进驻深圳蛇口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2017上观复博物馆进驻上海
中心等。在国外,像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很早就把博物馆商店开到了澳
大利亚和泰国。
北京光影侠博物馆设计施工一体化(http://www.shuma7.com/bwg/)
3/3
博物馆商店走进购物中心,而购物中心却早在10年前就在牵手博物
馆。比如:香港K11在2009年成立全球产个购物艺术中心,提出艺
术与商业融合的“博物馆零售”运营模式,随后陆续建立了上海K11、
武汉K11、广州K11和沈阳K11。创始人郑志刚说:“K11所展现的是
博物馆中的艺术与零售,所有品牌、产品、故事以及购物体验都将在
这里呈现。”人们可以在K11遇见艺术珍品、参与艺术体验活动、参
观展览、对话大师或艺术课堂等等。

所以,未来的博物馆商店不仅能将游客请进来,更能从博物馆内走出
去。走出去的方式可以是大手笔的入驻购物中心、可以是在某个街道
开个体验馆、甚至可以就办个快闪店,比如:2018年初故宫开进三里
屯的快闪店。

浓浓的故宫风格:离朕起驾回宫还有28天
最后总结一下,光影侠认为未来的博物馆商店必将玩得转OAO、长得
像展馆、请得人进来更走得出去。叫不叫商店不重要、叫不叫商品不
重要、甚至在不在博物馆内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博物馆商店能将文化
带到大街小巷,走进寻常百姓家。

本期博物馆商店就说到这了,下一期开始我们来谈谈博物馆餐厅。

(本文由北京光影侠博物馆设计事业部原创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