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夫

乌兰夫
乌兰夫

参观乌兰夫纪念馆

为了能够更好的学习党的精神,学习前辈们的光辉事迹我们在五月十五日来到乌兰夫纪念馆参观学习。生活在和平环境中,我们对民族苦难的历史,以及革命先辈为改变苦难历史所进行的艰难的战斗历程,往往知之甚少。革命战争中的那些英雄故事,仿佛只是一些抽象而模糊的概念,炮火与硝烟更是遥远的场景。因此,用革命英雄勇敢坚韧的优秀品格无私无畏的高尚精神来塑造当代的人格,可以激励壮志,鼓舞意志显得十分必要。

乌兰夫同志是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卓越的民族工作领袖、我校首任校长。1991年经中共中央批准,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决定修建乌兰夫同志纪念馆。1992年12月23日落成开馆,原国家主席杨尚昆同志亲笔题写了《乌兰夫同志纪念馆》名。1941年8月,乌兰夫同志赴延安工作,任延安民族学院教育处处长,陕甘宁边区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委员,为各民族团结抗战和民族干部的培养倾注了心血。抗日战争胜利后,党中央派乌兰夫同志回到内蒙古工作。他根据党的指示,到锡盟苏尼特右旗解散了进行分裂活动的“内蒙古人民共和国临时政府”,成立了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在他的领导下,于1946年4月3日召开了内蒙古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四三”会议,结束了内蒙古东、西部地区长期被分割的局面,使内蒙古的民族自治运动统一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1947年5月1日,成功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五一”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政府——内蒙古自治政

府的诞生。1947年——1949年,乌兰夫同志任中共内蒙古工委书记,自治政府主席,内蒙古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等职,领导全区各民族人民顺利完成了农村的土地改革,并提出一系列切合实际的牧区政策,团结了各民族各阶层人士,使生产迅速发展起来。在此期间,他指挥部队消灭内蒙古地区的土匪和反动武装,巩固了后方根据地,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在自治区工作的近二十年里,乌兰夫同志创造性地执行了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民族工作理论,使内蒙古自治区出现了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十年动乱中,乌兰夫同志和其他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一样遭到错误的批判和诬陷。恢复工作后,他不顾年高体弱,于1981年至1984年,亲自主持起草了我国第一部民族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这部重要的基本法律对健全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乌兰夫同志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特别是在主持内蒙古自治区工作期间,创造性地执行了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同内蒙古的实际相结合,团结并领导全区蒙汉各族人民群众,为实现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为完成内蒙古自治区的行政区划,为牧区制定和实行“不斗,不分,不划阶级”、“牧工牧主两利”、“稳、宽、长”、“千条万条发展牲畜第一条”、“禁止开荒,保护草场”等正确政策,为培养民族干部实行自治机关干部民族化,为祖国国防建设,为主持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呕心沥血,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乌兰夫同志的一生,是为民族的彻底解放忘我奋斗的一生,是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无私奉献的一生,他的光辉业绩将永载史册。 21世纪的曙光已经临照人类的窗口。时间也许可以消融战火与硝烟,可以消融泪水与血迹,但是卓越的民族工作领导人乌兰夫用鲜血与生命写就的生命启示录,却应该作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印记在一代代人的心灵里。此次参观乌兰夫纪念馆,看到老一辈革命先辈们的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下仍然心怀崇高理想,争取民族统一,国家统一,建立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我实在感慨万千!相比之下,我们现在的生活实在太幸福了,但这幸福来之不易,我们应该永远铭记,这是无数的革命先烈用热血,用生命换来的,应该倍感珍惜,决不能因优越的生活条件而遗忘艰苦奋斗的精神,时刻紧记先辈们的辛劳,回望身后原国家主席杨尚昆同志亲笔提写了乌兰夫同志纪念馆名我感到非常激动与自豪,激动的是能够亲临纪念馆参观,感到非常荣幸;自豪的是革命先辈用壮丽、用光荣而短暂的一生,换来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位后来人都应该向革命先辈们学习,学习他们至死不渝、顽强不息的革命斗志,学习他们战胜重重困难,夺取最后胜利的伟大精神。

通过本次参观学习我们学习到只有跟随着党,才能走出我们祖国更加美好的明天。作为新世纪的接班人我们要承担起自己背负的责任,为建设更加辉煌的祖国而努力!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