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咽障碍患者的基础训练内容

吞咽障碍患者的基础训练内容

1.发音运动

发音与咽下有关,先利用单音单字进行康复训练,让患者从“你、我、他”开始,每字每次两遍,以便易于接受学习然后歌唱“东方红”第一段,鼓励他们自然的大声唱,通过张闭口动作,声门开闭促进口

唇肌肉运动和声门的闭锁功能。一般在晨间护理及下午的基础护理后

进行,逐渐要求其发声、发音准确语言肌群运动与力量协调。

2.舌肌、咀嚼肌运动

在患者未出现吞咽反射的情况下,先进行舌肌和咀嚼肌的按摩。

再嘱患者张口,将舌尽力向外伸出,先舔下唇及左右口角,转至舔上

唇及硬腭部,然后将舌缩回,闭口作上下牙齿互叩及咀嚼10次,如果

患者不能自行舌运动时,护士可用纱布轻轻的把持舌,进行上下、左

右运动,将舌还回原处,轻托下颌闭口,以磨牙咬动10次,分别于早、中、晚饭前进行,每次5min.

3.颊肌、喉部内收肌运动

嘱患者轻张口后闭上,使双颊部充满气体、鼓起腮,随呼气轻轻

吐出,也可将患者手洗净后,作吮手指动作,以收缩颊部及轮匝肌肉

运动,每日2次每次反复作5次。

4.吞咽动作

对咽部进行冷刺激,使用冰冻棉签蘸少许水,轻轻刺激软腭,舌

根及咽后壁,然后嘱患者做空吞咽动作,寒冷刺激,能有效的强化吞

咽反射,促进吞咽力度,每日3次。进行基础训练有效后,方可进行口摄法。

吞咽障碍的指导训练技术

吞咽障碍的指导训练技术 引言 吞咽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影响人们的饮食和生活质量。针对吞咽障碍的康复训练至关重要,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吞咽功能。本文将介绍一些指导训练技术,旨在帮助患者克服吞咽障碍,提高吞咽功能。 早期康复训练 早期康复训练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患者尽早恢复吞咽功能。以下是一些早期康复训练的技术: 1. 吞咽姿势训练 •患者一般需要坐直,保持身体姿势稳定。 •舌头平放在嘴巴底部,放松颌下肌肉。 •尽量将食物或液体放入嘴巴最后部位,蓄积至后舌二分之一。 2. 咀嚼和舌部协调训练 •患者可以尝试各种不同的食物和液体,逐渐增加咀嚼和舌部协调的难度。•可以使用口腔肌肉训练器,刺激口腔肌肉运动。 3. 吞咽节奏训练 •利用吞咽节奏训练帮助患者建立吞咽动作的自信心和规律性。 •患者可以尝试将吞咽动作与外部节奏声音或口头指令相配合。 高级康复训练 在患者逐渐适应早期康复训练后,可以进行更高级的康复训练,以进一步提高吞咽功能。以下是一些高级康复训练的技术:

1. 肌肉力量训练 •利用力量练习设备,如呼气肌力训练器,帮助患者增加肌肉力量。 •针对咀嚼肌肉和喉部肌肉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以提高吞咽力量。 2. 吞咽反射训练 •利用声音、触觉或刺激物等方法,刺激吞咽反射,帮助患者恢复吞咽能力。•可以使用吸管吞咽训练器等辅助器材进行训练。 3. 认知复健训练 •通过认知复健训练,帮助患者重新建立对吞咽过程的认知和意识。 •可以使用反馈技术,如视频记录和回放,帮助患者了解自己的吞咽过程和改进方向。 4. 咸味调味剂训练 •利用咸味调味剂,通过刺激患者的味觉,增加咽部的刺激感,促进吞咽反射。•需要患者在指导下进行训练,避免过量食用咸味。 康复训练的注意事项 在进行康复训练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个性化:康复训练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设计,例如根据吞咽 障碍的严重程度和类型进行合理的训练。 2.专业指导:康复训练应由专业康复医生或语言治疗师进行指导和监督,以确 保训练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3.逐步递增:康复训练应从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逐步递增,避免过度负荷和 损伤。 4.坚持有度:康复训练需要患者和家属的持续参与和配合,建立恒定的训练计 划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结论 吞咽障碍的指导训练技术对于帮助患者克服吞咽障碍、恢复吞咽功能至关重要。通过早期康复训练和高级康复训练的结合,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吞咽能力和生活质

吞咽障碍治疗技术康复治疗操作规范

吞咽障碍治疗技术康复治疗操作规范 一、颈部放松及口周肌群训练 1、定义通过放松头颈部肌肉并增强口周肌群力量和协调性训练改善吞咽功能的治疗方法。 2、适应证与禁忌证 (1)适应证:存在头颈部紧张因素或口腔期吞咽障碍的患者。 (2)禁忌证:无。 3、设备与用具镜子、压舌板、纱布、乳胶手套。 4、操作方法与步骤 (1)颈部放松训练:点头、仰头、左右偏头、左右转头、耸肩动作。动作须缓慢。 (2)口唇闭锁训练: 1)患者面对镜子训练抿嘴动作,对无法主动完成动作的患者,可予以辅助; 2)也可让患者做鼓腮练习,并在鼓腮的同时使用适当阻力挤压两腮; 3)还可进行吹口哨、做鬼脸或夸张表情等方式训练。 (3)下颌运动训练: 1)练习张口动作,然后松弛及下颌向两侧运动练习;对张口困难患者,可对痉挛肌肉进行冰棍刺激或轻柔按摩,也可在局部进行温热理疗,使咬肌放松,软组织伸展性得到改

善; 2)通过主动或被动的运动让患者体会咀嚼过程中开合下颌的感觉; 3)患者做以臼齿咬紧压舌板的练习。 (4)舌体运动训练:可参考构音障碍章节中的舌感觉运动技术,包括舌的前后伸缩训练、舌尖舔吮口唇周围和齿颊间隙的训练和舌根抬高抵抗压舌板训练。 5、注意事项 (1)假性延髓麻痹的患者可能会伴有吸吮反射和掌颌反射,也可因训练口唇部位动作而诱发强哭强笑动作,此时口唇闭锁训练应注意避免过度强化局部肌肉的痉挛模式。 (2)伴有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的患者下颌运动时会产生疼痛,应避免过度忍痛训练,必要时可予局部超短波理疗或注射治疗。 (3)如果有舌体萎缩时,可用纱布保护下进行适度的舌体牵拉,但始终要强调患者主动活动的重要性。 (4)颈部放松训练时,有严重颈椎病患者应注意动作幅度不宜太大,速度不宜太快。 二、咳嗽训练 1、定义通过训练患者的咳嗽技巧,提高咳嗽效率,降低误咽、误吸或吸入性肺炎等吞咽障碍并发症的治疗方法。

吞咽障碍的训练

吞咽障碍的训练方法 吞咽障碍的定义:是指被吞咽的食物经口腔进入到胃的过程中出现了障碍。由于下颌,双唇,舌,软腭,咽喉,食道阔约肌或食道功能受损,由此产生进食困难。 吞咽障碍的危害: 可以导致营养缺乏,饥饿;吸入性肺炎,气道阻塞.严重的导致窒息。 吞咽障碍的治疗: (1)间接训练:不用食物针对功能障碍进行的基础训练。(2)直接训练:使用食物的同时并用体位.食物形态等补偿手段的摄食训练。 (一)基础训练(间接) 目的及特点:预防费用性功能低下;改善相关器官的运动及协调;为经口腔进食做功能性准备;不使用食物,安全性好;适用于轻重度患者。 1.颈部放松——头颈部过度紧张,会妨碍舌及口腔周围肌肉的运动,降低吞咽能力及咳出误咽物能力。 操作方法:点头.仰头.左右转头.耸肩动作。 注意事项:动作需缓慢。 2.口腔周围肌肉的训练 (1)口唇闭锁训练: 缩拢口唇,发wu音,维持5秒;口角向两侧,发yi音;闭紧口唇,发eng音,维持5秒,重复5次,发u,i,增加唇运动;发p,b快速进行唇的张开与闭合;唇无力·用示指或冰棒快速叩击上下

唇;双唇含压舌板,做唇抗阻训练。 吹肥皂泡,吹口哨,吹气球训练;在口唇涂不同食物,如奶酪,鼓励患者闭唇,抿食物;患者口含纽扣,试图拉出,双唇抗阻紧闭;面对镜子练习微笑,噘嘴,呲牙动作,练习唇在各个方向的运动;治疗师用手拨开患者紧闭嘴唇。 (2)下颌运动训练 牵张治疗:在上下牙之间放软硬适中物品;咬肌高度紧张时,按摩紧张的肌肉;下颌左右移动,维持5秒,重复10次;夸张咀嚼动作,重复10次;张口发啊,快速闭合,重复10次;下颌抗阻训练,在张开和闭合时加阻力。 K点刺激:目的-促进张口,促进吞咽反射建立。适应症—假性球麻痹不能张口。 (3)舌体运动训练: 舌肌瘫痪,被动牵拉,诱发舌运动,如利用棒棒糖诱发舌前方,左右,上下运动;主动前后,左右,上下运动;舌前伸口外,维持五秒,重复5-10次。舌尽量贴近硬腭向后回缩,维持5秒,重复5-10次。 快速的伸缩舌,重复5~10次;张口,卷舌运动,重复5~10次;舌尖向左右运动,各维持5秒,重复5~10次;舌尖舔唇一周,重复5~10次。 (4)颊部力量训练 治疗师手向外上方牵拉口角;指尖或冰棒叩击面颊,感觉刺

吞咽障碍训练

吞咽障碍是指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可发生于不同部位的吞咽时咽下困难。吞咽障碍可影响摄食及营养吸收,还可导致食物误吸入气管导致吸入性肺炎,严重者危及生命。康复训练是改善神经性吞咽障碍的必要措施。 康复训练 (1)准备训练之前,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教育,有言语障碍者可利用文字或交流图板及其它有效方式,饭前30min开始训练。放松准备操:端坐椅子或床上,双手放在腹前,吸气、呼气各3次,左、右摇头部各3次,左、右侧转头各3次,耸肩、放松各3次,上半身向左、右倾斜各3次,动作应轻柔。 (2)基础训练 1)口腔周围肌肉的运动训练:唇运动:包括闭唇、噘嘴和唇角上抬。患者紧闭唇,治疗师将食指与中指分别压于上下唇,用力掰开双唇,促进闭唇力量。患者用力噘嘴,治疗师用食指置于唇角向外拉,给予阻力。患者微笑,治疗师将中指置于口角,抵抗唇角上抬。用冰块沿口角向面颊快速轻擦,可促进唇角上抬。颌运动:包括张颌和闭颌。患者张嘴时,治疗师手放在下颌下,向上推,抵抗下颌的向下力量。闭颌时,患者用力咬合,治疗师向下拉下颌,施加反向力。舌运动:包括伸出、侧伸、舌尖舌根抬高。要求患者尽可能地向外伸舌。用勺子或压舌板给予阻力。用压舌板或勺子在舌中部快速向内压。伸舌舔吸管或果冻。舌侧伸时,用压舌板给予阻力。舌在口内将两侧面颊顶起,给予阻力。于唇角放置果冻,患者用舌舔。舌尖做顺时针逆时针清扫牙齿动作。用压舌板快速用力向下压舌根部,然后用压舌板抵抗舌根部抬高。发“k”音,也有助于舌根部抬高。 2)寒冷刺激法:①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时:用冰冻的棉棒,轻轻刺激软腭、腭弓、舌根及咽后壁,可提高软腭和咽部的敏感度,使吞咽反射容易发生。②流涎对策:对颈部唾液腺用冰块按摩,直至皮肤稍稍发红。1日3次,每次10分钟 3)屏气-发声运动:患者坐在椅子上,双手支撑椅面做推压运动,屏气。然后突然松手,大声用力发“a”音。也可改为推墙。或者患者试图发声时,治疗师在前面将双手置于患者

吞咽障碍指导训练

吞咽障碍指导训练 定义:由于下颌、双唇、舌、软腭、咽喉、食管括约肌或食管的结构和(或)功能受损,不能安全有效地吧食物正常送到胃内的一个过程。 目的 (1)使吞咽功能的效率和有效性最大化,保证患者营养供应 (2)判断经口进食的安全性:如果不适宜经口进食,应当提供非经口营养补液的方案。如果经口进食,需根据患者的吞咽功能水平来确定食物、液体最适宜的质地 (3)规避吞咽障碍相关的风险:如果患者体位,襁褓包裹婴儿,患者对辅助和监督的需要(4)改善与吞咽相关的生活质量(包括社会、文化方面) (5)确定是否有必要采取代偿方案(如食物/液体调整)和(或)康复治疗来改善预后(6)评估进一步的服务需求:如是否需要其他专业医疗人员的协助诊治,或是否需要进一步的仪器评估 【应用范围】 除口、咽、食管病变外,脑神经、延髓病变、假设性延髓麻痹、椎体外系疾病等引起的吞咽困难 【操作准备】 1.吞咽筛查:用物准备:压舌板,棉签,手电筒,50ml凉开水或矿泉水,1~10ml注射器,长柄小勺,擦手纸和垃圾袋

2.直接训练 (1)用物准备:根据病情准备合适的食物300~400ml,300ml温开水,50ml注射器,长柄小勺,手电筒,擦手纸和垃圾桶 (2)环境准备:清洁,安静进餐环境,带餐板病床或轮椅 3.代偿性训练:50ml凉开水或矿泉水,1~10ml注射器,长柄小勺 4.球囊导管扩张术:用物:14号双腔球囊导尿管或改良硅胶双腔球囊导管、生理盐水、10ml注射器、液状石蜡及纱布等,插入前先注水入导尿管内,使球囊充盈,检查球囊是否完好无损,然后抽出水后备用 【操作要点】 1.吞咽困难筛查 (1)第一步:评估患者意识状态和头部抬高的姿势 (2)第二步:使用EAT-10吞咽筛查量表问卷筛查 (3)第三步:①洼田饮水试验:方法:先让患者依次喝下1~3汤匙水,如无问题,再让患者像平常一样喝下30ml水,然后观察和记录饮水时间、有无呛咳、饮水状况等。饮水状况的观察包括啜饮、含饮、水从嘴角流出、呛咳、饮后声音改变及听诊情况等。②反复唾液吞咽试验:方法: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检查者将手指放在患者的喉结和舌骨处,嘱患者尽量快速反复做吞咽动作,喉结和舌骨随着吞咽运动,越过手指后复位,即判定完成一次吞咽反射。 ③胸部、颈部听诊。颈部听诊:将听诊器放在喉的外侧缘,能听到正常呼吸、吞咽和讲话

吞咽功能训练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吞咽功能训练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1.概述 吞咽功能训练是针对吞咽障碍或吞咽困难的患者所进行的一种治疗性训练。在吞咽功能训练中,需要严格按照一定的操作流程和评分标准进行训练和评估,以确保训练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2.操作流程 吞咽功能训练的操作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前期评估:在进行吞咽功能训练之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吞咽功能评估,包括吞咽过程的生理机制、吞咽肌肉的状态和神经控制等方面的评估。 •制定训练方案:根据患者的吞咽障碍类型和程度,制定个性化的吞咽功能训练方案,包括训练的目标、内容、频率和持续时间等。 •训练过程:在训练过程中,需要依据训练方案,进行针对性的吞咽功能训练,包括口腔肌肉的训练、呼吸协调训练、姿势调整训练等。 •实时监测:在训练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的吞咽过程进行实时监测,了解训练效果,及时调整训练内容和强度。 3.评分标准 对于吞咽功能训练的评分标准,通常包括以下方面: •吞咽过程的顺利程度:评估患者在吞咽过程中的吞咽动作顺利程度,包括咀嚼、舌根升起和下降、喉头上升和下降、会厌上升和下降等吞咽过程中关键 动作的协调性和顺利程度。 •吞咽肌肉的力量和协调性:评估患者口腔肌肉的力量和协调性,包括口腔肌肉的张力、协调性和舌骨肌等吞咽肌肉的动作协调情况。 •吞咽后的安全性:评估患者吞咽后的安全性,包括吞咽后是否出现咳嗽、窒息等不良反应,以及吞咽后的气管食管分流情况等。 4.回顾和总结 吞咽功能训练的操作流程和评分标准对于治疗吞咽障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训练,并依据评分标准进行评估,可以帮助患者有效地改善吞咽功能,提高吞咽的安全性和顺利程度。 5.个人观点和理解 从我个人的经验来看,吞咽功能训练需要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制定训练方案,并且需要结合实时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训练内容和强度。评分标准的严格执行也是确保训练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重要手段。

吞咽功能训练

吞咽功能训练 吞咽功能训练是针对摄食和吞咽相关器官进行的功能训练,也称为间接训练。基础训练包括头颈控制、口唇运动、颊肌运动、下颌运动及咀嚼、舌体运动、软腭训练、喉部运动和口腔感知觉训练。 头颈控制训练是为了提高头颈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口腔和颜面部的运动功能。训练方法包括向前后、左右旋转和提肩沉肩运动,每个动作持续5秒。 口唇运动训练需要利用单音单字进行训练,要求患者尽最大能力张口发出"a-u-i"音。此外,也可练吹蜡烛、吹口哨、缩唇、微笑等动作促进唇的运动。如果患者口唇肌群无力,可以用指尖或冰块叩击唇周、短暂的肌肉牵拉和按摩等促进口唇肌肉的运动。唇闭合力度训练可让患者在闭合的两唇之间放置一压舌板,用两手指在压舌板的两端向下压,口唇应尽量保持闭合状态。在训练过程中应使患者的口唇始终保持在正中位置。

颊肌运动训练要求患者轻张口后闭上,然后做鼓腮动作,随后轻呼气。也可让患者作吸吮手指的动作,借以收缩颊部及口轮匝肌增强肌力。每日2次,每次重复5遍。 下颌运动及咀嚼训练需要辅助患者完成下颌的张闭运动,同时做适度的侧方运动。当咬肌张力低下时,可对其进行振动和轻拍刺激;而张力过高时可进行冷刺激按摩和牵伸疗法,使咬肌放松,并利用咀嚼动作促进下颌的放松。 舌体运动训练可通过轻压舌背促进舌体前伸,或用纱布包裹患者舌体轻轻向前牵拉及左右摆动。如果舌体可自主运动,可以指导患者面对矫正镜用舌尖尽量触及两侧唇角、弹舌、沿唇做环转运动等方法增加舌体灵活性。 软腭训练包括发出"XXX-XXX-XXX"音和深吸气后屏气 10秒钟,接着从口中将气体呼出。 喉部运动训练方法是患者头前伸,使颌下肌伸展2~3秒,后在颌下施加压力,嘱患者低头,抬高舌背,即舌向上抵住硬

老年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

老年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 标签:老年人;脑卒中;吞咽障碍;护理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的常见症状,其发生率在22%~65%[1,2],吞咽障碍常对患者的生理、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在生理方面可造成误吸、支气管痉挛、气道阻塞、窒息以及脱水、营养不良,从而增高患者的死亡率。在心理方面可造成患者出现进食恐惧、抑郁等负性社会心理,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所以对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护理是脑卒中患者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临床及社会价值。我们近年来加强了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康复护理,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04年2月~2006年12月,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住院患者42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诊断标准[3]。其中,男23例,女19例。年龄62~78岁,平均(68.0±6.5)岁。病程10~35 d,平均(24.4±10.4)d。脑梗死29例,脑出血9例,混合型卒中4例。经头颅CT或MRI证实病变部位为脑干1例,大脑皮层及皮层下19例,基底节区21例,小脑1例。 1.2研究方法 1.2.1吞咽障碍的评估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判断吞咽障碍的严重程度[4]。具体方法是:患者端坐,按照自己的饮水习惯饮温水30 ml,观察所需时间及呛咳等情况。1级:能顺利1次咽下;2级:分2次以上咽下但无呛咳,或时间延长至5 s以上;3级:能1次咽下,但有呛咳;4级:分2次以上咽下,但有呛咳;5级:频繁呛咳,咽下困难。 1.2.2康复训练方法进行吞咽功能训练治疗,30 min/次,1次/d,5次/周,共进行4周。训练方法包括直接、间接方法。 1.2.2.1直接方法包括:①有食吞咽时体位调整。对于咽期吞咽启动延迟,食团误吸气管者,采用屈颈头前倾。对于患侧咽期食团滞留,可使头转向吞咽功能差的一侧时屈颈可提高声门闭合功能。②特殊吞咽手法。声门上吞咽:对于有误吸者,在吞咽前及吞咽时关闭声门,可改善咽期喉团合,以保护气道,超声门上吞咽:对于有咽期食团残留者,采用用力吞咽前/时关闭声门,有助于关闭喉前庭入口。多侧吞咽:对于口咽腔食团滞留须清除咽部滞留物者。 1.2.2.2间接方法包括:①舌运动训练:对口腔滞留患者进行舌运动训练。做舌的主动水平后缩,侧方运动,抬高舌背,卷舌运动;用压舌板给予阻力,使舌做抗阻运动。②增强吞咽反射能力的训练:对吞咽反射弱,口咽腔滞留者进行。

吞咽功能障碍的训练

吞咽功能障碍的训练 吞咽功能障碍是指由于神经病变,引起与吞咽运动有关的肌肉麻痹、收缩力的减退或运动的不协调所致的吞咽困难。其主要表现为进食速度缓慢、费力、咽下困难,呛咳。 吞咽功能障碍常见于脑外伤、脑血管病、球麻痹、多发性硬化、舞蹈病等。 如果患者存在流涎、构音障碍、进食呛咳、反复肺部感染(吸入性肺炎)、体重下降、口腔失用,同时伴有神经病学检查异常存在,即可诊断。 从正常吞咽过程的三个阶段,吞咽功能障碍可分为口腔期吞咽障碍、咽喉期吞咽障碍、食管期吞咽障碍。大多数脑血管病的吞咽障碍在这三期障均有不同程度的表现,称混合性吞咽障碍。 训练方法分为基础训练及摄食训练。基础训练是针对那些与摄食-吞咽活动有关的器官进行功能训练;摄食训练则是实际进食的训练。 1、基础训练 用于脑损伤急性期进食前及中重度吞咽障碍患者进行摄食训练之前的预备训练。?咽部刺激与空吞咽;?屏气-发声运动;?唇、舌、颊进式肌肉训练。 2、摄食训练 经过基础训练以后,开始摄食训练。首先应注意选择适于患者进食的体位、食物形态及进食的一口量。摄食训练前后应认真清洁口腔。由于口腔相及咽相同时存在功能障碍的患者较多,因此开始训练时应选择既有代偿作用且又安全的体位。一般让患者取躯干30?仰卧,头部前屈,偏瘫患者躺下,肩部用枕垫起,辅助者位于患者健例。此时进行训练,食物不易从口中漏出、有利于食块向舌根运送,还可以减少向鼻腔逆流及误咽的危险。颈部前屈也是预防误咽的一种方法。因为仰卧时颈部易呈后屈位,使与吞烟活动有关的颈椎前部肌肉紧张、喉头举上困难,从而容易

发生误咽。但是,适于患者的体位并非完全一致,实际操作中应该因人而异,予以调整。食物的形态应根据吞咽障碍的程度及阶 段,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来选择,容易吞咽的食物其特征为密度均一、有适当 的黏性、不易松散、通过咽及食道时容易变形、不在粘膜上残留。此外,还要兼顾食物的色、香、味及温度等。一口量即最适于吞咽的每次摄食人口量,正常人约为20ml。对患者进行摄食训练时,如果一口量过多,或会从口中漏出或引起咽部残留导致误咽;过少,则会因刺激强度不够,难以诱发吞咽反射。一 ,然后酌情增加。另外,还要注意餐具的选择,开始以般先以少量试之(3~4m1) 采用薄而小的匙子为宜。 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

脑卒中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

脑卒中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 摘要】脑卒中(脑中风、脑血管意外)是常见、多发病。在我国该病发病率高,预后差,约15%的患者日常生活不能自理,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和 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吞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的常见症状之一,可导致脱水及营养 不良、吸入性肺炎,甚至危及生命。本文综述了脑卒中吞咽障碍的功能评估、早 期康复的意义、心理康复、吞咽训练、气道保护障碍的训练、理疗等护理内容。 脑卒中吞咽障碍早期康复护理,可促进吞咽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 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0-0270-02 脑卒中(脑中风、脑血管意外)是常见、多发病。在我国该病发病率高,预 后差,约15%的患者日常生活不能自理,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 会带来沉重负担。吞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的常见症状之一,吞咽功能障碍是指固 体或液体从口腔至胃的运动障碍或传送延迟。而这往往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其急性期的发生率为4l%,慢性期为16%,脑干卒中吞咽障碍发生率为5l%[1,19]。吞咽障碍主要是由于吞咽、迷走和舌下神经的核性或核下性损害产生的真性球麻痹和/或双侧皮质脑干束损害产生的假性球麻痹[2] 。吞咽障碍影响患者进食,可导致脱水及营养不良、吸入性肺炎,甚至危及生命。吞咽障碍患者的早期康 复训练,可促进吞咽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3,4,6]。因此,对吞咽障碍病人的早期康复训练至关重要。本文就脑卒中患者吞 咽困难的康复及护理进展介绍如下。 1 脑卒中吞咽障碍的功能评估 为确定脑卒中吞咽障碍存在与否、障碍程度已经残存的吞咽能力,应进行康 复检查与评估[5,15]。吞咽障碍常用的诊断方法为洼田饮水试验,试验分级明确清楚,操作简单,具体操作如下:患者端坐,喝下30毫升温开水,观察所需时间 喝呛咳情况。1级(优)能顺利地1次将水咽下;2级(良)分2次以上,能不 呛咳地咽下;3级(中)能1次咽下,但有呛咳;4级(可)分2次以上咽下, 但有呛咳;5级(差)频繁呛咳,不能全部咽下。正常:1级,5秒之内;可疑: 1级,5秒以上或2级;异常:3~5级。疗效判断标准:治愈:吞咽障碍消失, 饮水试验评定1级;有效:吞咽障碍明显改善,饮水试验评定2级;无效:吞咽 障碍改善不显著,饮水试验评定3级以上[19]。 此外,摄食与吞咽能力的分级评估可对残存的吞咽能力做进一步的了解,适 合制定康复治疗方案[7,9]。可采用洼田吞咽能力评定法。评定条件:帮助的人, 食物种类,进食方法和时间。分为1~6及,级别越高吞咽障碍越轻,6级为正常。1级:任何条件下均有吞咽困难和不能吞咽;2级:3个条件均具备则误吸减少; 3级:具备2个条件则误吸减少;4级:如选择适当食物,则基本上无误吸;5级:如注意进食方法和时间基本上无误吸;6级:吞咽正常。疗效判定标准:无效: 治疗前后无变化;有效:吞咽障碍明显改善,吞咽分级提高1级;显效:吞咽障 碍缓解2级,或接近正常[17]。 2 早期康复的意义 脑卒中神经受损导致运动障碍,其康复效果主要取决于治疗开始的时间,干 预越早越好[3,16]。在神经系统疾病康复领域中,最重要的研究成果之一,就是人们逐步认识到中枢神经系统在损伤后具有结构和功能上的重新组织能力, 即中枢

标准吞咽功能评估表(SSA)

医疗床旁评估量表(SSA) 病历号:姓名:科室: 诊断: 说明:第2阶段:如果第1阶段正常(重复3次,2次以上正常),那么给予吞咽60毫升烧杯中的水;如果患者不能正常吞咽5毫升的水,即尝试3次中多于1次出现咳嗽或者气哽,或者出现吞咽后声音嘶哑(即喉功能减弱),则不再继续第2阶段,不能进入第2阶段;在第2 阶段中出现咳嗽或气哽,或出现吞咽后声音嘶哑,就认为是不安全吞咽。

评价方法:入院时对患者进行评价,洼田饮水试验为一较方便、常用的鉴别方法。具体操作:患者取坐位,以水杯盛温水30 ml,嘱患者如往常一样饮用,注意观察患者饮水经过,并记录所用时间,根据有无呛咳和分饮次进行评价。标准如下:Ⅰ级(优),5 s之内一饮而尽,无呛咳;Ⅱ级(良),5 s以上分两次以上喝完,无呛咳;Ⅲ级(中),能一次喝完,但有呛咳;Ⅳ级(可),分两次以上喝完,且有呛咳;Ⅴ级(差),常常呛住,不能将水全喝完。(常常呛者应终止实验)

吞咽障碍的康复治疗 吞咽障碍训练方法有哪些? 重度吞咽障碍者予以鼻饲,中、轻度吞咽障碍者,自行摄食。患者入院后根据病情护士进行基础训练和摄食训练.基础训练是针对那些与摄食-吞咽活动有关的器官进行功能训练;摄食训练则是实际进食的训练。(1)基础训练:用于脑损伤急性期进食及中重度摄食-吞咽障碍患者进行摄食训练之前的预备训练。①咽部冷刺激与空吞咽:咽部冷刺激系使用冰冻的棉棒蘸少许水,轻轻刺激软腭、舌根及咽后壁,然后嘱患者做空吞咽动作。寒冷刺激能有效地强化吞咽反射,反复训练可使之易于诱发而且吞咽有力。②屏气-发声运动[1]:患者坐在椅子上,双手支撑椅面做推压运动(pushing exerciscs),屏气。此时胸廓固定、声门紧闭;然后,突然松手,声门开、呼气发声。此运动不仅可以训练声门的闭锁功能、强化软腭的肌力而且有助于除去残留在咽部的食物。③舌肌、咀嚼肌运动:在患者未出现吞咽反射的情况下,先进行舌肌和咀嚼肌的按摩。再嘱患者张口,将舌尽力向外伸出,先舔下唇及左右口角,转至舔上唇及硬腭部,然后将舌缩回,闭口做上下牙齿互叩及咀嚼10次,如果患者不能自行舌运动时,护士可用纱布轻轻地把持舌,进行上下、左右运动,将舌还回原处,轻托下颌闭口,以磨牙咬动10次,分别于早、中、晚饭前进行,每次5 min。 ④颊肌、喉部内收肌运动:嘱患者轻张口后闭上,使双颊部充满气体、鼓起腮,随呼气轻轻吐出,也可将患者手洗净后,作吮手指动作,以收缩颊部及轮匝肌肉运动,每日2次每次反复作5次。(2)摄食训练:

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应用综合康复训练的意义研究

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应用综合康复训练的意义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综合康复训练应用于脑卒中吞咽障碍中的临床价值。方法88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分成观察组(内科常规治疗+综合康复训练)和对照组(内科常规治疗+常规护理),各44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早期开展综合康复训练有助于逐步恢复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脑卒中;吞咽障碍;综合康复训练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的一种常见并发症,据调查,大约有30%~70%的急性脑卒中患者会出现吞咽障碍并发症[1]。本次研究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应用常规内科治疗+综合康复锻炼,取得显著成效,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5年9月收治的88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治疗方式不同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中男19例,女25例,年龄56~82岁,平均年龄(65.9±11.4)岁;对照组中男22例,女22例,年龄55~85岁,平均年龄(66.3±1 2.5)岁。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脱水、营养支持、纠正电解质紊乱等内科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心理指导、病情观察、并发症处理等。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综合康复训练,主要内容为:①基础训练。让患者对着镜子反复进行口唇的闭锁训练,缩唇、吹气、发音。a.进行下颌运动训练。在日常生活中多张口,使得下颌松弛并向两侧运动。b.进行舌训练。将冰棉棒逐步刺激软腭、腭弓、舌根以及咽后壁,边刺激边做吞咽训练,每次做10 min左右,每日早中晚各做1组训练。c.进行呼吸道训练。指导患者深呼吸、憋气并咳出,提高患者的咳出能力以及预防误吞现象。同时让患者努力咳嗽,尽量将气道中异物咳出来,改善吞咽功能[2]。②进食训练。让患者采取端坐位,若无法坐起的患者则将床头抬高30°,取仰卧位,并指导患者将头部前倾,选用较小的表浅汤匙,在汤匙入口后先在舌前的1/3处稍微向下后压,让食物顺利从健侧嘴角入口,进食速度稍慢,每餐进食时间控制在45 min左右。进食完后让患者继续保持现有体位约15 min,预防食物反流。 ③代偿训练。让患者取一定体位,改变咽喉部的形态。通过改变食物入口的方式和方向来减轻患者的吞咽障碍,逐步提高吞咽效率以及减少误吸。如:让患者进行反复吞咽、侧卧位吞咽、用力吞咽等训练。④声带训练。让患者深呼吸,屏住呼吸,然后用力吞咽,接着自主用力咳嗽;还可以做吹哨子运动,先深呼吸然后吹哨子,重复进行10次。通过反复的训练增加声门闭锁[3]。

【康复助手】详解吞咽障碍

【康复助手】详解吞咽障碍 吞咽障碍 吞咽障碍是食物从口腔运送到胃的过程出现障碍的一种表现。由口腔、咽喉、食道疾患 引起,有相关器官解剖结构异常改变的,为器 质性吞咽障碍;而由中枢神经系统或周围神经 系统损伤、肌病等引起运动功能异常,无器官 解剖结构改变的吞咽障碍,为功能性吞咽障碍。 多数功能性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可逐渐恢 复,但仍有部分患者不能自行缓解,需要进行 专门的康复治疗。 吞咽障碍的评定意义: (1)筛查吞咽障碍是否存在; (2)提供吞咽障碍病因和解剖生理变化的 依据; (3)确定患者有无误咽的危险因素; (4) 确定是否需要改变提供营养的手段; (5)为吞咽障碍诊断和治疗推荐辅助测试 及必要程序。

一评定方法: (1) 摄食前的一般评价:①基础疾病:把握不同基础疾病如脑损伤、肿瘤、重症肌无力等的发生发展,有利于采取不同的康复手段。②全身状态:注意有无发热、脱水、低营养,呼吸状态、体力、疾病稳定性等方面的问题,确认患者是否属于适合摄食的状态。③意识水平:用Glasgow Coma Scale 等来评价意识状态,确认患者的意识水平是否可进行清醒进食,是否随着时间发生变化。④高级脑功能:观察语言功能、认知、行为、注意力、记忆力、情感或智力水平有无问题。可采用不同量表进行分析。 (2)摄食-吞咽功能评价:①口腔功能的观察:仔细观察口部开合、口唇闭锁、舌部运动、有无流涎、软腭上抬、吞咽反射、呕吐反射、牙齿状态、口腔卫生、构音、发声(开鼻声:软腭麻痹;湿性嘶哑:声带上部有唾液等残留)、口腔内知觉、味觉等。②吞咽功能的观察:不需要设备,在床边便可进行的测试有以下两种:A.“反复唾液吞咽测试”:被检查者采取坐位,卧床时采取放松体位。检查者将手指放在被检查者的喉结及舌骨处,让其尽量快速反复吞咽,观察30 s内喉结及舌骨随着吞咽运动越过手指,向前上方移动再复位的次数。高龄患者做3次即可。B.“饮水试验”:让患者取坐位,以水杯盛温水30ml,嘱患者如往常一样饮用,记录饮水情况,I.可一口喝完,无噎呛;II.分两次以上喝完,无噎呛;III.能一次喝完,但有噎呛;IV.分两次以上喝完,且有噎呛;V.常常呛住,难以全部喝完。情况I,若5秒内喝完,为正常;超过5秒,则可疑有吞咽障碍;情况II也为可疑;

吞咽评定及训练

2.评价与论断 通过问诊及患者主诉,在掌握基本资料的基础上,仔细观察患者进食情况,作出评价与诊断。对于咽部以下的正确评价,有赖于X线造影检查。患者在进食过程中发生呛咳、声音变化、咽部不适感、食物残留感及食后咳嗽,一痰中混有食物、反复发作性肺炎等都是吞咽障碍的典型症状。对于食欲不振、进食时间延长、疲劳感、体重下降的患者,应注意确诊有无原始-吞咽障碍的问题。饮水试验是一种较方便、常用的鉴别方法。 饮水试验的具体操作如下:患者取坐位,以水杯盛温水30ml且递给患者,嘱其如平常一样将水饮下,注意观察患者饮水的进过,并记录所需时间,一般可分下述5种情况。a、一饮而尽,无呛咳;b、两次以上喝完,无呛咳;c、一饮而尽,有呛咳;d、两次以上喝完,有呛咳;e、呛咳多次发生,不能将水喝完、 判断:⑴正常:a5s之内;⑵可疑:b,5s 以上⑶异常:c、d、e。 吞咽活动是一种极其快速且复杂的活

动,因此,应用X线透视观察有时较困难,最好采用录像技术,以使反复观察,找出发生障碍的确切部位。一般用钡作为造影剂,将其调成流质或半流质,分别于会在坐位及30度66度半坐位对患者进行吞咽检查。VF检查,还可以鉴别吞咽障碍系器质性或功能性,确切掌握吞咽障碍与患者体位、食物形态等的相应关系。此外,还应对患者进行构音、口腔器官,以及高级脑神经功能检查(包括失语、失行、失认、智力等),因为智力及认知功能低下等口腔功能以外的因素也可以导致摄食-吞咽障碍。详细、全面地评价,有助于有的放矢制定康复训练计划。 3、训练方法 分为基础训练及摄食训练,基础训练是针对那些与摄食-吞咽活动有关的器官进行功能训练;摄食训练则是实际进食的训练。 3.1基础训练 用于脑损伤急性期进食前及中重度摄食-吞咽障碍患者进行摄食训练之前的预备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