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裂缝的预防和处理

合集下载

减少混凝土板面裂缝防治措施

减少混凝土板面裂缝防治措施

减少混凝土板面裂缝防治措施混凝土板面裂缝是常见的工程质量问题,为了确保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和安全性,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减少混凝土板面裂缝的防治措施。

一、合理设计在混凝土结构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如温度变化、收缩变形等,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例如,增加构造钢筋、采用小直径、小间距的钢筋,以提高混凝土的抗裂能力。

同时,应合理设置伸缩缝和沉降缝,以减少裂缝产生的可能性。

二、控制材料1.选用优质水泥:选择低水化热、低收缩的水泥,避免使用早强水泥。

2.控制骨料质量:选用级配良好、含泥量低的骨料,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和抗裂性能。

3.添加外加剂:适当添加减水剂、缓凝剂等外加剂,以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降低水化热。

三、施工方法1.优化配合比:根据工程要求和实际情况,进行混凝土配合比的优化设计,以降低水灰比、减少用水量、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2.控制浇筑温度:在高温季节应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混凝土的温度,如加冰、使用冷却水等。

同时,应避免在温度过低的环境中进行混凝土浇筑。

3.充分振捣:在浇筑过程中,应采用合适的振捣设备,确保混凝土充分振捣密实,防止出现蜂窝、麻面等缺陷。

4.及时养护: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及时进行养护,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防止混凝土表面出现干缩裂缝。

四、保湿养护混凝土保湿养护是预防裂缝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采取覆盖薄膜、浇水等保湿措施,保持混凝土表面的湿润状态。

同时,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气候条件,合理确定保湿养护时间,以满足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的要求。

五、监测与修复在施工过程中和工程使用过程中,应定期对混凝土结构进行检查和监测,及时发现裂缝并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

对于较小的裂缝,可采用环氧树脂等材料进行封闭处理;对于较大的裂缝,应及时进行加固处理,防止裂缝进一步扩大。

同时,应加强对混凝土结构的维护和保养,定期进行维修和保养工作,以确保混凝土结构的长期安全使用。

建筑施工专业技术中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建筑施工专业技术中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建筑施工专业技术中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混凝土裂缝是建筑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其产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温度变化:混凝土在干燥过程中会收缩,而在水分稳定后会膨胀。

如果温度变化较大,混凝土受热后膨胀,受冷后收缩,容易产生裂缝。

2.过早干燥:在混凝土表面脱水速度过快而导致混凝土变干燥过快,会引起表面和内部的应力不均匀,从而产生裂缝。

3.混凝土成分问题: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不合理,或者掺入的掺合材料质量不合格,都会影响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4.静载荷:施工过程中如果超载、区域集中、不均匀等情况产生,都会给混凝土的结构强度带来不均衡的应力分布,从而导致裂缝的产生。

预防混凝土裂缝的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合理设计配合比:根据施工环境、工程要求和材料实际情况,合理配比混凝土,确保混凝土的性能和稳定性,从而减少裂缝产生的可能。

2.控制混凝土的含水量:通过加水量、养护等措施,使混凝土的水分含量控制在适当范围内,避免过早干燥导致的裂缝。

3.加入抗裂措施:可在混凝土中加入纤维材料,例如聚丙烯纤维、钢纤维等,以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4.控制温度变化:在施工过程中,应合理设置温度控制设备,如覆盖保温材料、使用冷却水等来控制混凝土的温度,从而减少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

5.控制静载荷: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合理安排工序、控制施工速度等,以确保混凝土受力均匀,避免因静载荷过大而引发裂缝。

6.加强养护工作:混凝土浇筑后需进行养护,如覆盖保湿膜、定期喷水等,以保持混凝土表面的湿度和温度,避免裂缝的产生。

7.做好施工质量管控:施工中要加强对混凝土质量的把控,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符合要求,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操作,避免操作不当导致的裂缝。

在建筑施工中,避免混凝土裂缝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性能,还会影响建筑的美观。

因此,需要在设计、施工和养护等方面都加以重视,以减少混凝土裂缝的发生。

地下室混凝土防裂及裂缝处理措施

地下室混凝土防裂及裂缝处理措施

地下室混凝土防裂及裂缝处理措施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在地下室混凝土结构设计中,要根据地下室的使用要求以及环境条件,合理设计混凝土的配合比,选择适当的水胶比、使用合适的水泥标号、添加适量的减水剂和粉煤灰等措施,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同时,可采用复合材料等增加混凝土的拉伸强度。

2.增加混凝土的抗裂措施:可以在混凝土浇筑前,采用喷雾胶涂或喷雾湿短刷涂等方法,在混凝土表面形成一层防水保护层,增加混凝土的密实性和抗渗性,减少水分的渗透和外界环境对混凝土的侵蚀。

3.控制混凝土的收缩和开裂:混凝土在干燥过程中会产生收缩,如果没有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就会发生开裂。

因此,可以采用加纤维和减少水胶比的方法,控制混凝土的收缩,并采用隔板、铰缝或预应力技术等方式,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分块施工和预应力控制。

4.裂缝处理措施:一旦地下室混凝土出现裂缝,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防止裂缝的扩大和渗水。

可采用填充材料填充裂缝,如聚氨酯密封胶等,对裂缝进行封堵;如果裂缝较宽或较严重,可以采用灌浆技术进行修补,如水泥砂浆灌浆、聚氨酯灌浆等。

5.加强地下室防水层:地下室混凝土结构的防水层是防止地下水渗透和地下室结构受潮的重要保护措施。

可以采用涂料、卷材、喷涂等方式进行防水处理,防止地下水从结构裂缝渗透进来。

6.地下室环境调控:地下室环境潮湿、温度变化大,会对混凝土结构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因此,要合理调节地下室的环境湿度和温度,避免大范围、频繁的湿热和干燥,以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和开裂。

总之,地下室混凝土防裂及裂缝处理措施的核心是从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增加混凝土的抗裂措施、控制混凝土的收缩和开裂、裂缝处理、加强地下室防水层以及地下室环境调控等多个方面综合考虑,从而确保地下室混凝土结构的安全可靠。

同时,在工程施工中,要加强施工管理,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施工工艺的符合,以提高地下室混凝土结构的抗裂性能和使用寿命。

混凝土施工质量缺陷及防治措施

混凝土施工质量缺陷及防治措施

混凝土施工质量缺陷及防治措施混凝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生产中的建筑材料,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然而,混凝土施工质量中存在着一些常见的缺陷,如裂缝、空鼓、砂浆剥落等。

以下是混凝土施工质量缺陷及防治措施的详细介绍。

一、混凝土裂缝为了预防混凝土裂缝,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控制混凝土的干燥收缩:在拌合料中添加适量的外加剂,如抗裂剂,以减少混凝土的干燥收缩。

此外,适当增加混凝土的初期湿度和养护时间也能有效控制干燥收缩。

2.加强混凝土的抗温度变形能力:在混凝土中添加适量的材料,如粉煤灰、矿渣粉等,以改善混凝土的高温和低温变形性能,从而减少裂缝的产生。

3.控制混凝土的抗剪切强度:适当增加混凝土的配筋,并采用合理的设计和施工工艺,以保证混凝土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抗剪切能力,从而减少裂缝的产生。

二、混凝土空鼓为了预防混凝土空鼓,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振捣质量:在施工中使用振捣器对混凝土进行振捣,确保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均匀性,从而减少空鼓的产生。

2.加强现场搅拌:在混凝土搅拌过程中,应加强现场质量检查,确保混凝土配料均匀,并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和砂浆含量,以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

3.延长模板拆除时间:在混凝土初凝后,应延长模板的拆除时间,以确保混凝土的充实度和强度。

三、混凝土砂浆剥落为了预防混凝土砂浆剥落,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控制砂浆的水灰比:降低砂浆的水灰比可以提高砂浆的强度和粘结力,从而减少砂浆剥落的发生。

2.加强混凝土的养护:在混凝土施工后,应及时进行养护,保持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以加速混凝土的硬化和强化,从而增强砂浆与骨料之间的粘结力。

3.提高混凝土的强度:通过控制混凝土的配比和施工工艺,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从而减少砂浆剥落的产生。

总结起来,要预防混凝土施工质量缺陷,关键是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材料配比、均匀搅拌、振捣、充分养护和强化等。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的稳定和可靠,保证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混凝土施工中预防裂缝的方法

混凝土施工中预防裂缝的方法

混凝土施工中预防裂缝的方法混凝土施工中,裂缝是一种常见的问题。

裂缝的出现可能会导致结构损坏和使用寿命的缩短,而预防裂缝的方法则可以帮助我们减少这种问题的发生。

本文将探讨混凝土施工中预防裂缝的方法,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

一、准备工作1. 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在设计过程中,应根据具体工程要求和材料性能选择适当的水灰比和材料比例,并加入适量的抗裂剂。

2. 施工前的基础处理:确保基础土壤的承载力和稳定性,避免由于基础问题引起的裂缝。

二、施工过程中的预防措施1. 浇筑前的充分浸水:在混凝土浇筑前,要对基础进行充分地浸水,以提高基础的湿度。

这样可以避免基础过早干燥,导致混凝土收缩并产生裂缝。

2. 控制混凝土的温度:混凝土的温度是导致裂缝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施工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控制混凝土的温度:a. 使用合适的混凝土中和剂:中和剂可以减缓混凝土的水化反应速度,从而降低混凝土的温度。

b. 使用遮阳网或湿棉被等覆盖材料进行遮阳保温,防止混凝土过早干燥和温度升高。

c. 采取适当的水泥掺量和水泥类型,以减少混凝土的温升。

3. 合理的浇注方式: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采取合理的浇注方式,避免产生温度梯度和收缩应力。

可以采用分段浇筑的方法,控制每次浇筑的混凝土量和温度。

4. 控制混凝土的收缩:混凝土在干燥和自身水化过程中会产生收缩,从而产生裂缝。

控制混凝土的收缩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a. 使用外加剂:添加一些收缩抑制剂可以减少混凝土的收缩量,从而减少裂缝的产生。

b. 使用合适的膨胀材料:适量添加膨胀剂可以通过膨胀抵消混凝土收缩带来的内部应力,减少裂缝的生成。

c. 控制水灰比:合理的水灰比可以控制混凝土的收缩量,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三、养护阶段的注意事项1. 及时进行保养:混凝土施工后要及时进行养护,防止混凝土过早干燥,导致收缩和裂缝的产生。

2. 湿润养护:可以通过喷水、铺设湿棉被等方式进行湿润养护,保持混凝土湿润状态,有助于混凝土的水化反应和养护强度的提高。

2024年大体积商品混凝土裂纹的控制

2024年大体积商品混凝土裂纹的控制

2024年大体积商品混凝土裂纹的控制
1. 使用低收缩的混凝土:选择低收缩性能优良的混凝土材料,可以减少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的收缩,减少裂缝的产生。

2. 控制混凝土表面的蒸发速率:在混凝土浇筑后,要注意控制浇水或使用覆盖物来减少混凝土表面的蒸发速率,以防止裂纹的发生。

3. 控制温度变化:在混凝土浇筑后,要通过控制温度变化来减少混凝土的热应力,可以采取降低浇筑温度、使用降温剂等措施。

4. 使用添加剂:在混凝土配制中加入一些添加剂,如减水剂、增稠剂、增强剂等,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流动性、减少收缩等问题,从而降低裂纹的发生。

5. 控制施工过程: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浇注速度、浇筑高度、振捣等施工参数,以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减少裂纹的产生。

这些仅仅是一些一般性的建议,具体的控制裂纹的方法还需要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和现场条件进行综合考虑和控制。

建议您在实施前咨询专业的工程师或混凝土技术人员,以确保正确的建议和方法。

第 1 页共 1 页。

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处理方案

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处理方案

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处理方案
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处理方案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 清理裂缝:首先需要清理裂缝处的灰尘和杂物,保证裂缝的清洁,以便进行后续的处理工作。

2. 判断裂缝的严重程度:根据裂缝的宽度和深度等因素,判断裂缝的严重程度,以便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

3. 表面修补法:对于较小的裂缝,可以采用表面修补法。

具体操作方法包括在裂缝的表面涂抹水泥浆、环氧胶泥或在混凝土表面涂刷油漆、沥青等防腐材料。

为了防止混凝土受各种作用的影响继续开裂,通常可以采用在裂缝的表面粘贴玻璃纤维布等措施。

4. 灌浆、嵌逢封堵法:对于较大的裂缝,可以采用灌浆、嵌逢封堵法。

具体操作方法是将胶结材料压入混凝土的裂缝中,胶结材料硬化后与混凝土形成一个整体,从而起到封堵加固的目的。

5. 重新铺设:对于严重裂缝或大面积的裂缝区域,可能需要重新铺设水泥混凝土路面。

在重新铺设之前,需要先清理旧路面,然后铺设新的水泥混凝土路面。

6. 加固地基:如果裂缝是由于地基问题引起的,需要进行地基加固处理。

加固地基可以使用专业的加固材料,将地基加固,从而避免路面出现裂缝。

7. 控制温度和水分:为了避免水泥混凝土路面出现裂缝,还需要控制温度和水分。

在施工时,应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避免过大的温差和湿度差导致路面开裂。

以上是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处理方案的主要步骤,具体的处理方法还需要根据裂缝的具体情况选择。

同时,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和质量,避免对人身和财产造成损失。

混凝土裂缝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混凝土裂缝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混凝土裂缝的预防和处理方法混凝土结构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结构形式,其优点是强度高、耐久性好。

但是,混凝土结构中的裂缝问题也是十分常见的,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引发更严重的问题。

因此,预防和处理混凝土裂缝问题是建筑工程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

本文将详细介绍混凝土裂缝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一、混凝土裂缝的预防方法1.合理设计合理的结构设计是预防混凝土裂缝的重要手段。

建筑工程中的结构设计需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设计,包括混凝土的强度等级、配筋数量和位置、构造形式等。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混凝土的收缩和温度变化等因素,避免在混凝土结构中出现过大的应力和变形,从而避免裂缝的产生。

2.合理施工合理的施工方法也是预防混凝土裂缝的重要手段。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

水灰比过大会导致混凝土收缩过大,从而引发裂缝的产生。

(2)控制混凝土的拌和时间。

拌和时间过长会导致混凝土中的水分蒸发过多,从而引发裂缝的产生。

(3)控制混凝土的浇筑方式。

浇筑方式不当会导致混凝土中应力过大,从而引发裂缝的产生。

(4)控制混凝土的硬化过程。

硬化过程中需要进行适当的湿润和保温,避免混凝土过快干燥和过快硬化,从而引发裂缝的产生。

3.加强维护加强混凝土结构的维护也是预防混凝土裂缝的重要手段。

在混凝土结构完成后,需要进行适当的维护,包括湿润和保温等工作。

在冬季或潮湿环境中,需要进行适当的干燥处理,避免混凝土结构受潮引发裂缝。

同时,需要定期对混凝土结构进行检查和维修,及时发现和处理混凝土裂缝问题。

二、混凝土裂缝的处理方法1.表面修补表面修补方法是一种简单的混凝土裂缝处理方法。

其原理是将混凝土表面进行局部修补,填补裂缝,从而达到修复的目的。

表面修补方法适用于裂缝较浅、较小的情况。

在使用表面修补方法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清洁裂缝处的杂物和灰尘,确保表面干燥。

(2)使用合适的修补材料进行修补。

修补材料需要与混凝土结构的材料相同,以达到相同的膨胀系数和强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末端原因 混凝土中砂含杂 质较多
确认标准 普通混凝土用 砂、石质量及 检验方法标准
确认人
确认时间
试验确认
黄祥可
2015.3.10
通过检测之后得出数据,混凝土中采用的砂杂质含量满足 使用要求。
结论:非要因
制表人:葛新新
审核人:李常乐
制表时间:2015年3月22日
末端因素5:
确认方法
末端原因
确认标准 箍筋绑扎满足 规范及图纸要 求
不均匀沉降
混凝土内外温 差
振捣方法不到位
混凝土裂 缝的产生
方法 材料
混凝土配合比不 当
保护层过大或过小
养护方法不到 位
箍筋间距过 大
混凝土中砂含 杂质较多
7
要因确认
经过小组的讨论分析得出10个末端因素,制定要因确认计划表:
编号 1 2 3 4 5 6 末端原因 技术交底不详细 施工机械性能较差 混凝土配合比不当 材料 混凝土中砂含杂质较多 箍筋间距过大 振捣方法不到位 方法 调查分析 现场确认 现场确认 黄祥可 邹中华 陈亚萍 类别 人员 机具 确认方式 调查分析 现场确认 试验确认 负责人 葛新新 蒋清宇 高磊
对策二的实施:监督作业人员按振捣工艺施工
1、做好现场监督工作,如有振捣不均匀或振捣有遗漏位置及时提醒作
业人员; 2、监督作业人员要按照振捣工艺施工,如要做到“快插慢拔”及振捣
器插点均匀排列等。
对策二的实施效果
小组在对策二实施后,于5月23日在现场对混凝土面随机各抽查了250
点,混凝土裂缝比例下降至2.8%,达到了目标值的要求。
确认方法
末端原因 混凝土配合比不 当
确认标准 坍落度满足要 求;混凝土公 司复检
确认人
确认时间
试验确认
高磊
2015.3.18
QC小组成员在浇筑混凝土之前 测试混凝土的坍落度过大,不 满足要求,送混凝土公司复检。
结论:要因
制表人:葛新新
审核人:李常乐
制表时间:2015年3月22日
末端因素4:
确认方法
7% 6% 5% 4% 3% 2% 1% 0% 活动前 目标值 活动后 3% 2.20%
6%
活动前 目标值
活动后
实施效果对比柱状图 通过为期60来天的策划和实施,小组成员对活动后混凝土表 面裂缝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共抽查500个点,累计出现裂缝11个
点。出现裂缝几率为:11/500×100%=2.2%。
3.184.9
高磊 邹中华
2
振捣方 法不到 位
监督作业人员 按振捣工艺施 工
混凝土振 捣均匀, 不再冒气 泡
1 、做好现场监督工 作 2 、要做到“快插慢 现 拔” 场 3 、振动器插点要均 匀排列
3.204.4
陈亚萍 蒋清宇
制表人:葛新新
审核人:李常乐
制表时间:2015年4月15日
9
对策实施
对策一的实施:试验室计算出合适的配合比 1、通过试验室计算出合适的配合比,与混凝土供应商沟通,选用合 理的选用合理的砂石颗粒级配、最佳的砂率和水灰比,控制好路途运 输的时间; 2、混凝土浇筑前先进行坍 落度试验,检查是否满足要 求; 3、浇筑前后检查模板是否 有缝隙,安排护膜工检查。 对策一的实施效果 小组在对策一实施后,发现混凝土浇筑完之后,无气泡冒出, 并于5月20日在现场对混凝土面随机各抽查了250点,混凝土裂 缝比例下降至1.6%,达到了目标值的要求。
小组活动费:1200元
创造效益:6320+16590+4300-1200=26010元
社会效益
通过本次QC活动,不仅施工人员质量意识得到了提高,且 混凝土表面观感质量及企业形象得到了较大的提升,赢得了业 主、监理单位的一致好评。
11
巩固措施
1、加强自我学习,加强对工人质量意识的教育; 2、项目管理人员在现场指导施工,直到工人理解 质量要求,并按照项目要求进行施工; 3、加强过程监督,要求每一道施工工序都达到质
10
效果检查
通过本次QC小组活动,本工程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缝几率由
活动前的6%降低到2.2%,小于活动目标值3%。
楼栋
调查部位
裂缝出现频数
抽查点数
2#
混凝土面裂缝
7
250
3#
混凝土面裂缝
4
250
合计:出现裂缝几率为11/500×100%=2.2%
制表人:葛新新
审核人:李常乐
制表时间:2015年6月25日
确认人
确认时间
现场确认
保护层过大或过 小
李常乐
2015.3.10
QC小组成员在浇筑混凝土之
前,对钢筋进行排查,以及 拆模之后进行检测,发现均
满足要求。
结论:非要因
制表人:葛新新
审核人:李常乐
制表时间:2015年3月22日
末端因素8:
确认方法
末端原因 混凝土养护方法 不到位
确认标准
确认人
确认时间
陈亚萍
2015.3.14
QC小组成员在浇筑混凝土时,通过长时间的观察确认,发现作 业人员未按照振捣工艺施工,振捣点排列不均,出现漏振捣现 场。 结论:要因
制表人:葛新新
审核人:李常乐
制表时间:2015年3月22日
末端因素7:
确认方法
末端原因
确认标准 满足《混凝土 结构工程施工 质量验收规范 》
现场确认
检测单位检测
葛新新
2015.3.12
QC小组成员在到达龄期之后
进行检测,发现混凝土强度 及养护等均满足要求。
结论:非要因
制表人:葛新新
审核人:李常乐
制表时间:2015年3月22日
末端因素9:
确认方法
末端原因 混凝土内外温差 大
确认标准 气温变化较小 ;无大体积混 凝土浇筑
确认人
确认时间
序号 检查项 目 蜂窝 麻面 露筋 夹渣 裂缝 其它缺 陷 合计 现场调查统计 缺陷点数 5 9 6 5 30 出现不合格点几率 5/500×100%=1.0% 9/500×100%=1.8% 6/500×100%=1.2% 5/500×100%=1.0% 30/500×100%=6.0%
1 2 3 4 5
技术交底不详细
葛新新
2015.3.10
项目在施工作业前对作业人员进行多次培训教育及技术
交底,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进行施工。 QC小组成员对
现场工人做了一份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混凝土浇筑的 要点,其及格率已达到100%。 结论:非要因
制表人:葛新新
审核人:李常乐
制表时间:2015年3月22日
末端因素2:
混凝土配合比不当
振捣方法不到位
8
制定对策
根据以上分析得出的两个要因,经过QC小组成员的积极讨论,
制定如下对策表:
序 号 要 因 对策 目标 措施 地 点 时间 负责人
1
混凝土 配合比 不当
试验室计算出 合适的配合比
精确控制 配合比
1 、选用合理的石子 颗粒级配、最佳的砂 率和水灰比 2 、混凝土浇筑前进 现 行坍落度试验 场 3 、检查模板是否有 缝隙 4 、混凝土公司改进 技术
混凝土裂缝的预防与处理
阳光环站新城QC小组
课题类型:攻关型
发布人:葛新新
发布时间:2016年3月
目 录
1 2 3 4
工程概况 QC小组概况
7 8 9
10
要因确认 制定对策 对策实施
选题理由 现状调查
设定目标 原因分析
效果检查
巩固措施 总结及今后打算
5
6
11
12
1
工程概况
概况:包含5-1#楼、5-2#楼、5-3#楼、5-5#楼、5-6#楼、高压配电 室及一层地下室,其中5-1#~3#、5#楼为16层住宅;5-6#楼为15层住 宅。 建筑面积:约34802.37平方米;地上总建筑面积27390.87平方米, 地下一层总建筑面积7411.5平方米。 结构体系:5-1#、5-2#、5-3#、5-5#、5-6#楼为框架剪力墙结构, 高压配电室为框架结构。 地址:福州市火车南站北侧
以下是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效果检查过程中在现场拍摄的工 程实景照片。从照片中可以看出,混凝土面层裂缝已得到有效控 制,表面观感良好。
经济效益
通过本次活动开展,降低了裂缝出现的几率,提高了混凝土
的质量合格率,避免或减少因质量不合格返工造成的材料和人工 的浪费。根据我项目部施工质量情况前后进行比较,节约成本: 人工费: 160元/工日 基层清理、架子搭设搬运及修补后 场地清理所需工日:0.5工日/层 160元/工日X0.5工日/层X79层=6320元 材料及修补费:210元/层 210元/层X79层=16590元 检测费用:860元X5栋=4300元
2.阳光城对工程质量及观感要求高。
项目部决定组建QC小组,运用 QC活动对此问题进行攻关将对 已出现的混凝土结构裂缝情况进 行排查、分析形成课题结论,以 对后期混凝土裂缝缺陷加以控制 和预防。
4
现状调查
2015年1月16日至2015年1月23日,我项目QC小组对已经完成拆模
的5-1#楼、5-5#楼1-4层及地下室的混凝土面进行了检查,并针对现场调 查的500个点,进行蜂窝、麻面、露筋、夹渣及裂缝等分类统计,根据 调查结果,绘制了如下表格:
确认人
确认时间
现场确认
箍筋间距过大
邹中华
2015.3.20
在浇筑混凝土之前,现场均对钢筋进行严格新
审核人:李常乐
制表时间:2015年3月22日
末端因素6:
确认方法
末端原因
确认标准 现场施工时按 照振捣工艺施 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