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热蒸汽温度控制系统
再热蒸汽温度低的原因

再热蒸汽温度低的原因再热蒸汽温度低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主要与再热系统的设计、操作和维护有关。
以下是一份关于再热蒸汽温度低的原因的2000字中文报告:再热蒸汽温度低的原因分析再热系统是一种常见的热动力系统,在大型火力发电厂和工业锅炉中被广泛应用。
再热系统通过将高温高压的蒸汽再次加热来提高蒸汽汽轮机的效率,并通过增加蒸汽焓来提高发电效率。
再热蒸汽温度低可能导致发电效率下降、燃料消耗增加和设备损坏,因此需要及时分析和解决再热蒸汽温度低的原因。
本文将从再热系统设计、操作和维护方面分析再热蒸汽温度低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再热系统设计不合理再热系统的设计不合理是导致再热蒸汽温度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果再热系统的热交换器设计不当、再热蒸汽管道布局不合理或者再热蒸汽参数选择不当,都会导致再热蒸汽温度降低。
在设计过程中忽略了再热系统的热力特性、热交换器的传热系数偏小或者再热蒸汽管道的局部阻力过大等问题,都可能导致再热蒸汽温度低。
针对再热系统设计不合理的问题,可采取以下改进措施:对再热系统进行综合优化设计,考虑再热系统的传热特性、压降特性和流动特性,合理布局再热蒸汽管道,提高热交换器的传热系数,降低管道阻力,从而提高再热蒸汽温度。
二、再热系统操作不当再热系统操作不当也是导致再热蒸汽温度低的原因之一。
在实际运行中,再热系统可能存在蒸汽渗漏、蒸汽冷凝、燃烧不充分等问题,导致再热蒸汽温度低。
运行过程中操作员对再热系统的操作不当也可能导致再热蒸汽温度低,例如调节阀门不当、对再热系统的监测和维护不力等。
为了解决再热系统操作不当导致的问题,应加强再热系统的操作培训,提高操作人员对再热系统的认识和操作技能,建立完善的运行管理制度,加强对再热系统的监测和维护,及时发现和解决再热系统的问题,确保再热系统的正常运行。
三、再热系统维护不到位再热系统维护不到位也是导致再热蒸汽温度低的原因之一。
如果再热系统的清洁不彻底、热交换器的漏风现象等问题未及时发现和解决,都会导致再热蒸汽温度低。
超临界锅炉过热器-再热器的汽温特性及调节分析

超临界锅炉过热器\再热器的汽温特性及调节分析摘要:本文对直流锅炉的过热器、再热器汽温特性、变化特点、汽温调节进行了简要分析,并结合我厂实际情况阐述锅炉汽温偏差产生的原因,提出超临界压力锅炉运行中应关注的问题,与电力同仁共勉。
关键词:直流锅炉超临界过热器再热器汽温21世纪以来,为了提高锅炉效率,最大限度的降低能源消耗,电站锅炉逐步向超临界锅炉方向发展。
超临界锅炉的汽温特性与传统的汽包炉汽温特性有明显的不同,汽温过高将引起管壁超温、金属蠕变寿命降低,会影响机组的安全性;汽温过低将引起循环热效率的降低。
根据计算,过热器在超温10~20℃下长期工作,其寿命将缩短一半以上;汽温每降低10℃,循环热效率降低0.5%,而且汽温过低,会使汽轮机排汽湿度增加,从而影响汽轮机未级叶片的安全工作。
通常规定蒸汽温度与额定温度的偏差值在-10~+5℃范围内。
下面对直流锅炉的汽温特性进行分析,不断摸索调整汽温的最佳手段,控制汽温在允许范围内,保证锅炉安全运行。
一、过热器或再热器汽温特性1、过热器或再热器出口汽温随锅炉负荷的变化规律称为过热器或再热器的汽温特性。
过热器的汽温特性如图1-1所示。
图1-1 过热器的汽温特性l―辐射式过热器;2、3―对流式过热器23随着锅炉负荷的变化,辐射式过热器的汽温特性与对流式过热器相反。
当锅炉负荷增加时,燃料消耗量和过热器中蒸汽的流量都相应增大,由于炉内火焰温度变化不大,辐射式过热器吸收的炉膛辐射热增大不多,相对于每干克蒸汽的辐射吸热量反而减小,因此辐射式过热器的出口汽温随锅炉负荷的增大而降低。
辐射式过热器的汽温特性见图1-1中的曲线1。
当锅炉负荷增大时,燃料消耗量增大,烟气流速增大,烟温升高、对流传热量增加,相对于每千克蒸汽的对流吸热量增加,因此对流式过热器的出门汽温随锅炉负荷的增大而增大。
对流式过热器的汽温特性见图1-1中曲线2、3,过热器离炉膛越远,过热器进口烟温越低,烟气对过热器的辐射换热份额越少,汽温随负荷增加而上升的趋势更加明显。
主、再热蒸汽及旁路系统

启动或甩负荷时回收工质,降低对空排汽噪声。(可实现)
2、旁路系统的型式
目前国际上已运行的大容量超超临界机组主要分布在欧洲和日本, 这些机组的旁路可分为:三用阀旁路系统、一级大旁路系统、三级旁路 系统和两级串联旁路系统。其功能比较如下: 华润电力湖北有限公司
用于带基本负荷,不经常热态启动的机组,因再热器暖管升温受限;汽机故障
华润电力湖北有限公司
1000MW超超临界火电机组技术探讨 停机方式:停机停炉),也没有必要采用三用阀等旁路系统(先进旁路,
但投资较大)。所以我公司二期、玉环电厂和泰州电厂1000MW机组均 采用40%BMCR容量的高、低压串联液控旁路系统,即40%BMCR高 压旁路和40%BMCR+高旁喷水量的低压旁路。旁路系统型式:每台机 组设置1套40%BMCR容量的高压旁路装置和2套20%BMCR容量的低 压旁路装置(共40%BMCR流量)。 山东邹县发电厂和海门电厂1000MW超超临界机组锅炉均采用东 锅引进日本日立公司技术生产的Π型直流炉,汽机均采用东汽引进日本
1000MW超超临界火电机组技术探讨
特点 二级串联旁路系统 能适用于基本负荷 机组,也能适用于 调峰负荷机组。 一级大旁路 只适用于带基本负 荷,不经常热态启 动的机组 二级并联旁路系 统 只适用于带基本 负荷,不经常热 态启动的机组 三级旁路系统 能适用于基本负 荷机组,也能适 用于调峰负荷机 组。 三用阀旁路系 统 能适用于基本 负荷机组,也 能适用于调峰 负荷机组。 设 计 容 量 为100 % BMCR ( 高 旁 4×25 % BMCR 阀组成)高压 旁 路 +80 % BMCR 或 65 % BMCR 低 压旁路(低旁2 套) 停机不停炉或停 机停炉 可实现停机不停 炉 可实现停机不 停炉 外高桥电厂三 期工程、浙江 国华宁海电厂 二期、彭城电 厂 三 期 1000MW 机 组 采 用100 % BMCR 高 压 +60 % BMCR 低 压 三 用 阀串联旁路系 统
再热气温调节讲解

课程设计设计题目:600MW机组再热气温控制系别能动系班级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职称副教授起止日期:2013年1 月7 日起—至2013 年1 月18日止热工自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系(部):能动班级:学生姓名:目录1引言 (4)1.1课题的意义 (4)1.2过热器类型和特点 (5)1.3过热器的性能 (5)2过热器工作介绍 (5)2.1过热气温控制的任务 (5)2.2过热气温控制对象的动态特性 (6)2.2.1蒸汽流量(负荷)扰动下过热汽温对象的动态特性 (6)2.2.2烟气热量扰动下的过热汽温的动态特性 (6)2.2.3减温水流量扰动下汽温的动态特性 (6)3 一级过热喷水减温控制系统的功能和组成 (8)3.1 一级过热喷水减温控制系统的功能 (8)3.1.1 一级 A 侧过热喷水减温控制系图 (10)3.1.2一级过热喷水减温控制系统的组成 (11)3.2过热汽温分段控制系统 (12)4 SAMA图析 (14)课设总结 (15)参考文献 (17)1 引言过热蒸汽温度是锅炉汽水系统中的温度最高点,蒸汽温度过高会使过热器管壁金属强度下降,以至烧坏过热器的高温段,严重影响安全。
锅炉过热蒸汽温度是影响锅炉生产过程安全性和经济性的重要参数,现代锅炉的过热器是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工作。
必须通过自动化手段加以控制,维持其出口蒸汽温度在生产允许的范围内。
因此,需要采用适当的减温方式改变过热器入口的蒸汽温度,从而控制出口的过热蒸汽温度。
汽包锅炉过热蒸汽温度自动控制是维持过热器出口蒸汽温度在允许范围内,并且保护过热器,使管壁温度不超过允许的工作温度。
过热蒸汽温度过高,会造成过热器、蒸汽管道和汽轮机高压部分的金属损坏,因而过热汽温的上限一般不超过额定值5℃ ;过热蒸汽温度过低,会降低全厂的热效率并影响汽轮机的安全经济运行,因而过热汽温的下限一般不低于额定值10℃ 。
主蒸汽温度的稳定对机组的安全经济运行是非常重要的。
660MW超临界机组过热蒸汽温度的控制系统及运行调整

660MW超临界机组过热蒸汽温度的控制系统及运行调整摘要:大型火电站当中,一项较重要的运行调整就是过热蒸汽温度控制和调整。
过热蒸汽温度控制系统,对于火电机组热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保障机组发电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得到应有的利用,使发电效率大大提升。
因此在本文当中就将对某火力发电企业机组过热蒸汽温度控制系统设计工作进行分析,将设计工作当中对过热蒸汽温度控制系统大延迟、大惯性以及时变性和非线性内在机理问题,进行攻克的过程进行研究,同时对过热蒸汽温度的运行调整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660MW;超临界机组;过热蒸汽温度;控制:调整1.前言浙能乐清一期2*660MW超临界机组,锅炉为超临界参数变压运行螺旋管圈直流炉,单炉膛、一次中间再热、采用四角切圆燃烧方式、平衡通风、固态排渣、全钢悬吊Π型结构、露天布置燃煤锅炉。
DCS系统用的是北京ABB贝利控制系统有限公司的Industrial IT Symphony 系统。
在本文当中,将主要对机组当中的过热蒸汽温度控制系统进行研究,过热蒸汽温度控制系统主要存在大延迟,大惯性以及时变性和非线性内在机理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运行调整分析。
2.过热蒸汽温度控制系统解析2.1工艺流程分析过热器喷水减温系统工艺流程:炉膛上部布置有前屏过热器和后屏过热器,水平烟道依次布置高温再热器和高温过热器,共有二级喷水减温器,将每一级减温器都进行左右两侧均匀布置。
在第一级减温器当中,主要是将减温器布置在后屏过热器的入口处,该级减温器的喷口量达到了总设计喷水量的2/3,对第一级减温器进行控制的是两个喷嘴和调节阀门。
在第二级减温器当中,主要是将其设置在末级过热器的入口处,该级减热器喷水量达到了总设计排水量的1/3。
图一过热减温水DCS画面2.2过热汽温控制系统2.2.1减温控制系统在第一级减温控制系统(以此为例)当中,进行温度调节时的被调量是前屏过热器出口处的气温,同时该控制系统还能够保护屏式过热器的管壁不会出现温度过高的现象,并与末级过热汽温控制系统进行配合协同工作,保证整体控制系统温度得以调节。
主再热汽温10分钟内下降50度在FOXBOROIA系统中的应用

分钟前时刻点温度的偏差值可以通过延
利用常用的模拟量输入模块适当修改模块参数设置即可完成
常用的模块处理的周期为1秒,即
数据运算时间基本忽略不计),数
10分钟后,模
这样,10分钟
图1某一时刻与10分钟前温度采集模块
10分钟内温度下降50度报警的功能
实现了与固定某一时刻点比较,后10分钟内温度下降
下一步,就是如何实施任何时刻点、任何小于10分钟时间段内报警。
通过仔细深入研究,发现利用模块处理的相位概念
块分批次处理的功能。
比如,某一控制器处理周期1秒,其下面模块的处理周期可以为1秒、5秒、10秒、1MIN、10MIN等。
针对
,一般可以设置其在每0-599相位时处理,即在
秒到每600秒中任一秒进行处理。
如果不使用相位区分,所有模块均使用默认相位,那么处理周期模块都会同时运行。
比如所有10MIN处理一次的模块均在
,而其余的599秒却没有模块运行。
如果同时使用
周期的模块,设置其相位分别为0到599,即每
主、再热蒸汽温度在10分钟内突然下降50度光子牌报警。
图310分钟内下降50度计算逻辑图
图2任一时刻点10分钟内采集模块
(下转第
Science&Technology Vision科技视
果及财务状况的真实性,使得报表使用者的利益得到维护。
更好地提醒运行人员及时调整
提高汽轮机运行的安全性。
如何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
DLT657-1998火力发电厂模拟量控制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

火力发电厂模拟量控制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 DL/T657—1998
Code for on-line acceptance test of modulating control system in fossil fuel power plant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 1998-03-19 批准
可用率 A ≥90% 投入率 P ≥95% 可用率统计数据填入附录 C(标准的附录)格式的表中。
附录 A(标准的附录)
验收测试品质指标
A1 机炉协调系统的静态、动态品质指标,见表 A1。
表 A1 机炉协调系统的静态、动态品质指标
负荷范 给定负荷
系统
方式
围
变化速率 Δp s Δt s
%Pe
%Pe/min MPa ℃
差数据填入表 B2 之中。 6.3 机组负荷指令变化扰动试验。
试验时,机组工况及试验条件见 4.2。 机炉协调系统在机炉协调方式下工作。机组负荷稳定,分别在 3%P e/min 及 5%P e/min 的给定负荷变化速率下,阶跃增加(或减少)机组负荷指令 10%~15%P e,记录有关参数。待 机组功率稳定后,阶跃减少(或增加)机组负荷指令 P D,记录有关参数。每一给定负荷变化速 率下,增减负荷指令试验交替进行。增减指令试验各进行三次。 将各参数动态偏差平均值填入附录 B(标准的附录)的表 B2 之中。 6.4 给水全程控制系统性能测试 给水全程控制系统在机组负荷指令变化扰动下的性能,已通过 6.3 项试验考核。本项试 验侧重从全程控制角度考核该系统的功能、性能。 根据设计要求,从锅炉机组上水(或从点火)开始,投入给水全程控制系统。随着机组负 荷升高,给水控制系统的构成方式应能自动地进行切换,并满足汽包水位控制的要求。在机 组减负荷直至停炉的过程中,给水控制系统应有与上述相反的切换过程。 将试验结果填入附录 B(标准的附录)的表 B1、表 B3 之中。 6.5 子控制系统性能测试 完成 6.3、6.4 项试验后,根据需要还要对机组各(或部分)主要子控制系统分别进行性能 测试。这些子系统包括:主蒸汽压力、机组功率、燃料、送风、引风、一次风量、一次风压、 磨煤机出口温度、主蒸汽温度、再热蒸汽温度及给水等控制系统。单元机组其他辅助控制系 统,经调整试验,投入运行后,应建立其投入率、可用率档案,纳入各电力局的经常性考核 之中。模拟量控制系统验收测试时,可不再对其进行性能考核试验。 机组在 4.2 所示正常工况下稳定运行。被测试控制系统处于自动方式。阶跃加入 15%~ 20%内部扰动,记录其被调量变化过程。增、减方向内部扰动试验各进行三次。 将各系统被调量动态偏差平均值填入附录 B(标准的附录)的表 B4 之中。 7 抗干扰能力及系统可靠性测试 7.1 抗射频干扰能力测试。用频率为 400MHz~500MHz、功率为 5W 的步话机作为干扰源, 在距敞开门的机柜 1.5m 处工作时,系统应能正常工作。 7.2 变送器冗余功能测试。重要参数测量变送器,常采用三取二冗余配置。分别停用一台 或两台变送器,应有相应报警信息出现,且其模拟信号运算功能亦应有相应变换。 7.3 控制器冗余功能测试。模拟量控制系统中,控制器常采用冗余配置。在系统正常运行 时,制造一故障,系统应能从运行中的控制器自动切向备用的控制器,并发出报警信号。切 换过程对控制系统工作,对机组运行不产生干扰。 上述测试结果填入附录 B(标准的附录)的表 B5 之中。 8 可用率及投入率考核 8.1 模拟量控制系统投入试运行起,开始考核其可用率和投入率。单元机组模拟量控制系 统的统计工作宜借助编入 DCS 的程序自动进行统计。考核统计时间不得少于三个月。 8.2 模拟量控制系统的“统计套数”按下列原则确定: a)机炉协调控制系统按 4 套(协调方式、锅炉跟踪、汽轮机跟踪和手动方式)统计。 b)给水控制系统按 3 套统计。 c)锅炉的其他控制系统按 1.2 套统计。 d)其他简单的控制系统按自然套统计,有一套算一套。 8.3 单套模拟量控制系统的可用率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锅炉过热蒸汽温度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锅炉过热蒸汽温度控制系统课程设计过程控制课程设计说明书——锅炉过热蒸汽温度控制系统院系:化工学院化工机械系班级:10自动化(1)姓名:李正智学号:1 0 2 0 3 0 1 0 1 6日期:2013/12/2-2013/12/15指导老师:王淑钦老师引言蒸汽温度是锅炉安全、高效、经济运行的主要参数,因此对蒸汽温度控制要求严格。
过高的蒸汽温度会造成过热器、蒸汽管道及汽轮机因过大的热应力变形而毁坏;蒸汽温度过低,又会引起热效率降低,影响经济运行。
锅炉控制现场环境恶劣,采用传统的基于模拟技术的控制器、仪器仪表或单片机,不仅结构比较复杂,效率比较低,并且可靠性也不高。
本次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锅炉蒸汽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
蒸汽过热系统包括一级过热器、减温器、二级过热器。
锅炉汽温控制系统主要包括过热蒸汽和再热蒸汽温度的调节。
主蒸汽温度与再热蒸汽温度的稳定对机组的安全经济运行是非常重要的。
过热蒸汽温度控制的任务是维持过热器出口蒸汽温度在允许的范围之内,并保护过热器,使其管壁温度不超过允许的工作温度。
过热蒸汽温度是锅炉汽水系统中的温度最高点,过热蒸汽温度过高或过低,对锅炉运行及蒸汽设备是不利的。
蒸汽温度过高会使过热器管壁金属强度下降,以至烧坏过热器的高温段,严重影响安全。
一般规定过热器的温度与规定值的暂时偏差不超过±10℃,长期偏差不超过±5℃【1】。
如果过热蒸汽温度偏低,则会降低电厂的工作效率,同时使汽轮机后几级的蒸汽湿度增加,引起叶片磨损。
据估计,温度每降低5℃,热经济性将下降约1%;且汽温偏低会使汽轮机尾部蒸汽温度升高,甚至使之带水,严重影响汽轮机的安全运行。
一般规定过热汽温下限不低于其额定值10℃。
通常,高参数电厂都要求保持过热汽温在540℃的范围内。
由于汽温对象的复杂性,给汽温控制带来许多的困难,其主要难点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影响汽温变化的因素很多,例如,蒸汽负荷、减温水量、烟气侧的过剩空气系数和火焰中心位置、燃料成分等都可能引起汽温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再热蒸汽温度控制系统
1.再热蒸汽温度控制的目的及原则
对于大容量、高参数机组,为了提高机组循环效率,防止汽机未级带水,大都采用了
中间再热系统,新蒸汽以过高压缸作功后,再回到锅炉再热器吸热,被加热后的再热蒸汽送
往中、低压缸继续作功。采用一次中间再热,可使热经济提高约5%。
无论是无中间再热,还是采用一次再热,提高蒸汽温度对提高循环热效率都是有利的,
但受金属材料的性能限制,蒸汽温度一般都不能超过580℃。目前,一般机组都将蒸汽或再
热汽温度限制在560℃以下。
再热蒸汽温度系统的目的是为了将再热蒸汽温度控制在某个定值上,不可过高,以防
止损坏设备;亦不可过低,以保证机组有较高的效率。
锅炉的尾部烟道由分隔墙分成再热烟道和过热烟道。再热器及初级过热器,分别安装
在这两个烟道中,再热蒸汽温度控制的主要手段是通过改变尾部烟道出口处再热烟道挡板及
过热烟道挡板的开度,改变流过再热器通道的烟气流量,从而改变再热蒸汽与烟气换热,达
到控制再热汽温的目的。
减温水调节阀开度指令
BMS关再热挡板
自然通风
联锁信号
BMS置挡板全开 偏置 ⑿ ⑾⑩ ⑨ ⑧ ⑦ ⒂ ⒁ ⑤ ④ ⑥ ⒀ ③ ② MAX MAX
CASCADE
热再汽温 总风量 ① 主汽流量
f(x)
T
△
∑ A PID f(x) PID PID
∑ ∑
f(x) f(x)
T
A
T A T
A
T T T
100 P 100
T
0%
过热挡板开度指令 再热挡板开度指令
图 1
喷水减温作为辅助控制手段,在挡板开度已无法(或不及)将再热汽温控制住,再热
汽温又高过一定值时,则施以喷水,以快速降低再热汽温。众所周知,再热器用喷水减温控
制温度会降低机组循环热效率,是不宜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因此,在这里只是用于温度过
高的情况下,所以又称再热减温水为紧急或事故喷水。
2.控制方案及运行特点
图1为控制方案方框图。
2.1 正常情况下,再热蒸汽温度的控制
再热蒸汽温度定值通常是主蒸汽流量的函数。这个函数关系由图1中的函数发生器f
(x)①来描述,图2给出了f(x)①的特性曲线。
再热蒸汽定值也可由运行人
员在事故喷水站⒂上手动给出。究
竟采用什么定值,将由图1中切换
开关②选择。当站发出串级
“CASCADE”信号时,切换开关
将选用f(x)①的输出,否则是
运行人员给定的值。
热再热蒸汽实测温度与其定
值在减法器③中求偏差后分别送
PID调节器④和⑤进行P、I、D运
算,以最终消除误差。
很显然,由于再热器布置于对流区,流经再热器的烟气流量的变化会影响到再热汽温,
烟气流量增加,会使再热汽温升高。因此,控制系统中采用了总风量信号特性化后的值,
作为控制再热挡板及过热挡板开度的前馈信号。特性化是由函数发生器f(x)⑥实现。图3
表示了f(x)⑥的特性。
在加法器⑦中,PID调节器④的输出与前馈信号叠加,其输出经函数发生器f(x)⑧
特性化以后,作为过热挡板开度指令。
在加法器⑾中,PID调节器⑤
的输出与前馈信号叠加,其输出经
函数发生器f(x)⑾特性化以后,
作为再热挡板开度指令。
当机组负荷较低时,由于对流
换热比例较小,再热汽温也比较低。
PID调节器④和⑤的输出处于反向
饱和(0%),送风前馈指令亦较小,
所以加法器⑦和⑾的输出值都较
小,此时再热器挡板全开,而将过
热挡板关到一个较小的开度,以保
证让大部分烟气从再热烟道过,从
而提高再热蒸汽温度。
随着机组负荷增加,对流换热比例增加,将使再热汽温升高,并可能超过当时负荷下
要求的定值,这将使PID调节器④和⑤的输出增加,加上风量前馈信号增加的因素,加法
器⑦、⑩的输出将增加,再热挡板逐渐关小,以减省流经再热器的烟气,降低再热汽温。
过热烟道挡板随之开大。
无论何时过热挡板开度不可以关得太小,从f(x)⑧可以看出,输出最小自动信号为
再热汽温
主汽流量
(t /h)
(℃)
540
485
386 576
图 2
挡板开度前馈指令
锅炉总风量
(%)
(%)
75
50
25
25 50 75 100
图 3
20%。一方面是为了给烟气贸下一定的通道,另一方面是因为挡板开度在020%范围变化时,
对烟气通流量的影响是极为明显的。因而,在低负荷下,对初过出口的过热汽温、未过出
口的汽温以及再热汽温影响明显,即调节、回路增益较高,对系统动态品质不利,此外若
过热挡板关得矿小,很可能使再热汽温升高太多,而使过热汽温很低,而对汽轮机来说,
应避免过热汽温与再热汽温之间出现负偏差。
手动时为了防止误将过热挡板
完全关闭,所以也应加20%的最小开
度限制。
2.2 特殊工况下的再热汽温控制
2.2.1 当对锅炉进行吹扫
时,BMS将发出一信号使再热烟道挡
板和过热烟道挡板处于全开位置,对
应的控制站进入手动方式。此外,当
MFT时,挡板锁定,两挡板的控制站
进入手动方式。MFT复位后,将挡板
释放至可控制状态。在锅炉吹扫结束
后,BMS发出一信号,使再热挡板关
闭,再热挡板数字控制站面板上的“跟
踪”灯亮。
2.2.2 对于本机组来说,冷态起动时,由于旁路不能用,因此,在冲转前再热
器中无蒸汽流动,再热器处于干烧状态,此时,虽然锅炉负荷很低,但亦有可能使再热器
金属超温,这时可采用两种措施,以避免再热器金属被高温损坏。一是通过然烧调整,控
制炉膛出口的烟温不超过一定温度(约538℃);二是手动使再热烟道挡板处于关闭状态。
2.2.3 如果烟道挡板开度调整难以使再热蒸汽湿度保持在设定值上,那么,当
再热蒸汽温度高过定值一定的值(图1中的偏差A)以后,将对再热器入口施以喷水,以
快速降低再热蒸汽温度。
PID⒁的控制信号,将使再热汽温降至“温度定值+A”的水平上,其后,若挡板调整
能使再热汽温继续下降的话,PID⒁的输出开始减少,直至关闭减温水。
喷水减温系统所用减温水,取自再
热器减温水母管。母管水是从给水示的
某一抽头引入的,因而有足够的压头。
减温水以关断阀和调节阀喷向再热器冷
端,如图5所示。
2.2.3.1 减温水关断阀控制逻辑
当下列条件全部满足时,自动打开关断阀
① 锅炉蒸汽流量>10%MCR(最大连续出力)。
② 无MFT(主燃料跳闸)。
③ 控制系统对减温水调节阀有一定开度(>2%)。
上述任一条件不满足,(对应③,是指指令<1%),或者实际上调节阀已关闭时,则
发出指令,将关断阀关闭。
2.2.3.2 减温调节阀的运行
当下列条件全部满足时,允许对调节阀进行控制。
① 锅炉蒸汽流量>10%MCR(最大连续出力)。
② 无MFT(主燃料跳闸)。
自减水母管
去中压缸
再热器
高排汽
减温器
f(x)⑾
f(x)⑧
挡板开度指令
输入指令
(%)
(%)
100
20
20 50 100
图 4
关断阀 调节阀
图 5
否则,系统发出关闭调节阀的信号,数字控制站面板上的“跟踪”状态灯亮。减温水
控制站处于手动方式。“跟踪”灯亮时,不可手动改变控制站输出。
3. 手/自动控制站运行
3.1 再热烟道挡板控制站
显示:PV柱,无。
SP柱,无。
CO柱,显示再热烟道挡板位置信号。
投入自动的条件:无下列信号
① 再热烟道挡板位置、总风量、再热汽温测量系统发出“置手动”信号。
② BMS系统在吹扫或MFT时。
否则站切手动,若站不在“跟踪”状态,则可手动改变控制输出。
3.2 过热烟道挡板控制站
显示:PV柱,无。
SP柱,无。
CO柱,显示过热烟道挡板位置信号。
投入自动的条件:无下列信号
① 过热烟道挡板位置、总风量、再热汽温测量系统发出“置手动”信号。
② BMS系统在吹扫或MFT时。
否则站切手动,若站不在“跟踪”状态,则可手动改变控制输出。
3.3 减温水控制站
显示:PV柱,再热蒸汽温度。
SP柱,温度定值(℃)。
CO柱,显示减温水阀控制信号(%)。
投入自动的条件:
① 再热汽温测量系统未发出“置手动”信号。
② 锅炉蒸汽流量>10%MCR。
③ 无MFT。
否则站处于手动方式。手动时,若“跟踪”状态灯不亮。则可手动改变控制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