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水回用水处理系统工艺流程(一)

中水回用水处理系统工艺流程(一)

中水回用水处理系统工艺

简介

中水回用水处理系统是一种节约水资源、保护环境的有效手段。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水回用水处理的各个流程和工艺。

原水采集

•水源选择:通常选择城市生活用水净化后的次生水源作为原水。•原水质检测:对原水进行采样和实验分析,确定其水质特性。

初级处理

•气浮池:通过注入气体来形成气泡,利用浮力将悬浮物浮至水面,然后通过刮板等设备将其清除。

•沉砂池:利用沉降原理,将颗粒状悬浮物通过重力沉淀至池底,再通过排泥装置将其清除。

•滤料池:使用砂石等滤料对水进行过滤,去除较小的悬浮物和一部分有机物。

生物处理

•好氧处理: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技术,通过将水与接触有活性菌群的填料进行接触,利用菌群对有机物和氨氮的生物降解作用来净

化水质。

•好氧硝化:利用氨氧化细菌将氨氮氧化成硝态氮。

•好氧反硝化:在硝态氮的存在下,利用反硝化细菌将硝态氮还原成氮气,达到脱氮的目的。

深度处理

•膜分离:利用微孔膜、超滤膜、反渗透膜等膜元件,通过物理隔离、筛选、逆渗透等作用,将水中的溶解性固体、胶体、微生物、重金属等物质去除。

•活性炭吸附:利用活性炭对溶解性有机物的吸附作用,去除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消毒

•紫外线消毒:通过紫外线照射,破坏细菌、病毒的DNA和RNA,使其失去繁殖能力,从而达到杀灭微生物的目的。

•氯消毒:添加适量的氯化物,产生活性氯,杀灭水中的微生物。

中水回用

•中水储存:将处理后的中水储存起来,以备后续使用。

•中水供应:根据需求将中水供应给适当的使用地点,如公共绿化、厕所冲洗等。

•中水监测:对中水进行定期监测,确保其符合回用水的要求。

通过以上流程的处理,中水回用水处理系统可以将污水处理成清

洁的中水,达到节约水资源、保护环境的效果。

注意:本文只是简单介绍了中水回用水处理系统的各个流程,具

体操作和设备细节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选择。

回用水处理方案(一)

工业废水回用处理设计方案 第一章工程概况 本项目主要从事各种五金制品的电镀,在生产过程中排放一定量的生产废水,主要污染物为铜、镍、锌、COD、有机物、酸碱等。废水先经过处理后,水质已能基本达到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2-2001)二级排放标准。为节约水资源,保护周边水体环境,降低成本,处理后的废水300m3/d回用。 第二章工艺简介 (一)、工艺选定 常用的废水的深度处理有以下几种方法:超滤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 超滤是采用中空纤维,对废水进行过滤,其出水悬浮物很少,但对离子态的重金属基本无处理能力。 离子交换则是采用阴、阳树脂置换出废水中离子态的重金属,它可以通过增加阴、阳离子交换柱的数目来调整出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浓度。但它如果运行在含盐量极高的环境下,树脂极易失效,而且再生周期短。故离子交换工艺运用在废水回用工程相对于其它工艺来说工艺比较复杂,存在树脂再生成本高,再生频繁,出水水质不稳定等缺点。 反渗透是采用高压废水通过半透膜,克服渗透压使水分子透过半透膜,从而达到盐、水分离的目的。 三种处理工艺比较如下表:

根据厂家对回用水质的要求,以及综合考虑运行费用等经济指标后,我们选用以反渗透工艺为核心,以超滤工艺为前导的处理工艺作为废水回用工艺。 (二)、处理能力 根据厂家提供的资料及废水回用工艺要求,厂家要求废水回用设施日处理废水总量300m3,两班制20小时运行,为保证车间用水充足,我公司设计最大能力为20m3/h。出水水质达到厂家要求的电导率在(10 0)us/CM 以下。 (三)、回用水处理工艺 ⑴、工艺原理 反渗透技术是以压力为驱动力的膜法分离技术,当盐水和纯水被一张半透膜隔开时,纯水透过半透膜向盐水侧扩散渗透。当扩散渗透使盐水侧溶液液面升高至动态平衡时,我们把半透膜两侧的液位差称为渗透压,但在盐水侧施加一个压力,随着压力的增大,盐水水位下降,而纯水水位上升,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反渗透。与常规分离方法相比,反渗透分离过程具有无相变、能耗低、工艺简单、无二次污染等优点,且反渗透透过液的污染物去除率极高。但它也存在投资高,反渗透膜易污染等问题。 ⑵、工艺设备 回用水处理系统由预处理、反渗透、控制等部分组成(具体见工艺流程图): ①、原水预处理部分 预处理部分由多介质过滤、保安过滤和超滤等五部件组成。

中水回用水处理系统工艺流程(一)

中水回用水处理系统工艺流程(一) 中水回用水处理系统工艺 简介 中水回用水处理系统是一种节约水资源、保护环境的有效手段。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水回用水处理的各个流程和工艺。 原水采集 •水源选择:通常选择城市生活用水净化后的次生水源作为原水。•原水质检测:对原水进行采样和实验分析,确定其水质特性。 初级处理 •气浮池:通过注入气体来形成气泡,利用浮力将悬浮物浮至水面,然后通过刮板等设备将其清除。 •沉砂池:利用沉降原理,将颗粒状悬浮物通过重力沉淀至池底,再通过排泥装置将其清除。 •滤料池:使用砂石等滤料对水进行过滤,去除较小的悬浮物和一部分有机物。

生物处理 •好氧处理: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技术,通过将水与接触有活性菌群的填料进行接触,利用菌群对有机物和氨氮的生物降解作用来净 化水质。 •好氧硝化:利用氨氧化细菌将氨氮氧化成硝态氮。 •好氧反硝化:在硝态氮的存在下,利用反硝化细菌将硝态氮还原成氮气,达到脱氮的目的。 深度处理 •膜分离:利用微孔膜、超滤膜、反渗透膜等膜元件,通过物理隔离、筛选、逆渗透等作用,将水中的溶解性固体、胶体、微生物、重金属等物质去除。 •活性炭吸附:利用活性炭对溶解性有机物的吸附作用,去除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消毒 •紫外线消毒:通过紫外线照射,破坏细菌、病毒的DNA和RNA,使其失去繁殖能力,从而达到杀灭微生物的目的。 •氯消毒:添加适量的氯化物,产生活性氯,杀灭水中的微生物。 中水回用 •中水储存:将处理后的中水储存起来,以备后续使用。

•中水供应:根据需求将中水供应给适当的使用地点,如公共绿化、厕所冲洗等。 •中水监测:对中水进行定期监测,确保其符合回用水的要求。 通过以上流程的处理,中水回用水处理系统可以将污水处理成清 洁的中水,达到节约水资源、保护环境的效果。 注意:本文只是简单介绍了中水回用水处理系统的各个流程,具 体操作和设备细节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选择。

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方案

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方案 1.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日益突出,水回用成为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污水处理厂中的水回用方案可以有效地减少水资源的消耗,同时减轻污水处理厂的负荷。本文将针对污水处理厂中的水回用方案进行详细介绍和讨论。 2. 污水处理厂中的水回用方案 2.1. 处理过程 污水处理厂中的水回用方案需要经历以下处理过程: 1.初级处理:包括网格过滤、沉砂池和均化池等处理工艺,目的是去 除大颗粒物质和混合物。 2.生化处理:利用微生物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和转化,常见的 处理工艺有活性污泥法和膜生物反应器法。 3.二次沉淀:通过引入混凝剂将细小悬浮物聚结成较大颗粒物,以便 于沉降和过滤。 4.过滤:利用滤材对水进行过滤,去除残留的悬浮物和微生物。 5.消毒:通过加入消毒剂(如氯或紫外线照射)杀灭水中的微生物, 以确保水的安全性。 2.2. 水回用方案 污水处理厂中的水回用主要包括工业回用和市政回用两种方案。 2.2.1. 工业回用 工业回用是指将处理过的污水用于冶金、化工、造纸等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水回用。在工业回用过程中,需要对水进行再次处理,以满足不同工业生产对水质的要求。常见的处理方法包括: •颗粒物过滤:通过滤器对水中的颗粒物进行过滤,以防止对生产设备的损坏。 •溶解氧增加:通过加氧设备对水中的溶解氧进行增加,以满足一些工艺过程对溶解氧的要求。 •pH调节:通过加入酸碱试剂对水的pH值进行调节,以适应不同工艺对水质pH值的要求。

2.2.2. 市政回用 市政回用是指将处理过的污水用于城市景观绿化、公园灌溉、环境湖泊等市政用水的回用。市政回用主要通过下述方法进行处理: •微生物处理:利用微生物处理设备对水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以保证回用水的质量。 •深度过滤:通过滤材对水进行深度过滤,去除微小颗粒物和余氯。 •紫外线消毒:利用紫外线照射杀灭水中的细菌和病毒,确保回用水的安全性。 3. 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的优势和挑战 3.1. 优势 污水处理厂中的水回用具有以下优势: •节约水资源:可以减少对自然水源的依赖,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减轻厂区负荷:将处理过的水用于生产过程中,减轻了污水处理厂在处理过程中的负荷。 •降低成本:相对于购买新鲜水源,回用处理过的水可以降低水资源采购和处理成本。 3.2. 挑战 污水处理厂中的水回用也面临一些挑战: •水质要求高:不同工业和市政用水对水质的要求不同,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才能满足要求。 •水回用安全性:要确保回用水的安全性,需要进行适当的处理和消毒。 •技术和设备要求:回用水处理过程的技术和设备要求较高,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和人力资源。 4. 结论 污水处理厂中的水回用方案是一种节约水资源、减轻污水处理厂负荷、降低成本的有效解决方案。通过合适的水处理工艺和设备,可以将处理过的污水用于工业生产和市政用水中。然而,回用水处理过程中需要考虑水质要求、安全性和技术设备等因素,以确保回用水的质量和安全。鉴于其众多的潜在优势和挑战,对于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水回用的设备使用流程

中水回用的设备使用流程 1. 设备介绍 中水回用是指将污水处理后的中水再次利用,以达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而中水回用设备是实现中水回用的关键设备,其使用流程如下: 2. 设备准备 在使用中水回用设备前,需要进行设备准备工作。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检查设备是否完好,是否需要进行维修或更换部件; •备齐所需的中水回用设备和耗材; •清洗设备,确保无污垢和杂质的存在。 3. 设备安装 安装中水回用设备前,需要先确定安装位置,确保设备能够正常运行和维护。安装步骤如下: •将中水回用设备固定在适当的位置上; •连接设备与中水供应系统; •连接设备与中水回用系统。 4. 设备启动 在安装完成后,即可进行设备启动工作。启动流程如下: •按照设备操作手册或标识要求,启动设备; •检查设备运行状态,确保设备正常工作。 5. 操作流程 在设备启动后,即可进行中水回用操作。操作流程如下: •检查中水质量,确保中水符合回用要求; •打开设备供水阀门,供给中水; •中水经过设备的过滤、净化等处理,得到清洁的水; •清洁的水供给给水系统,供应给需要的地方; •监控设备运行情况,随时调整和维护设备。

6. 设备停止 在中水回用操作结束后,需要进行设备停止工作。停止流程如下: •关闭设备供水阀门,停止供给中水; •断开设备与中水供应系统和中水回用系统的连接; •关闭设备电源,停止设备运行。 7. 设备维护 为了保证中水回用设备的正常运行,需要进行定期的设备维护工作。具体维护内容包括: •清洗设备及更换滤芯等耗材; •定期检查设备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检查中水回用设备周围环境,确保设备安全、无杂物堆积等情况; •根据设备的维护手册或标识,进行其他维护工作。 8. 总结 中水回用的设备使用流程包括设备准备、安装、启动、操作、停止和维护等步骤。正确操作和维护中水回用设备,可以实现中水的回用和节省水资源的效果。因此,在使用中水回用设备时,需要按照设备的操作手册和要求进行操作和维护,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效果的实现。

中水处理系统及工艺流程.doc

中水处理系统及工艺流程.doc 中水处理系统是指对工业废水、城市污水等经过预处理后的二次排放水进行处理的设备和工艺。该系统能够有效的降低水资源的消耗量,达到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的目的。下面将介绍中水处理系统及其工艺流程。 一、中水处理系统的组成 中水处理系统主要由进水预处理系统、中水处理设备和出水后处理系统三部分组成。 进水预处理系统:主要包括污水进水口、格栅除污机、污泥沉淀池等。 中水处理设备:中水处理设备是指用于深度处理中水的机械和化学设备,包括:反渗透设备、电渗析设备、超滤设备、混凝沉淀设备、过滤设备、紫外线消毒设备等。 出水后处理系统:主要包括中水质量监测系统、中水回用系统、中水排放系统等。 中水处理的工艺流程是根据水质要求,通过一系列的化学、物理或生物反应,移除掉水中的致病物、有机物、无机盐等污染物,最终达到水质达到国家标准要求的目的。 传统的中水处理工艺流程包括混凝、絮凝、沉淀等方法,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的中水处理工艺已经非常成熟,并出现了新的中水处理工艺,例如MBR(膜生物反应器)等等。 以下是常用的中水处理工艺流程: 1. 机械处理: 污水经过进水口,进入格栅机进行初步的固-液分离,将大块固体物排除掉,以避免对后续处理设备造成损害;之后通过沉淀池进行深度分离,实现污泥分离。分离后的水进入生化池进行下一步处理 该阶段主要通过生物法对污水进行处理,即对有机物和无机物质进行生物降解和吸附去除。污水从入口流入,通过好氧处理、厌氧处理等生物反应,去除有机物、氨氮、总氮等污染物,初始中水经过处理,基本满足国家二级标准的要求。 深度处理主要是利用化学物理法来处理中水,包括过滤、混凝、反渗透、电渗析等各种方法,去除有机物、无机盐、重金属离子等,使水质更达到国家标准要求。 除了以上所述方法外,现在新出现的中水处理工艺能够将中水高效处理,其中MBR工艺是目前被广泛应用的一种新型的中水处理技术,该技术采用新型的培养池和超膜处理技术,能够通过多级生物反应和超滤装置去除有机物、颗粒物、细菌、病毒等。 三、中水处理的应用

水处理工艺流程(包括新鲜水、脱盐水、循环水、中水回用及污水处理资料)

❝ 水处理车间各岗位工艺流程 水处理车间的岗位分为: ❝ 一、新鲜水岗位 ❝ 二、循环水岗位(净化循环水、空分循环水、热电循环水、气化循环水) ❝ 三、化学水(脱盐水)岗位 ❝ 四、中水回用岗位 ❝ 五、污水岗位 (二)、循环水岗位: 循环水各系统的工作原理基本一样,只是冷却塔、过滤器个数不一样.其中,净化合成循环水设计能力(处理水量)为40000m3/h ,规格为8×5000m3/h,空分循环水设计能力为25000m3/h ,规格5×5000m3/h ,热点循环水设计能力为11000m3/h,规格为2×5500m3/h ,气化循环水设计能力为25000m3/h ,规格❝ 1.新鲜水的岗位任务 将原水经预处理水质达标后供给全厂生活生

为5×5000m3/h. 1.循环水的岗位任务 净化、空分、热电、气化四套循环水系统主要任务是向各循环水装置提供合格水质,压力、温度、流量符合各工艺要求的冷却用循环水。并根据工艺指标,对循环水进行加药及旁滤处理,负责循环水系统的操作与运行,确保循环循环水水质、水量、压力及温度等工艺指标在合格范围内。 2.工艺流程(结合图)以净化合成循环水为例: 由厂外水处理厂处理过后的合格原水经由D426×8的生产给水管供入空分循环水系统,循环水泵从吸水池(V26201)将循环水送入D1220×12的主管网,经各支线到空分热交换器,循环水吸收工艺介质的热量后,依靠余压通过D1220×12的回水主管回到冷却塔塔顶,经塔内配水系统进入淋水填料蒸发、传导散热冷却后进塔下集水池,再进入循环水吸水池;另一部分经过循环水旁滤器过滤杂质后,进入循环水吸水池。循环水在系统中损失的部分由厂区生产给水管、高浓盐水处理回用水管、中水处理回用水管及污水处理回用水管补入循环水池,旁滤器反洗废水进入反洗水集水池(V26102),经由反洗水回用水泵(P26104A-B)送入中水处理站,进行回用处理。 ❝为保证循环水水质稳定,向循环水吸水池中投加硫酸、阻垢缓蚀剂(CLP—409)、阻垢缓蚀剂(CLP—401)、活性溴杀菌剂(固体、CLB—506)、非氧性剥离剂(CLB—503) . ❝3。主要工艺控制参数: 净化合成循环水循环量为33073m3/h,最大用水量为37021m3/h,设计规模为40000m3/h. 补充水量:新鲜水补水量 108~73.5 m3/h

中水处理系统及工艺流程

中水处理系统及工艺流程 中水回用水处理系统概述 将生活污水作为水源,经过适当处理后作杂用水,其水质指标间于上水和下水之间,称为中水,相应的技术称为中水技术。经处理后的中水可用到厕所冲洗、园林灌溉、道路保洁、城市喷泉等。对于淡水资源缺乏,城市供水严重不足的缺水地区,采用中水技术既能节约水源,又能使污水无害化,是防治水污染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目前及将来长时间内重点推广的新技术、新工艺。 中水回用水质要求 中水水质必须要满足以下条件: 1.满足卫生要求。其指标主要有大肠菌群数、细菌总数、余氯量、悬浮物、BOD5等。 2.满足人们感观要求,即无不快的感觉。其衡量指标主要有浊度、色度、臭味等。 3.满足设备构造方面的要求,即水质不易引起设备、管道的严重腐蚀和结垢。其衡量指标有pH值、硬度、蒸发残渣、溶解性物质等。 近年来,我国对中水研究越来越深入,为保证中水作为生活杂用水的安全可靠和合理利用,于一九八九年正式颁布了(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CJ25*t一89)。 中水回用系统按其供应的范围大小和规模,一般有下面四大类: 1.排水设施完善地区的单位建筑中水回用系统

该系统中水水源取自本系统内杂用水和优质杂排水。该排水经集流处理后供建筑内冲洗便器、清洗车、绿化等。其处理设施根据条件可设于本建筑内部或临近外部。如北京新万寿宾馆中水处理设备设于地下室中。 2.排水设施不完善地区的单位建筑中水回用系统 城市排水体系不健全的地区,其水处理设施达不到二级处理标准,通过中水回用可以减轻污水对当地河流再污染。该系统中水水源取自该建筑物的排水净化池(如沉淀池、化粪池、除油池等),该池内的水为总的生活污水。该系统处理设施根据条件可设于室内或室外。 3.小区域建筑群中水回用系统 该系统的中水水源取自建筑小区内各建筑物所产生的杂排水。这种系统可用于建筑住宅小区、学校以及机关团体大院。其处理设施放置小区内。 4.区域性建筑群中水回用系统 本系统特点是小区域具有二级污水处理设施,区域中水水源可取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水或利用工业废水,将这些水运至区域中水处理站,经进一步深度处理后供建筑内冲洗便器、绿化等用。 方案简介: 1. 细格栅:自己制作为细网状或直接向厂家定做 2. 调节池一般设计为1.5-2.0h的水力停留时间,并向其内曝气(为了减轻调节池发生厌氧反应而产生的异味),一般采用水下曝气机。池底设有放空管,池顶设有溢流孔。

超滤-反渗透在中水回用的工艺及运行

超滤-反渗透在中水回用的工艺及运行再生水回用工业途径分为冷却用水、洗涤用水和锅炉用水三大类。回用水用于冷却时,需要控制水中的余氯、有机物、营养物质、无机盐、悬浮物等指标的含量,以降低微生物生长、结垢、腐蚀现象等对冷却系统稳定运行的影响。此外,若采用冷却塔以及其他可能使再生水与居民、工人接触的雾化冷却方式,则需要控制水中的病原微生物和有毒物质含量,以控制污染物所带来的潜在健康风险。锅炉补给水必须是高质量的水,与自来水水质一致,回用水进入锅炉前必须要达到国家现行的锅炉水质标准。 典型回用工艺出水水质安全性影响分析 以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为水源的集中式城市污水处理回用(以下简称“回用”),总体上可以划分为混凝沉淀过滤工艺(俗称“老三段”工艺)、膜处理工艺和生物处理工艺三类。由于不同回用途径对水质有特殊要求,因此水质安全是影响回用工艺选择和安全利用的关键因素。 典型再生水厂实际出水水质指标值与标准值 比较根据地域性特征选择北京、大连与银川三个典型城市,以不同回用工艺的再生水厂为例,在不同工艺条件下,进行不同再生水厂出水水质与国家相关标准指标值间的比较分析。工业指标限值选取用途最广泛的冷却水再生水水

质指标值。由于国内再生水回用于娱乐性景观环境用水和湿地环境用水涉及的实际工程实例很少,故主要对回用于观赏性景观环境用水的再生水水质进行比较分析。 回用于工业工艺安全性影响分析 使用混凝沉淀过滤工艺的再生水厂出水水质基本能符合国家再生水水质标准。但是由于混凝沉淀工艺对于氯离子去除效果较弱,因此对进水水质中氯离子含量较高的一些地区,或污水处理厂来水中部分为工业污水的一些城市,应根据实际情况,在再生水厂或用户端增加处理氯离子、去除氨氮及色度的工艺。超滤膜工艺对悬浮物、浊度和有机物有很好的去除能力,能基本去除细菌和病毒等微生物,减少消毒剂使用量;该工艺出水水质好且比较稳定,满足工业一般性水质标准要求。 膜工艺除了应用于将污水出水处理为供循环冷却水外,还可以增加反渗透或离子交换工艺,将再生水进一步处理为锅炉用水,从而替代新鲜水源。曝气生物滤池工艺抗冲击负荷程度好,能有效去除来水中的氨氮和总氮,进一步去除有机物指标,如 BOD、COD 等;由于填料上附着生物膜,能进一步降解有机物,因此更适合于污水处理厂出水排放水

中水回用的处理技术

中水回用的处理技术中水回用的处理技术按其机理可分为物理化学法、生物化学法和物化生化组合法等。通常回用技术需多种污水处理技术的合理组合,即各种水处理方法结合起来深度处理污水,这是因为单一的某种水处理方法一般很难达到回用水水质的要求。发展到目前,中水回用的工艺流程有: 生物化学法 生物化学法(简称生化法)利用自然界存生的各种细菌微生物,将废水中有机物分解转化成无害物质,使废水得以净化。 原水f格栅f调节池f接触氧化池f沉淀地f过滤f消毒f出水。 生物化学法可以分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生物氧化塔、土地处理系统、厌氧生物处理法等方法。 1、活性污泥法 (1)鼓风曝气:即排流式曝气,将压缩空气不断地鼓入废水中,保证水中有一定的溶解氧,以维持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分解水中有机物,以达到净化污水效果。 (2)机械曝气:即表面曝气,利用装在曝气池内的机械叶轮转动,剧烈搅动水面,使空气中的氧溶于水中,供微生物生命活动,进行生化作用以达到净化污水效果。 (3)纯氧曝气:它是按鼓风曝气方法向水中吹入纯氧,以提高充氧效率,从而加快污水净化速度。 (4)深井曝气:般用直径为0.5~6.0m,深度50~60m的曝气装置,利用水压来提高水中氧的转移速率,以提高其净化效率。 2、生物膜法(1)生物滤池:使废水流过生长在滤料表面的生物膜,通过两面间的物质交换及生化作用,使废水中有机物降解,达到净化目的。 (2)生物转盘:由固定在一横轴上的若干间距很近的圆盘组成,不断旋转的圆盘面上生长一层生物膜,以净化废水。 ( 3 )生物接触氧化:供微生物栖附的填料全部浸于废水中,并采用机械设备向废水中充入空气,使废水中有机物降解,以净化废水。 3、生物氧化塔:利用水中微生物的藻类、水生植物等对废水进行好氧或厌氧生物处理的天然或人工塘。 4、土地处理系统 (1)土地渗滤:利用土壤膜中的微生物和植物根系对污染物的净化能力(过滤、吸附、微生物分解等)来处理生活污水,同时利用污水中的水、肥来促进农作物、牧草、树木生长。 (2)污水灌溉:主要目的为灌溉,以充分利用净化后的污水。 5、厌氧生物处理法:利用厌氧微生物(如甲烷微生物等)分解污水中有机物,达到净化水目的,同时产生甲烷气、CO2 等气体。厌氧生化处理主要用于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及污泥硝化处理。 物理化学法 原水f格栅f调节池f絮凝沉淀池f超滤膜f消毒f出水。 运用物理和化学的综合作用使废水得到净化的方法。通常是指由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组成的废水处理系统,或指包括物理过程和化学过程的单项处理方法,如浮选、吹脱、结晶、吸附、萃取、电解、电渗析、离子交换、反渗透等。1935年W •鲁道夫和E. H •特鲁尼克开 始试验用物理化学处理系统处理污水。随着工业的发展,工业废水水质日趋复杂,废水中许多污染物,如重金属离子,用通常的生物处理法难以去除;许多复杂的有机物、生物难以降解;对有毒的污染物其浓度超过微生物的耐受限度时,生物处理法又不适用。为了保护环境 和合理利用水资源,废水排放标准越来越严格,对废水回用率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70 年 代以来,物理化学处理法得到广泛重视和迅速发展。 物理化学处理既可以是独立的处理系统,也可以是生物处理的后续处理措施。其工艺的选择取

常用的水处理工艺流程介绍

常用的水处理工艺流程介绍 水处理顾名思义就是采取一些化学、物理、生物措施使水质达到需求标准。各个领域需求的水质不同,原水不同,自然水处理的工艺也各不相同。欧亚海为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水处理工艺。 1、生活用水处理工艺流程: 市政自来水—砂过滤器——炭过滤器——精滤器——用水点 2、锅炉软化水工艺流程: 自来水——砂(锰砂)滤器——炭滤器——软水器——精滤器——用水点 3、地下水处理工艺流程: 原水—曝气装置—沉淀池—锰砂过滤器—砂滤器——炭滤器——软水器——精滤器——用水点 欧亚海某工厂的生浩用水设备安装现场 4、直饮水处理工艺流程: 自来水——原水箱—原水泵—砂滤器——炭滤器——软水器——精滤器——增压泵——反渗透装置—臭氧发生器—纯水箱—紫外线杀菌器——变频输送系统——用水点 5、工业用纯水处理工艺流程: 自来水—原水箱—原水泵—砂滤器——炭滤器——精滤器——增压泵——反渗透装置—纯水箱——变频输送系统——用水点 6、工业用超纯水处理工艺流程:

自来水—原水箱—原水泵—砂滤器——炭滤器—软化器—精滤器——一级增压泵——一级反渗透装置—清洗装置——中间水箱——二级高压泵——二级反渗透装置——纯水箱—臭氧发生器—纯水泵—紫外线杀菌器——中间水箱—EDI装置——抛光树脂滤器——回水精密过滤器——变频输送装置——用水点 7、工业用去离子水处理工艺流程: 软化水滤器—盐箱—混床——电子级树脂滤器 8、UF超滤水处理工艺流程: 自来水—原水箱—原水泵—砂滤器——炭滤器——精滤器——UF超滤装置——用水点 9、中水回用处理工艺流程: 沉淀池—原水泵—加药装置——PH调节装置———砂滤器——炭滤器——精滤器——UF超滤装置—清洗装置—紫外线杀菌器——用水点 9、医院纯化水处理工艺流程如下图: 水处理工艺也要根据各种现实原水水质情况来设计,不能一概需论,有些特殊的水质中要加入针对性的工艺。欧亚海从事水处理行业多年,有着丰富的经验积累,可免费提供各种水处理方案,上述工艺流程供你参考。

完整版 中水处理工程施工方案

中水处理工程XX工程公司

XX坐落在XX风景区内,由于其供水水源依靠地表水,而XX景区地带主要为岩面,蓄水能力差,现有水库(池)等容积无法满足枯水期供水要求。水资源问题一直困扰和制约着它的发展,加之改扩建后XX增加了50多个房间,更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同时原污水处理设施已不能满足现有负荷要求,且因年久失修已停止运行,污水处理设施需进行彻底改造,趁本次污水处理改造工程实施的同时增加中水处理回用工程,在不增加给水量的情况下解决了该宾馆的供水矛盾。 1现有给水系统 XX现主要利用XX分部三索上站贮水池贮水做水源,容量3000m3,其它零星小水池合计1000m3,共计约4000m3。其供水是利用泵将水送至主楼后山坡的蓄水池内(约100m3),再通过重力流管道送至各用水点,主要用水点有玉屏楼主楼餐厅、XX宾馆、XX别墅(待建)及旅游公厕用水。 2用水量分析 玉屏楼用水主要分为三大部分:沐浴、盥洗用水,餐饮用水及冲厕用水。根据有关统计资料,本工程中建筑物各部分常用水量及所占百分比见表1。 表1常用水量 根据表1可知日常总用水量为109.5m3/d。其中沐浴、盥洗用水50.09m3/d,餐饮及冲厕等用水59.41m3/d。中水处理以沐浴,盥洗排水为原水,处理能力需达到40.09m3/d,考虑不可预见水量,取3.0m3/h(两班制),污水处理能力取5.0m3/h(两班制)。

3污水处理 污水处理出水执行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如下: 4中水处理 中水经处理后,水质需达到《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中水[1]处理工艺流程如下: 中水处理全过程采用PLC系统自动控制。 5水量平衡 玉屏楼中水及污水处理水量平衡见图1。

中水处理工艺及选择

一、中水处理的工艺及选择; 1、中水回用工艺流程为了将污水处理成符合中水水质标准的水,一般要进行三个阶段的处理: 1预处理该阶段主要有格栅和调节池两个处理单元,主要作用是去除污水中的固体杂质和均匀水质; 2主处理该阶段是中水回用处理的关键,主要作用是去除污水的溶解性有机物; 3后处理该阶段主要以消毒处理为主,对出水进行深度处理;保证出水达到中水 水标准; 2、主处理的方法按目前已被采用的方法大致可分为三类: 1生物处理法利用水中微生物的吸附、氧化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包括好氧和厌氧微生物处理,一般以好氧处理较多; 2物理化学处理法以混凝沉淀气浮技术及活性炭吸附相结合为基本方式,与传统的二级处理相比,提高了水质,但运行费用较高; 3膜处理采用超滤微滤或反渗透膜处理,其优点是SS去除率很高,占地面积与传统的二级处理相比,减少了很多;但目前对此工艺在实际应用上还存有一定争议; 3、工艺流程的选择 工艺流程的选择需确定工艺流程时必须掌握中水原水的水量、水质和中水的使用要求,应根据上述条件选择经济合理、运行可靠的处理工艺;在选择工艺流程时,应考虑装置所占的面积和周围环境的限制以及噪声和臭气对周围环境带来的影响;中水水源的主要污染物是有机物,目前大多数以生物处理为主处理方法;在工艺流程中消毒灭菌工艺必不可少,一般采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 中水处理的工艺流程主要取决于中水水源和中水的用途,中水水源不仅影响处 理工艺的选择,而且影响处理成本,因此,中水水源的选择十分关键;目前,我国主要以小区生活污水作为中水水源,所处理的中水主要用于浇花、冲厕、洗车等;当以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出水为中水水源时,可采用物化+消毒工艺,具体如下: 源水--->调节池--->过滤池--->消毒池--->储水池--->排放当以小区生活污水作为中水水源时,可采用生化+消毒工艺,具体如下: 源水--->水力筛--->调节池--->生化池--->过滤池--->消毒池--->储水池--->排放上述工艺设施可根据现场具体情况,设计成地上式或地埋式结构; 一体化中水回用设备是将中水回用处理的几个单元集中在一台设备内进行,其特点是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自动化程度高,一般的处理量小于1500吨/天,主要适用于某一单体建筑的生活污水处理,一般人口少于3000人;当污水量和水质波动比较大时,需要设置一定容积的调节池,此时调节池一般为构筑物,不包含在中水回用设备中;常用的 设备如下: 1组装式中水回用设备将不同的处理工艺流程段设计成单体,如预处理器、好氧处理单体、厌氧处理单体、气浮单体等,根据不同的水质和处理深度要求,选择不同的单

中水回用技术方案

中水回用技术 方案

1 总论 1。1概述 联合国早在1977年2月就向全世界发出警告“水不久将成为一个重要的全球性危机”.如今,全世界面临水资源危机,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用水量急剧增加、水污染、水资源开发不合理、浪费严重等几个方面。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和文明的不断进步,特别是人口的急剧增加,人类对水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世界用水量急剧增加。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约为2200 m3,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而且,我国用水浪费严重,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目前,我国农业用水利用率仅为40%~50%,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只有0。4左右.工业方面,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低,仅为20%~40%,单位产品用水定额高。城市生活用水方面,供水管网和卫生设备的漏水是形成浪费的主要原因,我国城市供水管网的漏水量约占全部供水量的10%左右。 此外,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高耗水量行业发展集中,生产管理水平低,生产用水浪费严重;人们思想认识模糊,缺乏危机感,节水意识差,城市生活用水、家庭用水浪费现象普遍;缺少全局控制,违反生态规律发展,出现掠夺式开发、浪费式利用、混乱式管理;水的重复利用率低,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都是我国水资源危机出现的原因。 中水回用,是解决城市水资源危机的重要途径,也是协调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的根本出路,生活污水处理回用,既能减小对地下水的开采,又能给我们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中水是指各种排水经处理后,达到规定的水质标准,可在生活、市政、环境等范围内杂用的非饮用水。因为它的水质指标低于生活饮用水的水质标准,但又高于允许排放的污水的水质标准,处于二者之间,所以叫做“中水”。 由于“水危机"的困扰,许多国家和地区积极着手巩固和加强节水意识以及研究城市废水再生与回用工作.城市污水回用就是将城市居民生活及生产中使用过的水经过处理后回用.有两种不同程度的回用:一种是将污水处理到可饮用的程度,而另一种则是将污水处理到非饮用的程度。对于前一种,因其投资较高、工艺复杂,非特缺水地区一般不常采用。多数国家则是将污水处理到非饮用的程度,在此引出了中水概念.中水也就是将人们在生活和生产中用过的优质杂排水(不含粪便和厨房排水)、杂排水(不含粪便污水)以及生活污(废)水经集流再生处理后回用,充当地面清洁、浇花、洗车、空调冷却、冲洗便器、消防等不与人体直接接触的杂用水。 1。2设计依据 1)《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 2)《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0—2002); 3)《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88;

中水回用操作规程

中水回用操作规程 1.引言 中水回用是指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经过处理后用于再次生活用水、 工业用水或农业灌溉等用途的过程。为了确保中水回用的安全和有效性, 制定本操作规程。本规程适用于中水回用工程的设计、建设、运营及维护。 2.设计要求 2.1中水处理工艺应包括适当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单元。根据不 同的水质要求和用途,选择合适的工艺组合。 2.2设计中应考虑水源的水质特点,合理确定工艺处理参数以达到水 质标准要求。 2.3设计中应考虑中水回用系统的管网布置,保证回用水的供应和循 环利用的效率。 2.4设计中应设置中水水质监测系统,定期对回用水进行监测,确保 回用水质量符合要求。 3.建设和安装 3.1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工程建设,确保设备的运行正常。 3.2安装电气设备时应符合相关标准,避免电气事故的发生。 3.3安装和布置管网时,应保证管道的密封性,避免漏水和二次污染 的发生。 4.运营管理

4.1中水回用工程应有专门的运营管理人员,具备相关的技术知识和 操作技能。 4.2定期对中水处理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4.3定期对中水质量进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 处理。 4.4建立记录和档案管理制度,对运营管理情况进行记录和归档。 4.5运营管理人员应定期接受相关培训,提高运营管理水平。 5.安全措施 5.1中水回用工程应制定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以应对突发情况。 5.2设备维护人员在进行设备维护时应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避免意 外事故的发生。 5.3对于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确保水源安全。 6.监督检查 6.1监督部门应定期对中水回用工程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工程按照规 程进行运营管理。 6.2对于发现的问题和隐患,监督部门应及时提出整改要求,并对整 改情况进行跟踪检查。 6.3监督部门应建立巡查制度,定期对中水回用设施进行巡查,确保 设施的正常运行。 7.改进措施

中水回用概述

中水回用概述 “中水”一词是相对于上水〔给水〕、下水〔排水〕而言的。中水回用技术系指将小区居民生活废〔污〕水(沐浴、盥洗、洗衣、厨房、厕所)集中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标准回用于小区的绿化浇灌、车辆冲洗、道路冲洗、家庭坐便器冲洗等,从而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中水处理方式 中水因用途不同有两种处理方式 1.一种是将其处理到饮用水的标准而直接回用到日常生活中,即实现水资源直接循环利用,这种处理方式适用于水资源极度缺乏的地区,但投资高,工艺复杂; 2.另一种是将其处理到非饮用水的标准,主要用于不与人体直接接触的用水,如便器的冲洗,地面、汽车清洗,绿化浇洒,消防,工业普通用水等,这是通常的中水处理方式。 按处理方法,中水处理工艺一般分为 3 种类型: 1.物理处理法:膜滤法,适用于水质变化大的情况。采用这种流程的特点是:装置紧凑,容易操作,以及受负荷变动的影响小。膜滤法是在外力的作用下,被分离的溶液以一定的流速沿着滤膜表面流动,溶液中溶剂和低分子量物质、无机离子从高压侧透过滤膜进入低压侧,并作为滤液而排出;而溶液中高分子物质、胶体微粒及微生物等被超滤膜截留,溶液被浓缩并以浓缩形式排出。 2.物理化学法:适用于污水水质变化较大的情况。一般采用的方法有:砂滤、活性炭吸附、浮选、混凝沉淀等。这种流程的特点是:采用中空纤维超滤器进行处理,技术先 进,结构紧凑,占地少,系统间歇运行,管理简单。 3.生物处理法 适用于有机物含量较高的污水。一般采用活性污泥法、接触氧化法、生物转盘等生物处理方法。或是单独使用,或是几种生物处理方法组合使用,如接触氧化+ 生物滤池;生物滤池+ 活性炭吸附;转盘十砂滤等流程。这种流程具有适应水力负荷变动能力强、产生污泥量少、维护管理容易等优点。 当前,由于一些国家和地区在过度地、毫无节制地开发水资源的同时,环境保护意识比较差,使地表水和地下水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使原本具有良好水质的新鲜水供应受到限制;其次,待开发的新鲜水源离集中供水点距离较远,一次性投资费用高昂,这样一些缺水地区无力扩大供水能力。理到非饮用的程度,在此引出了中水概念。中水也就是将人们在生活和生产中用过的优质杂排水(不含粪便和厨房排水)、杂排水(不含粪便污水)以及生活污(废)水经集流再生处理后回用,充当地面清洁、浇花、洗车、空调冷却、冲洗便器、消防等不与人体直接接触的杂用水。因其水质指标低于城市给水中饮用水水质标准,但又高于污水允许排入地面水体排放标准,亦即其水质居于生活饮用水水质和允许排放污水水质标准之间,故取名为“中水”。 中水开发与回用技术近期得到了迅速发展,在美国、日本、印度、英国等国家(尤以日本为突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些国家均以本国度、区域的特点确定出适合其国情国力的中水回用技术,使中水回用技术越来越臻于完善。在我国,这一技术已受

水处理系统操作说明

中水处理系统操作说明

目录 一、系统总则 (1) 二、工艺流程说明 (1) 三、中水处理系统主要设备操作及运行维护 (1) 3.1格栅 (1) 3.1.1......................................................................................................... 功能原理 1 3.1.2......................................................................................................... 工艺单元操作规程.. (1) 3.2调节池 (2) 3.2.1......................................................................................................... 功能原理 2 3.2.2......................................................................................................... 主要设备及仪器仪表 (2) 3.2.3......................................................................................................... 工艺单元操作规程.. (2) 3.2. 4......................................................................................................... 注意事项 2 3.3缺氧池 (2) 3.3.1......................................................................................................... 功能原理 2 3.3.2......................................................................................................... 工艺单元操作规程.. (3) 3.4生物接触氧化池 (3) 3.4.1......................................................................................................... 功

某某水处理站中水回用操作手册

某某某污水水处理站中水回用 操 作 手 册

目录 一、系统概述 (1) 1.概述 (1) 2.系统流程图 (1) 3.系统说明 (2) 二、单元设备设计说明及技术参数 (2) 1.格栅间运行及调节池 (2) 2.调节池 (3) 3.中水处理车间 (3) 4.回用水泵及水池 (4) 5.污泥脱水间 (5) 6.鼓风机房 (5) 7.消毒室 (6) 三、各个单元系统操作规程 (6) 1.格栅间操作规程 (6) 2.鼓风机房 (7) 2.1罗茨风机操作规程 (7) 2.2风机的巡视与保养 (8) 3.回用泵房水泵操作规程 (8) 3.1起动与停车 (8) 3.2泵的维护 (9) 4.消毒室操作规程 (10) 4.1二氧化氯发生器发生器操作规 (10) 4.2化料器操作规程 (12) 5.污泥脱水间操作规程 (13) 5.1带式压滤机操作规程 (13) 5.2加药设备操作规程 (14) 四、系统程控运行 (15) 1.手动/自动运行控制介绍 (15) 2.各单元程控操作步骤 (15) 2.1 格栅间设备运行 (15) 2.2调节池设备运行 (16) 2.2.1潜水搅拌机的手/自动运行 (16) 2.2.2提升泵的手自动运行 (16) 2.3中水间设备运行 (17) 2.3.1中水间设备运行 (17) 2.3.2反冲洗流程与周期 (17) 2.3.4微生物培养及驯化运行 (18)

2.4 罗茨风机的启闭 (20) 2.5 回用水泵启闭 (21) 2.6污泥脱水间运行 (22) 3.中水回用系统自动投入运行 (22) 五、设备的巡视与检查 (23) 1.巡视检查 (23) 2.巡检路线 (23) 3.巡检内容 (24) 4.注意事项 (25) 六、系统维护与故障处理 (25)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