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异常诊断思路

合集下载

肝功能异常诊断思路

肝功能异常诊断思路

肝功能异常诊断思路肝功能异常是指肝脏在生理状态下的功能受损或异常表现。

常见的肝功能异常指标包括血清转氨酶、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等。

当这些指标超出正常范围时,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诊断以确定肝功能异常的原因。

以下是肝功能异常诊断的思路。

1.病史采集:详细了解患者的个人史、家族史、嗜好史等,包括饮食习惯、饮酒及吸烟情况、药物使用史、既往疾病史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确定肝功能异常的潜在原因。

2.体格检查:通过体格检查可以观察到一些与肝脏疾病相关的体征,如黄疸、肝区压痛、肝脏质地改变等。

体格检查还可以评估患者的全身情况,如贫血、水肿等。

3.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是诊断肝功能异常的重要手段。

常规检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脂、病毒学检测等。

其中肝功能相关指标主要包括血清转氨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血清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等,通过这些指标可以初步判断肝功能的异常情况。

4.病毒学检测:肝病病毒的感染是导致肝功能异常的重要原因之一、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等病毒的抗体及病毒载量有助于确定肝功能异常的病因。

5.影像学检查: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以了解肝脏形态、大小、结构和血流情况,包括超声检查、CT、MRI等。

这些检查有助于了解肝脏是否存在病变,如肝硬化、肿瘤等。

6.肝脏活检:对于确诊有疑义的肝功能异常,需要进行肝脏活检以明确病因和病理变化。

肝脏活检可以通过穿刺活检或经皮穿刺肝活检进行,通过组织学检查可以确定病变类型和病变程度。

7.其他检查:对于特定的肝功能异常,如胆道梗阻、自身免疫性肝病等,根据病情需要进行胆道造影、内镜检查、免疫学检查等,以明确诊断。

根据以上的诊断思路,可以初步确定肝功能异常的病因和病变程度。

在具体诊疗过程中,还需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综合分析,综合评估肝功能异常的严重程度和影响因素,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和随访计划。

肝脏功能异常的症状和诊断方法

肝脏功能异常的症状和诊断方法

传播途径
02
主要通过血液、母婴、性接触等途径传播。
预防措施
03
接种疫苗、避免不洁注射和输血、注意个人卫生等。
酒精性肝病
长期大量饮酒
酒精在肝脏中代谢,长期大量饮酒可导致 肝细胞损伤、脂肪沉积和纤维化。
症状
肝区疼痛、黄疸、腹水等。
治疗措施
戒酒、营养支持、药物治疗等。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肥胖和代谢综合征
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进 行心理干预和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 疗效果。
生活方式调整
建议患者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 情绪波动,同时戒烟限酒、避免接触有毒物质, 以减少对肝脏的损害。
06
预防肝脏功能异常的措施和建议
合理饮食
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入足 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 物质,避免过度摄入脂肪 和糖分。
生理功能。
分类
根据病因和临床表现,肝 脏功能异常可分为以下几

病毒性肝炎
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肝脏炎 症,如乙型肝炎、丙型肝
炎等。
肝脏功能异常的定义和分类
01 药物性肝损伤
由药物使用不当或过量引起的 肝脏损伤。
02 酒精性肝病
由长期大量饮酒引起的肝脏疾 病,如脂肪肝、酒精性肝炎等 。
03 自身免疫性肝病
免疫系统症状
发热
肝脏疾病可能引发免疫反应,导 致发热。
感染易感性增加
肝脏功能异常可能影响免疫细胞 的生成和功能,增加感染的风险 。
其他症状
皮肤瘙痒
肝脏疾病可能导致胆汁淤 积,引发皮肤瘙痒。
肝区疼痛
肝脏疾病可能导致肝区疼 痛或不适。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鼻出血或牙龈出血

中医望诊如何诊断肝肾功能异常

中医望诊如何诊断肝肾功能异常

中医望诊如何诊断肝肾功能异常中医望诊是中医诊断学中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观察患者的外在表现,包括神色、形态、舌象等,来推断体内脏腑的生理病理状态。

在诊断肝肾功能异常方面,望诊有着独特的作用和价值。

首先,从神色方面来看。

肝主疏泄,调畅情志。

如果肝功能出现异常,患者的神情可能会有所改变。

例如,肝郁气滞的人常常表现为情绪抑郁、闷闷不乐,面部表情显得愁苦。

而肝火上炎时,患者则容易急躁易怒,面色发红,双目可能有红赤的表现。

肾藏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

肾功能异常在神色上也会有所反映。

肾阴虚者,往往面色潮红,两颧可能泛红,伴有心烦、失眠、多梦等症状,神情上可能显得疲惫、焦虑。

肾阳虚的人,则面色苍白或黧黑,精神萎靡,目光无神,看起来没有精神,总是一副疲惫不堪的样子。

再看形态方面。

肝脏异常可能会影响到人体的筋和肌肉。

例如,肝血不足时,筋失所养,可能出现肢体麻木、屈伸不利,甚至抽搐等症状,行走时步态可能不稳。

同时,由于肝失疏泄,还可能导致体内气血运行不畅,出现腹部胀满、胁肋部胀痛等,从而影响患者的体态和姿势。

肾脏主骨生髓,肾功能异常可能影响骨骼的生长和发育。

肾阴虚时,可能会出现腰膝酸软、足跟疼痛,身体显得虚弱无力。

肾阳虚者,多有畏寒肢冷,腰部冷痛,弯腰驼背,行动迟缓的表现。

接下来是舌象。

舌头是反映人体内部状况的一面镜子。

对于肝功能异常,常见的舌象有舌红苔黄,这往往提示肝经有热。

如果舌边有瘀斑瘀点,则可能是肝郁血瘀的表现。

在诊断肾功能异常时,舌象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肾阴虚者,舌头通常瘦小,舌红少苔或无苔。

而肾阳虚时,舌头可能胖大,舌苔白滑。

此外,望诊还包括对眼睛、皮肤、头发等方面的观察。

肝开窍于目,肝功能异常可能会导致眼睛的病变。

比如,肝火上炎可出现目赤肿痛;肝血不足,则可能出现眼睛干涩、视物模糊。

皮肤的状况也能反映肝肾功能。

肝脏功能失调,可能会出现黄疸,皮肤发黄;肝郁气滞,气血不畅,容易在面部出现色斑。

而肾脏主水,肾功能异常时,可能会出现水肿,尤其是下肢水肿较为常见。

肝功能异常诊断思路ppt课件

肝功能异常诊断思路ppt课件
⑥ 肝功能衰竭患者血清Bil常较高,且呈进行性 升高,每天上升≥ 1 ×ULN,达到或超过1O× .ULN;也可出现Bil升高与ALT 和AST 降低的
将TBil升高分为DBil升高和IBil升高,有利于鉴别诊断。 当TBil升高≥ 1.5×ULN,DBil/TBil<20 时,称为非结合型高胆
红素血症。对于单纯性非结合型高胆红素血症,如能除外溶血性 贫血,Gilbert综合征是最常见疾病。
• 检验科应定期进行系统校正(包括仪器、试剂及分析方法等)、质量 控制,建立合适的参考区间,对检测结果进行仔细审核后及时发 送报告。
.
应注意的问题 1.肝功能检测标本宜在早晨空腹时采集,待测时问一般≤3 d。
2.应加强检测质量控制,以保证实验检测的总分析误差不超过正常值上 限(ULN)的1O ~20 。
.
血浆PT是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导致血浆
凝固的时间,是外源性凝血系统较为灵敏和最常
用的筛选试验,可反映肝脏合成凝血因子的能力。
PT检查结果以秒(s)表示,通常将PT超过正常对
照4 S作为截断值,用于评价急性肝损害的严重 程
.
度和预后。根据血清Bil、Alb和PT等制定的肝
凝血酶原活动度(PTA)
时重复检测。 7.当有2项以上肝功能指标出现异常,或某项指标反复或持续异常时,
患肝病可能性很大。
.
表1 转氨酶轻度(<5×ULN)至中度(≤15×ULN)升高的可能病因 肝源性
ALT↑更明显
AST ↑更明显
急性病毒性肝炎(甲-戊型肝炎病毒、 酒精性肝病
EB病毒、巨细胞病毒感染等)
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
.
恢复时间有别
• 急性病毒性肝炎及药物或毒物诱导的肝损害患 者,其转氨酶水平需数周至数月恢复正常 。

肝功能异常的评估

肝功能异常的评估

肝功能异常的评估肝功能异常是指肝脏在发挥其生理功能过程中出现异常或受损的情况。

肝是人体中最重要的器官之一,负责合成和分解物质、排毒、储存能量等重要生理功能。

肝功能异常可能导致多种疾病和症状的发生。

评估肝功能异常的主要方法包括:病史采集、临床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等。

在评估肝功能异常时,医生会详细询问病人的病史,包括饮食习惯、饮酒史、药物使用史、既往疾病和家族史等。

这些信息对了解病人的病情和病因非常重要,有助于指导后续的检查和诊断。

医生会进行临床检查,包括体格检查和生理功能测试。

体格检查可以观察到肝脾的大小、质地和敏感度等。

生理功能测试主要包括肝功能代谢试验,如胆红素、ALT、AST、ALP、GTT等指标的检测。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肝细胞的损伤和功能状态,对判断肝功能异常的程度和类型有很大的帮助。

实验室检查是评估肝功能异常的重要手段。

常用的实验室检查指标包括血清转氨酶、血清胆红素和凝血功能等。

血清转氨酶的升高一般反映肝细胞的损伤,血清胆红素的升高则可能意味着胆汁排泄障碍或肝脏对胆红素的代谢功能受损。

凝血功能指标的异常可能反映肝脏合成凝血因子的能力下降。

影像学检查可以提供肝脏形态和结构的信息。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CT、MRI 和核医学等。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确定肝脏的大小、形态和血液循环情况等,对评估肝功能异常的原因和程度具有重要价值。

病理学检查是评估肝功能异常的最终手段。

通过活检或切除肝脏进行病理学检查,可以直观地观察到肝脏的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并进一步确定肝功能异常的病理类型。

评估肝功能异常需要综合运用病史采集、临床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等多种方法。

只有全面了解病人的情况和确定肝功能异常的类型和程度,才能制定出准确的治疗方案并进行有效的干预。

肝功能异常的分类和诊断标准

肝功能异常的分类和诊断标准

肝功能异常的分类和诊断标准概述在临床实践中,肝功能异常是常见的一种情况,它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

为了能够更好地诊断和治疗患者,需要对肝功能异常进行准确的分类和评估。

本文将介绍肝功能异常的分类以及常用的诊断标准。

一、肝功能异常的分类1.按临床表现分析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可将肝功能异常分为以下几类:(1)黄疸型:此类患者以皮肤、巩膜明显发黄为主要特点;(2)非黄疸型:这类患者虽然没有明显发黄,但其他体征如恶心、呕吐、乏力等仍存在;(3)普通性贫血或全身浮肿型:这些患者表现出贫血或浮肿等全身性症状。

2.按影像学特征分析通过影像学检查也可以对肝功能异常进行分类:(1)充血性肝:主要表现为门静脉高压引起的门静脉扩张,以及腹水、浆液渗透性肝脾大等症状;(2)肝实质变性:指肝组织发生损伤,导致肝单位功能受损;(3)胆汁淤积型:这类患者主要表现为黄疸、肝功能异常以及胆管扩张等症状。

3.按病因分析根据肝功能异常的不同病因,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乙型和丙型肝炎:这是常见的肝功能异常原因之一,由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2)酒精性肝损伤:长期饮酒过量会对肝脏产生明显的损害,使得肝功能异常;(3)药物或化学物质引起的损害:有些药物和化学物质对肝脏有毒副作用,可能导致肝功能异常。

二、肝功能异常的诊断标准1.血清生化指标常用的血清生化指标有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等。

正常情况下,这些指标应该在正常范围内,如果超过正常范围,则可能存在肝功能异常。

2.血清蛋白谱分析通过对血清蛋白谱的分析,可以评估肝功能是否异常。

正常情况下,血清蛋白谱应该呈现出一定的分布规律,当发生肝功能异常时,这种分布规律可能会受到影响。

3.病理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是确诊肝功能异常的有效手段之一。

通过活检或切片观察,可以直观地了解肝组织的状况和损害程度。

4.其他辅助检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需要,还可以进行其他辅助检查如超声、CT、MRI等来进一步了解肝功能异常的具体情况和原因。

肝功能异常的评估

肝功能异常的评估

肝功能异常的评估肝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负责合成蛋白质、代谢脂肪、分解毒素等多种重要功能。

肝脏健康对于人体的正常运作至关重要。

由于不良生活习惯、疾病、药物等多种原因,肝功能可能会出现异常。

肝功能异常对人体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对肝功能异常进行评估和及时干预显得十分重要。

肝功能异常的评估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检查和分析,了解肝脏代谢、合成、解毒等功能的状态,以判断肝脏是否存在异常。

在评估肝功能异常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估:1. 临床症状通过患者的临床症状来初步评估肝功能的异常情况。

常见的肝功能异常的临床症状有乏力、恶心、食欲不振、黄疸、腹水、腹痛等。

这些症状往往是肝病的早期表现,一旦发现以上症状,就应该及时进行肝功能的全面评估。

2. 生化指标肝功能的生化指标是评估肝脏功能的重要标志之一,常见的生化指标包括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白蛋白、球蛋白等。

通过检测这些生化指标,可以了解肝脏的代谢和解毒能力,以及是否存在异常。

3. 影像学检查肝功能异常的评估还需要进行影像学检查,例如B超、CT、MRI等,这些检查可以了解肝脏的结构和形态是否正常,是否存在肝硬化、肿瘤等病变。

4. 肝功能检查肝功能检查主要包括凝血功能、胆红素代谢、胆汁排泄功能等方面的检查。

通过这些检查,可以了解肝脏的凝血功能及排泄功能是否正常。

5. 病因分析对于肝功能异常的评估还需要进行病因分析,了解肝功能异常的原因。

病因分析包括病史询问、病毒标记物检测、药物过敏史等。

综合以上几个方面的评估,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肝功能的异常情况。

一旦发现肝功能异常,应该及时进行治疗和干预,以防止肝病的进一步发展。

治疗肝功能异常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饮食调理、生活习惯的改变等。

药物治疗是治疗肝功能异常的重要手段之一。

对于不同原因导致的肝功能异常,可以选择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

对于病毒性肝炎可选择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对于脂肪肝可以选择降脂药物进行治疗。

感染性疾病相关的肝功能异常诊断思路

感染性疾病相关的肝功能异常诊断思路

感染性疾病相关的肝功能异常诊断思路文/ 李侗曾(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中心副主任医师)
肝功能异常在临床工作中非常多见,
目前常用于评估肝脏健康状况的血液检
查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
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
(ALP),γ-谷氨酰转肽酶(GGT),
肝脏合成功能检测如白蛋白(ALB)、凝
血酶原活动度(PTA)和血清胆红素水平
(TBIL)。

引起肝功能异常的原因很多,简单来
图1图2
病,容易在幼儿园、泳池、军队等人群聚
集的场所暴发,表现为发热、鼻咽炎、肺
炎、结膜炎、肝炎等。

近年来,该病毒除
导致发热和呼吸道症状,肝功能异常的发
生率也日益增高。

在免疫功能低下的宿主
中,肝炎是腺病毒感染的常见并发症。

水痘、麻疹等呼吸道传染病也可以有
肝功能异常,但通常比较轻微,不需要干
预。

而新生儿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和巨细胞
病毒感染则可以引起肝功能衰竭,需要高
临床工作中,老年人往往可能误食了
不洁食物导致急性甲型、戊型肝炎,主要表图3图4
双氯芬酸钠治疗骨性关节炎,文/ 懿栩
骨关节炎是一种临床最为常见的风湿性疾病,65 岁以上人群是骨性关节炎的高发人群,起病较为隐匿,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膝关节僵硬、疼痛、肿胀等,甚至会造成膝关节畸形导致关节功能丧失,长期慢性疼痛还会影响患者的生活,降低患者生活的质量。

症状,同时具有口服吸收快等优势,血浆蛋白结合率高达 99.5%。

氯芬酸钠缓释片(商品名:迪根)利用缓控释放技术帮助双氯芬酸钠的药效在患者体内得到持续发挥,同时也能够减轻双氯芬酸钠对患者胃肠道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硬化
药物性/中毒性肝损害
NAFLD
自身免疫性肝炎、 NAFLD
血色病、肝豆状核变性、a1-抗胰蛋白酶缺陷
溶血
肌病 甲状腺疾病 剧烈运 动
巨酶
注: 巨酶(macroenzymes)系AST 或ALT等肝酶与免疫球蛋白等物质形成的复合物,可引 起血清AST、ALT或其他肝酶活性的稳定升高。 巨酶主要见于IBD、类风关、SLE、强直性脊柱炎、冷球蛋白血症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多 发性骨髓瘤等肿瘤患者;也有报道可见于各类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患者。
控制误差与差错
• 为保证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必须对检验的全过程 进行质量控制。应制定各种管理性、技术性规范和标准操作程序, 建立完善的肝脏生物化学试验质量检验保证体系,确保实验室和 相关临床科室之间、不同实验室之间的无缝衔接,从而控制可能 出现的各种误差甚至差错。
送检与检验
• 临床科室应认真填写检验申请单,嘱咐患者按要求做好准备,并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采集、运送和储存标本。
推荐意见:
1.血清转氨酶活性升高是反映肝损害的敏感 指标。一般情况下,ALT反映肝损害的灵敏度高 于AST,但它们的水平高低与肝损害的严重程度 并不一定平行,且应注意骨骼肌、心脏、肾脏等其 他组织器官病变也可导致血清ALT和(或)AST 活性升高。
推荐意见:
2.“转氨酶升高”的含义是高于送检实验室推 荐的正常值上限水平。是否修订ALT和AST的ULN,目前尚难统一意 见(我院最近将40改为50)。
推荐意见:
1.排除正常妊娠和生长期等生理因素以及骨骼疾病,血 清ALP明显升高提示肝胆疾病。
2.GGT 和ALP同时显著升高,强烈提示ALP升高来源于肝 胆疾病。
3.血清ALP明显升高提示胆汁淤积相关疾病,血清ALP活 性轻度升高则亦可见于其他肝脏疾病。
4.单项ALP升高或以ALP升高为主可见于多种情况,需要 结合转氨酶、血清BIL、GGT等指标进行综合分析。
关于胆红素
由于肝脏清除BIL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储备,故TBIL不是评价肝功能 异常的敏感指标。
即使在中度至重度的肝实质损害,部分或短暂的胆总管梗阻, 其血清BIL浓度亦可正常。TBIL升高的程度对黄疸病因诊断的价值 不大。
但其大致规律为:
① 一般程度的溶血很少能使血清BIL值超过5×ULN(85.5 MMOL/L); ② 肝实质疾病或胆管结石所致的不完全性肝外胆道梗阻,较胆总管
• 对于单纯性结合型高胆红素血症应考虑DUBIN-JOHNSON综合征、 ROTOR综合征。
推荐意见:
1.血清BIL测定标本应避免光线照射,室温 下避光保存可以保证标本的稳定性。 2.TBIL不是评价肝功能异常的敏感指标,其 升高程度对判断黄疸病因诊断的价值不大。 3.肝细胞功能严重低下会导致以DBIL为主 的高胆红素血症,血清BIL水平进行性升高提示病情加重或预后不良。
凝血酶原活动度(PTA)
表示患者的凝血酶原活力大概是正常的百分之几,也是PT测定的实 验室报告方式之一。这种检测计算方法简便易懂,目前作为我国 肝功能衰竭判断指标之一。
特殊情况
PT延长并非肝病特异性表现,尚见于先天性 凝血因子缺乏、纤溶亢进、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服用抗凝药和异常
抗凝血物质。 胆汁淤积性肝病的PT延长可能是由于维生素K缺乏。如果皮下注射10
移性肝癌;
④ 肝外疾病,如骨髓纤维化、腹膜炎、糖尿病、亚急性甲状腺炎、 胃溃疡;
⑤ 肝外肿瘤,包括骨肉瘤、肺、胃、头颈部和肾细胞癌、卵巢癌、 子宫癌和霍奇金淋巴瘤;
⑥ 药物,如苯妥英钠。
GGT
分布在多种组织包括肾、胰、肝、脾、心、 脑及生精管等多种组织的细胞膜上。 升高主要见于肝胆胰疾病。GGT 的临床价值在 于它有助于判断ALP 升高的组织来源,因为 GGT活性在骨病时并不升高。血清GGT水平升 高也见于服用巴比妥类药物或苯妥英钠的患者, 以及酗酒或酒精性肝病,亦见于慢性阻塞性肺疾 病、肾功能不全、急性心肌梗死后等疾病状态。
将TBIL升高分为DBIL升高和IBIL升高,有利于鉴别诊断。
当TBIL升高≥ 1.5×ULN,DBIL/TBIL<20 时,称为非结合型高胆红素 血症。对于单纯性非结合型高胆红素血症,如能除外溶血性贫血, GILBERT综合征是最常见疾病。
在多数情况下,血清DBIL升高提示肝胆疾病,但难以准确区分肝细 胞性和胆汁淤积性(包括梗阻性)黄疸,需要结合血清转氨酶、ALP 等其他指标综合分析。
• 血清ALP轻度升高(≤3×ULN)对于判断胆汁淤积缺乏特异 性,可见于各种类型的肝病及充血性心力衰竭。动态观 察血清ALP活性有助于黄疸病情判断。如果血清中ALP 持续低值,则阻塞性黄疸的可能性很小;若血清BIL逐 渐升高,而ALP不断下降提示病情恶化。
• 导致单项ALP升高或以ALP升高为主的病因很多,可见于: ① 结石或肿瘤所致的胆管部分梗阻; ②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早期; ③ 肝脏浸润性疾病,如淀粉样变性、结节病、肝脓肿、肝结核及转
7.当有2项以上肝功能指标出现异常,或某项指标反复或持续异常时, 患肝病可能性很大。
表1 转氨酶轻度(<5×ULN)至中度(≤15×ULN)升高的可能病因
肝源性
非肝源性
ALT↑更明显
AST ↑更明显
急性病毒性肝炎(甲-戊型肝炎病毒、 酒精性肝病
EB病毒、巨细胞病毒感染等)
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
• A酶-L表抗型胰检蛋测白酶缺陷:血清A-1抗胰蛋白酶浓度、A1抗胰蛋白
•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血促甲状腺激素、T3、T4水平等检测
•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血浆皮质醇测定、促肾上腺皮质激 素兴奋试验
血清ALP和GGT
• 血清ALP主要来自肝脏和骨骼,也可来源于胎盘、肠道 或肾脏。
• 妊娠3个月后,胎盘型ALP进入血液循环,可达到正常 的2~ 3倍,并在分娩后持续升高数周。
(四)血清ALB和血浆PT:
ALB是血浆含量最多的蛋白质,肝脏是其惟一的合成部位。血浆ALB半衰 期较长,约为20 D,每天约4% 被降解。
低ALB血症通常反映肝损害严重、ALB合成减少,常见于慢性肝病如肝硬 化患者,肝硬化腹水时血清ALB浓度降低尚与此时分布容积增大有关。 低ALB血症尚可见于蛋白质丢失(肾病综合征、烧伤、蛋白质丢失性肠 病)、ALB转化增加(分解代谢状态、糖皮质激素)和蛋白质摄入减少(营 养不良、极低蛋白饮食)以及慢性感染和恶性肿瘤等(消耗)。
的恶性梗阻所致血清BIL浓度低; ③ 在病毒性肝炎患者中,血清BIL浓度越高,经组织学证实的肝细胞
损害越重、病程越长。
④ 在酒精性肝炎患者,血清BIL浓度超过5×ULN是预后不良的 表现;
⑤ 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BIL水平持续升高提示预后不良; ⑥ 肝功能衰竭患者血清BIL常较高,且呈进行性 升高,每天上升≥ 1 ×ULN,达到或超过1O× ULN;也可出现BIL升高与ALT 和AST 降低的 所谓“胆酶分离”现象。
• 转氨酶暂时性升高亦可见于结石引起的一过性胆总管阻塞,在胆 管阻塞解除后24~48 H内显著下降。急性胰腺炎也可伴有肝功能异 常。
• 对于转氨酶升高< 2×ULN的患者,如患者无症状,ALB、PT和BIL水 平正常,可暂时随访观察。如重复检查证实血清转氨酶仍然升高, 则按相应程序进行必要的鉴别诊断和处理。
• 检验科应定期进行系统校正(包括仪器、试剂及分析方法等)、质量 控制,建立合适的参考区间,对检测结果进行仔细审核后及时发 送报告。
应注意的问题 1.肝功能检测标本宜在早晨空腹时采集,待测时问一般≤3 D。
2.应加强检测质量控制,以保证实验检测的总分析误差不超过正常值 上限(ULN)的1O ~20 。
共识的形成(2010版)
• 为帮助临床医师合理应用和正确解释常用肝脏生物化学试验, •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消化病学分会组织和邀请有关临床及检
验医学专家,在广泛收集国内外有关资料的基础上进行认真讨论, 形成了《常用肝脏生物化学试验的临床意义及评价共识》
一、影响因素及注意事项
• 在留取标本的过程中,受血液采集、贮藏方法及是否溶血的影响; • 在检测过程中,存在不同批次试剂和不同实验室之间的差异; • 在不同个体存在性别、年龄及人体质量指数等因素的差异;在同
3.宜分别设立成年男性和女性的肝功能正常值范围。对儿童及6O岁以 上人群的肝功能正常值范围也最好有所区别。
4.所有异常肝功能结果均必须结合临床表现进行解释。
应注意的问题 5.对于偶然发现的或在剧烈活动后出现的肝功能结果异常,应适时重
复检测。
6.当仅有单项肝功能指标轻度异常或高度怀疑实验室检查有误时,应 及时重复检测。
• 14岁以前的儿童及婴幼儿血清ALP水平高于成年人,青 春期男性的血清ALP水平甚至可达成人的3倍。高脂饮 食后可使血清ALP水平短暂升高。排除上述生理因素及 骨骼疾病,血清ALP明显升高提示肝胆疾病。
血清ALP和GGT
• 血清ALP升高程度与肝胆疾病来源有一定的相关性。大 约75% 长期胆汁淤积患者的血清ALP显著升高(≥4 X ULN)。
推荐意见:
4.高胆红素血症的鉴别诊断需要结合其他肝 脏生物化学指标和影像学检查综合分析。 5.对单纯性高胆红素血症者,应考虑先天性 BIL代谢异常如GILBERT综合征、CRIGLER-NAJJOR综合征(非结合型高
胆红素血症)及DUBIN-JOHNSON综合征、ROTOR综合征(结合型高胆 红素血症)。
3.在以肝细胞损害为主的急性肝损害中,划分转氨酶升高程度,有 利于缩小鉴别病因诊断范围。
推荐意见:
4.对血清转氨酶水平进行动态监测有助于急 性肝损害病程观察和(或)病因鉴别。
5.AST/ALT比值升高有助于诊断酒精性肝 病、判断肝损害严重程度及肝病进展情况。
6.依据完整的病史、体格检查和选择性实验 室和(或)影像学检查,可以诊断出大多数 肝胆疾病或肝外疾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