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第2课时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学习目标理解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基础达标练

考查点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到现在我还很清楚地记得1993年的那场黑风暴,只看见天边远远地升起了一大片灰黄色的云雾,那片云雾就如故事中描写妖怪出山那般,以非常迅疾的速度遮天蔽日地向我们的村庄覆压过来。据此完成1~2题。

1.“黑风暴”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

①大风②过度垦荒③破坏植被④气候干旱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2.我国最容易出现文中描述现象的区域是()

A.塔里木盆地B.河西走廊C.河套平原D.青藏高原

我国的耕地面积只占世界的7%,而化肥用了世界的40%多。2008年我国生产和使用了5 868万吨化肥。……平均每公顷施化肥500千克以上,远远高于发达国家认定的225千克/公顷的安全上限。据此完成3~4题。

3.过量使用化肥,会导致()

①土壤养分比例失调②土壤肥力增加③水体富营养化

④农产品质量提高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4.为避免滥用化肥,应发展______农业()

A.节水B.精确C.处方D.生态

2008年5月,美国参、众两院……通过了旨在加大其农业保护力度的《2008年农业法案》。在世贸组织多哈回合谈判日趋紧迫之际,在农业谈判主要议题,即关于农业补贴削减公式的讨论已临近关键时刻之际,美国国会此举无疑是“火上浇油”。据此完成5~6题。

5.《2008年农业法案》中的________政策是“火上浇油”()

①免耕②休耕③补贴④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A.①B.②C.③D.④

6.上题选项中的政策,属于保护性耕作方式的是()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方法技巧练

材料分析题的解答步骤

材料天门网(2009年7月28日):针对盛夏高温伏旱天气,24日,市农业局总农艺师

史少甫建议,科学应对,立足早防、早抗、早补,减轻危害,减少损失。他建议,当前中稻要在抽穗扬花期统一组织灌水,以水调温;开花前喷清水,缓解高温热害;搞好叶面喷肥,增加粒重;收获前7天开始排水,防止断水过早,以保持稻株青秆黄熟;加强暝虫、“两迁”害虫和纹枯病的防治。根据以上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文中描述的农业属于()

A.生态农业B.节水农业C.精确农业D.“处方农业”

(2)与传统管理方式相比,材料中描述的农业类型具有怎样的优点?

方法技巧材料分析题的解答步骤:

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

回忆教材—确定考查知识点

分析题目—确定思考方向

综合思考—明确答案

一、选择题

1.为了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美国政府采取的保护性措施主要是()

A.植树造林B.基因工程C.限耕D.免耕、休耕与轮作

2.关于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目的是保护生态环境和消费者的安全

B.是为了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C.大力开发生物资源,开垦草原,垦殖荒地

D.制定一系列保护耕地的法规,推广农业新技术

读图1和图2,完成3~4题。

3.图2中①处的农业发展可以借鉴图1中何处的农业发展经验()

A.a B.b C.c D.d

4.图1中b处的粮食生产与图2中的哪处相似()

A.①B.②C.③D.④

5.下图所示的生产模式最可能适用的地区及其优点是()

A.东北森林地区;利于林区经济发展

B.西北沙漠地区;利于生态环境改善

C.江南丘陵地区;利于循环经济发展

D.青藏高原地区;利于充分利用太阳能

6.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美国历史上曾有过破坏植被,滥用化肥、农药的时期

B.农业地区专门化生产,可发挥农业自然资源优势

C.美国的小麦都是春小麦,质量优良

D.美国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优越,农业产值居世界首位

从2007年开始,农业部结合农业科技投入示范工程,以粮食大县为重点,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据此回答7~8题。

7.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可以直接()

①减轻水土流失②减少面源污染③改良土壤结构④防止土地沙化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8.在粮食大县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主要是为了()

①降低播种成本,调动种粮积极性②提高粮食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③土壤肥力提高,增加粮食产量④促进多种经营,增加农民收入

9.下面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从因特网上搜集到的两则信息,阅读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东北曾是世界著名的商品大豆产区,是我国食用油的主要生产地。自加入WTO 后,某年江苏某榨油厂即进口美国大豆1 396万吨,约相当于我国一年的大豆产量,同年东北大豆却有七成积压在农村。

材料二)

(1)

(2)分析造成东北大豆与美国大豆生产成本差异的主要原因。

(3)该研究性学习小组以“东北大豆的出路”为主题进行研究,应主要采用何种研究方

法?试简述理由。

(4)该学习小组要将研究成果“东北大豆的出路”呈报给政府供决策参考。如果你是小组成员,你会提出哪些建议?

知识清单

①过度垦荒②破坏植被③生态农业④节水农业⑤限耕⑥环境保护

基础达标练

1.C 2.A[第1题,“最主要”是题眼,黑风暴大规模袭击与破坏的主要原因是人类不当的活动造成植被破坏,大风和干旱只是基础条件,不是“最主要”条件。第2题,四个区域中,只有塔里木盆地植被最稀疏,且多大风天气。]

3.C 4.C[第3题,过量使用化肥会导致土壤有机质、磷、钾和微量元素严重亏缺;土壤恶化,稳定性差,肥力下降;降低农产品质量;过量使用的化肥随水汇入湖泊,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第4题,节水农业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精确农业是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生态农业是在生态学原理指导下的农业。]

5.C 6.A[第5题,“关于农业补贴削减公式”是关键词,说明该法案中关于农业补贴的政策起到了“火上浇油”的效果。第6题,保护性耕作的方式主要有免耕、休耕和轮作等。] 方法技巧练

(1)D

(2)避免了土壤的酸化、板结及环境污染,做到秸秆还田,补偿土壤有机质肥力,维护农业生态环境向好的方向发展,可以节省资金,维护人类的健康。

解析第(1)题,材料中描述的是一位农艺师根据中稻的生长习性开出的一张管理“处方”,属于“处方”农业。第(2)题,“处方”农业避免了化肥、农药的滥用。

综合提升

1.D[为了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美国政府采取的措施主要是免耕、休耕与轮作。] 2.C[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依赖于科学的、适宜的生产方式和技术,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等。]

3.A[图2中①处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的是畜牧业和灌溉农业,生产条件和图1中的a处比较相似。]

4.B[图1中b处主要为小麦带、玉米带,与图2中的②处以小麦、玉米为主的生产类型比较相似。]

5.C[我国东北林区、西北沙漠地区和青藏高原地区因年均温较低,不是发展沼气的最适宜地区,而江南丘陵地区,制取沼气的原料丰富,年均温较高,适宜发展沼气。] 6.C[美国小麦种植区有冬小麦带和春小麦带两个区,其中冬小麦质量优于春小麦质量。]

7.B8.B[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既达到了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施肥,减少了大面积施肥造成的面源污染,又改良了土壤结构。土壤肥力提高,使不能种粮的土地变成了耕地,扩大种植面积,提高了粮食产量,增加了市场竞争力。]

9.(1)东北大豆出油率低,价格高,加工成本高。

(2)东北大豆生产水热不足,科技水平低,劳动生产率低。

(3)比较法。选定对象进行比较,找出差距和改进的措施。

(4)建立高出油率大豆生产基地,实行专业化规模生产;加大科技投入,改良品种,发展面向市场的产品;实行机械化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生态农业;发展大豆产品的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活动探究

1.一方面,滥用化肥、农药会污染大气、土壤、水源以及农产品,另一方面,随着生活质量的普遍提高,人们对农产品的卫生标准要求提高,故不能滥用化肥、农药。

处方农业是农场主按照农业技术人员现场勘查开出的施用化肥、农药的处方,去施用定量的化肥、农药的一种农业经营方式。它杜绝了化肥、农药的滥用,能够保证食品达到卫生标准。处方农业生产的许多农产品,只要稍加水洗即可生食。(P55)

2.大面积喷施农药,会污染大气、水源、土壤以及农产品,这些农产品通过食物链逐级传递、积聚,最后进入人体,危害人体健康。(P55)

活动探究

侵蚀,保护了耕地,提高了土壤肥力,符合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P57) 2.美国农业的发展政策对我国有很大借鉴意义。我国发展农业生产,也必须制定一系列保护耕地和农业生产环境的政策、法规和计划,大量推广农业新技术,采取因地制宜、切合实际的对策,以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P57)

3.

(P57)

美国农业经济发展研究

美国农业经济发展研究

美国农业经济发展研究 班级: 姓名: 摘要:本文对美国农业经济的发展进行了研究,综述了美国在农业发展方面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美国农业发展的经验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农业经济 Abstract:This paper researc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of the American agriculture,review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Based on this, analyse the reference of th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China. Keyword:Agricultural economy

目录 一、美国农业经济发展概况 (4) 二、美国农业经济发展特点 (4) (一)完备的农业教育体系 (5) (二)健全的农业科研与推广体系 (5) (三)完善的农业支持服务体系 (6) (四)规范的农场管理 (6) (五)成熟的市场机制 (7) 1、土地资源的市场化 (7) 2、劳动力资源的市场化 (7) 3、生产资料和工具的市场化 (7) 4、农产品销售的市场化 (8) 三、美国农业经济发展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启示 (8) (一)我国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8) 1、农业问题 (8) 2、农村问题 (9) 3、农民问题 (9) (二)启示 (9)

一、美国农业经济发展概况 美国地处北美大陆南部,北邻加拿大,东濒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接墨西哥和墨西哥湾。本土介于北纬30490之间。国土面积937万平方公里。1994年全国总人口2.6亿,占世界人口的4.63%。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7.7人。美国是世界上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5%以上,因此农村就更显得地广人稀。美国的务农人口在1870年占52%,1910年为32%,1994年已经下降到了2%。 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其劳动生产率、国民生产总值和对外贸易额长期高居世界首位。本世纪20年代,美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就已经达到了1795美元(1967年不变价格),1993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24740美元。 美国自然资源丰富,发展农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本土为北温带和亚热带气候,佛罗里达南端属热带气候,阿拉斯加为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夏威夷则是热带海洋性气候。全国大部分地区雨量充沛而且分布比较均匀,平均年降雨量为760毫米。土地、草原和森林资源的拥有量均位于世界前列。土质肥沃,海拔500米以下的平原占国土面积的55%,有利于农业的机械化耕作和规模经营,美国的耕地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20%,为18817万公顷,人均接近0.8公顷。美国还有永久性草地2.4亿公顷,森林和林地2.65亿公顷。美国农业也有些不利的条件,如山脉多是南北走向,北方的寒流可以长驱直入,影响南部地区作物的生长。美国有丰富的淡水资源,与加拿大交界的五大湖驰名于世,其总面积有24.5平方公里。 二、美国农业经济发展特点 美国自独立以来,短短200多年,把一个原来落后的农业国建成了世界上经济最为发达的国家。1870年,美国农业人口比重为52%,1910年降为32%,1990年降至2%,现在的美国农业人口约占美国总人口的1.8%。美国农业生产效率已经达到很高的程度,1个美国农民可以养活98个本国人和34个其他国家的人。

美国农业转型_特征和政策

Agricultural Transformation of America:Traits and Policies Isabella Tsakok (The World Bank,Washington,USA) Abstract :The success of agricultural transformation is mainly shown in the continuous increas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and peasants ’income.The agricultural reform in Great Britain leads to the transformation of other countries in the world.American agriculture has the traits of vast land areas,the decrease of agricultural population and the increas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The success of its transformation lies in the support of the government and society,including economic policies supporting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such as legislation,increase in agencies,investment and so on. Key words :American culture;transformation process;policy system 美国农业转型:特征和政策 伊沙贝拉·塔斯科克 (世界银行,美国华盛顿) 摘 要:农业成功转型主要表现为农业生产率持续增长和农民收入持续增加,英国的农业变革导致了世界上其他地区的 农业转型。美国农业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土地辽阔、农业人口规模缩小、农业生产率提高等方面。它的成功转型依赖于政府和社会的支持,包括以立法、增设机构、投资和实施涵盖国内外贸易的经济政策来支持农业的发展。 关键词:美国农业;转型过程;政策体系中图分类号:F371.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107(2012)01-0005-04 收稿日期:2011-11-25 作者简介:伊沙贝拉·塔斯科克(Isabelle ·Tsakok )(1947—),美国籍人,1976年获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先后担任世界银行高级经济学家、美 国马里兰州立大学经济研究员。主要研究发展经济学和农业转型,代表性著作有: Success in Agricultural Transformation:What It M eans and What M akes It Happen 。曾经获得摩洛哥农业问题最佳研究奖。 一、何谓农业成功转型? 农业成功转型,我认为需要有两个发展同时发生,并且延续至少几十年:(1)生产率能至少持续四十年或六十年的增长;(2)大部分农民或农村家庭有持续的收入增加。对于这个定义,有三点要指出来: 第一,这是个长期的过程,至少几十年。第二,要求生产率增加,亦即每单位的投入物要有更多的产出;按照雷曼的定义,即对于你所投之物,有更多的产出。第三,要有大部分的农民和农村住户受益,有更高的收入;这是和只有非常少部分的农民和农村住户受益于增加的收入直接相对比的。随着时间推移, 编者按: 为加强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湖南省教育厅设立了“海外名师项目”,邀请国外有影响的专家、学者到湖南高校开展学术研究。为此,我校特邀请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世界银行高级经济学家伊莎贝拉·塔斯科克与我校经贸发展研究院合作,共同研究《大国农业转型》的课题。本期刊发的三篇笔谈,就是这个项目的研究成果。 第19卷第1期2012年2月湖南商学院学报(双月刊)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Vol.19NO.1Feb.2012

美国农业概况-精选.doc

美国农业概况 美国地处北美大陆南部,北邻加拿大,东濒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接墨西哥和墨西哥湾。本土介于北纬30490 之间。国土面积937 万平方公里。1994 年全国总人口 2.6 亿,占世界人口的 4.63 %。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7.7 人。美国是世界上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国家 之,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5%以上,因此农村就更显得地广人稀。美国的务农人口在1870 年占52%,1910 年为32%,1994 年已经下降到了2%。 美国自然资源丰富,发展农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本土为北温带和亚热带气候,佛罗里达南端属热带气候,阿拉斯加为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夏威夷则是热带海洋性气候。全国 大部分地区雨量充沛而且分布比较均匀,平均年降雨量为760 毫米。土地、草原和森林资源 的拥有量均位于世界前列。土质肥沃,海拔500 米以下的平原占国土面积的55%,有利于农业的机械化耕作和规模经营,美国的耕地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20%,为18817 万公顷,人均接近0.8 公顷。美国还有永久性草地 2.4 亿公顷,森林和林地 2.65 亿公顷。美国农业也有些不利的条件,如山脉多是南北走向,北方的寒流可以长驱直入,影响南部地区作物的 生长。美国有丰富的淡水资源,与加拿大交界的五大湖驰名于世,其总面积有24.5 平方公里。 1. 种植业 在很长段时期,美国直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从80 年代初期起,其粮 食产量被我国超过,从而退居为世界第二大产粮国。1994 年,美国的谷物总产量为 3.57 亿万吨,人均占有量1370 公斤,名列世界第。美国拥有巨大的粮食储备,谷物的结转库存 占世界第,近年来大致接近世界库存总量的V3。大米从 1.8 %下降到 1.6 %;另外,大豆从64%下降到51%。 美国种植业主要靠几个重要的种植带。下面是几个最重要的农业种植带的情况简介。 (1)东北部和“新英格兰”的牧草和乳牛带。这个农业带是指西弗吉尼亚以东的州,共计 12 个。这个地区的特点是雨量充足,但是气温较低,土壤也欠肥沃,比较适合于青贮玉米 和牧草的生长。本地区的个优势是消费市场集中,拥有美国工业最为集中的大城市群,因此有利于奶牛业的发展。本地区的马铃薯、苹果、葡萄生产在全国占有重要的位置。 (2)中北部玉米带。美国农业分区中所指的“中北部”是指大湖区附近的8 个州,东起俄 亥俄州、密执安州,西北到明尼苏达州,西南到密苏里州。这是美国最著名的作物生产带, 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玉米生产区,因此有“玉米带”之称。这8 个州大豆、小麦的生产在美国也占有重要地位,大豆农场占全国总数的54%。1994 年,衣阿华和伊利诺两州的玉米产 量分别为4902 万吨和4536 万吨,占全美产量的36.8 %。玉米生产比较重要的州还有内布 拉斯加。1975 年以来,美国的玉米面积没有明显的变化,但是产量增加了3/4;在这20 年里,单产从每公顷5460 公斤上升到8830 公斤。美国的玉米产量占全部粗粮的90%,每年产值达220 亿美元。 (3)大平原小麦带。位于美国中部和北部地区,北从与加拿大接攘的北达科他州、蒙大拿 州往南直到俄克拉荷马州以及得克萨斯州的北部,共9 个州。这是个海拔500 米以下的高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通称“大平原”。这个地区的小麦播种面积通常占全国的70%,但近年来其比重有所下降。北部冬季寒冷而漫长,只宜春小麦生长,北达科他州及其邻近的 3 个州所产的硬粒红春小麦占全部小麦产量的24%,其蛋白质含量高达12%-18%。硬粒红冬小麦主产于堪萨斯州、俄克拉荷马州和得克萨斯州的北部,占全部产量的41%,其蛋 白质含量在9%-14%之间。 (4)南部棉花带。传统的棉区东起大西洋沿岸,西至得克萨斯州东部。二次大战以后,棉 花生产逐步向西发展。这里所说的棉花带位于平原地区,主要有在北纬36 以南、密西西比

美国现代农业的主要特点

美国现代农业的主要特点 美国是当今世界农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20世纪40年代后,美国农业已实现了机械化、现代化,创造了极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美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务农人口占2%,但农业及其为农业服务的相关产业所创造的产值占美国GDP的17%,一个农民生产的农产品可供养的人数达到125人。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生产国和出口国,粮食年产量超过3亿吨,其中玉米占2亿吨,小麦6000万吨~7000万吨,大豆年产5000万吨~6000万吨,猪、牛、羊等畜产品产量约两千万吨。每年出口的农牧产品价值300多亿美元,其中粮食约占世界粮食市场的40%~50%。作为典型的现代化农业美国现代农业的主要特点是: 一、更注重农业立法 1776年美国独立后,农业立法工作开始提上议事日程。美国农业立法史几乎同美国历史一样长。建国初期,美国制定了有关旨在出售和开发土地的法律,不仅为政府提供了大量的财源,而且促进了美国西部农业的开发。1862年美国国会颁布《摩里尔赠地学院法》,由国家划出大片土地,在每个州各建立一所赠地学院,为农村培养农业和农机专门人才。1887年颁布《汉奇农业试验站法》,规定在赠地大学建立试验站,开展农业科研。1925年颁布《帕内尔法》规定增加联邦对州农业试验站的拨款,并扩大试验站的研究领域。1933年颁布《农业调整法》,确定了土地休耕制度和以农产品价格支持计划为中心的农业保护政策。 1995年WTO农业协定开始实施后,美国也开始调整国内农业政策法规,这主要体现在1996年农业法中,该法放弃了60多年来政府的价格和收入支持政策,将农业的国内价格支持转变为对农民的直接固定收入支持。2002年,美国新的农业法《2002年农业安全与农村投资法案》,其主要内容就是维持对农业的大力补贴,加大农业产品和价格的补贴。 总之,美国的农业法对于促进农业产品市场机制,保护美国农业,使农业走向法制化道路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和影响。 二、更注重农业科研、教育和推广 美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健全,形成了教育、研究、推广“三位一体”的推广网络,是美国农业发展的重要经验。农业教育、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是美国农业发展的三大支柱。 美国的农业推广以州立大学为核心,实行教育、科研、推广紧密结合,这种形式是依据美国的《摩里尔赠地学院法》、《汉奇农业试验站法》、《史密斯,里沃,合作推广法》三部法律规定逐步形成的,三个法案是根据不同的历史时期农业发展需要提出的,它奠定了美国农业发展的基础。农业推广以州立大学为中心虽然有其历史特殊性,但创造的教学、科研、推广紧密结合的成功经验,则有普遍意义。这个推广体系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州立大学设立农业推广站和农业实验站,在各县设立县级农业推广站。广泛的推广内容。美国的农业推广涉及农业生产、加工和销售的技术指导与服务,农业和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等。有科学的推广方式。利用各种传媒直接传播农业技术;接受电话咨询和访问农户;建立专家推广队伍,研究解决直接来自于农业生产、社会经济发展等各方面问题。 三、更注重农业高强度投入

美国农业概况及其特点修订稿

美国农业概况及其特点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美国农业概况及其特点 美国地处北美大陆南部,北邻加拿大,东濒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接墨西哥和墨西哥湾。本土介于北纬30-49度之间。国土面积937万平方公里。2001年人口总计为亿,其中白人约占84 %,黑人约占13 %,亚裔 % ,华人约160多万,多已入美国籍。通用英语。美国是世界上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5 %以上,因此农村就更显得地广人稀。美国的务农人口在1870年占52 %,1910年为32 %,2001年已经下降到了%。 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其劳动生产率、国民生产总值和对外贸易额长期高居世界首位。本世纪20年代,美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就已经达到了1795美元(1967年不变价格),200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3 .62万美元。 美国自然资源丰富,发展农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本土为北温带和亚热带气候,佛罗里达南端属热带气候,阿拉斯加为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夏威夷则是热带海洋性气候。全国大部分地区雨量充沛而且分布比较均匀,平均年降雨量为760毫米。土地、草原和森林资源的拥有量均位于世界前列。土质肥沃,海拔500米以下的平原占国土面积的55 %,有利于农业的机械化耕作和规模经营,2000年美国农业用地为亿公顷,其中耕地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

的19 %,为亿公顷,人均为公顷。美国还有永久性草地亿公顷,森林和林地亿公顷。美国农业也有些不利的条件,如山脉多是南北走向,北方的寒流可以长驱直入,影响南部地区作物的生长。美国有丰富的淡水资源,与加拿大交界的五大湖驰名于世,其总面积有平方公里。 美国农业有以下特点: 1.“以农立国”的传统美国虽然作为移民国家,只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但是由于有着“以农立国”的传统,历来注重农业科技的应用,又依仗其得天独厚的条件,农业一直是国家的重要经济支柱。随着工业的发展,农业在美国经济中的比重逐渐下降,但政府对农业采取了支持和保护的政策,这使美国农业在世界上依然具有最大的竞争力。 2.以高度商业化的家庭农场为基础美国1826年制定了“宅地法”,奠定了家庭农场的基础。小型家庭农场(销售额小于25万美元)分5类:(1)资源有限型农场,(2)退休休闲型农场,(3)居住生活型农场,(4)低销售额的耕种型农场,(5)高销售额的耕种型农场。大型农场分3类:(1)大型家庭农场,(2)超大型家庭农场,(3)非家庭农场。小型农场的数量超过90%,占整个农业资产的70%。美国有204万个农场,其平均规模为公顷;农业劳动力有200多万人,占全国劳动力总数的2 %左右。现在“公司农场”的数量在不断上升,大约有7万多个,虽然数量不大,但其面积和销售额在美国农场中所占的比例却较大。但是,公司农场的基

中国农业和美国农业的区别

中国农业生产方式与美国的比较 中国农业发展己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比较中美两国的农业生产方式对于做好当前的农业发展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美国农业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力水平都属世界最发达农业之列。美国农业之所以成功,有其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的因素,但更是与经历百年的历史演化和市场竞争所形成的农业及相关产业的组织结构和经营机制构成的、有竞争力的生产方式密切相关。中国农业是世界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中国农业生产方式的发展状况、存在问题及实现现代化的前景,不能不与美国的农业联系起来,从而借鉴和吸收其经验和教训。 (一)中国农业的生产主体在专业化和规模上与美国差距明显 美国的农业以家庭农场为主,约占各类农场总数的87%,合伙农场占10%,公司农场占3%(1987年)。由于许多合伙农场和公司农场也以家庭农场为依托,因此美国的农场几乎都是家庭农场,可以说美国的农业是在农户家庭经营基础上进行的。

与此同时,由于农产品市场开拓、科技进步和大围配置资源,促使农户分工分业,使生产要素向优势农户集中。专业化、集约化生产,加速了农户之间的兼并与重组。从农场数量和土地规模来看,1950年农场总数为565万个,拥有土地48645.71万公顷(包括耕地、牧场和饲草用地,下同),平均每个农场拥有土地86.20公顷。到1998年农场总数下降为219万个,拥有土地38598.87万公顷,平均每个农场拥有土地176.04公顷。农场数量下降了61%,平均规模扩大了一倍。但这一过程不是均衡的,农场数量减少的速度在逐步放慢,二十世纪50年代平均每年减少l6.85万个,60年代平均每年减少l0.13万个,70年代平均每年减少5.10万个,80年代平均每年减少2.94万个。进入90年代,农场总数己趋于稳定。农场总数的下降增强了农户的产业竞争力。同时,使那些不适合现代农业经营的农户重新定位,转换职业,进入城市,自然而然地完成了农业劳动力向二、三产业、向城市的转移。现在美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已由1910年的32%降到l.8%。 中国的农业生产主体自80年代初期的农村改革后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户家庭逐渐成为中国农业生产活动的主体,与美国相似。但由于中国人多地少,人均农业资源占有量低,农

1929_1933年经济危机后的美国农业保护政策及其启示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经济危机,美国农业生 产环境急剧恶化,农场主收入锐减。于是罗斯福政府颁布《1933年农业调整法》,放弃自由放任的农业政策,出台以提高农民收入为主要目标的价格和收入支持政策,直接干预农业及农产品市场运行,实行大规模农业保护。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蔓延,外需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拉动力降低,提高内需成为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关键,因此,研究美国大危机后以提高农场主收入为主要目标的农业保护政策,对于我国提高农民收入,扩大占总人口56%的农村人口内需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美国农业保护政策的出台背景 (一)农产品过剩,价格下跌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粮食短缺价格上涨,美国谷物生产和出口大规模膨胀,战后随着欧洲国家农业生产迅速恢复,美国农产品外部需求急剧缩小,导致国内农产品大量过剩,价格下跌,农业陷入危机。1923年,每公斤小麦的价格只有1.2美分,棉花13.3美分,稻谷2美分,为1899年以来的最低点。 (二)农场主收入下降 1929—1933年蔓延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萧条,使美国农业受到进一步打击。如果以1967年农产品生产者价格指数为100的话,1928年这一指数为64.8,1932年只有29.5,其中谷物和牲畜的价格指数分别下降了63%和56%。农场主的现金收入也从1929年的113亿美元降至1932年的47.5亿美元,农场纯收入由61.5亿美元降至20.8亿美元,分 别下降了58%和67%[1] 。到1930年负债农场达252万个,占农场总数的38.5%。 (三)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扩大由于工业品的供给弹性大于农产品,危机期间,美国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扩大,农场主的农用生产资料购买力下降。虽然胡佛总统上任后签署了农产品销售法,授权成立联邦农场局为农场主合作社提供贷款,但由于危机期间农场局本身资金不足,以贷款提高农场主购买力的预定目标并没能实现,解决农场主面临的困境必须寻求更有力的手段。 (四)实行农业保护政策的经济基础已经具备美国学者西蒙?库兹涅茨等人的研究表明,20世纪30年 代美国农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份额降到12%以下,农业就 业人数在社会总就业人数中的份额降至25%以下,工业与农业的产值份额比例变为80%:20%,城市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份额超过50%,人均GNP 按1967年的美元价格计算超过 了1800美元[2] ,已经具备实行农业保护、反哺农业的能力。 二、美国农业保护政策的主要内容 (一)农产品生产控制计划 1.限产计划 1933年农业调整法规定小麦、棉花、玉米、牛奶及乳品等共7种农产品为“基本商品”,属于生产控制范围,分别制定生产限制计划,一方面制定播种面积配额,规定停耕面积比例;另一方面规定与种植面积相联系的销售限额,限制允许农民 在市场上销售农产品的数量[3] 。对自愿限制生产的农场主,政府保证他们生产的农产品可按目标价格销售,并且可以按略低于目标价格的贷款率从政府的农产品信贷公司取得无追索权贷款。 2.农产品储备调控计划 为减少收获季节农产品集中上市对价格的冲击,美国政府实施农产品储备制度,制定了控制农产品上市量的销售规程和销售协议等行政法规,建立专司调控的商品信贷公司,实行农产品的缓冲储备,调节市场供应,稳定价格。当市场供大于求,价格下跌时,商品信贷公司在市场上买进农产品以提高价格;反之,商品信贷公司就抛售自己的储备以稳定价格。 3.扩大需求计划 其一,农业贸易发展和海外食物援助计划。1935年《农业法》修正案第32条规定,用海关收入的30%设立基金,用于鼓励农产品出口、农产品消费以及恢复和提升农场主购买力。二战后,美国又通过了一系列法案授权美国政府可以向发展中国家按“优惠销售”和“馈赠”等方式进行粮食援助,输出剩余农产品。 其二,食物分配计划。美国政府为了解决农产品积压和实现社会公平,针对低收入家庭粮食需求弹性较大的特点,于1933年成立联邦剩余救济公司,推行营养补贴计划、妇幼儿童 第24卷第8期2011年8月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l.24No.8 Agu.2011 1929—1933年经济危机后的美国农业保护政策及其启示 [摘 要]基于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背景,分析了农业保护政策出台前美国农业面临的环境及以提高农场主收 入为目标的农业保护政策的具体措施,指出了美国农业保护政策在立法、手段、调整等方面带给我国的启示。[关键词]农业保护;生产控制计划;收入支持;补贴[中图分类号]F310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优化吉林省农业国内支持政策拉动农村内需措施研究”(2009B132)[作者简介]王洪会(1971-),女,博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世界经济。 王洪会,何彦林 (长春理工大学,吉林长春,130022)

美国农业概况

美国农业概况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美国农业概况 美国地处北美大陆南部,北邻加拿大,东濒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接墨西哥和墨西哥湾。本土介于北纬30490之间。国土面积937万平方公里。1994年全国总人口亿,占世界人口的%。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人。美国是世界上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5%以上,因此农村就更显得地广人稀。美国的务农人口在1870年占52%,1910年为32%,1994年已经下降到了2%。 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其劳动生产率、国民生产总值和对外贸易额长期高居世界首位。本世纪20年代,美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就已经达到了1795美元(1967年不变价格),1993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24740美元。 美国自然资源丰富,发展农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本土为北温带和亚热带气候,佛罗里达南端属热带气候,阿拉斯加为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夏威夷则是热带海洋性气候。全国大部分地区雨量充沛而且分布比较均匀,平均年降雨量为760毫米。土地、草原和森林资源的拥有量均位于世界前列。土质肥沃,海拔500米以下的平原占国土面积的55%,有利于农业的机械化耕作和规模经营,美国的耕地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20%,为18817万公顷,人均接近公顷。美国还有永久性草地亿公顷,森林和林地亿公顷。美国农业也有些不利的条件,如山脉多是南北走向,北方的寒流可以长驱直入,影响南部地区作物的生长。美国有丰富的淡水资源,与加拿大交界的五大湖驰名于世,其总面积有平方公里。

一、农业发展的特点 1.“以农立国” 有悠久历史和传统美国作为移民国家,只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但其农业部在比62年成立的时候,就在其部徽上写着,“农业是制造业和商业的基础”。美国方面依仗其得天独厚的条件,另方面注重农业科技的作用,农业直是国家的重要经济支柱。随着工业的发展,农业在美国经济中的比重逐渐下降,但政府对农业采取了支持和保护的政策,使农业成为美国在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产业。 2.以高度商业化的家庭农场为基础美国1826年制定了“宅地法”,奠定了家庭农场的基础。1994年,美国有204万个农场,其平均规模为公顷;农业劳动力有252万人,占全国劳动力总数的2%。现在“公司农场”的数量在不断上升,大约有7万个,所占农地的面积和销售额都占有较大的比重。但是,公司农场的基础仍然是家庭农场。美国农业是高度商业化的农业,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很大。其粮食生产能力超过了亿吨,但由于生产过剩,政府实行限产措施(根据政府与农场主签订的合同,1995年休耕农田的总面积为1474万公顷),加上天气的影响,有的年景不足3亿吨。 3.农业专业化程度很高美国形成了些着名的生产带,如玉米带、小麦带、棉花带等。早在1914年,美国农业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种植专业化,这种格局保持至今。这种区域分工使美国各个地区能充分地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通畅的水陆运输网的建立更进步促进了区域分工专业化生产,而区域分工和专业化生产也有力地推动了附近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参考教案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参考教案(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美国农业生产条件。 2.了解美国农业生产的特点。 3.了解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美国本土地形、气候的判读,培养学生读图获取地理信息的 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关于美国农业发展方面 的地理信息,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并把地理信息运用于地理学习过程。 3.运用知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学习和探究的 体会、见解和成果。 4.通过对美国农业生产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的分析,了解农业可持 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2.增强对资源环境、环境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 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过程思路 一.分析美国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以种植业为例) 1.读《美国农业分布图》,找出种植业(小麦、玉米、棉花等)的分布 位置。 绝大部分分布于美国中部,落基山脉以东,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的广大平原上。 2.读《美国地形图》、《美国气候类型分布图》、《美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分析美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 水热条件适宜——(纬度位置与美国年降水量分布)

地势平坦广阔——(平原面积占全美的二分之一,有利机械化作业) 土壤肥沃——(温带草原气候区的黑土和密西西比冲积平原的沃土) 水源充足——(密西比河流经,五大淡水湖附近,美国年降水量分布) 地广人稀——(教师提供:国土面积约930万平方千米,总人口约2.3亿)3.读课文P52,分析美国发展农业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 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从书中找出 交通运输条件好——(阅读材料:《美国农业发展的交通运输条件》得出)国家的政策与法规扶持——参阅课文P55—56《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得出。 补充:在《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中,其中哪条对你的触动最大, 请谈谈你自己的感受。 二.美国的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 1.要求学生回忆农业生产的原则: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地区优势。 2.从书中找出“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的含义。课文P52 3.美国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的具体表现。 活动:对照课文P53,找出图中各字母所代表的农业区名称。 4.了解美国“乳畜带”: (1)位置——美东北部和沿五大湖沿岸各州。 (2)有利条件——多汁牧草;消费市场。 5.了解美国小麦带: (1)有利的自然条件——地平、土肥、气候适宜。(对照课文P51地形与气

中美农业保护政策的比较

一、引言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所谓农业保护政策是指在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政府为确保农业发挥基础作用,使农业的发展与国民经济其他产业的发展相适应,以便实现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快速发展而采取的一系列保护与支持农业的政策措施的总和。农业保护政策主要由两方面的政策组成:一是为保护本国农业免受国际市场的冲击而采取的一系列贸易保护政策;二是为促进农业和其他产业协调发展而采取的一系列直接和间接支持农业的措施。

二、中国农业保护政策 (一)背景 我国的国情决定了农业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我国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国,而且还是一个农村人口占有很大比重的发展中国家,人均农业资源相对贫乏,农业现代化水平以及劳动生产率水平较低。 中国目前有大约2亿农户,平均每户仅耕种0.65公顷的土地。有限的土地、规模庞大的农村劳动力,意味着总体上中国倾向于在劳动密集型作物(例如水果和蔬菜)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而在土地密集作物(例如粮食和油料作物)生产上存在劣势。 在改革时期,中国发展的最显著特点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极为差距,并且这种差距在不断扩大。其原因在于要素(尤其是劳动和资本要素)的流动性有限。农业劳动力过剩和劳动生产率低下,共同导致了农业收入极低,农村地区隐性失业大量存在。教育、卫生保健和其他社会服务的差异,进一步拉大了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差距。 农业发展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农民收入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问题,还关系到人口大国的粮食安全供给以及国民经济整体发展的速度和质量问题,从而决定了农业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独立的基础产业。尽管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不断下降,但其基础地位越来越突出。因此,旨在探讨保证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农业保护政策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我国农业保护政策的内容 “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投入1069.34亿元加大农业补贴力度、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提供农业生产技术服务支撑、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和增强农业防灾减 生态保护资金和农业防灾减灾资金等四类财政支农资金投入方式,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支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中央财政在“十一五”期间共安排资金1069.34亿元,设立了农作物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畜牧良种补贴、高产创建资金、畜禽标准化养殖扶持资金、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和能繁母猪补贴资金等专项,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 1.农作物良种补贴 为更好地推广优良品种、提高粮食品质、增加粮食产量,我国于2002年开始实施良种补贴政策。该政策对于我国的粮食质量和安全问题具有较强的影响。良

美国农业生产结构的发展历史和现状_刘仲齐(1)

美国农业生产结构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刘仲齐 蒋建国  美国的农业生产在本世纪中叶实现机械化以后,其生产结构和组织体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最近50年,通过采用新技术、新品种和开发新资源,美国的农业生产率平均每年以1.6%的速度递增,其发展速度明显高于以前的各个时代。进入90年代以来,一个农民生产的食品可以满足128个人的需要。 农业的发展与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密切相关,在以畜力为主的原始农业中,家庭农场是美国农业生产的主体,虽然有多种农民组织试图规范农业生产的规模和产品质量,但都未能成功。农业实现机械化以后,经理负责制的大农场迅速崛起,农业生产与工业生产的差别日趋减少,农场成为一个依靠市场信息和指导计划进行粮食生产的车间,其生产规模和产品质量都受到了严格的监控。现代交通设施和通讯网络使农业和其他行业处在完全相同的竞争大环境中,其他任何一个行业的迅速发展都会给农业带来意想不到的影响,这就迫使农场主不得不积极主动地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以保证自身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一、农场规模和数量 农场是美国农业生产的基本单位,也是最古老、最活跃的经营单位。在实现农业机械化以前,美国有大大小小的农场630多万个,最小的农场规模只有1.2hm2,大多数属于家庭所有的自给自足型,生产方式简单。1920年以后,农业机械逐步取代了畜力和人力,至40年代末,绝大部分农场实现了农业机械化。与此同时,在政府的引导和各种农民的帮助下,通过租赁、转让、合并等形式,许多专业化、机械化、商品化程度很高的大农场逐渐发展起来,到1950年,农产品销售额超过2.5万美元的大农场已逾10万家。这类大农场在管理方式上采纳取了董事会领导下的经理负责制,与传统的家庭农场已截然不同。在此后的40多年中,随着通讯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农场规模迅速扩大,到1995年,农产品销售额超过4万美元的大农场已逾70万家,整个农场的数目下降到了206万家左右。 从土地面积来看,1950年,平均每个农场拥有土地约90hm2,1995年扩大到189hm2,其中以粮食作物为主的农场,其平均土地面积达到了430hm2。 农场规模的增大,有效地提高了生产的计划性,同时也增加了农场的风险。调查结果表明,产量和价格的波动对大农场产生的不利影响远大于家庭农场。这主要是因为农产品的资金周转率较低,前期投资和后期收益之间的距离既增加了贷款,利息,又加重了经营者的心理负担。但对于大型的专业农场而言,转向所需的固定资产投资很大,而且同样面临着严峻市场竞争。所以大农场的管理者把减少农业风险的希望寄托在科学研究和横向联系上,试较通过加强信息交流和充分利用新技术来保证价格的稳定性。据调查,1950年以来,各种农民组织提供的科研经费一直高于美国农业部提供的研究经费。产业和科研紧密结合笔相互依赖,使美国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高达70%以上。 二、农场类型 根据农产品的销售量在农场总收入中所占的比例,美国的农场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以农业收入为主的农场,称之为商业农场;另一类是非商业农场,包括半工半农型、别墅型、观赏型和其他各种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农场。在机械化、专业化的进程中,变化最大的是商业农场,在追求高额利润的过程,商业农场的市场内容和市场规模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生产周期相对稳定、产后加工业发达的畜牧业一直在美国农场中占多数,并呈上升趋势。据统计, 1995年从事各种畜牧业为主的农场占美国农场总数的33.1%,在中小型农场中,这类农场占的比例更高。由于市场的需求量的限制,粮棉型农场的市场规模保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上,随着农场土地面积的增加,这类农场的数量呈下降趋势。特别是以生产小麦、玉米、大豆等大宗粮食作物为主的农场,其集约化和现代化程度远远超过了其他农场,其平均土地面积为430hm2,比总体平均值241hm2。 非商业农场的农产品外销量仅占农产品销 20

美国农业政策概览

美国农业政策概览 美国是我国最大的农业贸易伙伴之一,分析研究美国政府农业扶持政策,对我国农业政策制定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近年来,美国等经济发达国家农业科技革命的一个显著标志,就是以基因工程为核心的现代生物技术和以全球定位系统为代表的高科技设备被运用于农业生产领域,使农业的自然再生产越来越多地受到人类的直接控制,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21世纪农业的竞争,说到底是农业科技尤其是高科技的竞争。为适应21世纪农业发展的要求,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必须加大科技投入,大力推进农业技术创新步伐。改革目前我国农业科研与推广相脱节的体制和机制,积极创新,使教科农紧密结合。政府应专门拨出经费,形成农业教育、科研、科技推广三位一体的科技服务体系。各地区应设立至少一所农业技术学校(推广站),承担本地区农民的技术普及教育。技校还应承担起当地农业科研任务,把平时的科研成果及时用于当地的生产中,提高技术转化速度。此外,技校科技人员还应深入到田间地头,随时解决农民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问题。通过三位一体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逐步提高我国农民的素质与技术水平。 一、美国政府农业扶持政策发展状况分析 美国农业政策由来已久,早在南北战争期间,美国政府就制定了一系列农业发展政策,为满足不断增长的国内外需求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到了20世纪20~30年代,由于国内外市场收缩和严重的生产过剩,美国农业经历了空前严酷的危机。为了避免农业部门的全面崩溃,从1933年罗斯福政府开始推行“新政”农业政策,支持农产品价格和农业收入,到这些政策和技术进步使生产发展大大超过需求增长时,政府转而制定扩大内外需求的政策。所有这些政策的汇集,成为战后历届政府推行的联邦农业政策体系。该政策体系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发展农业生产、降低生产成本的政策。 1.发展农业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联邦政府向农业地区提供或资助发展交通运输、供电和通讯事业。20世纪30~60年代,政府累计农业投资88亿美元,使680万农户受益。 2.推动农业科研和技术普及。联邦政府通过各地建立起来的农业院校、农业试验站和农业技术推广站三级机构推动农业生产水平和生产率的持续提高。此外,农户还可以通过农业技术推广站获得有关市场、管理、气象、病虫害和技术方面的信息和指导。 3.税收优惠。农户可以在收益多的年份提前支付开支,收益少的年份提前出售农产品,以少缴所得税。此外,农户还享有资产的“加速折旧”优惠。 4.提供农业信贷和农产品保险。农业信贷系统可以从政府获得低息贷款转而提供给农户。农产品信贷公司则为参加价格支持计划的农场主提供短期优惠贷款。农户信贷管理局的贷款则带有很大的补助性质,它向受灾地区提供利率很低的紧急贷款。1981年《农业法》把这种紧急贷款作为援助遭受自然灾害农户的主要方法,取代了70年代的直接补助。政府还为保险费用提供多至30%的补贴。 5.补贴农业生产要素的投入。政府资助水利设施的兴建和维修,提供价格低廉的农业用水。为保护土地,政府还出资修造递田,按等高线平整土地,施用石灰,等等。政府补贴的结果使农户在不增加农业生产要素的情况下,可以获得更多的收成。 (二)价格和收入支持政策。

美国农业发达的原因

美国农业发达的原因 美国农业发达的原因: 1.地理位置:美国幅员辽阔,本土大部分处在温带和亚热带,夏威夷州位于热带,热量充足,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美国本土三面临海,受海洋影响,气候温暖湿润,对农业生产十分有利; 2.地形:美国地形以平原为主,平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1/2以上,耕地广大,约占世界耕地面积的10%,土壤肥沃,对农业发展有利; 3.气候:美国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又有多样性的特点。温带大陆性气候的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美国年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4.美国河湖众多:密西西比河是世界第四长河,它纵贯美国中部,水量大,流域面积广,五大湖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密西西比河和五大湖为农业灌溉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5.美国在其优越的自然条件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农业,成为世界上的农业大国,许多农产品的生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美国是世界上出口农产品最多的国家。 美国主要信息: 1.美国本土西临太平洋,东临大西洋,南临墨西哥湾,北与加拿大相邻,西南与墨西哥相邻;阿拉斯加临北冰洋和太平洋;夏威夷位于太平洋北回归线附近; 2.美国是著名的移民国家:有白种人、黑种人和黄种人,外来移民大汇集。美国是世界第三人口大国; 3.地形:呈南北纵列分布,西部高大的高原和山地(落基山脉)、中部广阔的中央平原、东部低矮的山地(阿巴拉契亚山)。平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一半以上,耕地广大; 4.美国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又有多样性的特点。温带大陆性气候的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美国年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5.美国是世界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实现了机械化和专业化,效率高,产量大。 6.美国是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主要工业区有东北部工业区、西部工业区、南部工业区。美国是世界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位于旧金山(圣弗朗西斯科)东南端的硅谷,是美国兴起最早、规模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著名产品为硅片。 7.美国是世界第一经济大国,也是世界上的资源消耗国和废物排放国。美国的首都是华盛顿,最大城市是纽约。

对比分析美国和欧盟的农业政策及对中国的启示

基于美国和欧盟农业政策的对比 分析及对中国农业政策的启示 摘要 “农业”是关于国计民生的产业,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科技和投入的多管齐下。美国和欧盟都是WTO中最大的生产体和贸易体之一,它们的农产品产量和贸易量在世界占有重要地位, 同时它们也是WTO中农业协议的重要参与者。两国的农业之所以持续稳步发展,一方面是由于其先进的生产技术及优越的自然条件,另一方面,与其制定的农业政策密不可分。了解欧盟和美国的农业政策,对于我国采取相应的对策及农业政策的制定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美国农业政策;欧盟“共同农业政策”;比较分析;启示

美国和欧盟作为WTO中最大的生产体和贸易体之一,它们的农产品产量和贸易量在世界占有重要地位, 同时它们也是WTO中农业协议的重要参与者。在乌拉圭回合谈判中农业贸易已被纳入了多边贸易体制框架中, 并主要从国内支持、出口竞争、市场准入3个方面开始限制或约束各成员国的内部农业政策。这些改变不仅预示着全球农业政策调整的趋势, 影响着WTO多边贸易体制中的农业谈 判方向, 还对众多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生产、贸易利益产生了重大影响, 因此有必要对美国和欧盟的农业政策做出分析 一、美国和欧盟的农业政策概述 (一)美国的农业政策 美国农业政策由来已久,早在南北战争期间,美国政府就制定了一系列农业发展政策,为满足不断增长的国内外需求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到了20世纪20~30年代,由于国内外市场收缩和严重的生产过剩,美国农业经历了空前严酷的危机。为了避免农业部门的全面崩溃,从1933年罗斯福政府开始推行“新政”农业政策,支持农产品价格和农业收入,到这些政策和技术进步使生产发展大大超过需求增长时,政府转而制定扩大内外需求的政策。所有这些政策的汇集,成为战后历届政府推行的联邦农业政策体系。该政策体系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发展农业生产、降低生产成本的政策。 ⑴发展农业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联邦政府向农业地区提供或资助发展交通运输、供电和通讯事业。 ⑵推动农业科研和技术普及。联邦政府通过各地建立起来的农业院校、农业试验站和农业技术推广站三级机构推动农业生产水平和生产率的持续提高。此外,农户还可以通过农业技术推广站获得有关市场、管理、气象、病虫害和技术方面的信息和指导。 ⑶税收优惠。农户可以在收益多的年份提前支付开支,收益少的年份提前出售农产品,以少缴所得税。此外,农户还享有资产的“加速折旧”优惠。 ⑷提供农业信贷和农产品保险。农业信贷系统可以从政府获得低息贷款转而提供给农户。农产品信贷公司则为参加价格支持计划的农场主提供短期优惠贷款。农户信贷管理局的贷款则带有很大的补助性质,它向受灾地区提供利率很低的紧急贷款。1981年《农业法》把这种紧急贷款作为援助遭受自然灾害农户的主要方法,取代了70年代的直接补助。政府还为保险费用提供多至30%的补贴。 ⑸补贴农业生产要素的投入。政府资助水利设施的兴建和维修,提供价格低廉的农业用水。为保护土地,政府还出资修造递田,按等高线平整土地,施用石灰,等等。政府补贴的结果使农户在不增加农业生产要素的情况下,可以获得更多的收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