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丨二次再热机组再热汽温控制方案研究
锅炉丨二次再热机组再热汽温控制方案研究

锅炉丨二次再热机组再热汽温控制方案研究再热汽温是表征锅炉运行工况的重要参数之一。
汽温过高,会使锅炉受热面及蒸汽管道金属的蠕变速度加快,影响锅炉使用寿命;汽温过低将会引起机组热效率降低,使汽耗率增大,还会使汽轮机末级叶片处蒸汽湿度偏大,造成汽轮机末级叶片侵蚀加剧。
再热汽温对象具有大延迟、大惯性的特点,而且影响再热汽温变化的因素很多,如机组负荷变化、煤质变化、减温水量、受热面结焦、风煤配比、燃烧工况以及过剩空气系数等,汽温对象在各种扰动作用下反映出非线性、时变等特性,使其控制难度增大。
随着电网规模不断增大以及大容量机组在电网中的比例不断增加,电网要求发电机组具有更高的负荷调整范围和调整速率,快速的负荷变化极易导致再热器超温,而大量使用喷水减温又会严重降低机组热效率。
如何保证再热汽温自动调节系统正常投用,同时兼顾机组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课题。
随着近年来火力发电技术的不断发展,二次再热超超临界发电技术逐渐成熟,国内已有多台二次再热机组在建或即将开建。
而二次再热机组锅炉增加了一级二次再热循环,锅炉的受热面布置更加复杂,锅炉汽温控制的复杂性和难度也相应增加,其中最主要的在于两级再热汽温的控制。
因此,合理的再热汽温控制是二次再热机组安全性、经济性、可靠性的有力保证。
二次再热机组锅炉特点二次再热机组锅炉相比一次再热增加了一级再热器,主要的蒸汽参数也有很大差异,下表是典型的二次再热π型锅炉与常规的一次再热π型锅炉的主要参数对比。
表1二次再热锅炉与常规一次再热锅炉的主要参数对比从表1可以看出,二次再热锅炉具有以下特征:(1)增加了一级二次再热循环,主汽流量减少,主汽与再热汽之间的吸热比例发生变化。
(2)蒸汽温度调节对象由一次再热的主汽温度、再热汽温度变为主汽温度、一次再热汽温度、二次再热汽温度三个,调节方式和系统耦合将更加复杂。
(3)再热汽温度和给水温度提高,空预器入口的烟温将会提高,导致排烟温度的控制难度增大。
1000MW二次再热π型锅炉汽温的协调控制策列研究

1000MW二次再热π型锅炉汽温的协调控制策列研究1.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哈锅1000MW二次再热π型锅炉主汽温及一二次再热汽温的研究,分析超临界机组汽温系统的非线性、耦合性、级联传导性,以及多种因素间的关联性,掌握汽温变化的内部规律,辨识主汽温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根据热力系统参数理论分析,最终得出主汽温控制系统控制策略的关键控制变量和控制方案,为同类型锅炉提供实际参考。
关键词:1000MW二次再热;Π型锅炉;主汽温;一二次再热汽温;控制;1.引言二次再热机组由于增加了一级再热系统,其控制水准关系到机组发电效率及负荷控制水平。
同时,系统具有延迟和惯性较大等特性,常规PID控制方法更难以取得满意的控制效果,具体表现在机组运行过程中主汽温波动大、管屏壁温超温多,锅炉减温水调门动作频繁、剧烈、磨损大,机组安全和经济性能得不到可靠保证。
常规汽温控制系统基本均采用传统的“串级控制”的控制策略,但未全面考虑机组动态变化时多个关键控制变量之间的关系。
1.锅炉设备概况某电厂“上大压小”2×1000MW新建工程燃煤锅炉是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哈锅”)研制开发的1000MW二次中间再热、超超临界压力变压运行带内置式再循环泵启动系统的直流、单炉膛双切圆、平衡通风、固态排渣、全钢架、全悬吊结构、露天布置的π型锅炉。
1.二次再热机组汽温的特性分析由于二次再热机组机组汽水流程长,在传统的汽温控制策略中,各级汽温控制相互独立,缺乏协调统一性,抗扰能力差。
通过对换热器传热机理的分析,利用换热器进口和出口蒸汽间的比热容、换热器多容特性两个重要物理特征,设计基于物理机理的减温喷水控制策略。
同时,通过解决汽温大惯性和非线性系统的过程控制问题,提升大范围负荷变化时过、再热器减温水控制稳定性。
如果仅仅通过烟气再循环和烟气挡板等调节手段很难保证过热汽温和一、二次再热汽温在合理范围内,所以这也是过热汽温和一、二次再热汽温控制的基础。
二次再热机组汽温调节分析与策略

二次再热机组汽温调节分析与策略作者:付锐来源:《西部论丛》2019年第30期摘要:本文对1000MW级机组二次再热系统涉及到不同于一次再热的系统及特点进行介绍,并针对二次再热系统的控制尤其是二次再热蒸汽温度的控制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二次再热机组;气温调节;策略引言当前,国产1000MW一次再热超超临界机组的参数选为28MPa/600℃/620℃,已将目前可用的高温管道材料用到极致。
而700℃材料计划研究相对滞后需要时间的验证、实施日期难以预料,因此国内发电企业已开始运用二次再熱技术来提高机组的热经济性。
二次再热机组与一次再热机组相比热耗约降低1.5%~2%,相应减少二氧化碳等污染物的排放量以改善环境。
1、二次再热系统简介1.1二次再热的概念所谓二次再热,指的是就是将汽轮机高压缸内膨胀至某一中间压力的蒸汽全部引出,进入到锅炉的二级再热器中再次加热,然后再到汽轮机中压缸内继续做功。
本文以哈尔滨汽轮机厂的二次再热汽轮机组为例。
1.2二次再热带来的热力系统变化二次再热与一次再热系统相比,热力系统发生如下主要变化:(1)锅炉增设一个低压再热器,相应增加低压再热器事故喷水系统;(2)增加二次冷再热蒸汽管、二次热再热蒸汽管及对应的疏水阀;(3)给水(凝结水)回热由九级增至十级,抽汽管道根数增多,相应增加一台高压加热器及对应的液位调节阀和危急疏水阀;(4)抽汽管道数量和级数增加,对应的抽汽逆止阀相应增加;(5)二次再热汽轮机采用串联旁路时,需要高、中、低压三级旁路,增加一级中压旁路及对应的减压阀、减温阀和隔离阀。
(6)汽轮机多一个汽缸,汽轮发电机组的长度增加,多一个支撑轴承;(7)哈尔滨锅炉厂设计的二次再热锅炉需要增设烟气再循环系统以调节再热蒸汽的温度。
本锅炉采用烟气再循环调温,再循环抽烟口取自省煤器出口,并设置前置式烟气换热器。
2、二次再热的温度控制手段从控制的角度来看,二次再热锅炉和常规的一次再热锅炉最大的区别就是两级再热蒸汽温度的控制。
火力发电机组二次再热控制方式的探讨

火力发电机组二次再热控制方式的探讨刘树洲;米大利【摘要】与传统的一次再热机组相比,采用二次再热能够进一步提高机组热效率,减少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等燃烧污染物的排放,二次再热技术是中国电力工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本文针对二次再热系统的控制尤其是二次再热蒸汽温度的控制进行了论述。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single reheat unit, using double reheat unit can further improve the thermal efficiency and reduce emissions of carbon dioxide and combustion pollutants such as nitrogen oxides, double reheat technology is an important development directionof China's power industry. In this paper, the control of double reheat system, especially secondary reheat steam temperature control are discussed..【期刊名称】《仪器仪表用户》【年(卷),期】2015(000)002【总页数】3页(P82-84)【关键词】热工自动化;二次再热;火力发电;控制方式【作者】刘树洲;米大利【作者单位】中南电力设计院,武汉 430071;中南电力设计院,武汉 430071【正文语种】中文1 二次再热机组简介蒸汽中间再过热,就是将汽轮机(高压部分)内膨胀至某一中间压力的蒸汽全部引出,进入到锅炉的再热器中再次加热,然后再到汽轮机(低压部分)内继续做功。
经过再热以后,蒸汽膨胀终了的干度有明显地提高。
虽然最初只是将再热作为解决主汽干度问题的一种办法,而发展到今天,它的意义已远不止此。
二次再热锅炉参数特点及汽温控制_夏良伟

按表 3 中 660MW 一次再热蒸汽参数计算,在 BMCR 工况过、再热蒸汽总的吸热量为 1 488MW, 按水冷壁出口蒸汽温度为 430 ℃ 计算,省煤器和
第1 期
夏良伟: 二次再热锅炉参数特点及汽温控制
·7·
水冷壁的总吸热量为 802MW,占到蒸汽侧总吸热 量的 54% 左右。而对于二次再热超超临界锅炉 ( 仍以表 3 参数为例) ,若仍保持 430 ℃ 的水冷壁 出口蒸汽温度不变,则省煤器和水冷壁的吸热量 仅为锅炉汽水侧总吸热量的 40% 。而若维持同 样的 54% 的省煤器和水冷壁的总吸热量,则水冷 壁出口蒸汽温度将达到 488 ℃ ,比一次再热参数 高出 58 ℃ ,这对水冷壁材料的选择以及运行安全 都将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
2) 减小省煤器受热面积,降低省煤器和水冷 壁的总吸热量。减小省煤器面积确实可以在一定 程度上降低水冷壁出口工质温度,但省煤器吸热 所占比例毕竟较小( 仅占锅炉水侧吸热量的 10 ~ 15% ) ,按上述方法计算,及时锅炉不设省煤器, 炉膛出口工质温度也将达到近 460 ℃ ,仍显得偏 高。因此单独采取调整省煤器的方法不能彻底解 决上述问题。
2 二次再热技术的发展
二次再热本身并不是一项新技术,人们很早 就研究发现通过增设再热系统是降低热耗,提高 效率 的 重 要 途 径,理 论 上 再 热 级 数 越 多,效 率 越 高,但综合考核投资成本、系统复杂性以及对效率 的贡献等因素,对于高参数机组目前通常采用的 是一次再热或二次再热系统。
早在 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当时的材 料技术限 制 了 进 一 步 提 高 蒸 汽 参 数 可 能,部 分 机 组 开 始 采 用 二 次 再 热 方 式 。 其 中 美 国 、西 德 、 日本等国家均建造了一批二次再热发电机组。 表 1 为美国早期二次再热机组的数量级参数情 况,表 2 为 日 本 早 期 二 次 再 热 机 组 的 数 量 及 参 数情况。
1000MW二次再热机组再热汽温调整与优化

- 46 -工 业 技 术一、运行情况概述该厂2×1000MW 二次再热锅炉型式为2710t/h 超超临界参数变压运行螺旋管圈直流炉,单炉膛塔式布置、四角切向燃烧、平衡通风。
设计煤种为神华煤。
过热蒸汽/一次/二次再热蒸汽额定温度605/613/613℃根据设计在65%~100BMCR 负荷段,一次、二次再热蒸汽温度应能达到在额定值。
然而该厂二期两台机组投产初期,均存在再热汽温偏离设计值较多问题,月度均值只有587℃左右,机组效率大幅受限。
由于1000MW 等级的二次再热机组尚属首例,无成功调整经验借鉴,因此该厂从机组特性上深入研究,在磨组组合、吹灰、二次风门调整及煤种掺烧配烧中探索出一条二次再热1000MW 超超临界机组再热汽温控制手段。
二、运行调整与优化1.吹灰方式调整从二次再热锅炉受热面布置可以看出,低温过热器受热面处于燃烧器出口,即处炉膛温度最高区域。
由于低温过热器受热面的辐射特性,较干净的低过受热面势必造成低过吸热过多,从而导致锅炉再热汽温低于设计值。
运行数据显示,低温过热器温升及烟气温降均大于设计值,说明低温过热器受热面吸热占较大。
针对此现象通过减少一次再热高再热段以下区域重点减少低过受热面区域吹灰频率和吹灰器数目,达到增加再热器的吸热,提高再热汽温的目的。
2.磨组运行方式优化通过磨煤机的组合方式来调节再热汽温与改变燃烧器的摆角的原理一样,都是改变燃烧中心来调整再热汽温。
选取下列磨组运行方式。
高负荷ABDEF、ABCDF 运行时,一、二次再热器汽温距额定值甚远,主要原因是主燃区分为两段,降低了炉膛火焰的集中度,使锅炉燃烧剧烈程度降低。
如表1所示,在磨煤机组合中,ACDEF 组合运行时的一、二再热蒸汽温度最高。
一是由于该种运行方式拉长了主燃烧区域的高度,炭粒子在炉膛的停留时间延长所致。
在600MW~800MW,重点比较BCDE/CDEF 两种磨组运行方式。
采用上4台磨组运行时,由于主燃烧区域的上移,即火焰中心的上抬,再热汽温有着明显升高。
1000MW二次再热锅炉受热面设计特点及

1000MW二次再热锅炉受热面设计特点及汽温调整试验研究匡 磊(广东大唐国际雷州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摘 要:某厂1000MW二次再热π型锅炉,属于国内首创,其设计运行经验正在逐步累积。
二次再热锅炉相对于一次再热锅炉增加了一组高温受热面,形成过热系统、一次再热系统和二次再热系统格局。
锅炉在二次再热塔式炉经验的基础上提高了一次再热器、二次再热器总面积,具有更合理的受热面热面分配,同时强化了烟气再循环对过热器和再热器热量分配能力。
根据该锅炉燃烧系统情况及特点,探讨锅炉氧量、SOFA风门开度、再热烟气挡板调节、再循环风量等运行参数对蒸汽温度的影响,找出了锅炉合理的运行方式。
关键词:1000MW;锅炉;二次再热;燃烧系统0 引言与一次再热机组相比,二次再热机组锅炉热力系统更为复杂[1],高温受热面壁温容易产生偏差,出现汽温难达标现象,影响机组安全稳定运行。
锅炉出口处的蒸汽温度比设计值低会使汽轮机装置的热效率下降,促使机组的煤耗升高,降低经济效益,温度进一步降低时还会加剧汽轮机末级叶片的水滴侵蚀等情况发生[2]。
本文以某厂百万二次再热超超临界机组2号锅炉为研究对象,探讨二次再热π型锅炉在设计过程中进行的系列优化的特点,以及投入运行后一次风速、锅炉氧量、SOFA风门开度、磨煤机组合、燃烧器摆角、尾部烟气挡板、再循环风量等因素[3-4]与主、再热蒸汽温度关系,通过冷热态一次风调平、热态参数优化,保证了机组在各负荷下汽温达到设计值,在保障设备安全的情况下提高了机组运行经济性。
1 锅炉设备系统概况某厂锅炉为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研制开发的1000MW等级超超临界二次再热燃煤锅炉。
该锅炉为超超临界变压运行,带内置式再循环泵启动系统的直流锅炉。
该炉为π型锅炉,布置有八角燃烧器,双切圆燃烧,尾部双烟道;炉内采用螺旋管圈水冷壁,三级过热器,两级再热器。
过热器系统为三级布置,分别为分隔屏过热器、后屏过热器、末级过热器,均布置在炉膛上部,采用煤水比进行温度粗调,一、二级减温水细调;再热器系统采用烟气再循环、尾部烟气挡板和燃烧器摆动的组合方式调温。
二次再热锅炉参数特点及汽温控制

2 0 1 5年 1月
锅
炉
制
造
No . 1
BOI LER MA NUFACTURI NG
J a n . 2 01 5
二次 再 热锅 炉 参数 特点
及 汽 温 控 制
夏 良伟
( 哈 尔滨锅炉厂有 限责任公 司, 黑龙江 哈 尔滨 1 5 0 0 4 0 ) 摘 要: 二次再热技术 作为提高 发电机组效率 , 降低污染物排 放的一项新途 径 , 近年得 到了大力发展 和应 用 ,
由于二次再热机组 的汽水 参数与一次再 热机组 存在较 大 的差 别 , 二次再 热锅炉 的设计也 与一 次再 热锅炉 不
同 。本 文 通 过 对 比 6 6 0 MW 超 超 临 界 典 型 一 次 再 热 和二 次再 热 的 汽 水 参 数 , 深 入 分 析 了二 次 再 热 机 组 的 汽 水
f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0 r t he Bo i l e r wi t h Do u b l e Fe he a t
Xi a Li a n gwe i
( H a r b i n b o i l e r C O . , h d . , He i l o n g j i a n g H a r b i n 1 5 0 0 4 0 )
尘系统等) 提高机组效率 , 降低污染物排放 , 该方
式适 合 于 已建 成 的机 组 。另 一 种 是 对 于 新 建 机
采用 二 次再 热 系统可 以在 不提高 蒸汽 参数 的 条 件下 , 通过 提 高汽 轮机低 压缸 蒸汽 干度 , 进一 步
s t e a m t e m p e r a t u r e a d j u s t me n t b y c o n t r a c t t h e s t e a m p a r a m e t e r b e t w e e n t h e 6 6 0 MW u n i t w i t h s i n g l 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锅炉丨二次再热机组再热汽温控制方案研究再热汽温是表征锅炉运行工况的重要参数之一。
汽温过高,会使锅炉受热面及蒸汽管道金属的蠕变速度加快,影响锅炉使用寿命;汽温过低将会引起机组热效率降低,使汽耗率增大,还会使汽轮机末级叶片处蒸汽湿度偏大,造成汽轮机末级叶片侵蚀加剧。
再热汽温对象具有大延迟、大惯性的特点,而且影响再热汽温变化的因素很多,如机组负荷变化、煤质变化、减温水量、受热面结焦、风煤配比、燃烧工况以及过剩空气系数等,汽温对象在各种扰动作用下反映出非线性、时变等特性,使其控制难度增大。
随着电网规模不断增大以及大容量机组在电网中的比例不断增加,电网要求发电机组具有更高的负荷调整范围和调整速率,快速的负荷变化极易导致再热器超温,而大量使用喷水减温又会严重降低机组热效率。
如何保证再热汽温自动调节系统正常投用,同时兼顾机组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课题。
随着近年来火力发电技术的不断发展,二次再热超超临界发电技术逐渐成熟,国内已有多台二次再热机组在建或即将开建。
而二次再热机组锅炉增加了一级二次再热循环,锅炉的受热面布置更加复杂,锅炉汽温控制的复杂性和难度也相应增加,其中最主要的在于两级再热汽温的控制。
因此,合理的再热汽温控制是二次再热机组安全性、经济性、可靠性的有力保证。
二次再热机组锅炉特点二次再热机组锅炉相比一次再热增加了一级再热器,主要的蒸汽参数也有很大差异,下表是典型的二次再热π型锅炉与常规的一次再热π型锅炉的主要参数对比。
表1 二次再热锅炉与常规一次再热锅炉的主要参数对比从表1 可以看出,二次再热锅炉具有以下特征:(1) 增加了一级二次再热循环,主汽流量减少,主汽与再热汽之间的吸热比例发生变化。
(2) 蒸汽温度调节对象由一次再热的主汽温度、再热汽温度变为主汽温度、一次再热汽温度、二次再热汽温度三个,调节方式和系统耦合将更加复杂。
(3) 再热汽温度和给水温度提高,空预器入口的烟温将会提高,导致排烟温度的控制难度增大。
二次再热机组锅炉通过合理调整过热器、再热器的受热面布置,配以合适的汽温调节方式尤其是合适的再热汽温调节方式,适应二次再热机组参数匹配要求。
再热汽温典型控制方案二次再热机组再热器受热面采用了两级布置,出现了两个再热汽温控制点,调温方式和受热面吸热特性耦合难度增大,合理的锅炉受热面设计以及合适的调温方式成为关键。
从国内在建或将建的二次再热超超临界火力发电机组来看,二次再热机组再热汽温控制方案大致分为以下三种:尾部三烟道平行烟气挡板调节为主、引射烟气再循环调节为备用的控制方案( 下称“方案一”) ;燃烧器摆动调整燃烧中心高度、挡板开度调节进入前后分隔烟道中的烟气份额共同调节再热汽温的控制方案( 下称“方案二”) ;烟气再循环进行粗调、双烟道出口烟气挡板调节改变烟气流量分配来细调的控制方案( 下称“方案三”)。
东方锅炉厂π型炉东方锅炉厂π型炉采用此方案一。
过热器、一次再热为三级布置,二次再热为两级布置。
低温过热器布置在炉膛出口烟窗下游的中温烟道内,中、高温过热器均布置在炉膛的高温区;高低压再热器的高温受热面都布置在炉膛出口烟窗下游的中温烟道内,低温受热面布置在低温对流烟道内。
尾部烟道通过包墙分隔成三个,分别布置一次低温再热器管组( 前烟道)、二次低温再热器管组( 中烟道) 和低温过热器( 后烟道)。
全负荷范围内,再热汽温通过尾部三烟道平行烟气挡板进行调节,而煤质变化范围大时为了提高低负荷挡板调节性能采用烟气引射再循环进行备用调节,再热器事故工况下采用喷水减温装置进行再热汽温调节。
该方案通过将锅炉尾部分隔成三个烟道,通过三烟道出口平行烟气挡板调节进行烟气流量分配来进行三个通道之间的热量分配,保证在一定负荷范围内达到额定蒸汽温度。
同时利用低负荷时风机裕量来引射烟气进行再循环,作为低负荷调温备用手段,无需增加再循环风机,系统相对简单,减少了初始投资,避免了采用再循环风机因高含尘烟气带来的磨损问题,大大节省运行维护费用。
本文所述工程拟采用该方案。
上海锅炉厂塔式炉上海锅炉厂塔式炉采用此方案二。
过热器采用两级布置,高低压再热器采用三级布置( 高温再热器分成冷段和热段两部分),其中二级过热器和三级再热器交叉布置,部分再热器提前,高低压低温再热器分别并列布置在双烟道的前后烟道,吸收部分辐射热量。
再热器的调温方式采用燃烧器摆动加烟气挡板调节的方式。
燃烧器设计成能够上下摆动,通过燃烧器的摆动调节燃烧中心的高度,通过燃烧中心高度的调整改变炉膛出口烟温度,影响高温再热器的吸热量,从而调节再热汽温。
由于一次高压再热器、二次高压再热器都设置了一部分吸收辐射热的受热面,火焰中心的变化对再热汽温的影响显著,可保证一、二次再热器在较大负荷范围内达到额定汽温。
同时配合采用烟气挡板调温方式,通过挡板开度控制进入前后分隔烟道中的烟气份额,改变一、二次再热器间的吸热分配比例来达到调节一、二次再热器出口温度平衡的目的。
另外,在再热器的管道上配置喷水减温防止超温情况的发生和有效控制左右侧的蒸汽温度偏差。
采用该方案,由于系统也比较简单,初始投资较低。
但也存在水冷壁材料选取难度增加、再热器高温氧化等问题。
哈尔滨锅炉厂塔式炉哈尔滨锅炉厂塔式炉采用此方案三。
过热器采用三级布置方式,高、低压再热器系统都布置有两级。
高压末级再热器布置在末级过热器下游,高压低温再热器布置在双烟道的后部烟道内。
低压末级再热器布置在高压末级再热器的下游,低压低温再热器布置在双烟道的前部烟道内。
高低压再热器的两级之间都布置有事故喷水减温器。
高低压再热器的调温以烟气再循环为主,即在不同负荷下采用不同的烟气再循环率,来调整烟气携带的热量,同时通过双烟道出口烟气挡板调节进行烟气流量分配来进行高低压再热器之间的热量分配,保证在一定负荷范围内达到额定蒸汽温度。
其目的是减少再热的辐射吸热,增加其对流吸热。
烟气再循环能够适当降低炉膛的烟温水平,能在一定范围内防止炉内结焦和降低NOx 排放,增强煤种适应性。
但该方案系统相对较复杂,增加烟气再循环风机,厂用电增加,初始投资也增加。
某工程再热汽温控制方案本工程的锅炉使用东方锅炉厂提供的超超临界参数、直流、单炉膛、二次再热、平衡通风、露天布置、固态排渣、全钢构架、全悬吊结构、前后墙对冲燃烧方式的π型锅炉。
锅炉出口蒸汽参数为32.55MPa(a)/605℃/623℃/623℃。
图1 锅炉受热面总体布置图其中,一次再热系统分三级布置:一次低温再热器、一次中温再热器、一次高温再热器。
二次再热系统分两级布置:二次低温再热器、二次高温再热器。
尾部烟道通过包墙分隔成三个,分别布置一次低温再热器管组( 前烟道)、二次低温再热器管组( 中烟道) 和低温过热器( 后烟道)。
一次再热和二次再热系统汽水流程见图2和图3。
一次低温再热器至一次中温再热器之间连接管道上布置有事故喷水减温器;二次低温再热器至二次高温再热器间连接管道上布置有再热器事故喷水减温器,在锅炉异常或事故工况时可有效防止再热汽温越限。
图2 一次再热器系统汽水流程图图3 二次再热器系统汽水流程图再热汽温控制方案分析再热汽温总体控制方案如下:全负荷范围再热汽温采用尾部三烟道平行烟气挡板调节;低负荷时采用烟气引射再循环作为备用调节手段,应对煤质变化范围大时提高低负荷挡板调节性能;锅炉异常或事故工况下采用喷水减温装置进行再热汽温调节。
一、尾部三烟道平行烟气挡板调节锅炉尾部采用三个烟道并列布置,三个烟道内分别布置各级受热面的低温段和省煤器。
受热面布置的位置和数量根据吸热比例来确定,本方案中根据各级受热面的吸热量并与高温级受热面布置相匹配,一次低温再热器布置在前烟道内,二次低温再热器布置在中烟道内,低温过热器布置在后烟道内。
每个烟道出口分别布置烟气调节挡板,每个烟气挡板配置2 台执行机构。
在具体的再热汽温调节过程中,相对固定二次再热器烟气挡板开度,优先调节低温过热器烟气挡板和一次再热器烟气挡板。
该方案相对减少了调节对象,使得再热汽温控制变得更加简单。
二次再热器烟气挡板开度基本不变的情况下,一次再热器烟气挡板可以控制一次再热器和二次再热器吸热量的偏差,同时用低温过热器烟气挡板来控制一次再热器和二次再热器的总吸热量。
低温过热器烟气挡板和一次再热器烟气挡板的控制逻辑见图4、图5。
图4 低温过热器烟气挡板调节逻辑图图5 一次再热器烟气挡板调节逻辑图在这种方案下,一次再热器烟气挡板控制一次高温再热器出口汽温与二次高温再热器出口汽温的偏差趋向于零,而低温过热器烟气挡板控制一次再热汽温与二次再热汽温的平均值趋向于设定值。
二次再热器烟气挡板在机组正常运行过程中基本维持不动,在锅炉异常或事故工况,根据事先预设的控制指令进行微调,其具体的控制逻辑见图6。
图6 二次再热器烟气挡板调节逻辑图二、烟气引射再循环考虑到本工程实际燃用煤质变化可能较大,为进一步提高低负荷时烟气挡板的调节特性,引入一种无再循环风机的烟气引射再循环系统作为再热汽温备用调节手段。
根据伯努利方程,管道中的流体速度升高,静压降低,当静压低至一定程度后,就可以形成引射作用,抽吸气体。
在低负荷时,利用一次风机的多余出力,将一部分一次风作为高速介质,从后竖井烟道中靠高速引起的负压抽吸出烟气,混合后作为再循环烟气送入炉膛出口,以达到替代烟气再循环风机的作用。
再循环烟气引入炉膛,增加尾部竖井各个烟道的烟气量,可有效改善各烟气挡板的调节特性。
该系统主要由烟气挡板、烟风道、喷嘴和烟气喷射器等组成,基本不增加系统的复杂性。
当不需要启动该系统时,烟侧挡板关闭,一次风入口调节挡板微开,避免烧损。
当需要启动该系统时,打开烟侧挡板,通过一次风抽吸省煤器出口烟气,烟风混合物通过烟风道进入炉膛上部前后风箱,由喷嘴喷入炉膛,喷嘴沿炉膛均匀布置。
本系统由炉膛上部引入,基本不干扰炉膛燃烧,增加了再循环烟气,增大了对流烟气量,提升了低负荷挡板调温的调节性能。
烟气引射再循环系统利用了低负荷时一次风机裕量来引射烟气作为再循环,作为应对煤质变化范围大时提高低负荷挡板调节特性的备用调温手段,简化了系统复杂性,降低了初期投资成本,也避免了采用再循环风机带来的高含尘烟气磨损问题,大大节省运行维护成本。
事故喷水减温辅助调节手段与常规工程基本一致,不再赘述。
结束语再热汽温的控制历来都是业界研究的重点,而二次再热机组再热汽温由于其特殊性更是各大锅炉厂和设计院关注的焦点。
本文通过对目前在建或即将开建的二次再热机组的再热汽温调节方式进行了梳理和简单比较,介绍了某工程中再热汽温的控制方案,其控制效果要等到机组投运一段时间以后才能完全确定,本文中的控制思路可以为后续的同类型工程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